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8100000002

第2章 散文(1)

父亲

姚增华

滴滴答答的雨连续几天下得让人心烦,我这个已是年过半百的人还从来没有像近几天这样祈盼着天晴。4月29日这天还真是天遂人愿,老家湖坊这一块天真的晴了。这天上午,姚子姚孙来了,亲朋好友来了,乡里乡亲来了……扛横幅的、抬寿枋的、捧花篮的、端花圈的,腰鼓队、洋鼓洋号队以及途中挤进家父出殡队伍的近千人长达两三华里,真可谓是前队照应不到后队,后队的人看不见前队的人。难怪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家父送葬的人都说:“好人有好福啊!人气这么旺,连太阳公公今天都特意出来为他老人家送行了。”

在梦里、在现实的生活中,我总觉得父亲没有去世。因为我父亲又没有得过什么疑难之症,78岁的人身体好好的,去年清明节到离家近10华里路的垅景山扫墓,还要手提30多斤春笋走路回家,说是好让我这个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带回家里吃;他脑子也很清醒,从老家乘夜车到县城80多华里路程,不管到哪里都能分辨出个东南西北来,硬邦邦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真的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别人的父亲能过八十、九十,有的还能活到一百多岁,这也太不公平了,凭什么让我的父亲早早离去,没有这个道理吧?迟早我会找阎王算这笔账!

前几天接到一个电话来电显示还是家父“姚三海”的名字,激动之余马上反应过来这是妹妹姚爱荣打来的电话,她说要长期用父亲名字登记的电话号码,为此我也决定长期保留这个号码的主人就是家父,这样就经常会有家父来电话的惊喜。当然这也是我们怀念父亲的一种方式罢了。

近些天来,偶尔应邀到歌厅陪陪客人。人称“整版”、“挨拼”的我居然不开口唱歌了,一失往日“抢话筒”的风采。还是“爬山队”队友尹敏看透了我的心思,点击了刘和刚的《父亲》让我唱;这不唱则已,一唱还真是唱出真情实感来了,要不在场的掌声怎么会经久不息呢?自4月20日父亲去世后,我谢绝了一切娱乐活动,即使进了歌厅也不曾开口,真的不想开口唱歌了。但一坐在电脑边上网时,首先就要打开音乐,让刘和刚的《父亲》单曲循环播出,每次都要听个够。为人之子,我确实还做得不够,正如歌词中唱到:“这辈子做您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小时候家里很穷,全家7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一人支撑,另外还要承受赡养祖母的四分之一义务。为了让我们五姊妹都能上学,父亲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心思:有时借,有时卖鸡、卖猪、卖狗,有时变卖家当,都是为了给我们买书、买本子、交学费,有一次父亲求校长免去了我们五姊妹其中3人每人五毛钱学费,高兴得让他整整一夜没睡着觉。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上初中时,为让我凑足七块五毛钱学杂费,父亲最后竟然爬上房顶拣瓦下来卖。家里这样穷,还要让我们五姊妹人人都上学,难怪娘舅在家父面前会发牢骚说:“我说姐夫,我们吃商品粮的在这年代读书都没用,您家这些吃农村粮的孩子还上什么学?依我看,老大让他到生产队出工,能打三分每天也有三分工;老二让她拉头牛,一年也能赚几百分工……”家父没有理睬舅舅,心想:“只要他们几姊妹想读书,又能读上去,就让他们去读,反正自己这辈子都是苦。”

我们几姊妹帮家里砍柴、挑水、种菜、掏猪菜,父亲认为这是农家孩子应该做的事儿,他一点反应都没有,更不可能有什么奖赏。一旦牵扯到读书方面的事,他就来劲了。有一天晚饭后,我们姊妹几个做完作业在一起玩游戏、捉迷藏,父亲见了火冒三丈,每人挨了一记耳光后,还要罚背《为人民服务》,这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也是仅有一次挨父亲的打。说实在的,那年代要找一本书看的确也不是一件易事,也只有天天读“老三篇”,要知道《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这三篇文章我们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父亲没有难倒我们,也只好又把家里包番薯粉的一张旧报纸拿出来给我们读,反正不能让我们闲着没事瞎折腾。家父还经常叫我帮邻居揕碗、号箩、打条子、写报告什么的,只要是我们能做点秀才们做的事,他就高兴。特别是逢年过节或是谁家有什么生日喜庆时,父亲都会让我主动前往帮忙记礼簿、写对联,一旦有人夸我这个“小先生”时,本来就结巴的父亲一下子会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我们几姊妹做什么事父亲要求都很严。譬如上山砍柴,他不仅仅看数量,还要看所砍之柴好不好烧、经不经烧;要是砍了茶籽树、油桐树等经济树木回家,这就免不了一次挨骂,同时还要保证下次不要砍这类柴火回家才肯罢休。进菜园种菜,名堂就更多了:整理菜地要求土要敲碎、地要整平、沟要直而平,做到好看而下雨后又不积水;施肥浇水就更有学问了,说什么辣椒茄子要用熟尿浇、空心菜要用猪尿浇,韭菜苦瓜要施鸡屎粪、芋头要铺牛栏粪、大豆要撒草木灰等等,学问可大了,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像背书一样记下来。到井边挑水这看似简单的活儿,他都有几句要说,交代我们到水井边要先洗水桶再盛水、回家把水倒进水缸时要避免水溅于地,之后扁担水桶要放齐。父亲就是这样要求我们的,不管事大事小从不放松对我们的要求。他说:“作为农家子弟连砍柴、种菜、挑水这些的基本农活都做不好会让人笑话的,除非你以后去当‘先生’才行。”

