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0400000011

第11章 天书一字察秋毫(1)

编者导读

智者不惑,实者无敌。在寻求人生成长的箴言中,抢天书的传说,为他们提供了机遇。夏商周以来,几位贤达哲人先后在龙门创立了三个学派,逐步形成了每隔六十年,有一次儿童抢天书的习俗,凡抢到者,可得到一个人生进取的秘典。在争抢中,捷舟、宫义男、甄玉望三个儿童脱颖而出,被乡亲们称为“龙门三子”,这不仅是个称谓,也预示着他们将以各自门派的座右铭,开始一番有关人世间的是非、情理、成败、浮沉的历练,在彼此主张与道义的较量中探索前进,争取有所作为,为创建太平盛世做出贡献,决出高低上下。三个儿童各自得到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第七节呈三虹传说激群童

春日高照,晴空万里,处处花开柳舞。

一天下午,古州上空,聚起一股浓浓的乌云。一声炸雷响过,瓢泼似的大雨哗哗下了起来。多少年来,人们从来没见过春天有这样的大雨。更令人称奇的是,暴雨刚停,阳光从厚厚的云层透出灿烂金色。三条色彩斑斓、气韵动人的彩虹宛如三道高低相间的拱桥,横贯日中,遥挂天幕。日晕处,红橙黄绿青蓝紫交织纵横,一片缥缈绮丽的景象。

“快来看啊!天上出现了三道彩虹!”人们奔走惊呼。孩子们更是拍着小手,跟着叫嚷、嬉闹起来。

“啊?!三虹贯日!这可是百年一遇啊!”老人们惊叹着,“这不是又到抢天书可以提前进行的日子了吗?”

人们讲的抢天书,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的尧舜禹时期,天下洪荒,生产力低下,处于原始状态的人类只有通过集体狩猎才能擒获飞禽走兽,合作分工才能采集到野果、种实。虞舜后期,洪水泛滥,天下滔滔,人们只能树上筑巢、山上寻洞居住。虞舜命鲧治水,他带领部落,采取筑坝挡水的方法,没有成功,舜斩鲧而用其子禹。大禹总结父亲的教训,采取疏的方法治水,由西而东,凿山开渠,使滔滔洪流顺势而下,洪水很快流到沿海附近。禹带领大众来到古州,劈开拦着洪水的山峦,疏通邑水、淄水,蓄积的汪洋,顿时一泄千里,流入大海。洪水退后,人们看到,从西北高原冲泻而来的泥沙,已将这里冲积成一块块平原,散布在一座座山峰之间,土地格外肥沃。

“这是一块水草繁茂之地,是野兽觅食繁衍的好地方!”跟随大禹治水的伯益赞叹着。

“我带族群经过多年栽培,已把许多野草育成了庄稼,这里是种植的好地方啊!”随行的后稷也出着主意。

“让灌兜带领莱、夷人在这里开发吧!”大禹命人做了安置,又带着治水队伍去了徐州、扬州和会稽,疏通江南。

洪水治理后,虞舜禅位于禹。灌兜经营的那片土地,水草茂盛,五谷丰登,他们将擒获的野兽,驯化成猪狗牛羊,膘肥体壮。部族和夷民生产热情更高,收获逐年增加。稼穑、畜牧,个人可以独立完成一切流程,不用像狩猎那样群体合作。为提高劳作效率,灌兜和莱人、夷人相约,多耕牧者可多分食物。入冬,库中有粮,圈中有畜,人们再也不用为打不到野兽而忍饥挨饿。有些冬天,打不到野兽的部落,前来抢夺。灌兜和莱人、夷人首领组织部落青年同他们打斗,垒石围墙防御,筑土建屋居住,首领们逐渐萌生了将剩余的谷物、牲畜占为己有的观念。大禹登上帝位后,惦记着这片土地,取名为古州,多次派他的儿子启来巡视。

启详尽了解了灌兜用私欲激发民众奋斗的方法,既受鼓舞,又担心瓦解氏族和睦。回朝后,向伯益请教。

伯益沉吟片刻后说:“看来,为私之心,也不是个坏东西,但是要管住、用好!”

