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8800000041

第41章 小津安二郎:杰出的日本电影艺术家(2)

一直以来,围绕小津电影的分析、阐释和批评不绝如缕。早期的影评对小津电影不屑一顾,贬之为“纯粹的工匠之作”。对小津的价值重估大多来自日本国外,这些评论多半会有“重复,限制,计算周详,极端精简的结构”之类词语。影评家大多认为小津的这些特点非常日本化,充分反映出日本人简约的美学观。有些评论甚至还将小津电影与日本俳句和禅宗相提并论。总之,评论家用日本美学中最为典型化的词语来形容小津,称其为“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无限的内容”。在人们的观念中小津属于感觉类的导演,有些随心所欲。但事实上,他在影片的拍摄上一向以严格严谨著称。通过小津的摄影师厚田雄春的工作笔记和日记,我们得以了解小津是怎样着手拍摄电影的。在正式开拍前,小津总是把有关拍摄的方方面面写在纸上,务求将所有细节考虑清楚。他的这一做法和日本传统的情感至上主义可谓大相径庭。拍摄电影需要群体的合作努力,并要求严谨的投资预算,所以,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拍摄电影前做好计划显得尤其重要。据说小津电影的每一个镜头,在剧本写作阶段就已计算好时间长度,甚至,拍摄完成后,总体放映时间和原来预计的几乎没有多大差别。这表明,小津和其他日本导演有所不同,他非常重视拍摄前的准备工作,而非事事心血来潮临时急就。小津不会在看过摄影镜头后面的某一场景后,突然大发灵感,要求重拍。他总是严格按照预算行事。一旦了解小津这一特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多年前日本一些“唯艺术”的影评家会对小津嗤之以鼻,视其为“纯粹的工匠”。不过以今日的眼光来看,小津和他的摄制组其实是以“全球标准”来运作的,即使按照好莱坞的模式来衡量也经得起考验。有意思的是,小津成立了小津摄制组,黑泽明也组建了类似的工作团队,但二者的旨趣却南辕北辙。黑泽明摄制组具有日本人典型的组织严密风格,充分理解导演意图,无须导演对拍摄工作详细解释。据说如果没有这一团队,黑泽明后期的影片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相反,小津的摄制人员深谙如何进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这在当时的日本电影界相当罕见),能够将小津的详尽计划付诸实施。

这样的拍摄方式导致的后果最为明显的是小津去世后,厚田雄春转而与其他导演合作,却再也无法像和小津一起拍片那样相处默契了。厚田最后不得不终止了摄影师生涯。究其原因,如果以为厚田是由于习惯了小津的低角度摄影,而不能适应其他导演的拍摄方法,那就大错特错了。也许,最大的可能是工作风格的冲突。按理,厚田改拍高角度或移动镜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和小津合作时,他们总是有着详细的拍摄计划,例如“下一场景需要某种效果,摄影机要以某一速度从这一角度摇到下一角度”,一切都会很详尽。但是,没有这种习惯的导演只会说:“OK,在这儿摇一下镜头。”然后觉得不妥,又要求重来,“这次请把镜头摇得快一点”。从厚田的工作笔记来看,这似乎是强烈困扰着他的难题,因为每拍一个镜头都会有很多拍摄前煞费苦心的详尽研究,这表明他非常倾向于事前的周密计划,其细致程度甚至超过小津。

