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1700000004

第4章 总论(3)

莱昂内尔·罗宾斯

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

AnEssayontheNatureandSignificanceof Economic Science①

①[英]莱昂内尔·罗宾斯(Robbins,L.)著朱泱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一、作者简介

莱昂内尔·罗宾斯(Robbins,L.,1898—1984)是英国经济学家。出生于伦敦附近的米德尔塞克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杰文斯的追随者,早期在思想上秉承英国经济自由主义的传统,并且受到奥地利学派哈耶克等的影响(但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放弃),并试图与英美的经济学传统中相结合。20世纪30年代担任伦敦经济学院经济理论研究班主任,不仅研究抽象的经济理论,如经济学的方法论、经济政策理论和经济思想史,也研究应用经济问题和实际政策问题,对当时的年轻经济学家有很大的影响。1984年5月15日去世,享年86岁。

《论经济科学的性质与意义》一书是罗宾斯的成名作,也是经济学说史上有关经济学方法论和经济哲学方面引述最多的著作之一,其中主要内容已被广泛接受,进而作为当代研究的公认出发点。

二、本书精要

该书是一本试图更准确地定义“作为科学的经济学”的著作。本书抛弃了以往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物质福利原因的定义,继承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内维尔·凯恩斯方法论中的实证主义传统,将经济学研究与社会现实和人类实践相联系。经济学的本质是研究资源稀缺条件下人类在配置资源方面是如何行为的一门形式化的社会科学(the study of“human behavior 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s and scarce means”with alternative uses)。罗宾斯认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当人们进行多种目标的选择时,经济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选择的意义,以及如何作选择,故“它提供了人们合理行动的一种技术”,因为,“我们要想作出完全合理的选择,就必须先知道自己偏好些什么”。罗宾斯对经济学本质和意义的这种理解和把握,为后来的绝大多数当代经济学家所赞同,如绝大多数经济学教科书中基本上接受了这一规定。较为有代表性的是萨缪尔森所著的《经济学》(第14版)和斯蒂格利茨所著的《经济学》(第12版)。①

①当代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说:“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一基本经济事实:能够生产各种商品的全部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人们必须在各种相对稀缺的商品中间进行选择。”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第12版)中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述是:“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的现实存在,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以便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这一点是经济学独特的贡献。”英国经济学家哈维在其所著的《现代经济学》一书中给经济学下了更为直接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分配他们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的科学。”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其《经济学》教科书中写道:“在本书中,我们将自始至终强调某些重要的、普遍认可的观点。第一个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关于稀缺性,它是本章中最重要的,存在普遍共识的观点。”曼昆在《经济学基础》一书中认为,“由于资源是稀缺的,社会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一门学科的统一性,仅仅表现在该门学科所能解决的问题的统一性上,而且只有在各项解释原则的相互关系确立起来以后,才能发现这种统一性。”“主观感觉的满足无法进行人际比较,包含价值判断的内容不能被纳入经济学的研究。”

三、论著内容

1.关于经济问题的特点

罗宾斯认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多种多样的目的,人们总是要在各种目的之间进行不断的选择。如果人们可以没有约束地选择所有的目的,那么经济学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制约人们选择的恰恰就是选择手段的有限性:但当时间和达到目的的手段有限并能选择使用,而且目的能按重要程度加以区分时,行为就必然表现为选择的形式。运用时间和稀缺手段来达到一种目的,便意味着不能用他们达到另一种目的,因此,经济问题具有“目的很多而实现目的的手段稀缺”的特点。

“当时间和达到目的的手段有限并能选择使用,而且目的能按重要程度加以区分时,行为就必然表现为选择的形式”,“缺少达到不同目的的手段,几乎是人类行为的一个普遍条件”,“任何一种活动只要涉及放弃其他想要的东西,便有其经济的一面。”“经济货物这一概念必然是纯粹的形式概念,从物品与人的关系中并不抽取出什么性质使物品成为经济货物,从劳务与物品的关系中也不能抽取什么性质使劳务成为经济劳务。”经济的与非经济这两个词,并非指物质福利与非物质福利,“若在完全正常的意义上使用经济一词,那就是在两种活动之间做出选择。”

