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3300000012

第12章 教育问题的综合分析(4)

有人可能会说,即使我们没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和杜威等,但是我们古代有孔子、老子、庄子等;近代还有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家。那么,为什么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教育却陷入了越来越尴尬的境地呢?

毋庸置疑,先辈们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思想,造就了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但是,文化不等于教育:虽然很多文化经典都涉及教育问题,蕴含在其中的传统教育思想却是朴素且分散的观点,我们始终没有专门系统地研究、整理教育思想体系。另一方面,在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进入中国之前,我们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工匠学徒式”方法传承文化和技术,繁殖着相对单一的传统文化,学习方式、思考方法和思维习惯并没有本质变化。

时至今日,知识在爆炸性地增加,人生却没有被延长,可用的学习时间还是那么有限。因此,我们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问题是先辈们从没有经历和遭遇的。当下的教育在背负着沉重历史包袱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只注重知识结果,那么,该学的知识越来越多。即使博士毕业,你也不可能学到一生所需的所有知识。因此,仅仅传授书本知识永远培养不出完整的人。在这种处境下,“授人以渔”更显得重要。可是,如何“授人以渔”呢?

三、教育研究的局限

教育本身属于经验性的学科。通常来说,所有著名的教育家不仅是教育实践者,而且在某个专业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脱离实践,经验则显得抽象、空洞且苍白。因此,教育研究应该基于身体力行的实践经验,结合具体的教育过程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思考和提炼。只有这样开展研究,研究成果才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对教育设计、谋划和实施过程具有指导作用。可是,由于专业的划分,很多教育研究者只是教育的研究者。从大学到博士,他们学习、研究各种教育思想,始终局限在教育专业内,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其他专业的深入了解。有人对理工农医、经管文史等专业的内涵知之甚少,却在研究大学教育问题,其研究成果充其量只能是一些大而化之的“隔靴搔痒”之作。

世上本无文理之分、专业之分。专业划分旨在更系统、深入地传授某个领域的知识,并非阻碍人们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内容,更何况不同专业的知识背后通常具有共性的思维逻辑。但是,我们的中小学、大学一方面不自觉地局限在书本、专业范围内开展教育。特别是划分专业的大学教育,很多师生不敢、也不愿越“书本知识和专业范围的雷池”一步。另一方面,我们却又在大力呼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做什么”和“如何做”完全脱节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西方一些一流大学的高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在于专业知识训练,而且在于培养有文化、有教养、有价值观的公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生在学院的前两年可以不设专业划分,学生文理兼顾、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课程,后两年才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徐贲:《高等教育因何“高等”》,《新京报》,2008年11月22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0811/22/content_290339.htm。这种做法之良苦用心不仅在于培养公民,也不会将思维约束在专业范围内。

有的研究者脱离了“如何教”和“如何育”的实际过程,缺乏对中外教育过程的对比分析思考,难以站在历史高度和人生高度开展研究。他们只得围绕“做什么”的共性问题和“体制性”的焦点问题开展研究。这种研究倒是很容易吸引公众眼球,引起社会的普遍共鸣,但却缺乏深度。有的人甚至从未上过讲台,缺乏身体力行的实战经验,只能闭门造车般空想式地为了研究教育而研究教育,“近亲繁殖”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方式。因此,很多研究者对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并不深刻,他们只得采用“拿来主义”引经据典,从“教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出发而研究教育。

受功利性目标驱使,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学术研究和做学问甚至成为某些人谋求利益的手段。一些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面向领导和同行专家,而非广大教育工作者,更不要说面向社会大众和莘莘学子了。面向领导时,他们常常为政府和领导撰写各种咨询报告,有的人甚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受到领导的重视。面向同行专家时,他们有的为了研究教育而研究教育,撰写各种研究文章,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同,却没有结合教育过程、专业方向开展深入的分析、思考和研究。有的文章甚至只是为了评职称、评奖等目的临时拼凑而成,毫无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四、提出问题的局限性

很多文章,包括网络文章,针对教育提出了各种问题。但是,绝大多数问题的提出都具有以下局限性:只是某个点上的具体问题;只管提出问题却不管解决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缺乏深入全面的思考。很多人指出“高考导致学生只以考试和分数为目标”,并建议取消高考。

取消高考之后又该怎么办?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公平公正尚待改善的当下社会,高考尚能保证较普遍的公平公正。一旦被取消,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各种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必将犹如脱缰的野马而普遍蔓延。教育的很多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在现行体制下,教育过程之外的问题往往涉及体制,相应的解决办法恐怕一时难以实施。只有结合教育过程解决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评价,才是解决当下教育问题的关键和根本。

