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9600000010

第10章 奥琳亚娜·法拉奇(2)

到60年代中期,法拉奇己走进世界新闻舞台中心,在各种重大采访活动中频频亮相。通过对美国国家宇航局的调查性报道,对美国空间工业的深入观察,对科学家和登月宇航员的采访,并大胆走进“阿波罗”号太空船亲身体验身处密封舱的生理感受(后来写成《假如太阳陨落》一书),她逐步奠定自己的明星地位。随后她主动请缨去战火中的越南,经过几年断断续续战地记者冒险生涯,赢得了人们对其勇敢无畏精神的钦佩。此时正值世界各地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法拉奇还走访了中东和拉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1968年墨西哥举办奥运会期间,在采访大学生反政府示威活动中,法拉奇和其他记者一起受到军警血腥镇压,负了重伤,几乎丧命。这种为亲身经历历史事件而付出血的代价,强化了一个不计后果、献身真理的高尚记者形象。至此法拉奇进入使她获得“终身表演奖”的领域——对国家元首和政界要人的采访。这是法拉奇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经历,她的形象正是从这些采访中浮现出来,成为广大受众的偶像。

请看看她这个时期采访、撰写、发表的新闻作品,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战地报道:《我在监狱访德布雷》、《我回到烈焰中的西贡》、《我采访了越南独裁者》、《我在毛的卫士中间》、《我受到武元甲将军的接见》、《法拉奇报道:血洗之夜我不幸受伤》、《法拉奇遭枪击》、《法拉奇在北越》、《法拉奇采访法塔赫的真正领袖》等。

著名学者张功臣在其文章中写道:“走进报道中心,把所有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这既是法拉奇尖锐泼辣、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欲的天性所致,也是她试图打破传统新闻学界限的一种尝试。随着读者和社会不断认可,这种方式渐渐演化成一种个性化写作风格,充满神秘感的女记者法拉奇也在公众心目中被定格了。”

作为战地记者的法拉奇

尽管法拉奇在新闻事业上的最大贡献是对国际政界要人的人物专访;但她最初成名的角色还是战地记者,是战事报道首先塑造了她的世界大牌记者形象。使她开始赢得巨大荣誉,在国际新闻界大放异彩的,是60年代中期她以《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身份对越战进行采访。当法拉奇在南北越战场奔波时,数次被弹片击伤,幸好被送进医院得到及时治疗,侥幸大难不死。前文已提到,在这个时期,她撰写了大量优秀战事新闻作品。而且作为战地记者,撰写战事报道,一直贯穿她的人生旅途,她的新闻生涯。直到晚年她还亲自前往海湾战争现场,她还关注伊拉克之战。

有人认为“法拉奇是男人世界的无冕之王”,并高度评价她,在20世纪中叶的越南战场、战事频繁的中东之地、暴乱的斯里兰卡、复杂的石油纷争中采访历史真相,将比在歌舞升平之中采访杰克逊、麦当娜之类娱乐明星要付出多得多的勇气与力量。并不是硝烟、炮火、血腥、人的残肢刺激了法拉奇对自由、和平、人道的热爱,而正是处于对自由、和平、人道的捍卫,她才从不畏惧地一次次踏上险途。她的足迹遍布越南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除了非凡的勇气和才能,法拉奇取胜之处还有她作为女性的弹性和灵性;她把在战地中采访到的新闻进行故事化叙述,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深入其中,赢得男同行尊敬。

在越南,她经历过长达8年的战地记者的冒险生涯,并采访过北越的武元甲和南越的阮文绍。她反对越战,同情越共,堪称比较激进的左派分子。

在墨西哥,她曾在两次被子弹击中的情况下,仍始终与青年学生站在一起,做反政府运动的现场报道。

1990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赫赫“世界第一女记”法拉奇,作为60岁老妪,竟毅然走上战场,忘记了害怕牺牲、害怕受伤,以其无畏精神、敬业作风,赢得了全世界新闻同行与人民大众的广泛赞赏,盛名更加远扬。在海湾战争期间,她竟亲手俘虏了4个伊拉克军人,令人称奇。她在欢呼对伊动武的同时,还在批评布什动手太晚——不过,在今天这要被视为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她的有关海湾战争报道,还获得了麦西纳最佳新闻报道奖。

