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600000012

第12章

【译】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这是符合传统礼制的;今天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礼帽,这样比过去节省些,我跟随大家。臣子拜见国君,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礼制的。如今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啊。虽然违背众人的意愿,但我还是坚持先在堂下拜见君主。”

【解】

孔子对传统礼制,有经(原则)有权(权变)。他主张礼应从恭俭,但坚决反对在堂上拜见君主的做法。因为“拜上”会直接导致行礼者情感的改变,涉及“礼”的原则性问题,所以即使违背众人意愿,也还是会坚持。

【原文】

子绝四:毋意①,毋必②,毋固③,毋我④。

【注】

①意:通“臆”,猜想、猜疑。②必:必定。③固:固执己见。④我:以自我为中心,即自私之心。

【译】

孔子拒绝四种行为: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我。

【解】

本章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平日的处事立行态度,可供今人借鉴。

【原文】

子畏于匡①,曰:“文王②既没,文不在兹③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④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匡人解围

【注】

①子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据《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孔子离开卫国要前往陈国,途经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货的掠夺和伤害,又因孔子与阳货长相相似,所以被匡人误以为孔子就是阳货,于是将他围困。②文王:即周文王。③兹:指孔子自己。④与:掌握。

【译】

孔子被匡地人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想要湮灭这种文化,那我就注定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湮灭这种文化,那么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解】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在匡地被当地居民包围一事,从孔子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在面对威胁和逼迫时的那种无所畏惧的刚毅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来自于他对周代礼乐文化的信心。

【原文】

太宰①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②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③曰:“子云,‘吾不试④,故艺。’”

职司委吏

【注】

①太宰:官名,主要负责国君宫廷事务。②纵:让,使,不加限量。③牢:姓琴,字子开,一字子张,孔子的学生。④试:用,被任用。

【译】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真是一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的,而且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道:“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出身卑贱,所以才学会了许多技艺。君子会掌握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的。”子开说:“夫子曾经说过,‘我不曾被国家重用,所以学得许多技艺。’”

【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过生活的困苦和磨难,更有利于技能的增长和自我的完善。

【原文】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①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②其两端③而竭焉。”

【注】

①鄙夫:指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②叩:叩问、询问。③两端:事物的两极,为正反两面。

【译】

孔子说:“我有学问吗?其实我没有多少学问。如果有一个乡下人问我一些事,我对他谈的问题也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我只是从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去叩问他,一步步问到穷竭处而已。”

【解】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十分精通。在分析未知问题的时候,不停地从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去叩问,然后借以有所启发。

【原文】

子曰:“凤鸟①不至,河不出图②,吾已矣夫!”

【注】

①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雌为凰,雄为凤,传说凤鸟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它的出现标志着盛世到来。②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同样是祥瑞的象征,世治则现,世乱则没。

【译】

孔子说:“凤鸟不再飞来了,黄河也没有瑞图出现,我这一生恐怕是完了吧!”

【解】

孔子的一生都在努力恢复礼制,在他周游列国的晚期,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终生使命——对周礼的恢复,也无能为力了,于是发出了“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的哀叹。

【原文】

子见齐衰①者、冕②衣③裳④者与瞽者⑤,见之,虽少必作⑥;过之,必趋⑦。

【注】

①齐衰(zīcuī):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②冕:官帽。③衣:上衣。④裳:下衣,相当于现在的裙。⑤瞽(gǔ)者:盲人。⑥作:站起来,表示敬意。⑦趋:快步走,表示恭敬的一种走路姿势。

【译】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穿戴着礼帽礼服的人和盲人,虽然他们年轻,孔子也定会庄重地站起来;从这些人面前经过的时候,也一定会快步走。

【解】

不只是对身份高贵的人、有官位的人行礼,对下人、身份低微的人、家有丧事的人和失明的人,也以礼待之。孔子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心存善念、以仁为本的缘故。

【原文】

颜渊喟然①叹曰:“仰之弥②高,钻③之弥坚,瞻④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⑤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⑥。虽欲从⑦之,末由也已。”

【注】

①喟然(kuì):叹息的样子。②弥:更加、越发。③钻:钻研。④瞻(zhān):看。⑤诱:劝导,引导。⑥卓尔:高大、超群。⑦从:追随。

【译】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就觉得它高大,越努力钻研越觉得它深奥,抬头看它就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引导我,用各种文献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用尽全力,好像能够高高地站立起来了。然而想要追随他,却无从做起。”

【解】

这一章表达了颜渊对夫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风貌品德的崇敬和自己虽追赶也不可企及的喟叹。言辞具体生动,夫子学问之平淡高深、弟子求学之苦忧喜乐,以及弟子对老师的崇拜,都跃然纸上。

【原文】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①。病间②,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③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④,予死于道路乎?”