五、重心转移,顾此失彼

在通讯日益发达、文化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个人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也需要接受人文教育,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行,养成良好的态度、习惯和能力,方能全面发展。然而,因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广义开放的人文精神与狭隘封闭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取舍平衡,常常导致“顾此失彼”现象的出现。

几千年来,我们的观念、认识、教学方法并未发生本质的变化。一方面,我们重视并不断“近亲繁殖”人文教育,但缺乏人类共同理想和共好意识的思想体系,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我们轻视科学理论、工程技术的研究与传承,甚至包括音乐、艺术、经济、管理等,均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体系,更谈不上相应的培养体系。这种极端且单一的“重人文,轻科技”教育严重失衡。

现代大学进入中国,在面对多元化、多学科发展时,我们从传统的人文教育转到专业教育。这时,我们不仅面临着传统人文思想和西方普适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挑战,还面临着“注重专业教育,兼顾人文教育”的矛盾。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出现了明显的重心转移:从传统的人文教育转向非常狭隘的专业教育。各种宣传、世俗观念被近亲繁殖到另一极端,过于强调专业知识,顾此失彼。这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人文教育培养的道德、态度、习惯等与专业教学传授的理论、技术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这种“重科技,轻人文”的教育同样严重失衡。

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顾此失彼”现象:为了知识而学知识,忽视了知识背后的思维、思考,更忽视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基本原则。教师所教的、学生所学的、考试所考的都局限于书本知识,忽视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因而整个社会普遍认为:似乎更早地获得知识,孩子即可赢在起跑线上,于是小孩学习各种知识、技能逐渐低龄化。这些现象都是教育重心转移所带来的趋同心理表现。

在德育和人文教育过程中,同样存在着“顾此失彼”现象:这方面的教育常常传授抽象性的道理和理念,简单的课堂教学一般只能讲授“为什么”和“做什么”,因而显得贫乏无力。例如:“养不教,父之过”、爱祖国爱人民、尊敬师长及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方面的教育只有蕴含于活动、事例或故事中,需要“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事”的践行过程,方能奏效。

六、教育的简单化理解

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我们的教育观念、认识、思维过于关注知识、分数、排名等结果。进而,这种追逐结果的思维已经被普遍化,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教育,这种思维不断被“近亲繁殖”,甚至畸形化,为了“教知识而教书”、“学知识而学习”。如此思维观念的形成轨迹也许可被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点:

知识的功用性价值使得教育被简化为教学;教学被等价为“教”和“学”知识;教学被局限于学校教学;学校教学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课堂讲授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知识局限于教师讲授的书本知识;书本知识局限于学校开设的课程知识;课程知识局限于教师采用的教科书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就这样,我们的教育被简化了,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知识,方法局限于“工匠学徒式”,结果局限于书本知识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评判教育的优劣主要检查教师讲授知识是否清楚,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本身并取得好成绩,却不关心教育的过程、思考教学的方法,更不关心知识背后的态度、习惯、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有的教师,甚至大学教师,很多年只讲授某门课程,且采用同样的教材和讲稿。那么,这种经过“近亲繁殖”而形成的教育能否培养杰出人才?

至于教育的目的、内涵、体系、方法及其他问题,很多老师甚至认为这些都是教育家的事情,事不关己。很多教师,甚至包括大学教授们,不愿涉猎学科范围、专业方向之外的一丁点。即使很近的学科专业之间,也常常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更不要说超越自身的学科专业开展教学研究以及考虑教育问题了。这种教育方式经过几代人“近亲繁殖”,特别是六十多年的发展演化,已经培养了一批批具有专业定向思维的人才,形成了普遍的世俗教育观。时至今日,包括许多中小学教师,多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关心具体知识的传授,不愿深入思考、探索教育的工程过程。

有人可能会疑惑,古人尚说“术业有专攻”,我们就应该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专业。诚然,研究者应该全身心地研究专业理论和技术,教师就应该讲好自己的每堂课、讲清楚每个知识点。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和教学不能局限于狭隘的专业领域,借鉴其他学科的思维、逻辑和方法,有时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教师即使有自己的专业和主讲科目,教育还是其“专攻术业”。只要他走上了讲台,教育就像“影子”一样,始终伴随着他的教育过程。他不仅需要运用某些教育方法讲好每堂课,还必须面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多了解一点教育的方法和理论,对教师来说并非坏事,对其教育过程肯定具有积极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七、追逐理想,不看脚下

