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8300000025

第25章 娱乐电视的表现与影响(三):文艺节目娱乐化(4)

然而,因为缺乏基本的规范和引导,这股选秀热潮(仿佛其他社会风潮)终于泛滥成灾——点燃而且透支了公众的参与热情,将一种娱乐方式发展为声势浩大的全民运动选秀热潮把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同质化运动推向巅峰,充分暴露了娱乐工业化时代中国电视人创造力的集体贫困。;它肩扛娱乐的大旗,面带魅惑的讪笑,却意外创造了“文化民主”的神话……它像一颗炸弹,在娱乐文化的地界炸出一个深坑,而随之腾起的硝烟,又弥漫了整个中国。它又像一支急行军,吹着“PK~PK~”的号角,在“粉丝”昂贵的忠诚中风光而匆忙地开拔,却忘记带上一张地图,终究迷失了方向。因为迷失,它无知无畏地迈出“大跃进”的步伐;因为“大跃进”,它又注定踏上迷途。一哄而上,继而戛然而止——这正是中国式选秀的悲哀。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中国电视业界的悲哀,中国当代文化的悲哀?

这样一场来去匆匆的选秀风潮,除了让我们的电视娱乐文化更加躁动不安之外,在思想层面它还留下了哪些“遗产”呢?上文提到的名牌栏目如《百家讲坛》,同样昙花一现、宛如过眼云烟。昔日的辉煌不再重现,而“问题”依然。

第三节影视剧娱乐化:“三风”漫行

当前,大陆的影视剧创作仍然处于大众化、娱乐化转型的时期。这是一个群体娱乐趣味主导的年代,物质充裕、技术炫耀加上大众传媒的鼓噪,合并成为老百姓娱乐需求的触发剂、催化剂。影视剧的娱乐化,成为必然的趋向和标志性的产物。

回溯至1980年代末,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出现了关于电影“娱乐性”的讨论。之后,“娱乐化”成为政府部门制定的战略决策。在1989年召开的“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广电部电影局局长反省说,“长期以来,我们被桎梏在对电影艺术功能的狭隘理解当中,故事片作为一种完全的宣教工具,蛮横地排斥了影片的娱乐功能”,而在80年代初还对“娱乐功能”作“品位、格调上的轻视”,因此,“有鉴于处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人们对多种文化的渴求,需要愉悦、松弛乃至健康的宣泄,因此注重电影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乃是贯彻‘二为’方向的题中应有之义。”把娱乐性提到“二为”方向的高度上去认识,从而使电影的大众化转型获得了合理性和合法性——“娱乐化”随后成为电影界的重要口号之一。打着这一旗号,电影界开始了“从事业走向产业”的市场化进程,推动了电影的大众化、娱乐化和类型化。可惜,收效不如人意。就创作的萎缩而言,近年来已经是“13亿人看3个人的电影”。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产电视剧的生产进入繁荣期,产量世界第一。2007年,获许发行的剧目有529部、14670集,是2000年的两倍。另外,在全国1974个电视频道中,播放电视剧的频道有1764个,占总数的89.4%;电视剧广告收入占各台广告总收入的50%以上,是举足轻重的经济来源。在中国大陆,电视剧是一门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渗透性强的大众艺术,“十亿观众”消闲娱乐的重要形式。十亿人的经常性的文化消费显然不是一件小事情,电视剧“被看作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现象”,党政部门也把它当成“凝聚和激励全民族力量”的精神生产的方式之一。

然而,国产电视剧的节目质量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娱乐化转向之后,不少粗制滥造的剧作被批评为“庸俗、低俗、媚俗”,荧屏上“三风”漫行。

