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56600000006

第6章 小包袱(六)

回到家里时金平不在,空空的家中到处是母亲的影子和她的小包袱。张孝德的心极度惶惑,想起了去年农历十月初一,他回家给父亲烧50年纸,准备提前把母亲接到北京过冬。临走时,姐姐欲把母亲扶上汽车,但母亲迟迟不出门,一定要姐姐到门外等。张孝德从窗户玻璃上斜睨着看到母亲在炕头的那口从来没有上过锁的木箱里翻来复去找东西,好像一下没有找到,一脸的紧张。姐姐在院子里催促她,她也不急着出门。单冬花站在床边想什么,想着想着拍了一下头走到墙角的矮柜子前打开取出了什么才往出走。

卵崖底的人们看到单冬花怀里揣着一个小包袱出来了。张孝德知道那是母亲的宝贝啊,走哪都不离身,她已经准备好,恐怕是一时忘记放哪里了。单冬花在大家的搀扶下坐到了小车上,像抱着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一般,抱着她的小包袱不放。当天下午到达晋城,3天后,又坐火车来到北京。一路上,单冬花与那小包袱是形影不离,就是上厕所,也要带在身旁。坐困了,张孝德想替母亲拿一会包袱,单冬花都不让,说男人家粗心,给她弄丢了怎办?一路上张孝德老是开玩笑想知道包袱里装了什么,单冬花就是不说。

到家后的第二天遇见母亲在整理她那小包袱时,看到张孝德过来,她就停了下来,用包袱皮盖住里边的东西,不想让张孝德看到。时间一长,只要母亲翻动她那小包袱,张孝德就自觉地回避开,并且要儿子和金平也一样回避,深怕母亲多心。一段时间后闲聊,张孝德问母亲攒了多少钱,单冬花笑着说,就你和弟弟逢年过节给寄的那点钱。就是那点钱,我还要补贴你姐,还要用于看病,打针,吃药。你说说能有几个钱?你不是算计你给的那几个钱吧?

张孝德逗她说:“就是算计你那钱呀,你把钱花了我还算计个啥。”

单冬花一辈子算计着给子女花钱,轮到自己反倒花一分钱都心疼。

自从张小梅拖儿带女上门,被单冬花认下后,张小梅的女儿芬芬就跟着单冬花过日子。每一次二流子怂恿张小梅来看女儿总是两手空空,单冬花边数落边收拾一些家里多余的吃喝叫她带走,张小梅回去后就和二流子吵架,张小梅的大儿子虎子就在这样的吵架声中长大。有一次张孝德和张小梅长大的小儿子虎子聊天,虎子说,小的时候,我害怕父母吵架,除了吵架他们平常不多说话。等我长大后,他们吵架成为我了解生活的一种途径。从他们的对话中,我听到了以前很多不知道的事情。虎子说,有一次爸爸没有钱花了,周边的村子里已经不好下手去借钱,结果鬼使神差跑到了卵崖底。他先是唬弄村里的人他认识大领导,买农药买化肥小意思,他说认识商店里的采购,结果姥姥村里的人就筹钱要他买便宜货,村里的人满心欢喜等着,他拿着钱没影子了。秋天,卵崖底有人家说书,妈妈去看姥姥,结果被卵崖底人堵在了村口,不得法姥姥从家里取了钱还了欠债。爸爸再去卵崖底,好像这些事都没有发生过,见了人家还家长里短套近乎,人家冲着姥姥的面子不好说什么,他还说,放别村的事情我早不管了,因为这是我丈母娘村里的事情,就跟我家的事情一样样的,就是为了你们村走后门的事情我把人家外村的人惹下了,人家去告我状,你们知道我有多费神费力,搭进去功夫不说,有时候事不由人,天王老子也只能干瞪眼。钱我是给他们了,你们不摸底,我敢在丈母娘的地盘上耍脾气,迟早要给你们弄,我不行还有我小舅子呢,我小舅子是北京人,二小舅子也当兵,那是谁的能耐,我小舅子的能耐。不缺你们那俩钱,你们不要下看我。卵崖底人觉得我爸爸好有意思说这些,但也似乎也构不成坏人,也没有人计较和纠缠他,可姥姥知道了就不依。爸爸居然回到姥姥屋子里顺手牵羊拿姥姥的东西出去顶账,姥姥一直防着爸爸,后来就防着妈妈了。