“请详解!”启虚心请教。

“用好,是指欲望能激发人们奋斗的动力,发挥好了,可促进农牧发展;管住,是指加强教化,把人的私心控制在一定范围,不使之化为祸患。”伯益说。

启点头称是,灌兜也把这些话记在心里,不断完善其多劳多获之法。古州的农牧进一步发展,灌兜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他多次劝启:“这片大地是禹帝疏通洪水裸露出来的,应该是你们家的,不应该把谷物和牲畜让部落氏族共享。”

开始,启对这些话没有介意,但灌兜是个颇有心计的人物,架不住他再三劝说,启慢慢觉得,不仅这片地是我们的,天下哪块地不是我父亲疏通洪水后才成为良田的?天下应该是我们家的天下……

大禹巡视会稽去世,经部落推举,传命伯益继位,但启擅自破坏禅让制度,自己登基,改国号为夏,据天下为己有。各部落的酋长、首领和强人尊重启的共主地位,也纷纷效法,把部落范围内的土地、庄稼、牲畜化为私有,华夏大地私有制社会逐渐形成。伯益见启势力已大,无力抗争,只得忍气吞声,尽心辅佐其一年,适逢古州部落间因争田发生械斗,伯益上书启帝,罢免了灌兜。灌兜的从众不服,他们说:“若不是灌兜用欲望激励莱、夷人的积极性,怎能有那么多人勤奋生产、不舍昼夜的劳作,苦想各种办法开荒种粮,驯化牲畜,建起这片乐土?”他们认为灌兜倡导的思想和办法,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应该传承发展下去。灌兜见罢免已无可挽回,便率众登上峪山,结庐而居,研究整理自己利用欲望激发生产发展的学问。伯益见古州龙门崮山前的菱湖,是洪荒时期天下名水汇集之地,大禹疏掘洪水入海,水之精华积聚于此凹地,连接四疆名山的水脉仍然相通,因此,辅佐夏启一年后,致仕归隐,携带水脉图来到这里,居住下来,饮水辟谷,修仙体,守菱湖,寻贤择徒,代代相传,使四方人民受益,人们尊称他和他的传人为“菱湖老人”。

光阴荏苒,一晃数百年过去了。灌兜的思想,在从众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延续中不断发展,登门求教、请他们讲学的朝臣仕庶络绎不绝。在私有观念的驱使下,夏王朝几股势力为了利益争来斗去,几度失国,几度夺回,传到夏桀时,私欲侵入帝王和大部分朝臣的骨髓,夏桀筑寝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兴酷刑、宠妹喜、穷兵黩武,沉湎于酒池肉林;群臣也尔虞我诈,争宠倾轧,穷奢极欲,国事日非,饥民遍野,群起抗争。古州因为土地膏腴,盘剥尤甚,东夷民众被逼造反,抗击程度持久激烈。

夏桀率军进剿三年,没有成功,在奸臣姒泰华的撺掇下返回都城,与妃子妹喜,朝欢暮乐,不问政事,留下大将关龙逄继续进剿。经过几年的征战,夏军已是人困马乏,粮草不继;东夷义军也是死伤累累,疲惫不堪。

深秋的一天,两军在古州西南部山区的逄峪关隘相遇,义军佯退伏击,奋力突围。大将关龙逄见义军衣衫褴褛,都是官逼民反的穷人,皆有为图存而置生死于度外的气概;夏军数年奔袭,兵为建功,将为社稷,也有拼死一战之意,他意识到,这场恶战下来,两军人员将所剩无几。正当他挥剑指挥时,探马飞至,呈上文书。关龙逄接过一看,脸色顿时煞白,原来上面写的是商王汤已率军逼近夏都,夏桀依然腐化如故……关龙逄仰天长叹:“夏朝将亡,此战胜了也无力回天,怎忍再让数万兵卒民众生灵涂炭。他飞马跃上逄山之巅,向对峙的两军高声喊道:“桀王无道,民疲兵乏,天欲灭夏,兵民解脱,现息兵罢战,尔等各寻生路去吧!吾生为夏臣,死当夏鬼。”说罢,转头跳下身后的千丈悬崖。

两军士卒放下干戈,跪地叩拜,忽见高空白光一闪,一道彩虹向坠到悬崖之半的关龙逄飞来,哪料一朵乌云从空中飘过,遮住了关龙逄身上的阳光,彩虹飘处把关龙逄的影子牢牢地托在了山崖上,人却摔下山谷,身受重伤。白光化作一位夫人飘落在关龙逄身旁,抱起他痛哭不止……这位妇人就是关龙逄的爱妻——石仙。她幼年丧母,被广成子携至仙府修行十年,练成仙体,由外祖父做主嫁于关龙逄。今晨,她正在庭院看童子植树,眉宇间忽觉阵阵寒气,情知龙逄遭难,赶来急救。

石仙抚摸着关龙逄的面额,轻轻吹着仙气,关龙逄慢慢苏醒过来,断断续续地说:“我家世代食夏君之禄,当生为夏人,死为夏鬼,夫人何必救我!”

