登陆注册
2210300000031

第31章 隆裕太后:被曲解的人生(3)

光绪帝十分开心隆裕能够为整个皇宫做出表率,于是就传达了停止一切活动的谕旨。大臣们得到谕旨,知道自己不用给皇后准备礼物了,自然十分开心,一时间就对隆裕这样深明大义的举动多有赞扬。但是这件事情引起了慈禧的不开心。慈禧是一个喜欢面子,喜欢铺张热闹的人,她自己的生日,每次都会办得十分热闹,制造出一种普天同庆的感觉。因而,对于隆裕的建议,她十分不满,认为是丢了皇家的面子。并且,隆裕这样做,在慈禧自己过生日的时候就会凸显出慈禧的铺张。于是慈禧就对这位亲侄女更加不喜,生活中也处处压制她,给她制造一些麻烦。

在信修明的《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曾经回忆过隆裕在从西安回到北京后的生活状况,十分凄凉,甚至连下人都不如:“太后对于后妃,优宠怜悯,时有传膳。赏后妃和四格格、元大奶奶和诸王妃等,围桌吃饭。皇后先行礼,站立而食,虽不饥,亦须强食,不如四格格等随便。夜间仍回冷宫,其凄凄凉凉之状,可想而知。如一日未得太后之加罪,尤以为知足,真是当了二十年之久的窝囊媳妇。”

在这样凄凉的环境中,隆裕越发怀念以前没有进宫时候的生活了。

没有进宫之前,日子过得是那么快,和姐妹们画个画写个字,一下午的生活就过去了,但是在宫里,要熬过一个下午,却像要过半年那么久。自从进宫以后,隆裕就再也没有私下见过自己的父母,也就是桂祥夫妇,只能在桂祥夫妇进宫时远远地看着。桂祥的另外两个女儿,虽然也是嫁给了王公,但是见面就方便很多,只有嫁入宫里的隆裕,是最让桂祥夫妇担心的。皇宫里勾心斗角,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的绊脚石,被除去。自从隆裕进宫之后,和家人见面的机会少,就更加让人担心。

据当时的一个宫女回忆,一次,桂祥夫妇对隆裕实在太想念了,就托人传信给隆裕,让隆裕往家里送一张照片。隆裕当时很想给家里送一张照片,但是虽然照相技术已经传入了中国,却还不是很普及,宫里的后妃照相就必须得请示慈禧太后。隆裕不想因为这件事情去请示太后,就私底下找了个人给她照相。这件事情,还是没有瞒过慈禧,慈禧虽然没有责罚隆裕,但感受到了隆裕对自己的权威的无视,对隆裕就更不好了。

这样的日子,本该是一天都过不下去的,但是隆裕过了几十年。

从西安回北京之后,光绪和慈禧之间,一直保持着表面上友好的关系。因此夹在中间的隆裕,并没有遇到过大的风浪。同时,躲在背后默默无闻的她,也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到了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这一年的北京城变成了一个大舞台,有太多的东西在这里上演。

首先是一直身体不好的光绪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光绪帝走后不到二十四个小时,慈禧也逝世了。在此之前,慈禧的身体,因为年老的原因,已经开始显示出了不好的迹象,但是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慈禧会在这个时候逝世。慈禧死的那天,白天还在料理国事,像往常一样忙碌,并且还召集了军机大臣、隆裕皇后、摄政王谈了很长时间,并从此自称太皇太后,隆裕皇后为皇太后,决定以醇亲王载沣长子溥仪继承皇位,处理完这些事情后,慈禧忽然晕倒,并且很长时间才醒过来,慈禧于是明白自己的生命也快走到尽头了。

于是慈禧就迅速地召集了军机大臣、摄政王、隆裕皇后,准备交代后事。其上谕说:“奉太皇太后懿旨,昨已降谕,以醇王为监国摄政王,秉承余之训示处理国事。现予病势危急,自知不起,此后国政,即完全交付监国摄政王。若有重要之事,必须禀报皇太后,即由监国摄政王禀询裁夺。”

留完遗诏的慈禧尚且还清醒,人在弥留之际,就喜欢回忆自己的一生,慈禧也没有例外。慈禧回顾自己的一生,对于权势这样不舍,并没有感到后悔。这个统治了大清朝五十年之久的女人,走的时候很安详,那些凌人的气势都像尘埃一样散去了。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在光绪帝逝世后二十天,溥仪登基,宣布第二年,即1909年,为宣统元年,尊隆裕皇后为“兼祧母后”,上徽号“隆裕”,史称隆裕皇太后。于是,隆裕终于从光绪和慈禧的背后走出来,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隆裕并不喜欢紫禁城,那个地方束缚了她太多的人生,而在她年老之后,还要待在这个地方,《少年溥仪》中曾对隆裕的心情有过一段描写:

“紫禁城东北区的养性殿,当年是乾隆皇帝当太上皇时养老的地方。在光绪朝,慈禧太后很长时间住在这里。如今光绪皇后成了太后,又带溥仪占下了这片自成格局的宫中之宫。此时在养性门外,王二嬷站在一群恭候圣驾的宫监宫女身后,她所感觉到的不是这座宫中之宫的华丽庄严,而是好像站在一道道大山后面……她从来没有进过山,只在北京城里望过远远的西山。她现在觉得紫禁城里一道道的大红宫墙比西山还高。”紫禁城对隆裕来说,是一个一辈子再也无法逃开的地方,是死也无法摆脱的阴影。

◆亡国之恨

慈禧太后死后,清朝也已经走到了末路,末代皇帝溥仪还是一个孩子,隆裕被推到了政治的风口浪尖。慈禧太后死前,将所有的权力都归给了摄政王载沛,自慈禧死后,资产阶级革命闹得如火如荼。

不久,就闹起了武昌革命。在万般无奈之下,摄政王载沛起用了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并不会满足于在载沛的统治之下。在袁世凯获得大权之后,就立刻向载沛施加压力,迫使载沛辞职,清政府的权力落在了袁世凯的手中。清政府变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存在。

到了后来,各种革命团体都在各地兴起,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认为清政府这样的封建统治应该退出历史的舞台。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所有的革命团体都达成了共识:应该以共和国代替清王朝或者对此应该表示接受。到了1911年年底,已经有17个省市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2月,这17个省市的代表齐聚上海,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无视清政府的存在。

在各方势力的逼迫下,皇帝的退位已经势在必行。各地的革命派希望早日建立共和,完成革命,而袁世凯也希望快速取得辛亥革命的成果。于是南北双方协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优待皇室。1912年的2月,隆裕代表清政府下发了《退位诏书》,这是大清王朝最后一条上谕,也是一个王朝走向灭亡的悲歌。在紫禁城读完诏书的时候,隆裕忍不住泪流满面,回想起在紫禁城中度过的几十年岁月,百感交集,万剑穿心,在场王公大臣亦呜咽不已。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在一生中目睹一个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和一个王朝同生共死,那是一种比失去爱人更撕心裂肺的感觉。在这样的大爱面前,个人的小爱所带来的痛苦都被取代了。

清朝268年的统治,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隆裕所做的这个退位的决定,虽然可能对不起清朝的列祖列宗,却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对于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决定,但是对于隆裕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决定。她的心中存在着深深的“亡国之恨”,紫禁城中熟悉的面孔都已经不在了,黑夜变得更加漫长。溥仪晚年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我给太后请安时,常看见她在擦眼泪。”

宣布溥仪退位的隆裕,长年处在忧郁之中,那种亡国之罪一直压迫着她。郁郁不乐的她,常常说出“孤儿寡妇,千古伤心,每睹宫宇荒凉,不知魂归何所”这样的伤心话。

到了1913年,因为长年郁积,隆裕的身体开始不好起来。正月初十,是她的生日,太后的生日,应该是举国同庆的节日,按照清朝的规定,大臣应当进宫给太后送贺礼。但是当时的溥仪已经退位,清朝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隆裕虽然还有着太后的称号,却已经是个没有权力的人了,因而去给她贺寿的人寥寥无几。隆裕看着这少少的几个人,想到清朝曾经盛极一时的状况,悲从中来,开始卧床不起。

这一年的二月二十一日,隆裕太后已是弥留,到了夜间,出现了回光返照,睁开眼睛看见溥仪随侍在一旁,哽咽着对溥仪说:“你生在帝王家,其实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一件事情都没有决定,还没有开始使用皇帝的权力,国家就已经灭亡了,到现在,母亲也快死了。你只不过是个还没有懂事的小孩子,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说到这一处,隆裕伤心地哭了起来,不仅仅是哭溥仪的命运,也是哭自己的命运。哭完之后,隆裕稍微平复了心情,又对溥仪说:“我要与你永别了,以后的道路,必定是崎岖坎坷的道路,但是我不能陪你了,你必须要自己照顾自己。走好人生的道路。”之后隆裕数次清醒,又数次昏迷,她已经在死的边缘徘徊。她还想要对溥仪说很多的话,但是她的身体,已经让她虚弱得说不出任何话来。撑到二十二日的凌晨,隆裕病逝,享年四十六岁。

