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6300000010

第10章 牵手月球的探测器(3)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传说,最早见于战国初期的《归藏》一书:“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到了汉代刘安编的《淮南子览冥训》,又把它演绎了,嫦娥的故事便更富有了波澜跌宕的情节。故事大意是,远古时代天上出现了10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河水断流、大海枯干,百姓眼看无法生活。这件事激了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打开神箭,一气射下了9个太阳。后羿成了一位盖世英雄,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一位聪颖美丽的姑娘名叫嫦娥,她嫁给了射日英雄后羿为妻。一天,因后羿射日有功,王母娘娘奖给他2颗仙丹,说是两人分吃可长生不老,一人独吃会升天漫游。嫦娥按捺不住遨游天庭的好奇之情,偷吞了全部仙丹。结果,药性发作,身体变轻,不由自主飘飘悠悠进了月宫。嫦娥因此被罚,变成了蟾蜍,并被罚捣药。这个神话有悖于月亮美好的形象,也不符合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后来民间又把这个版本进行了升级。升级后的故事说,嫦娥“性巧而贞静好洁”,为了反抗无道的夏王太康,毅然抛弃薄情的丈夫,飞奔月宫,成为月宫之神。她居住的宫殿名叫广寒宫,但广寒宫里非常寂寞,常年做伴的只有捣药的玉兔和被罚去砍桂树的吴刚。为此,嫦娥非常后悔,怀念人间纯真质朴的生活,但为时已晚。后来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作诗叹道:“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奔月不仅是中华民族,也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幻想。除了各种文献,20世纪70年代初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上,也绘有嫦娥奔月图,可见这个神话至少在公元前200多年就已在民间广为流传。

从神话到现实,中国老百姓的感情世界受到了2次触动。一次是1969年7月,圣洁的广寒宫里进去了2位捷足先登的洋人男士,不仅在宫门上插上了美国国旗,还挖回了一包又一包的月宫之土。另一次是1978年5月,美国总统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代表卡特总统向中国赠送了一块月岩样品和一面美国航天员带上月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那还是1978年5月28日中美建交的前夕,美国派遣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来访问中国,顾问先生受到了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党的主席和国家主席华国锋的接见,作为见面礼,布热津斯基带来了卡特总统向中国送上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块从月球上带来的石头,指尖般大小,铸在一个类似于凸透镜的有机玻璃盒内,重量仅仅1克;还有一面美国航天员带上月球的中国国旗,国旗也是小小的。

在美国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入口处的大厅内,有一块月岩切片安放在玻璃下面,旁边的一块牌子上写着:“请摸一摸月亮!”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期间参观了博物馆,他十分好奇地摸了一下这块月岩。该博物馆馆长幽默地说:“先生,您摸到月球了!”

当年,“阿波罗”登月航天员带回月球实物样品后,美国曾邀请了20几个国家的700多名科学家开展了样品分析和研究实验,并对首度揭开的奥秘进行理论总结。那几年里,他们每年都在约翰逊航天中心举办一次会议,交流各自的新发现。然而,20世纪70年代正是中国“史无前例”的时代,与国外的交流少而又少,中国科学家没有机会参与这项世界性的科研课题。那么,卡特总统送来的这块月岩的来历如何?能读懂它?中央领导问国内科学水平最高并见多识广的中国科学院:“有人在研究月球?”中科院回答说,全国搞天体岩石的研究人员很少,但有人在搞,他叫欧阳自远,是地球化学所的,在贵阳呢。美国人没有提供这块石头的“出生证明”,也没有说明它的身世经历,好像是故意留下了一个谜。

美国航天员已到月球上去过6次了,“阿波罗11”号、“阿波罗12”号、“阿波罗14”号、“阿波罗15”号、“阿波罗16”号、“阿波罗17”号都去过,连同前苏联月球探测器带回地球的一共带回了382千克的月岩和月壤。这是哪一次采集的,采自月球的什么地点呢?

