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8800000009

第9章 成功来自调心态

有个成语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有记载,叫做“追汉军王双受诛,袭陈仓武侯取胜”。

不过,这个题目只说对了一半,追汉军的魏将王双确实被斩了,但是诸葛亮在袭击陈仓的战斗中并没有取胜。

这段故事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公元228年,也就是蜀汉建兴六年十二月,诸葛亮二次北伐,兵围陈仓,当时诸葛亮有几万生力军,而陈仓守军只有一千多人,实力对比十分悬殊。

镇守陈仓的将领名叫郝昭,太原人,为人雄壮,自幼从军,屡立战功,镇守河西十馀年,经验十分丰富。一开始,诸葛亮准备使用劝降的方法,他派郝昭的同乡靳祥到城下招降。然而郝昭的态度十分坚决,《三国志》中记载,面对靳祥的游说,郝昭在城楼上斩钉截铁地回答:“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意思是:你别来劝了我已怀着必死之心。这段话可以说是掷地有声,铁骨铮铮。

靳祥回来后向诸葛亮做了汇报,估计诸葛亮起了爱才之心,又重新把靳祥派回去,告诉郝昭,“人兵不敌,无为空自破灭”。意思是我有几万大军,而你只有一千多人,不要以卵击石。郝昭回答得更干脆:“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意思就是你别再啰嗦了,再啰嗦我就拿箭射死你!

于是,游说不成,只有开打!这场战斗在史书(《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和《资治通鉴》)中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描写:

“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馀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於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於城里,昭又於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馀日,亮无计,救至,引退。”

按照上边的记载,这场战斗的场面是十分宏大的,蜀军伤亡惨重。蜀军使用云梯,郝昭使用火箭。

蜀军使用冲车,郝昭使用石墨。

蜀军使用井阑加土丸,郝昭使用重墙。

蜀军使用地突,郝昭使用横沟。

就这样你来我往二十多天,小小的陈仓城在诸葛亮统帅的几万精锐面前,竟然岿然不动!这确实是三国诸多战役中的一个奇迹,奇在名不见经传的郝昭,竟然能以弱胜强挡住战神诸葛亮的轮番进攻。

这件事,曹魏那么多大将都做不到,三国中那么多牛人都做不到,但是郝昭居然做到了。郝昭凭的是什么呢?

从曹魏一方看,原因首先是准备充分,以逸待劳;其次是调度有方,临阵不乱;第三是主将沉着,三军团结。

而从蜀汉一方看,有一个因素成就了郝昭的胜利。就是诸葛亮这次北伐,不是非要攻城略地,主要目的是牵制曹魏,配合东吴。因为在此前,东吴已经和曹魏开战,司马懿、张郃指挥大军集中力量,准备在东线对东吴动手,东吴战事吃紧。

为了配合友军,诸葛亮才率军北上(只带了二十多天的粮食)。此次北伐采取的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略,一边在斜谷那边修着破损的栈道,一边大军偷袭陈仓。只不过是想渡陈仓却没渡过去。

《三国志·曹真传》透露了一个信息:其实,曹真之前已经料到蜀军会来陈仓,早已安排手下备战陈仓,防备诸葛亮进攻了。陈仓城高大坚固,加上守军早有准备,按说诸葛亮应该对这些情况完全掌握,但是他为什么还要来攻呢?

从吴蜀联盟的角度来看,此战为的是协肋东吴、牵制曹魏,让曹魏无法全力在东线作战。从蜀汉角度来看,也是为了趁虚而入,见缝插针。换句话说,陈仓能打下来最好,打不下来也行。只要能起到震慑敌人、调动敌人的目的就可以!

