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7100000012

第12章 劝服知识理论的回顾及评述(1)

在第二章服务广告研究路径的讨论中,我们提出服务广告研究应该从一般广告研究范式中借鉴劝服知识理论作为效果研究的理论基础,因为该理论对服务特性以及服务消费者信息加工过程有较好的解释力。

劝服知识理论从本质上说是在元认知层面上解释劝服过程的理论,在接下来的文献回顾中,首先阐释劝服知识理论的元认知心理学基础;其次对劝服知识模型的提出以及模型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再次对劝服知识理论范式下的实证研究进行归纳;最后对相关研究作出评述并说明劝服知识理论用于服务广告效果研究的恰当性。

第一节劝服知识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元认知及市场元认知理论

一、元认知的提出

元认知是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重要主题之一(Thomas O.Nelson,1992),它和思维哲学有关系,也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心理学”有关。

最早提出“元”概念的是哲学家Alfred Tarski(1956),他为解决内省法的“自我证明悖论”,即同一器官如何能够同时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引进了“元”(meta)概念。他认为,“元即关于(‘meta whatever’refers to‘whatever about whatever’)”,元水平是相对于客体水平的概念,客体水平是关于客体本身的表述,而元水平则是关于客体水平表述的表述。

将“元”概念明确引入心理学领域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John Flavell(1976),他在对儿童记忆活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自己记忆正确性的判断能力也不断发展,Flavell将这种能力称为“元记忆”。随后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元认知”概念,并用“元认知”表述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在这种认知基础上的自我监督、计划与调节。“元认知”在引入我国之初有多种翻译形式,如反省认知、后设认知等,近年来在研究中逐渐达成一致,一般使用“元认知”这一名称(姜英杰,2007)。

二、元认知的定义

元认知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不同研究者对元认知概念有不同的界定。元认知研究的开创者Flavell(1981)将元认知定义为“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Brown与Baker(1984)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Yussen(1985)认为,“元认知是反映认知本身的知识体系或理解过程”。Weinert(1987)则将元认知定义为“第二层次的认知:对思维的思维,关于知识的知识,对活动的反省”。Sternberg(1998)通过对比元认知和认知的区别来揭示元认知的含义,他认为“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认知包含对世界的知识以及运用这种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元认知涉及对个人的知识和策略的监测、控制和理解”。Livingston(1997)指出元认知是高水平的思考,它包含对整个认知过程的控制活动,元认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来源不是当前的外部现实,而是一个人对外在现实的内在的心理呈现(mental representation)。

这些研究者的观点虽然表述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元认知以“认知”本身为对象,并与监测和控制信息处理过程有紧密的关系(Fernandez-Duque et al,2000)。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认知的知识,二是对认知的调节(姜英杰,2007)。也就是说,一方面元认知是一个知识实体;另一方面,元认知也是一种过程,即对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过程、调节过程。

三、元认知的构成

根据Flavell(1979)的观点,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节构成。

(一)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储存在人们头脑中的知识,包括个人知识、任务知识和策略知识(Wenden,1987;Hacker,1998;Flavell,1979)。“个人知识”包括对他人或者自己作为认知处理者属性的信念。“任务知识”包括了解任务的要求,以及这些要求在不同的条件下如何完成的知识。“策略知识”是关于在什么时候采用哪种策略能够更加有效地达成目的的知识。

元认知知识和其他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知识没有本质的区别,它可能被有意识的记忆搜索唤起,也有可能在任务环境中被无意识地自动激发。元认知知识对认知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帮助人们选择、评价、修正或阻止一些认知任务,并会导致不同的关于自己的、目标的、策略的元认知体验(Flavell,1979)。元认知知识可能在易接近性、特殊性、可描述性、知晓程度等方面有所差异(Cornoldi and Vianello,1992)。