2.关于经济学的研究方式

经济学关注的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选择而已,并不对目的本身做任何的价值判断。经济学对于各种目的而言完全是中立的;只要达到某一目的需要借助于稀缺手段,这种行为便是经济学家关注的对象。经济学不讨论目的本身。它假设人们在下述意义上是有目的的,即人们拥有一些可以界定并可以理解的行为倾向。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是:人们达到其目标的过程如何受制于手段的稀缺——稀缺手段的配置如何依赖于最终的估价。所以,一个经济学家所研究的,不管是声色犬马或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是品德高尚崇尚节俭的社会,对于研究方式而言并无区别。

经济学的传统定义“肯定未能充分表达出经济学的性质”,它把一个领域任意划界,导致无法对其进行一般分析,“所不适应的最简单情形,即孤立的人把其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生产实际收入,一部分用于享受闲暇”。经济学研究方式和成果是否正确的标准,“不是看它表现上是否与日常语言的某些用法相一致,而是看它是否能准确描述这门学科各项主要法则的最终内容。”“选择规律只有通过考察孤立的个人才能看得清楚”。

3.关于经济学的意义

经济学的用处在于它能揭示最终估价的意义和是否具有一致性,从而解释更多的现象。罗宾斯认为:“我们的大部分困难都产生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选择不相容的目的,并不是因为我们希望陷入僵局,而是我们不知道它们是不相容的。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最终目的有分歧,以致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但是很显然,许多紧迫的困难并非产生于这一原因,而是因为我们的目标彼此不协调。作为消费者,我们希望价格更便宜,作为生产者我们选择安全。……而社会上不同的‘决断组织’虽由相同的个人组成,却有不同的偏好。我们似乎到处遇到困难,这些困难与其说产生于政治团体不同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还不如说产生于每一成员的人格分裂。”“……无疑,为了在这个充斥着太多可以避免的分歧的世界上我们能取得一些一致意见,值得慎重地将可以解决分歧的研究领域与不可解决分歧的研究领域区分开来——值得将中立的科学领域与争论较多的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领域区分开来。”“……如果不合理性,如果随时屈从于外部刺激和不协调的冲动等盲目力量是高于一切的善,那么毫无疑问,经济学存在的理由便消失了。……对于所有那些仍然坚持较为积极的价值观念的人们来说,经济学首先是社会秩序中合理性的象征也是对合理性的保护,因而经济学在未来令人忧虑的岁月里,正因为其主张受到上述威胁,而必然具有更加崇高的特殊意义。”

“任何一种活动只要涉及他想要的东西”,“经济分析在交换经济中最有意义、最有用处”,“只有一种目的和多种手段时发生技术问题,而有多种目的和手段时发生经济问题……”,“应把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生产技术严格区别开来,所谓生产技术是指如何利用给定的手段,只有在一切物品均为免费物品的世界上,技术才是达到给定目的的唯一因素……正是给定的目的和物质和技术的可能性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经济学家研究的那些行为”。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是相对估价,虽然决定具体交易的估价其复杂程度是不同的,但是,在估价的基础上,“不同商品可相互替代、不同商品相互需求、不同商品在不同用途之间均衡分配”,都可以进行经济分析。“认为经济学家所想象的世界完全是由利己主义者或快乐机器所构成的,这是极其荒谬的。”

四、简要评述

罗宾斯的《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一书,较早地从稀缺性出发来给现代西方经济学下定义,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分开了(古典经济学家如斯密、李嘉图、李斯特等虽然具有不同的理论观点,但都将经济学看作是研究物质福利的学问,主要关注对于制度和历史的分析)。新古典经济学在定义上并未完成对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如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物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相关的那一部分。”达文波特在《企业经济学》一书中说:“经济学是从价格的观点研究各种现象的科学。”坎南在《初级政治经济学》一书中说:“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解释人类物质福利赖以存在的一般原因。”贝弗利奇在《经济学作为一项文科教育》一文中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如何相互合作来满足物质需要。”皮古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说:“(经济学或福利经济学就是)能与货币这一衡量尺度直接或间接发生关系的那部分福利。”可以看得出来,所有这些定义尽管各式各样,但大多数人都认为经济学是关于物质福利的科学。罗宾斯称之为经济学的“唯物主义”式定义,并且确立了“目的—手段”范式、“人—物”关系的重要地位,表明正统经济学家已经做了些什么和他们还在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应对制度主义经济学家的批评。

