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1900000006

第6章 上海·“1912年现象”论(2)

1911年后,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远东金融中心的形成等,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兴盛,近代意义上的百货业、旅馆业、酒店业、服饰业、娱乐业(包括游乐场、舞厅、戏剧院、电影院)等进入了繁荣期,上海有“东方巴黎”之称。社会形态的改变与生活方式的更新,是时代变化的必然反映。特别是上海,是现代市民意识和都市生活理念最先成熟的地方。“民国以后,更是中国人极度崇洋的时代,西方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时尚,这时人们仿效西方生活方式也有了更多的渠道,如西方的演艺明星时常来沪演出,一些小报记者对演艺明星们的穿戴津津乐道,描绘得详尽无遗。除了外国人的示范,上海城市本身的发展也为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如日渐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发达的工业和商业、电影等现代娱乐方式出现,这都使便捷、舒适、丰富的都市生活成为可能。”(《上海》)

近代工业的昌盛、金融业的繁荣、商业消费的兴旺等因素为海派书画销售及流通打造了雄厚坚实的市场平台,同时也提供了广泛丰富的受众资源。当时上海市民群体的主要构成是工商业实业家、中间阶层、产业工人、个体劳动者等。历史地看,这正是在资本主义及其市场经济的生产体制、商品关系下,产生和形成的新兴市民群体。而其中上海新兴的民族工商业者及资产者的规模与数量、实力与作用,不仅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构建了上海新型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和市民阶层。“上海工商、金融资产阶级领导着社会新潮流,构建了上海都市文化与人群性格,刻画了上海人的基本形象,导引着上海人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上海人的‘理性经济人’的特征正是其人格投影、造型与复制。……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里,形成一支独特的社会力量,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对社会中间团体如工会、商会等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在上海各种社会关系中,他们占据了矛盾的主导面,构成了上海现代化一股极为重要的内部力量。”(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这批民族工商业者及资产者、金融家等,既有传统文化的背景,又有时尚意识的认知,从而形成了购买海派书画作品的第一高端群体。他们大都购买名家、大家的书画作品,亦通过熟悉的大笺扇庄来定期购买书画家的作品。

而中间阶层,亦是购买或收藏海派书画的重要社会力量。尽管他们在财力上不及工商业家、金融家,但在个人文化修养、艺术造诣及鉴赏能力上,却有优势。他们主要由教授、律师、医生、工程师、记者、编辑、作家、会计、职员等组成。他们大都有着较高较稳定的收入,在过着小康生活的同时,亦有一定数量的余钱可以用来消费书画。“上海开埠通商后,中外商家企业纷纷在上海经商置业,这些商业和实业除了需要普通劳工之外,当然也需要许多能写会算的读书人以至是文化人,来担当相应的文书、技术和管理的工作。”(《上海市民社会史论》)可以这样讲,他们是海派书画购买、收藏最基本的群体,他们有着完善的教育背景、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高层次的审美素养,因而成为人数上最多的受众。诚如杨东平在《城市季风》中所说:“他们往往被称为‘白领阶层’、‘中产阶级’、‘中等阶级’,等等。”(《城市季风》)

另外,海派书画销售的对象还有第三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外籍外侨群体,即外来居留民。他们由于较多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艺术爱好,因而也购买或收藏海派书画家的作品。他们中有领事、代办、洋行老板、银行董事、商行总经理、传教士、高级管理人员、工程师、记者等,其中主要是英国人,后来大批日本人来到上海办厂、经商、行医,他们也成为大宗收购、收藏海派书画家作品的群体。有些日本画商还组织海派书画家赴日本办展,如日本的求文堂、至敬堂、长崎双树园、大阪高岛屋等画廊就曾举办过吴昌硕及王一亭等人的书画篆刻展。

