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8000000021

第21章 养心之道(3)

“用”的意义

俗语说“天生我才必有用”,现在举世都很重视资源回收,可以说连废物都能再利用,所以世间之大,万物必皆有用。能用才有价值,而且要能用得恰当,用得适所,才更有意义。兹将“用”的意义,略述如下:

一、用人唯才,才能不计亲疏。人,要能被人利用,才有价值。用人,也有用人之道。用人唯才,这不但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而且用人唯才,才能不计亲疏,才能不受人情包围,才不会有后遗症。只是世上一般“用人”,总喜欢拉“裙带关系”,虽有好处,也有弊端。

二、用法如秤,才能无私无执。我们与人合作、相处,总应该有章法,如合约、信条等。但最重要的是,彼此都要公正、公平,如秤之平衡,才能无私无执,如此共事才能长久,朋友的情谊也才能经得起考验。

三、用情须专,才能始终如一。人是感情的动物,平时与朋友的相处,对父母的孝顺,乃至男女的来往,都应该用情要专,切忌见异思迁,虚伪应付。所谓“假情假意”,一旦被人识破,不但关系不能维持,甚至会感情破裂,反目成仇。

四、用物节省,才能积福进德。吾人生到世间做人,都是有很大的福德因缘。福德因缘如银行的存款,要节省俭用,否则透支负债的时候,银行是六亲不认的。平时用水,要想“滴水如金”,不能浪费;用电时,更要随手开关,节省能源。就算家境富有,也要淡泊朴素,这不但是积福进德,也是给后世子孙最好的教育。

五、用功要恒,才能养深积厚。人在世间,从小父母、老师就教导我们要用功。读书要用功,修行要用功,但是用功就如发心,菩提心好发,恒常心难持。用功的价值,在持之以恒,例如学外语,有恒心,外语必能学得好;学技术,有恒心,技术必定学得精。读书做人,养成恒常的习惯,必定能学好做人处事。

六、用心若镜,才能澄清明澈。儒家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佛教讲,用心时,要能恶念不生,甚至要不思善、不思恶。能够一念不生,心如明镜,如此做人才会澄清明澈,才能人格无瑕,才会获得别人的尊敬。

七、用道光明,才能公平正直。人活着,是凭一个“道”做准则。道,就是人生的规则,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但世上有很多假道之人,借“道”之名,为非作歹,殊为可怕。所谓“天理良心”,不是要求别人,是要求自己,如果用道光明磊落,对人对事才能公平正直。一个人公平正直,做人没有瑕疵,还怕别人不尊敬你吗?

八、用智纯善,才能完美无邪。人在世间,做人也好,处事也好,总要凭借灵巧智慧。但灵巧智慧不是教吾人要狡猾,而是叫我们要能纯洁善良。虽是朋友,如同手足;虽为外人,四海之内,也如兄如弟。就像佛陀在经典里交代弟子:“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你能把别人当成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则别人还会欺负你吗?所以用智纯善,人生才能圆满。

禁语

在佛教的禅堂,或是念佛堂里,经常可见修行的人,在胸前佩挂一块“禁语”的牌子,意思就是告诉旁人:我现在禁止讲话,请你不要和我说话。

挂了“禁语”牌以后,不只是口头上不能讲话,即使用手指,用嘴努,或眨眼示意,都是不合法的禁语。为什么修行人要禁语呢?

一、节制自己的任性。一般人总是很任性,想什么就说什么,毫无节制;如果你能克制自己不说话,就如同酿造酱油、酱瓜、酱菜时,都要把坛口密封,如此酿出来的酱菜味道才会鲜美。少说话,不是不会说话,而是要让自己未来说话时,更会说话。

二、沉淀自己的思想。一般人思想肤浅,想得不深、不远,就是由于没有训练;假如给予自己一段时间的禁语,让自己的思想做一番沉淀的功夫,所谓“静观自得”,经过静观、沉淀后,凡事会想到“为什么”,甚至想任何事,都有一二三四的层次,久而久之,自己的思虑才会纯熟、圆融。