很多文章将发达国家的教育奉为理想的教育,且高调地谈论它。理想的大学教育被视为“独立的大学精神,努力使大学超脱于各种利益——独立于一切组织,独立于政党,独立于宗教,甚至不受任何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其目标是:在遵循大脑发育、思维发展的规律基础上,“培养有德行、有思想和判断能力、有人类共同理想和共好意识的人”。

这种理想的教育是完美的,但并不存在。即使在被奉为实施理想教育的西方发达国家,高度发达的商业氛围、传承千年的宗教文化根深蒂固地诱惑着、影响着教育。师生们不可能生活在“理想”的真空环境中,教育也不可能“超脱于各种利益”而存在于“理想”的洁净环境下。

良好的体制可使大学较少地受各种利益和组织机构的影响,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证学术自由;并尽量保证学校,尤其是大学,可以是相对纯粹的探求真理、科学及自我完善的地方。但任何体制皆不能保证教育完全超脱于各种利益、实现真正的学术自由。所以,即便拥有“独立的大学精神”,理想的大学教育也只是努力的目标而已,更何况很难拥有这种大学精神。

即使存在完美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也不能保证存在理想的教育,包括大学教育在内。客观现实总是“较好的学校总有相对较差的学生,较差的学校同样也有相对较好的学生”。因此,教育一旦结合到具体个人,其实施过程就会因个体差异,产生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而且差距很大。可以说,在任何国家,理想只是“努力”的目标,任何“理想”的体制和“理想”的教育永远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理想,需要且必须结合现实:只谈理想,虚无缥缈;一旦落地,也就不再那么“理想”了。因此,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保证理想教育的体制也是不存在的。缺乏理性而空谈“理想教育”无异于“水中捞月”。

教育要培养具有良好价值观和没有功利性的辨别是非能力的人。从理论上说,在任何体制和环境下,教育的理想和目标都可以被追逐。试想布鲁诺被宗教势力活活烧死,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同样可以追逐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因此,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体制的影响,但却不是绝对的。即使没有“理想”的环境,教育同样可以追逐其理想的目标。

同类推荐
  •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本书是大学“大学生GE阅读”第3辑,书中具体收录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人性新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人》、《论苏轼的文学创作与禅宗之关系》、《“自由立兹”的周德伟》、《短语评点51则:中国古典诗词的另类品题》等文章。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师生关系能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学生喜爱并佩服老师,就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学生热爱并尊重老师,就会听从你讲的道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教师错了,也要自我批评;“有错就改”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教师有错也不例外。
  • 新时期社会管理总论

    新时期社会管理总论

    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已成为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的大事。本书着重从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出发,就新时期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社会管理实践,全面系统地进行了梳理和解析。
  •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当下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本书借用了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后物欲时代”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困惑与问题。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精神症侯空虚、无聊,作者在吸取古典贵族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三条新的道德教育路径:健全人格教育、重视审美教育、闲暇教育。
  •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为十年主持工作实践的提炼和总结,主要探讨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广播媒体竞争环境,如何从主持人的素质层面入手,提高主持人的竞争力,树立主持人品牌和品牌节目,从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媒体。《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提供了作者一线主持实践的思考和心得,还有对广播媒体产业形式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着重阐述了面对当前及今后的媒体环境,作为广播节目的主体一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热门推荐
  • 一只蚂蚁的现实(中国好小说)

    一只蚂蚁的现实(中国好小说)

    一位名叫兰的姑娘,由于小时候的一次意外,奶奶没有照看好她,被烫伤了脸!整个左半边的脸已经毁了容,由于这一次的意外使得她以后的人生彻底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学期间遭到同学的鄙视,很少有人和她成为朋友。甚至就连她的母亲也没有一丝丝的怜悯之情!到了长大成人以后,在工作过程中也因为小时候遗留的疤痕而受到同事之间的冷落,就连发小的小燕对她也采取了冷战和轻蔑!现实的残酷无情一次次的在她的身上上演着,可是内心坚强的她并没有向生活所屈服,而是再一次的与它斗争抗衡。
  • 刘伯温后人盗墓手记

    刘伯温后人盗墓手记

    刘伯温的嫡系后人刘季北上闯荡,鬼使神差的宿命下,住进了北京四九城出了名儿的邪地鸦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刘季进入了鸦宅禁地,发现了的大量尸蜡……从此,刘季走上了探索成吉思汗皇陵之路,也因此身陷几大古老家族的世代恩怨之中。而后,盗墓四大派系的人马纷纷登场,国内外黑白两道同……
  • 剑与魔法异界纵横