样品很快从北京安全地送到了贵阳。拿到样品,欧阳自远请来了全国大约近百名各方面研究专家,并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1克样品虽然很少,但对于做研究来说已足够。欧阳自远想得很周到,来自月球的石头,应该让公众亲眼看到。于是,他只取了一半的石头拿来研究,另一半他送到北京天文馆让大家观赏。北京天文馆把剩下的半克月岩镶嵌在透明的有机玻璃里,珍藏了起来。至今,在北京新落成的天文馆里,人们还能清楚地看到当年保存下来的另外半克月岩的风采。

欧阳自远列出了详细的分析鉴定清单,征集全国的研究力量,看有本事做哪项工作。当时有十几家研究所、100多名专家参加了研究,他们先对月岩做了非破坏性测试与研究,最后才做破坏性的测试与研究,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物理性质、产出环境,研究的内容涉及岩石学、矿物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碳14中子活化分析、放射化学中子活化分析、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火花源质谱、电子探针及电子能谱测试等,只要当时能做的测试,他们都做了。

最后,中国科学家不但证明了这块月岩属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登月时采集的高钛月海玄武岩样品,指出了美国专家对它的具体编号,分析出其主要矿物含量为:辉石515%、斜长石257%、钛铁矿214%,还确认了这块石头所在的地方是不是有阳光的照射。在此后2年的时间里,中国科学家发表了12篇论文,详细的分析结果得到了美国专家学者的确认和钦佩。

“美国人赠送月岩样品,其实也是在探测我们的测试能力和研究水平,虽然这话没有明说,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是让美国人很信服。”欧阳自远说。

事实上,中国学者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就对月球的空间环境、地形地貌、矿物类型、地层划分、火山与岩浆活动、大地构造、撞击坑的分布与年龄、月球与地月系统的起源与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并一直跟踪国际月球探测的研究进展,编写了《月质学研究进展》、《天体化学》等专著。

20世纪70年代,国内有些单位曾提出过要不要搞深空探测,要不要搞载人航天。当时,政府考虑到中国是一个经济还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花费巨资到月球上去,最重要的还是解决目前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发展航天高技术造福人民应当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宗旨。所以周恩来总理提出,头脑不要发热,“先把地球上的事办好”。从这一宗旨出发,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难点、热点问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等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上,以加快振兴经济、造福人民的步伐。

但是作为站在科学前沿的科学家们并没有闲下来,探月的技术论证工作也一直没有偃旗息鼓。

“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研制,给中国探月方案孕育了最初的机遇。为了发射我国新型广播通信卫星,“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研制提上了日程。1986年2月,这项任务作为“新三星一箭”(“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风云1”号气象卫星、“资源1”号卫星和“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国家重大项目之一,列入了国家“七五”计划。在向国务院申报立项的报告中,火箭被正式命名为“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3月31日,国务院批准立项,“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自此拉开了帷幕。

1990年1月,日本发射了一颗小小的“飞天号”月球探测器,一跃而成世界上第三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时任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同志给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院长打电话,关切地询问:“研究院是否可以组织一下探月的论证。”随后,研究院安排了研究。不久,航空航天部也召开了探月专题讨论会,部署从技术上探讨探月的可行性。此时,发射通信卫星的“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正在研制中,首枚火箭的试验性发射不能直接发射用户的通信卫星,但是又不能空发一枚火箭,那么发射什么卫星呢?1991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提出研制一颗模拟星,模拟星没有通信卫星的具体功能,但重量、接口与以后要发射的“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基本一致。在论证时,技术人员发现火箭飞向月球的速度要求是11千米/秒左右,最低要求是109千米/秒,而“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飞向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速度已达到了102千米/秒,速度差得不多。只要再增加一点速度,飞向月球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火箭的技术性能清楚了,大家很兴奋,他们琢磨着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金属物体,上面绘有中国国旗或地图,并取名为“探月1”号,然后用火箭送到月球上去。“探月1”号到达月面,就等于在月球上贴上了一个中国标签,并可以永远地将其“烙”在月球上,即使是一个铁疙瘩,它也毫不含糊地表示,中国人已触摸到了月球!这是多么扬国威、鼓志气的事。

