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600000020

第20章

【原文】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①治宾客,祝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注】

①仲叔圉(yǔ):即孔文子。他与后面提到的祝、王孙贾都是卫国的大夫。

【译】

孔子说卫灵公是个昏庸无道的君主,季康子说:“既然如此,他为什么没有失去君位呢?”孔子说:“因为他有仲叔圉处理外交事务,祝管理宗庙祭祀内务,王孙贾统率军队。既然如此,又怎么能够丧失君位呢?”

【解】

可见人才的重要性。

【原文】

子曰:“其言之不怍①,则为之也难。”

【注】

①怍(zuò):惭愧。

【译】

孔子说:“说大话而不惭愧,让他做起来就觉得困难了。”

【解】

这一章孔子告诫人们要正言正行,不可夸大自己的能力,说大话,以免做起事来力不从心,完不成任务,招来羞辱。

【原文】

陈成子①弑简公②。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③!”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沐浴请讨

【注】

①陈成子:即陈恒,齐国的大夫,又叫田成子。②简公:齐简公,姓姜,名壬。公元前484~前481年在位。③三子:指当时路过的当权者季孙、孟孙、叔孙三家。

【译】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后,便上朝去见鲁哀公,向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求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自语)道:“因为我追随在大夫之后,所以不能不来报告,但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个人’这样的话。”孔子去向那三人转达鲁哀公的话,没得到同意派兵讨伐陈恒。孔子又说:“我追随在大夫之后,不敢不来报告呀!”

【解】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

【原文】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译】

子路问怎样侍奉君主。孔子说:“不能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

【解】

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在当今亦不少。

【原文】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

孔子说:“君子大成功,小人小成功。”

【解】

君子、小人各有所得。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

孔子说:“古代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问和修养,而现代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解】

“为己”,欲于己有所得也;“为人”,欲见知于人,求功名也。

【原文】

蘧伯玉①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注】

①蘧(qú)伯玉:名瑗,卫国的大夫。孔子流亡卫国时曾客居他家。

【译】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请使者坐下,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减少自己的错误,但却无法做到啊。”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好使者啊,好使者啊!”

【解】

使者的回答越谦卑,主子的德行就越被彰显出来。据文献记载,蘧伯玉为人贤德和善,平日非常注重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这种品行自然也影响了他身边的人,这里孔子通过对使者的肯定实际上也就是肯定了蘧伯玉本人。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曾子说:“君子所谋划的事情绝不超越他的职位范围。”

【解】

此与《泰伯第八》篇重出。

“思不出位”原是《易经》里的句子,但这里已改变了其本义。与孔子的论述相比较,曾子的解释更加保守被动,不如孔子本身说得精辟到位。

门人故事不受君邑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给他一块采邑,曾子坚决不受。再送来,曾子还是不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就算国君赏赐我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

【原文】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

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

【解】

教导人们要言行一致,做多少,说多少。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

孔子说:“君子的道德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没有忧患,聪明的人不受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解】

“仁”“智”“勇”被儒家称为三达德,既是一种高超的道德修养境界,又是一种人生阅历的增长,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

【原文】

子贡方①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注】

①方:评论、指责。

【译】

子贡对别人评头论足。孔子说:“赐啊,你就比别人贤良吗?我可没有闲暇去评论别人啊。”

【解】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不轻易评论他人,不无故指责他人。做好自己,当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时,别人自然能受到感染,以身教人,而非以言劝人。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

孔子说:“不要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当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啊。”

【解】

孔子的主张多不被当时国君采纳,孔子以此来勉励自己,同时也勉励了一代代的后人。

【原文】

子曰:“不逆①诈,不亿②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注】

①逆:迎,预先猜测。②亿:通“臆”,猜测。

【译】

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妄加揣测别人的不诚实。然而也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的人,就是有贤德了。”

【解】

经历到一定时候,善行恶行都见识过了,这时还能秉持一颗纯真、善良、宽容的心,同时又能识别恶行,使一己身心都能保全,这样的人的确可以称作智者、贤人了!

【原文】

微生亩①谓孔子曰:“丘,何为是②栖栖③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④也。”

【注】

①微生亩:指孔子家乡中的年长者,因此直呼孔子的姓名。②是:如此。③栖栖:忙碌不安、不安定的样子。④疾固:疾,忧患。固,固执。

【译】

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你为什么这样四处奔波忙碌呢?你不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口才吗?”孔子说:“我不敢卖弄口才,只是厌恶那些顽固不化的人。”

【解】

古时只有年长、尊者才能直呼晚辈的名。微生亩直呼孔子为“丘”,语气倨傲,年龄应该在孔子之上。朱熹认为微生亩是一个顽固的老前辈,所以孔子反唇相讥,针锋相对地作出回答,没有让步。

【原文】

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望吴门马

【注】

①骥:千里马。古代称善跑的马为骥。

【译】

孔子说:“千里马不是以其力量被人所称道的,而是因为它的美好品德啊。”

