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1200000002

第2章 立志明德——自古欲成非常之事功,必有非常之气度(1)

1.苟能立志,何事不可为

【原文】

四位老弟足下:

自七月发信后,未接诸弟信,乡间寄信,较省城寄信百倍之难,故余亦不望。

然九弟前信,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此意甚佳,霞仙近来读朱子书,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语容止,规模气象如何?若果言动有礼,威仪可则,则直以为师可也,岂特友之哉?然与之同居,亦须真能取益乃佳,无徒浮慕虚名;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唯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去年温甫欲读书省城,吾以为离却家门局促之地,而与省城诸胜己者处,其长进当不可限量,乃两年以来,看书亦不甚多,至于诗文,则绝无长进,是不得归咎于地方之促也。

去年余为择师丁君叙忠,后以丁君处太远,不能从,余意中遂无他师可从。今年弟自择罗罗山改文,而嗣后杳无消息,是又不得归咎于无良友也。日月逝矣,再过数年,则满三十,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此家书写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译文】

四位老弟足下:

自七月发信以后,没有接到弟弟们的信。乡里寄信,比省城寄信要难百倍,所以我也不着急。

然而九弟上次来信说他有意与刘霞仙结伴读书,这个想法很好。霞仙近来读朱子的书,大有心得,但不知道他的谈吐举止、规模气象怎么样了?如果言语行为有礼,风度威仪可为表率,那么拜他为师也可以,哪里只限于朋友呢?但与他同住,也要真有收益才好,不要徒然仰慕别人的虚名。一个人假若自己能立志,那么,圣贤豪杰做的事情都可以做,何必一定要借助别人呢?我想仁,仁即可以达到。我要做孔、孟,那就日夜孜孜以求,唯有孔、孟之道才去学,那又有谁能抵御得住呢?如果自己不立志,就是每天与尧、舜、禹、汤同住,也是他是他,我是我,他又与我有何关系?

去年温甫想到省城读书,我以为离开家庭局促的狭小天地,而与省城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相处,进步一定不可限量的。谁知道他两年以来,看书亦不太多,至于诗文,则更是没有长进,因而不得归咎于居处的局促。

去年我为他选择拜丁君叙忠为师,后来因丁君住得太远了,不能跟他学习,我印象中便没有其他老师可从了。今年弟弟自己选择罗罗山改文,以后却杳无消息,因而又不得归咎于没有良师益友。日月时光飞逝,再过几年就满三十了,不能不趁三十岁前立志猛进。

【心读】

曾国藩家书中劝弟教儿立志向学的信非常多,自道光二十年入翰林院开始他的宦海生涯,至同治三年官至两江总督,成功剿灭太平天国之后,他一直非常重视“立志”对一个人一生的修炼和重大影响。

立志对一个人的一生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即登高表明心志,他站在山顶,极目远望,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眼前群峰匍匐,万壑流云;胸中荣辱皆忘,意远神清。于是他毅然离开家乡鲁国,周游天下,遂成一代儒学宗师。

由此推想,烦恼意即人生,立志恰如登高,攀登愈高拔则立志愈恢弘。或许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触:每当心情烦闷或忧伤之时,登高举目遥望远处,苍茫的大地与广袤的时空会带给遥望者一种延展的改变、距离的笼罩之感,继而暂时忘却眼前与一己的苦闷与烦恼。这是因为登得高即望得远,而立志好比登高,对远方的事物了然于胸,确知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前途所指之后才能更好的上路。

古往今来,仁人志士无不将“立志”看做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作为排除万难,驶向理想彼岸的原动力。为今人耳熟能详的秦末农民起义将领陈涉年轻时做雇农的一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道出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日后果然起义大旗一挥,应者云集,八方响应。义军将士英勇鏖战,起义浪潮此起彼伏,摇摇欲坠的秦王朝顿失半壁江山;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著名的“志当存高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单是对后辈谆谆教诲,也是其自己躬耕时独善其身,兴蜀时兼济天下的座右铭;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苏东坡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既说明了欲成大事,除了具备个人卓尔不群的才华之外,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

曾国藩还认为,立志之后,万事须靠自己,与圣贤大德拜师结友固然对提升个人的素质与修养非常重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而,环境只能对人身固有的能量产生削弱或滋养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对其“消磁”,人终其一生,周遭的力量再强大抑或再弱小,游历的空间再宏大抑或再逼仄,终究不能泯灭人发自内心、本能的满腔热忱激情与襟怀抱负。由此,雇农陈涉的“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与诗仙李白的“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丈夫当立志,立志当高远,高远正年少,成功者无不是从年轻时即立下宏伟志愿,即使一时身居陋室,饔飧不继,路人不解似做困兽之斗,然心似琉璃,身有皈依,不为眼前身外迷惑烦恼,寄心于明月他乡,终将创立经天纬地的事业成就。

东汉名将马援少有大志,以“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自勉,后终为国立下赫赫战功;少年范仲淹“断齑画粥”,不舍昼夜,奋然研读,终成一代名臣与名传后世的文学家。人不仅要立志,立志还须少年时!

