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600000019

第19章

【译】

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但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但不能安静坦然。”

【解】

君子处于世间,不以显达骄人、不以富贵傲物,也不因困穷沮丧。谨守中正,所行恭敬,安然而处,心底泰然。小人矜己傲物、斤斤计较、心胸狭窄、患得患失,因此难得安详宁静。

【原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

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具备这四种品德的人近于仁人。”

【解】

这一章孔子指出了通达“仁”之境界的四种要素,即刚、毅、木、讷。孔子认为,一个人具备刚毅、果敢、质朴、谨慎的品质,就近于仁人了。

【原文】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①,怡怡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注】

①偲偲(sī):勉励、诚恳的样子。②怡怡(yí):和气、顺从的样子。

【译】

子路问孔子道:“怎样做才可以称为知识分子呢?”孔子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这样就可以称为知识分子了。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解】

朋友因气味相投而交,所以容易相互偏袒;兄弟因为血缘亲密,所以更容易言行直率,因小事吵闹。孔子由实际生活出发,针对朋友和兄弟两种关系给出的建议切实、可行。

【原文】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

孔子说:“善人教导百姓七年,也就可以让他们参军作战了。”

孔子说:“如果用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去征战,这就是抛弃他们啊。”

【解】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的“教民”思想,同时也体现了其仁者之心。孔子认为,百姓只有先接受教导,才可以应付战争,否则就是白白去送死。

宪问第十四

子思

【原文】

宪①问耻。子曰:“邦有道,谷②;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③、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注】

①宪:姓原,名思,字子宪,又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学生。②谷:俸禄。③伐:自夸。

【译】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可以领取俸禄;国家政治动乱的时候,仍然领取国家的俸禄,这就是耻辱。”

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婪的毛病都没有的人,可以称得上是仁人了吧?”孔子说:“这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但是是否可以说是仁人,那我就不知道了。”

【解】

上一章体现了孔子的为政荣辱观,后一章反映了“仁”的难能可贵。

【原文】

子曰:“士而怀①居②,不足以为士矣。”

【注】

①怀:思念,留恋。②居:家居。

【译】

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称为士了。”

【解】

贪图安逸,怀居苟安的人是很难以天下事作为自己的责任的。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①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②。”

【注】

①危:直,正直。②孙:通“逊”。

【译】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语言正直行为正派;国家政治紊乱,行为端正,说话谦虚谨慎。”

【解】

孔子告诫自己的学生,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语言要正直,行为要正派;当国家政治紊乱的时候,行为更要端正,说话要谦虚谨慎。这是明哲保身的基本原则,可以避免祸端。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好言语,有好言语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仁德的人一定很勇敢,而勇敢的人却不一定有仁德。”

【解】

分析了内(仁、德)与外(勇、言)的关系,有内在品格,必然外于外在表露出来,但外在有这样的表现,却不一定说明内在也有如此的品格。

【原文】

南宫适①问于孔子曰:“羿善射②,奡③荡舟④,俱不得其死然。禹⑤稷⑥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猎较从鲁

【注】

①南宫适:即南容。②善射:善于射箭。③奡(ào):相传是夏代的大力士寒浞的儿子,擅长水战,可以一手抓起江海里的航船在陆地上拖着走。④荡舟:用舟船冲锋陷阵。⑤禹:即夏禹,夏朝的开国之君,善于治水,注重发展农业。⑥稷:周朝的祖先,又为谷神,善于农耕种植,被誉为农耕文明的始祖。

【译】

南宫适问孔子,说:“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但最后他们都没有得到一个好的下场。夏禹和后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能够得到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尊尚道德啊。”

【解】

旨在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天下,而不要以“武”得天下,用道德去教化百姓,而不是武力和权术,主张统治者应以人为本,尊民、爱民、惜民、富民、强民,只有取信于民,民心所向,才会得到天下。

【原文】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

孔子说:“君子也可能做出不够仁义的事情来,但小人中从来都没有有仁德的人啊。”

【解】

天下没有完美的人,君子的道德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层次,但也可能会有不仁义的行为,因此而犯错;小人的道德水平决定了他们是做不出仁德之事的。

【原文】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

孔子说:“爱他,怎么能不教他勤劳呢?忠于他,怎么能不给予他忠告呢?”