然而,它却排除了许多经济学家认可的经济学的一些重要论题。有一种定义似乎具有足够的普遍性,它是对经济学文献所呈现出来的主题的概括,即经济学关注的是生产、消费、分配与交换。(谢拉·C·道.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6)而罗宾斯式定义忽视效用与偏好的社会互动性、忽视制度与历史研究等,这些方面在公共选择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中得到弥补。

扩展性阅读文献

[1]韦森.经济学的性质与哲学视角审视下的经济学——一个基于经济思想史的理论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季刊),2007(03).

[2]张赫城,崔绍忠.罗宾斯经济思想中方法论研究评析——兼论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中的实证主义痕迹[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08).

[3]刘志光.新制度经济学:修正还是革命[J].学术月刊,2011

(05).

[4]Ricardo F.Crespo.TWO CONCEPTIONS OF ECONOMICS.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Vol.XIV,No.2(November2011),181-197.

(作者: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宋宇)

马克·布劳格

经济学方法论

The Methodology of Economics①

①[英]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著黎明星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一作者简介

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1927—2011),是英国著名经济思想史学者,出生于荷兰海牙的一个犹太工商业主家庭。曾进入纽约城市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学习,后在耶鲁大学、伦敦大学、伦敦经济学院、伯明翰大学等任教,其研究领域广泛,主要是经济思想史。

主要著作有:《经济理论的回顾》(1997)、《评价经济理论:研究纲领方法论的研究》(1991)、《凯恩斯以前的100位著名经济学家》(1986)、《经济学方法论》(1980)等。其中,《经济学方法论》(1980)集布劳格方法论思想之大成,成为西方经济学方法论里程碑式的杰作。

同类推荐
  •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前,你的经济条件由你的父母决定。而等到18岁以后,贫穷还是富有,就由你自己负责了。《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不只是为年轻人编写的,它同样适用于所有的不分年龄段的经济学“门外汉”,以及作为大学里经济系相关专业的预科教材书,它起着开启经济学“大门”的作用。《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的重点不在于要求你能掌握那些深奥的理论或者学会使用数学、图表之类的工具分析经济问题,而是在于逐步引导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实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并做出决策。“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换句话说,就是“用合理的方式去思考”。
  •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开始陷入全面衰退;中国经济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摆脱不掉通胀这个瘟神;我们无法实现产业升级,只能产业转移;我们距离香港式的楼市崩盘只差半步;国企根本不赚钱,国企拒绝改革;我们的金融系统催生了高利贷;所谓保本的理财产品,其背后是风险极高的房地产;国有四大银行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辙;所谓国际板,是国资委的另外一个孩子“红筹股”回来圈钱了。
  • 我国体育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研究

    我国体育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研究

    《我国体育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研究》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体育产业发展条件下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与保护的需要,本研究着眼于对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的体育无形资产问题,特别是对其中一些极具体育特色的特殊问题,进行专门的法学理论阐释和法制应用指导,力图对一些基本性和关键性问题的研究有所深化和贡献。《我国体育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研究》选择了四个在体育无形资产保护方面最具体育行业与专业特殊性的问题――体育标志权、体育赛事转播权、体育明星形象权、体育专有技术权来进行研究,力图从理论本源上进行深入的挖掘,填补一些理论空白,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进行创新性的学术探索,并且对现有的一些理论观点进行思辩与挑战。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本书首先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内涵、历史和发展现状,并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两化融合”战略的提出,论述其内涵、特点、必要性和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两化融合”发展的机制、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我国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经验,阐述了若干个企业“两化融合”实施的典型案例,并对宁波地区的“两化融合”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我们深入思考了推进我国“两化融合”,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国家战略问题,重点探讨了“两化融合”实施体系、重点和难点,中国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建议。
  • 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