直到最近的2003年伊拉克之战,尽管因为年老病重,她没法亲自去中东战地,但她还在关注事态进展。她写的有关文章,分析深刻,态度诚恳,笔端带着感情,在读者中影响很大,传播得很广。她还在此年4月3日《华尔街日报》上发表过一篇报道《一个伊拉克士兵的独白》,回忆12年前在伊拉克战地一次见闻,对这个受伤被俘的伊拉克士兵达卡尔·阿巴斯表示深切同情,而对大独裁者萨达姆表示强烈控诉。但她也认为,美军在巴格达不会遭遇二战时盟军进入意大利所受到的欢迎;于是体现出她的前后矛盾心情。

法拉奇的第一张“名片”:对国际政界要人的采访

法拉奇之所以名声大噪、誉满全球,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第一女记”、“政治采访之母”,主要还是她多年来对大量国际政界要人、各国元首的采访,这是她事业成就最高的领域,是她记者生涯中“最重要的经历”,是她的第一张“名片”。尤其是自70年代初以来直到80年代,法拉奇那些陆续问世的一系列风云人物采访记,令她大出风头,好不自豪。她那尖锐的提问、泼辣的言辞、别具一格的人物访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有独特风格。《风云人物采访记》一书先后译介了她对基辛格、阿拉法特、西哈努克、勃兰特、卡扎菲、霍梅尼、沙龙、侯赛因、穆吉布·拉赫曼、亚马尼、班达拉奈克夫人、甘地夫人、贝布托夫人、梅厄夫人等风云人物的采访文章,可以说是当时国际政治关系风云录。从七、八十年代开始,美国新闻学教授就以该书为教材,来讲解法拉奇式采访技巧。

法拉奇既是作为报道者的记者,又是参与者、目击者与旁观者、评论者,这四种角色在其新闻作品中交相呼应,互为烘托。这些采访记录不仅仅是录音记录,处处刻下了她的个人烙印。正如法拉奇自己所言,每一次采访经历“就像在戏剧演出中一样,我事先会准备一些问题,但有时也会跟着感觉走;我设置悬念,然后如剥茧抽丝般慢慢解决”。这些特点她在《风云人物采访记》“前言”中有详尽说明。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们不断出现神秘与冒险气氛。她对阿拉法特、卡扎菲、霍梅尼、布托等政治人物的不少采访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在巴勒斯坦人营地和东南亚丛林里,采访者自然也被描绘成一个身处险境、充满勇气的形象。这些时时点缀的背景,使采访记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记录,而成为一种洋溢着生气与活力的独创性文体,深深吸引了读者。在这种形式的采访中,法拉奇不再是一个机械的重复者或历史事件无动于衷的记录者,而成为传记作者所说的“剧作家”,“不断为自己编写剧本,并在每次演出中都出演主角”。其中也有不少战地记者特征。

我们读这些采访记时会发现,由于她的提问和表达个人意见的方式,被采访者往往居于次要地位,重要的却是她自己在采访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把握谈话节奏、驳斥不同意见、揭示内幕新闻、变换各种语气,并作典型的法拉奇式亮相”。也有新闻学者称之为“记者主体意识”。

