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5300000014

第14章 活着就是最好的答案(5)

他说连着熬夜,结果突然胃疼,去医院开了药吃了,当晚又继续审讯,终于取得了突破。大家总算放松下来,出去喝酒。我说不喝,没想到领导下了命令,必须喝,这一下子药物和酒精反应,结果全身奇痒无比,一连好几天。本来想着别耽误工作扛一扛,没曾想还是去了医院,大夫一看,说有可能是皮肤癌。本来以为自己是铁打的检察官硬汉了,结果当时就泪流满面,要是当时有人审问我,估计什么都会招了。

还好万幸,后来确诊是严重皮肤病,这才了事儿。

所以吃菜可以,喝酒不行。

最后给潇洒哥打电话。

胃出血。

我问怎么这么猛?

他说老美的那单,确实没成,生意黄了。都说钱是王八蛋,可长得真好看,不挣钱不行,所以这一次就靠着酒桌上拼酒弄单子,老子一个人放趴下四个,够本了。不过就是后来送到医院的事儿,记不大清楚了。你嫂子气得牙根儿痒痒,你要是不想被她打,最好别喊我喝酒。

我说,行,没问题。

潇洒哥犹豫半天答应了下来。

临挂电话,他又说,你嫂子说了,找小姐也不行。

原来有姑娘问我,你们大老爷们儿喝酒的时候都聊些什么?我说无非是酒色财气,言语如酿,沾火即着,口舌酥麻,眉眼迷离,平时顾忌,权当放屁。这话我说得豪迈,后来我发现弄错了。根本没有什么国家大事儿,也没有咸吃萝卜淡操心,全是自己身边的鸡毛蒜皮。

我们四个坐了一桌,点了几样小菜,喝了几杯白开水。

我说,兄弟,你们这仨人儿故事太平淡,别人不喜欢。

他们说,都是平平常常的人,要什么波澜壮阔,来走一个!

喝酒得有下酒菜,无非是凉拌木耳,蒜拍黄瓜,老醋花生米。上不了大席面,也登不上大雅之堂。我觉得他们在酒桌上说的故事,就是下酒菜。

喝白开水也能让你醉喽。

谈吃

数年稿费,十之八九花在吃上。

孤家寡人一个,耗在性色上的精力不多,自然要在吃上多费银两。

吃过之后难免想想,有回味之处都拿笔记下,灵机一动找到的老饕之道更要成之以周章。

这是写字人的通病。

好吃者必爱炫耀,也是常态。假若碰见一家还算过得去的馆子,下次一定要呼朋唤友,共同品尝。食客与庖人不同,做菜的人靠味道谋生,有了窍门要藏着掖着,吃菜的人靠味道娱乐,独乐不如众乐。

所以此篇壮胆儿谈吃,若有赞成我这末流食客观点的,当视为未逢面之知己。

殊途同归,幸甚至哉!

(一)乡味

列布尔迪写过一则故事。

二战刚开始,原本住在柏林的一家子犹太人因为形势所迫,不得已流亡。大概是上帝给他们一家开了个小玩笑,这一家子但凡前脚刚落地,准备在此处休养生息安静度日,后脚德军的部队就杀气腾腾风卷袭来。所以疲于奔命提心吊胆,成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所幸这一家人都会手艺,丈夫是做德国香肠的高手,老婆能酿啤酒,一对儿女腌制的酸卷心菜风味独特。

烹饪技术成就他们的一线生机。

远赴异国他乡的德军将士吃腻了行伍配餐,对于当地特色也是浅尝辄止,口中早就淡出鸟来,没曾想出国千里,还能碰到纯正的德国食物,自然心情大好。

虽然是犹太人,但能满足大爷的嘴巴和胃,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酒好肉端上来,就饶你一家小命,大皮靴一踢赶紧滚蛋。

这犹太一家靠着德国传统美食,用味道贿赂了边境官,用食物征服了巡查士兵,最后一路逃到苏联。终于以为这下子天下太平万事大吉,可苏德之间又开战了。

文章的结尾,妻子忧心忡忡地问丈夫怎么办,还继续逃吗?