孔子说:“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孔子十五而立志于学,虽政见未图、功业未谋,然终成名传千秋万古的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所讲的“立”,即指古人对君子的要求——立德、立功、立言。少年时不立志向学,三十岁是肯定立不起来的。中国古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五岁左右,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则比古人要高出很多。但无论古今,三十岁都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抚今追古,也许我们可以抛却古人受时代局限的某些具体的愚忠愚志,但古人对立志的勇气与精神、毅力与气概、信念与真诚却依然值得我们借鉴。时值繁华盛世,今人以开阔的视野眼界、悠远的历史积淀,更该立下较古人更为恢弘远大的志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才能要根植于细节之中

【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接弟十五夜所发之信,知十六日已赴吉安矣,吉安中营尚易整顿否?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弟之综理密微,精力较胜于我。军中器械,其略精者,宜另立一簿,亲自记注,择人而授之。古人以铠仗鲜明为威敌之要务,恒以取胜。刘峙衡于火器亦勤于修整,刀矛则全不讲究。余曾派褚景昌赴河南采买白蜡杆子,又办腰刀分赏各将士,人颇爱重。弟试留心此事,亦综理之一端也。

至规模宜大,弟亦讲求及之。但讲阔大者,最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颟顸,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顷胡润芝中丞来书,赞弟有曰“才大器大’四字,余甚爱之。才根于器,良为知言。

湖口贼舟于九月八日焚夺净尽,湖口梅家洲皆于初九日攻克,三年积愤,一朝雪耻,雪琴从此重游浩荡之宇。唯次青尚在坎之中,弟便中可与通音问也。李迪庵近有请假回籍省亲之意,但未接渠手信。渠之带勇,实有不可及处,弟宜常与通信,殷殷请益。弟在营须保养身体,肝郁最伤人,余平生受累以此,宜和易以调之也。

——此家书写于咸丰七年(1857年)十月初四日

【译文】

沅甫九弟左右:

接到弟弟十五日夜里所发的信,知道你十六日已赴吉安,吉安中营还容易整理吗?

古代成就大事业的人,规模远大和综理密微两方面缺一不可。弟弟的综理密微、精力超过了我。军中器械,稍精良的,要另外建立一个账簿,亲自记录注明,选择适当的人授给使用。古人打仗,以铠仗鲜明威慑敌人,常常容易取胜。刘峙衡对于火器勤于修整,对刀矛却完全不讲究。我曾经派褚景昌去河南采买白蜡杆子,又办腰刀,分赏各将士,他们都很爱惜、重视。弟弟也可试一试,留心这件事,也是综理的一方面。

至于说到规模大,弟弟也要讲求。但讲大场面,最容易混入到散漫中去,遇事漫不经心,毫无条理,那么虽说大又何足贵呢?差事繁多而有条不紊,实行才可以久远,这才是局面宏大,而且没有弊端的呀!胡润之中丞来信称赞弟弟,信中有“才大器大”四字,我很喜欢。才能的根本是器量,这真是了解你的话啊!

湖口敌船,在九月八日烧的烧夺的夺,全部歼灭干净了。湖口梅家洲,都在初九日攻克,三年积累的气愤,这一天真是雪了耻,雪琴从此可以重游那浩荡的天地。只是次青还在坎坷境遇里。弟弟在方便时可和他通通音讯。李迪庵有请假回家探亲的意思,但没有接到他的亲笔信。他带兵实在有人不可及的地方。弟弟应该经常和他通信,诚恳地请求教益。弟弟在军营要保养身体,肝郁最伤身,我平生受累就是肝郁,应以和易调和一番。

【心读】

咸丰七年二月至咸丰八年五月的这段时间里,曾国藩奔父丧在家。这段时间也是曾国藩心情最抑郁、教训最深刻的日子,因为这段时间他几乎被朝廷彻底遗忘了。也是从此以后,曾国藩总结前半生宦海教训,性情与做事方法大异以往,真正走向了成熟。

