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2700000012

第12章 书信与笔迹(3)

井川定庆先生是一位半僧半俗的大学问家,曾任知恩院的住持,是日本净土宗的大僧都。如果连他都不知道的话,那就足以说明这首赞诗解释起来的难度了。不过,从这幅画的纸质以及朱泥的使用手法来看,这幅画绝对不会是一个近代的无名画手所画。考虑到这幅画出自宽永寺,我曾经猜测“东寔”会不会就是指东睿山呢?不过无论怎样牵强附会都讲不通。我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实在解释不清,那就只好放弃了。

但是,就在林柾木先生临行的前几天,井川定庆先生给我寄来了详细的答复。看了他的解释,使得我更有自信求胁本乐之轩先生帮我鉴定这幅画了。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井川定庆先生的回复。

井川定庆先生也不清楚“前法山”的意思,他特意照会了曾根圆通寺的杉田宗直住持,这才弄清楚。因此多花了一些时间,这也是他为什么迟迟没有给我回复的原因。

圆通寺是京都临济宗妙心寺体系下的寺院,现任住持是杉田宗直,同时他还兼任兵库县佛教联合会的理事。按杉田住持的介绍,在当今妙心寺派禅僧中间,还依然使用着“前法山”和“法山之住”这两个词语。

“前法山”是“原法山住持”的简称,而“法山”则是妙心寺的别称,所以“前法山”就是原妙心寺住持的意思。在有关寺史的很多古代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一称呼。

此外,“东寔”这个人在《佛家人名辞书》中是有的,不过如果查“东寔”是肯定查不到的,要查“愚堂”才能找到。

井川定庆先生在信中还附了东寔的小传,全文如下:

东寔愚堂国师,天正五年(1577年)四月八日生于美浓伊自良。母亲鹫见氏,是大智寺开山祖师鹫见美浓守的后裔。

国师八岁时,师从富山阳德轩的宗固首座修习文学。十三岁能作诗,诗才惊四座。

同年,师从东光寺的瑞云法师修行佛法。十九岁那年春天,开始云游四方,遍访各地名师。

庆长十年(1605年),东寔愚堂国师曾在播磨姬路的三友寺挂锡,赋诗一首后离去。之后,又拜访了骏河的清见寺。后来,又来到备前的泰恩寺,拜天长和尚为师,但没过多久,又来到花园妙心寺的圣泽院,转投庸山和尚门下。……三十五岁时,出任妙心寺住持。后来,应美浓正传寺的请求,助其复兴大仙寺。

宽永五年(1628年),国师五十二岁时,在崛尾吉晴的女婿石川忠综的帮助下,天皇陛下御赐紫衣给妙心寺,妙心寺迎来盛世。之后,因仰慕国师风范,前来求教的各藩禅僧是络绎不绝。

以上仅是一份小传,不能道尽愚堂的全部。关于愚堂的传说有很多,据说他是一个相貌庄严的禅僧,并且深受后水尾天皇的信任,开创了禅僧在皇宫禁院内讲法的先河。

此外,愚堂和大愚、一糸、云居等当时的名僧有很深的交往。战国中期,皇室的势力衰微,后水尾天皇整日郁郁寡欢,愚堂、一糸和乌丸光广等人整日陪伴其左右,暗中扶持,其勤王精神令人敬佩,无愧于一代高僧的称号。

宽文元年(1661年)十月,愚堂圆寂,享年八十四岁。愚堂圆寂之后,十六名弟子继承了他的衣钵,人称“十六哲”。后来的无难、锥翁等名僧其实也都是出自愚堂这一流派。

俗家弟子中有冈本喜广、石河昌胜、中院通村和狩野探幽等人,一直到后来的白隐慧鹤,以及他创立的禅风,其实都是源自愚堂这一派系。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最终还是弄清了赞诗题写者的基本情况,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很快,林柾木先生也将胁本乐之轩的鉴定结果带了回来。胁本先生是个很直爽的人,他本人对赞诗不了解,所以就直截了当地说对赞诗不做点评,只对画提一点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这幅画中刻意营造了阴影部分,显然是受到西洋画的影响,所以创作年代应该晚于武藏生活的年代。而且,之前发现的武藏的画作全部都是黑白画,而这幅却是彩色画,不能不让人起疑。此外,这三角形的印章也非常奇怪,武藏从来没有用过这样的印章。最后从纸张上来看,是不是有那么古老,也不好断言,还需继续考证。

