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0100000011

第11章 语文课应该尽快招回“教学”的魂

读《中国教育报》2005年6月22日《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一文,笔者最深切的感受是,这个题目定的实在太大,因为大,什么似乎都谈到了,可是什么都没有真正谈清楚。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应当明确我们谈论的是语文课,首先应当搞清楚,我们设立语文学科到底想干什么,然后才能探讨我们到底该怎样,不能怎样;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应当首先运用人类最可宝贵的理性,区分清楚“教育”(狭义的)与“教学”。

作为一个概念,“教育”其实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其本质是广义的“育人”,当然兼容以灵魂塑造为旨归的狭义的“教育”与能力培养为旨归的“教学”行为;狭义的“教育”则偏指品德修养方面的熏染培养,是与“教学”相对而言的。无论广义还是狭义的,当然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讨论学科教育教学问题时,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取其狭义。因为,一方面,设立学科的根本目的显然是培养学科能力,所谓的“学科教育”对应的当然应当是“教学”,狭义的“教育”属于所有学科,但对具体的学科而言,显然都应当是附加的而不是根本的任务,否则就没有分科的必要,不加分辨地奢谈广义的“教育”,不能不说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一大倒退;另一方面,取其狭义,“教育”与“教学”才能放在同一个层面,放在同一个层面我们才容易比较,通过比较更好地探讨二者的本质特点及其内在要求。这方面,韩军先生做得很不怎么样:“我是为语文教育寻根求本,呼唤中国语文教育返本归根”立足的是广义的“教育”,所谓倾注20年教学实践心血构建的“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是以狭义的“教育”——“人文”——为基础推导而出的,探讨学科教育而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意识,“举三反一”与“教学”的根本要求背道而驰,“美读吟诵”“重文写白”“文字素养”“化意为字”云云,谈的实际上主要是语文学习与运用的习惯问题,未能深入“教学”,对“语文教学”甚至“语文教育”而言,打的都是擦边球。

