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3300000012

第12章 教育问题的综合分析(4)

有人可能会说,即使我们没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和杜威等,但是我们古代有孔子、老子、庄子等;近代还有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家。那么,为什么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教育却陷入了越来越尴尬的境地呢?

毋庸置疑,先辈们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思想,造就了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但是,文化不等于教育:虽然很多文化经典都涉及教育问题,蕴含在其中的传统教育思想却是朴素且分散的观点,我们始终没有专门系统地研究、整理教育思想体系。另一方面,在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进入中国之前,我们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工匠学徒式”方法传承文化和技术,繁殖着相对单一的传统文化,学习方式、思考方法和思维习惯并没有本质变化。

时至今日,知识在爆炸性地增加,人生却没有被延长,可用的学习时间还是那么有限。因此,我们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问题是先辈们从没有经历和遭遇的。当下的教育在背负着沉重历史包袱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只注重知识结果,那么,该学的知识越来越多。即使博士毕业,你也不可能学到一生所需的所有知识。因此,仅仅传授书本知识永远培养不出完整的人。在这种处境下,“授人以渔”更显得重要。可是,如何“授人以渔”呢?

三、教育研究的局限

教育本身属于经验性的学科。通常来说,所有著名的教育家不仅是教育实践者,而且在某个专业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脱离实践,经验则显得抽象、空洞且苍白。因此,教育研究应该基于身体力行的实践经验,结合具体的教育过程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思考和提炼。只有这样开展研究,研究成果才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对教育设计、谋划和实施过程具有指导作用。可是,由于专业的划分,很多教育研究者只是教育的研究者。从大学到博士,他们学习、研究各种教育思想,始终局限在教育专业内,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其他专业的深入了解。有人对理工农医、经管文史等专业的内涵知之甚少,却在研究大学教育问题,其研究成果充其量只能是一些大而化之的“隔靴搔痒”之作。

世上本无文理之分、专业之分。专业划分旨在更系统、深入地传授某个领域的知识,并非阻碍人们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内容,更何况不同专业的知识背后通常具有共性的思维逻辑。但是,我们的中小学、大学一方面不自觉地局限在书本、专业范围内开展教育。特别是划分专业的大学教育,很多师生不敢、也不愿越“书本知识和专业范围的雷池”一步。另一方面,我们却又在大力呼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做什么”和“如何做”完全脱节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西方一些一流大学的高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在于专业知识训练,而且在于培养有文化、有教养、有价值观的公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生在学院的前两年可以不设专业划分,学生文理兼顾、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课程,后两年才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徐贲:《高等教育因何“高等”》,《新京报》,2008年11月22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0811/22/content_290339.htm。这种做法之良苦用心不仅在于培养公民,也不会将思维约束在专业范围内。

有的研究者脱离了“如何教”和“如何育”的实际过程,缺乏对中外教育过程的对比分析思考,难以站在历史高度和人生高度开展研究。他们只得围绕“做什么”的共性问题和“体制性”的焦点问题开展研究。这种研究倒是很容易吸引公众眼球,引起社会的普遍共鸣,但却缺乏深度。有的人甚至从未上过讲台,缺乏身体力行的实战经验,只能闭门造车般空想式地为了研究教育而研究教育,“近亲繁殖”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方式。因此,很多研究者对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并不深刻,他们只得采用“拿来主义”引经据典,从“教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出发而研究教育。

受功利性目标驱使,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学术研究和做学问甚至成为某些人谋求利益的手段。一些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面向领导和同行专家,而非广大教育工作者,更不要说面向社会大众和莘莘学子了。面向领导时,他们常常为政府和领导撰写各种咨询报告,有的人甚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受到领导的重视。面向同行专家时,他们有的为了研究教育而研究教育,撰写各种研究文章,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同,却没有结合教育过程、专业方向开展深入的分析、思考和研究。有的文章甚至只是为了评职称、评奖等目的临时拼凑而成,毫无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四、提出问题的局限性

很多文章,包括网络文章,针对教育提出了各种问题。但是,绝大多数问题的提出都具有以下局限性:只是某个点上的具体问题;只管提出问题却不管解决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缺乏深入全面的思考。很多人指出“高考导致学生只以考试和分数为目标”,并建议取消高考。

取消高考之后又该怎么办?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公平公正尚待改善的当下社会,高考尚能保证较普遍的公平公正。一旦被取消,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各种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必将犹如脱缰的野马而普遍蔓延。教育的很多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在现行体制下,教育过程之外的问题往往涉及体制,相应的解决办法恐怕一时难以实施。只有结合教育过程解决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评价,才是解决当下教育问题的关键和根本。

五、重心转移,顾此失彼

在通讯日益发达、文化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个人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也需要接受人文教育,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行,养成良好的态度、习惯和能力,方能全面发展。然而,因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广义开放的人文精神与狭隘封闭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取舍平衡,常常导致“顾此失彼”现象的出现。