石仙流泪叹息:“夏桀昏庸无道,气数已尽,夫君一生忠义,当识天时,何必为其殉葬!”

关龙逄挣扎着站起,目光如炬:“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现既不能战死,当回去死谏。”

夏桀哪里听得下忠言,竟将关龙逄杀害。

石仙含泪将关龙逄的遗体葬在逄山脚下,修冢植柏,日夜奠祭。关龙逄遣散的将士缅怀将军忠义,不愿离去,在关龙逄的副将公伯的带领下,在这里结庐而居,他们痛恨灌兜派的学说,整理关龙逄的着述,研究恢复天下为公的境界,平时耕织,闲时讲授忠义之策,创立出了一个新的流派。

石仙见两山之北的龙门崮,左携群峰绵延似龙,右挽诸岭略呈弓形,崮前双溪奔流,清澈见底,半山杏花香气袭人,遂在此结庐定居,深研仙术。她仰观天文,吸日月之精华,究宇宙之奥妙;俯视旷野,纳大地之底蕴,究人间万物之哲理,终列仙班,自号良姑。她取两派之精华、剔两派之极端,创立出个良派学说,也常在这里收徒授策,讲授良知、良行、良心之说,也成为一个流派。

三个流派经常发生争论,公伯一派认为,人生当以忠义为先,徇私苟活无异于禽兽;灌兜一派则认为,欲望为人生奋发的动力,没有欲望,社会发展将停滞不前;良姑一派赞同忠义,又觉人生碌碌,难尽脱俗念,忠义为本,兼顾众利,也算得良人,大有中庸之意。人称他们为龙门三派。

三派之外,还有一门义士——观通老人,是姜太公的嫡系传人。当年,姜子牙封在齐国,政务繁忙之际,唯恐后代不肖,学说失传,乃择一贤徒,精心传授多年的心得,代代相继。田氏篡齐后,嫡系传人不愿为当政者效力,也在国都之东的龙门,寻一清静洞窟修习。经常云来雾去,人们误以为仙。尤其是他指点风水,为人勘舆,颇为灵验,四海之内,多有相求者。

岁月流逝,朝代更替,眼见得一个个王朝在物欲横流中腐化衰败,一个个新的王朝在公义大旗下兴起,往返无穷。特别是近百年来,东西方列强竞相侵入古州,农民义军揭竿而起,战火连绵不断,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庚子事变,各种学说融汇激荡。一时间,众多王室贵胄、鸿儒世子隐居山野,讲学授徒,宿将义勇散落民间,习武保家,纷争更甚。观通老人深感聒噪,经常为各派诘难质疑,评论高低。

龙门三派除了开馆设坛,还把本派的精华选编成书,每逢阴历三月初三清明,就将其放于龙门崮石老坡沟一块名为“石躺躺”的巨大石板上,等孩子们来抢。能抢到者,或择三派中的一派师之,或将三派综合融会,取其精华。习文者可居榜首,为官者可登高位,从军者可为名将,练功者可盖武林,经商者可成巨富……其他一些项目间杂其间,遇到三虹贯日,抢书的项目可提前举行。

阴历三月初三过清明节,每六十年才遇到一次,长虹贯日的景象更是百年一遇,按习俗,抢书这天,方圆百里六岁以下的儿童,都要于鸡鸣第二遍时赶到一个叫“大箭头”的村落,待鸣叫第三遍时,击鼓出发,谁能第一个赶到“石躺躺”前,把放到巨石上的书取走,这孩子长大后必成英才,有所成就。

这是关系孩子一生的大事,因此,家家户户提前准备。就是那些幼失父母的孤儿,也跃跃欲试。三名同学邀捷舟一起参加。捷舟知道,季述是父母掌上明珠,家境虽不富裕,但也耕种薄田二三亩,不至挨饿受寒;李逊幼年丧母,父亲靠一手缫丝的手艺,东奔西走,一家未曾断顿挨饿。自己孤苦一人,又逢兵荒,讨得好时,能混个半饱,若是乞讨人家断粮,便空手而回,沿途挖几把菜根,回到古庙中点起野草枯柴,煮来充饥。离抢天书的日子不远了,正是需要增加营养、积蓄体力的时候,也该早点想想办法。

