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1000000024

第24章 贵族之家(22)

格杰奥诺夫斯基跟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并肩而坐;她一路上寻他的开心,仿佛无意地把她的小脚尖儿放在他的脚上;他实在难为情,便对她恭维几句;她哧哧地笑着,当路灯的光线照到车里时,还对他做几个媚眼。她自己方才弹过的华尔兹舞曲仍在她头脑中回响,令她春心动荡;她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一想起灯光、舞池、音乐伴奏下急速的旋转——她的心便会火一般地燃烧,眼睛闪出奇异的光彩,微笑也会徘徊在唇边,某种优雅而狂热的东西便会散布到她的全身。到家了,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轻盈地一跃,便下了马车——只有母狮子才会这样地跳跃——回身面向格杰奥诺夫斯基,忽然冲他的鼻子尖发出一连串响亮的哈哈大笑。

“讨人爱的娘们儿啊,”这位五品文官在回家去的路上不停地想道,这时他的家仆正手持一瓶肥皂樟脑液等待他的归来,“幸亏我是个规矩人……只是她那么个笑法,是为个啥呢?”

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整夜坐在丽莎的床头,通宵未眠。

四十一

拉夫列茨基在瓦西列夫斯科耶待了一天半,几乎所有时间全都在四处漫游。他不能在一个地方停留很久:苦恼啃啮着他;一次次急切而又软弱无力的冲动不停地折磨着他。他想起回到乡下的第二天占据他心灵的那种情感;想起自己当时的种种打算,对自己非常气愤。有什么东西能够使他丢开他所认定的责任,他未来唯一的任务呢?对幸福的渴望——

又是对幸福的渴望!“显然,米哈烈维奇说得对,”他想着,“你想要再一次品尝人生的幸福,”他自言自语说,“你忘记了,幸福来光临你,哪怕只有一次,也是一种奢侈,一种你所不配享受的恩赏啊。幸福这东西从来是不完整的,它从来是虚假的,你也许会这样说;但是你有权享受完整而真实的幸福吗?把你的权利拿出来看看!你到处瞧瞧,在你的四周有哪个人是幸福的,哪个人在享受它的乐趣?瞧那个庄稼人赶车去割草;或许他是满足于自己命运的吧……怎么,你想跟他换个位置吗?回想一下你的母亲吧:她一生所要求过的东西实在少得可怜,而落到她头上的命运又如何呢?你啊,看得出,在潘申面前给他说,你回到俄国来是为了耕种土地,这只不过是吹吹牛皮而已;你回来是想在这把年纪上还去追求人家那些小姑娘的。一听到你有了自由的消息,你就把什么都抛开了,都忘记了,你连忙跑过去,像个抓蝴蝶的小孩子一样……”当他这样思索时,丽莎的形象不断地出现在他的眼前;他费尽气力把这个形象赶开,也把另一个在心头纠缠不去的形象,那张不动声色而又诡计多端的,美丽而又可恨的面孔赶开。

安东老头儿注意到,老爷不大舒服;他在门外叹过几声气,又站在门口叹几声气,便决定去找老爷,劝他喝点儿什么热的东西。拉夫列茨基对他大声地呵斥,叫他滚出去,而后来又向他道歉,说是自己不好;但是这一来老头儿倒更忧愁了。拉夫列茨基不能坐在客厅里:他好像觉得,曾祖父安德烈从画布上轻蔑地注视着他这个不肖儿孙。“你呀!还嫩得很呢!”

他那双歪向一边的嘴唇好像在说。“莫非我,”他想着,“连自己也对付不了,这点儿……小事情就抵挡不住啦?(战场上重伤倒地的人总是把自己的伤叫做“小事情”。人生在世,莫不自欺。)我就当真,怎么,是个小孩子?喏,是呀:近在眼前,终生幸福的可能性几乎已经捏在手里了——却忽然不知去向;轮盘赌也是这样啊——轮子只要再稍稍一转,穷光蛋,或许,就变成大富翁了。镜花水月,毕竟终成空——现在结束啦。我得咬紧牙关去干我该干的事,不许自己出声;好在我不是第一次控制住自己。我为什么要逃跑,为什么坐在这儿,像只把脑袋藏在树丛里的鸵鸟似的?灾祸临头先害怕,不敢睁开眼睛来——胡说!”“安东!”他大喊一声,“吩咐马上套车。”