(二)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体验是伴随并从属于智力活动任何有意识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Flavell(1979)认为,元认知体验是关于自己在当前认知活动中已取得的进展或即将取得的进展的体验。Yussen(1985)认为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知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前者是个体关于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的即时反应,而后者是个体存储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的知识,个体从记忆中提取它们以指引当前的认知活动。元认知体验总是伴随着高度有意识的思考活动,可能在认知活动之前、之中或者之后发生,并可能激发元认知调节(Langer,1978;卜雪涛,2006)。

(三)元认知调节

元认知调节(regulation)又称为元认知技能,其含义是人们为了达成认知目标,控制认知过程的过程(Brown,1987;Flavell,1979)。元认知调节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包括:计划、选择、推断、内省、理解、监测、修正和评价等(Hacker,1998;Livingston,1997;Yeager,1999;Brown,1987;Schraw 1994)。

四、元认知和认知的区别

元认知概念开创了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崭新领域。但是,元认知与纯粹的认知之间并不那么容易区分(Nelson,1996)。

Kluwe(1982)对元认知和认知之间的区别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Kluwe认为,从信息加工论的角度出发,系统中贮存的程序既可能是认知水平的,也可能是元认知水平的,这两者的区别在于:认知水平的程序仅包含“解决程序”,即以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为目的的程序;而元认知水平的程序则包含着“执行程序”,即“监测解决程序的选择、应用及效果,并调节解决活动”的程序。

汪玲、方平、郭德俊(2005,1999)认为,从理论上来讲,元认知和认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象不同。认知活动的对象是外在的、具体的事物,如,阅读的对象是某段文字材料,回忆的对象是过去经历的某种事情。元认知的对象是内在的、抽象的认知过程或认知结果。第二,活动内容不同。认知活动的内容是对认知对象进行某种智力操作,如对一列数字求和,就是将一列数字按照有关的运算法则相加。元认知活动的内容则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如算术运算中的元认知活动包括检验运算过程和结果、纠正错误等。第三,目的不同。认知活动的目的是使认知主体取得认知活动的进展。元认知的目的是监测认知活动的进展(即给主体提供有关进展的信息),间接地促进这种进展。当然,元认知和认知活动在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即:使认知主体完成认知任务,实现认知目标。第四,作用方式不同。认知活动可以直接导致认知的进展;而元认知只能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调控,间接地使认知取得进展。

总之,从本质上来讲,元认知是不同于认知的另一种现象,它反映着个体对于自己“认知”的认知,而非“认知”本身。也应该看到,元认知与认知活动在功能上是紧密相联、不可截然分开的,两者的共同作用促使个体实现认知目标、完成认知任务。

五、从“认知结构”到“认知反应”再到“元认知”的劝服研究

元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的新发展,为了更好地理解元认知以及基于元认知的劝服知识的理论意义,我们在劝服研究的背景下,对认知结构、认知反应和元认知之间的发展脉络做简要回顾。

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有关劝服的第一个主流理论范式是以认知学习为基础的认知结构理论。认知结构理论将劝服沟通类比为近似于教室授课的信息沟通情景,假设存在一种“学习—劝服”关系,认为在劝服情景下,劝服效果的衡量标准就是对劝服内容的“保留程度”。认知结构理论强调劝服效果取决于沟通前后信念以及态度的改变(Holbrook,1978;Kuehl and Dyer,1976;Lutz,1975,1977;Mazis and Adkinson,1976;Fishbein and Azjen,1975;Hovland Janis and Kelly,1953)。它的优点是通过比较沟通前和沟通后认知结构的变化,沟通者可以在同一个架构内监测效果,封闭式的测量方法能够产生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认知结构理论的缺点是过于结构化,依赖事前决定的信念判断传播效果,忽略了对认知过程的解释(Robert L.Solso,M.Kimberly MacLin,Otto H.MacLin,2005)。