这个闯进国际舞台中心的初生牛犊,从一开始就对外部世界采取咄咄逼人的姿态。她采访尼尔德·衣阿蒂时,并不同意后者称“二战中共产党是最重要、而且几乎是唯一的抵抗力量,所受伤亡最多”之说,并以自己经历为例与之争论;在与休·海弗纳会晤中,她嘲讽他死后会进天堂,“呆在圣徒和烈士们中间,与那些俏妞们在一起,讨论天使的性别”;她还用激将法促使希区柯克对自己多年来一直拍摄恐怖电影作出解释:“我和耶稣会会士一起学习了3年。他们的一切都吓得我要死,现在我要吓唬其他人聊以报复”。这是她个性的天然展示,也是她后来征服一系列风云人物的秘诀。关于法拉奇,她的提问是人们谈论最多的,她自己却说:“我认为在采访中,重要的不是提问,而是回答。”

她的采访生涯除去充满冒险冲突的历史风云,还极具单刀直入和不留情面的个人风格。尖锐是法拉奇新闻采访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实尖锐也是一种才华;它需要足够的知识面、洞察力、概括能力,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能准确无误效率奇高。她就是以一个个尖锐的问题,使被采访者现出其真实面目。法拉奇并不因为被采访者是强权人物或处世机警而丧失发问勇气,也不因为对某些被采访者有好感而减弱话题的尖锐。当对方守口如瓶时,法拉奇却能观察到他(她)的性格。她的眼睛、嘴、头脑与手,从来不会错过她需要的东西。她的穷追猛打、惊险刺激的提问技巧和政治智慧,被美国新闻专业教科书称为“法拉奇式采访”。

在采访基辛格时她说:“权力是诱人的,基辛格博士,权力对您有多大吸引力?希望您说真话。”“基辛格博士,人们说您对尼克松根本不在乎,说您关心的只是您干的这一行,同任何一位总统都可以合作。”“基辛格博士,如果我把手枪对准您的太阳穴,命令您在阮文绍和黎德寿之间选择一个人共进晚餐,那您会选择谁?”

当基辛格回答法拉奇“你是如何成功的”时,他说事业成功的诀窍在于他从来都是单独行动。美国人就是喜欢这样子。基辛格一不小心流露出了真实的自己,尼克松为他突出个人而恼火。基辛格简直被她问得气急败坏。后来他声称接见法拉奇是“生平最愚蠢的一件事”。事实是他在同意接受采访前低估了这位女记者,他遇到的是一个强手。

基辛格还回忆道,“我接见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虚荣心。她采访过世界上各国名人。我当时刚出名不久,对于能加入她采访对象的行列感到荣幸。”当哪天有大人物追着赶着邀你采访他时,你就从芸芸小记者挤身为大牌了。

在采访英甘地时,法拉奇说:“我想从最糟的问题开始。您打赢了一场战争,但我们认为这是一次危险的胜利。您认为孟加拉能成为真正盟友吗?”“甘地夫人,我说您的胜利中有危险的种子,不仅指孟加拉,还指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它正在闹独立。而且我听说在加尔各达发生了农民武装斗争。”“甘地夫人,跟您这位受过非暴力教育的人谈论战争,我有一种奇怪的感受。在发生冲突的日子里您有何感受?”而她对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夫人的采访,由于追问出该国和孟加拉国的关系等问题,导致原来两国要签署的条约被迫推迟,几乎流产。

她曾不顾伊斯兰教禁令,当着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揭开面罩,还大声说:“许多人说你是个新独裁者”;她又对沙龙说“我觉得我是在面对魔鬼对话”;又曾因等候卡扎菲时间过长,她生气地将手中的书掷向其秘书;在与瓦文萨会晤后,她才发现这个工运领袖竟那么傲慢无知和狂妄专横,她自己当然也不会给对方好脸色了。

除了尖锐的提问,法拉奇还有着极好的语言天赋,她往往能用简洁、准确、形象的句子来描绘对方的外形。她的描写给读者非常深刻的印象。她也用比喻,通常是人们熟知的一些事物,这使她的文章变得有力。

尽管她提问尖锐,但她拥有营造亲密关系的天赋。她的性格爽快、态度诚恳、观点公正、准备充分,也很会打动人。有记者评价说,她给人一种印象,她会告诉你任何东西,因此你会感觉到将全部情况告诉她是安全的,或者应该是安全的。所以,还是会有很多人,主要是各国领导,愿意接受她的采访。