所谓“三风”,通常是指“豪华风”、“滥情风”、“戏说风”。有目共睹,名车豪宅、痴男怨女、黄袍马褂充斥荧屏,“笑骂由人笑骂”,“三风”大行其道而且名利兼收!有论者这样概述:豪华风——电视传播贵族化的典型,滥情风——对道德底线的公然洞穿,戏说风——任意涂抹历史和经典。笔者认为,所谓“三风”,一言以蔽之:矫饰现实生活。豪华风:矫饰场景;滥情风:矫饰情感;戏说风:矫饰事件。

从个体创作来说,“矫饰”也许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矫饰成风,总体的电视剧文化就有问题了。传统理论认为:真实性是电视剧重要的审美特征——“作为审美主体,观众是在非常现实的环境中观赏电视剧的,作为审美客体,电视剧穿插在新闻、体育等非常纪实的节目中播出,这就迫使电视剧要十分注意真实性与现实感”;“荧屏近在咫尺,电视剧的观赏是‘面相交流’,如促膝谈心,容不得半点虚假。电视剧的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现实主义的美学精神是中国电视剧创作多少年来一以贯之的“主旋律”,它是中国电视剧最为突出的美学特征。按照上述真实性原则,剧作应该尽可能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而不是生产“致幻剂”。然而,十几年来“三风”相互交织、甚嚣尘上,演绎出一派娱乐异化的繁盛景象。

1.豪华风:“声色盛宴”还要走多远?

豪华风,在国内荧屏上主要呈现为:热衷于瞄准并追踪少数大款们的豪华生活及其畸形的消费心理,满眼尽是些高级宾馆、豪华别墅、歌楼舞榭、球馆赌场与俊男靓女们挥金如土、寻欢作乐的潇洒与放荡。以“声色盛宴”娱乐观众。

近年来,《英雄》、《无极》、《夜宴》……一部部“中国式大片”相继“震撼登场”,它们场面宏大、景观奇异、视听华丽、人物/故事富于传奇色彩——视听效果让人目眩神驰,宣示了“国产梦工厂”的制作实力。这些商业和艺术联姻的产物,却赢得一个褒贬莫名的称谓:声色盛宴。追求感官刺激本在情理之中,可惜这类剧作艺术上大多比较孱弱:主题或许虚空、人物或许脸谱化、情节编织或许粗疏……充斥耳目声色之娱,流于皮相之乐。

自从《亡命天涯》让我们大开眼界以来,声色盛宴大家领教不少了,尤其是国内的“大片生产线”其模式特征不妨概述为:古装题材,义侠主题,异恋故事,武打桥段,宏大场面,东方风情,奇异景观。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这类片子对票房和金钱的渴望已经有一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执著了。这部电影中,感官刺激元素已经发挥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杀人如麻、杀手如麻、死人如麻、宫殿如麻、丰乳如麻、药师如麻、菊花如麻、金黄如麻、鲜血如麻……如麻、如麻,用无数的如麻换取票房的如麻”。尹鸿先生认为,《黄金甲》提供的是一种地道的玩弄浮华的生意场——从一开始的肉体奇观与夜马奔驰的交叉剪辑,就彻底走上了为奇观而炫技、为票房而电影的路子。所有场景、场面都在追求大、追求多、追求艳,而几乎不顾及特定环境的特定细节的营造;同时,影片也牺牲人物的丰富性,哪怕是戏剧化的类型化的丰富性,每个人都像道具一样承担着杀戮、性色、暴力的功用;影片甚至牺牲技术上的精致性,那一场场人物与虚拟宫殿通过电脑数字合成以后的画面,失去了所有的画面背景细节和人物面部细节,就像整个影片一样,剩余的都是没有任何质感的空洞的豪华。他进一步质疑道:如果照《黄金甲》这样的路子走下去,无限膨胀的投资与无限膨胀的票房欲望也许会将张艺谋或者中国式大片带上一条不归之媚俗“钱途”,更何况,已经都艳俗到这种程度了,接下来我们还能有什么更艳的呢?