火箭技术人员还找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等一起探讨。当时的方案是,用火箭直接把重约14吨的飞行器送到近月轨道,然后借助月球引力把它吸上月面。月球的半径为1730多千米,它对近旁的飞行器有较强的引力作用,经过计算,只要飞行器飞入距月球3000~5000千米的轨道,脱靶小于6000千米,就有可能击中月球。看来,再努把力,“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运载速度和运载能力是能胜任的,当时科技人员提出的预算费还不到500万元。

就在这批人忙碌于搞月球轨道设计时,另一批人在思考,即使技术方案做出来了,轨道精度也达标了,但是发射一个铁蛋蛋到月球上去干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给搞火箭技术研究、月球轨道研究的人涂了一点清凉油,他们只想着不叫火箭空载飞行,确实没有深入地考虑到月球上去干什么,也没有后续工作的具体计划。

毕竟一项科学工程不能光靠头脑发热的冲动,不能搞没有长期打算和规划的一锤子买卖。所以国家有关部门没有批准“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月球卫星的计划,原因很简单: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不系统、不明确,也没有连续性。

1994年2月8日,“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攻克了100多项新技术和技术关键,首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将“实践4”号科学探测卫星和“夸父1”号模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当年11月30日再次发射,将“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准确地送到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年之内,取得发射双连冠的佳绩,在当时我国航天发射中并不多见。但是,“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却十分遗憾地与月球擦肩而过,没有享受拥抱月神的“艳福”。当年执笔《“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首发飞行试验飞向月球方案》的余梦伦院士,十几年后回想往事,仍有遗憾之感。

载人航天工程上马后的1995年,又有一次机会来临了。发射“神舟”飞船的运载火箭是在“长二捆”火箭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当时火箭研制、生产的进度比较快,1997年左右,火箭便可以做一次试验性发射。1997年正值香港即将回归,这枚试验火箭发射时是否搭载一颗月球卫星?不甘冷却的月球梦再度萌发并燃烧起新的激情,火箭研制人员再次提出,利用运载火箭的试飞往月球上发送一个具有简单功能的月球探测器,并提出了一个简易的月球探测方案。考虑到首次发射没有多少经验,目标定得也比较低:确保硬着陆,力争软着陆;月球探测器重量7743千克,月面着陆质量1500千克;在飞抵月球的过程中,向地球传输月球彩色图像和探测结果;在月面上留下永久的中国标记,放置激光反射器;在月面上工作3小时以上,传回周围月面图像及测量数据。

大家设想,即使第一个探测器水平达不到世界先进,但也是一个标志,表示我们中国有能力发射卫星到月球上去,这是庆贺香港回归一份多么厚重的礼物呀!如果用记忆合金在月球上展开一幅大地图,上面有大陆有台湾,要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那月亮也不答应呀。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大庆,改革开放20年纪念日都将临近,这些都是我党和我国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标志,如果此时再实现月球探测,将为中华民族进入21世纪增添更加光彩的一页。这个颇带政治热情的设想,当时在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不过还是得到了一批学者的支持,很快便形成文字向中央打了申请报告,并计划在香港回归前完成发射任务。据当时参与了该计划费用预算工作的航天总公司综合计划司的一位同志回忆,整个工程的费用预算大约4亿元,其中测控系统的费用为08亿元。至于费用的来源,李鹏总理有意向从总理的准备金中筹集2亿元,由国家计委筹集12亿元,所以费用问题不太大。

同类推荐
  • 中学生必知的名胜古迹(上)

    中学生必知的名胜古迹(上)

    名胜古迹,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漫步在这些名山胜水之中,一方面可以领略自然的大好风光,另一方面也从中感悟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对于了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地理文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 神奇恐龙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神奇恐龙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拟鸟龙化石解密、窃蛋龙命名纪实、异齿龙生活实录、钉状龙副脑之谜、沱江龙出土奇闻、剑龙秘闻快译等。
  • 生存训练:知道这些就够了