【解】

之所以说千里马不仅以其力量,更以其品德被人称道,大概是因为能被称作千里马的不仅要有日行千里的天然条件,更要性情温良、意志坚韧,这样才能通人意、行远路。否则虽能日行千里,但性情暴烈或一曝十寒,也只能称之为驽马。

【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

有人问孔子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么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用公平正直来报答仇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解】

“以直报怨”,即承认、保证社会的正义公平,而不是如基督教的“右脸被打,送上左脸”,也不同于老子的“以怨报德”或佛家的“舍身饲虎”。这几种观点中,以儒家的最切合情感与理性,既顾及了人之常情又不让情感放纵过度,使情感冲动损害社会的公约、公平。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①人。下学而上达②,知我者其天乎!”

【注】

①尤:责怪、怨恨。②上达:通达天命。

【译】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命,也不责备别人,下学人事,上知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解】

论语中多次提到“不患人之不己知”,即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与“莫我知也夫”岂不是矛盾?孔子一生奔波,只为达成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天不遂人愿,即便是自己多么努力,也不为世人所理解。通常情况下,夫子都是勉励自己和弟子,可有时也不免发发牢骚,悲叹一下,圣人也有常人之情,这样的孔子也才更真实,更可敬。

公伯寮

【原文】

公伯寮①愬②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③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④。”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注】

①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字子周,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曾任季氏的家臣。②愬(sù):通“诉”,告发,诽谤。③子服景伯:姓子服,名伯,“景”是他的谥号,鲁国的大夫。④肆诸市朝:古时处死罪人后陈尸示众。

【译】

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孔子,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掉,让其陈尸于市。”孔子说:“我所传播的‘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如果我所传播的‘道’不能在世间施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又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解】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生之路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走,人生意义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悟,人生价值需要我们一段一段地创。对于那些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要全力以赴,对于那些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应该以坦然的态度和广阔的胸襟去接受。

【原文】

子曰:“贤者辟①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②者七人矣。”

【注】

①辟:通“避”,逃避。②作:为。

【译】

孔子说:“贤人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人逃离战乱的地方躲避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等的人则逃避别人难看的脸色,最低等的人则回避别人难听的言论。”孔子又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解】

这一章孔子提出了四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处世态度,即辟世、辟地、辟色、辟言。孔子借此对世风日下、贤人逃世隐退的状况发出悲叹。

【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①。晨门②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

①石门:鲁国都城的外门。②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译】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他说:“你是从哪里来的?”子路说:“从孔家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其事不可做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解】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悲壮,更是一种通达。

【原文】

子击磬①于卫,有荷蒉②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③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④。’”子曰:“果哉!末⑤之难矣。”

观器论道

【注】

①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的名称。②荷蒉(kuì):肩背着草筐。荷,肩扛。蒉,草筐。③硁硁(kēng):击磬的声音。④深则厉,浅则揭:是《诗经·卫风·匏有苦叶》中的诗句。厉,穿着衣服涉水过河。揭,提起衣襟涉水过河。⑤末:无,没有。

【译】

孔子在卫国击磬自乐,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孔子居住的门前走过,说:“有心思啊!在敲磬!”过了一会儿又说:“鄙狭呀!这硁硁的声音!没有人了解自己,自己知道就行了。《诗经》中说:‘水深就穿着衣服蹚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蹚过去。’”孔子说:“好果断啊!这样就没有什么难的了。”

【解】

以上几章记录的都是反对孔子观点的谈话。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隐者是“天下无道则隐”,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真能果决地隐居,也就没什么难的了。

【原文】

子张曰:“《书》云,‘高宗①谅阴②,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③,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④三年。”

【注】

①高宗:殷王武丁的庙号。②谅阴:古时天子守丧。③薨(hōng):周代时诸侯国君之死称“薨”。④冢宰:统理政务、总领群官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后世的宰相。

【译】

子张说:“《尚书》记载,‘高宗守丧,三年不言语。’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仅是高宗,古人都是这样做的。老国君死了,一切官员坚守自己的岗位,听大宰相命令,三年。”

【解】

儒家古礼认为三年之丧,天子和平民都得遵守,其中天子更应该以身作则。因为政权事小,人道事大。只顾政权而丧失人道,那政权早晚也有丧失的一天。天子守丧期间,常在哀思中,无心再理大政,故将政权交之冢宰。另,后世君主视政权如私产,不可一日放手,故难于理解古礼大义。

【原文】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译】

孔子说:“高居上位的人崇尚礼仪,那么百姓就容易治理了。”

【解】

风行草偃,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原文】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①。”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注】