法拉奇的记者生涯带来一场特别的爱情

1973年,43岁的法拉奇去希腊雅典采访抵抗运动英雄、反政府左派领袖与著名诗人阿莱科斯。阿莱科斯曾企图谋杀希腊军政府独裁者帕帕多普洛斯,结果被判处死刑,后被改为监禁,5年内被囚禁在1.5米宽、3米长的水泥牢房里,特赦后被警察宣称:“从现在开始你会受尽痛苦以至后悔来到人间。”就是这个34岁、个子矮小、其貌不扬的男人做了法拉奇爱情故事的男主角。

阿莱科斯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那种既是天才、又是疯子的人物。他是个诗人,诗句写得极漂亮,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当他把诗人的激情贯注于政治当中,难免走上一条偏执而危险的路。他不习惯安宁的正常生活,被关进死牢的经历已使他视折磨为甜药,只有危险与死亡才能激起他的兴奋和斗志。他一方面发起一个个计划,并沉浸在离奇的狂想之中,一方面又没有耐心把每个行动坚持下来;他在对手面前非常坚强,但面对孤独又异常脆弱;他是为自由而战,但从不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

阿莱科斯的主动追求是一个因素;但奇怪的是,在踏上希腊之途时,法拉奇已忐忑不安,预感有一种她还不知道的不幸和痛苦在等着她。爱情有时就是意味着不幸和痛苦。其实法拉奇在早年发过誓,为了自己的新闻事业,她决定不结婚,不生孩子。

这样一个危险的男人,带给法拉奇的只能是痛苦多于甜蜜。幸福是有的,但也是短暂的,更多存在于两人初见初识碰撞出激情火花时。在3年多情史中,是迷惘又是责任,使法拉奇将自己命运与阿莱科斯联系在一起。她一直说阿莱科斯是唐·吉诃德,她是桑丘·潘沙;她的使命就是跟着他梦呓、撒谎、夸夸其谈,忍受无法忍受的痛苦,和想象中的敌人格斗。

同类推荐
  • 大学之窗

    大学之窗

    大学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即使你只是一个穷人,只要你具有某种美德,也是可以过上一种富有尊严与简朴的生活,从中获得纯粹的乐趣。许多人都会犯这样的一个错误:即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用言传来解决的,而事实上,身教才是真正具有巨大威力的。真诚与简朴!若是要我说从哪一点上尊敬他们,或者说希望让自己按照什么样的气质去塑造人生真诚与简朴就是我想追求的,我将会学习这种气质,并且在生活中机敏地捕捉这种气质,无论它是来自于老年人或是年轻人身上,这种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失望本身往往是催发你再次尝试的动力。我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但并不纠缠于此。我明白了希望的曙光比悲伤的痛楚更加不可征服。因此,这让我认识到,即便在逆境中,在看似一事无成或是痛苦的经历中,人其实还是可以收获比想象中更多的东西,这是千真万确的。这也许不是一种激昂或是离别时那让血液沸腾般的精神,但却是一种更为沉着、更为有趣与快乐的充实。换个角度来看,幸福本身就是连带着某些灰暗面的,那些把灰暗面都算进去的幸福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找寻的幸福。
  • 宋词三百首详注

    宋词三百首详注

    词作内容渉及爱国言志,闺阁爱情,羁旅离愁,边塞风光,咏史咏物,田园山水,民情风俗。或构思精巧,或诗情画意,或地方特色,或寓义深邃,体现了宋代的历史特征和宋词发展的艺术轨迹。每篇词作有词人简介,词作笺注,词作艺术分析。详尽解读,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 仙根的传说

    仙根的传说

    本书系永德仙根的民间故事集,其内容从四个方面:“仙根的由来”、“仙根托梦于人”、“向仙根借兵因迎战”以及和“仙根”有关的其他传说来收集民间故事。
  • 人间滋味