纵观曾国藩一生,几乎时时立志,事事立志,年轻初做翰林时立志德业惊人,咸丰三年愤走衡阳时立志“打落牙齿和血吞”,终练成湘军。然而曾国藩在这封家书中,认为成大事者除了“规模宏大”,即立下远大的人生志向之外,还须具备另一方面的素质:综理密微。即具体细微的行为。

曾国藩此言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去看问题:纵观人的成才路线,步步为行,脚踏实地,铢积寸累,积跬步以成千里;横向看待做事步骤,分毫不乱,丝丝入扣,环环相绕,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而世人多易立下恢弘志愿,一心攀爬向上实则好高骛远,对世情险恶多始料未及,却不如一味向平实处用功,因为现在经历的一切点点滴滴将会在个人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无论好恶臧否。而当时过境迁回首之时,往往感叹,未料当日一切竟会成日后一种冥冥中的谶语。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经验:读书历事之时受到某人某事的触发或激励,会立刻也为自己立下宏伟志愿,更有甚者将名言警句贴在随身可以看到的地方,或者制订好完整详细的计划。然而这些计划与志愿究竟有多少是从翌日开始做起,又有多少能够坚持下去呢?世界上往往有两种不同做事情的人,一种人做什么事都可以做好,而另一种人往往借口小事无需为而大事也未见其成。

东汉陈蕃年轻时,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懒散成性。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到访,看他住房里外又脏又乱,就说:“你家里来了长辈、贵客,也不稍加收拾吗?”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横扫天下,哪用得着在小小几间屋子上下工夫!”薛勤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被问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从此尽扫狂傲之气,不捐细谨,终于成为东汉声望卓著的学者、官员。可见能扫一屋,方可论理天下。

天下之事难者众,故成功者少。事态往往自成系统,多数人在局外呐喊议论;而部分躬自入局者初担此事时,难于一时困惑摸不着头绪,理不清思路,故而选择放弃;而少数意志坚定者能够挺膺负责,坚持到底,层层斟酌,一丝不苟,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力争处理好事态的每一个细节,推开看似疑局的拦路虎,并且在过程之中受益匪浅,终成大事。

古之有才者不占少数,但并不是所有有才华之人都能成功成仁。根源正在于曾国藩所言“才大器大”“才根于器”,才华能够结合实际,结合适时情境,才能大放异彩,如虎添翼,愈行愈远,愈远愈明。

3.欲成大事,“明强”为本

【原文】

沅弟左右:

廿七日接廿一日来信,具悉一切。弟辞抚之意如此坚切,余廿二日代弟所作之折想必中意矣。

来信“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十字,实获我心。本日余有一片,亦请将钦篆、督篆二者分出一席,另简大员。兹将片稿抄寄弟阅。吾兄弟常存此兢兢业业之心,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庶几善始善终,免蹈大戾乎?

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弟向来倔强之气,却不可因位高而顿改。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此家书写于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二十七日

沅弟左右:

强字原是美德,余前寄信,亦强调明强二字断不可少。弟强字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可屈挠。若全不明白,一味蛮横,待他人折之以至理,证之以后效,又复俯首输服,则前强而后弱,京师所谓瞎闹者也。

——此家书写于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一日

【译文】

沅弟左右:

二十七日收到二十一日来信,一切情况都知道了。弟弟辞任巡抚的意图如此坚定恳切,我二十二日代为弟弟作的奏折,想来必定合你的心意吧。

来信所写:“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十个字,非常合乎我的想法,今天我也有一份奏折,也是请把钦篆、督篆两个职位留出一席,另选大员担任。先把奏折抄给你看。你我兄弟永远保持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将来遇到机会,便可以抽身引退,或许可以善始善终,以免获得更大的罪责?

至于担当大事,全在于“明强”二字。《中庸》中的学、问、思、辨、行五方面,最主要的就是把不明白的变明白,不坚强的变坚强。弟弟向来是很倔强的。却不要因为地位高了而一下改变掉。大凡一件事情,没有志气是做不成的,而不坚定也做不好,即使是修身齐家,也应该以“明强”二字为根本。

沅弟左右:

强字原本就是美德。我前些日子写的信中,也强调明强两个字断不可缺一。人欲做到强,应该首先从明字开始,之后始终坚持不懈。如果凡事都不甚明白,一味蛮横行事,等到别人抓到把柄而以明理说服,证实以后果不其然,才低头认输,则前面的刚强变成软弱,这就是京师所说的胡闹之人了。