①敬:严肃恭敬。

同类推荐
  •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哲学经典,是仅次于《道德经》的一部重要的道家著作。传说是上古时期黄帝所作。最早出现于唐代李荃的记载。全书仅仅有447字,却义理深奥,晦涩难懂。古今研讨此书的代不乏人,莫衷一是。但以之为修身之本、悟道之源,讲述的是天人合一、清静阴阳之道,却是研讨者的共识。本书作者在研究古今《阴符经》集注和述评作品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入手,逐句阐释,每一句分别由原文、注释、白话和要旨探究四个部分构成,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该书就其主体来看,是一部政论性巨著,它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其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积极的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甄选了《韩非子》最精彩的篇章,对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本书选取尼采一生所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百多句话,囊括了尼采的思想精髓,展现了这位先哲的思想和心智,带给读者无限的启迪。本书一共分为七个篇章:《我·自我》《女人·人性》《生命·人生》《心·思想》《爱·幸福》《行动·沟通》《超越·超脱》,涉及尼采思想言论的方方面面,句句都是尼采思想的精髓。
  • 儒家信仰之道

    儒家信仰之道

    上古至西周时期是中华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的变迁及哲学思想的产生,为儒家及诸子百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成为儒家和诸子百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热门推荐
  • 胡思乱想三部曲冥想臆想妄想

    胡思乱想三部曲冥想臆想妄想

    胡思乱想三部曲:第一部冥想——是真是幻,亦真亦幻,非真即幻;略带诡异的恐怖小故事。(鬼吓鬼)第二部臆想——是人是鬼,亦人亦鬼,非人即鬼;略带悬疑的惊悚小故事。(人吓人)第三部妄想——是善是恶,亦善亦恶,非善非恶;略带匪夷的科幻小故事。(谁吓谁)
  • 死后电影世界

    死后电影世界

    被泡面噎死的青年为何加入死后影视行业?恐怖直播的积分榜遭何人来回屠榜?用校车漂移过弯的萝莉又来自何方?演员为何被迫用腹语唱BGM?吃鸡中被队友撞死,究竟是剧组的安排?还是来自内部的矛盾?割肾泡酒,这是人性最后的疯狂,还是对*功能极致的渴望?“大家好我是任小白,目前在【反派中介所】当马仔!特长是穿越异界当BOSS,花式给主角送经验,而且为了剧情,我不得不各种骚(NC)操作!”“我将向你展示如何才能在最极端、最危险的电影世界抢镜头!我要面对无数戏精、白莲花、龙傲天等威胁的挑战,在那种地方如果你没有骚气的动作和演技,你的特写镜头甚至一个都不会有!”“来吧!让我们走近戏精……啊不,影帝的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德鲁克的经管秘诀

    德鲁克的经管秘诀

    详细介绍“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先生的经营理念,教您认识自己的客户群,找到自己店铺的优势,对店铺进行有效管理,达到带领团队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生存、成长和壮大,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的最终目的。本书将德鲁克的管理智慧应用在实际的管理之中,无论您是店主、店长、经理还是渴望开店的普通人,本书都值得您一读。
  • 焚天剑

    焚天剑

    浩瀚灵力大陆,大千世界,魔族横行,上古时期的域外邪族是否遗留。无尽火域为何化为灰烬,强大武境消失何处,西极战皇死于谁人之手。一个个传说般的名字,究竟去向何方。消失于这主宰之境,青衫剑圣,北荒之丘,万墓之地,不死之主镇天地。凌驾于乾坤之上,消失于苍穹之中。少年修然得虎印,遇古神,寻父母。灭魔邪,究竟这位少年能否探索上古的遗迹。
  • 做人要悟玄机

    做人要悟玄机

    本书把做人学问中最隐蔽、最玄妙的东西挖掘出来,浓缩成9个问题进行阐述。
  • 壹颗星星挂天边

    壹颗星星挂天边

    小时候由一只小猫建立起的游戏,被所谓的配与不配无情隔断。十一年过去,再次相遇,以另一种姿态,重新建立在你的面前……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药膳食疗治百病

    药膳食疗治百病

    药膳,中国特有的营养调理膳食。膳意为饭食,即中药与食物相配伍而成的膳食,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本书以调理身体为目的,将内容分为两部分。前面将药膳的概念、功效向读者娓娓道来;然后以中医的“气”、“血”、“阴”、“阳”为划分依据,从辨证施治、补养脏腑的角度出发,精选出我国传统医籍中近千种养生治病名药,并根据各药材的功效、适应证等罗列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的方剂。此外,本书在每一节的最后还罗列了许多各大药房常见的滋补养生成品,让读者在面对市面上的各种补品时不再迷茫、盲目。
  • 异珍奇案录

    异珍奇案录

    一件看似普通的杀人案,牵扯出了民国以来,卫、戴两家为苦心孤诣保护国宝和处心积虑追寻国宝而长达70年的家族隐秘。警方一次次利用缜密的推理和对细微疑点的探寻,识破犯罪分子设下的金蝉脱壳、迷魂“名”阵,顺藤摸瓜,巧妙设计,挖掘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最终案情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