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8300000014

第14章 娱乐电视的表现与影响(一):新闻节目娱乐化(5)

就娱乐观众而言,电视新闻娱乐化提升了娱乐性的地位,放大了新闻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改变了我国媒介内容以往一味地“重宣传轻信息、重教育轻娱乐”的状况,力求让观众喜闻乐见、满足他们“使用”媒介时的娱乐需要。显然,新闻娱乐化的初衷主要是迎合观众。为了赢得观众,电视新闻从宣教讲坛上走下来,用娱乐“改造”新闻,进而,以新闻为娱乐的手段。“娱乐化的新闻报道是对过去死板的新闻报道模式的一种反叛,当然也可以说是对长期以来文以载道格式的改良,甚至还可以认为娱乐化倾向体现了新闻民主的真意”——像登上社会现实舞台的其他现象一样,新闻娱乐化出现在市场经济初期自然有其合理之处,它在一定程度上使新闻媒介走向市场,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的传媒。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充分考虑受众需求和接受心理的情况下,充分发掘新闻的娱乐功能,不仅可以使媒介真正走向大众,而且能够提高新闻媒介的市场竞争力。

但是,假如娱乐性的表达超越了合理的度,导致喧宾夺主——新闻娱乐化,使得新闻主要成为娱乐工具的话,那么,过分张扬的娱乐功能必然影响到“传递信息、沟通社会”功能的发挥,新闻传播事业必然误入歧途。新闻娱乐化误入歧途的事例并不罕见,例如:2004年9月6日晚,央视国际频道《今日关注》栏目关于俄罗斯别斯兰市中学人质危机的报道中,推出以手机短信方式“有奖竞猜死亡人数”的游戏,引起公众的震惊和愤慨。毋庸讳言,新闻娱乐化已经是荧屏上活生生的现实存在,如果我们听之任之、不加防范,最终,日益低俗化的“电视新闻”恐怕会变成垃圾文化,媒介随之丧失公信力和权威性,沦落为“愚乐”观众的玩具。

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执著于一时的赢利,哗众取宠、耸人听闻,一味地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例如,一哄而上地炒作明星绯闻,肆无忌惮地渲染暴力和色情场面刺激观众的生理欲望,甚至不顾新闻职业道德,无中生有、节外生枝地制造“假新闻”……这样做节目无异于饮鸩止渴,而且,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为人们的生存、发展提供指导。渴望及时、充分、可靠、有用的参考信息以供正确决策,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众多分散的、多元化的决策主体的当然选择;而这部分决策参考信息大多属于严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内容,并非软性消闲的娱乐性新闻。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育,我国即将迎来新的一轮也许更加深刻的社会转型。人们决不会忽略、决不会漠视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变化,而且,社会变化的速度越快、程度越深,了解变动以供决策的需求越旺盛。因此,观众对严肃的、硬性的、解释性的决策参考信息的需求只会转旺,盛极一时的新闻娱乐潮必然让位于以全面、真实、迅速、权威、客观、公正取胜的严肃新闻。反之,如果主流媒介不能提供合格的新闻服务,满足观众深层次的资讯需求,信息饥渴的人们必将“自助”、“自救”,这些“主流媒介”就会被弃置一旁。传媒界信息控制上的操作偏差殷鉴不远。2003年“非典”初期,国内的主流媒体集体失语,于是,境外媒体乘虚而入,备受瞩目、身价陡增,另外,人际传播和网络空间异常活跃,甚至谣言满天飞。

在媒介商业化、娱乐化的潮流之中,新闻的娱乐化被认为是“最深刻也是最危险的变化”。美国著名主持人丹·拉瑟说,“我们已经变成好莱坞了。我们化重要为琐碎,将最好的时段给了闲言碎语和奇闻”;德国记者协会主席赫尔曼·麦恩指出:“当信息‘包装’服务于市场推销目的,因而‘包装’比信息本身更受重视之际,信息对公众的告知功能也就名存实亡了”。如果它“只软不硬”,而且每况愈下,那么,其中“软”的娱乐性元素将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被过度放大,而真正有新闻价值的“硬”的东西则被遮蔽。由此,导致软新闻进一步萎缩、沉降为家长里短、飞短流长。有论者满怀忧虑地写道:在市场的利诱下,媒介已从“守门人”(gatekeeper)变成了市场口味的追逐者;新闻和娱乐融合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过于注重娱乐性的新闻几乎注定会导致歪曲事实和产生误导,那些冒充新闻的娱乐(产品)更为阴毒,因为它们玷污了真正的新闻。

逐渐娱乐化的中国电视新闻包括多少严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内容?能给受众提供多少全面、真实、权威的信息?能否给受众提供足够的严肃的、硬性的、解释性的决策参考信息?——我们不能够确定。不过,假如“晚间新闻”、“民生新闻”、“方言新闻”一味地“软”下去,西方传播史上的“黄色新闻潮”会不会在我们面前卷土重来呢?

二、“软着陆”还是“软骨病”?