【解】

为政者对百姓、父母对子女、教师对学生,莫不如是。

【原文】

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之,世叔③讨论之,行人④子羽⑤修饰之,东里⑥子产润色之。”

【注】

①命:指外交文书。②裨(pí)谌(chén):郑国的大夫。③世叔:即子太叔,名游吉,郑国的大夫。④行人:掌管外交事务的官员。⑤子羽:公孙挥的字,郑国的大夫,经常出使各国,以便了解他国的情况。⑥东里:郑国大夫子产居住的地方,位于今郑州。

【译】

孔子说:“郑国制定的外交公文,先是由裨谌起草,后交由世叔组织讨论提出建议,再由负责外交事务的子羽加以修改,最后由子产加以润色加工。”

【解】

分工合作,人尽其才,精密详审,严谨慎重。

【原文】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①。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②伯氏③骈邑④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注】

①西:即公子申,楚国的大夫。②夺:没收。③伯氏:名偃,齐国的大夫。④骈邑:齐国地名,伯氏的采邑。

子西沮封

【译】

有人问子产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又问子西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呀!他呀!”又问管仲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有才干的人,他没收了齐大夫伯氏领地骈邑的三百户,使其吃着粗疏的饭食度日,但他到老都没有怨言。”

【解】

孔子认为,子产、子西和管仲都称得上是君子。子产具有仁爱之心,他为人宽厚仁慈,政绩斐然,而且为人民带来了许多实惠。子西和管仲都是功业德行卓著的贤人。因此,孔子对他们赞许有加。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解】

平常心处世,荣辱不惊难。

【原文】

子曰:“孟公绰①为赵、魏老②则优③,不可以为滕④、薛⑤大夫。”

【注】

①孟公绰:鲁国大夫,属孟孙氏家族。②老:古代大夫的家臣。③优:有余。④滕:诸侯国家,位于今山东滕县西南。⑤薛:诸侯国家,位于今山东滕县东南。

【译】

孔子说:“孟公绰做晋国越氏、魏氏的家臣,是绰绰有余的,但是不能胜任像滕、薛这样一些小国的大夫的职责。”

【解】

孟公绰与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他为人清心寡欲,廉洁正直,虽然有仁德却才干不足。赵、魏家臣多而事少,而且作为家臣需要具备高尚的德行,就这一点来讲,孟公绰是足以胜任的;但滕、薛国小而事多,才干不足的人是很难办成大事的。

【原文】

子路问成人①。子曰:“若臧武仲②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③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④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

①成人:人格完备的完美之人。②臧武仲:名纥,鲁国的大夫,学识广博,足智多谋,有“圣人”之称。③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勇猛果断,中国历史上有“卞庄刺虎”的故事。④要:穷困。

【译】

子路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廉洁、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来制约,就可以称得上是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能够做到以义为重,遇到危险能挺身而出,长久处于穷困的生活中而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说是一位完美的人了。”

【解】

高标准是“文质彬彬”,进退有据;退而求其次,则是正直(见利思义)、勇敢(见危受命)、诚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①于公明贾②曰:“信乎,夫子③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④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注】

①公叔文子:卫国大夫公孙拔,谥号“文”。②公明贾:姓公明,字贾。卫国人。③夫子:指公叔文子。④以:这个。

【译】

孔子向公明贾问公叔文子的为人时,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索取,真的是这样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的那个人说话夸张了。先生他总是到该说的时候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的话;先生只有在发乎内心的高兴时才会笑逐颜开,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的笑容;先生只在合于道义要求的情况下才索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的索取。”孔子说:“这样啊,难道真是这样吗?”