“声色盛宴”植根于“物质消耗型”的生产模式,在当代的流行是必然的。简言之,作为现代工业,影视业自然要遵循商业逻辑:为了追求利润,必须刺激消费,张扬物欲、鼓吹消费主义。于是,可能立竿见影的声色盛宴手法,频频成为诱惑观众的首选策略。“真正的艺术,即便商业的艺术,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暴力、性、艳丽、奇观、廉价的煽情,其中,多少应该包含一些能够让人同仇敌忾、相濡以沫、能够让人惺惺相惜的美好情感”。否则,仅仅是“视听奇观”,必如过眼云烟。

然而,板子不能只打在商人的屁股上。资本天然地逐利而行,商业上的某种策略是否急功近利得近似于饮鸩止渴,大概不应该也不可能只要求生意人去深长思之的。没有不好的商人,只有不好的市场;没有不好的市场,只有不好的市场规则——制度。

2.滥情风:“红色经典”的庸俗解读

滥情风,指的是剧中男女终日沉湎于爱情游戏,你死我活、焦灼不堪,矫揉造作、纠缠不清,而且,往往还是奇情别恋、孽缘乱爱。这些作品不是着意于讴歌两性间健康、圣洁、美好的情感,而是津津乐道于稀奇古怪的“婚外情、多角恋”,以此追求观赏性。于是乎,荧屏上这边离婚、那边滥爱,恩怨纠葛、三角连环,“咀嚼个人身边的小悲欢,并拿这小悲欢当大世界”,既与时代主旋律极不合拍,又根本引不起广大观众的共鸣,污染了社会空气,败坏了审美情趣。

风起于新世纪之初,滥情风至今更甚。其中,最具“想象力”的也许就是对“红色经典”作品的大胆“演绎”(曾庆瑞语)。

“红色经典”,指的是“文革”前创作的、对国民的精神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带有明显“革命”色彩的文学艺术作品。例如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英国小说《牛虻》、中国小说《青春之歌》、《红岩》、《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战斗的青春》、电影《红色娘子军》,等等。这些作品不但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代表了这一时期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精神追求和理想,人们的全部精神生活几乎都源于此。在寓教于乐方面,其中的主要人物多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教育、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听众和观众。另有论者指出:“红色经典”其实名不副实,只是个空洞的能指。首先,它们都不是出自真正的“个体写作”,而且,艺术水平不足以称为经典。笔者倾向于这一观点,但本文不作深入探讨,仍然暂时沿用“红色经典”概念。这些“红色经典”,已经创造的审美价值是稳定的,已经实现的社会功能是难以抹煞的。这种价值和功能不能随意改变。它们的“红色经典”性已经长存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之中了,长存于受众的“阅读”经历和审美体验之中了。

“红色经典”对中国观众而言具有特殊的含义,它保留了人们的集体记忆,是一笔不可低估的精神财富和宝贵遗产。开始于2002年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沉寂多年的“红色经典”卷土重来。由于潜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红色经典”的开发、利用形成一股热潮。仅在2007年,就有翻拍或者改编的多部剧集热播,例如:《双枪李向阳》、《英雄虎胆》、《青春之歌》、《51号兵站》、《霓虹灯下的哨兵》、《闪闪的红星》、《红灯记》、《夜幕下的哈尔滨》。

同类推荐
  • 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本书详细分析了民族地区经济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原因,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同时,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独有的特点及当地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在国内外典型案例及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探寻适合民族地区经济与职业。
  • 破解戒毒难

    破解戒毒难

    一本从实践中来,通过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成果,具有指导性作用和操作性较强的戒毒专著。书中对新形势下的戒毒康复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对《禁毒法》实施前后的戒毒康复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在戒毒理念、方法、措施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二是戒毒康复理念上的创新。三是博采众长,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大道至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缠绕在规律周围的、种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旦把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由此产生的干扰、误解逐一消除,规律也就水落石出了。电视品牌决非有些同志想象的那么繁复,电视品牌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一、核心价值的精确定位;二、普通观众对核心价值准确的认知;三、核心价值得以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是电视品牌对立战略的核心任务。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本书是大学“大学生GE阅读”第3辑,书中具体收录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人性新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人》、《论苏轼的文学创作与禅宗之关系》、《“自由立兹”的周德伟》、《短语评点51则:中国古典诗词的另类品题》等文章。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永恒奇点