父亲乐于助人,人缘也很好,在左邻右舍说话很有分量,乡里乡亲都敬重他。要是邻里之间有什么口角斗殴的,他都会第一时间到场先制止事态的发展;再深入实际调查事件的起因、经过,然后他会分别找双方谈话,俨然像老干部一样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做到该批评的批评,该问责的问责,从不带自己的半点偏见去袒护哪一方,直到事态平息和好为止,难怪人们会说家父是村里“不领工资的调解员”。要是谁家有什么头痛脑烧或疑难急事,家父都会不请自到地嘘寒问暖,给予帮助;要是哪家孩子有考上大学之类的喜事,他更要前往凑热闹,包上个小红包祝贺“秀才”、“举人”们前程似锦。反正村里的大事小事他都要参与,急事难事他都会提供帮助,喜庆之事他肯定会到场祝贺,邻里纠纷杂事他一定会前往解劝……就这样家父赢得了邻里老少的尊重。

父亲一生极其平凡而又艰难,13岁没了爹便带着9岁的弟弟跟着娘混日子,仅靠种田、放排兼做点竹木小生意养家糊口,他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我却永远难忘我可亲可敬、平凡朴实的父亲。昨日是父亲节,我收到好多祝愿我“父亲节快乐”的短信,这是我的快乐,也是我的幸福。遗憾的是昨日没有通过任何形式问候父亲,但在明年乃至以后每年的“父亲节”,我将会通过“思念网络”发条信息祝福我的父亲!

郎中妈妈黄金香

姚增华

湖坊镇河西村大塘沿居住着一户姚姓人家,女主人闺名叫黄金香。她个子矮矮的,胖胖的,因为人胖,很有福相,大家见了她,都不称呼她的本名,而喜欢称她为“胖妈妈”。

胖妈妈生于1940年冬天,打从十多岁在娘家做姑娘时,就学到一门绝活——挑痳痨。这门挑痳痨的手艺是她娘亲手教给她的。娘在给人挑痳痨时有意让她拿针、递剪刀、撮盐花等等,并对人说:“我这个姩良心好、有悟性,我要把这门手艺传给她;再说她人胖个子矮,嫁人后有了这手艺也不会让人瞧不起。”就这样,幼小的她长期跟随母亲四处巡医打下手,到了十三四岁就能单独行医处理病情了。十八岁嫁到姚家,出嫁时她多有一份特殊的嫁妆:一个红布包,包里有一根针、一把剪刀、一盒火柴、一包食盐,另外还有一只乌鸡嬷,一株金橘树苗。娘拉着她的手叮嘱她说,这些都是挑痳痨的器具和配制痳痨药的原料,任何时候都不要丢了这门手艺。

过门后的第一天,胖妈妈就在院子里栽下金橘树苗,又请篾匠做了个硕大的鸡笼,将乌鸡嬷养在笼里。并对丈夫说,乌鸡嬷蛋、金橘树叶是配制痳痨药主要原料,自己懂得医治痳痨病人,在娘家就小有名气,现在嫁到姚家来了,要是谁家孩子得了这个病,自己随时可以帮着治疗。丈夫听了很激动,说,想不到我还娶了个女郎中啊。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医治的病人增多,技术也越来越精,名气也越来越大,方圆几十里路的人都晓得湖坊街上大塘沿有一位会挑痳痨的女郎中,于是,周围的乡亲都亲切地叫她郎中妈妈。

