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400000026

第26章 回望插队岁月(20)

相对于折柴,驮水就容易多了,队里特意为我们箍了一对小些的木桶,开始和社员一起下沟,在他们的帮助下搭桶、吆喝牲口,自己再找找窍门,如驴站在水池边的石阶下面,我们站在石阶上面,这样搭桶会省力很多,不久,我们就能独立下沟驮水了。驮水没问题,用水成问题,由于泉眼水量有限,队里驴不多,每户用水都有定量。平时很少洗脸洗衣服。下雨下雪就只能接雨水、化雪水用了。每次到公社,都可以在云岩河痛痛快快地洗一次脸,那个清爽的感觉太舒服了。吃饭开始由李风娥大婶给做,后来我们学会了就每天轮流做,缺油少菜,经常是吃乡亲们送来的酸菜,或是吃窝窝沾盐水喝米汤(粥),记得一次董燕湘给我们做了咸豆包,吃起来也别有风味。秋冬季还有些萝卜洋芋,其他时候只能是到公社赶集时买些背回岭上。吃肉只能在过年的时候队里杀羊分给各户。为了改善生活,我们效仿延安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养鸡、养猪,生活很艰苦,但我们基本没挨饿,队长时常到我们窑里看看问问,只要稍有欠缺,就从生产队的储备粮里拿,秋季分配时还上。

我们的到来,给沉静的岭上村增添了许多生气,田间地头、社员大会都有我们教社员唱歌的声音、读报纸的声音;和同龄人在一起的说笑声;串门子和乡亲们的聊天声;和村干部聊村里生产、引水上塬问题;和村支书聊当时的政策理论问题,我们总想多为乡亲们做点事。为了缓解村里缺医少药的现象,董燕湘参加了赤脚医生培训班。回村后,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她给扎扎针、开点药,问题就解决了。我们还在村里开了个代销点,卖个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饼干等,还帮助乡亲们收鸡蛋,够挑一担了,轮到谁管代销点谁担到公社给卖了,回来给卖鸡蛋的乡亲们分钱。还在代销点窑洞的炕上育红薯苗,省去了村里买苗的花费。我还当上了会计。

岭上村男劳力缺乏,3个大队干部除开会、到各村处理事务,在村里劳动时间有限。3个拦羊、1个拦牛、1个喂驴,又5人不能下地。真正干地里活的男劳力所剩无几。在当地,“男主外,女主内”的风俗习惯根深蒂固,婆姨统称“屋里人”,很多技术活、力气活是不干的,如铡草、掏粪、耤地、耱地、拿粪等。对此,我们毅然加入了男劳力的队伍。

知青进村正好是冬闲时节,我们和男社员一起铡草,他们入草(技术活),我们铡。麦秸秆薄且细,一刀还能铡到底,干草(谷子秆)又粗又硬,恨不能使上全身的力气才能压下铡刀。我们没多一会就没劲了。队长看得出来,就让入草的社员多入麦秸,即便如此,一天下来手上仍磨出了好几个血泡,第二天早上醒来,不仅腰酸背疼,只要手指稍一动,粘连的皮肤被撕破,就钻心地疼,但谁也没退缩。

掏粪,就是把羊圈、牛圈、饲养室里的粪便掏出来。掏羊圈最刺激,羊粪又干又硬,一镢头下去,也就两三厘米厚,大都是男社员用镐刨,我们用老镢连刨带搂,氨味十分刺鼻,呛得人喘不过气,熏得人睁不开眼,跳蚤又多,眼见一个个小黑点乱蹦乱跳,毫无办法。收工后搂起裤子才发现两腿布满了小红点,奇痒无比。掏牛圈驴圈要比掏羊圈好得多,虽然牛粪稀糊,移动脚步有时要被嘬掉鞋子,但是没有那么大的刺鼻味,也没有那么多的跳蚤。