20世纪70年代,认知反应范式逐步取代了认知结构成为劝服效果研究的主流。Greenwald(1968)创造了在劝服背景下的“认知反应”这个术语,他提出人们记住的是对讯息的个人反应(personal reactions)而不是讯息本身。与认知结构理论不同,认知反应理论认为人们在接到来自他人的信息以后,会产生一系列的主动思考,这些思考进而决定了个体对信息的整体反应。因此,决定最终劝服效果的是“对劝服产生的认知反应的回想和学习”,而不是“对劝服信息本身的回想和学习”。

Wright(1973)提出了劝服过程的认知反应模型,他认为消费者对劝服讯息的反应主要有三类型,分别是:(1)抗辩(counterargument),当讯息与接受者的信念不一致时就会激发抗辩,抗辩的数量对讯息的接受或拒绝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2)支持性论证(support argument),讯息与接受者的信念一致就会产生支持性论证,它是唯一一种可能产生劝服效果的情形;(3)来源贬损(source derogation)是对信息来源或者讯息表述方式的抗拒和否定。另外一些学者将反应类型从认知领域扩展到情感领域,例如Batra和Ray(1986)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也纳入认知反应的范畴。

劝服的认知反应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为传播研究和消费行为研究的主流(Roberts and Maccoby,1973;Calder,1978),应用于多个解释传播效果的研究领域(Clader,1978;Tybout Sternthal and Clader,1978;Cacioppo and Petty,1979;Osterhouse and Brock,1970)。Richard M.Perloff和Timothy C.Brock(1980)认为由于认知反应理论强调信息接受者主动产生的认知反应以及这些反应之间的一致性,所以认知反应理论能够更好地诠释劝服效果。但是,劝服的认知反应研究存在着诸如“数据收集过程对认知反应的人为影响”、“认知反应编码困难”、“结构效度差”等不可避免的缺陷。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元认知视角下的劝服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比较认知结构、认知反应和元认知三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差别,我们发现: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劝服对象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他们通过注意、记忆等环节对劝服讯息本身进行学习,形成新信念改变旧信念从而被劝服;认知反应理论认为劝服对象是具有部分主动性的信息接受者,他们通过建立既有知识与劝服材料之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认知反应,认知反应决定劝服效果;元认知理论则认为被劝服方是完全主动的、和劝服方对等的、具有反省能力的信息加工者,与劝服有关的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帮助他们对劝服过程进行推断、监控和调节。劝服知识理论是元认知视角下解释劝服过程的重要理论,也是本研究主要的理论基础。

同类推荐
  • 高层领导必修课

    高层领导必修课

    《高层领导必修课》讲述怎样当好高层领导呢?这似乎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事实上,只要你抓好几个关键点,就可以轻松地在做好管理的同时也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作为高层领导,非职务影响力对保障其领导地位至关重要。只有“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才能使企业形成团结一致的团队。一名合格的高层领导,必须明白能力大于权力。在某种程度上,能力就是实力,作为管理者,高层领导必须靠实力说话,以绩效来证明自己,否则便很难站稳脚跟。
  • 影响人一生的100个管理寓言

    影响人一生的100个管理寓言

    《影响人一生的100个管理寓言》精选100个关于管理的寓言故事,内容涵盖了管理科学和实践的诸多领域。通过它们,读者可以轻松学习管理理论、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并营造一个愉快的阅读氛围。
  • 催款讨债36计

    催款讨债36计

    本书对催款兵法作了精心诠释,但是即便能将之倒背如流,亦还是缘木求鱼,不得其法。读者若想得其真传,完全领会其36种催款方法,真正达到灵活运用、收放自如的境界,还须了解并掌握有关催款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保证催款人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得以充分发挥催款法功效,免受经济损失,实现自身债权。
  • 中层管理者培训读本

    中层管理者培训读本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也叫中层领导、中层干部、中层管理人员、部门主管、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有的企业称之为部长、处长、科长、主任等。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企业要想切实发挥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就应该不断加强中层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切实承担起企业战略执行者的职责。
  • 世界500强总经理的管理笔记