三、倾听自己的音声。平时我们都是听一些由外而来的声音,假如通过禁语,把外面的声音隔绝在外,不听外面的杂音,而用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就是禅门所谓的“只手之音”。你能听到只手的声音,就不会被外面的世界所影响。

四、观照自己的内心。禁语者,主要是要看住自己的心,不要向外攀缘,不让眼、耳、鼻、舌、身、心,向外追逐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把自己的心看住,使其不动,而又可以明明白白地观照,这就是修行的一等功夫。

所谓“沉默是金”,禁语实在是很重要的一门修行。平时我们由于好论是非长短,犯下多少错误,所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都是由于说话不当惹出的罪过。在佛教的“十恶业”里,口业是最容易犯的毛病,所以平时应该多注意自己的口,该说的话要说,像隐恶扬善、礼貌招呼、对人的爱语鼓励等;反之,不当的恶口、两舌、妄言、绮语,实在有自我警觉的必要。

人的身体上,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却只有一张口。这个意思,是让我们多看、多听、多呼吸新鲜空气,少说闲话。如果我们能观照自己,每天不要浪费时间说一些不必要的话,把这些时间节省下来,每天至少也有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把这些时间节省下来以后,可以用来读书、禅坐、思维,甚至莳花刈草,打扫家中内务,或者当社会的义工,如此都比说闲话有益多多。

所谓“修行”,不只是“修心”,眼耳鼻舌身都应该要修。也就是不当看的不看,不当听的不听,不当知的不知,尤其不当说的不说,不要逞口舌之快。因为我们的口,如利刃,如子弹,口头不能看守好,其他的器官就更不容易管束了。

对治

这是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世间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天敌,都有克星;相对的,任何问题也都有“对治”之道。你黑暗,我用光明照亮你;你罪恶,我用善美感化你;你邪派,我用正道引导你;你犯法,我用法律制裁你;你无知,我用教育启发你;你懒惰,我用精进帮助你。因此,人间许多毛病,依世间法都有很多的药剂可以对治,即使是难治的癌症、艾滋病等,慢慢地也有药物治疗了。只是人生的习气,所谓根本烦恼,比大病还要难以治疗。

针对“习气”,兹提出对治的办法如下:

一、以慈悲对治残忍。有的人凶残没有人性,伤生害命,恶事做尽,即使你用法律对治他,他也不服,这种人只有用慈悲感化他。例如,后赵的石勒、石虎,凶狠暴虐,残杀无辜,不就是受到佛图澄的慈悲感化,而减少许多杀业的吗?

二、以柔和对治刚强。有的人性格刚强、执著,难以教化,就如人所形容的:心比石头还硬,比冰霜还冷,简直没有人性。对这种刚强的众生,说再多的理论,他也听不进去,只有用柔和的态度软化他。所谓“柔能克刚”,尽管你牙齿再硬,柔软的舌头不会先烂,所以当初佛陀就是以柔和慈悲,才把指鬘外道教化,由邪归正。

三、以热情对治冷漠。世界上,有的人很热情,有的人很冷漠。冷漠的人,就像木石一样,对人间的问题漠不关心,好像这个世间与他全然无关。这种冷漠的人,其实他的内心很需要人帮他点燃火焰,所以我们要用热情关怀他,用温情融化他,就像冰雪再厚,太阳出来也会融化。

四、以智慧对治无明。常有人问:人从哪里来?人是因何而出生?答案是:人从“无明”而来!人是因为“无明”而出生的!无明就是不明白,就是莫名其妙,所以这个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人何其之多。如何对治无明?必须开发智慧!国家提倡教育,父母以让儿女受教育为己任,社会大众关心文化,重视知识的传授,佛教更是重视佛法义理的传播。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大众开发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袪除无明。

五、以包容对治狭小。过去经常听别人批评:女性心量狭小。其实,男士的心量又何尝一定比较大?朋友之间,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亲友熟人,一点利害,闹上法庭;与人往来,好坏恩怨,锱铢必较,如此怎么能平安呢?所以其中的一方,要以宽大的心量包容对方的狭小,就好像海洋包容鱼虾的悠游,山林包容鸟兽居住一样。