过年时全家在饭店吃饭,张孝德特意给母亲点了燕窝,母亲很喜欢吃,说好吃,金平说,一碗要五百块呢当然好吃。张孝德看见母亲拿勺子的手哆嗦,看着张孝德说,你们真敢花钱,早知道我就不吃了。

单冬花说,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人哪敢作践钱,钱是长了腿脚的,你这样作践它就要往人家门上走了。

单冬花告诫张孝德,以后要节省,慢慢岁数大,要有些积蓄应急。社会不是四平八稳,有捣乱人作怪,想兴风作浪时,受难的常是小老百姓,手头没有积蓄,乱来了,日子难时国家大了,帮不上普通人只能靠咱自己。单冬花这一辈子最羡慕的人是村里的小学老师,不仅因为人家有知识还因为人家有国家给的工资,除了赞许之外,还有尊重在里面。记得第一次坐车到京城,单冬花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仿佛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聚会,张孝德说,城里也是你的家,不必要从心里就想着这是儿子的家,随随便便就好。单冬花不这样认为,她不想叫城里人笑话,这是谁家的老婆子,瞅瞅那窝囊样,那不是给我丢脸,是给儿子丢脸啊。何况家里还有儿媳妇金平,人家怎么看,人家是城里人,穿衣吃饭都有讲究,不能因为是乡下人就叫人家原谅自己。单冬花疼钱爱钱可也不吝啬钱。亲戚邻居有个红白大事,只要告知,不管30、50的,单冬花都要表示一个心意。每年春节,单冬花还要给孙辈们每人50元压岁钱。外甥、外甥女,以及外孙女对她非常好,张孝德逗她让她多给一点,她笑着说,我一个没用的老人,他们不给我就行了,我还给他们?我这点钱还是你们给的,我不能拿你们的钱去充大方、做人情,给50元就蛮不错了。

每年的清明节前,单冬花总要给在外工作的两个儿打电话,我昨晚又做梦了,梦见你们的死鬼爸,他不说话,泪在眼窝里转,是不是该给他烧纸钱了,可不能叫他缺吃少花啊。农历十月一鬼节前,单冬花就提醒张小梅,该告诉你弟弟们了,天凉了,别人要笑话老张家没有后人了。单冬花早早把要烧的鬼洋准备好。因为两个在外工作的儿子根本就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而且是无神论者。他们不相信人死了以后,还会有这样的物质需求。单冬花认为,人死了是有灵魂的,存在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她可以和自己的丈夫重逢,继续他们中断了五十年的生活,另一个世界更需要她的孩子们的关怀和照顾。多烧一些纸钱,才好有更多的积蓄,那些不愁吃不愁花的人是因为有钱,有钱好啊,钱多了人少生是非,人世间谁愿意过没钱的日子呀。从另一个角度说单冬花也是从子女们对待他们陌生的父亲的态度,来猜测百年后自己可能遇到的情形。

张孝德想起姐姐小梅说起的一件借钱事。有一次,张小梅家急需用钱,自己借不出就委托哑巴芬芬去借,单冬花对外甥女芬芬的疼爱家族中没人能比,但是,单冬花从不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说过多的温情话,她常说的一句话“宁给个好心,别给个好脸”。由于从小就过早承担了家庭负担,单冬花几乎没有读过书,仅仅在当时农村的扫盲班学会识数,认识的狭隘使得单冬花不可能用复杂的语言和她的孩子们做情感上的交流,但,这些并不妨碍孩子们感受母亲内心的感情。张小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哑巴女儿比划着要借200元。单冬花问做啥用?芬芬比划着买书。只要是读书的事单冬花常常不多去想。张小梅借了母亲200元,一年后,张小梅还了单冬花两张新版100元。单冬花仍在地上说那不是她的200元,她的那200元是蓝色的,票面大,纸质好,割耳朵。而张小梅还她的软不拉塌的,还不起可以拖延时间,没必要拿假来充真。

