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1600000004

第4章 超级产品的诞生:一生只完善一个好的理念(2)

于是我成功制造出了一辆蒸汽机车。它的锅炉使用的是煤油加热,可以提供充足动力,且由于配置的是节汽阀,操作起来也很简单。但是锅炉是很危险的。要获得足够的动力,又确保动力装置不致过大过重,蒸汽机必须在高压下工作;但坐在一个高压蒸汽锅炉上,可不是件惬意的事。而要想使它足够安全合理,就得增加多余的重量,但这样高压就变得没意义了。两年里,我对各种锅炉进行反复试验——因为蒸汽机和操作方面的问题都很容易解决。但最后,我决定放弃以蒸汽为动力制造道路交通工具。我知道,英国已经制造出了能在道路行驶的机车,这样的机车一次能拉动好几列的拖车。对他们来说,设计出用于大型农场的重型蒸汽拖拉机,也是轻而易举之事。然而当时美国的道路条件远不能与英国比,美国的道路能让最牢最重的拖拉机,不是走不动,就是颠成一堆废铁。况且,生产那种只有少数有钱农场主才买得起的重型拖拉机,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意义。

然而我不曾放弃制造不用马拉的车的想法。在西屋经销处的工作进一步证实了我的想法:要制造轻便的交通工具,蒸汽并不是适宜的动力。因此,我在那家公司只待了一年。从重型蒸汽拖拉机和蒸汽机上,我再也学不到什么新知识了,我也不愿在没有发展前途可言的事物上浪费时间。几年前,当我还是学徒的时候,曾在一份英国刊物《科学世界》(WorldofScience)上读过一篇关于“无声气体发动机(silentgasengine)”的文章,当时这种发动机刚于英国面世。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奥托(Otto)发动机。它使用照明气为燃料,为大型单缸结构。而由于它产生的动力不是连续的,需要配置一个相当重的调速轮,从重量来看,其每磅金属产生的动力远不如蒸汽机提供的大。且使用照明气,更使它不可能作为道路运输的工具。要说我对它感兴趣,也只是因为我对所有的机器都感兴趣。我在书店买本国及英国的杂志,关注发动机的发展,尤其关注是否有用挥发性气态汽油取代照明气的可能。说到气体发动机,即内燃机,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但如此郑重地被推向市场还是第一次。大众对此颇有观望的兴趣,但并没有太大热情。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内燃机最多只能派上一点有限的用途罢了。那些聪明人都断言,这种发动机没法和蒸汽机相抗衡,谁也没料到它的市场最后会风生水起。聪明人可不就是这样吗——他们聪明、实际,为什么不能做这不能做那?他们对事物的局限总是清楚得不得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来不雇佣那些自以为什么都知道了的专家。要是哪天我想耍花招打垮对手,那我就派这类专家给他们。我敢肯定,他们会一个接一个地提出好建议,真正做的事却少之又少。

我对内燃机颇感兴趣,一直关注其发展,但纯粹是出于好奇。直到1885还是1886年,由于放弃使用蒸汽为动力制造机车,我不得不寻找新的动力。

1885年在底特律的雄鹰钢铁厂(EagleIronWorks)我修理了一台奥托发动机。当时镇上的人对这种发动机都一无所知,有人说我该懂怎么修,所以尽管以前没接触过,我还是接了这活,并把它修好了。这为我研究这样的新型发动机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1887年,为了看看自己是否已掌握了其工作原理,我仿造了一台四冲程的奥托发动机。“四冲程”是指,活塞在汽缸来回移动四次以产生一次动力。第一次吸进气体,第二次压缩气体,第三次燃烧膨胀,第四次则将废气排出。这个小模型运行良好;它的口径为1英寸,冲程为3英寸,以汽油为燃料,虽然提供的动力并不大,但比市面上的发动机相对要轻得多。后来我把它给了一个年轻人,记不清叫什么名字了,反正他把它拿去有用。不过最后这个小模型还是被毁了。自此,我开始对内燃机进行实验。