六、以诚实对治虚妄。这个社会,人人诚实才可爱,如果大家相互欺骗,欺诈虚妄,让人防不胜防,不但活得辛苦,也活得提心吊胆,所以佛教把“妄语”列为根本戒之一。现在举世各国,对于新移民入籍,都要宣誓不说谎。诚实是人应该树立的品牌,“狼来了”只有一次,做人必须诚信一生,才能让人肯定。

以上“对治”诸事,不妨试行之,相信必能收到很大的效益。

自由

“自由”与“安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要求,应该也是天赋人权。一个人如果不能自由,就算活着,不也等于死了一样?每天被人看管,给人当奴隶,甚至生命随时受到威胁,影响生存的安全,这不是生不如死吗?难怪全世界的人,都一致要求、向往自由。

在佛教里,佛陀制定“五戒”,就是要让大家自由。“自由”的意义,就是不要侵犯别人,如果大家都互不侵犯,不就都能安全了吗?

佛教的五戒,不杀生是尊重生命的自由,不偷盗是尊重财产的自由,不邪淫是尊重身体的自由,不妄语是尊重名誉的自由,不吸毒是尊重健康的自由。自由就是不侵犯的意思,试论“五戒”的“自由”之义如下:

一、不杀生。不杀生就是不侵犯别人的生命而护生,如此生命不就能获得自由了吗?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莫如生命,万千金银和生命,叫你选择其一,相信人人都会选择生命。因为没有生命,金银财宝再多又有何用?可见生命比较贵重。世间最残忍的行为,就是杀生,假如我们尊重生命,不随便杀生,就是尊重生命的自由,所以佛教把不侵犯生命自由,制为第一戒。

二、不偷盗。不偷盗就是不侵犯别人的财产而喜舍,这不就是尊重别人的财产自由吗?有的人把财产视为自己的第二生命,因为没有钱,日子难过,所以拥有财产是每个人的愿望。能尊重别人的财产而不觊觎、不侵犯,甚至帮助他、支持他,这不是人间极为美好的事吗?

三、不邪淫。不邪淫是不侵犯别人的身体而尊重其自由。佛教对于家庭伦理的夫妻正常关系,非常尊重,但是对于夫妻以外的邪淫,也就是所谓的“婚外情”是不认同的。因为犯了邪淫,家庭不和,名誉受损,甚至子孙也会颜面无光,真是自他多人不利。假如能不侵犯别人的身体而尊重其自由,则家庭和谐,何其美好!

四、不妄语。不妄语就是不用语言去侵犯别人的人格与名誉。有的人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不法的利益,例如贪污、伪证、侵占、仿冒、造假、欺骗等,这都是妄语欺诈的行为。能够不用虚假的语言去侵犯别人,而说真实的话语,可以消除许多无谓的纷争,能促进社会人我的和谐。

五、不吸毒。不吸毒就是要我们不吸食一些会让自己神智受损的毒品,以免伤害自己的健康、金钱,甚至侵犯了别人。毒品危害之大,举世都在共同制止,因此各国的海关无不严禁毒品过关,甚至对于贩毒者,更是处以唯一死刑。不吸毒还包括不饮酒,因为喝酒容易误事,例如酒后驾车出车祸,酒后乱性胡作非为,甚至酒后失言害己害国。所以能够不酗酒、不醉酒、不劝酒、不饮酒,就不会制造事端,如此不但个人可以获得完全的自由,也是带给社会大众自由的美好行为。

发心

佛教讲: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发心立愿”一直是一些初学佛的人挂在嘴边的口头语。

其实,“发心”何其尊贵,实在不宜随便滥用。所谓“发”者,开发之意,例如山上的土地,经过开发以后,就能种植水果;海边开发了海埔新生地,就可以建筑。台湾出产的水果,大都是开发山坡地种植而有;香港的机场,多数也是填海造地所成。