驴粪又比较干爽松散,就更不在话下了。

送粪是播种前的准备工作,车拉、驴驮、人担。我们都担粪,两只粪筐,婆姨们只装了一半就让走,我们想担一次是一次,别白跑路,让她们装满。

婆姨们急了,说:“憨女子,不要挣命哩,做下病就瞎(哈)了。”虽然只是一句普通的关心话,但从她们的眼神可以看出她们是真心爱护我们。满满两筐粪担起来腿有点打软,但硬是担到了地里。一天下来,肩膀红肿生疼,但仍坚持到送完粪。

麦收是一年中最忙最累的活,真是争分夺秒,收割晚了,成熟的麦粒会脱落,收割时间拖长了,又怕中间下雨,造成未收割的倒伏脱粒,已收割的在麦垛捂着发霉、发芽。因此,每天天一亮就下地,随着开行子的割麦高手撂着把子,你追我赶地抢割;捆麦的人麻利地扭着麦袎打着捆,车拉、驴驮、人背,马不停蹄地往场院运,吃饭都是把饭送到地里。太阳下山收工,每人还要背一捆翻沟越岭到场院,晚上加班打麦子,夜里还要派人看场院。一次我和沈明看场(知青坚决要求的,队里妇女不干看场的活儿)。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听刘锁喊:“狼!狼!多危险,狼就在地牮上圪蹴着。”待我俩从麦秸窑窑里出来,狼已经跑得没了踪影。天气好还要晾晒麦子,晒干后,我们和男社员一样,扛着麻袋(3斗)入库、缴公粮。人困马乏、筋疲力尽在夏收1970年春,高桦等和在谷堆坪大队沟口村插队的同班同学阎玮在云岩河畔。左起:高桦、阎玮、沈明、徐红。

体会最深。

在评工分大会上,社员一致说:北京娃娃好苦(能吃苦,肯干)哩,记10分(男社员的最高分),我们坚持按妇女的最高分8分记,队长对我们很无奈,因为记工分的权力在我手里。我们很高兴,我们的劳动得到了乡亲们的充分肯定。我们知青小组曾多次被评为县、地级先进知青小组,并在1971年底参加延安知识青年赴京汇报团进京汇报。

走进心底的岭上,那里有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坚忍和乐观,有我们五个女生同睡一铺炕、同吃一锅饭、同扛老镢同挥镰,相互关心、协作默契的记忆。岭上,终生难忘。

衷心祝愿岭上村风调雨顺!丰稔连年!

祝愿乡亲们健康!平安!生活越来越好!

(后记)

我在1971年7月被县里招干留下,10月离开贺家岭村,先后在县知青办、团县委、党史办工作,于1987年8月离开宜川县。很遗憾,我没能和党史办的同事们一起完成宜川县革命史的编纂工作。宜川人民淳朴、宽厚、勤勉的品格深深地影响着我,为我做人做事打下了人生坚实的基础。在宜川的十九年,我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宜川,我的第二故乡,是你养育了我,培养了我,使我顺利地走完了我的职业路程。谢谢宜川人民!

衷心祝愿宜川人民早日实现小康!生活幸福美满!

由于时间紧迫,19年的宜川情怀不知从何处下笔,还好,参阅了《水南谣壶口情》《我的乡亲们》等云岩插友的文章和《难忘谷堆坪》的视频,又把我带回了当年,确定了写插队部分的思路。在这里谢谢大家给我的灵感和启发。感谢徐红、沈明在我写此文过程中给予的帮助。

(作者系北京市人大附中初六八级毕业生,曾在陕西省宜川县云岩公社皮头大队贺家岭村插队。退休前在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海淀区支行工作。)忆陕北延安插队