胁本先生觉得这幅画的创作年代应该晚于武藏生活的时代,这对我更好地认识这幅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特意给胁本先生写了一封信,以示对他的感谢。出乎我意料的是,胁本先生又给我回了一封信,表示今后会更加系统地研究武藏的画作。

在书画鉴赏方面,我是个门外汉,既然胁本先生那样说了,我也就那样信了。这件事也算告一段落,不过愚堂和尚的赞诗还是会时不时勾起我的思索。虽然我是个外行人,但还是能一眼看出这首赞诗绝对不是闹着玩儿写的,也肯定不是赝品。这首赞诗没有禅林中人惯有的那种严肃和虚夸,它的质朴、坦率、淡泊和优雅的墨色一起给观赏者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有一天,新井洞岩翁莅临寒舍做客,不经意间看到了挂在墙壁上的这幅画。他赶紧起身,凑上前去看了很久,惊讶地说:“这真是一幅好画啊!”

他坐回来,认真地对我说:“我从事南宗绘画近五十年,宫本武藏的绘画作品也见过不少,但像今天这样打动我的还未曾有过。这幅画应该算武藏绘画作品的杰作了。细川家收藏的几件作品,以及其他人收藏的那两三幅知名作品,我都看过,但没有一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不过,今天这幅真的是把我惊住了。我觉得这可能是武藏临摹某位大师的作品,很有可能是描摹唐代画圣吴道子的作品。大家都说武藏的遗作中没有彩色画,其实谁又知道呢?也许就有呢!人这一生中,随着心境和状态的变化,画风也是会变的,我们完全没必要拘泥于此。从画中透出的气魄以及运用的笔法来看,肯定是武藏的真品。今天得以见到这样的大作,真是三生有幸啊!”

新井洞岩翁夸赞了一番之后,就回去了。也许正如他所说,这是一幅大作也说不定。

听别人这么一夸,我这门外汉仿佛又看到了一丝曙光。当我再去看那幅画时,真的感觉有种强大的气魄扑面而来。

数日之后,舍弟打算去东大图书馆抄录《新免家传纪要》的部分内容,并顺便拜访一下鹫尾顺庆博士。

我突然想起,鹫尾博士可是僧人笔迹和古文献研究方面的专家啊,为何不请他帮着鉴定一下呢?虽然明知贸然求人鉴定不好,但还是禁不住内心的冲动,让舍弟把这幅画带去了。临行前还特意嘱咐他,要是鉴定起来有困难的话,把画先放在鹫尾博士那里也行。

显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舍弟回来的时候,把画也带回来了。舍弟告诉我,鹫尾博士把画打开一看,就毫不迟疑地说:

“这画肯定是真迹,根本都没必要研究。画纸肯定是元和年间至宽永、庆长年间的老东西。愚堂的书法作品虽然很少,但我还是见过几幅的,这首赞诗一看就是愚堂的字,没有任何问题。武藏的印章也没问题。这些看起来像阴影的部分并不是刻意所为,更不是受西洋画的影响,而是朱色和墨色并用产生的晕染效果。总之,这件东西肯定是真迹,没什么好研究的了。”

此外,舍弟还告诉我,鹫尾博士在鉴定这幅画的时候,嘴里好像还在小声地嘟囔:

“这可能是愚堂年轻时写的。”后来,我又委托京都的I先生,让他求好友G住持给鉴定一下,看这赞诗究竟是不是愚堂年轻时所写。鉴定结果是,虽然看起来像愚堂年轻时所写,但却不是愚堂年轻时的书法风格,而是晚年时写的。

G住持是纸屋川法轮寺的住持。愚堂的老师——大愚和尚就曾在这座寺庙住过。法轮寺至今还保存着很多大愚和尚和愚堂和尚的墨宝、尺牍和中途写坏的书法作品等。G住持一直致力于收集大愚和尚和愚堂和尚的遗作,在寺院祖师的研究方面是倾尽了心血。

G住持一看到“东寔敬题”下面的印章,就肯定地说:“我们寺院收藏的一些字画中,有的也盖了这一印章,字形和尺寸完全相同。我个人觉得,这一印章应该是愚堂和尚应施主要求需要写点什么的时候,才会用到。等我下次去库房的时候,找到之后再给你们看吧!”