【注】

①臣:指治丧的专管。由于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因此子路叫门人充当“臣”,让其负责安葬孔子的事情。②病间:病情痊愈或好转。③无宁:宁可。④大葬:指大夫的葬礼。

【译】

孔子病重,子路让孔子的弟子们充当治丧的家臣。后来,孔子的病慢慢好转了一些,他说:“太久了,子路欺骗我。我没有资格有家臣,却居然有了,我能欺瞒谁呢?欺骗上天吗?况且与其在治丧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弟子们的面前死去。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死在路上吗?”

【解】

这一章记述子路准备让孔子的弟子们充当治丧的家臣,并以大夫之礼安葬孔子,不过孔子当时已经不是大夫了,所以孔子认为子路的做法是越礼的行为,因此责备他。儒家十分重视葬礼,特别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不同等级的人有着不同的安葬法,若是违背了这个规定就是越礼。

【原文】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①而藏诸?求善贾②而沽诸?”子曰:“沽③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

①韫(yùn)椟:收藏物件的柜子。②善贾:识货的商人。古代称流动的商贩为商,开店的商贩为贾。③沽:卖。

【译】

子贡说:“如果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买主卖出去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买主呢。”

【解】

儒者常以玉比德才,子贡以玉设问,实际上问的是孔子对出仕的态度。孔子以“待贾者”自称,说自己正等待慧眼卓识的人呢。反映了孔子的求仕心理,孔子以宣传“礼治”和“德治”为己任,希望统治者能够以他推行之道来治理天下。

【原文】

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②,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注】

①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九是形容数量之多。②陋:鄙陋,落后。

【译】

孔子想要搬到夷人地区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怎么能长久居住呢?”孔子说:“君子去住了,还有什么落后的呢?”

【解】

无论地方贵贱与否,只要当地执政者施行仁德,百姓安乐,又何陋之有?这可能是孔子周游列国,因中原文明各国都不能用其主张而生发的感慨吧。

【原文】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①,《雅》《颂》②各得其所。”

访乐长弘

【注】

①乐正:调整乐曲。②《雅》《颂》:是《诗经》中两类不同的诗歌的名称。《雅》乐是周天子王城附近的音乐,具有民歌的特征,但又与各地的方言民歌相区别。《颂》乐用于宗庙祭祀,节奏缓慢,乐调庄严。

【译】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然后将礼乐修订整理,《雅》《颂》都得到了适当地参阅订正。”

【解】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音乐编辑大师,此章是他自述编辑整理古代音乐文献的记载。“删诗书,正礼乐”是孔子很重视的一项工作,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孔子对东周以来礼乐中存有缺陷之处进行了校正和修订,只是关于“乐”的很多部分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

【原文】

子曰:“出则事①公卿②,入则事父兄③,丧事不敢不勉④,不为酒困⑤,何有于我哉。”

【注】

①事:侍奉。②公卿:君主和长官。③父兄:父母和兄长。④勉:尽量,尽力。⑤困:乱。

【译】

孔子说:“在外做官就侍奉公卿,在家闲居就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平日不因为酒醉而误事,哪一种是我拥有的呢?”

【解】

“何有于我哉”,是孔子的自谦之词。同时也是圣人不居功的表现,圣人教化乡邻,使其忠孝有礼,民风归淳,且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在川观水

【译】

孔子在河边叹息道:“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解】

结合前边的“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已矣夫”“美玉待沽”以及“欲居九夷”来看,此篇可能多为孔子老年语录。年轻时不大容易感慨过往时光,而到了一定年岁后,即便孔夫子,在面对这昼夜涓流不息的河水时也不免失声感叹“逝者如斯夫”!