几千年来,我们的观念、认识、教学方法并未发生本质的变化。一方面,我们重视并不断“近亲繁殖”人文教育,但缺乏人类共同理想和共好意识的思想体系,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我们轻视科学理论、工程技术的研究与传承,甚至包括音乐、艺术、经济、管理等,均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体系,更谈不上相应的培养体系。这种极端且单一的“重人文,轻科技”教育严重失衡。

现代大学进入中国,在面对多元化、多学科发展时,我们从传统的人文教育转到专业教育。这时,我们不仅面临着传统人文思想和西方普适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挑战,还面临着“注重专业教育,兼顾人文教育”的矛盾。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出现了明显的重心转移:从传统的人文教育转向非常狭隘的专业教育。各种宣传、世俗观念被近亲繁殖到另一极端,过于强调专业知识,顾此失彼。这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人文教育培养的道德、态度、习惯等与专业教学传授的理论、技术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这种“重科技,轻人文”的教育同样严重失衡。

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顾此失彼”现象:为了知识而学知识,忽视了知识背后的思维、思考,更忽视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基本原则。教师所教的、学生所学的、考试所考的都局限于书本知识,忽视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因而整个社会普遍认为:似乎更早地获得知识,孩子即可赢在起跑线上,于是小孩学习各种知识、技能逐渐低龄化。这些现象都是教育重心转移所带来的趋同心理表现。

在德育和人文教育过程中,同样存在着“顾此失彼”现象:这方面的教育常常传授抽象性的道理和理念,简单的课堂教学一般只能讲授“为什么”和“做什么”,因而显得贫乏无力。例如:“养不教,父之过”、爱祖国爱人民、尊敬师长及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方面的教育只有蕴含于活动、事例或故事中,需要“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事”的践行过程,方能奏效。

六、教育的简单化理解

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我们的教育观念、认识、思维过于关注知识、分数、排名等结果。进而,这种追逐结果的思维已经被普遍化,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教育,这种思维不断被“近亲繁殖”,甚至畸形化,为了“教知识而教书”、“学知识而学习”。如此思维观念的形成轨迹也许可被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点:

知识的功用性价值使得教育被简化为教学;教学被等价为“教”和“学”知识;教学被局限于学校教学;学校教学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课堂讲授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知识局限于教师讲授的书本知识;书本知识局限于学校开设的课程知识;课程知识局限于教师采用的教科书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就这样,我们的教育被简化了,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知识,方法局限于“工匠学徒式”,结果局限于书本知识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评判教育的优劣主要检查教师讲授知识是否清楚,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本身并取得好成绩,却不关心教育的过程、思考教学的方法,更不关心知识背后的态度、习惯、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有的教师,甚至大学教师,很多年只讲授某门课程,且采用同样的教材和讲稿。那么,这种经过“近亲繁殖”而形成的教育能否培养杰出人才?

至于教育的目的、内涵、体系、方法及其他问题,很多老师甚至认为这些都是教育家的事情,事不关己。很多教师,甚至包括大学教授们,不愿涉猎学科范围、专业方向之外的一丁点。即使很近的学科专业之间,也常常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更不要说超越自身的学科专业开展教学研究以及考虑教育问题了。这种教育方式经过几代人“近亲繁殖”,特别是六十多年的发展演化,已经培养了一批批具有专业定向思维的人才,形成了普遍的世俗教育观。时至今日,包括许多中小学教师,多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关心具体知识的传授,不愿深入思考、探索教育的工程过程。

有人可能会疑惑,古人尚说“术业有专攻”,我们就应该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专业。诚然,研究者应该全身心地研究专业理论和技术,教师就应该讲好自己的每堂课、讲清楚每个知识点。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和教学不能局限于狭隘的专业领域,借鉴其他学科的思维、逻辑和方法,有时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教师即使有自己的专业和主讲科目,教育还是其“专攻术业”。只要他走上了讲台,教育就像“影子”一样,始终伴随着他的教育过程。他不仅需要运用某些教育方法讲好每堂课,还必须面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多了解一点教育的方法和理论,对教师来说并非坏事,对其教育过程肯定具有积极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七、追逐理想,不看脚下

很多文章将发达国家的教育奉为理想的教育,且高调地谈论它。理想的大学教育被视为“独立的大学精神,努力使大学超脱于各种利益——独立于一切组织,独立于政党,独立于宗教,甚至不受任何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其目标是:在遵循大脑发育、思维发展的规律基础上,“培养有德行、有思想和判断能力、有人类共同理想和共好意识的人”。

这种理想的教育是完美的,但并不存在。即使在被奉为实施理想教育的西方发达国家,高度发达的商业氛围、传承千年的宗教文化根深蒂固地诱惑着、影响着教育。师生们不可能生活在“理想”的真空环境中,教育也不可能“超脱于各种利益”而存在于“理想”的洁净环境下。