得痳痨病的人多半是周岁左右的儿童,年龄在十三四岁以下的病人也有,都是因饮用不卫生的食品或不节制饮食而引起的病症。这些小病人挑痳痨都由家长带着,有的有好几个大人陪着,遇上同时来几个病人的话,那就热闹了。小病号们的哭声这里下去那里起来,就像哭闹比赛一样,几个时辰也停不下来。郎中妈妈久经战阵,听惯了这哭声,只见她不慌不忙,娴熟地先用针扎一下小病号中指缝,再用手夹住一挤,中指冒血的那就说明没有痳痨病,假若冒出黄色黏稠液体便是痳痨病人。这是初步的诊断,其实郎中妈妈不扎中指缝也能判别痳痨病症,因为生痳痨的儿童个个都是脸带黄色、瘦得像茄子干似的,整日无精打采,说话都没有一点儿神气,一看就知道这小孩准是痳痨病人。这是郎中妈妈多年的经验,但她从不凭经验办事,绝不省去针扎中指试病的这一程序。郎中妈妈在挑痳痨之前,必需要把针和剪刀放在油灯火焰上反复烤,然后在小病人手掌食指底部的小鱼际处针挑特定部位,并不断挤出类似鱼子的白色纤维物体来,同时用剪刀剪出白色纤维体,直至挑完挤干剪净为止。然后还要在小病人的手指针挑处撒些盐花,再用火在盐花上来回烫几次,让小病人手握拳头,说上几句“虫儿烧死了,不哭!不哭!”等哄小孩的话,因为熟练,用不了多长时间,这只手的挑治宣告成功。紧接着郎中妈妈又要在哭闹声中,用同样的方法挑治病人的另一只手。

郎中妈妈趁刚“挑治的”小病人哭声还未停歇时,便三步并作两步跳到院内,摘下几片金橘树叶交给病人家长,再三交代要洗净后炖乌鸡嬷蛋让病人连汤带蛋一起吃,这样连续吃上五六天就会好的。要是碰上重症病人,郎中妈妈还要折金橘树枝、挖金橘树根,让病人带回家煎熬出汁再炖乌鸡嬷蛋吃,这样药效就会更好一些。

病人家长临走时都要塞钱给郎中妈妈,五角也有,一元两元也有。但郎中妈妈总是不肯收,每次都要塞来塞去互不相让。郎中妈妈说:“这钱不能要,只要小孩病好了就行了!”有的病人家长见状干脆偷偷把钱放在桌子上,抱起小孩就走,郎中妈妈看到了,捡起钱便去追,并以“这钱就算是我给小病号买东西吃”为由硬要塞还给家长才肯罢休。

过了十天半个月,得病的孩子好了,家长们都会领着孩子,拎着鸡蛋、干豆、茄干、南瓜干之类的土特产来感谢郎中妈妈,在再三推迟后郎中妈妈也会收下这些土特产。看着眼前活蹦乱跳的孩子,郎中妈妈也会露出满足的微笑。

有时候左邻右舍甚至郎中妈妈的亲戚会埋怨她“傻”:“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全家七个人生活,全靠男人一个正式劳力在生产队赚工分换口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给人挑痳痨人家要给你钱就让人家给呗,又不是你硬要人家的钱,再说你已付出艰辛的劳动啊!”

听了这样的话,她总是摇摇头说:“这年头谁家赚点钱都不容易呢,我帮人家的小孩挑一下痳痨又不要什么大本钱,都是自己手上的事,怎么好意思收别人的钱呢?再说,人家不是拿东西来酬谢了吗?乡里乡亲的,人情在比什么都好。”

郎中妈妈于五十八岁那年去世的。那是个“四九”寒天,因邻居患急病深更半夜敲门要冰糖做药引,郎中妈妈怕耽误病人用药的时间,没来得及穿上棉衣棉裤,就身着睡衣在石灰瓮边足足花了十多分钟时间翻冰糖,结果因受凉感冒后引起心肌炎,最终导致休克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郎中妈妈离开人世已经十多年了,现如今人们也只有在茶余饭后会时常念叨着她:“郎中妈妈真是个好人啊……可惜好人怎么就这样命不长呢?……”随着现代文明的强力推进,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可以看得见的变化,“饮食不节”和“饮食不洁”的生活旧习已逐渐成为历史,上世纪儿童常发的痳痨病症已逐年见少。但方圆几十里地的人们还常常会就“经郎中妈妈挑治好的痳痨病人到底有多少”这个问题而争论不休,想必这个答案就连郎中妈妈自己也拿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来。