今年春天,G住持特意将盖有同一印章的横幅以及题字等,拍了多张照片,一并寄了过来。我将两者对照来看,真的是一模一样,毫无差别。

恰好这时,篆刻家M翁到我家来玩。M翁是篆刻界的传奇人物,当代大画家大观、靫彦和蓬春等人都非常喜欢他的作品。M翁现生活在东京府的养老院,非常恬淡的一位老人,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

我上次见到他还是十几年前的事儿了。关东大地震时,东京不仅被震得一塌糊涂,而且还遭遇了大火,我避难到了高圆寺。记得当时高圆寺周边是大片的农田,种着芋头和白菜,没有几户人家。当我到车站附近的镇子里溜达的时候,经常看到M翁迈着轻快的步子在散步。我主动和他搭话,他告诉我他是搞篆刻的,家里人都被烧死了,现在孤身一人住在养老院。而且,当时他还送给我一方篆刻,上书“英治”二字,直到今天我还在用。

十几年后能够再次相见,实在是难得。我们聊了很多,最后我求他说,您老对印章最精通了,别的我也不求您,您就帮我鉴定一下这画上的印章吧!

我把达摩祖师像展开。M翁戴上老花镜,凑上前去仔细端详,然后对我说:

“这两方印章应该不是专业人士刻的。你看上面的‘沙门东寔’印和下面的‘宫本二天之印’,虽然看起来貌似很专业,但刻章人其实并不习惯使用刻刀,应该是刻着玩的吧!”

“不过,这两方印章肯定不是假的。如果是假印的话,无论是巧是拙,其中都会隐藏着一种邪念。你再看这两方印章,虽然看起来比较稚拙,但绝对不是拙笨。”

“这应该是古时的和尚等人自己刻着玩的。而且,我觉得这两方印章好像都是木头的。”

“此外,印章中使用的篆书字体早在宽永年间或元和年间就已经传到日本。此外,从印泥的色调上来看,上面的印要比下面的印晚,所以说是画在前,题诗在后。”

至此,困扰我的问题基本解决了。经过那么多名家的鉴定,可以断定这首赞诗是愚堂和尚的真迹。只要这个问题弄清楚了,那么纸张究竟是不是古代的,也就迎刃而解了。现在剩下的就是那幅画了,赞诗肯定不能先于这幅画存在。也就是说,愚堂和尚在题这首赞诗的时候,他肯定是面对这幅画的。

像愚堂和尚这样的名僧不可能会为一个小角色的画作去题赞诗,而且还用非常谦虚的语气称呼自己是“敬题”。愚堂和尚在题诗的时候,肯定知道向自己求诗的人是谁,而且也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画的,不然他也不会使用“谨言”、“敬题”这样的词语。

虽然以前未曾见过武藏的彩色画,但是田能村竹田在《山中人饶舌》中却记载:

“我收藏有一幅宫本武藏的布袋和尚图,笔法隽永,墨色沉酣,一双眼睛炯炯射人。此外,我还曾见过一幅武藏所画的十二彩马图,施朱填粉,极其浓厚,但却毫无俗气。马鞍、马鞭和脚镫等器具均按古法绘制。”