“对,”他又想,“必须让自己保持沉默,必须牢牢地控制住自己……”

拉夫列茨基竭力想用这样一些思索来排解心头的痛苦,然而这痛苦是太大、太强烈了;他坐进马车要回城里去时,就连老得不仅头脑昏聩,而且知觉全无的阿普拉克西娅也摇起头来,伤心地用目光送他登程。马儿在奔跑;他一动不动地、直挺挺地坐着,眼睛也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前方的道路。

四十二

昨天夜里丽莎给拉夫列茨基写信,要他今晚上她们家来;但是他先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妻子和女儿都不在家;从佣人那里知道,她带女儿去卡里金家了。这个消息令他又惊又怒。

“看来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是决心不让我安生了,”他想,心中恨恨地激动不安。他开始来来回回地走动,把随处碰到的孩子玩具、书本、各种女人用的东西踢翻、扔开;他把茹斯汀叫来,吩咐她把这些“垃圾”全都拿走。“Oui,monsieur,”她说,做了一个鬼脸,便开始收拾房间,姿势优雅地弯下身子,她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拉夫列茨基感到,她把他当做一头粗野的狗熊。他厌恶地瞧着她那张衰颓而依然“诱人的”、讥笑似的巴黎面孔,她雪白的袖套,丝织的围裙和轻巧的小帽子。他终于打发她走开,犹豫了好一阵子(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还没有回来)才决定到卡里金家去——不去玛丽娅·德密特里耶芙娜那边(他怎么也不愿走进她的客厅,那间他妻子待着的客厅),而去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那边;他记得,女仆们出入的后楼梯是直通她的房间的。拉夫列茨基便这样做了。他运气很好:在院子里就碰见了苏洛奇卡,她把他带到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屋里。他看见她跟往常不同,只是独自一人;她坐在屋角里,没戴帽子,俯着腰,两手交叉着放在胸前。看见拉夫列茨基走进来,老人家慌了手脚,连忙站起来,在屋子里到处走动,好像在找她的小帽子。

“啊,你来啦,啊,”她说着,躲开他的目光,显得很不安,“喏,你好呀。喏,怎么?这咋办呢?你昨天去哪儿啦?喏,她来啦,喏,是呀。喏,只好这么着……不管怎么样吧。”

拉夫列茨基在一把椅子上坐下。

“喏,你坐吧,坐吧,”老太太继续说着,“你直接上楼的吗?

喏,对呀,当然啦。怎么?你是来看我的吗?谢谢你。”

老太太不说话了;拉夫列茨基不知道给她说什么好;但是她明白他的意思。

“丽莎……对,丽莎刚刚还在这儿,”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继续说,一边把手提袋上的绳子结上又解开,“她不太舒服。

苏洛奇卡,你在哪儿?过来,我的妈呀,怎么你就坐不住呀?

我也头痛。一定是让这些个唱歌呀弹琴呀给闹出来的。”

“什么唱歌呀,姑妈?”

“怎么;刚才还这么,你们把这些玩意儿叫什么来着,二重唱,还在唱着呢。全是意大利话:唧唧喳喳的,简直是一帮子喜鹊。把那调子使劲儿一唱呀,就跟抽你的魂儿一样。这个潘申,还有你那口子。怎么这么快就混熟啦:真叫做,亲人一样啦,不讲规矩啦。不过嘛,按说是:狗也得给自个儿找个窝呀;不会死在外头的,好在人家不赶走它。”

“反正是,说真的,我没料到会这样,”拉夫列茨基回答,“这也得有很大的勇气呢。”

“不对,我的宝贝儿,这不叫勇气,这叫会打算盘呀。上帝保佑她吧!你要把她,人家说,送到拉夫里基去,是真的吗?”

“是的,我把这个庄园给瓦尔瓦拉·巴夫罗芙娜用了。”

“她找您要钱了吗?”

“暂时还没有。”

“喏,拖不了多久就会要的。我这会儿才把你看仔细了。

你身体好吗?”

“好的。”

“苏洛奇卡,”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突然喊一声,“你去给丽莎维塔·米哈依洛芙娜说——就说是……不,你去问问她……她是在楼下的吧?”

“在楼下。”

“喏,好的;那你就问问她:就说,她把我的书放哪儿啦?