茶事

段霖英

近几年对茶有了一点兴趣,这得要感谢外甥女。有一次,她从外地旅游回来送给我一盒包装精致的红茶,不由得让我略带好奇地想尝尝。于是,从盒里抽出了一小包拆开,倒入保温杯里,然后冲入沸水盖上杯盖,约莫一分钟工夫,再拧开杯盖,一股浓浓的蜜糖香味扑鼻而来直钻脾胃,给我的感觉好爽!我端着杯凝视着杯中的茶汁,真好看:红彤彤的透亮,就像那红玛瑙色。我好不舍得地抿了一口,略有淡淡的甜味,就这样一口一口地抿着,慢慢地慢慢地品着。

从这以后,我开始去了解茶,原来茶有绿茶、青茶、黄茶、白茶、红茶和黑茶。要喝什么茶还真有讲究,像我胃寒、胃酸过多的人就要喝红茶和黑茶,几年下来,我的胃病都喝没了。其实,茶还可以按季节喝,春、冬季可喝红茶和黑茶用来驱除寒气;夏、秋季可喝绿茶用来消火解毒。应该说常饮茶还有助于消化和减肥呢!

饮茶不但有利于健康,还可以茶会友。这不,有几位在外打工的同学回家过年,好想聚聚叙叙旧,我就邀请他们来我家坐一坐。正月初九这天,同学们来到了我家,我依照惯例端出了糕点、水果和瓜子,还有几小包档次还比较高的红茶,随即又捧出一套精美的白瓷茶具。这茶具一现,同学们的嘴可不消停了,“哇!这茶具真漂亮,白、薄、润像白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对这套茶具乱夸了一通。其中有一同学比较识货,他端详着茶具说:“这茶具应该是白瓷吧?!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因色白如玉而得名……”正当在座的听得津津有味而又面面相觑时,我说:“他对瓷器还知道得真不少!”这位同学听了我的赞赏得意地笑了笑说:“只不过对瓷器有点兴趣而已。”这时,水煮沸了,我提起水壶把沸水冲入沏茶杯中,少顷倒出茶汁又分别倒入每小杯,同学们端起杯慢慢地品着茶、谈论着学生时代的一些趣事。一位同学突然感叹:“唉!不知猴年马月我也能天天坐在家里喝喝茶,就这样惬意地享受生活,那也不枉来世上一趟。”这时同学们都呼应着,是啊!我们在外打工,工作压力很大,还要受到外地人的排挤,哪有时间享受这等休闲雅致的生活,最煎熬的是晚上那思乡、念亲之苦了。

想着同学们喝茶时的谈话我很伤感,曾经那些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影子怎么就不见了?而端坐在面前的一副副脸孔却都已堆满了岁月的沧桑和被生活历练出来的成熟……

同类推荐
  • 茉莉芬芳:台资企业的党委书记

    茉莉芬芳:台资企业的党委书记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描写沪士集团共产党党委书记陈惠芬在台资企业中通过行为引导、融合渗透、主题教育、典型塑造、和谐互益等具体工作方法,发展党员、做好党的建设工作,服务企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故事,使企业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抗击风险,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国第一家台资企业在大陆的上市公司。
  • 石头里藏着一匹马

    石头里藏着一匹马

    本书为中考热点作家周海亮十年经典作品集。书中三分之二部分为散文,也收录了一些曾获过奖的小小说。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以小见大,寓意深刻。作者不回避现实的残酷,却也惊叹生命的顽强。与其说他笔下的人物是被命运捉弄,不如说是被各种局限性——身外的和自身的局限性所困。作者善于架构情节,设置悬念,时而温情脉脉,时而深沉冷峻,每一个故事都动人心魄,引人入胜。
  • 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中国古典传统戏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昆曲、京剧等剧种已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本书为作者自1965年以来发表在书报、杂志上有关我国古典戏曲研究文章的结集。其中有对我国古典戏曲形成渊源、背景以及发展、流变的考辨与阐发,有对作家、作品的考释与品评,大都是针对学术界存在的一些分歧意见和悬而未决的问题,经过潜心研究之后发表的一得之见。
  • 文史探微

    文史探微

    《文史探微》主要包括:试谈《国语》记言的特点;孔子删诗说考辨;孔子倡导的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局限性;墨子宋人考辨——兼驳墨子为鲁国人、鲁阳人、印度人三说;关于庄周故里的争论述评;从《庄子》寓言看其美学思想;试论《庄子》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等。
  • 洪灵菲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洪灵菲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文章讲述的是:前线,流亡,在洪流中,路上,归家,气力的出卖者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厨娘王妃向未央