丈夫笑笑,说:“上帝保佑会做啤酒和香肠的人。”

这是作者的黑色幽默,却也说明这个世界上无论哪国无论何种,到最后舌头打分最高的,都是自己家乡那一口。

据说夏目漱石罹患精神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伦敦的食物太难吃了,他远在海外的日子,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日本料理。

这事儿至少我觉得靠谱。

远在伦敦的学姐,常年以面包土豆为食,奈何吃惯了大米白面油炒锅煎,对这类食物确实不感冒,再加上她自己不善烹饪,竟出现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征兆。

后来她额娘远赴万里来看她,随行行李竟是电饭煲和调料。

到了租住的地方,先去了唐人街采购,之后回屋煲汤做菜蒸饭。

那天的饭食,连米粒儿都没剩下。

“吃这一顿,能管半年,我得好好活着,活到能回国吃东西的那一天。”

甭说国与国这么遥远了,单是中国,各省各市,甚至乡县之间,所做食物的味道都千差万别。

有人身在北京想着上海的锅贴,有人远在广州盼着东北的酸菜白肉。

因为吃不到,所以惦记,哪怕吃着挂名的,却还是因为和自己心里那味道相差太远而常念常想。像是拿狗尾草逗小猫,明知道它就在那儿,急得团团转,可偏偏抓不到。

恨恨恨!气煞我也!

久而久之,自然心忧成疾。

这病有个通俗的名字,叫“欠一口儿”。

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乡愁”。

我肠胃不好,却多应酬,每逢醉酒早起,都想吃面。

虽然是北方人,但少小并不在此生活。

那地方离京城千里之遥,火车须昼夜前行方抵,想吃那儿的面。

酒醉以后出过不少洋相,但也壮着酒胆直抒过胸臆。

喝多了,央求兄弟帮我买了火车票,连夜送上了火车。云里雾里不知东南西北,躺在卧铺上胡思乱想。

要吃牛肉面,不是兰州拉面似的清汤寡水,也不是加了糖与醋的美式甜酸口。

要辣!

必须是店家四五点早起,现熬开的牛油,兑在整晚闷在火不熄大锅的牛肉汤里。油浮在汤面上,带着红色的光,辣椒混着,分辨不出,单凭口感尝出那股冲喉咙的刺激。

面要是碱面,劲道,过水十来秒就提起,底下盖上焯水的豆芽。

牛肉不是丁状,而是大片的卤牛肉,放在锅里完好无缺,送进嘴巴却立刻化了。

撒葱花,点韭菜。

再搭上一碗黄酒。

迷迷瞪瞪,糊糊涂涂。

嘿,怎么我还真坐在店里了?

感情不是做梦啊!

电话铃响,所里打来电话。

“你丫哪儿呢?这新来的案子还接不接了?”

酒醒以后,立刻软蛋一个,期期艾艾央求领导暂缓几日,自己喝多了,这不知为何就上了火车,再不知怎么的就跑来吃面了。

扣工资!电话那头振聋发聩。

心里情绪百转千回,可那乡愁却无影无踪了。

扣就扣吧。

一碗牛肉面,一口黄酒。

能解千愁!

“老板,再来一碗!”

(二)友粮

常有人瞧不起酒肉朋友。

这事儿办得不厚道。

这年头,肯空出时间来和你一起喝酒吃肉的,才是真朋友。

能不能吃好,七分在菜,三分在人。

独食有乐,可往往有朋友才吃得踏实。

我有一个朋友,号称京城饭侃王。

这名号有点儿怪,但解释一下,就能理解。说的是这人但凡吃菜,总能给你从菜的名字和品相侃出点儿什么,引经据典,讲讲来历。不过令我奇怪的是,只要他在,这菜怎么来的最终都归结到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身上。

今儿老佛爷跑西安,吃了回羊肉。

明儿乾隆跑杭州,吃了回醋鱼。

这让我对这二位古人生出了大不敬。

感情回回这菜都是您二位吃出来的,全国各地到处旅游当吃货,这国家大事儿还管不管了?