良好的体制可使大学较少地受各种利益和组织机构的影响,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证学术自由;并尽量保证学校,尤其是大学,可以是相对纯粹的探求真理、科学及自我完善的地方。但任何体制皆不能保证教育完全超脱于各种利益、实现真正的学术自由。所以,即便拥有“独立的大学精神”,理想的大学教育也只是努力的目标而已,更何况很难拥有这种大学精神。

即使存在完美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也不能保证存在理想的教育,包括大学教育在内。客观现实总是“较好的学校总有相对较差的学生,较差的学校同样也有相对较好的学生”。因此,教育一旦结合到具体个人,其实施过程就会因个体差异,产生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而且差距很大。可以说,在任何国家,理想只是“努力”的目标,任何“理想”的体制和“理想”的教育永远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理想,需要且必须结合现实:只谈理想,虚无缥缈;一旦落地,也就不再那么“理想”了。因此,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保证理想教育的体制也是不存在的。缺乏理性而空谈“理想教育”无异于“水中捞月”。

教育要培养具有良好价值观和没有功利性的辨别是非能力的人。从理论上说,在任何体制和环境下,教育的理想和目标都可以被追逐。试想布鲁诺被宗教势力活活烧死,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同样可以追逐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因此,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体制的影响,但却不是绝对的。即使没有“理想”的环境,教育同样可以追逐其理想的目标。

同类推荐
  •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医学发展的人文与科学问题

    医学发展的人文与科学问题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二十一世纪医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地改善。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生和临床医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的修炼已经成为临床医学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临床医生,医学生,研究生等群体在实践中如何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面对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如何找到医学中的真谛,发现医学中的科学问题,直接影响现代医学的发展。科学精神的培养与训练,人文素质的提炼与升华,将引领二十一世纪新一代医学工作者迎接医学科学发展的挑战。报告者长期工作在临床和科研的前沿,将用自身的经历,和研究生们共同探讨医学发展中的人文与科学问题。
  •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本书是对21世纪以来《纽约时报》的数字化发展策略和新闻工作现状的近距离考察。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大行其道,使得《纽约时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动荡。一方面,纸质版的竞争变成了电子版的竞争,不仅是同行之间,在《纽约时报》内部,纸电亦是敌友难辨;另一方面,受众不仅要求新闻的获取及时、方便,甚而要求与之互动并参与新闻生产;而社交媒体在成为新闻记者信息源的同时,也冲击了记者和媒体的传统工作方式以及权威性。作为全球媒体的标杆,《纽约时报》上至企业管理制度,下至新闻工作流程和记者的个人技能、岗位,都不再能够满足当下新闻工作的需求,不得不大量引入编程、网页设计人才并与众多博主、网络极客合作,进行各种探索和实践。这些方方面面的转变值得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思考、借鉴,对于有志从事新闻工作者或者关注时事的网民也未尝不是有趣的读物。
  •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得到高度重视。本书采用制度主义的方法,专门对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考察我国的社会组织的具体状况,从而为社会组织的治理提供参考。本书首先讲述了社会组织总体的发展与现状,而后对正式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网络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梳理。
热门推荐
  • 高注金匮要略

    高注金匮要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是主神的接班人

    我是主神的接班人

    “知道吗,你失败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站在了我这个欧皇的对立面!”作为一个欧皇中的欧皇,郝运来坚信,只要我足够欧,哪怕变成莽夫也无所谓!然后他就被人用Ea捅了……被制裁了?欧吃矛?不,这只是张走上成为主神道路的邀请函罢了!ps:第一次写作,有点紧张,全书尽量以轻松搞笑的风格写。如果喜欢的话,不妨收藏一下。哦,对了,可能会有部分ooc……原作党慎入~
  • 异界之掠夺升级系统

    异界之掠夺升级系统

    王朗醒来后,发现脑海中,存在一个掠夺升级系统,掠夺他人的财产地盘生命都能得到巨大的奖励。当有一天,他发现,在这高天之上存在这一种掠夺性更强的生物,就是那满天诸神,他的目光伸向了高天推荐一下自己的新书《掠夺霸主》,痛定思痛决定好好写一个打劫者的故事。
  • 虹藏不见