因此,在人们的视野中小津电影中的道具似乎都要表达什么。摆放在桌上的每一样物品,譬如茶杯等等,都不是随心所欲的。多余的摆设都被导演去掉了,银幕上没有无关紧要的东西。据说,凡是影片中出现灯笼和标牌之类的布景,上面的文字都是小津自己写的。他很看重小道具的选取,甚至会在拍摄过程中,回自己的房间取走某样物品,把它用在影片中,因为他觉得只有这件东西放在那里才适合。道具、布景、演员以及他们的外形,所有这些,都是小津用来实现自己周密计划的媒介。他不愿意在电影中引入自己不能控制的东西。在小津的年代,宽银幕已被其他导演使用,但小津仍然坚持35毫米的标准格式,因为宽银幕影片通常会使银幕边缘的影像显得有些失真,小津不喜欢这一效果。同样,小津总是避免影片中出现摇动的镜头,因为他希望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同一场景,而不被无关紧要的东西所干扰。小津一直只使用一种镜头,摄影机离地板数十厘米高,保持与角色坐在榻榻米上的平行角度来拍摄。由于日本人在榻榻米上生活,若用高踞在脚架上的摄影机来观察这种生活,是不真实的,而须以盘坐在榻榻米上日本人的视线水平,来观察他们四周的人、事、物。小津镜头很少移动,到了晚年几乎不动,唯一的标点符号是跳接。朱天文曾说,小津简洁的风格、独创的景框是数学的,几何的,在垂直线和并行线里梭织着感情。她说小津静观,思省,他是要通过电影的形式来创造完美的静物画,他最大限度地赋予每一幅画面以稳重的造型和气氛,尽管他内心中蕴涵着高度的紧张,但形之于表面的却是最为温和的情感。但他的影片依然在“动”,而且正是由于他那种“动”具有细致入微的变化,才深深地吸引着观众,使得观众全神贯注、屏息静心去品味它的典雅和微妙之处。

小津电影的高贵品格在于他从不夸张和扭曲人物的处境,而夸张和扭曲人物的处境直到今天都是大多数电影的通病。和他的日本同行相比,他既不像老年的木下惠介那样对家庭抱有浪漫的幻想,也不像成濑已喜男那样毫无保留地批判家庭。小津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的观察而非简单的情绪性批判。小津的立场是审慎客观的,因此会有人不喜欢他的作品,说他太温和,太中产阶级。尽管日常生活中的日本,并不是一个真正克制、真正宁静的民族,但这些美学品格依然是小津的诚实理想。小津的电影没有流于极端,他的人物始终保持着简单和真实的人性。小津给他的电影方法以严格的自我限定,一种极简的模式。他绝不变化,坚定地重复着自己的主题和电影方法。小津喜欢细碎地描绘同一类生活。相同的题材,在小津看来却像是取之不竭。他喜欢把父亲的形象叫做“周吉”,大儿子的形象叫做“幸一”,女儿则总叫“纪子”。就连事件发生地点的地名都是重复的,如料理店均叫“若松”,小酒馆则名叫“露娜”。这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使小津与其他导演渐行渐远。很显然,他并不回避这样的重复,甚至愿意让大家把他们看成是同一个人,而每一部影片只是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是生活的一个侧面而已。这样的形式,更显示了小津传统的东方观点--家庭就应该是稳固不变的。这形成了小津电影的外观,成为人类学意义上的写作,成为日本民族的记忆,成为日本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他的克制,在形式上的自我限定却也是大多数东方人的生活态度,于是有了小津电影之美,有了东方电影之美。

“我们生存的这个无序的世界,就被这种死者的目光包裹着,守望着,所以才能和平安宁,这是给予人类的唯一一个秩序。”在一篇解读《东京物语》的文章中,吉田喜重如此作结。

母亲去世了。父亲对邻居说:“一个人度过一天,真是特别漫长。”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做人真寂寞。”

于是回过头再去看开头。父亲与母亲要去东京,收拾行李。

母亲:“气枕是在这里面吗?”

父亲:“在肯定是在的,只是得找找罢了。(边说边发现就在自己的行李中)啊,找到了。”

母亲:“找到了?”

父亲:“找到了。”

小津总共拍了53部影片。仅看一看其中的片名,就能感悟到他的某些风格:《早春》、《晚春》、《麦秋》、《秋日和》、《浮草》、《彼岸花》、《东京暮色》、《秋刀鱼的滋味》等等,朴实平淡而意味隽永。

小津极喜欢喝酒,《浮草》中的男人们好像也是常常喝酒的,男主角的几场重头戏也是在喝酒的过程中层开的。超乎我的想像的是,那是炎热的夏天的午后啊,酒还是烫过的!微醺状态,一切就容易诗意化了。如果用汤来比喻小津的电影,则他用料简单,但熬出来的汤却是非同一般,看似清淡,入口却醇香,倘若依照他的拍摄手法仿制,则寡淡如水。日本民族的特性在一般中国人眼中有所定格,但小津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面。如管舒宁先生所说:“(小津用)固定的摄影机、优雅的女子、淡淡的忧愁与俯拾皆是的幽默把日本民族的生活、情感中最美好的、值得抒情的一面凝固在胶片上。”一种理想化的状态,烙在心里有淡淡的痛和空,有秋风的微凉,那是秋刀鱼的味道。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如鲁班、李冰、蔡伦、张衡、华佗、魏伯阳、马钧、葛洪、郦道元、一行、毕昇、黄道婆、路·盖里格、安东尼·列文虎克、G·W·莱布尼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等人。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中国古代六大太监就是会玩权