不过我还是愿意和饭侃王一起吃饭,逗乐,吃得欢实,希望有一天能从他口里听到一道不是由老佛爷或皇上发明的菜。

还有一位,我和他是在朋友的饭局上认识的。

当时一桌,坐在隔壁,互留了电话和网络通讯。

但说实在的,萍水相逢,根本没有交集。

后来有一日,恰逢我去朝阳办案,到中午要去吃饭,想起来这位兄台正住在此地。心里寻思发一短信,问问周围有什么好吃的。

三分钟后,对方回复:原地待命,他马上下楼,带着去吃,这地儿他熟。

俩人见面相互寒暄,却不多话,直接杀奔饭店。

这位确实在吃上颇有研究,点菜讲究,从凉碟到大菜,前点与甜汤,都门儿清。外国文化,中国习俗,怎么吃,怎么好吃,都讲得头头是道。

讲到做日本生鱼片,用什么刀,沿着鱼腹横切,取肉,薄且重。

最后这词,我不明白,这鱼肉怎么能做到又薄又重呢?于是他拿出餐桌一张纸巾,满浸茶水,递我手里,言道与此类似。

于是了然。

和他在一起,是学习,却不压抑,是吃饭,却不无聊。

酒足饭饱以后,AA付账,相约以后有空再聚。

人生得一饭友,也足矣。

少年郎也怀旧。

毕业以后,我常做梦,梦见和大学的兄弟在宿舍里涮锅。

那时候没工资,囊中羞涩,一人出二十块钱从网上买了个电火锅都心疼得要命。常备的食物是方便面,如果有改善伙食的机会,就凑钱去楼下超市买涮肉,一包火锅底料,一大棵白菜,几个鸡蛋。

没什么工序,更没什么技术。

水烧开,打底料,扔鸡蛋,涮肉,涮白菜,最后煮面。

吃得饱,也满足。

五六个人围着个小锅,热气腾腾,一边警惕着宿管阿姨查房,一边大快朵颐。

后来,各奔东西,再难聚在一起。

2014年年初,有兄弟提议,咱们再聚一回,回学校寝室聚。

大家开始刮脸剃胡子,把发胶整好的头发重新打散,脱下西装,穿上运动装,相约宿舍楼下。

带头的同学手里拎着个黑袋子。

问是什么。

答曰:锅。

妙极!

各去超市买了东西,塞在背包和衣服里,仗着自己年轻脸儿熟,趁着宿管不备,溜进楼内。

大寝室,无人入住。

搬板凳,借插座,烧水洗菜。

大家又排排坐,挨着锅。

挨着兄弟。

水开沸腾,底料灌入,红油四起,如狼似虎大吼,下肉!

搭配得当,正如当年各司其职,传菜的,切菜的,涮菜的。

筷子伸进去,夹一块儿,放嘴里,还是那个味儿。

忽然间,门吱呀而开,宿管云淡风轻飘然而入!

“不让你们用锅,不知道啊?”阿姨横眉冷目。

所有人立刻低眉顺眼装好孩子,阿姨,我们知道错了,没有下次了。

接受批评教育,保证吃完就收拾好,阿姨满意离开,可刚踏出房门,转脸儿又回来,指着一人。

“我记得你不是毕业了么?”

立刻慌乱,脸涨得通红,眼睛乱瞄,大气不敢出,噤若寒蝉。

“我!我留级了!”

有惊无险。

大家重归锅前,大力称赞机智过人。

“不知道等我们都胡子拉碴了,还能不能再混进来,吃这么一顿!”

我不敢说自己常梦见他们的事儿。

赶紧夹一筷子肉搁在嘴里。

别人问我,怎么了这是,怎么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辣!