    生存训练:知道这些就够了

    严苛的挑战,极限的环境,谁能活下来?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中国地理未解之谜

    中国地理未解之谜

    在我国璀璨的古代文化传说中,开天辟地是关于地球形成的最早传说。传说天地本是一片混沌,这时我们的祖先盘古氏用一把巨大的斧头将天地分开。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的身体也随之无限地长高。后来,盘古氏再也无法顶住天和地,累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美丽的神话讴歌了幅员广阔的中华大地
  • 历史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历史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系列丛书收录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发现之旅》、《走近科学》等栏目近年来播放的关于中华民族历史方面的纪录片,CCTV走近科学编辑部编著的《历史的秘密》主要选编各朝代不为人知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内容神秘吸引人,使读者在趣味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了解一些人文知识,从而提高自己品位,并激起求知探索的兴趣。
热门推荐
  • 可以好好说话吗

    可以好好说话吗

    小说真实反应了很多家庭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不能够互相尊重,冷静的沟通,也真实反应了一个母亲的婚姻悲剧。一个家庭中沟通是多么的重要,父亲从中扮演的角色,母亲的隐忍,所有因果连在一起,对下一代的影响,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互相的尊重与沟通方式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身边的人。也间接的反映出没有爱的家庭对下一代的影响,写出了丫丫的成长经历与最后的成熟改变!
  •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本书是郁达夫的精选散文集。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浙江富阳人。郁达夫一生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表现自我的真挚感情。他以一种单纯的抒情方式在作品中解剖自己、分析自己、鞭挞自己,使这些作品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为师有个新任务

    为师有个新任务

    划时代的仙侠网游开始内测,玩家们对自由度与真实感赞不绝口,却发现自由过头连任务系统的都没有。直到他们发现,一个破落的小门派掌门竟然是唯一能发任务的NPC。徐林表示:为师这里有个新任务,你们谁完成一下?
  • 盛世繁华御起

    盛世繁华御起

    一切的起点直至终点,一路走来,有过多少数不清的困难险阻多少误会算计,人心叵测,他只想给她一片盛世繁华,而她心中的繁华只是他而已,于她来讲,他之所在便也是她心之所在。可他会错意用错法,让两人渐行渐远,世间人总是如此,自以为足够了解,不用说清,殊不知带来的只会是渐行渐远,最后幡然悔悟懂了她的意,回首望去,哪怕已经过去的事,也已经刻下了深深烙印。
  • 销售经理实用全书

    销售经理实用全书

    在当今的时代,销售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充斥着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个人,大到企业、组织、机构、行业乃至整个国家,都无法脱离开销售而存在。销售是产品价值的体现,是利润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满足全社会的需求和欲望的手段,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媒介。本书引用国内外销售名家的经典案例,旨在帮助销售经理提高销售管理的技巧和技能、提升销售业绩。
  • 凶案追击

    凶案追击

    听说的未必都是传闻,眼见的也不一定是事实。华丽面具的背后,或许面目狰狞,想要还原真相,必须洗刷人为的粉饰。扭曲的事实背后,总有扭曲的人性和心灵。想要看透迷雾,还请睁大眼睛。小莫的V群:200144356欢迎任意书中主配角名+读者ID+粉丝值来敲门
  • 九月回眸泪

    九月回眸泪

    就像是倾城的泪,靠近就会破碎。你说过,只要我还需要你,我们之间,就只差一个回头。回头,我就站在你身后。
  • 星云叹

    星云叹

    古言版:史书记载:晟朝天兴二十二年,狄国公有一女嫁于轩琅亲王为正妃。时过三年,天兴帝崩,天下起五王之乱,轩琅王妃牺牲于此役,轩琅王悲。……天鼎五年,帝驾访江南,历时五月,携一民女进宫,直晋皇贵妃……未尽四年,病逝,未留子嗣,其帝哀,命其以皇后之礼制封葬于皇陵,不予立碑,以无名氏之冢殁于此地。其妃生时得帝盛宠,死时却不得其谥,不予其碑,怪哉,此乃千古之谜!(写不下了,完整版详见作品相关)白话文剧透:别的星球跑到我们地球来的人被叫做外星人,同样我们跑到别的星球去也被叫做外星人,这里讲的就是公元三千多年,地球人作为外星人成长为一国之后的故事。Ps:我的皇后是外星人(坑深,但能铲平)
  • 孤独症之花

    孤独症之花

    孤独症患者,盛开在地狱的彼岸花,聆听孤独……十九岁的少年陆晓,与滞留在人间的彼岸花魂相遇,两者又能摩擦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