我又回到了农场,不是为了干农活,而是为了做实验。那时我已是个技术全面的机械师,早年过家家似的工作坊,也被一间一流的工作间所代替。父亲以40英亩的林地为条件,让我放弃当机械师。作为权宜之计,我答应了,因为伐了木材我就有钱结婚了。我装配了一台锯木机和一台便携式发动机,开始伐木锯木。最早的一批木材被用来建造我新农场上的农舍,在那里我们开始了新婚生活。房子并不大,只有31平方英尺,一层半高,但也挺舒适。我加盖了一间工作间,平常不伐木时,便在那研究内燃机——研究它们的构造和运行原理。我把所能弄到的一切资料都读了个遍,但最好的知识还是来自于实践。要琢磨透内燃机很难——它的运行并不总是符合理论。你可以想象,研究最初的那些内燃机花了我多大的工夫!

1890年,我开始对双缸发动机进行实验。想使用单缸发动机制造交通工具是很不切实际的——因为调速轮会变得太重了。从模仿奥托式的四冲程发动机,到开始研制双缸发动机,这段时间里,我做了大量实验。我很清楚自己实验的方向和目标,认为可以将双缸发动机运用于道路交通工具。我最初的设想是,将发动机安到自行车上,与机轴直接相连,以自行车的后轮为平衡轮,速度则全由油门来控制。这一设想未得到实现,因为很快我便认识到,发动机、汽油箱,加之各种必需的控制装置,这重量,是自行车没法承受的。而我的另一想法则是,使用对置式汽缸,一个汽缸用来产生动力,另一个用来排气,这样,即使为了获得同样的动力,也不用那么重的调速轮了。我开始在农场的工作间里对此进行实验。就在那时,底特律电力公司(DetroitElectricCompany)向我提供了一份工作,让我担任工程师兼机械师,月薪45美元。

我接受了这份工作,因为它开出的薪水比农场赚的钱多,而且我早打定主意,迟早是要离开农场的。再说,木材也都被我伐光了。于是,我们在底特律的巴格利大街(BagleyAvenue)租了间房子。在屋后,我用砖新搭了间工作间,并把以前工作间的东西都移了过来。开始的几个月,我都在公司的电灯厂上夜班,几乎没什么时间做实验。但之后便开始上白班,每个晚上,包括每个周六晚上,我都用来研究新的发动机。我并不感到辛苦,兴趣使得工作其乐无穷。

对于结果,我也是信心满怀;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然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我妻子甚至比我自己更有信心,她总是为我加油鼓劲。

我必须从头做起——虽然我知道不少人也在研究不用马拉的车,但我没法得知他们的具体进展。在实验中,所需克服的最大难题便是点火熄火的问题,以及如何减少多余重量。至于传动、操纵装置以及车的整体构造,我可以借鉴之前造蒸汽机拖拉机的经验。1892年,我的第一辆汽车完工,不过直到第二年的春天,它的运行才算令我满意。这第一辆车的外观颇似轻便马车。它有两个汽缸,口径和冲程分别为2.5和6英寸,并置在后轴上。我自己买了个蒸汽机,这些都是我用买来的蒸汽机的排气管做的。两个汽缸能产生4马力的动力,动力由一根传送带从发动机传送到间轴,再由传送链从间轴传送至后轴。