我说。

这顿饭六个人吃,一百五十块钱。

寻常东西,可是拿千金我都不换。

和朋友吃饭,吃的不是饭菜,吃的是粮。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有朋友,也这样。

(三)佐餐

佐餐可用酒,亦可用茶。

可要我说,还是用书为好。

以书佐餐,讲究相映成趣。

书中文字,手中之食。

原来找朋友借过他的书,沈宏非所着《饮食男女》,封皮尚且完好,但内里却不堪。

油印饼渣夹缝之间,醋味儿辣油点缀其中。

我问朋友怎么书看成这德行了。

他说边看边吃,浑然不觉。

这佐餐料,下得分量够足。

我原来从不相信看书能把人看饿了,等接触到此类作品后,才真正知道光凭文字,就能把人的馋虫给勾出来。

佐餐之书以唐鲁孙、梁实秋、汪曾祺三位先生为佳。

但这也带来些许弊端,三位老先生所写,多是旧风味,无论是菜肴还是做出这些食物的酒楼,大多百不存一。就算是书中所写的家常菜,要真拿现在的去对比书中的文字,反而会觉得这佐餐书里的,比自己嘴里,更美味。

写书的小道成了通感的大道,文章千古事,大概就是如此。

所以不妨简而化之,取清水馒头,本身食物的味道淡了,反而能吃出书里的滋味。

那味道不在嘴里,在心里。

化腐朽为神奇。

但佐餐说到底只是辅助,以书里的文字填了食物本真的原味,乃权宜之计。

真正好料,要如塞在旺火里的干柴,手枪里的撞针。不是演唱嘉宾抢了专场歌手的风头,而是憋着劲儿,把那些闷在食物里的精气神儿全给勾出来。

冬夜。

用卤好的牛肉,不管厚薄,切成片,码在盘子里。辣椒籽儿,用滚油炸了,直让人想打喷嚏,趁着热气儿,拌上香油和醋汁儿蒜末,淋在牛肉上。

陈酒,不分浑浊,倒入白瓷瓶,底呈托盘,浸温水。

闭门掩窗,酒香扑鼻。

取一卷《水浒》在手。

要读那第三十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只管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看书中武松在白粉壁上用血写八个大字: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腹里的酒全热了,火辣辣地向上涌,压在嗓子眼儿里,喝一声:

好胆!

再看窗外,天降大雪,如飞鹅毛。

(四)遇菜

二十二岁时在京城,孤身一人,心比天高,不肯要父母接济,放话自己闯荡。

蜗居六人间宿舍,上下铺,昆虫横行,厕所污水翻涌。

入不敷出。

吃饭只求温饱,不求味道。

跑遍方圆百里,只求能找一家白喝棒碴儿粥的香河肉饼。

饼是薄皮,用大锅煎了,内里夹着很少的肉,混上白菜,调了味儿极重的盐与味精。

五元半张。餐桌上放着小碟子与辣椒。一个摆在门口的大锅,内里装着稀粥,一根长勺,直插入底,单手难拎,让人觉得自己是少林寺的武僧。

第一日吃,饼足粥饱。第二日吃,尚可。第十日吃,食不下咽。

由不得选择,更不得好菜,这是强求。

二十三岁,文章入了末流,渐有稿费。

京城馆子,多如牛毛,恨不能三头六臂五张口,吃遍所有,以解我往日旧恨。查看网上点评,按图索骥,日本料理意大利菜美国特色番邦佳肴。再求新意,私房菜分子料理艺术食品。颇以为傲,顿觉自己上升为美食大家。

吃必有名,谈必有物,寻常小店不再问津。

听朋友讲有一家烧烤店,味道冠绝京城,连谁谁和谁谁谁都曾去过,从夜七点到凌晨三点,门口车辆不减。

据说招牌肉串是红柳木为筋,连肉成串,炭火烤出油来,撒上香料,用铁盘称了端上桌。羊也不寻常,大西北山上跑的,由当地宰了,再用交通手段运来,保证当日杀当日吃。

谣传那羊的肉都是灵的,一个拔地蹬,能从平地窜到三米高的岩山上。

心生神往。

虽然去吃个串儿跟在京城排队摇号儿似的,但也愿下苦工夫,连等俩月,终于有了空桌。

邀了朋友去吃,赞不绝口,恨不得要把天都夸塌下来。

再过两月,听闻烧烤店关张大吉,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偶然经过原店址,听见门口几人聊天,恍然大悟。

“那么有名的店,那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就关了呢?”