【解】

三人成虎,街头里巷之语多夸张修饰也。

【原文】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①君,吾不信也。”

【注】

①要:要挟。

【译】

孔子说:“臧武仲凭借防这块封地为交换条件,请求鲁君封他的后代为自己的继承者。虽然他嘴上说不是要挟君主,但我不相信。”

【解】

公元前550年,臧武仲因得罪孟孙氏而逃离鲁国,后来他回到了鲁国的防邑,并向鲁君提出要求,以立臧氏之后为卿大夫作为条件,只有鲁君答应这一要求,他才肯离开防邑。在孔子看来,臧武仲的做法就是要挟君主、犯上作乱的行为。

【原文】

子曰:“晋文公①谲②而不正,齐桓公③正而不谲。”

礼堕三都

【注】

①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晋献公之子,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②谲(jué):言行伪诈。③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

【译】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解】

晋文公称霸后召天子而使诸侯朝之,以臣召君,是越礼的行为。齐桓公打着“尊王”的旗号称霸,他的做法符合于礼的规定。所以,孔子评价齐桓公时说他“正而不谲”。

【原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③,不以兵车④,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⑤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⑥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⑦也,自经⑧于沟渎⑨而莫之知也。”

【注】

①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与其争位,并将其杀掉。②召忽: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召忽自杀。③九合诸侯:指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盟会。④不以兵车:不用武力。⑤微:无,没有。⑥衽:衣襟。⑦谅:遵守信用,这里指小节小信。⑧自经:上吊自杀。⑨渎:小沟渠。

【译】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殉难而自刎,但管仲却没有追随赴死。”接着又说:“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盟会,却不用武力。这都是管仲的功德啊!这就是他的仁德啊!”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安定下来,老百姓直到今天还受到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早就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沦为落后民族了。他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小信,在小山沟里自杀而没有人知道呢?”

【解】

公子纠被杀了,召忽自杀以殉其主,而管仲不但没有追随赴死,还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因此,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则不能算是仁人。对此,孔子认为,管仲帮助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而不依靠武力,造福百姓,施恩惠于天下,这就是仁德,是值得称赞的。

【原文】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①,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注】

①僎(xún):卫国大夫,原为公叔文子的家臣。

【译】

公叔文子的家臣僎,文子推举他升任为卫国的大夫,共同为国家的大臣。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后,说道:“公叔文子是可以称为‘文’的啊。”

【解】

公叔文子能够做到知人识才、忘己无私、事君尽忠、唯贤是举,不嫉妒贤能,推举家中臣仆僎与他一同成为国家的大臣,这在孔子看来是一种难得的仁德之为,因此对他赞扬有加。

同类推荐
  • 忏悔录(上)

    忏悔录(上)

    《忏悔录》是一部复杂多义的著作。“忏悔录”一词,其古典拉丁文原义为“承认、认罪”,在教会文学中转义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含义。奥古斯丁此书着重后一种意义,即历述一生所蒙受的天主恩泽,从而发出对天主的歌颂。但世人一般都注重其第一种意义,将其视为奥古斯丁的自传和个人忏悔,“忏悔录”遂成为“自传”的别名。奥古斯丁的哲学分为两大部分,即纯粹神学和从属于神学的哲学,前者是关于创世主上帝的论述,后者则讨论上帝创造万物、创造宇宙的问题。这两部分内容在《忏悔录》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阐述。罗素的看法有所不同,他对奥古斯丁评价甚高,认为奥古斯丁虽然并不专心致力于纯粹哲学,却很好地表述了它,并显示出了非常卓越的才能,《忏悔录》就是最好的纯粹哲学作品。
  •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在近代伦理道德变革史上,从戊戌到五四是一个关键性的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激进的革命家,对人的现代化这一近代重大的历史课题极为关注。他们在近代社会伦理思想变迁中的守旧与创新,为我们考察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沿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选取了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期间在近代伦理思想变革过程中做出积极探索的六位思想家,试图对他们的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以管窥时代典型人物身上近代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坷坎不平的历史道路,以及近代中国在人的现代化历程中的多舛命运。
  • 德国哲学(2017年上半年卷)

    德国哲学(2017年上半年卷)

    《德国哲学》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湖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协办的专门研究德国哲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性刊物,为国内外热爱德国哲学、热衷于外国哲学研究的学界同人提供一个深入研究德国哲学和外国哲学的理论平台,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一个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的前沿阵地,在业内具有极好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热门推荐
  • 矮子当道(同名美剧原著)

    矮子当道(同名美剧原著)