这中间涉及到村上一个故事。

秋天,留守在家的老人们收完玉茭,就有大卡车来收购。卵崖底后村有一个叫王清建的老人,秋天卖玉茭得了2000元,王清建豁牙露口沾着唾沫数钱的样子大伙还记得,那是劳动得来的钱哇,也是人老了能给孩子们填补家用不是废人的自信。过年孩子们都回来了,王清建拿出钱来讨好儿子,结果发现钱是假钱。报案两年了,抓捕不下人。乡下收购玉茭的往来车多,谁都没有记住车牌号。哑巴吃黄连,这事情生生叫王清建种下病了。这件事的最后,卵崖底村的人见了大票都认为假的多。张小梅只好换20张10元小票,才算得到单冬花的认可。

去年单冬花八十大寿,之前张孝德问单冬花想要啥礼物?单冬花说,啥都不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就好。可私下里她和芬芬比划着说想要一个金手镯。芬芬迅速把这个想法传递给了张孝德。生日聚餐时,张孝德要金平给单冬花把金手镯戴到手上。单冬花笑着问大家,我是不是老财迷?还管你们要东西,手老成这样带啥都难看,其实我就是满足一下你们孝顺我的心里。

生日过后单冬花把金镯子送给了金平。金平不解。单冬花说,你是有功劳人,你为张家生了后代,计划生育政策把人口降下来了,可也把咱的传统降没有了。这金镯子不是要给你,是要给我未来张家的孙儿媳妇,我就怕我哪天来不及交待闭眼一走,心事未了,我见了你死鬼爸,第一句话是要报喜,你爸也好知道我给了他张家孙孙礼物呀。金平认为婆婆传统,这事要传出去会惹弟媳不高兴,弟媳养了两个女孩,女孩也是后代。单冬花说,长子长孙,皇帝家都偏心,我是小老百姓,我就认继承主业的人。

张孝德越想越不自在了,母亲一辈子的钱都在里面,母亲不说真话是因为她老了啊,人一老就变得和孩子似的,会任性,跟这个世道争理,会觉得自己幸苦一辈子,老了没有用了,但是我还有钱,还能过年过节给孙辈发压岁钱,还能理直气壮说话。她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我连累不了你们,我能够养活我自己,我够花了。那是因为她不用为钱的事情犯愁,她藏着钱就是藏着自己的老年尊严呢。

多少年贫苦生活煎熬,钱对于这个家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单冬花对生活没有多少要求,就怕没衣穿没饭吃。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钱。记得弟弟不上学又不想在农村待着,想要外出打工,相跟着村里的人一起出去,年底回家时,领队算账少算了二十块钱,母亲要弟弟去要,弟弟不去,说丢人。母亲自己要去,弟弟又拦着不让。母亲就一遍一遍自言自语,神经质地唠叨,她的表情凄苦,情态悲凉。后来领队人送来多算的钱,弟弟还埋怨母亲心眼小。母亲在电话里和张孝德据理力争说,二十块钱是你们小时候半年的学费,我要起早搭黑磨两个月豆腐才能赚得来。

回想母亲这些事情,张孝德就明白了为什么母亲不把那小包袱寄存在家里,或让姐姐为她保管。她不放心啊,若放在自己家里,一旦小偷入室行窃,那还了得?放姐姐家更不是上策,那二流子姐夫越老越不学好。放信用社也不好,包袱里是救急钱,一旦有个头痛脑热,急用钱时还得去信用社取,乡下的信用社存钱老是叫人存几年期,说利息高。你急用时他说期限不到。求人不如求己,实在搁不住和他们费嘴,还是随身带着,方便、放心、踏实。

去年,大年初一早晨,单冬花郑重其事地拿出一个信封,从信封里取出一沓钱对张孝德说,你买了房子,金平又做美容,花了不少钱,在北京花费太大,离开钱一天都没法活,这是3000块,给你补贴家用,另外500块是给我孙孙的压岁钱。不是我偏心,孙孙的压岁钱就该比孙女的多十倍,这世界是男人的天下,我要是不力主把你送出山,你哪能有工作赚钱,哪能把你弟弟和姐姐的孩子们带出去。你们说我偏心,说我对你姐不好,多少好能满足那二流子的胃口。女人的眼窝浅,但妈的眼窝不浅。