她就明白啦。”

“听见啦。”

老太太又忙乱起来,把她的梳妆台抽屉一只只拉开。拉夫列茨基一动不动地坐在他的椅子上。

忽然听见楼梯上轻轻的脚步声——丽莎进来了。

拉夫列茨基站起来,鞠一个躬;丽莎在门边停住。

“丽莎,丽索奇卡,”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手忙脚乱地说,“你把我的书放哪儿啦,书你放哪儿啦?”

“什么书呀,姑奶?”

“那本书嘛,我的天啦!不过我没喊你来……喏,反正一个样。你在下面干什么呢?瞧,菲托尔·伊凡尼奇来啦。你的头还痛吗?”

“没什么。”

“你老是说:没什么。你们在下面干什么,又是搞音乐?”

“没有——玩牌呢。”

“是呀,她干什么都在行。苏洛奇卡,我看,你想去花园里跑跑吧。去吧。”

“啊不,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

“别犟嘴啦,得了,去吧。纳斯塔霞·卡尔坡芙娜一个人去花园了:你去陪陪她。对老人家要恭敬点儿。”苏洛奇卡出去了,“我的小帽子哪儿去啦?放哪儿啦,真的?”

“我去找找吧。”丽莎轻声地说。

“坐下,坐下,我的两条腿还没垮呢。大概是在我的睡房里。”

于是,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向拉夫列茨基斜瞟了一眼,就走开了。她本来是让房门开着的,可又忽然回身来关上了它。

丽莎靠在椅背上,默默地用手捂住自己的脸;拉夫列茨基停在他原先站着的地方。

“我们就像这样的见面了。”他终于说道。

丽莎把手从脸上移开。

“是的,”她声音低沉地说,“我们很快就要受到惩罚了。”

“惩罚,”拉夫列茨基说,“您为什么该受惩罚?”

丽莎向他抬起自己的眼睛。这双眼睛并没有显露出痛苦和惊慌:它们显得小一些,暗淡一些了。她的脸是苍白的;微微张开的嘴唇也是苍白的。

拉夫列茨基的心又怜又爱地战抖了一下。

“您给我写了信:说一切都结束了,”他喃喃地说,“是的,一切都结束了——结束在开始以前。”

“这一切都应该忘掉,”丽莎说,“我高兴您来了;我原想写给您看,可是这样更好些。只是要赶快利用这几分钟时间。

我们俩都得去尽自己的责任。您,菲托尔·伊凡尼奇,应该跟您的妻子和解。”

“丽莎!”

“我求您做到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赎取……过去的一切。

您想想看——就不会拒绝了。”

“丽莎,看在上帝分上,您要我做的是办不到的事。无论您命令我做什么,我都肯做;可是现在跟她和解!……我什么都同意,我什么都忘记了;可是我不能强迫自己的心去……别这样吧,这是残酷的啊!”

“我也没要求您……像您说的那样做;不要跟她住一起,要是您做不到的话;可是要和解,”丽莎回答他,又把手捂在眼睛上,“想想您的女儿吧;您就为了我这样做吧。”

“好,”拉夫列茨基透过牙齿缝说道,“我就这样做,就算吧;这是我在尽自己的责任。可您呢——您要尽的责任是什么?”

“这一点我知道。”

拉夫列茨基突然一抖。“您不会是要嫁给潘申吧?”他问。

丽莎露出一丝几乎看不见的笑容。

“噢,不会的!”她轻轻地说。

“唉,丽莎,丽莎!”拉夫列茨基激动地叫道,“我们本来可以多么幸福啊!”

丽莎再次望了望他。

“现在您自己看见了,菲托尔·伊凡尼奇,幸福不由我们决定,由上帝决定。”

“是的,因为您……”

隔壁房间的门迅速打开了,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拿着她的小帽子走进来。

“好不容易找到了,”她说,站在拉夫列茨基和丽莎中间,“是我自己乱塞。这就叫做老啦,真要命啊!不过嘛,年纪轻也未必就强些。怎么,你自己带老婆上拉夫里基去?”她又转身向着菲托尔·伊凡尼奇,说了这最后一句。

“跟她去拉夫里基?我?我不知道这事。”他稍稍停了停,才说。

“你不去楼下?”