同样的,我们的心如田、如地,只要开发,就叫“发心”。我们的“心田”、“心地”里有什么呢?如《地藏经》说:大地的宝藏,取之不尽;大地的功能,可以生长万物;大地之用,可以普载众生。所以开发心地,何等重要。

“心”岂止比“田”、比“地”,心的意义其大无边。经云:心如大海无边际,心如虚空量无边,心如大地无尽藏,心如性空高如天。所谓“发心”,就是要开发:

一、开发如海的真心。大海不但是鱼虾的宫殿,大海也蕴藏了无限的宝藏,现代人要开采石油能源,不都是往大海里勘探吗?大海的资源,往往可以成为国家的财富,所以各个国家都要保护海域,就是保护国家的资源。我们的真心也像大海一样,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所以要加以开发。

二、开发如空的真心。我们的心可以用“虚空”来比喻,所谓“心如虚空,量周沙界”,虚空里有日月星辰,虚空里有雷电雨露,虚空里容纳宇宙万有,所以现代各个国家都想探索太空,希望能在太空里找到宝藏。我们的心也如虚空,有着无穷的宝藏,我们要经过开发,才能找到宝藏。

三、开发如地的真心。大地是我们的母亲,大地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人类不但靠天吃饭、靠海过活,而且靠地维生。大地能成长万物,地底更蕴藏着金银铜铁等各种宝矿。我们的心也如大地,埋藏了无限的宝藏,懂得开发心地,才能让宝藏出土。

同类推荐
  •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本书主要收录了两种在世结构在中西哲学史上的表现、两种在世结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表现、两种在世结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表现、对于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具体回答、精神发展的阶段、划分精神发展阶段的原则等内容。
  • 尼采读本

    尼采读本

    本书是周国平十多年间的散文精华结集,融入了他对世界的智慧思考,围绕人类最关心的幸福话题展开了一系列的阐述。人非常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幸福无法强求,也跟物质的多寡没有必然联系,而是需要一颗随缘自在的心。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这在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诗人、哲人、圣人身上都可以得到印证。幸福不能刻意追求,一切自有安排。
  • 周国平译尼采作品套装

    周国平译尼采作品套装

    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的美学不在于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周国平译尼采作品套装”,由中国全方位研究并介绍尼采的学者周国平优美译作。尼采以美学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人生哲学经典——一生中不容错过的哲学经典。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关系的论文集,书中主要体收录了:《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刍议》,《浅析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解决建议》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孟子大讲堂

    孟子大讲堂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是中国人推崇的文化大师,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珍爱的宝物。本书以《孟子》为基础去观察孟子的管理思想,融注着真实感,文笔挥洒,是一部可读之书,对大家提升自己管理能力大有益处。孟子与孔子并称中华“双圣”,不管在做人还是在治国之道上,都极力推行“仁政”,孟子的治国之道当中,丰富的仁政管理思想对我们当今的企业管理思想是一个极大的启示。
热门推荐
  • 林深初见君

    林深初见君

    王妃,王爷又纳妾了.......小桃气喘吁吁的跑进竹园,之间园中的石桌边以为白衣胜雪的女子闭着眼睛,轻轻扬起头,额头旁的一缕墨般的乌丝随着暖暖的清风在空中随意的扬洒,微微弯起的嘴角,好似想到了什么蜜一般香甜的事。看到这一幕的小桃不禁停下脚步和刚才聒噪的叫喊,静静的看着自家的王妃,永远都是这样好似自己与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一个人都没有关系一样。是的,叶希一年前来到这个风云大陆,一个21世纪的年仅25岁的外科手术专家,既来之择安之,而很不幸的是刚来到这里就被告知自己即将嫁给大齐王朝最风流成性的轩王爷祁羽,嫁就嫁吧!可人家这位轩王爷不待见自己,让叶希千算万算的“闹洞房”计划没有实施就泡汤了,人家这位王爷压根就没来,不止洞房,嫁进王府的这一年以来,王爷本尊的面都没见着,只是每天都会听见自己这个小丫鬟桃儿大呼小叫的报告着:“王爷又纳妾了。”
  • 成神修炼记