车上可以坐两个人,座位就靠在立柱上,由双弓板弹簧支撑。汽车有两个调速挡——每小时10英里的慢挡和每小时20英里的快挡——只要操纵驾驶座前的离合器杆,改换传送带,就可控制速度。将离合器杆向前推为快速;后拉则为慢速;将离合器杆竖起来,发动机就空转。要发动汽车,必须松开离合器,手动启动发动机;要停车的话则只需把离合器合上,脚踏刹车就行了。车子没有倒车装置,除了传送带控制的,速度都由节汽阀调节。车身的框架、座位以及弹簧,都由我自己购买铁件制造。车轮是28英寸的自行车轮,配有橡胶轮胎。平衡轮是我自制模型浇铸的——车上所有较精密的零部件都是我自制的。我发现还有必要安一个装置,即差动齿轮。这样,转弯的时候,它能使每个后轮都获得相同的动力。汽车总重达500磅,座位下安有一个油箱,可装3加仑汽油,汽油由一根管子和混合阀传送至马达。点火使用的是电火花。车子的发动机一开始是由空气自然冷却的——说准确点,是根本没有冷却装置。我发现在行驶1个多小时后,马达便会发热,所以很快我便在汽缸外围了一圈水套,抽送的水放在汽车后部汽缸上的水箱里。

几乎所有这些设计,都是提前计划好的;我的工作方式向来如此。在着手制造前,我会将每一个细节都计划好。否则,在工作过程中将因为不断改变而浪费大量时间,成品也会失去一致性。作品会变得不均衡。不少发明家之所以失败,正因为他们不能正确区分计划与实验。在建造过程中,我所遇到的最大困难,便是找寻合适的用材;其次则是工具。有时需要对设计细节作调整和改动,但因为我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钱,所以没法为各部件找寻最为适合的材料。然而不管怎样,1893年的春天,虽然并不是令人百分百满意,这辆汽车还是开上了路,让我有机会对道路交通工具的设计和用材进行检验。

同类推荐
  •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投资策略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投资策略

    本书在系统收集整理巴菲特本人炒股论述的基础上,按照投资操作中选股、估值、市场、买价、组合、持有6个基本步骤,根据巴菲特60多年的投资经验,结合有关炒股投资的研究成果,归纳和分析巴菲特式炒股技巧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技术细节,使本书成为一本巴菲特为炒股者讲述如何在投资股票投资市场上赚钱的详细教程,是炒股者在短期内系统学习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的最佳选择。另外本书整理了巴菲特大量精彩的投资智慧妙语,总结了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有关研究成果以及巴菲特经典投资案例分析了这些原则的实践应用,力求为国内广大炒股者学习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借鉴、参考和帮助。
  • 谷歌A计划:征战苹果、微软、Facebook

    谷歌A计划:征战苹果、微软、Facebook

    圣佩奇:谷歌,一台高效运转的聪明制造机,连续多年上榜《快公司》“全球最佳创新公司50”。要读懂现在的谷歌,就要从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开始担任CEO时说起。再造谷歌:这家(前身为谷歌)的新企业Alphabet依旧披着神秘面纱,但从它与微软、通用电气、Facebook等企业的相似之处,我们或可窥见面纱背后的真面目。独家探访谷歌X实验室:史上第一次,神秘的谷歌X实验室——专门炮制登月项目(moonshots)——敞开大门,揭秘新一代伟大技术革新背后的实验氛围和拥抱失败的态度。
  • 服务决定一切

    服务决定一切

    服务决定成败,服务创造价值。一个没有服务观念,不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必将被同行远远地甩在后面;而一个以服务为经营理念,以服务赢得顾客的企业,必然会遥遥领先于同行。服务决定一切!
  •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不会用魅力保卫权力 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一味地让员工适应自己/95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承受“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公私不分,亲此疏彼,安置心腹,暴眺如雷,不了解情况就对员工横加指责,跟下属“老死不相往来”,主管太老实等于没效率。老实的主管喜欢挑大梁,无论大事小情都要亲自过问。他们事必躬亲、兢兢业业,每天都早来晚走,而他的员工却在悠闲地享受大好时光。主管太老实等于缺手腕。老实人往往把规矩看得高于一切,他们从来都是按常理出牌。规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可触犯的“天条”。员工在背后不称呼他们“铁面无私”,而是叫他们“老古董”。
  • 华为是如何培养人才的

    华为是如何培养人才的

    华为的人才在业界有目共睹,本书将为你揭晓华为是如何培养人才的。已经培养人才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热门推荐
  • 黄金穗