无论“教育”(狭义的,非特别强调,下文均取其狭义)还是“教学”,其本质都是一种“提醒”,提醒主体的理性自觉。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提醒受教育者认识并遵守外在于主体自身的我们社会的人生的伦理的道德规则,为了达到较好效果,最好借助“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不漏行迹地实现,避免由于强制的显露而造成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甚至导致言不由衷的虚伪圆滑;后者则属于一种技能的传授,接受这种技能是受教育者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应当尽可能地显性化——越显性化,“教学”的收效就会越大,主体学习的积极性越高。笔者非常赞同韩先生的“教育”方面的主张,韩先生揭露的中国中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编造谎言”现象笔者也深恶痛绝,我们当然有必要或者说有责任“提醒”我们的孩子们说“人的话”而不能去说“神的话”或者“鬼的话”,这是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民教师“为人师表”时应该甚至可以说必须严格遵循的道德伦理。可是,笔者想“提醒”韩先生的是,探讨“语文教育”,眼中不能没有“学科”,心中不能没有“教学”,“教育”的“提醒”是我们的责任,“教学”的“提醒”更是我们的“责任”——“举三反一”式的“积累”“积淀”与学习者自身的“感悟”当然也是语文能力提高的必须,但这不是“教学”,效率显然是值得怀疑的,语文方面自学成才的不能说没有,但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与“教学”培养出来的显然都不能相提并论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的话”也好,“神的话”、“鬼的话”也罢,将自己的思想准确深刻地表达出来是需要能力的,表达过程是需要遵循一些原则规律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技巧的,这些原则规律与方法技巧是需要我们通过“教学”去“提醒”(教学)的,放弃“提醒”,实际上是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应尽的“教学”责任。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不妨借助一个具体的“例子”,举一反三,关照关照我们严肃的教学现实。以前,我们大都曾经津津乐道“画龙点睛”,可有几人深入探讨过这一手法深刻的内涵?“画龙点睛”的本质是什么?是“提醒”,记叙类文体创作活动中的一种“提醒”,为了“提醒”,作者专门在文章行文的关键之处点出自己创作的主要用意!为什么只存在于记叙类文体?因为,文章的本质在于交流,说明类、议论类文体作者的创作用意非常明确,无需专门“提醒”,而记叙类文体,记人叙事写景是主要手段,根本目的却是传情达意,为避免单纯的叙事造成读者无谓的误读,切实保证“交流”质量,作者便常常在文章行文的关键之处点出自己创作的主要用意(主旨)。这种手法被称为“画龙点睛”,所点的这一笔,便是我们所说的“点睛”之笔。“画龙点睛”是“交流”意识在记叙类文章创作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有效沟通读写双方心灵的桥梁,强化“画龙点睛”意识,对记叙类文体的读写活动而言,无疑具有非常伟大的现实意义。比如阅读,读《曹刿论战》,注意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就不会荒唐地为庄公这个昏君翻案;读《两小儿辩日》,注意到了文章结句“孰为汝多知乎”,就不会浅薄地称赞孔子;读《孔乙己》,如果注意到了“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人们也便这么过”、“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等多次关键之处的“提醒”,不难发现,这篇小说旨在“创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多余人”形象,小说的主题就是挖掘这种“多余人”产生的社会根源,真实再现这种“多余人”的生存状态,以引发读者的关注与思考,主题方面根本不存在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就不会再像我们的教科书那样看似深刻辩证实则无知浅薄地宣扬什么“主题多义”说。借助人家的“点睛”之笔,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探询到文章的主旨,在作者“提醒”的特别关照下再去理顺文章思路,体会作者独运的匠心,阅读的质量与效率也便更容易保证。至于写作,如果能够有点“画龙点睛”意识,心中真正想着读者,我们学生的作文里面也便不会这样普遍地存在“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现象。可是,由于缺乏相关研究,我们早已将其狭隘成了一种僵死的概念式的手法(单指叙事后的议论抒情文字),“画龙点睛”的精髓已经为我们无情抛弃了,效果当然不会怎么样,可这是“画龙点睛”自身的问题吗?现在彻底抛弃“画龙点睛”,有什么现实依据?比如韩先生深恶痛绝的“开个凤头、抓住读者”,其实是叮嘱学生在文章的关键处(“开头”)点上一笔,以便“提醒”读者注意,正是“提醒”学生自觉运用“画龙点睛”手法的,韩先生大讲特讲“人文”,可无论从“教育”还是从“教学”的角度讲,都没有理由这样仇视体现文章交流双方最为贴心的关怀的“画龙点睛”,这样抵制“开个凤头、抓住读者”这样一种“规矩”啊,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记叙类文学精品其实都在严格遵循“画龙点睛”这一“规矩”,讲究“开个凤头、抓住读者”的就并不在少数啊,这样一种“规矩”性的要求,提供给我们缺乏写作经验的学生,甚至我们不少语文同行,有什么不妥?