这个被认为是葬送了大清江山的女人,在悲痛中结束了她悲剧而短暂的一生。

◆她的悲剧

后宫是个永远不缺少悲剧的地方,但是隆裕的悲剧,却仍然是一个在这许多悲剧中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在所有的历史和野史中,人们总是厚爱珍妃,为了凸显珍妃和光绪的悲剧,总是对隆裕皇后有所抹黑,把她说成是一个阴险狡诈、嫉妒成性的坏女人。在那些故事里,隆裕是一个棒打鸳鸯,屡次陷害珍妃的小人,彻头彻尾地令人痛恨。

然而,那些被夸大和扭曲的,真的就是真正的历史吗?关于晚清的宫廷,很多人对它进行过回忆,在那些宫女、太监、外国公使的回忆录里,我们可以看到,隆裕是一个悲剧的、令人同情的人物。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一书中,对于隆裕的描写是这样的: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伤的样子。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她十分和善,毫无傲慢之举。我们觐见时向她问候致意,她总是以礼相待,却从不多说一句话。太后、皇上接见外国使节夫人时,皇后总是在场,但她坐的位置却与太后、皇上有一点距离。有时候她从外面走进太后、皇上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后面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她就会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每到夏天,我们有时候会看见皇后在侍女的陪伴下在宫中漫无目的地散步。她脸上常常带着和蔼安详的表情,她总是怕打扰别人,也从不插手任何事情。

《清宫二年记》中,作者德龄公主对于隆裕的评价是“温雅可亲的皇后”。

在隆裕死后,当时临时政府的副总统黎元洪称隆裕太后是“女中尧舜”。

我们怎么也不能把这些描写和野史中那个恶毒卑鄙的隆裕联系在一起,那些对隆裕进行过口诛笔伐的人,对隆裕是极其不公平的,在她被慈禧选入宫中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悲剧的一生。她生前被珍妃夺去了爱情,在宫里守了二十多年的活寡。死了之后,被珍妃夺去了名声,她只能永远站在珍妃对立的那一面,用来突出珍妃的美丽勇敢、智慧善良。

和张爱玲齐名的海派女作家苏青曾写过《红颜薄命论》,在这篇文章里,她说道:“悲剧的主角总拣美丽动人的女子来当,始能骗取观众的同情,赚得他们不少眼泪。譬如说,剧情是一个男人弃了太太,另找情人,太太自杀了,那个饰太太的演员便该比饰情人的演员漂亮得多。于是在她自杀之后,观众才会纷纷叹息说:‘多可怜哪!红颜薄命。’若是饰太太的演员太难看了呢?则观众心理便要改变,轻嘴薄舌的人们也许会说:‘这个黄脸婆若换了我,也是不要的,死了倒干净。’那时这出戏便不是悲剧,而是悲喜剧了,主角是那个情人,她的恋爱几经波折,终于除去障碍,与男主角有情人成为眷属了。”

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后来的戏文里,珍妃永远是那个美丽动人的女主角,而隆裕也就成了女主角和男主角美好生活中间的那个障碍。没有人过问她在紫禁城中的生活,没有人知道那无数个夜晚,她曾独自吞下多少的泪水,也没有人知道,她如何在这样无止境的生活中,埋葬自己少女时代的梦和一辈子的理想。

这样一个可怜可叹的女人,至今还背负着人们的歪曲和谩骂。

隆裕的一生,用易顺鼎写的那副挽联概括:本来生生世世不愿入帝王家,从黑暗中放绝大光明。全力铸共和,普造金身四万万。以后年年岁岁有纪念圣后日,为青史上现特别异彩。同情表追悼,各弹珠泪一双双。

同类推荐
  • 我的丈夫马海德

    我的丈夫马海德

    马海德(乔治·海德姆),一个年轻的美国医学博士,他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赢得了人们深深的钦佩。他生前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使人永远难以忘怀。《我的丈夫马海德》讲述了1936年6月,马海德(乔治·海德姆美国医生)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一起历尽艰辛来到陕北苏区,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故事。马海德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在西方人士中,他是第一个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人,是唯一参加过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人;是唯一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这四个中国革命历史时期的人。
  • 名人传记丛书:伦勃朗

    名人传记丛书:伦勃朗

    名人传记丛书——伦勃朗——“文明的先知”:“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陈桥驿梦:赵匡胤传