张孝德和金平当时坚决不要。单冬花说,这钱都是你们平常给我寄的,我平素也舍不得花,况且现在国家政策好,我每年还有1000多块低保,1000多块养老钱,足够平日开销了。你们寄给我的钱,我也是为你们暂时保管一下,等我不行了,再交给你们。倒是孙孙高兴得喜滋滋的,把那500元压岁钱接了过来。孙孙说,我虽然已25岁,毕竟还在上学,所以奶奶给的压岁钱还是要拿的,那是奶奶对一个未来延续张家香火人的祝福啊!

包袱丢了,任何多余的情感交流对单冬花都是陌生的。包袱里装着单冬花低下头走进去的岁月,那岁月里有她过日子的欢愉和秘密。张孝德在屋子里待不住了,他要去做一件事,或许对母亲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同类推荐
  • 我快要碎掉了

    我快要碎掉了

    本书试图以我们大多数人外化的存在状态:寻与不寻,猎手与猎物,探寻与之或对立或模糊或平行的内心世界。坏坏和走走相遇,一个寻者,一个等待者。他们相恋,交流,写作,倾诉,分手。“这种悲伤是他们两个人的:无法得到爱的悲伤,无法释放爱的悲伤。她就像个溺水的人,双手挥舞,试图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东西。每一段感情其实都是生命的一次充满希望的挣扎,只有这种挣扎才能证明,她还活着。”就像一些梦境、一些对话、偶发事件、读过的诗歌、看过的小说、一次旅行、某次不起眼的悸动,会触动我们深藏的真实。它不只是在讲一个故事,它需要你放下防备、放下束缚、放下犹疑、放下立场,梳理被遗忘或正被遗忘的片段,走进自己,才能走进它的世界。
  • 巴山旧事

    巴山旧事

    中原巴国是一块神秘而又浪漫的土地,在这里生活着的土家族儿女们虽然很少被外人所关注,但是他们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同样精彩的历史和传奇。 在这里不仅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与善良,而且他们还具有独特的武风和情感。《巴山旧事》记载着一个巴地广为流传的故事,土家儿女田虎和丹妹喜结良缘,可是王爷公子却追逼丹妹,要按土司王法施行初夜权。王府家丁强掳新娘,追杀田虎。危急关头,丹妹为了让田虎一心制服王爷、战胜土司,自己舍身赴死、跳进油锅,化为照亮人心的天灯。土司的野蛮残暴和倒行逆施终于激起山民的强烈义愤,邬阳关发生兵变。各地反抗斗争风起云涌,民众纷纷聚集万全洞、迫使土司头目投降官兵。内外交困之下,容美宣慰使田旻如走投无路、畏罪自缢,土司统治终于土崩瓦解,改土归流得以推行。
  • 流浪者

    流浪者

    《流浪者》是邓一光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流浪者》作者早期的短篇小说多反映其生活所在地四川和武汉等地的民情风俗,地方色彩粗重,叙事技巧朴实无华,目光向下,多反映底层的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现实观照力。
  • 玩笑

    玩笑

    一个周日上午,我的大学同学李辉上门拜访。我的妻子带着我们的女儿昨天去乡下她娘家过周末了,恰好我一个人在家。弟妹呢?溜溜呢?李辉一进门就大呼小叫。回乡下了,老李,中午我们到楼下的湘味馆好好喝几杯。我说。我和李辉同在省城一所大学,毕业后,我们一起回嘉州市区工作。大半年没见李辉了,今天他能够上门找我,我真的很高兴。我记忆中,只在我和海棠举行婚礼当天,李辉来过这房子。我和老李参加过彼此的婚礼,相互见过对方的妻子,知道她们叫什么名字。
  • 盲侦探卡拉多斯

    盲侦探卡拉多斯

    《盲侦探卡拉多斯》是欧内斯特·布拉玛的代表作,书中的主人公马科斯·卡拉多斯是侦探文学史上第一位残障侦探,被誉为“黄金时代最后一位神探”。
热门推荐
  • 用制度管人