二十多天以后,敌人被调动了,战役的目的达到了,诸葛亮就主动撤退了。并且在撤退过程中,还杀了一个精彩的“回马枪”,就是主动设伏,斩杀了曹魏大将王双。

从陈仓之战上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做事情是有两手准备的。首先陈仓战役有一高一低两个目标,高级目标是趁虚而入、占领陈仓,低级目标是震慑敌人、调动敌人。假如达成高级目标有困难的话,达成低级目标也可以。

其次,在安排重大行动的时候,既为胜利前进做好充分的准备,也为安全撤退做好充分的准备。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撤。始终把握战争的主动权,不但走得了,而且走得好。敌人敢来追,还能吃掉他!这些都是非常高明的智慧。

我们看到,很多人做事情常常犯两个错误。一种错误是只有单一目标,缺乏弹性,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了,不是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就是墨守成规,还按原来的办,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失败。另一种错误更常见,就是只为前进做好准备,没有安排撤退路线。一旦情况有变,事情不成,立刻就陷入混乱,溃不成军,兵败如山倒。

其实,挫折是最能检验一个领导者的水平的。

一个智慧的领导者,不仅仅会达成预期目标,一路高歌猛进,而且也一定要善于因势利导,调整目标,顺利撤退。人生不可能总是顺境,事业不可能总是成功,不善于做好两手准备的人,往往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陷入失败。

“知进知退,料成料败”,这才是真正成功者的品质。这一点我们确实应该向孔明先生多多学习。

我们知道,孔明自新野起兵、赤壁大战以来,军事上都是很成功的,各方面也都比较顺利。

一个一直比较成功、比较顺利的人,能够随时为挫折和退却做好准备,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能做到这一点,说明在诸葛亮身上有一种特别独特的成功禀赋,就是“冷静清醒,从不自大”。世界上是有很多墙的,但是有一道墙,就有一道门。什么人过不去这个门呢?就是把自己看得太大的人。只有头脑发热,把自己看得太大,把头抬得太高的人,才会结结实实地撞在门框上!

即使再成功,也不能发烧,一定要冷静清醒。孔明先生给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那么,诸葛亮的冷静清醒具体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总结了以下几条。

策略一

放低姿态,放长眼光

我们在前面第三讲中讲过“张松献地图”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诸葛亮懂得做人做事要“放低姿态,躬身接水”的道理。躬身接水,是一种境界,也是一份智慧。

还有一件事情也体现了诸葛亮放低姿态、放长眼光的智慧。这件事发生在陈仓大战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

这一年孙权在东吴称帝了。这件事对蜀汉震动颇大。以前吴蜀联合,一直使用的名义是“兴复汉室,扫灭曹贼”。现在竟然孙权也称帝了,“兴复汉室”的名义已经不存在了。东吴不仅没有扫灭篡位的曹贼,他自己也成了篡逆的孙贼。

于是,蜀汉内部就有一种声音,主张和东吴孙权绝交。

究竟要不要和孙权绝交,应该如何看待孙权称帝背汉这件事情呢?

诸葛亮体现出了务实的态度和卓越的眼光。

《三国志》裴注引述了《汉晋春秋》的记载,详细记录了诸葛亮的做法。原文是这样的:

是岁,孙权称尊号,其群臣以并尊二帝来告。议者咸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亮曰:「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掎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雠我必深,便当移兵东戍,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将相缉穆,未可一朝定也。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者也。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若大军致讨,彼高当分裂其地以为后规,下当略民广境,示武於内,非端坐者也。若就其不动而睦於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权僭之罪,未宜明也。」乃遣卫尉陈震庆权正号。

在这里,诸葛亮分析了三个层面的道理:

第一,孙权早就想当皇帝,这个心思我们早就看出来了。如果现在我们闹翻了,双方动起手来,孙权手下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兵精粮足,我们一时是占不到便宜的,那个时候北边的曹魏乘机坐收渔利,我们就真的危险了。过去汉文帝低调谦卑与匈奴交好,我们的先帝刘备低调谦卑与东吴交好,其实都是从大局出发的权变之计,对我们的未来发展是有好处的。

第二,有人说孙权不真心联盟,北伐不卖力气,这是不对的。孙权不是没有北伐的想法,只是他力量有限。孙权不能渡江打曹魏就像曹魏不能渡江打孙权一样,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我们和孙权联盟有巨大的好处。一旦我们北伐了,孙权也会跟着北伐,要么占据曹魏的领土,要么掠夺曹魏的人口,这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配合。就算是他态度消极,按兵不动那也是好的。因为只要他和我们是友好联盟,就算他不动,曹魏也会派兵防范他,于是敌人就不能尽全力来和我们作战,我们多一个盟友,敌人多一个对手,这对我们战胜强大的敌人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对孙权称帝的事情,暂时不必追究为好。吴蜀联盟是最重要的。