这夜,他仰卧神殿一角的草堆之中,望着庙堂窗棂外的点点繁星,细细琢磨着下一步的计划:田庄褚奶奶怜贫惜孤,对他常有照顾;章庄王爷爷膝下无子,对他也有体恤之情;乔庄申大爷夫妇已过中年,没有子女,对他有种别样情怀……捷舟在周围几十里地以内排出六七户人家,准备在临近抢天书的前两天去讨要些吃食,积点体力;只是春荒之际,家家饥寒,仅这几户人家已是难以为继。他思来想去,突然双眼一亮,想到了田鼠仓,田鼠是吃坚果和谷类的动物。秋季,万物结籽,田鼠忙碌着四处采食,通过长长的洞道藏到地下一个精巧构筑的仓库里,足够冬春两季食用。寒冬,有些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家,常提把铁锹,踏着积雪在野地里昼夜观察,有经验的,能发现洞口,挖出几十米就能找到鼠仓,大的能有几斗粮食和坚果;小的也有几十斤之多。想到这些,捷舟兴奋不已,弯月西斜才沉沉睡去,梦中他仿佛看到成堆的粟米谷粒堆在自己脚下,稚气的双颊浮起了微笑……

同类推荐
  • 鲍氏陵园

    鲍氏陵园

    鲍家岗村村委主任鲍德坤走出会议室的时候,心情抑郁得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产生这种心情,是因为刚才指挥部头头脑脑穷追不舍施加的压力,还是族兄鲍德广为鲍家岗坟地施展的种种计谋,使迁坟的事儿毫无进展,弄得他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或许,二者兼而有之。东区建设指挥部的会议室在四楼。与其说开会,倒不如说众人一个腔儿逼鲍德坤表态,十日内迁完近千座坟。头儿们对鲍德坤迟迟不能推进迁坟工作几乎到了冷嘲热讽的程度。会议差不多开了两个钟头,说来说去就是鲍德坤思想不解放,不能与组织保持一致性,在迁坟的问题上,观念落后成了群众尾巴。
  • 良夜又逢

    良夜又逢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阿浮。我是个没爹没娘的孩子,浮浮沉沉,形单影只。你叫什么”“我叫小君子。”“小君子那我等你长大好不好我等你长成大君子,就来娶我!”往后离别的这七年,他们各自经历着各自的苦楚。他独揽大权,风云暗涌。她弃明投暗,阴郁诡谲。七年后,这场有预谋的重逢,又会让他们走上怎样的一条道路。
  • 成龙

    成龙

    张成龙成为金融部门的一分子,完全是他爸爸张引明一厢情愿望子成龙搞定的。从“成龙”这个赫然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来。本来张成龙的志向是上美术学院当画家,就是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强势且又蛮不讲理的张引明硬是逼他填了所财经大学,并且还细化到专业就是金融。哭过一场鼻子的张成龙只得遵从父命,带着他爸爸望子成龙的梦想去上了财经大学。转眼四年就快过去,安心下来读书的张成龙决定去考研究生,可是他爸爸的指示又来了,说农行在招应届大学毕业生,要他抓紧去报名参考。张成龙阐明出自己的想法,准备把就业的事向后搁一下。
  • 故土之恋

    故土之恋

    波音747飞机徐徐降落在江北国际机场。綦州县招商局陈局长早就陪着龙佳迎候在这里了。当市外经委得知美籍华人冯五与綦州县綦山中药材公司的接触后,便指示县招商局密切关注此事,帮助企业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为该公司与外商的进一步沟通创造条件,争取取得商业上的实质性合作。綦州县位于重庆市南部,与贵州接壤,境内多山,交通不便。多年来经济发展一直滞后于其他区县,在招商引资方面更是步履蹒跚。冯五颀长的身影在舷梯上出现了,龙佳的心跳加快了。分别还不到两个月,可她却觉得似乎过了好久好久……
  • 农村留守妇女

    农村留守妇女

    在当代中国,有这样一个女性群体,因为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她们的丈夫外出务工,她们被定义为“留守妇女”。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叶敬忠先生作过比较系统的留守妇女调查研究,他在《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一书中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始,大量已婚男性劳动力外出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妇女现象随之出现。丈夫外出务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改善了家庭生活,但因为丈夫在家庭中的缺席,留守妇女独自承担起了农业生产、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家庭责任,因而面临劳动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加重的困境。”另有课题报告称,目前我国有近5000万留守妇女,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生活压力大,是压在她们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一位长期研究中国留守人口的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留守妇女的数量之大、承受负担之重,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是少见的。”
热门推荐
  • 血染白衣0a