王建中

1969年遵照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

我和班上几名同学踊跃报名,怀着一颗赤胆忠心,踏上了奔赴陕北延安插队落户之路。

我们所乘的专列于1969年1月9日上午10点30分从北京站发车,10日下午1点到达陕西富平县,住宿一夜后便在第二天(11日)早晨5点钟改坐军用敞篷大卡车,只见几十辆大卡车浩浩荡荡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由于车内拥挤和颠簸,加之车外扬起的阵阵黄土,有人晕车了。我望着车外那连绵起伏光秃秃的黄土高原,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下午到达宜川县,从车里爬出来已是满头满脸的黄土。在县城又住了一夜,第二天(12日)的上午继续搭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了云岩公社。远远望去,见许多老乡守候在路边,扭着秧歌敲锣打鼓欢迎我们。名单公布完后,我们就被各村的老乡带回各自的村庄,行李由毛驴驮着,走了5里平路5里山路,终于到达山顶,进入早已为我们准备好的窑洞,那里面锅碗瓢盆一应俱全。这时只见一拨又一拨的大人小孩前来看望我们,不断问寒问暖。待散后,我们竟不顾4天的旅途疲劳,跑到村里最高点遥望远方。

每天的饭都由老乡来给我们做,晚上睡在热乎乎的土炕上,浑身冒汗。

因农闲,到了晚上总会有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大姑娘、小伙子到我们的窑洞来,大伙有说有笑热闹非凡。那时村里没有电,晚上只能点煤油灯,用水要用毛驴走5里路到山下去驮。尽管这样,大家还是很开心。转眼就到了2月份的春节,有人推荐我和另外一名同学负责春节联欢节目的演出。每天排练,吃的是猪肉炖粉条,馒头、小米饭,感觉伙食比家里还好。紧接着我们就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这时老乡们发给我们每人一件翻地用的工具。早晨太阳刚刚露头我们便走很远的路去干活,窑洞里只留下一个人做饭,填满的灶膛常常呛得煮饭人鼻涕眼泪一块儿流,做出的饭不是生就是糊。劳动了一天,浑身像散了架;去公社赶集来回要走20里路,待回到队里已是气喘吁吁。就在这时,得知班上有十几名同学参军,其他大部分进了工厂,不少女生被分配在仪表局工作。当时懊恼和悔恨使得我整天闷闷不乐,加上沉重的体力劳动,最后终于病倒。4月份经队里同意,我先去了在西安上大学的叔伯哥哥那里,后被父母召回北京看病。经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治疗,身体逐渐恢复过来,只好再次返回村里。

那时队里穷得买不起牛,耕地全靠人推手拉。看着同学和社员们那种艰苦劳动的态度,再看看因雨天路滑毛驴无法下山驮水,老乡从山下背着50多斤重的木桶给我们送水;想到毛主席的教导和当时的楷模人物邢燕子以及父亲来信中的鼓励,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后,头顶烈日下地除草、耕地,手磨出了老茧也不觉得苦了,无论上工干活,还是挥鞭赶着毛驴下山驮水,似乎也有了劲儿,每天哼着小曲唱着歌,感觉生活也不那么的枯燥和乏味了。

有一次起羊圈的粪,按当地习俗是不准女人进羊圈的,怕给羊带来不吉。

为破除迷信,我们率先跳进羊圈,又脏又臭的羊粪直往鞋里灌,一时真感不适。见到其他同学和老乡们毫不顾忌,照旧干得挺欢,此时我的耳边又响起毛主席的教导:“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的手是黑的,脚上有着牛粪,还是比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都干净。”也就不感觉有那么脏臭了。

在农村一年里也看不上一场电影,放电影的机器还要靠人用脚踏发电(似骑自行车),近两个小时的电影由几个小伙子替换着踩,否则片子就断了。

有一次我错过了村里放电影,当得知邻村要放电影,但要走5里路时,舍不得放弃机会,便下决心过去看。我深知别人不会同意我去,等收工后拿个手电筒独自上路了。邻居发现我不在窑洞,立刻报告了队长,队里特派了8个大小伙子四处寻找,还在广播里呼叫,又派两人到放电影的村子去找我,只因为我们住的塬上常有狼出没。第二天我得知此事,感到十分内疚,此事让我体会到老乡们对我们的关爱和温暖。