经过一番分析,在说服了上下群臣以后,诸葛亮就派卫尉陈震出使东吴,参加了孙权称帝的庆典,带去了对孙权的祝贺。吴蜀联盟于是得到了再一次的巩固和加强。

策略二

冷静敏锐,敞开胸怀

诸葛亮这种冷静清醒的心态不光体现在国家战略上,更体现在干部使用和人才选拔上。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一出祁山,由于马谡在街亭的失败,导致蜀军全线溃退,无功而返。可以说是大好局面毁于一旦,诸葛亮痛心疾首。

很多领导在这样的情况下,都会气急败坏,情绪失控,但是诸葛亮没有。首先他很冷静地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处理了马谡等人,并且上书自贬,主动承担了责任。并在此过程中注意了策略和方法,这一段“挥泪斩马谡”,我们在前文已有专门的介绍。

诸葛亮的过人之处还在于,惨遭大败以后,他不但处罚了一些干部,而且还奖励和提拔了一批干部。即失败以后,不但没有气急败坏,居然还能赞美下属、奖励下属,这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那么诸葛亮主要奖励了谁,他为什么会受奖励呢?

这个被诸葛亮奖励的干部是王平。《三国志》记载,“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王平是一个降将,出身卑微,级别也比较低。另外,王平教育程度不高,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也只有十个,几乎是一个文盲。

那么,在街亭之战当中,王平表现如何呢?

《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也就是说街亭一战,马谡舍水上山,王平苦苦相劝,在正确的建议得不到采纳的情况下,王平恪尽职守,正确指挥,英勇作战。马谡战败以后,部队四散奔逃,唯独王平带领的一千多人军容严整,战鼓响亮,徐徐撤退,敌人不知道虚实,不敢大肆追杀,于是王平一路上收容散卒,率领余部安全回到大本营。

王平的表现得到了诸葛亮的赞赏,“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后来,在蜀汉的历次北伐作战当中,王平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看到,实践是检验人才的试金石。

王平没有什么理论、没有什么文凭、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是他拥有丰富的经验、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勇气,这些都是马谡所不具备的。

按照一般的用人选人程序,王平被提拔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诸葛亮很了不起,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他没有墨守成规。我们讲,“常规程序选小才,突发事件选大才。”就是说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使用常规手段、标准流程、条条框框只能选到一般的人才。必须要有突发事件,通过实践的筛选,我们才能选到大才。

正所谓“小河淌水看鱼虾,惊涛骇浪现蛟龙。”

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很多领导者,一方面固守着各种选人的条条框框不放,一方面又指望着能在一夜之间就选到优秀的人才,这就好比是“在旱地里挖坑等着大鱼,在石头上浇水等着开花。”

诸葛亮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管理智慧箴言常规程序选小才,突发事件选大才。小河淌水看鱼虾,惊涛骇浪现蛟龙。

如果说提拔王平体现了诸葛亮高明的人才战略,那么处罚廖立就展示了诸葛亮过人的眼光。

廖立何许人也?他可是一位名满荆州的青年才俊!

《三国志》记载,“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就是说,廖立是刘备亲手提拔的荆州年轻干部,二十多岁就担任了长沙太守的职务。

孙权曾经问诸葛亮荆州有什么人才,诸葛亮回答,“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由此可见廖立受重视的程度。

用现在的眼光看,廖立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地方政府的一把手,是少年得志的人才。各位读者想想,这种少年得志的人才,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什么?

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谁也看不上,谁也瞧不起,而且口吐狂言,鄙视一切,批判一切,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用一个字来形容——狂!

这种人多吗?多。在我们身边就能找到很多这样的人,而且廖立正好就是这种人。

东吴吕蒙占领荆州的时候,身为长沙太守的廖立脱身回到成都,刘备没有追究他擅离职守的责任,继续给予重用,委任廖立做巴郡太守。后来刘禅即位,任命廖立做了长水校尉。

按说,这么好的领导,这么丰厚的待遇,这么重要的工作,廖立应该满意了,然而廖立却没有。

廖立自认为自己的才华和水平应该排在群臣当中的第二位,天下只能有一个人排在自己的前边,就是诸葛亮,其他人无论谁排在自己前边廖立都不服气。所以,眼见自己排在了李严等人的后边,廖立心里就老大的不痛快。

