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5700000010

第10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论(4)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同时也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工人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有了更广泛的传播,马克思主义迫切需要从工人运动中找到物质力量。于是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到工人阶级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从1920年夏天开始,各地相继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胚胎或雏形——共产主义小组。这时,陈独秀等在上海,李大钊等在北京,毛泽东等在湖南,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武汉,王尽美等在山东,以及广州和国外的日本、巴黎等地都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开端,而它建立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则是这种结合的进一步发展。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通过出版刊物、创办夜校等形式,把马克思主义灌输到工人群众中,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工人阶级,大大提高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深入传播的过程。

由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深入结合,由于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一系列努力和斗争,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逐步完成了五四运动以来为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准备过程,奠定了建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这样,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统一起来成立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以领导日益发展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不仅是完全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了。1921年7月,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推选了12名代表,代表党员54人,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大会经过热烈讨论,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关于当前工作的决议,选出了党的中央机关,正式组成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庄严地宣布: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及其通过的纲领充分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是完全新式、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工人运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结合,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伟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有了中国共产党,并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式从思想传播进入理论运用和实践探索的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二大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对于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进行过长期的、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之所以收效甚少,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清革命的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农民领袖,还是资产阶级民主派,都没有能力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对于这个长时间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一年,就给予了一个基本的解决。尽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复杂曲折的历史进程,曾经历过挫折,走过弯路,但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主体,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国化的信念和方向就从来没有动摇过。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真正的政治保证。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讲,一种外来文化要在文化传统迥然有别的国度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并对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它就必然要与该国的文化传统相融合,形成一种在总体性质上保持固有特征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否则,这种外来文化就无法在该国生根。中国历史上佛教文化传播的历史命运已经深刻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要实现在中国的成功移植,就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其生长点和结合点,而其前提是:必须与中国文化传统具有某种价值契合性。

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实践证明:任何两种文化之间成功的交流或融合,从根本上说,不是决定于概念、范畴的相同,而在于文化精神的相通。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在概念、命题、内容上不可能完全相同,在文化精神上也不是完全相同。但只有在文化精神上相通的两种文化才有融合的可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作为人类最先进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精神上的会通,表现为在实践理性、社会理想以及人文关怀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相通性。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理性上的相通

所谓实践理性,是指人类对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应如何”和人“应当怎么做”问题的观念掌握与解答。实践理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重要基础。优秀的文化必定是尊重实践、服务于实践的文化,而尊重实践、服务于实践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

实践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看作是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人们自觉地、能动地改造自然、改造世界并在这一过程中改造自身的活动,从本体论上揭示了实践的本质,肯定了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肯定了实践活动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从而区别于人以观念的方式把握客体的活动。其次,马克思主义从认识论上揭示了实践在人类认识活动及认识过程中的地位。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所特有的实践活动;也正是在实践中,人脑得到发展,并在人脑中产生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专属于人的认识能力。因此,实践决定认识的形成和发展,实践不但是认识的源泉,而且是认识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再次,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理论,也是以实践为全部目的的理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就明确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实践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的事物”。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是为共产主义实践服务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注重实践的传统。虽然中国古代哲学家们没有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但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几千年的行知思想——不论是唯心主义的行知观,还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行知观,都浓缩了不同意义的实践理性。早在春秋时期,行知关系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朴素的行知观。“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强调“行”即实践的重要性,而且,所谓“行”本质上指的是社会实践。战国末年荀况在对先秦各派学术思想进行总结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性伪之分”的观点,强调人为加工和社会环境教育对“礼”、“义”形成的作用,将朴素唯物主义的行知观发展到高级层次。墨子的“取实予名”论则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中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先河。墨家认识论的前提是承认“实”的第一性,“名”以“实”为基础,由“实”来决定。