【心读】

曾国藩写这两封信的时候,时值太平天国后期,满清王朝胜利在望之际。是时曾氏兄弟正处鼎盛之时,可兄弟二人却已经萌生了引退之意。

官至极品,位极人臣,一朝大权在握,很多人往往便呼风唤雨,享尽富贵荣华,并成为万人仰望的对象。由古至今,无人不仰望成功,无人不渴望头罩光环顶此殊荣。然而谁曾想曾国藩在此前曾经历了靖港、九江战败并两度自杀,在官场失意又丧失至亲之后,虽历任两江总督,剿灭太平天国胜利在望,然已思忖功成身退,善始善终。

古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独占峰顶无限风光,必自受山高雨急风来猛之危。曾国藩此二书信本意似不在此,而在“明强”,在立志,在坚持。

同类推荐
  • 同时性与“你”:伽达默尔理解问题研究

    同时性与“你”:伽达默尔理解问题研究

    《同时性与“你”:伽达默尔理解问题研究》主要是从“此”的角度关注伽达默尔的理解问题。通过对“同时性”与“你”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同时性与“你”:伽达默尔理解问题研究》认为,伽达默尔在关注理解问题之可能时采取了一个特有的视角——“空间性”视角,它显示的是一种现实性的要求。由这一视角,伽达默尔哲学中的理解问题之可能落实为境域融合,理解获得了自身的经验。
  •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本书是作者继对中西文化问题深入反省之后,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心性理论研究的成果。此书被看作中国哲学人性理论的发展史。其与徐复观的《中国人性论史》堪称当代学术之双璧。全书以纵贯的方式,由性之原义和性论之起源一直叙述到清代儒学的心性论。在本书中唐先生以“性”之从心、从生,引出人性的自然生命以及虚明能动二重性。再引出中国人性的消长与互动,显现其非常机智与深刻的哲学眼光。
  • 观阴明道:一本不一样的道德经

    观阴明道:一本不一样的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修身处世的古老“东方圣经”。本书作者通过几年的研读,从原文入手,结合老子生平和当时的文化背景,重新编排了《道德经》的篇章,并结合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书中提出的修道、养德、立国思想做出了更加透彻的解释,解读出一本与众不同的《道德经》。
  • 尼采读本

    尼采读本

    本书是周国平十多年间的散文精华结集,融入了他对世界的智慧思考,围绕人类最关心的幸福话题展开了一系列的阐述。人非常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幸福无法强求,也跟物质的多寡没有必然联系,而是需要一颗随缘自在的心。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这在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诗人、哲人、圣人身上都可以得到印证。幸福不能刻意追求,一切自有安排。
  • 庄子全书

    庄子全书

    本书除了介绍《庄子》原文中的一些经典寓言故事,还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富有借鉴意义的小故事或人生实例,几乎涵盖了职场、营销、教育、友情、爱情、婚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您在轻松中获得智慧,愉悦中体味哲理!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李白修仙记

    重生之李白修仙记

    本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高材生,却在即将毕业之时与女朋友分手。心灰意冷他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忽然一辆客车驶来。。。。。再次醒来,已物是人非。“日,老子穿越到了唐朝”“他们叫我啥?李白,我穿越成李白了?”从此,大唐'诗仙'开始了另一段不一样的故事。。。“哈哈哈,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高力士,把我的鞋子脱下来我就给娘娘做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国民女神,甜炸了!

    国民女神,甜炸了!

    【推荐新书《她的男友是忠犬》一个小短篇~】十八线小透明俞眠结婚了。对象是靳氏集团的首席CEO,靳云墨。
  • 鸳鸯剑之命运纠葛

    鸳鸯剑之命运纠葛

    命运本是一盘棋,错综复杂数代仇怨,家国情长皆在这黄沙漫漫之间不停上演只是谁也不知何时丢了一颗真心荣德第一次看见那个少年郎叫错了名字一路走来她杀过人,做过间谍也看过星星,吃过花的根茎只是每一个故事都是自己和他
  •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老雕和男孩第二天一清早就出发了。高尔果想,这一天他一定能够飞到维斯特尔堡登。在飞行过程中,他忽然听见男孩自言自语地说道,“现在他们穿越的这个地方是无人生活的地方。”他们的脚下是南麦德尔帕德。那里除了一片荒芜的森林,简直什么东西也没有。但是,当雕听见男孩这样说的时候,却立刻喊了起来:“在瑞典北部这个地方,森林就是人们的土地。”
  • 妃奸帝盗:一品特工妃

    妃奸帝盗:一品特工妃

    她身为一品特工却穿越而来成为亡国之奴.他是大烟帝国第一世子,一生杀伐决断,掠夺城池.灭了她的国,杀了她的亲,这丫头竟然跟他谈合作?!渣男,恶女,史上最凶恶组合。
  • 宝石扣