“今天吗?——不去。”

“喏,好的,随你吧;那你呢,丽莎我觉得,该去楼下了吧。

哎呀,我的老天爷,我忘记给我的红腹灰雀儿喂食啦。那你们就再等等,我这就……”

于是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跑出去了,并没有戴那顶小帽子。

拉夫列茨基急忙走到丽莎身边。

“丽莎,”他开始用恳求的语气说,“我们要永远被拆开了,我的心要碎了——把您的手给我,让我们告别吧。”

丽莎抬起头来。她疲倦的,几乎已经失去光芒的眼睛停在他的身上……

“不,”她轻声地说,把已经伸出的手收了回去,“不,拉夫列茨基(她第一次这样称呼他),我不把我的手给您。何必呢?您走吧,我请求您。您知道,我爱您……是的,我爱您,”

她迫使自己补充说了最后这句话,“可是不,不。”

她把手帕举到唇边。

“至少请您把这块手帕给我吧。”

门吱嘎地响了……手帕顺丽莎的膝盖滑落下来。拉夫列茨基在它还没落到地上的时候抓住了它,迅速塞进自己侧面的衣袋里,一回过头,遇上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的目光。

“丽索奇卡,我好像听见你妈妈叫你。”老太太说。

丽莎立即站起来走了。

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又坐到自己的角落里。拉夫列茨基开始跟她道别。

“菲佳。”她突然地说。

“什么,姑妈?”

“你是个诚实的人吧?”

“怎么?”

“我在问你:你是个诚实的人吗?”

“我希望我是的。”

“哼。那您给我说句担保的话,说你是个诚实人。”

“好吧。可这是为什么呢?”

同类推荐
  • 高度

    高度

    在中国,酒不仅是饮品,而且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所揭示的正是这样一家百年老酒的历史。此处竞跨竹叶,何须遥指杏花。——清·欧阳常伯。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曾形成过许许多多的古镇。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有的古镇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中心大城市,也有不少当年十分繁华的古镇几经湮灭,渐渐沦为偏僻的老街陋巷,最后只有从史志中寻找她们的芳踪。
  • 从这里读懂美国(套装共2册)

    从这里读懂美国(套装共2册)

    《乡下人的悲歌》是一部极其动人的回忆录,包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诸多幽默元素,记述了向上流动到底是怎样的感觉,也对一大批人丧失美国梦的现象作了思考。这本书同时也是一部深刻的社会评论,通过作者的成长故事与经历,以“局内人”的角度,带领我们以更宏观的视野,深入探视美国蓝领阶层所面临的困境与危机。美国民主党在美国大选中失败后,如《时代》所评价的那样:愤怒和无时不在的恐惧成为了主流。在这样美国民众情绪的推动下,桑德斯依据自己40多年的从政和参加美国大选期间获得的资料,运用大量现实的数据和案例,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制度体系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思,出版了《我们的革命》,同时讲述了个人政治生涯中所经历美国政治党争。《我们的革命》在美国政治、阶级、经济、环境、种族、社会正义等方面提出了问题和改革方案,在美国影响力巨大。
  • 瓜分惨祸预言记

    瓜分惨祸预言记

    《瓜分惨祸预言记》叙商州士子曾群誉,字子兴,先前曾出洋留学美国,回华后办一学堂,名曰自立学校。子兴闻知列强欲瓜分中国,遂发函号召所有远近朋友和爱国志士起来反抗外侮,引出了两个大英雄,华永年及夏震欧。在华永年打败洋兵之后,夏震欧便草就告天下的宣言,一面制造独立国旗,定国号为新立兴华邦共和国,并制订官制、宪法,驱逐满清官员。此宣言公布之后,列强如美、法、德、意,先后承认其独立。官府闻知华永年起兵打洋人,派兵围剿。华夏二人为中国保住了一片残破江山,矢志复国,而曾子兴则以身殉国。
  • 老警怂“长得坏”

    老警怂“长得坏”