一个自恃才高的人往往容易看不惯,容易心里不痛快,这个可以理解。但是,自恃分两种,为国计民生、天下兴亡担忧,心里不痛快,这种自恃让人钦佩;为个人待遇斤斤计较,职位达不到预期,就心里不痛快而发牢骚,这种自恃让人轻蔑。

廖立正好就是后一种人。他看到自己的级别比别人低就开始不痛快、发牢骚。

《三国志》记载,有一次,后丞相掾李邵、蒋琬和廖立见面,廖立心情正不痛快,就对二人说:“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主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大家看看,这位廖先生从刘备开始,掰着手指头数落刘备、关羽、向朗、文恭、郭攸之、王连,一口气贬斥了六个人。而且话说得那么狠,特别是竟然敢当着同事的面指责“老板”刘备,这还了得。蒋琬、李邵二人就把廖立的这番讲话原原本本地汇报给了诸葛亮。

事情一下子就闹大了!

说到这里,我想提醒大家一下,在单位里千万不要当着同事的面指责领导,尤其是人家领导还帮过你、有恩于你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公然说狠话指责人家,是非常错误的,会陷自己于特别被动的地步。

对领导有建议,可以当面提,最忌背后乱说。不但我们自己不要说,而且在遇到别人说的时候,我们还应该采取解释或者提醒的策略。

廖立作为一个高级“干部,”难道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吗?他应该是有的。那么既然有,他为什么没有照此去做呢?这里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太狂了!他不屑于去守规矩,他觉得自己少年得意,呼风唤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以任意行事。

结果这种孟浪鲁莽的行为葬送了廖立的大好前程。

诸葛亮是爱惜人才的,但是诸葛亮更担心“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如果所有干部都像廖立这样攀比待遇、发牢骚说怪话,那整个局面就要失控了!

于是诸葛亮果断出手,处理了廖立。在《弹廖立表》(出自《诸葛亮集》)当中,孔明义正辞严地指出:“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胜数。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讬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

于是廖立被免去一切职务,流放到了汶山郡。诸葛亮处理廖立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有两点:一、作为领导者,一方面要关注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另一方面对已经发现的人才要加强管理,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清除害群之马。干部有能力大小之分可以理解,但若有人品问题,决不能原谅。二、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年轻干部,千万不能一旦得志便张狂,要谦虚谨慎,多干事业,少争待遇。生活上要多知足,不要贪心;事业上要求进取,不要满足。这叫做“生活上知足常乐,事业上精益求精。”

诸葛亮的清醒冷静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使用人才上,还体现在教育子女的家庭生活上!我们接着往下看。

策略三

注重教育,管好子女

孔明身担大任,工作的忙碌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在这样忙碌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忽视子女教育问题。这也是他的冷静清醒之处。

子女教育是个大问题,说大了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说小了决定一个家庭的未来,每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在子女教育上的每一份投入都是真正的战略投资。

诸葛亮早年无子,过继了大哥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乔为养子。在对诸葛乔的教育培养上,诸葛亮煞费苦心。《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了一段诸葛亮给诸葛瑾的书信,专门谈到了诸葛乔的教育培养问题。原文如下: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適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亮与兄瑾书曰:「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於谷中。」

诸葛亮告诉诸葛乔的亲生父亲诸葛瑾,说诸葛乔是可以回成都的,但是现在每个人都在为北伐做贡献,“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和别人一样同甘共苦,我也让诸葛乔掌握五百士兵,参与到后勤转运当中了,这样又磨练他的性格又锻炼他的能力。”

其实,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带有安慰色彩的,目的无非是告诉诸葛瑾自己不让诸葛乔回成都的主要原因,取得诸葛瑾的理解和支持!

其实,按理说,既然过继了,也就是自己的儿子,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目标和风格来管理这个孩子,但是诸葛亮很贴心,他依然考虑到了亲生父亲的感受,随时通报情况取得诸葛瑾的谅解和支持。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诸葛亮虽位高权重,但是对自己的子女不娇惯,不溺爱,不搞特殊化,让他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同甘共苦。这是非常好的教育方法。

小树苗就是要经历风雨的洗礼,如果一直养在温室里,早晚是要枯萎的。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但要浇水施肥还要及时剪枝,否则小树苗就会长歪了。

没有爱是伤害,过度的爱是更大的伤害!