    中国古代六大太监就是会玩权

    太监不是一般人,他们忍受生理残缺之痛,身陷利益纠葛之中,饱尝人间冷暖。太监们都很生猛,他们并非碌碌平庸之辈,而是一群卓绝群伦,能在皇宫那个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的翘楚能人。纵观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有六个大太监不得不提:赵高、高力士、童贯、刘瑾、魏忠贤、李莲英。这六个人中有大奸、大佞之徒,也有大忠、大义之辈;有善于逢迎拍马、趋炎附势的无耻小人,也有城府极深、大智若愚的厚黑高手。他们因何能够在权力的顶端获得他人无法企及的地位?又是如何能够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前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离奇经历?在他们的浮华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不可告人的辛酸荣辱与惊世秘密?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本书分为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卫铄、王献之等部分。
  • 梁漱溟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梁漱溟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本书以梁漱溟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为基本线索,着重叙述了其学术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揭示了作为国学大师的梁氏对20世纪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发挥和独特的贡献。
热门推荐
  • 航海与征服

    航海与征服

    我来告诉你们,这片土地是圆的,我们可以向前一直航行,不要回头,不必担心找不到回家的路,财富和家乡都在正前方。不要惧怕,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挡不住我们手中的加特林!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征战故事。
  • 死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死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长寿必吃的30种食物

    长寿必吃的30种食物

    甄选30种营养与美味兼顾的食物,搭配110例养生菜肴,全方位滋补,打造强健身体,抵御病症侵扰,让您轻轻松松益寿延年。
  • 优秀员工不找借口的24堂课

    优秀员工不找借口的24堂课

    “不找借口”是每个优秀员工的职业精神与生存智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功的人都是那些不找借口的人;而遇到问题或困难总是找借口推脱者,必定是失败者。本书围绕“不找借口”展开论述,利用24堂课的承载方式,为读者详细阐述了“不找借口”的理念。
  • 冰山男孩是木头

    冰山男孩是木头

    等候,我不想用迷雾把我的心遮住,让你凝望了半天,感受的是一片模糊。我不是冰,是心冷…………
  • 穿梭时空的侠客

    穿梭时空的侠客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锄奸扶弱。穿梭诸天万界,身份角色不停变换,沈炼的堂弟、刘正风的弟子、林动的表哥、悟空的同门、通天教主的徒弟.......QQ一群664605948(普通)QQ二群694029302(需2000粉丝值截图验证)
  • 天翼翔禅师语录

    天翼翔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处

    这是一本关于当下喧嚣社会中静得下来的那群人的书,讲述的是45个城市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有我们身边常见的蛋糕师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上过《国家宝藏》的传统染料制作人仇庆年老先生,也有网红手艺人。打铁、制香、染布、修笔、斫琴、做团扇、刻砚、金缮、刺绣、铸剑、竹艺、酿酒、做面……他们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他们代表一种惜物的生活美学态度,他们教给我们在虚无的人生中找到意义,在为生计所苦的同时发现美好。
  • 国民男神:商少,花式撩

    国民男神:商少,花式撩

    【这是一个谁比谁更双标的故事】惊!作为从星际教皇大佬重生到现代靠脸吃饭的小白,从此大佬成了多少少男少女心里哭着求嫁的男神。明明能靠脸吃饭却要靠才华。大佬勾唇一笑表示就让我这么堕落吧,就算我睡一辈子都人养我。就是这么任性并且有资本。然而秦商初见商白的时候,可能觉得这辈子就商小朋友一个了。奈何他的小朋友每次都是暗示完以后就不负责,这让秦商很头疼,但是没关系,以后我们还有很多时间让商小朋友暗示。秦商:我最害怕的不过一件事,那就是睡着的时候梦里没有你。秦商:我高于一切,只低于你。【我的秦先生,你的多巴胺我做的,不知道你愿不愿嫁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