    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

    这本《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由刘忠生著:现代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系统的核心和动脉,它的稳定与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次金融危机使人们看到金融灾难对国家经济的破坏性影响,而金融安全也因此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资本市场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直接的、有效率的融资平台,而且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其本身也是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资本市场出现为标志,金融交易日益表现出不同于实体经济的特点,同时仍然保持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影响,资产价格是资本市场运行状况最直接的反映,但其却不断表现出泡沫膨胀和破裂的过程。
热门推荐
  • 龙帝I苏生

    龙帝I苏生

    沉寂亿年,只为这一见。“总有一条不务正业的龙在皇族里玩闹?那就是我吧。”深渊里埋葬着幻想,要去看看吗?走吧!唱完这首歌,就,踏尽山河吧!你也没有什么可以丢弃的东西了,为皇者的咆哮!
  • 黯乡魂

    黯乡魂

    我真的,真的,真的只是个过路的,可是为什么老天爷如此“厚爱”我?是她们要穿越又不是我要。天哪,我不要去那种连电视机都没有的世界!!!黯乡魂,追思旅,无奈异世走一回...
  • 萌妻已上线

    萌妻已上线

    古言新书《高冷战将的命格女孩》已经开新,望小可爱们支持。她是个未出嫁的千金。却盘着一头超乎年龄的发髻,她的及腰长发挽住了温柔与坚强。她望着眼前这个英俊的高大男人,他忽然出现在她的生命里,让她不知所措,而且来得汹涌。他的邪魅,他的坏心眼,他的英勇之姿在无形中将她慢慢吸引。她原本已经接受现在清贫的生活,却不想他的出现,搅乱了她的宁静。她越是逃避,他越是汹涌......当一切灾难过后,她决定夺回她失去的一切,才能保护她想保护之人。
  • 四下皆你

    四下皆你

    一朝重生,夏灿不想再错过“以后不用让胡妈来了”“知道了”江熠应到。看江熠一点反应都没有,夏灿有点不满:“你都不问问我为什么吗?”“她照顾不好你”“为什么?”“瘦了”“我减肥”“不用减”“为什么?”“不胖”“那谁能照顾好我?”夏灿穷追不舍的问。“我”江熠回答的很自然
  • 天下无仙

    天下无仙

    修仙者,逍遥长生;为凡者,生死由命;为妖者,苟且偷生。悠悠天道万年梦,哪个今生注定?我,周靖,一介凡人,要让这……天下无仙!
  • 天命凰后之凤神倾天下

    天命凰后之凤神倾天下

    她初生那年,恰好遇上神境大战。那一战,生灵涂炭,众神陨落。在母亲侍女的谋划下,她被送到人界凤族,抹去记忆和神印,以凤族三小姐的身份成长。十三年后,昔日的幼儿蜕变为睿智多谋的绝世少女。裙裾飞扬,倾国倾城;奇异血脉,毒绝天下。当她重返神境,却发现当年神战并非偶然,而是有心之人的阴谋。昔日师徒,反目成仇;至亲姐妹,命丧黄泉。鲜血与权力的交织下,她终于涅槃。凤鸣出,天下动!神印重破,神凰觉醒,一腔热血的青春少女终于成长为冷情冷性的神族女帝。却总在某个落满阳光的午后,转身跌入少年怀中,“小东西,乱了我的心,还想逃?”
  • 从前的故事

    从前的故事

    在船山村,余小宝是外来户。说外来户也不确切,因为余小宝是一个人,他没有家。没有人知道余小宝多大年纪,他看上去只有十八九岁,皮肤有点黑,笑起来很善良的样子,像个孩子。他老家在江苏,现在想起来,应该是苏北吧。但在我们乡下人心中,并没有“苏南”和“苏北”的概念。我们一律将江苏人叫做“江苏佬”,而且总是将“江苏佬”和要饭的联系在一起。事实上,我们将所有的要饭的都叫做“江苏佬”,原因也无可考,大约足某一年要饭的特别多,而要饭的人当中绝对多数都是江苏人吧——也许那一年江苏(极可能是苏北)的某个地方遭了灾,呆在家里实在活不下去,于是成群结队地外出要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长水日抄

    长水日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