这些朴素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所有的父母深思。在过继了诸葛乔以后,诸葛亮又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诸葛瞻。诸葛瞻字思远,生于蜀汉建兴四年。读者请注意,诸葛亮给自己儿子起的这个名字,瞻是高瞻远瞩的瞻,字思远,即能思考眼睛看不到的远方。这都代表了诸葛亮对孩子的期望。

他是这么期望的,也是这么实践的。

在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武功时写信给哥哥诸葛瑾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诸葛亮在教育儿子上有一个不同于我们今天很多家长的地方:我们今天的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快速成长,越快越好!但是诸葛亮正相反,他最担心的是孩子成长过快,他希望孩子成长的脚步能稍微慢下来一点。

“孩子你慢慢长!”这个理念值得我们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父母认真思考。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诉他的孩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太平御览》)

这里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一个“静”字,这个字含义极深。

在流光溢彩、眼花缭乱的年代,最难做到的就是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孔明先生告诫我们:有才华的人要坚持学习,否则就会荒废;既然要学习就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勤奋、扎实是最宝贵的品质,因为人生中很多最重要的东西往往不能速成,需要下慢功夫。

这就是静的力量。什么叫“静”?就是在别人发论文、拿项目、得奖励、上电视时,你要不着急、不着慌,保持自己的节奏,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兢兢业业教学,扎扎实实研究,一步一个脚印,这叫学术上的“静”。

什么叫“静”?就是别人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短期工程、上报纸上电视,热热闹闹时,你要不眼红、不心焦,老老实实处理自己眼前的问题,踏踏实实为老百姓谋福利,尽自己的职责,这叫为官上的“静”。

什么叫“静”?就是别人抓项目、搞投机、拉关系、猛炒作,一夜暴富,一朝成名时,你要不羡慕、不眼馋,走自己的路,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品格,这叫做人上的静。

有了这份“静”,人的内心世界就稳定了,心里有了根,做事有了底,生活就会幸福快乐,事业就会稳步前进。

孔明先生的这些教诲,即使对于1800多年以后的我们来说,仍然是切中要害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躁动的年代,大家看看我们这些现代人,走高速,求快速,喜欢速成、速配,饿了吃速食面,病了服速效药,一切都喜欢加快再加快。

这种一味的快速最后会带来巨大的问题。人生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有高亢的乐章,更要有平稳舒缓的旋律。

生命在宁静中才能找到根底。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也是这个道理。

孔明先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相结合,引导孩子们走上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到后来,邓艾伐蜀,诸葛瞻、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都在保卫绵竹的战斗中为国捐躯,死得英勇壮烈。他们身上的正义、忠诚、勇敢都来自于诸葛亮的正确教育。

同类推荐
  • 公司成立后,看你怎么去做大

    公司成立后,看你怎么去做大

    众所周知,微型公司—中小公司—大型公司—巨型公司是公司必经的成长阶段。在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经营者要采用不同的工具与方法、策略,带领团队跨越一道道坎儿,实现盈利的目标,走向胜利的彼岸。另一方面,公司经营管理本身是一种实践,不确定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也是商业本身最大的魅力,任何人都很难用一种简单的标准去谋划公司的未来,更不要说成就未来的伟大公司了。本书针对中小公司的成长需求,总结中外大公司的成功经验,发现把公司做大做强都遵循这样一些基本规律:先活下来是公司做大做强的前提,正确的经营哲学是公司做大做强的保证,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公司做大做强的关键,健全的制度是公司做大做强的基础,出色的战略是公司做大做强的根本。
  • 每天一堂销售口才课

    每天一堂销售口才课

    《每天一堂销售口才课》内容简介:销售是一个靠嘴吃饭的职业,不会说话就做不好销售。良好的口才与沟通能力,是一名顶尖销售员成功的关键因素。口才是训练出来的,一分天资,九分努力。《每天一堂销售口才课》从如何开场、提问、处理客户异议、讨价还价、说服购买、促成成交等几个方面进行技巧性讲解,卓有成效地提高销售人员与客户沟通时的说话技巧。
  • 集团战略与文化