    世界500强总经理的管理笔记

    管理者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员工凭什么跟你混?这样的魅力,你有吗?企业管理,为什么会乱象丛生?好的公司,靠的是法治还是人治?如何打造高效的管理模式?如何让企业快速、倍增式发展?世界500强企业的崛起,无不依靠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团队。不会管理,管理者纵有三头六臂,只能培养出一群老油条,小绵羊;不会管理,管理者纵有三头六臂,也是自己累到死。本书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案例,作者利用自己在一些成功企业里的多年实践经验,将这些企业的管理模式、人才运营、对外并购等成功经验总结出来,以作为众多企业管理者参考之用。
热门推荐
  • 佛说频婆娑罗王经

    佛说频婆娑罗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能奥特曼抽奖系统

    全能奥特曼抽奖系统

    千万年一遇的黑暗世纪再次来临,黑暗之主复活!降临了宇宙,地球再次陷入了水深火热当中,濒临毁灭!危急时刻,君小然带着一个无所不能的系统,独自一人,走上了拯救世界的道路!QQ群:659016541
  • 望雪飞

    望雪飞

    论挨揍从来没服过谁的男主,阴差阳错闯荡天下,无意中影响了望、雪、飞三个国家的气运,破解了魔教的百年阴谋。
  • 勇者大大冒险

    勇者大大冒险

    这是我的冒险故事!我要成为拯救世界的勇者!!!啊??我不是勇者???我不是勇者????
  • 人间游戏

    人间游戏

    身为心理学专家的邵长歌找到好友夏晓波,委托他帮忙查找其失联已久的女友林珑。而此时作为刑警的夏晓波却对自我职业的认知产生严重怀疑,想离开警队。海城大学巨人观女尸案发,夏晓波无奈被派往现场,在命案和朋友委托之间奔波的他,还要考虑自己和神经外科医生戴琳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焦头烂额之际,一个喜欢莎翁戏剧的水电工进入了夏晓波的视野,在拜访了退休警察老丁后,夏晓波苦闷地发现,他身边所有的人和事似乎都被裹挟了进来——命运的漩涡从未放过任何一个人。23年前街头背尸的大提琴手,7年前的连环开颅人屠事件,夜半隐约的歌声和深山道观中飘荡的红绸,一切被漠视、被遗弃、被扭曲的,在空旷寥寂的人间舞台上隐现,一场灰色大戏拉开了厚重的帷幕……
  • 三生有幸遇见你

    三生有幸遇见你

    女人离婚之后就该哭哭啼啼成为祥林嫂?伍十一去做了女保镖!女人离婚之后就没有了魅力?富三代侯爵被伍十一撩得神魂颠倒!女人离婚之后就不能幸福?然而却是离婚之后,伍十一的精彩人生才拉开帷幕!原本是假离婚,实则是渣男老公精心设计的骗局,房子、孩子都没有了,全职太太伍十一变得一无所有,为了夺回孩子的抚养权,伍十一重拾斗志,通过重重考核成为一名女保镖,而他的第一个雇主竟是之前被她误打的富三代,从一开始的男主对女主的避之不及到被女主迷得神魂颠倒!看三十岁的离婚女人将如何演绎她的精彩人生?
  • 许天下为卿心

    许天下为卿心

    那日春光明媚,她被太医确诊怀孕,他却让人送来一碗落子汤,心碎,泪干,她以一种决绝的方式了断残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米虫的日常

    快穿之米虫的日常

    米丛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只米虫。可惜天资有限,没有money怎么当米虫!痛心之下只能好好工作,以期早日脱离苦海,快快达成所愿。谁想到,一个翻身不小心从床上掉下来,直接一命呜呼,身死道消。然后,然后……她竟然穿越!米丛握紧拳头,从今以后,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她将永远将米虫这项伟大的事业进行到底。
  •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