    宝石扣

    出租车开到了家门口,三浦付了车费走下了车。有些日子没有这么痛快地喝过了。发烫的面颊被夹杂着新绿的夜风一吹,心情格外舒服。于是,他站在院子里,领略了好一阵子的清风后,才迈步朝家门走去。房子被夜色笼罩着,妻子悠子去开同窗会好像还没有回来。这是一个没有孩子的家庭,四十六岁的大学教授不得不自己掏出钥匙开门,他苦笑了一下,但决没有不快的感觉。三浦打开房门,走进了有六张芦席大小的起居室,打开灯开始换衣服。这是他的一套习惯动作。他抬头看了一下挂在墙上的钟表,刚过十点。“看来穿睡衣比穿和服要舒服。”
  • 红血女王2:玻璃之剑

    红血女王2:玻璃之剑

    曾经最亲密的朋友只是一个极度危险的幻象,宣誓效忠的红血卫队背后竟有一个极度危险的庞大组织!除了自己,梅儿还能相信什么……在这场本就不公平的对抗中,“闪电女孩”梅儿成为刺向国王心脏的利剑,试图以牺牲阻止更大的牺牲。
  • 公爵夫人请回家

    公爵夫人请回家

    备注:这是一个男强女强,双双颜值爆表,有小包子,主要以时尚,娱乐圈为主,军政文艺界为辅多个方向发展的暖宠文。文坚持不虐男女主感情,故事有内涵不傻白甜,主角配角都双商在线,喜欢的请入坑!!!【男版简介:】简幽湟,十八岁,南京附中高三一班新转来的学生。在该校学生看来,高三一班这个转学生,除了容颜破损,且成绩每次都以几分之差,维持紧随桥公子从不掉队,而得了个全校皆知的“万年老二”之称外,其他并没有什么存在感。当然,这也只是绝大多数看来。毕竟,整个南京附中最有权势的世家子弟圈里,除了极少数隐约知道他的神秘,根本无人知晓他不光是智商超高的金融天才,且还是自出生起就有爵位在身的欧罗巴世界第五大帝国——金莲花王国的正统继承人。【女版简介:】安和桥,十五岁,连跳两级上高三,南京附中公认的最不普通的学生。出身于z国京城最有势力的四大家族之一的安家,是十年前就因为父母双双死于车祸,被在z国政坛上权倾一方的爷爷,定为安家最新一任继承人的“大少爷”,还是自进入南京附中后,就被全校上下评为该校创校以来最美貌的校草男神,尊称“桥公子”。可是,谁又知道,就是这样一个传说中被上帝亲吻了脚尖的人生赢家,其实,只不过是安家用来保护真正继承人的障眼法。而她也根本就不是什么安家大少爷,只是个五岁前在安家还受尽万千荣宠的……安家大小姐?!【他们简介:】他们的相遇,不过始于塞纳河边夕阳下的一眼惊鸿。他们的分别,却始于欧洲夜幕下整晚蚀骨销魂的缠绵。当他的神秘,因为无所顾虑,被自己慢慢剥落……当她因为一场逃离蜕变,转身从Z国的桥公子,变成全球时尚界风靡最迅速的TF时尚集团总裁,也是全球T台上美的最耀眼的超模天神——乔安。还附加一个让z国娱乐圈趋之若鹜的身份——最传奇导演风泱身后的神助力,著名编剧微生倾南。他们这段漫长离别后的再次相遇,让世人都明白,他们之间的羁绊,是一场命运也无法分割地咬合。【经典语录:】“从此以后,我们只有死别,再也没有分离。”——简幽湟“这个世界上,总有某些坚韧的东西,会被某些人用一种很柔软的力量来摧毁。”——安和桥“换了总是乍现就凋落,走的最急的都是最好的时光。这些年从来没有见你有什么心绪浮动,一直以为总有一天,你的眼中会有我,没想到,你还是嫁给了他。”——风泱“不奢望江湖有你的传说,只希望偶尔有你的说说。”——江南岸
  • 爱在战火纷飞时

    爱在战火纷飞时

    本书是在抗日战争七十周年纪念到来之际,以描写抗战时期党的地下工作者及地方抗日势力为主要题材,是正要上映的电视剧的同名长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河南桐柏地区的富户张家二少爷张世杰,他早在读书期间就已经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而,在抗战爆发后,他却在党上级的指示下,不得不放弃与青梅竹马的恋人杨紫云共同参加新四军的机会,留在桐柏以少东家的身份从事地下工作。他以自己的才智和谋划,建立了地方的抵抗力量、开设了酒精厂,除汉奸、救同志,在敌占区与国民党、土匪和日军巧妙周旋,直至革命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