    成神修炼记

    王朝朝夕间被人毁灭,享尽人间富贵的皇子落荒而逃,在四面楚歌的环境下,皇子战战兢兢,同时却又迅速的成为强者,最终报仇雪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生人勿近

    生人勿近

    我叫胡一半,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儿,我爷爷是附近十里八乡,出了名儿的风水先生,我从小跟在他身边,也见识了不少奇闻异事,九岁那年放暑假,我回到乡下,看望爷爷奶奶,却因此惹上了麻烦,之后更是被高人断定,命格炼炉,逢九必灾,从那时开始,我的命运,就和其他人,显得不一样了。
  • 当爱变成回忆

    当爱变成回忆

    我在理科一班。文科班就在二班。文科班与理科班的怪现象是,文科班雄性资源严重缺乏,而理科班恰好相反。理科班与文科班搁了一堵墙。隔墙观望,墙的这边“红杏满园”,墙的那边“牛粪满田”。不要指望爬上墙去等红杏,因为墙根本就爬不上去。聪明人都会一窝蜂跑到窗口守株待兔。——按我们生物老师的说法,这叫互补配对原则。文科班的长廊总是站满了急不可耐的男生。一旦下课,牵上意中人的小手,欢天喜地走向校园幽深又幽远的林荫处。
  • 草伯

    草伯

    咣的一声,樟木坳的天就亮了。阳光从东面山头老鹰嘴上哗哗地倾泻而下,把整个樟木坳亮闪闪地笼罩起来。那些金币一样欢跳的阳光,先是爬上坳子东头的那一片香樟林,把那一张张手掌般大小的树叶子摇得哗哗响,然后轻轻地荡漾着,向坳子中间漫过来,爬过一垄垄绿油油的菜畦子,翻过一道道歪歪斜斜的竹篱笆,向那一户户人家轻手轻脚地走过来,一下一下地敲打着一扇扇的窗格子,屋子里的人们渐渐地就听到阳光那轻微的响动了,一个一个翻身下床,吱呀一声拉开房门,走进一地的光亮里。一就这样,美美地睡了一夜的樟木坳就算是醒过来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农家商女

    重生之农家商女

    推荐新书《盛世暖爱:邂逅大牌老公》宠文!前世,她是安静淡然的苏未然,待产之日却被表妹推下楼梯,一尸两命,她死了。重生回到十年前,彼时她刚刚十六岁,正在上高一,家住农村,却是村里屈指可数的大学生。大爷大叔大婶大娘竞相嘲笑: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还嫌父母累得不够嚰?哟哟,这不是谁谁家的大学生么?是不是连饭都不会煮了?在这个教育极度落后的村子里,面对这般嘲笑话语,苏未然全部淡然以对,有些人不懂得某些事情,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懂,而是因为他们不配懂!她不仅会煮饭,而且还会煮不同的饭。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抓住了商机,成为了赫赫有名的一代商女!
  • 至木归元诀

    至木归元诀

    这是一个因远古战争浩劫而破碎的世界,剩下的残缺大陆,被世人分为五大区域,并起名苍灵大陆。少年牧天,自东苍域山脉而出……由此开启一个故事。。本书官方书友群号:530773747
  •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And Other Stories(II) 骑马出走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And Other Stories(II) 骑马出走

    This is the first volume of Lawrence's collected short stories. The thirteen short stories in this volume were written between 1924 and 1928, which were set in both England and America. the following short stories are included: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Two Blue Birds; Sun; Smile; The Border-Line; Jimmy and the Desperate Woman; The Last Laugh; In Love; The Man Who Loved Islands; Glad Ghosts; None of That!; The Rocking-Horse Winner; The Lovely Lady. Eleven were collected in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1928), though 'The Man Who Loved Islands' appeared in the American edition only and the other two in The Lovely Lady (1933).The stories reflect Lawrence's experiences in the post-war period. Many were considerably revised and some were completely rewritten by Lawrence, subsequently were published in different ver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