    虹藏不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酷总裁的妖娆姐

    酷总裁的妖娆姐

    重生,她成为某个又冷又硬的男人温柔妩媚却胆小怕事的姐姐,顺便顶下前任主人欠下的一千万巨额债务。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是她没钱。那该怎么办?——吊个金龟婿呗!于是乎,她很快乐的游走在各大宴会之上,徘徊于形形色色的男人之间,尽情施展自己与生俱来的女性魅力,再把男人一个一个打倒!####风流到下流的周少爷:神情款款状:蓉儿,我爱你。以前是我错了,请你原谅我,我们重新开始吧!女主)眼睛弯弯笑:好啊!对了,我这里有一本书,给你好好研究研究。记住,千万不要学里边的男主做事说话哟!我最讨厌这种自命风流的公子哥了!双手颤抖中:蓉儿,这个…这个…女主)掩嘴呵呵笑:呀!发现了?呵呵,这是我最新整理出来的《周少爷情话录》,齐集了以前你对我说的所有情话呢!看吧看吧,记得千万不要把一句情话对我说两遍,我会腻的!####骄傲到高傲的李公子:冷眼俾倪状:言小姐,我发现我对你有点感觉。既然如此,我不介意和你再订一次婚。女主)皱眉苦恼中:可是,我发现我喜欢松松多过喜欢你耶!我想,与其和你在一起,我宁愿天天抱着松松睡觉。眯眼微微笑:没关系。我对松松也更有感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结婚不是吗?而且,我相信,有松松在,我们的关系会更加和谐。如果你不介意,晚上我们可以三个一起睡。女主)嘴角抽抽抽:混蛋!你到底是打算娶我回家做老婆还是给你家狗狗做免费保姆?喜欢小狗难道我不会自己养一条吗?非得巴着你家的?理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自恋不自知的尹王孙:眼神迷蒙状:言少蓉,你的个性真像她,够泼辣,我喜欢!我发誓,这次我一定要征服你!女主)嘴角轻一扯:姓尹的,我告诉你:以前,你征服不了我;现在,那就更不可能了!双眼猛大睁:你……你你你……女主)横眉冷对之:怎么?知道我是谁了?既然知道了,那你还不给我趴下!####冷酷却不残酷的言小弟:持续冷酷中:言少蓉,你把男人都吓跑了。女主)眨眼扮无辜:是啊!请问有什么问题吗?继续冷酷中:没人肯要你,你打算怎么还我钱?女主)张牙舞爪ing:钱钱钱,就知道钱!一千万,在这里,看砸不死你丫的!冷酷不下去了,抱头鼠窜ing:你疯了吗?是谁让你把一千万全部换成一元硬币的?####心情抑郁,她仰天长啸:“谁能给我一千万,我立马嫁给他!”第二天,她的账户上多了七千万……####
  • 兵家鼻祖:孙武

    兵家鼻祖:孙武

    孙武[挟三万兵,纵横天下无敌],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孙子兵法》。此书早已被广泛流传到了世界各个国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运用到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这部传奇的兵法是如何完成的,我们不妨看一看孙武的传奇人生。读《兵家鼻祖:孙武》,不但可以感受到孙武生活中的曲折、离奇,又能够被战争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紧张形势所牵掣,也能够了解到孙武、伍子胥、吴王阖间、伯韵等人物的性格、脾气,以及品质的不同。
  • 御用太子妃

    御用太子妃

    他不会让她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所以,他封她为太子妃,太子地位悬空的太子妃,他,是当朝皇帝,她,是被禁足的王爷之女。乱世的喧嚣,兵荒马乱的尘埃,都会落尽,最后的盛世,却是相残的帝位之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帝威武:暗卫,不禁撩

    女帝威武:暗卫,不禁撩

    她是穿越而来的帝王之子,一介女流却有登顶之心,女扮男装踏入夺嫡的漩涡。他是剑宗传人,剑术出神入化无敌于天下,是剑宗培养的最冷血无情的剑。那年夏夜,暴雨倾盆,浑身是伤的他,得她相救,奉她为主,从此迎来了彼此的救赎,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女帝浅笑:敢伤我的人,就要做好生不如死的准备。暗卫冷脸:违主人者死,逆主人者亡!某日,女帝慵懒地躺在榻上,衣衫不整,目光如剑:“云烈,你再敢逃试试?”某人脸红,单膝跪下:“臣不敢。”“不敢逃,还是不敢看?”“陛……陛下……”『甜文不虐,强强互宠』
  • 势不可挡,傲娇总裁宠不停

    势不可挡,傲娇总裁宠不停

    无论颜兮做什么,在席炎的眼里,她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拜金女。可他明明那么厌恶她,为什么还要每天晚上与她痴缠。她问:“既然你那么讨厌我,为什么不肯放过我?”他答:“因为你是我的女人!”她说他无耻,他就做出更无耻的事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民国时期,中华大地扰乱不堪,内忧外患,政党林立,明争暗斗,局势动荡,人民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在乱世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不知多少扑朔迷离的奇案。作者从浩瀚的民国史料中选取了广受关注的十四个人物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悬疑案件,带读者一起挖掘其背后隐藏的秘密,还原民国时期动乱的历史,重新解答这些不解之谜。重重疑云,惊心秘闻,一部部诡异档案勾连缠绕,呈现出一幅生动鲜活的民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