四、高官名流加盟的提升

辛亥革命对清朝的颠覆,使不少高官大吏名流失去了顶戴花翎。他们怀着“一士不仕二朝”的古训和“忠君不二”的旧德,纷纷寓居在生活条件较为优越,文明形态较为先进的城市,其中以上海为最,其次是青岛、天津、广州、徐州、南京、南昌、北京、苏州等。据刘成禺在《世载堂杂忆》中载:“胡小石言:辛亥之后,清室遗臣,居处分两大部分:一为青岛,倚德人为保护,恭王、肃王及重臣多人皆居此,以便远走日本、朝鲜、东三省;一为上海,瞿鸿禨曾任军机大臣,位最高,沈子培(曾植)、李梅庵(瑞清)则中坚也。小石居梅庵家,青岛、上海两方遗臣举动,多窥内幕。在袁世凯谋称帝时,日人曾派重要人物多次往来协商于青岛、上海间,欲拥宣统复辟,或在东三省建立大清国,恭王、肃王移住旅顺,即商订此协议也。青岛方面一致赞同,日人乃偕青岛遗臣要人,来沪方争取同意。瞿子玖首先反对。坚持瞿意者,则李梅庵、沈子培、陈散原(三立)诸人。梅庵谓是置宣统于积薪上也。青岛、上海意见既分歧,袁世凯多罗致青岛重臣入北京矣。”当时寓居上海的清末高官大吏名流主要有陈宝琛、沈曾植、陈三立、李瑞清、瞿鸿禨、陈夔龙、冯煦、朱祖谋、康有为、曾熙、张謇、袁树勋、刘承干、樊增祥、张元济等,而寓居青岛的则有于式枚、刘廷琛、赵尔巽、周馥、陆润庠、劳乃宣、辜鸿铭等,无论在人员数量上,还是在社会地位及影响上,上海是占绝对优势的。更为重要的是上海、青岛两地清末高官大吏名流的政治倾向截然不同。上海绝大多数是帝党,曾经是维新变法的积极参与者,如陈宝琛是著名的“清流四谏”之一。沈曾植曾与康有为开强学会于京师。陈三立与父陈宝箴在湘实行维新新政,为此他被指“招引奸邪”而“永不叙用”,其父则被慈禧秘密赐死。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朱祖谋曾因朝政之事面斥慈禧而险遭杀身之祸。张元济因参与变法而被“革职永不叙用”。张謇曾代湖广总督张之洞撰写了著名的《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而青岛则绝大多数是后党,崇尚守旧复古。

值得指出的是寓居上海的这批清末高官大吏名流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含金量,可谓是硕学鸿儒、大师精英。如陈宝琛不仅是一位书法名家,亦是一位难得的古印收藏大家。沈曾植前系诗文领军,被尊为“同光体之魁杰”,后是一位自开艺风的书画大师。陈三立则是清末诗坛代表人物,其书法亦格高韵清。朱祖谋系一代词学泰斗,汇编《彊村丛书》,其书法亦风格独特。张謇系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亦精于音乐,工于书法。康有为则博学多才,以魏碑书体独领风骚。李瑞清是近代杰出的教育家,以“为国育才”为己任,书画造诣精深,张大千、胡小石、李仲乾等名家均出自其门下。张元济系商务印书馆的掌门人,其书法大气端庄。曾熙八岁即能诗善书,有“神童”之称,其书画立意高迈,为时所重。他们来到上海,不仅是居住生活时空的转移,亦是社会身份的转换。从三叩九拜的旧臣子到直面市场、自食其力的新市民,从封建士大夫到润格售艺、鬻画卖字的从艺者。正是由于:一、历史交替期的改朝换代;二、上海作为近代都市的崛起;三、海派书画经济形态的勃发。这种历史、城市、从艺元素的组合,使清末的这批高官大臣名流成功地转换角色,成了海派书画的新型成员和骨干中坚。从他们的身份(进士)、地位(高官)、影响(名流)来讲,要比海派前期书画家任阜长、任伯年、蒲华、虚谷、钱慧安等这些来自民间的书画家优越得多,这也是1912年海派书画进入高价位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此时,又恰逢人艺俱老的吴昌硕定居上海,于是他成为了这批封建士大夫书画家的领袖人物。

结语:1912年应当镌刻进海派艺术的编年史海派大文化圈在1911年后的形成,海派书画润格在1912年中的飙升,靠的是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有利因素。除了上述情况外,1912年的上海,也是全国政治重镇。辛亥革命的领袖、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从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到1925年逝世的14年中,就有9年是住在上海租界的,这当然也与当时上海租界的特殊体制有关”。(《上海市民社会史论》)也就是说从1843年开埠至1912年这个历史转折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上海的城市风范已呈现出高度的物质文明化和开放的精神主体化。整个上海,也即海派文化艺术大系统已从孕育发展趋向成熟。此时的上海已拥有三种突出的优势,即都市经济发展优势、都市文化中心优势、都市市民意识优势。这些均为海派文化艺术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提供了高层次的起点,不仅是海派书画取得良好的发展契机,与之相应的海派京剧、海派文学、海派娱乐、海派电影、海派话剧等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1912年的历史垂青,滋润了海派书画艺苑。然而作为一种社会成因和经济效应,它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海派书画艺术的大发展、大提升,还决定了海派书画在全国的领军地位,预示着一个大师辈出、流派纷呈的鼎盛期的到来。可以这样讲:海派书画的辉煌与成就,就是以1912年为起点的。因此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1912年是无论如何不应被忘却的。

同类推荐
  • 戏剧理论史稿

    戏剧理论史稿

    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出版后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是余秋雨先生的首部学术著作,也奠定了他在戏曲界的地位,为日后担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打下了基础。
  • 中国民间目连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民间目连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中国民间目连文化》通过研究目连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当代的价值,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目连文化,包括目连救母故事缘起与衍化、目连戏历史概述、目连戏思想属性、目连戏入神系列、目连戏艺术形态及其表现方式、目连戏与地方剧种、《劝善金科》:民间本与诗赞系戏曲、目莲救母与宝卷形成、《目莲救母》与弹词艺术、目连与小说《西游记》、目连戏与宗教戏剧、目连戏的价值与影响,对目连文化的发展和其他文化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比较,为读者更全面认识目连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 盐池1936