    用制度管人

    本书正是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聚焦在企业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借鉴国际通用的管理制度和文案,详细论述了企业管理中普遍涉及的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工具化,并提供了具体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执行方法或流程、实用工具表格,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可在实践的层面上提高企业效率。当然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对于我们提供的制度范本、流程、实用表格,读者可以根据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适当修改或者重新设计,使之更适用于自己的企业。同一个企业随着技术的创新,产品的更新,制度也需要创新,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读者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已经形成的制度,以期达到高效管理、高效工作的目的。
  • 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

    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

    这是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历史,更是一部成吉思汗的个人征服史。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打下的蒙古帝国地跨欧亚,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极盛时期版图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南至南海。今天的匈牙利、波兰、俄罗斯、韩国都曾是大蒙古帝国的一部分。成吉思汗凭借他惊人的意志,顶住了一次次失败的打击,每次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榨取敌人的经验、力量,以更强大的自我卷土重来,创建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蒙古帝国。“体力坚强,只能战胜独夫;意志坚强,才能战胜万众。” 成吉思汗对他的孙子忽必烈说。翻开本书,在热血沸腾的世界征战中,领悟一代世界征服者最朴实的征服之道。
  • 炼神

    炼神

    只有经历重重磨难,遍体鳞伤之后活下来的人,才可以成为强者和英雄,坐拥无数财宝,掌握亿万生死。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享有最后的荣耀,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成为冰冷的墓碑。所谓的规矩和法律,都只是用来束缚弱小者,被强者践踏,在这个世界,不看身份,只看实力,唯独实力,才是永恒。第一声春雷炸响的时候,秦逸睁开双眼,眸中神光湛然,体内一亿八千万星辰,蠢蠢欲动……
  • 凤逆天:妖娆庶女

    凤逆天:妖娆庶女

    一场传说引一番风云变化,手握龙脉秘密的她九死一生,被最爱的人所骗,被嫡姐亲手掐死自己的孩子,她生不如死万劫不复,最终被一场大火结束生命。一场意外的重生,她步步为营誓要将所有负她害她的人都一网打尽,斗疯嫡亲姐姐,整跨大夫人,谋害逸王爷,使两大帝国两败俱伤!
  • 我的续命系统

    我的续命系统

    带着系统重生在平行世界成为超级富二代!本想当一个混吃等死的小纨绔,奈何被系统逼成了无所不能的当代第一人!他是超级富二代,他是史无前例的高考满分状元,他颠覆了网文界,他改变了娱乐界,他吊打了文学界!他打破了时代潮流的格局,他缔造了一个全球风靡的繁华时代!他还用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成为全球首富!路人:“他不是在装逼,就是在装逼的路上!”全世界:“赵公子,咱们能不能低调点?”赵小草:“我也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啊!”
  • 中原七星录

    中原七星录

    世间浮尘化作风雨随波逐流轮轮转转忆往事。几时期念几时期盼时光岁月兜兜转转庄周现。只因一时之念星斗转移化作七星之一风云现。流返十年梦蝶未灭仿佛周公幻梦亦为真实镜。世间风尘唯月唯星知晓世间繁华皆如天宫阙。浮世三千;唯星辰可与月争辉;唯七星可环月。星月尊,中原华,红尘世。人生如酒,饮一曲逍遥红尘。漫漫长路,前途的风雨,过往的回忆,都是缘分。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本书是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集,精选了《磨坊文札》和《月曜日故事集》中不同主题的作品。其中《最后一课》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1912年,《最后一课》被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
  • 轩妍之恋

    轩妍之恋

    所有人都远离他,唯独她一直对自己不离不弃,等想通后,转身发现她已离开自己。四年后她在度回归,自己再也不会放弃了。“妍儿,我不会让你在离开我了。”一句诺言唤回她的心。
  • 长风凌云志

    长风凌云志

    天界大陆上,长风因算命的结果,被家族遗弃,走上流浪之路,游历人界魔域天界。
  • 信白大文

    信白大文

    1、信白“合体”;2、王者荣耀大背景;3、正儿八经。本文有甜有宠有小虐,入坑无悔,不喜勿喷!(本文部分设定微有不同,大家意思明白就好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