    张德怀,我们胡同里住的老警察,外号“长得坏”。脸上一条大大的伤疤,从左眼皮直到嘴角,那是在抓捕一个犯罪集团主犯时留下的纪念。就是这条伤疤,把他的脸给带歪了,怎么看怎么不像好人。再加上北京人说话吞字,张德怀仨字念快喽,就听成“长得坏”了。“长得坏”斜着眼睛看着我,说道:“长得坏不一定就是坏人,长得好也不一定就是好人,对不对?”他笑了笑,看着像哭。难怪胡同里的孩子都怕他,有孩子不听话,半夜里哭声不止的,只要说一声“别哭了,再哭‘长得坏’来了啊”,这孩子保准就不哭了,灵吧。
  • 贝罗那俱乐部的不快事件(典藏版)

    贝罗那俱乐部的不快事件(典藏版)

    贝罗那俱乐部里,扶手椅上九十高龄的芬迪曼老将军已成死尸,周围人来人往,无人知道他死于何时。与此同时,他妹妹多默尔夫人的死讯传来。她留下一份怪异的遗嘱:自己先于哥哥去世,将巨额遗产赠给哥哥;哥哥先于自己去世,遗产转赠给远亲多兰小姐。死亡时间成焦点,看似正常的死亡事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惊天的秘密?
热门推荐
  • 大荒青衣

    大荒青衣

    神话题材长篇小说。威尼斯少年波罗听说遥远的东方有一棵不死树,它的叶子具有延长寿命的效果,为了挽救祖父的生命,波罗来到东方寻找不死树,与偶然遇见的少年大荒结为伙伴。野心勃勃的天帝之子烈想要夺走具有神秘力量的《五臧山经》,从而统治全世界,他因此在中原大地上挑起了惨烈的战争。为了阻止烈的不义行为,大荒、青衣、波罗、精卫、羿、夸父等人各显身手奋起反抗。最终《五臧山经》真正的主人大荒得到了它,中原大地又恢复了和平。大荒等人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收获了真挚的友情、爱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没有人能独自旅行

    没有人能独自旅行

    这不是一本随便的旅行书,是一本旅行后的记忆录,期待了未知的相遇,邂逅了愿意爱下去的人。只为了追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梦。
  • 你若白莲叶妖留我一世歌谣

    你若白莲叶妖留我一世歌谣

    缘定三生,简单的古风短篇小说集,不定时更新,
  • 十界王座

    十界王座

    如今的新地球犹如中转点,连接着十个平行世界,是十个平行宇宙之轴。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无法预知。叶歌踏入十界之中,在十界写下自己的名字。企鹅群:四二四五八一四四零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邪魅少年是女生

    邪魅少年是女生

    千叶冰:“她一个女孩,虽然仅有18岁,但那权势可是不容小觑的。她的代言词是:邪魅.精明……凡是优秀的名词你都能在她的身上看出来。她的样貌更是好似天仙下凡。”陆雪嫣:“辛苦你了冰,我虽然知道我自己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但你也不能这么夸我呀!人家会害羞的。”千叶冰:“你给老子圆润的走开,老子说的是自己。”千叶墨:“姐,你看我们是龙凤胎再加上咱俩长得那么像。所以,四舍五入就等于你夸我了。”众人只能表示:这是神马神逻辑⊙?⊙!(不喜勿入)我的更新时间是个谜,有耐心的可以加入书架中,没耐心的,可以先记住书名过那么个一两个月再回来看看。
  •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

    对于任何一位中国人而言,1937年7月7日都是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日子,在中国现代史上,这个日子已经不仅仅是个日期的符号,也不仅仅是几声密集的枪声,它代表了一场伟大战争全面开始。本书从事变尚处在萌芽状态的1937年6月26日入手,以日期为经、事件为纬,逐日叙述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人士、汉奸伪政府、日本政府和军部等相关方面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及其与七七事变的内在联系,直写到事变发生后的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并在尾声部分叙述了书中所涉及人物的最后归宿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为读者描绘出一副宏大历史画卷。
  • 爆萌小福晋:九爷心尖宠

    爆萌小福晋:九爷心尖宠

    江染离很呕血,她刚被暗恋了几年的男神表白,还没来得及牵牵小手就穿越了,而且还穿到了大清朝!这也就算了,可为什么她要嫁给九阿哥胤禟做侧福晋,话说她想活的长一点、久一点。看着渐渐逼近的九爷,无法接受这个现实的江染离决定为生活拼一把。总之,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珍惜生命,远离九爷!
  •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战争史(上)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战争史(上)

    1840~1842年,英国殖民者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其导火线是由于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故称鸦片战争,也叫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以后,中国由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1840年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