    黄金穗

    穿越娘亲含恨死,迂腐老爹殉情亡。幸有灵魂来互换,小小金穗得重生。爷爷当爹又当娘,祖孙努力奔小康。渣男想要来求亲,哼哼……想娶我金穗可以,予君黄金穗,君冠我之姓!订阅超过30%的亲请投一下完本满意度,么么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那

    当代诗歌的进程中,70后诗人的山场,随之而来的迅姑崛起,确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枓,不仅诗歌读者感到意外,而且诗歌界内部也感到意外。对冇些诗人来讲.由于70后诗人的登台,原先似乎清晰可辨的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变得无从把握。原来设想的从始于1970年代的地下诗,延伸到朦胧诗,再转换到第三代诗歌,并进而扩展到后朦胧诗的这一当代诗歌的谱系,本来就在上世纪90年代的诗歌中遭遇了离析,但在诗歌史的评述上似乎还有折中的办法。而70后诗人的星火燎原,则彻底捻灭了人们对修复原先的当代诗歌谱系的动机和可能。
  • 都市之神偷传人

    都市之神偷传人

    异世界的神偷陨落,残魂带着一生所得的仙宝随时空乱流来到地球。一个遭人暗算的少年,却得神偷垂青,从此,以叶圣之名,治病,赌石,炼丹,铸器,寻宝,寻龙摸金,生死人,肉白骨。书友群:882504706
  • 透视(锐·小说系列第二辑)

    透视(锐·小说系列第二辑)

    80后当红女作家周李立的中短篇小说结集。小说聚焦现代人所经历的隔绝与孤独,《火山》中赴日寻父的男孩,经历国度与亲情的隔阂,《另存》中寻找灵感无果的画家与周遭喧闹隔绝,《透视》中在地震后幸存的老司机与艺术区格格不入,默默埋葬往日记忆……作家笔下的人物在喧嚣的时代中独自应对命运和人生的不确定,其间呈现出多维的人性差异,叙述语言冷静从容,为较好的80后小说。
  • 遇见星晴遇见你

    遇见星晴遇见你

    一见钟情的喜欢,是我的幸运,还是你的眷恋?那些感情,似花娇,比阳烈。那么善良的我们,一定是最幸福的吧!
  • 一玻璃海

    一玻璃海

    【女主帅,男主炸,身份多重,双宠+爽文+微科幻+无逻辑】帝千璃,从小在乡下长大,高三失踪一年,休学一年。一年后,y城省一中来了一个留级生,长的非常漂亮,但行踪神秘。**帝都有身份的人暗地里都收到宫家太子爷的警告:没事都不要去招惹哪位爷,关键是位大佬,而且脾气还……不好。直到有一天,一个小弟查到的东西让他沉默。
  • 花韵寒

    花韵寒

    一花一叶一世界,一人一思一断肠。一剑一曲一天涯,一情一殇一梦幻。每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但我们的倔强的活着。落水看流年总无情,我看这世界很无情。
  • 重生邪魂

    重生邪魂

    六神大陆亿万宇宙,叶天启三魂同一体,守护挚爱之人
  • 许你晚风凉2

    许你晚风凉2

    旅游杂志新晋编辑骆欢喜在出国拍专题的航班上偶遇青梅竹马的背包客纪朗廷,他初心依旧,穷追不舍,而她步步逃窜,失魂落魄。年少的她生来带着残缺,被父亲恶意丢弃,被同龄人孤立,被幸福遗忘。而他是她记忆里唯一的暖光,为她跳火车摔得一身伤,为她淋雨熬夜失眠……但不知为何她就是不愿接受他。许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她为了怀念他而开了一家酒馆,处于人生低谷的陌生男子孙江宁成为酒馆的常客,他为何而来,又将改变些什么?经年之后,命运用热带海岛上的一场龙卷风将他们的生死重新拴在一起,她当年逼他离开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他又能否真的抓紧她,再也不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