【原文】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

孔子说:“我从来没有见过热爱仁德像热爱美色一样的人啊。”

【解】

此章所表达的并非不理解人爱美色,只是反对那些一味贪恋美色而不重仁德修养的行为,希望人们能把精力放在追求美德善行上。

【原文】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②也。”

【注】

①篑(kuì):盛土的竹筐。②往:一往无前。

【译】

孔子说:“比如造山,只差一筐土,如果中断,我也就停止了。比如在平地上,虽然刚倒下一筐土,如果继续,我也就干下来了。”

【解】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个人、民族,乃至家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保证。

【原文】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译】

孔子说:“和他谈了,就能够坚持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解】

“天道酬勤”,这一章孔子大赞了颜回勤奋刻苦、毫不懈怠的学习精神。

【原文】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

孔子评价颜渊,说:“可惜呀!我总是见到他的进步,从来没有见他停止过。”

【解】

孔子说这话的时候,颜回大概已经去世了,所以孔子才叹息“可惜呀,可惜!”

【原文】

子曰:“苗而不秀①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注】

①秀:稻、麦等谷类作物吐穗扬花。

【译】

孔子说:“庄稼生长了却不吐穗开花的情况是有的吧!吐穗开花却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吧!”

【解】

孔子以“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说明现实中是存在半途而废的情况的。有的人原本天资聪颖,前途无量,但缺少了持之以恒的韧力,所以最终还是达不到目的。在这里,孔子旨在勉励我们向颜渊学习,自强不息,做事有始有终,不要轻言放弃,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原文】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

孔子说:“年轻人是令人敬畏的,怎么能断定他将来不如现在的人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不明白道理,那就不足以敬畏了。”

世业克昌

【解】

王阳明认为,“四十、五十而无闻”,指的是不闻道、不识理,而不是默默无闻的意思。这里采取这种解释。

【原文】

子曰:“法①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②与③之言,能无说④乎?绎⑤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⑥如之何也已矣。”

【注】

①法:指礼仪规则。②巽:通“逊”,恭顺、谦逊。③与:称许、赞许。④说:通“悦”。⑤绎:推究、追求、思索。⑥末:没有。

【译】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话,谁能不听从呢?改正错误才是可贵的。谦逊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认真推究一下是否对自己有帮助才是最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加以分析推敲,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我对这样的人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解】

喜听好话难改过,古今通病是也。

同类推荐
  • 国学大讲堂:中国顶级国学圣贤的公开课

    国学大讲堂:中国顶级国学圣贤的公开课

    国学源远流长,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得之。本书旨在化繁为简,将经典的国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读,为更多向往国学的读者提供精神上的“低门槛、无障碍阅读普及本”。史、儒、佛、道、法、兵、中医、易经、礼节、饮食……这里无所不包,等待着你的探索。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社会认识论导论

    社会认识论导论

    本书从社会认识的概念辨析入手,把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考察人类社会认识所经历的神话、史鉴、理知、实证等基本形式,梳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认识模式的十个基本点,分析社会认识活动的主要特点、系统结构、基本层次、多维向度和加速度进化过程,在多学科交叉的广博视野中建构了一个开放的“社会认识论”研究体系,为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领域,为探索人类社会自我认识之谜做了大胆尝试,成为我国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
  •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

    人的一生是一场修行,总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南怀瑾先生将人生归结为三个阶段: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并不断求索的问题。在本书中,通过南怀瑾先生对国学经典的讲解,对儒、道、佛经典智慧的归纳,从做人的大智慧到生活中的小问题,深入浅出,化深奥晦涩为平易晓畅,在你人生路上指点迷津,为你讲述大得大失间的智慧。
  •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热门推荐
  • 关汉卿杂剧散曲鉴赏辞典

    关汉卿杂剧散曲鉴赏辞典

    本书是本社中国文学名家鉴赏辞典系列之一。精选关汉卿代表作,并请当代研究者为每篇作品撰写鉴赏文章。其中诠词释句,发明妙旨,有助于了解关汉卿名篇之堂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关汉卿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色彩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 超级睡梦人