记得有一年的夏天,正值麦收季节,接连下了一个星期的雨,将那些已熟透了的、黄灿灿的麦穗打落了一地,有些麦子经雨水浸泡已发芽。麦子收割后,乡亲们只好将湿麦子倒在炕上烤干,将那些颗粒饱满、新鲜的麦子全部交了公粮,留下的全是已霉变和发芽的麦子,蒸出来的馒头既黑又黄,吃到嘴里黏糊糊的好像永远没蒸熟。这件事让我刻骨铭心,至今让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粮食的浪费!

1970年,村党支部决定“引水上塬”,书记亲自到北京购买水泵、钢管。

货到那天晚上,收工回来的全村老少不顾一天的疲劳,纷纷赶到山下将几米长的钢管扛起就走,连半大的孩子也不示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左右肩各扛一根。记得那天晚上的月亮又圆又亮,整个山谷都笼罩在欢声笑语之中。水接通的那天,全村男女老少拎着水桶守候在旁,当甘甜的泉水从管子里流出来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从此我们吃水告别了人背驴驮的日子。这一举措曾轰动全公社,吸引不少人前来观光学习,也让我们村成了县里的典范。

为推动村里生产力的发展,县委决定将我们村作为重点,以点带面。一个由县长亲自带队的工作组,那时称“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来到村子。他们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边干活边调查了解情况,晚上不是组织社员学习就是夜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一时掀起了比贡献、比干劲的活动高潮。

许多社员天不亮就起来干活,谁都不甘落后。开大会前,队与队之间的歌曲比赛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劳动积极性猛增,当年秋收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工作组结束后,我就被抽调出来,顶替公社干部进驻其他村整顿领导班子。

工作组一般是由四至五人组成,分给我的任务是负责妇女工作,每月从公社领取30元钱,将队里粮食运到公社换成粮票,一天三顿吃派饭,几乎每家每户都把存留的数量不多的白面单独做给我们吃,我们盘腿坐在他们的炕上边吃边聊。白天和他们一起劳动,晚上组织他们学习,三天两头搞一次夜战。经常找人谈话了解队里的情况,处理队里一些棘手的问题。各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队领导班子涣散不团结、集体贪污和一些常年未破的、错综复杂的粮食被盗事件。

自留地在当时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那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必须被铲除。

同类推荐
  • 农耕年华

    农耕年华

    作者将自身对农耕文化的丰富积累,对农耕、农村、农业、农民的深厚感情灌注到这部散文作品之中,那些即将消失的农耕形式或已然消失的农耕形式,在每一篇短文中得以保留,踩水车、推乌头、沤制草塘泥、打连枷、消夏……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书中还大量介绍了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时节气、农家菜肴、农村行当,乡土气息十分浓厚。
  • 戴望舒作品集(五)

    戴望舒作品集(五)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精选了著名文学大师创作的作品精华,所选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同时也具有可读性和代表性。可说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座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经典的中国现代文学宝库。
  • 昨日之蛇

    昨日之蛇

    《昨日之蛇》是由洛夫先生亲自编定的一本诗歌选集。作者在长达七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各类题材的诗歌,其中一个题材是诗人着力很深的,那就是“动物题材”,蝶、鱼、鸟、蟋蟀、河蚌、蛾、猿、蛇、灰蝉、浣熊、泥鳅、雪雁、乌鸦、蜘蛛、苍蝇、蚯蚓,蚕、蟹……都在作者的诗笔下得到传神的表现。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纳兰容若词传

    纳兰容若词传

    《纳兰容若词传》以纳兰容若的生平为主线,从出身、仕途、情感、友人等方面,将纳兰容若的词与情细细道来,为你呈现出一个鲜活的纳兰容若。翻开这本书,透过婉丽隽秀、明镜清菀的小令长调,仿佛能够看到一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
热门推荐
  • 前世擦肩换今世回眸