    陈桥驿梦:赵匡胤传

    他是少年时代的游侠,之后跟随郭威成为一名成功的职业军官,最后通过陈桥兵变成了皇帝。从一个流浪汉,到一代帝王,组成了赵匡胤的传奇人生。他被称为“一棍平天下”的马上皇帝。他武艺高强,韬略过人。治国有方,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翻开李强的这本《陈桥驿梦:赵匡胤传》,读赵匡胤的一生,读他的驭人之术和杰出谋略。
  • 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

    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很好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安德鲁·卡内基自传

    安德鲁·卡内基自传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自传,讲述其从一个苏格兰穷小子一步一步成长为钢铁大王的故事,他建立起庞大的产业,积累起巨大的财富,然后又主动地、有条不紊地把所有的财富奉献给社会,用于启蒙人类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这是一部鼓舞无数美国青年的作品。自传还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颇富艺术鉴赏力的卡内基。
热门推荐
  • 探索木乃伊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探索木乃伊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以布瓜博士、乐乐淘等主要人物的冒险经历为主要内容。除了惊险刺激的内容,图书的每个章节都有相对应针对本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的百科知识介绍,这些知识学习也是以科幻故事的生动形式表现出来,将集趣味性与知识性融于一体。
  •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本书从资料搜集入手,于正史之外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判断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分析现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命运。1949年前相对论传播及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从院士到学部委员折射出的1949年前后知识精英与国家之关系,一本国文教科书酝酿的现代文学教材模式,一个小说细节预示的百年中国文学之“赵树理悲剧”,《文艺报》讨论、《文汇报》专栏反映的当代文学转型过程,北京大学《红楼》杂志与“文革”后期《朝霞》杂志呈现的政治理想和文化品质,以及王瑶学术道路中的“陈寅恪影响”,70年代初访华的西南联大知识分子何炳棣、杨振宁等人的家国情感……一切发生过的历史,无论当时或后人如何评价,这些历史本身都具有研究价值。
  • 我的脑洞是个世界

    我的脑洞是个世界

    如果有一天。语文变为魔法,数学化作斗技。文综成为了魔法的进阶,理综变做了斗技之精要。甚至连高压电塔这种东西,也被离奇的称作……法拉第战神之塔。你是否会怀疑,这世界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但事实上,出问题的并不是这个世界,而是苏牧自己的大脑。因为所有的错乱,全都源于……苏牧自我的妄想!我的脑洞,竟然成为了世界?
  • 青行萤草物语

    青行萤草物语

    青行萤草的超短篇小说,随便写写的那种。
  • 盛世一婚

    盛世一婚

    贺若本是贺家掌上明珠,却被人整容成另外一张脸监禁两年,好不容易逃回来,想不到这个冒牌货比她还嚣张。朋友是嘛,她不熟了,让给她吧;联姻是嘛,她也不屑,让给她了;只有家人才是她捍卫的最后底线,为了守护自己想守护的东西,她和另一个男人达成合作。可最后,她所在意的东西全都已经面目全非,只有那个男,还一直在……
  • 以用户为本:马化腾的商业管理智慧

    以用户为本:马化腾的商业管理智慧

    本书原汁原味地记录和诠释了马化腾的创业与管理思想精华言论,完整展现马化腾卓越的创业信念、管理思想、创新理念、技术法则、营销与竞争策略、资本运作等。同事,本书也汇集了马化腾关于人生与拼搏的精彩言论,是马化腾在创业、管理、用人、领导思想与理念方面的精华。本书为众多年轻人提供经验和蓝本,也为读者注入人生腾飞的力量。
  • 晚安,夏少良

    晚安,夏少良

    那个时候糯青青觉得这辈子做过最蠢的事情就是拉着韩晓狸去高一蹲守夏少良的出现!以至于自己的生活变得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还因为过度花痴而导致萎靡不振......一直到最后糯青青才发觉,这辈子做过的最值最赞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在高二开学的那一天与晓狸蹲守在高一教学楼边,等待着夏少良的出现......
  • 非机械式悸动

    非机械式悸动

    it,是它被赋予的名字。精挑细选的部件,精确组装的肢体,完美的性能,拟人的躯体,一切都像是为了曾经的某个人所做的,完美之作——it。‘情感模块启动’科学家没有感情的声音响起,系统回应着他的需求。它,睁开了双眼。“爸爸,我想要点零花钱……”“为了什么?”“说是首冲999的话送圣剑…”“别开玩笑了!!你这个机器人!!!”
  • 小书仙

    小书仙

    我的书架闹鬼了,诗集变成了小书仙,可爱美丽又贤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