相对于“晚间新闻”,民生新闻最大的“用处”就是舆论监督,这是它扬名立万、取信于民的杀手锏;反过来看,“软骨病”问题在民生新闻身上更加突出。有论者明确提出,“敢于批评是民生新闻的实力指标”。然而,民生新闻的脊梁却好像从来都硬挺不起来。那么,软新闻是否已经塌陷成为伪新闻,而且积习难改?当前,舆论监督上的“硬度”可以当作试金石。

开播之初,《南京零距离》以它锐利的视角、犀利的语言引起广泛关注,扶持弱势群体、曝光城市黑暗,让刚刚出道的它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引爆在南京上空,于是,节目主持人被戏称为“包青天”,“有事不仅找110,还找《南京零距离》”成了很多市民的共识。然而,大量(尤其是针对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批评报道触及部分单位和个人的利益,栏目组遭遇了空前的压力。于是,《零距离》转而关注一些更加鸡零狗碎的事物,并且,即使“拍苍蝇”也倾向于“深入基层”。事实上,当前的舆论监督缺乏法律保障。有论者指出:中国的现状是法律不太保护媒体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督报道,媒体等于被捆绑起来了。

一份调查显示,中国的新闻媒体面临“名誉侵权”诉讼时,一审的败诉率高达69.27%;而且,法院受理对新闻媒体的名誉侵权诉讼的门槛也很低。相比之下,在美国,媒体的败诉率仅为8%——几乎绝对地保护它的言论自由权。另一方面,在中国,企业打赢官司并获得赔偿金的概率是61%,而在美国仅为6%;除去诉讼费用等等,企业起诉媒体还能盈利的概率,在中国是36.5%,在美国仅为1.2%。试想,如果媒体总是这么容易被诉、这么容易败诉,记者及其主管怎么能够(愿意)去质疑、批评、监督报道呢?

主持人孟非曾经仗义执言:“如果我们在对任何事情发表看法时,试图把所有人的好恶和利益都考虑进去,或者想取悦所有人的话,那我们就什么观点都不需要有了。而我一直认为媒体没有了观点,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确实颇有见地,听来也铿锵有力。但是,下面这句话却说明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零距离》以如此先锋的姿态存在过三年,领导没有做过一次检查,我没有受到过一次批评”孟非在“首届中国电视十大名栏目名主持讲坛”上的发言。

2008年2月25日,孟非在节目中质疑南京市主管环卫的副市长的工作绩效,引发了《零距离》网友热烈的议论,不过,他们一边大呼爽快,一边因为主持人的“出格”忧心忡忡。网友们的担忧显然并非杞人忧天,怎样保护“见义勇为、为民请命”(甚至哗众取宠)的媒体(人)?至今仍然是一个问题。

当前,媒体舆论监督的时候好像在走钢丝,既要做平民大众的贴心人,又不能开罪各级机关及其属员。从根本上、长远上看,平民大众和党政机构的利益应该说是一致的,但是,如果要求“时时处处事事都必须吻合”恐怕既不现实也不必要。然而,现实情况是:勇于“走钢丝”的媒体也只能“时时处处事事”都极力调和,虽然清楚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长此以往,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促使媒体作出怎样的抉择呢?——不言而喻。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美学与翻译研究

    美学与翻译研究

    从其他学科吸取理论营养来丰富和充实自己学科的研究,这种跨学科、跨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译学建构无疑是非常有益的。然而,诚如杨自俭先生所说的那样,“虽然有许多文章都强调要重视从相关学科中吸收新的理论与方法,但大都只是提提而已,很少有人从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认知科学等学科中借来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新的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 辜鸿铭:东西之中 (文化怪杰)

    辜鸿铭:东西之中 (文化怪杰)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书中通过案例全面分析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中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的获损情况,提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治理的建议,从实质上推动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热门推荐
  • 都市妖宠见闻

    都市妖宠见闻

    妖怪?侠客?谁说都市里已经绝迹了,只不过他们不在普通人的视线里罢了。但是吧,同时被妖宠和皇子,掌门看上了,张紫菡好方。妖宠带她飞,皇子带她牛,掌门带她浪,怎么选择好可PIA。于是,一场都市荒诞的妖宠故事开始啦!
  • 影子大厦

    影子大厦

    小说讲述的是幸福县龙贵集团由兴盛到衰败的故事,说明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反映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本着“想要活得像个大人物”的李贵书凭借自己的智慧,使用各种手段,在幸福县缔造了自己的金钱帝国——龙贵大厦,坐拥呼风唤雨的大权。龙贵大厦看似人人激情四溢,实际上却各怀鬼胎,各种排场、光鲜、显赫的背后,暗藏着各种权谋、虚伪和利益关系,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影子大厦”。随着房地产商欧阳老师、做矿产生意的陈灯山、司机小王对龙贵的精心算计,龙贵集团经济被掏空,大厦将倾,内部腐败曝于天下。这时,被虚荣和权欲所浸泡的李贵书才从梦幻中惊醒,最终,他选择了跟这座倾斜的大厦一起毁灭……
  • 都市全能无敌高手

    都市全能无敌高手

    看无敌高手如何勇闯都市!如何群踩各界!如何走上人生巅峰!
  • 妖惑③:邪龙君

    妖惑③:邪龙君

    这女人不但要替他医治眼睛,还主动要求成为他的美娇娘?!天底下哪有这款便宜的事!不过呢,她闻起来很香、摸起来感觉也不错,他其实也挺乐意答应她的说……一桩突发的血案刺激他恢复了视力,也恢复了记忆,可是他却失去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再也不是原来的温柔相公……
  • 刀剑风云记

    刀剑风云记

    风雨江湖,刀光剑影,既有恩仇难明之际,亦有侠骨柔情之时。国恨家仇何时雪,美人深恩何以报,且看刀剑风云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佛说铁城泥犁经

    佛说铁城泥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气复苏时代的虎

    灵气复苏时代的虎

    看了一场流星,变成了一只老虎,还是动物园的老虎。 整个世界自从自己变做老虎开始,就完全变了。 鬼魂,妖类,灵兽,应有尽有。 本书不倾向于化形,如果想看化形泡妹子大概是看不到了。 也不是纯粹的战斗文,主要是胖虎的日常。 嗯,就这样!大猫决定奋起反抗!胖虎后援团:522074175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