“缺大德!那儿是什么羊肉啊,都不知道是什么畜生的肉,就这么串了烤着吃。”

“我确实吃出羊膻味了啊!”另一人问。

“嘿,我怕讲了你恶心。”

“说吧,受得住。”

“那味儿,都是加上去的,用的什么?羊尿!知道么!拿那玩意儿泡一晚上!能不膻么!”

顿觉腹内翻江倒海。

想起曾经吃过的店铺,自己究竟是真觉得味道不错,还是冲着牌子心理暗示?原来嘴里觉得好吃,无非是又多为金字招牌加了个粉丝,为地沟油消耗做了贡献。

好菜该当邂逅。

在北大上课的时候,常去南门外买些吃食。都是小摊,麻辣烫水饺烧烤,又或者十元一盘的盖饭。平淡口味,常吃虽不厌,但也谈不上喜欢。

大概是十一月某日,天干物燥,风起气寒,南门铁栏外扎起一个小棚子。

三张桌子,两口大锅,都严丝合缝地盖着。

中年夫妻模样的人站在棚屋里,外面摆着用破旧纸板写成的招牌“驴肉火烧”。

正好赶上饭点,我去要了一个。

男人接钱,女人掀锅,热气腾腾,煮成酱色的肉块和汁儿混在一起。捞起来,切块,切片,再从桌边的小碗里拿出个条状物,切了两三片,一并塞在馍里。

男人说,这是驴碗口。

保定口音,带着横冲直撞的劲头。

他说的是俗名,实际上那是驴的不雅之处,但补身益气。

换一把刀,从桌下抽出把韭菜,切成极碎极小的沫子,一并抹在馍里。

咬一口,馍外焦里软,肉不柴不腻,而且不像卤肉,像炒肉。

同类推荐
  • 充闾文集:我见文学多妩媚

    充闾文集:我见文学多妩媚

    《充闾文集:我见文学多妩媚》一书是《充闾文集》中的一卷,包括了《青灯有味忆儿时》及《文学自传》两部长篇叙事散文。这两篇散文多是作者王充闾对往昔的回忆,作品抒发的是一种别样的情怀。这是一种给人亲近、质朴、纤尘未染甚至有些“前现代”意味的生活图景。作者对故土家园的眷恋和一往情深,与他出身于乡土中国有关,与他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熏染有关,但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更与他经历了世事的“乱云飞渡”有关。纷乱的现实使他心绪难平,他才萌发了“小窗心语觅归程”的心绪。
  • 达夫游记

    达夫游记

    《达夫游记》精选郁达夫的游记、风景散文二十九篇。这些作品,写山水名胜、描景色风物。既有丰富的地理、历史、自然知识,又注入个人的遭遇和情怀;语言不事雕琢,章法不受限制,才华横溢,不拘一格,风流倜傥,涉笔成趣。读达夫游记,他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无不活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 冯霞是谁?

    冯霞是谁?

    一辆小车出太原驶向阳曲县中社北国书画院。我对赵学文说:“赵总,我们这次有点像是一次打捞行动。”近些年,蓦然间时兴起一个词:打捞。打捞思想界的失踪者,打捞文学界的失踪者,打捞科技界的失踪者等等。有遮蔽就有打捞,有遗失就有打捞,有边缘就有打捞。赵学文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公司的老总,麾下分管着十三个期刊两份报纸。多年来致力于发现人才推出人才,其中作为《名作欣赏》别册推出的书画界人物,已经出到第72号。
  • 朱自清散文:背影

    朱自清散文:背影

    收录了中国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包括论无话可说、第四辑威尼斯、佛罗伦司、罗马、威尼斯、莱茵河、瑞士、房东太太、圣诞节、博物院、乞丐等名篇。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 别样的爱

    别样的爱

    有梦的白鸽,飞过最深爱的屋顶,有片羽毛飘在风里……白色的浮云,本来好像会是冷雨,原来隐藏一种觉醒,蓝色的晴空,被云扫过后更透明,我的勇气万里无云……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毛毛虫与蝴蝶