韩先生一再声称自己是在回归“传统”,笔者就不能不说,韩先生其实犯了理念先行的毛病,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回归的不是什么好“传统”。我们的“语文教育”确实存在“教育”“教学”不分强调“举三反一”的“传统”,可也同时存在着强调“教学”各个层面都特别讲究原则规律与方法技巧类“规矩”以实现“举一反三”的“传统”。前面已经提到的“画龙点睛”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点,无数类似的“规矩”的“点”纵横交叉,也便勾勒出了我们“千年传统语文教育”朦胧的“面”:“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出入法”(先模仿以“入格”,再创新以“出格”)等等是原则规律的“提醒”;“抑扬”“婉曲”“虚实相生”“抬高跌重”等等是方法技巧的“提醒”;“集中识字”、“对对子”、“格律诗”、“八股文”类的训练,则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具体落实各种“规矩”的“提醒”。这些本来都是我们的先人“规矩”研究与运用经验的升华,其科学性有效性已经经受住了千年语文教学历史的反复验证,其中“集中识字”的“神效”,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相关试验更是给出了充分的证明。鉴于前面的思考,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规矩”的精华,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有其昨日的辉煌。可以韩先生为代表的“人文”论者,打着继承发扬传统的旗号,竟然无视这一基本的事实,讲“教学”竟公然与“规矩”为敌——没有了“规矩”,自然只能大讲特讲“积累”“积淀”,至于“积累”“积淀”是不是“教学”,韩先生等各位大人当然也就无暇也无法顾及了——没有了“教学”,“多快好省”竟然还能照谈不误,笔者实在不知这些人的理性跑哪去了?“画龙点睛”其实是集思想理念与方式方法与一身的一种手法,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将类似手法“提醒”给学生以严格规范其语文学习与运用实践,是切实提高他们语文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应当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基本任务。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在喧嚣浮躁的当今语文界,已经没有多少人在关注思考这一朴素而严肃的事实,相反,没有进行过相关研究就敢居高临下地高谈阔论早已形成一种风气,这其实正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与研究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的根本原因!

继承传统也好,开拓未来也便,笔者认为,我们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当务之急是赶快招回我们“语文教学”的魂!

同类推荐
  • 传媒实践力

    传媒实践力

    来自传媒一线学者的经验总结。内容涵盖新闻、传播、出版、公关以及广告等方面,描绘新媒体发展现状,阐述传统媒体的行业特色;探讨手机媒体的优劣,分析网络媒体的趋势;详解新闻传播理论,梳理伦理法规脉络。持论有据,案例经典,既可领略草根博客的犀利,又可触摸学术论文的深邃。
  •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十论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十论

    本书紧密结合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融合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试图科学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使命、功能、地位、结构、过程、矛盾、规律和调控系统,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全新内容体系,使之成为一部党性鲜明、科学性强、普适性广的专著,从而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价值导向。
  • 通往正义之路——致法学院新生的一封信

    通往正义之路——致法学院新生的一封信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行政公文概述行政公文,通常称为公务文书,简称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本书详细介绍了行政公文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 每天读点社会学

    每天读点社会学

    本书是一本学习社会学的理想工具书。书中没有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而是用生动、通俗的语言阐释了社会学的原理和理论流派,用社会学的思维来解读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又没有深入、全面思考的日常现象和社会问题——成长、学习、工作、交友、家庭、婚姻、群体生活等,指出某些看似孤立、特别的事件所折射出的社会学意义及对社会、对个体的影响,提供给我们一种社会学的思考方法,会用社会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书中还分析了某些群体的特定行为和心理,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他人,更好地为人处世。本书将给你一双社会学的“眼睛”,教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如何了解生活环境、生活空间和社会秩序,如何发现普通现象背后隐含的社会和人性规律,如何用社会学的思维洞察事物表象,发现本质,帮助你更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
热门推荐
  • 单纯

    单纯

    本书收录了王小柔创作的七十多个“二得比较有性情”的段子,延续了王小柔独创的“把日子过成段子”和“妖蛾子”的文学风格。2013年,王小柔说:我喜欢有点二的人。二的人单纯,二的人善良,二的人从来不装,因为他们不会。真实,不包装,在如今已经算是二的一种,那么宁愿就这么二下去!
  • 逍遥圣皇

    逍遥圣皇

    天灵域,一片神奇的天地。这里强者无数,武道为尊!强者纵横天地,遨游世间,一怒之下,碎山裂石。其中更有皇者之气,霸气凌云,生而为皇,令众人臣服。这一天,一个名为沐风的少年缓缓睁开了他的双眸,他站在山崖之巅,仰望着苍穹。他乃是少年天骄,也是一代帝君。遭人陷害之后,竟然二者融合,得以重生。这一切究竟机缘巧合,还是命运使然?“既然重活一世,那我定当卷土重来。乱臣贼子,你们都给我等着!”且看他如何携前世记忆,诛杀一切逆反之人,重踏巅峰之路,成就一段不朽传说……境界划分:炼体境,凝脉境,灵气境,灵脉境,御空境,灵丹境,通玄境,天元境,逍遥境!一境又分九重天!
  •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