    永恒奇点

    张宇在系统的操控下穿越到了另一个宇宙,从此开启了一段奇幻的旅途。这是一个,时空,物质,都充满不确定性的宇宙。生命由繁到简,由简到繁,不断地改变生命形式,只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永恒。
  • 站起来

    站起来

    “人哪,不管遇到多大的坎坷,最好还是靠自己站起来,最好还是自己走路。让别人推着,让别人扶着,总有些不踏实。还是让我自己站起来吧。”本书介绍了关于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救援汶川地震的励志故事。
  • 平心平天下

    平心平天下

    本书从全方位角度来展现了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解读,既显示了作者的精神情怀与文化自信,又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品格情操和独特魅力。作者归纳中国文化的本体论是“一”,“一”的最初形态是“和”,基本形态是“纯”,由此产生了和谐与纯诚的文化,并且一以贯之;中国文化的辩证法是“二”,为阴阳,也为因果,更是“不二”;中国文化的特征为“三”,即三才天地人,也即体相用,不易变易简易,表现为佛体道相儒用,神奇神秘与神圣;中国文化的抱负是四为,精神是四观,智慧是四知,作者提出“以四观精神开启四知智慧成就四为人生”;中国文化的方法论是“五”,五行产生了五音五色、五液五方、五味五常等。
  • 辨症汇编

    辨症汇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球明星供应商

    全球明星供应商

    意外穿越到平行世界,许天赐发现这个世界有点不一样~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看小人物许天赐,如何一步步成为天王巨星,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娱乐帝国!!!
  • 燃烧的大地

    燃烧的大地

    这部小说是80岁的福建老作家张贤华耗时3年写就的战争悲歌。张贤华说,“南京沦陷时,老家赣州的大院里来了许多从南京、浙江逃难过来的难民。那时候日本鬼子占领了城市的主要交通线,县城里的老百姓只能继续逃难,于是我们和难民们一起继续往大山里逃,一路上几千人几千人‘迁徙’,不是壮观,而是悲凉。”而《燃烧的大地》也正是把这一逃难史作为背景。
  • 牛史·晚清篇

    牛史·晚清篇

    全书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故事为纬,在广博的史料基础上,从细节入手,以人性角度厘清了晚清群星璀璨历史中的诸多误读,再次展现谭伯牛对历史的精通和对人性的了然,精细打磨一个与你印象中不一样的晚清军政界。这里的事,知者或鲜,值得一记;这里的人,百年后思之,仍使今人感佩万分。这里既有爱吐槽的中兴名臣曾国藩,絮絮叨叨的左宗棠,一身痞气的李鸿章;也有靠个人力挽狂澜的名将鲍超,有着高明的权术、却看不清时势走向的“海翁”钱阿穆……在谭伯牛笔下,晚清群雄跳出你我刻板的印象框架,或庄或谐,或悲或喜,尽显鲜活人性。
  • 红瓦房(中篇小说)

    红瓦房(中篇小说)

    罗伟章,四川宣汉人,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成都,四川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饥饿百年》《寻找桑妮》及中篇小说30余部,另有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若干。作品多被转载并进入全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集《我们的成长》进入2006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事情的开始非常简单……陶志强朝红瓦房走去的时候,天还没怎么黑,沙湾镇羞羞答答的夜生活,还没真正开始。红瓦房在镇东头,虽有条煤渣路使之与街区连成一体,事实上它是被孤立起来的,像随手扔出去的一件东西。现在陶志强似乎要去把那件东西捡起来。
  • 简氏

    简氏

    若有来生,我愿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热血美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