    毛毛虫与蝴蝶

    “六一”前夕,毛毛虫在学校惹了“祸”,制造了一起“汉堡包事件”……惊恐的毛毛虫离家出走,逃到了乡下……一个人在野外的一间茅屋里过夜,你猜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在乡村,她结识了新朋友……对蝴蝶产生了兴趣,捕捉并观察蝴蝶,采集蝴蝶的幼虫进行养殖,发现了蝴蝶的许多秘密。
  • 太上三洞神咒

    太上三洞神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改变你一辈子的经典小说大全集(超值金版)

    改变你一辈子的经典小说大全集(超值金版)

    为使读者能够全面立体、准确深刻地领略小说的原貌和精华,在体例上做了精心安排,分设“作家档案”“内容导读”“作品赏析”三大辅助栏目。“作家档案”部分,简要地介绍了相关小说作家的人生经历和写作风格及代表作品,让读者对作家有个概要的了解和认识;“内容导读”部分,对小说内容情节作了高度的根据和提炼,为读者做好下一步的深入阅读打下铺垫;“作品赏析”部分,用精炼的文字对小说的背景、情节、中心思想、社会意义和艺术特色等作了画龙点睛的评析,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与把握原作的内涵和主人公的个性。
  • 你的爱,来生再还

    你的爱,来生再还

    生前你最喜欢海边,今生于你回归大海,你说你想做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儿,你只想拥有七秒钟的记忆,你说你只想开开心心的活着”这一生没能好好保护你,愿来生寄予你全部的爱。
  • 快穿幻性:宿主,要黑化!

    快穿幻性:宿主,要黑化!

    余砚绑定了一个徘徊在黑化之路,流弊又碉堡的宿主,于是——余砚每天盼望着宿主黑化,带他飞。在余砚的心心念念中,封亦终于,黑化了。黑化后的封亦,变得…既精分又辣鸡!然后,余砚的日常就变成了这样:封亦这个辣鸡被抓的时候——软软糯糯的声音传来:“呐,第一次见到你这么狼狈的样子。”封亦勾唇一笑,声音温柔缱绻:“你的荣幸。”小萝莉:“……”草!封亦这个辣鸡坐在车上临时学开车的时候——小萝莉坐在副驾驶上,面无表情:“你个辣鸡。”封亦抬头,放下手机,伸手扶了一下眼镜,“还好,比你身高高一点。”小萝莉:“……”我想弄死你!余砚:我绑定的到底是什么奇葩!
  • 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本丛书分为五个分册,分别为《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生产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为读者提供了在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制度范例和工作流程通过最新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将每一个工作流程以清晰、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最实用的工具制度规范从现实工作中的细节入手,对每一项工作细节都作了全面、科学的论述,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科学的考评依据和培训蓝本我们深知企业管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但“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应该是昕有成功企业必须研究的第一课题!
  • 旋木情缘

    旋木情缘

    这是一部诙谐的爱情小说。劳伦和她丈夫离婚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从旋转木马一样的生活中解脱出来。然而,她的生活很快变成一台热闹的马戏:忧郁的老爸搬来同住,前夫趁她不在家回来洗澡,精力充沛的助理非让她重回危机四伏的情场。她还得判断一下离婚分得的破房子和老旧的旋转木马到底是福还是祸。好像还嫌劳伦的个人生活不够乱,这位精疲力尽的律师还总得与一大票稀奇古怪的角色打交道,而这些人老是要尝试那些不被法律允许的事。
  • 刺客

    刺客

    《刺客》是刘猛的一部公安题材的军事小说。国际能源论坛将在滨海市举行年度会议,美国ZTZ集团总裁何世昌亲率集团高层人士前来参加会议。却有人在紧紧盯着他,想置他于死地。滨海市城西阳光公寓内一孕妇死于枪击,追查线索直指公安特警——狙击手韩光。韩光一夜之间从英雄“刺客”沦为“逃犯”,全城通缉,但实则是临危受命,全力以赴捣毁雇佣兵组织。他一边战斗,一边逃亡,从接受任务的那一刻起,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因为“刺客”这一称号是一种荣誉,为了一句承诺,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 外卖小哥的总裁老婆

    外卖小哥的总裁老婆

    一个雨夜,我在送外卖的路上被一辆开豪车的美女撞倒,没想到这一撞她竟然成了我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