    剑与魔法异界纵横

    这里有绚丽的魔法,有强大的斗气。每一个人都以成为骑士、格斗家、魔法师为荣。这里有强大的巨龙,有神秘的独角兽,有通灵的猫头鹰,这是一个繁华精彩的世界。(日更3k~4k,不定时爆发)
  • 鲶鱼恋

    鲶鱼恋

    本文:1V1专情简介:团宠自然有团宠的样子。安晓念犯错,一堆人陪她一起罚站。她受欺负了,一堆人打抱不平。她哭了,一堆人变着法的哄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安晓念下课找徐屿汕学习。徐屿汕问:“boy字母倒过来什么意思。”她也没多想,下意识,“yob,流氓。”回答了也没觉得不对。他继续问:“dad字母倒过来是什么意思?”她回:“爸爸”徐屿汕失笑,“嗳!你爸爸还是你爸爸。”这下知道被忽悠了,追着徐屿汕打。——安晓念气愤道:“你说话不算数!骗子。”徐屿汕:“跟你个数学不及格的小家伙算不清楚。”——“未经允许,擅自喜欢你,是我做过最对的一道题。”这是他对刚满十八岁的安晓念说的一句长情告白。“……”二十一岁的安晓念,二十五岁的徐屿汕。他对心爱的女孩求婚:“我想我家的户口上,有你。”
  • 一本正经唐史:帝一代的奋斗

    一本正经唐史:帝一代的奋斗

    作者以小说的叙述手法来描写历史,将史实融入曲折的情节和悬念,情节引人入胜。力求大开大合,层次分明,读起来不费力,即使没有史学基础的人也可以看懂。本书以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为主线,从李渊出生起到玄武门之变前夕。描写了李渊的成长、蛰伏、起兵、称帝、统一,其间各路群雄争霸,最终李氏父子一统天下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 找对你人生中最重要的9个人

    找对你人生中最重要的9个人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的豪言。在他说出这句话之后的2000多年中,整个人类沿着他的思路,借助形形色色的支点,事半功倍地完成了很多使命,甚至到达了凭借自身力量难以到达的高度。人没有翅膀,却能创造出飞机圆自己上天的夙愿;人没有足够的精力,却能设计出计算机为自己计算步骤烦琐的数学题;人凭借双脚不可能一天之内从上海到达纽约,却能借助交通工具让梦想变成现实……人类这些夙愿的实现都是因为人们找到了一个个足以撬动夙愿的支点。
  • 囚唐

    囚唐

    唐,武德九年,长安。一名富商在烟花之地遇害,负责调查此案的八品县尉闫不度一路追查,发现凶手与秦王李世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闫不度怎么也想不到,他一个微不足道的决定,竟促成了玄武门兵变,李世民终于夺得天下……他更想不到的是,查案过程中救起的一名少年,竟来自公元2277年。身为大唐本土居民,闫不度该如何与穿越者相处?又如何协助穿越者完成从千年以后带来的艰巨任务……
  • 当你来临时

    当你来临时

    是童依和顾云止的故事,也是他们一起走过的一大段人生。也许彼时年少尚且不懂得珍惜,但命运总会给心有不甘的人一个最好的结局。要一直向前走。
  • 原来,缘分天注定

    原来,缘分天注定

    催眠大师秦蓁,结婚前夕目睹至爱与闺蜜爱丽丝双重背叛坠楼而亡,借躯壳重生,一场复仇风暴即将来袭。然而,真相背后却隐藏更深玄机……
  • 婚姻是本难算的帐

    婚姻是本难算的帐

    对爱情绝望的汪乐,以为直接结婚好好过日子就能得到幸福。闪婚后的日子却和理想中差距甚远,不成熟被宠坏又心有所属的老公、喜欢耍小心眼人前人后两面派的婆婆、偏袒自私的公公、爱财如命的亲戚们都在婚礼以后撕开面具粉墨登场。善良单纯的她还没有磨合好两人的关系,还没有看清自己婚姻的实质,就迎来了新的生命,孩子带来的是转机还是更多的问题?汪乐本来就危机重重的婚姻,被新添的一口人弄得更加相形见拙……她开始了婚姻的旅程,未曾想婚姻不同,相同的却是家家有本难算的账,你不算账有人会算账、经济、精神、生理这三大支柱若是都塌了,要怎样才能继续岿然不动的撑起婚姻,坚持着算完这本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