    本书精选《一千零一夜》中最脍炙人口也最为有趣的十个故事,包括《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渔夫和恶魔的故事》等,底本取材于19世纪伊斯兰文学译者培恩的英译本,由《魔戒》《精灵宝钻》《人类的故事》等作品的译者邓嘉宛倾心翻译,以简洁优美的中文呈献,最大程度保留原版故事的完整性和语言风格,令读者品味到原汁原味的神话故事。随机附赠充满阿拉伯异域风情的精美素描藏书票。读者无论是初探或重履这个充满奇异历险和脑洞大开的国度,都能享受阅读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纪念碑”的乐趣。
  • 白面孔

    白面孔

    本书为萧红散文合集。有《天空的点缀》《祖父死了的时候》《孤独的生活》等,囊括了1936年版《商业街》、1940年版《萧红散文》等散文集中几乎全部文章,并收入萧红纪念鲁迅的《记忆中的鲁迅先生》等。“只有散文,才是生活的真实面孔。”
  • 闵为浮芝

    闵为浮芝

    传闻中睡莲花神浮芝的眼睛里藏着整个夏天,这是大自然赐予她最完美的礼物。可谁知与她对立的闵拥有的是一张女人都为其倾倒的脸。你说你一男的要这么好看的脸干嘛?与其交心后被抛弃,还不如一开始就孤身一人,直到遇见那个纯净完美的她,他愿为她放弃一切。
  • 注入灵魂的游戏是最好玩的

    注入灵魂的游戏是最好玩的

    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玩游戏也一样,注入灵魂是最重要的!那么,第一人称的游戏,你玩过多少?
  • 老天贼不公平啊

    老天贼不公平啊

    重生成为异界富商的上门女婿,有一个知书达礼的漂亮未婚妻,还有一个富到流油、对自己很好的老丈人,本来可以吃吃软饭,做条咸鱼,舒舒服服度过一生,谁知道还觉醒了金手指--无限强化系统…修炼:【力量+1】【敏捷+1】【体质+1】...随便加加点就无敌了。賺钱:随便开个店,丹药【药效+1】,武器【性能+1】...火爆天下。养个宠物:【血脉强化+1..+1..+1】竟然也能成为绝代妖王。…陈凯无奈望天:哎,老天贼不公平,给我这么好的背景也就罢了,还送给我这么牛逼的金手指,你让其他人怎么玩?我真不想出名,我只想安安静静回家继承老丈人的家产,然后享受人生!……
  • 山海秘藏

    山海秘藏

    我曾上过山巅,也曾下过沧海,每一个神秘的地方,都有我冒险的足迹!遥远的西域古,竟住着永生不死的绝美女王?浩瀚的秦始皇陵,藏着天下第一神剑。飘渺的北海岛屿,数百人目睹传说中的真龙?
  • 无印良品育才法则

    无印良品育才法则

    本书作者松井忠三1992年加入良品计划。历任总务人事部部长、无印良品事业部部长,于2001年就任无印良品社长。面对无印良品的赤字状况,松井忠三着手从企业文化到管理手段进行一系列改革,最终形成了整个企业通用的一本2000页的MUJIGRAM工作手册和一本关于“如何培养下属和店员”的“经营建议书”。无印良品有一本关于“该如何培养下属和店员”的简洁明了的教材。此外,还有保证高效率人事的机制。只是,就算完整背诵了上面提到的“经营建议书”(后述)中凝炼的无印良品的特色内容,想必也没有什么意义。
  • 明高僧传

    明高僧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