    人间滋味

    《人间滋味》是汪曾祺的一部经典美食散文集,内容涵盖五味人间、食肉和饮茶、吃食与文学、四方食事四个方面。无论是谈萝卜、豆腐、栗子,还是谈韭菜花、手把肉、故乡的元宵,在他的描述之下,所有吃过的和没吃过的食物,全部都是美食。这些都是汪曾祺崇尚恬淡自然精神境界的写照。
  •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读一篇优美的散丈,优如品一杯好茶,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久久难忘。经典的散文总是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光辉,这光辉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照耀着我们人生的旅程。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路上,都应该沐浴这种思想的光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
热门推荐
  • 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

    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

    20世纪即将过去。回顾这百年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除了俄国—苏联外,当属美国和日本。预计在下世纪,对中国安全和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仍将是美日这两个国家。美日是头号和二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要实现跨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保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并扩大对外开放,为此就必须同这两个国家打交道,而且还要打好交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求和平、图发展是世界潮流,是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需要,是一切进步力量的崇高事业。中国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应当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 你是我的Superman

    你是我的Superman

    本以为青葱岁月会如此平淡度过,却未想因为一个人改变了一切。
  • 暖暖时光深知我爱你

    暖暖时光深知我爱你

    她听过来时的风,走过去时的路,却仿佛不及,在世界的那一角,一直念念不忘的他。她希望有生之年他能够回来,可以和他一直一直在一起。
  • 亲爱的2019

    亲爱的2019

    给我逝去的十八岁,纪念我逝去的2019。
  • 铜墙铁壁:河北民间抗战纪实

    铜墙铁壁:河北民间抗战纪实

    本书作者走访省内外许多地方,采访数百个人物,记录了河北民间抗战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抗战的英勇事迹。
  • 凰妻之凤梧九天

    凰妻之凤梧九天

    南无衣想,如果她堪称世界第二倒霉,那就没人敢称第一了。失恋蹦个极绳子断了,穿越到莫名其妙的朝代。她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丧父丧母被皇帝赐婚到相府的三少夫人。这三少夫人毫无地位,放在现代就是个活脱脱的小白菜,数不清的妾室姨娘,豺狼之辈的婆母小姨子,竟还有个跟她前男友长的一模一样的渣夫!他说,“南依梧今日若是要杀人,我也会给她递刀,她今日要放火,我便给她放风,她要负尽天下人,我也必当血染江山权当是送给她的万里红妆!”她说,“老娘就算是死,被弄死在这破古代,我也绝不会喜欢顾枫!”后来,“真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农媳的悠闲田园

    农媳的悠闲田园

    现代特工杨澜儿穿越了,穿越到一个相公被征兵在外,独自抚养一对双胞胎的农妇身上。正值大盈国连年干旱,面对村民举家逃荒,不怕不怕!我有空间在手!杨澜儿反其道而行毅然带家人进入大山深处。从此,上山打猎,下河摸鱼,种田,经商,带着家人发家致富!
  • 通天正道

    通天正道

    屌丝穿越异界大陆,乘龙骑鲸,逆天而行,通天正道,御剑飞升,与神抗争,红粉佳人无数,却不敌你嫣然一笑百媚生。
  • 穿越海底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穿越海底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揭秘那些被演义的历史

    揭秘那些被演义的历史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让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然而这些流传千年的美丽传说,都是真正的历史吗?其实,历史可以“被”演义,真实可以被虚构,我们一直熟知的历史真实面貌并不是我们知道的那样,商纣王真的是千古暴君?赵氏孤儿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关羽“武圣人”的称号是不是够格?诸葛亮真的智冠千古?杨家将有没有评书里那么威风?和珅、刘墉和纪晓岚谁是忠奸?我们这本书,就是要揭开那些在长期流传中被扭曲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他们以历史的本来面貌,并进一步探寻这些误解产生的原因,从而尽可能地把历史的真实展现在人们面前,为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