    同名美剧《矮子当道(Get Shorty)》原著小说。似乎厌倦了自己的身份,但又不知道还能怎么办。被卡在那里动弹不得,却只能默默忍受生活。这是收债人奇力的困境,似乎也是大多数人的困境。就像有些人半点也不关心他们的工作,但说到底也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突然,有一天,机会来了。这一次他向一个电影制片人讨债,就此踏足充满魅力的电影圈。去他的债主老板,他早就厌倦了追钱讨债的无聊工作。拿上讨来的债款,他自己就是一个让人咋舌的好故事,他要把自己的反抗拍成电影。于是,一场造梦与追逐的闹剧,展开了。
  • 治愈系心理学

    治愈系心理学

    本书精心为读者开设心理自助课,深入人的从欲望、内心、灵魂、人际、生活习惯等方面,帮读者疗愈心灵,拥抱幸福。?
  • 绝色风华:邪女傲天

    绝色风华:邪女傲天

    长不大的墨沧离一直有一个梦想:我要长大,然后将你踩在脚下,让你臣服。可是有一天,她长大了,依旧逃不过,他的蹂躏和他的摧残!从此,她又多了一个梦想,我要强大,强大无人可欺,无人可负!
  • 第九原罪

    第九原罪

    两千年前,破坏神带领着恶魔军团降临原大陆,鲜血与烈焰摧毁了昔日的种族与文明,冥界女神诺伊以生命为代价,将生灵转移至新大陆,从此以后,原大陆被封印;两千年后,原大陆的封印变得更加稀薄,各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出身无罪者领域·海盗国度·咆哮岛的小海盗,在命运的指引下,踏入征途。诸神,封印,背叛与杀戮,第九原罪的阴影,逐渐浮出水面……
  • 异神重生

    异神重生

    时空交杂,世界错乱。毁灭无法避免,真相雪藏何方?预言有多真实,现实又有多虚幻?“好了,历史终将成为过去,而未来还在我的脚下。现在开始,我就是这个世界的阡默了……”
  • 逐鹿北京

    逐鹿北京

    小说虽然是以出版业为载体展开故事,但实际上讲的都是“外地人”在“大城市”如何打拼谋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当下时代的热点题材。做传销起家的老曹带着资本来到北京加盟了孙军创立的的AAA文化公司,经过一番博弈较量,孙军成功地全身而退,老曹则如愿地接手公司,在石大兴和阿漆的辅佐下,不仅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把公司进一步做大。之后,羽翼渐丰的石大兴、阿漆分别以不同的方式离开公司自立门户,老曹开始走下坡路,他奋力挣扎,直至最终关门倒闭。另一边,石大兴、阿漆艰难打拼,逐步成长为新一代民营出版商,沉稳的石大兴越做越大,阿漆则始终在谋求突围与振兴。
  • 我的英雄学院之金眸

    我的英雄学院之金眸

    拥有与众不同的双眼,金色的眸子看上去有着魔力,这个问题小朋友真的是“乖巧无比”
  • 听闻你心有余悸

    听闻你心有余悸

    “她啊……是我的眼角笑意,心底温柔。”他看向她,目光温柔的似乎融化了寒风。“还有,乍见之欢。”四目相对,星星黯淡,月亮融化。“小时候,是她不吝啬,把她的光分给了我。现在,换我做她的神明。”这一爱,是遥遥无期,是覆水难收。“人们都讨厌夜晚,因为它只有一个颜色……我也不喜欢,可是在黑夜里看到的你,闪闪发光。就像只属于我的神明一样。”她握紧他的手。他在星辰坠落后的黯淡中与她相遇他将会是这温柔的夜中唯一的光亮因为贺余悸是秦念昔的神明呀。她像他一样温柔的拂过他的面颊,告诉他“这世界欠你的温柔,我来给。”每一朵满天星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海。就像点了眼睛的千纸鹤会找到自己的家。
  • 王爷好聪明

    王爷好聪明

    王爷,年纪轻轻,聪明有才智,造就自己光辉人生。
  • 死神来袭

    死神来袭

    死而复生,半人半鬼。踏足雄武,寻求妙法。问鼎万青,为父翻名。生逃圣龙,王者回归。血洒万青,纵横圣狮。秘密境地,万古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