如果田能村竹田所言确有其事的话,那武藏肯定是画过彩色画的。我还听说,从榊原家流散出的一幅武藏的鹫鸟图中,鹫鸟的眼眸部位就施了淡淡的蓝色。

在武藏生活的那个年代,很多画家会画达摩,也有很多诗歌会咏达摩。

我曾对那一时代的风潮进行过详细研究,但由于内容实在太庞杂,在此就先不赘述了。

以上仅是对画作的真伪做了介绍,其实我真正想知道的还是武藏与愚堂和尚的关系。

胁本乐之轩先生认为那幅画不是武藏的真迹,所以我也就没敢当作真迹示人。不过,我本人对这幅画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一直把它挂在寒舍的墙壁上。《二天记》和《小仓碑文》中没有武藏与禅门中人交往的记载,但是通过这幅画和上面的题诗,可以看出宫本武藏和愚堂国师之间肯定有某种关系。总之,这幅画也算是为武藏和禅门中人的关系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小口吧!

也许是我多管闲事,在这幅画的启示下,我以愚堂和尚为中心,研究了妙心寺和细川家、细川藩的家老长冈佐渡和妙心寺、泽庵和愚堂、细川家的家庙泰胜寺与春山和尚、春山与武藏、春山与妙心寺、春山与愚堂、春山和尚的老师大渊和尚与妙心寺、大渊和尚和愚堂等的关系。是不是看晕了,我也觉得太复杂。限于篇幅所限,我还是不写了。等将来有机会,我再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武藏与禅门中人的交往。

同类推荐
  • 千里之外

    千里之外

    那一夜,我们谈了很多,关于过去,更过的是未来,我们已经决心离开这个地方。也许固守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放弃会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我也知道我们的放弃有逃跑的意味,可是我们必须在现实中找到一种平衡,看来这里也并不是值得我们留恋的地方。就在这夜里,我们的交谈融化了坚冰,她说,只要你和我一起走,我就什么都不在意了。我也知道辞职和一份真爱相比孰轻孰重,或者说这两者不能用来比较。
  • 天命

    天命

    这是一个独特的观念小说,也是关于励志的故事。一个人依照自己的梦不懈追寻,最终意外地实现了梦想。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的过程……《一千零一夜》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开罗有一个穷人,睡在园中的无花果树下,梦见有人对他说:“你有宝藏在波斯的伊斯法罕,去找吧。”他醒来后便踏上旅程,经历了沙漠、海洋、强盗、窃贼、猛兽和异教徒带来的种种危险考验,来到伊斯法罕,却被巡夜的士兵当作强盗抓了起来,痛打一番。之后士兵问他来自哪里,为什么而来。他便讲了那个关于宝藏的梦。
  • 柔软的改造(中篇小说)

    柔软的改造(中篇小说)

    关维孔被池塘里的那株植物吸引住的时候,意识到他正在G县的西郊。他似乎还特意抬头看了看天空,深秋时节傍晚的天空是悠悠的深蓝色。太阳西斜了,稀薄疏懒的阳光一片苍黄,慈祥而乏力地照耀着郊野的风景。是那株植物终于让他的神经有了一丝兴奋。池塘是南疆农村时而可见的那种池塘,岸边丛生着的芦苇,苇丛泛出一片金黄色,在微风中轻轻摇荡,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那株植物生长在离岸很近的水面上。关维孔从来没见过如此华丽的植物,猛一看就是一大蓬色泽鲜艳的花瓣怒放着,足足有脸盆大小。那花瓣细长、鲜嫩、妖娆蜷曲,仿佛一种柔曼舒卷的舞姿突然被定格于一瞬。
  • X的悲剧

    X的悲剧

    证券商哈利·朗斯特里特在电车上被一种奇怪的凶器毒杀,警方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却仍然毫无头绪。无奈之下,萨姆巡官和布鲁诺检察官慕名前往哈姆雷特山庄向年过六十的前著名莎士比亚戏剧演员哲瑞·雷恩寻求帮助。听完案情陈述后,雷恩居然声称自己知道凶手是谁,却拒绝在没得到确凿证据前指认凶手的身份!不料没过多久,一位神秘人来信宣称握有案件的重要线索……
  • 并蒂花