    集团战略与文化

    研究企业文化的人很多,研究集团文化建设的人不多,而把集团战略和文化放在一起进行专题研究的就更少了。集团战略与文化是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曾有一位企业领导说:“过去管理企业我主要管事,可永远有管不完的事,每件事情都需要我决策,每项工作都需要我把关。虽然我不一定比别人专业,但由于我是公司老板,是企业创始人,因此,我必须这么做。可是,我并没有取得满意的管理效果。”后来,这位企业家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发现自己的做法很愚蠢,事必躬亲是无法把企业做强做大的,必须通过管人达到管事、经营企业的目的。
  • 管理之道

    管理之道

    《管理之道》本书分为重视调查研究勤于市场预测、设想多种方案精心选择拍板、全面筹划安排科学编制计划等部分。
热门推荐
  •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2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2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全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国演义》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囊括了中国古代政治、外交、兵法、权谋、道德观念、哲学、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尤其是书中描写的四十多次战争,场面波澜壮阔,鲜活生动,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军事知识和战争经验。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犹如在历史广阔的历史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 影帝男神:变装女神霸上你

    影帝男神:变装女神霸上你

    颜夏是一个长相十分帅气的女生,被自家表姐拐骗女扮男装去参加比赛后,意外获得了进入娱乐圈的通行证。她不仅依靠一身男装在娱乐圈里混得风生水起,还一不小心拐跑了影帝男神的心!
  • 玄界最强大帝

    玄界最强大帝

    3亿年前,玄界最强者祖灵大帝遗留下一块玄冥灵石。3亿年后,有三位少年人从仙界穿越时空之门到达玄界。故事,就是从一位叫张池的少年说起……
  • 心碎颜

    心碎颜

    胡凝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在一次混战中为了心爱之人毁了容。三年后,在所有人认为她不在人世的时候,她以另一种身份出现了喜欢的人的身边,可她却遭遇了更多。。。。。。
  • 御劫仙踪

    御劫仙踪

    一人,一剑,肆虐天地间。一眸,一念,永恒刹那间。何为道?天地有缺,万物寂灭;青锋一指,苍生屠戮。大千九州,浩瀚星河,有洞天福地,也有百死绝域。
  • 彼岸之秘

    彼岸之秘

    韩立果,意识化身成为一朵彼岸花,矗立忘川岸边十万年之久,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数一数自己的灵魂走过了几次忘川。当他的灵魂不再出现,当无数的彼岸花开始凋零,韩立果知道,整个世界大难临头了。每一朵彼岸花,都代表了一个生命,它的凋零,就代表着某个生命的终结,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是包括灵魂和意识在内的消亡。韩立果也做好了随时凋零的准备,没想到竟然重生成人,虽然只是个木头人,但他还是担负起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告诉诸天的大人物们,世界大祸临头了,不要再在外面瞎转悠了,抓紧回家陪媳妇孩子吧.....
  • 奥术王座

    奥术王座

    嗯嗯,就这样吧,哈哈,主要是感觉不太爽,哈哈哈哈哈哈哈
  • 缤纷碎界

    缤纷碎界

    七岁男孩艾里斯特被神秘组织暗中培养为世界的终结者。他成功崩坏了旧世界,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道路,记忆却也因此受损。隐没于世的“兵器”艾里斯特,与在暗部工作的“父亲”布莱克莱、曾任护士工作的“母亲”露西娅、努力与天分并富的天才“哥哥”弗洛斯基、娇小可爱但是实力却被以“怪物”相称的强大“姐姐”夏洛缇雅过着五年安稳幸福生活。然而幸福终有始末,对峙的“新人类”党派由于艾里斯特的再度觉醒,将他纳入了新的纷争。担任家人角色的成员也逐渐开始展露出另一重身份。是被迫屈从于命运还是奋起抵抗,犹如浮萍的十二岁孱弱少年艾里斯特在这场争夺的暴风雨里独自摇曳。努力地活下去吧,艾里斯特……
  • 经济法案例教程

    经济法案例教程

    本书系会计专业本科教材,分为八章,包括经济法绪论、经济法概述、经济法律关系、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公司法概述、公司的基本制度、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合同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经济仲裁和诉讼法律制度等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会计专业中需要掌握的相关法律知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