    超级睡梦人

    【2019-创世新起奇大作--超级睡梦人】“宿主放心,小梦怡情,梦房,梦地,梦美女!大梦初觉,撑天,震地,傲仙家……”梦人:凡侠帝王跟我走!梦仙:仙尊仙帝在我手!梦神:封神榜被我拿走!玉不琢不成器,梦不做不犀利!一梦在手,天下我有!万界之巅,藐视苍穹,“宿主伴你装逼,伴你飞,我们一起嘿!嘿!嘿!”欢迎加入星迷河粉,书友群交流QQ:963229862
  • 他的眼,美如星辰大海

    他的眼,美如星辰大海

    很无意的,她看到了车里正在闭目浅睡的男人。那个男人简直太好看了,好看的让她几乎忘记了呼吸……,还有他那强大的气场,她在车外都感受到了。她的心突然怦怦怦的乱跳起来,不敢想那个男人睁开眼该是怎样的倾世繁华。这个男人,难道就是她的契约老公吗?--某总裁:“刚刚车外那个小胖子是什么人?”助理:“她就是您花一百万聘的妻子啊。”某总裁:“嗯?什么?!”他猛地睁开狭长幽冷的眼眸,眼珠黝黑深邃,睫毛微颤!助理:“夏总,合同已经签完了,您过目,而且,老爷子似乎很喜欢她。还有,夏总,她其实长得挺可爱的。”某总裁暴怒:“闭嘴!”人物介绍:男主,夏雨昂;女主,云小朵。支线男主:夏朗云,夏家收养的孩子,男主夏雨昂的弟弟,兼助理。
  • 拐个男子当相公

    拐个男子当相公

    空间在手,看我如何玩转古代,什么家里穷得饭都吃不起,爹娘不在只有两个哥哥,看我让你们过上幸福的米虫生活...诶那个少年有点帅要不拐他当上门女婿?
  • 死亡游戏

    死亡游戏

    本来心无大志的我,陷入了大型灵异事件。莫名被拉入死亡游戏,从此陷入种种不可思议的诡异事件。活着,简单的诉求竟然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望。死亡游戏正式开始,我要活下去,揪出幕后黑手。
  • 群星之冠

    群星之冠

    从小时候起,我便一个人照顾着,这历代星辰。
  • 淡定的女人最幸福

    淡定的女人最幸福

    本书是一本写给女人的心灵鸡汤,书中选取了88则浓缩了生活智慧与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涵盖了心态、爱情、婚姻、事业等方方面面。一个个深刻的寓言故事,给女人醍醐灌顶的彻悟,告诉女人幸福的奥秘,帮助女人解决生活中的困惑,体悟到生命的真谛。
  • 甜味校霸

    甜味校霸

    众所周知,M高校有一个长得贼萌的校霸,最讨厌别人叫她“甜甜”某天,M高校的学生看见一个男生冲着校霸喊了声:“甜甜。”大家都默默地为男生点了根蜡可是大家看见校霸竟然乖乖的应了一声众人:一定是我今天的起床方式不对!新人新书,多多关照预计《甜甜》分为校园篇和职场篇甜宠不解释另,简介是真的不擅长,凑合看吧(顶锅逃跑)
  • 魂梦仙游

    魂梦仙游

    地球上的陈秋生因车祸,成植物人,其两魂气魄穿越道另一个修仙的界面,并与前世元婴修士华晨的命魂结合在完美五灵根颖小柒的躯体上,既保留了地球的记忆,又有华晨的记忆残片,在修仙界凭着优势大展身手……
  • 我们的童话未完待续

    我们的童话未完待续

    听说厉大校草谈恋爱了!无数少女的心碎一地啊!某些人昨天还大赌J校草会一生不谈恋爱,可谁又知道J校草的撩人技术那叫一个高啊!真的是打脸了!L:“你知道我最喜欢你哪里么?”J:“嗯?哪里”L:“眼睛啊!”J:“为什么?”L:“因为你的眼里有星辰大海啊!”J:“不,我的眼里只有你啊!”L:“请简先生您立刻停止散发魅力!不许撩人!”J:“还不怪你!”L:“怎么怪我了?怪你自己啊!”J:“成,怪我太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