    并蒂花

    我们城南这一块,老房子密密麻麻,好似城郊田野上稻草烧后剩下的一坨坨草灰堆。但我们家例外,宛如稻草灰上长出的一棵蘑菇来。花绿相间的野蘑菇,还散发出潮湿的土腥气,院子里的四季上演缤纷花事。夏天,两大缸荷花静女一般,端坐在厨房的外墙根下。妈妈夏天五点就起床,在院子里洗衣服,红色塑料大澡盆里架一个枣红色搓板,一堆浸着汗的衣服,又过了夜,完成发酵,馊味呛人。“扑啦——扑啦”,她穿着褪色的睡衣弓着腰坐在矮凳上搓衣服,手上套着肉色薄橡皮手套,像个操弄手术刀的医生。荷花在她身旁一瓣一瓣展开,直到顶出杏黄的嫩蕊,她也不看,仿佛拗着气。
热门推荐
  • 漫漫的漫长旅途

    漫漫的漫长旅途

    漫漫的世界很无聊,二次元的世界让她无比向往。终于有天她来到她梦想中的二次元,她与他们的邂逅会发生什么变动
  • 娇妻不可外扬

    娇妻不可外扬

    夏娇娇逞英雄时把小命搭进去了,再次醒来时发现被丢在荒郊野岭,接着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打扮怪里怪气的男人,二话不说就对着她施暴……五年后,为了养活家里的小包子,她不得不女扮男装混进药庄当起制药师,唯一的念头就是赚够银子送小包子上学堂,然后再给小包子找个姑娘,她就可以安度晚年了。天有不测风云,药庄的老先生一命呜呼了……
  • 一本正经唐史:帝一代的奋斗

    一本正经唐史:帝一代的奋斗

    作者以小说的叙述手法来描写历史,将史实融入曲折的情节和悬念,情节引人入胜。力求大开大合,层次分明,读起来不费力,即使没有史学基础的人也可以看懂。本书以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为主线,从李渊出生起到玄武门之变前夕。描写了李渊的成长、蛰伏、起兵、称帝、统一,其间各路群雄争霸,最终李氏父子一统天下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 太古妖尊

    太古妖尊

    擎剑起,一念诛敌!弹指间,崩天踏地!手握太古,脚踏坤乾!以无敌之姿,踏出太古圣路!诛神灭仙,唯我太古妖尊!
  • 农门贵妇

    农门贵妇

    祖母偏心,忍不忍?大伯自私,忍不忍?堂姐欺压,忍不忍?遇到一家子极品怎么办?闻芮说:三十六计,溜为上计。发家致富嫁情郎,带着亲娘奔小康。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本书分为亚历山大·大仲马、鲁迅、夏洛蒂·勃朗特等部分。
  • 经典成功之道:用人之道

    经典成功之道:用人之道

    本书从用人的角度出发,以特有的轻松和风趣睿智讲解了成功的道理及方法。
  • 原始兽世种田记

    原始兽世种田记

    网文作者肖团团穿越到了兽人世界,今后的生活里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而挣扎!她带着他寻找食物:玉米,大豆,红薯,水稻,土豆,白菜,萝卜,莴笋,麦子!也为了保护自己,打造陷阱,制作武器。她带他的族人在天灾与人祸间苦苦挣扎,从一开始的不被信任,到后来被他们全力保护。这中间,成长的不仅仅是肖团团。最后,团团为金岩生下他们的孩子。一起生活下去。
  • 一个士兵的哨所

    一个士兵的哨所

    这是一本关于人与生活的故事。正如作者在题记中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感悟,决定自己人生的过程和命运。如同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条人生道路。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也许不同,虽然不能复制,但可以借鉴。希望本书中主人公李大亮的人生,能给你以启迪和借鉴。
  • 奋斗在晚明

    奋斗在晚明

    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御倭寇,整吏治,一条鞭,万历六年的大明一副欣欣向荣之态。然而按照历史的进程大明帝国将不可避免的走向落日余晖......然天不亡明,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宁修来到晚明,引领大明走向另一条资本兴国,工业强国的道路。谁言明之亡亡于万历?资本迸发,工业崛起的大明再无遗憾!书友群:30942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