    厨娘王妃向未央

    向未央,某职高烹饪班高材生,竟意外穿越了!让她嫁给王爷?还是小妾?no!no!no!她宁愿去做厨娘、开酒楼、当老板娘!将军也爱美食?那就要看你怀中的银子够不够了!太子又怎样,本小姐惹不起咱还躲不起?不伺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隔壁住了个金龟婿

    隔壁住了个金龟婿

    租房碰上无赖房东怎么办?答:搬家!但如果这个房东又有钱又有权长得又好看对你还不错,你怎么办?某人:“你脑子有泡还是我脑子有泡,早上没睡醒吧怎么到下午还做梦呢?!”裴炎作为宁肖白最帅的一任房东兼基友,完美履行了他作为房东和朋友和男朋友的职责。“谁让你没事儿装我男朋友的?!”“开业大酬宾,男朋友服务买一送一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上门一条龙服务还打一折,您要不要试试?”“……多少钱?”“你先试用一辈子我们再来谈价钱。”【打是亲骂是爱,爱到极致耍无赖!这是一篇打着甜宠旗号的逗逼文,掺杂商场官场明争暗斗,男女主双养成,冷笑话MAX】
  • 快穿之女二只想当路人

    快穿之女二只想当路人

    一句赞美,一支柠檬味棒棒糖,就被坑绑定某坑货系统的某女,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如果时间倒退,她绝对会守住自己的节操,保持清醒的头脑,远离坑货系统。还有,她只想简单的当个女二打打酱油,珍爱生命,做个简单的路人。
  • 师王

    师王

    编外教师张厚突遭意外进入异次空间,眼前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怪异生物,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频频发生。张厚只得硬着头皮在黑暗中摸索生存,与孔子、孟子、赫尔巴特、夸美纽斯等人谈笑风生,最终成为一代师王,指点江山,纵横捭阖,桃李遍天下。
  • 失踪后妃:不做帝王妻

    失踪后妃:不做帝王妻

    一场莫名的车祸,她穿越了时空,顶替了那个天之骄女;他幼年的遭遇让他决定放弃青梅竹马的她,可她偏偏还是闯进了那个她不该进入的局,如此,她就不该逃出他的手心;而她与他是曾经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甚至决意抛弃一切的爱人,可一朝变换,曾经的心何在?
  • 宝贝发飙:误惹极品总裁

    宝贝发飙:误惹极品总裁

    总裁爱上了宝贝妈,这是真的?天才宝宝恶斗极品总裁了开始,新的序幕拉开了!
  • 莫问少年行

    莫问少年行

    她,是大理寺卿的千金,他,是刑部尚书的公子,他与她追,他们拼命逃,罪犯遇上他们插翅难飞她的爸爸和他的爸爸是死对头于是他们就成了死对头欢迎收看长篇小说父亲们与孩子们一起吵吵闹闹大型社死现场!
  • 開原縣志

    開原縣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锦竹“甜宠爱情”合集

    锦竹“甜宠爱情”合集

    创下100万记录“告白三部曲”作者锦竹打造竹马专属的甜宠爱情。
  • 专情首席,前任请稍息

    专情首席,前任请稍息

    http://pgsk.com/a/1228590/pgsk.com新文,新文,新文,重要事情说三遍~~~再次见到高韶青,是在十年以后,让许灿阳徐猝不及防。不是不认识他的,可是眼前的人,面相不改,却有了昔日不及的冷漠和高傲,面对此时身为潞城电视台炙手可热的女主播许灿阳,他仿佛不认识一般,经年的记忆早已擦去,让许灿阳在他的面前尴尬到想躲开。那一年,天高云淡,柳叶青青,高韶青骑着自行车,后面坐着许灿阳,以为一辈子最美的时光也不过如此,阳光从指间滑过。那一年,许灿阳大一,十七岁,高韶青研三,二十三岁。刚刚入校和即将离校。后来的后来,两个人分崩离析。再见,却是十年以后,“青宁”集团的三十六层,他的大办公室,冷气十足,让许灿阳瑟瑟发抖。有一种直觉,他回来,绝不是创立“青宁”那样简单,而是另有目的。可是已经过去了十年,为何他没有早来?又或许,一切都是许灿阳自作多情----他以为许灿阳忘记了,正如许灿阳也以为他忘记了一样,他们都不知道,那段记忆在他们的脑海中保存的完整而清晰,现实支离破破粹,能够温暖他们的也只有过去。再次相见,一幕幕新的画面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