同类推荐
  •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

    《论美国的民主(全集)》不只是泛泛地介绍美国的政治制度,还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美国民主的成因和发展,阐述了作者的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涵盖面极广,相当于一部关于美国的“小百科全书”,论述内容包括美国地理环境、种族状况、移民对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缺点以及与其他国家制度的比较等,还分析了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哲学观念、宗教思想、文学艺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社会学著作。
  •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既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同时又是一种选官制度和文化制度。它经历了远古时代的“禅让制”、封建贵族的“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明清的“科举制”等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以隋唐为分界线的“荐举”与“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两种制度。郭强编著的《中国古代选举制度》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改革完善、科举制度的鼎盛和终结等内容
  • 清代官德丛谈

    清代官德丛谈

    本书是一本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的书。作者通过对清代官场众生相的真实描绘,深刻揭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从传统政治文明中发掘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珍贵历史遗产,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冀求与向往。既有很好的学术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省事丰,是史学大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策略: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运营机制创新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策略: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运营机制创新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国数量巨大的城市社区,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社会生活载体;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运营,则是其用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并实施国家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社会化、常态化平台和抓手。
  • 亲历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与反思(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参考系列)

    亲历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与反思(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参考系列)

    正如普京所言,苏联解体对于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讲是一场悲剧。苏联解体二十年来,俄罗斯社会没有停止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所发生的那些重大事件的追问与反思。本书着力收集了苏联瓦解前后起重要作用的政治人物近两三年陆续发表的回忆录、亲历者的访谈录、解密的档案资料、学者著述、影像记录等新材料,在此基础上筛选并翻译了最具代表性的30篇辑录成册。有别于一些宏大历史叙事的枯燥,有别于支离破碎的档案解读,有别于苍白而缺乏历史逻辑的文本拼接,本书编者和译者选取权威性、可信性的史料,力图还原20年前那场历史性“悲剧”的真实细节和本来面貌,供同行研究、供国人思考。希望我们微小的努力能有助于国内有识之士更好地把握苏共蜕化、苏联演变的历史脉络,准确地厘清苏共失败、苏联瓦解的逻辑,汲取其中的教训并得出相应的历史结论。
热门推荐
  • 从今天起是球王

    从今天起是球王

    专业虐美国梦之队!……新书《我不想当老大》已上架肥了精品了自觉很好看~
  • 大耳朵爷爷历险记

    大耳朵爷爷历险记

    话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河草木,天地日渐显出生机。管天的叫天公,是一个白须白发的老头儿,因他的耳朵长得很大,人又很和蔼,大家便叫他大耳朵爷爷。这个大耳朵爷爷,表面上看着悠闲懒散,实际上却是个极具智慧的人物。他倡导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依靠自然的力量管理天界。因此,他几乎不费什么力气便把天上管理得井井有条。管地的叫地母,人称女娲娘娘,她可累多了。她补了天,治了洪水,创造了山川河谷,养育了人类万物,慈爱遍及大地。大耳朵爷爷和地母各自管理着天地,虽办法不同,却都非常敬业。因此,天上显得那么亮丽而有序,大地则祥和而又生机盎然。不过,他们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黑洞洞主。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愤怒的普罗米修斯

    愤怒的普罗米修斯

    警察丁松接到了一个奇怪的委托,委托人是身患绝症即将不久于人世的少女。少女请求丁松帮忙追寻失踪十余年父亲的下落,但她父亲却和一桩连续杀人案有关系。案发现场除了《愤怒的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的片段文句,没有任何其他的线索。更糟糕的是,丁松在凶手的误导下,一步步步入绝望的深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盗版娱乐

    盗版娱乐

    在音乐界混的不怎么样的路远,打个盹的功夫穿越了!喜当爹不说,关键孩她妈也不知道是谁!为了赚奶粉钱,路远无耻的剽窃起原世界的各种经典!下面就是剽窃大师带着闺女混迹娱乐圈的故事!
  • 陈刚中诗集

    陈刚中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狂神风云决

    狂神风云决

    记住我的名,往后的一万年,我要让这天为我颤动,大地为我碎裂,山河为我改道,妖魔闻我丧胆,鬼神闻我哭泣,站在九天之上我俯瞰着大地,让这世人往后一万年都记住我的名字——申仕达(申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