    盐池1936

    当对家乡发生在七十多年的那场早已淡出视野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重温时,依然能够从仅存的回忆录、民谣集、地方史志等文字资料中,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如火如荼和生动浓烈。历史早已远去,我们尽其所能再现这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激励今人与后人永记历史。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校园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校园魔术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和魔术初级爱好者量身打造的魔术全集。通过轻松活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一个个奇妙、有趣的校园魔术展现在青少年面前。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选取了生活中简单易学的小魔术,通过直观的图解和明白简洁的语言,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更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魔术高手,成为朋友中最受欢迎的开心果。
热门推荐
  • 重生金凤凰

    重生金凤凰

    谁说当了村姑就一辈子走不出山窝窝,看她这山窝窝里的土鸡,重生发家致富努力成为金凤凰!
  • 抗日战争经典战例

    抗日战争经典战例

    “人民军队历史上100个经典战例’丛书共四卷:分别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四个历史时期,撷取了具有鲜明代表性的100个人民军队经典战例,每卷书精选25个战例。其中既有进攻战、防御战,也有围歼战、阻击战、攻坚战、奇袭战、伏击战、遭遇战……这些战役战斗,或集中优势兵力以少胜多,或以逸待劳,或长途奔袭,或运筹帷幄,等等,无不体现出指挥者的胆大心细、神机妙算、英勇果敢,闪耀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智慧光芒。这些林林总总的战役战斗,无法穷尽人民军队所创造的石破天惊的经典战例、所书写的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所孕育的凝心聚魂的战斗精神,只是力图运用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记实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还原历史真相,讲述传奇故事,展现雄才大略。
  • 重生之全能首富

    重生之全能首富

    重生,就是手上捏的牌全是王炸。捏着满手的王炸重生,魏明让不仅要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好生活,还要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老书《七冠王》、《都市全能巨星》、《一品美食》全部完本,人品保障,欢迎点阅!
  • 执政基石:村官李家庚的故事

    执政基石:村官李家庚的故事

    本书介绍了村官李家庚同志,带领全村民众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党的富民政策变成农民的致富热情和行动的先进模范事迹。
  • 花瓶影后之星途闪耀

    花瓶影后之星途闪耀

    苏绾绾没有什么别的追求,只想安安分分挣个钱买个房子,一辈子不愁吃不愁喝的当个米虫就好了
  • 神仙骗你谈恋爱

    神仙骗你谈恋爱

    相传,孟婆是一个身材佝偻、长相丑陋、性格阴郁的老妇人,一生都在为转世投胎的鬼魂熬制孟婆汤。屁,一句话半个点都没答上。孟婆,孟茯笙,三定天下时便存在的正神,懒惰闲散的漂亮女子,常年在冥界挂职,享受幽冥之神的称号,所有事物都全权交付于一众鬼差,卧床看话本子数栽。有人终于忍不住了,然后她就被天地共主派去指导新晋小仙修习仙法,满腔的不情愿在见到小徒弟的瞬间消失,天哪!瞧着这俊秀的消磨样,一看就是长成话本子里温柔帅气、贴心宠妻的好男儿啊!行吧,一日为师,终生为妻。上至天界九重天,下至地府十八层,你都跑不了了!众神仙:为了我们的姻缘,求你们快点在一起吧!
  • 商务礼仪100堂课

    商务礼仪100堂课

    商务活动作为企业的基本社会活动,每天都在频繁地进行,但很多人忽视了其中的礼仪问题。商务礼仪体现个人职业素养,不仅可以弥补外在形象的先天不足,还能让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得到更好的表现。学习现代商务礼仪,是每一个渴望成功商界人士的迫切需要!
  • 天黑人不语

    天黑人不语

    他说,一纸婚姻,一生一死,缔结连理,永不分离…只因活不过九岁,奶奶想方设法给我牵了一根红线,办了一场婚续命。
  • 华盛顿:世界第一位“总统”

    华盛顿:世界第一位“总统”

    《图说世界名人:华盛顿(世界第一位“总统”)》介绍了,乔治·华盛顿,美国首任总统,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3年连任。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隐退于弗农山庄园。由于他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故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罗斯福、林肯并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 图卷天下

    图卷天下

    一代武林传奇青衫客留下五幅图卷,这里面藏着怎样的秘密?身居五方的封王各自都怀着怎样的心思?初出江湖的温润儒雅的少年,西风烈马的刀客,执鞭独行的少女,放浪不羁的浪子……他们又将在波涛汹涌的武林演绎着怎样的故事?动荡天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