    血染白衣0a

    连子兮活了十万年,十万年啊,她已经看透了世态炎凉,可是,为什么遇到了他,却还会不由自主的被他吸引,唉,这可如何是好。“姐姐,为什么你不会变老啊?”顾君暮对着连子兮问道。“我吗?姐姐告诉你哦,姐姐可是活了很久的呢!”连子兮蹲下身子,看着与自己喜欢的人小时候长的一模一样的顾君暮说。“是吗,那,那,姐姐,你要等我长大后嫁给我好不好!”顾君暮用他那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连子兮说道。连子兮听了,笑了笑,说“好啊,姐姐等你长大来娶啊!”“恩,姐姐一定要等我!“………………”
  • 真龙气2

    真龙气2

    民初,张天师携子南下寻找真龙气,引出一场千古未有的奇事。民国第一相士袁度,为何隐居江南小镇?化外奇人蓝云天,为何踏足中原?天师传人之争,六十三代天师究竟谁来执掌?天下龙脉精华,真龙气究竟在何处?一切的一切,尽在《真龙气》。
  • 夫人每天都想上了天

    夫人每天都想上了天

    【女强,多重身份,有剧情,宠文】本着再三低调的原则进入学院,谁知阴差阳错,成为了一方学神。得,她认栽。虽然老天为她关了一扇窗还顺带夹了一下脑门,不过好在为她留了一些汤。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与小美人的不期而遇。小美人不仅家财万贯,还会做饭打怪。某女:世上皮囊千千万,你怎就偏偏长成了我喜欢的模样。自此宫玖音生活的三部曲如下:美人,美人,美人!!!说真的,感觉人生无时无刻不是高潮。某男:是么?夫人可还想上天,嗯?
  • 网游之风月传说

    网游之风月传说

    一个惊世的游戏一位普通的玩家一腔不灭的热血一段永恒的传说一位失业青年,无意间进入一个游戏,于是神睁开了眼睛……
  • 散文(2016年01期)

    散文(2016年01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
  • 德古拉是我岳父

    德古拉是我岳父

    德古拉对我说:来碗牛肉面。科学怪人对我,说给我来一根红塔山。狼人对我说道,你能帮我看我的孩子吗?木乃伊对我说,教我如何撩妹吧。梅菲斯对我说,老公你快过来,教教我怎么斗地主。瓦拉德对我说,我看你天赋异禀,跟我学习黑魔法吧。李森一个小厨师,因为一场意外,穿越到了精灵旅社的世界,他在这里混的风生水起。一段温馨的故事,一段充满爱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 穿越之种田经商带个娃

    穿越之种田经商带个娃

    21世纪美少女芜姜毕业于农商大学,是一个鼎鼎有名的高材生,但因被敌人陷害穿越成一个农家泼妇,外带一个小包子,带着孩子发家致富,然这个男人是谁?忘了人家还是著名医毒少女芜怀姜
  • 君怀归思结

    君怀归思结

    “何谓不甘?”“彩虹,繁星,皆远方。”“可否具体?"“彩云,洛神,黄粱梦。”“仍是不解。”“得你。再失你。“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当爱开始掺杂谎言和欺骗;当爱苟延残喘,无以为继;当爱真正成了拖累和负担......又有谁能忆起那一曲清朗箫声,那一个个荡气回肠的誓言?一场命定、却注定阴差阳错的和亲,将她和他,紧紧束缚,挣脱不得。那一柄玉箫,吹动了谁的心?那一舞霓裳雪影舞,又动了谁的情?当真相还于世人,当初拿命相抵的女子,又在何方?君怀归思结,她却不再忆起我,我再寻她不得,小小结扣真能解了相思吗?
  • 邪皇追妻溺宠无情妃

    邪皇追妻溺宠无情妃

    冷月,是一个杀手,同样也是一名作家,搞笑的是,她并不是杀人的时候死的,而是在写作的时候突发心脏病死了。穿越重生,她成了冷家二小姐冷汐月,作者穿越……
  • 会说才会赢

    会说才会赢

    一本终于让你开窍的口才书!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就把“口才、金钱、原子弹”作为在世界上生存的三大法宝;而20世纪60年代后,世人又将“口才、金钱、电脑”作为最有力的三大法宝。在这几大“法宝”改变的情况下,“口才”一直都独居法宝之首,足见其重要性。《会说才会赢》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口才实例,详细地介绍了一些说话方法与技巧,也单独介绍了交谈口才、社交口才、职场口才、处世口才、朗诵口才、演讲口才、论辩口才等。实景实情,令人身临其境,发现口才的奥妙,学会说话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