    前世擦肩换今世回眸

    一世是兄妹,“我生为寻他守他”一世是仇敌,“我生为杀他,哪怕颠覆万物的不灭法则,也定要让他血债血偿!”再次的再次回眸经历了太多,“谁都别动她,让她来”凌冽的话锋刺进的是自己的胸口。可当大敌当前,她却舍了生……
  •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1398年,朱允炆登上皇位。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登基为帝。但是,我来了,我要带着大明走向另一个方向。这一次,我要统治大明100年。
  • 回梦归初

    回梦归初

    在早已预料的结局死亡,她的心里并没有什么不舍。十余年的养育之情换自己助易家登上那九五至尊之位,很公平。被猜忌被铲除也无所谓,这世上值得她挂念的,挂念她的都为了她早早的下了地狱,留她自己独活也没什么意思。只是为何睁眼之后又回到了一切的起点?
  • 都市之强无敌手机

    都市之强无敌手机

    来自未来的呆妞牌无敌手机被普通上班族的叶凡开机后,引发了一连串故事…通讯功能:跨时空通讯(跟孙悟空成为了兄弟)治疗功能:治愈所有疾病。扫描功能:扫描对象,任何信息都会暴露。变形功能:呆妞能变成任何人的模样
  • 长生奇缘

    长生奇缘

    天地之战?二界纷争?大道三千,唯有长生。大荒古碑一朝开启,天地再掀腥风血雨。长生碑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腥风血雨的背后又是怎样的暗潮汹涌?少年的命运又会发生怎样的转变?世态炎凉,爱恨情仇,尽在——长生奇缘。
  • 三生所历

    三生所历

    这是一个普通中二少年的冒险,没有龙傲天,没有逆袭,穿越?还是有哒。
  • 巴菲特传

    巴菲特传

    巴菲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历程历来受到众多投资者关注。在这部传记中,作者以巴菲特独有的投资风格和管理方式为焦点,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投资策略、人生哲学和管理智慧等进行了深入透彻的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大量翔实的材料重现了巴菲特如何由一个奥马哈报童成长为一个投资大亨,如何在他所崇拜的导师格雷厄姆的影响下寻找一只只被低估的股票,从而积累财富,以及如何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塑造成美国排行前列集团企业的奥秘……
  • 错嫁权臣:商女不服输

    错嫁权臣:商女不服输

    商贾巨富殷家三小姐殷若,美貌如花,名动边城。虽是女子,却为家族接班人。她的人生早已注定,一辈子与金银财宝打交道。不想一纸圣旨下来,她要嫁给当朝王爷??还是侧妃?殷小姐怒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婚啊,谁要就拿去!为退婚,她出奇计,巧潜伏,送军备,立名目,一心想拿住当朝王爷的痛脚,逼他送自己一封休书。梁未,当今尧王,战无不胜,可他只打算南征北战,建功立业,戎马一生。某人要退婚?细数心弦,无处不是殷若的影子。梁未怒了,已乱我心还想走?我不给,你休想!小剧场:<算账篇>“殷小姐,你帮我算算,本王的清誉值多少钱?”梁未正襟危坐。殷若啪啪一通算盘打出一个数字,眸底闪动狡黠。“这么点?”梁未面沉如水,却好整以暇:“那休书算了吧,本王不卖。”<包子篇>小包子摇头晃脑,卖力苦读状。殷若寄予厚望:“儿子,你认字是为了什么?“母亲母亲,方便我以后学算盘。”小包子欢快回答。一旁的梁未冷哼:“小子,你认字是为了什么?”小包子眉头一扬:“和父亲一样当大将军。”众人倒,真不愧是三小姐和王爷的儿子,小小年纪就如此鸡贼!
  • 章木头

    章木头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天价巨星追妻记

    天价巨星追妻记

    能够与你相遇,是我的幸运,亦是你的幸运,因为在人人茫海中,可以找到值得自己用心去呵护的人,是千万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