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1600000015

第15章 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2)

鉴于同人群体内部“早已分裂,不能弥缝”的思想现状,1921年2月15日,陈独秀一改对胡适们“另起炉灶”不满的态度说:“我当时不赞成《新青年》移北京,老实说是因为近来大学空气不大好,现在《新青年》已被封禁,非移粤不能出版,移京已不成问题了。你们另外办一个报纸,我十分赞成,因为中国好报太少,你们做出来的东西总不差,但我却没有工夫帮助做文章。”话中的含义非常明晰:首先,明确表示《新青年》不可能再回北京;其次,表示自己对同人的“学理”和“政理”文章仍然非常欣赏;第三则明确自己的立场:“我”与“你们”今后必然要“南北”两立了。不久,另立门户的《努力周报》问世了。

1921年4月1日,《新青年》社再度南下印刷,迁移到广州惠爱中约昌兴马路26号。6月24日,陈独秀与***等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联名发起“新时代丛书社”,准备出版一套以《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为主干的丛书,以“增进国人普通知识”、“普及新文化运动”。

7月,陈独秀发表《政治改造与政党改造》,从反党派、无党派时代走向“政党是政治的母亲”、“政治是政党的产儿”的时代。

10月1日,《新青年》出至9卷6号停刊,《新青年》再次因政治色彩过浓遭封禁。

这,不但是《新青年》同人时代的结束,而且也是《新青年》派知识分子群体的终结。尽管当时思想界的主力群体大多出自于《新青年》,但显然,这已经不复是往昔意义上的“新青年”了。

由上述可见,《新青年》以自己特有的实践和努力,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编辑体制的一些重要模式,对现代文学编辑体制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文学研究会对编辑体制规范化的推动

作为继《新青年》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编辑群体,文学研究会成员凭借自身的努力,对编辑体制的规范和成熟进行了更为重要的推动。毋庸讳言,文学研究会时期,现代文学期刊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体制建设也仍未摆脱萌芽期。因此,以《新青年》群体为代表的前辈业绩成为文学研究会群体积极采纳借鉴的重要资源。对于《新青年》所开创的期刊编辑模式,文学研究会秉承了延续并改进的立场态度,积极继承了《新青年》的一些运作手法,比如注重刊物的策划能力,通过话题设置,形成话题核心,从而引导文化舆论走向。具体做法就是刊物在一段时间里突出讨论某个问题,形成一个话题核心,引起读者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文化运动是在一个个话题讨论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从最初的孔教问题到文学革命、文字改革、戏剧改革,到后来对于迷信问题的批判等,都是以一个话题的形式将这些问题在刊物上展开讨论,每树立一个中心,编辑群体都全力投入,组织专栏文章,在通信栏发表有关反馈信息,使问题形成声势,渐成焦点。为了营造声势,编辑自编自导不同观点的讨论,最终达成预期的文化诉求。在立言方法上,文学研究会积极借鉴《新青年》所开创的“破与立”结合的模式,刊物思想宣传不能架空在现实之上,因为没有对旧思想的破除,就难有新思想的建立。而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更要建立在对旧思想的破除、屏弃的基础上,正是这种对于现实思想文化的批判,使《新青年》对于民主与科学的宣传得以落在实处。这种破与立的结合,成为《新青年》宣传新思想的一个基本立言方法。文学研究会对上述运作手法都进行了积极推广应用,在具体编辑实践中,取得了不俗业绩,使之成为现代文学编辑体制中的重要传播技巧,对日后左翼文学,特别是延安文学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新青年》所开创的编辑体制模式,文学研究会不仅积极承传,更凭借前瞻性眼光与切实努力,立足自身期刊的编辑实践,对其进行了积极改进,在—现代文学编辑体制规范化进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如前所述,《新青年》所开创的同人刊物轮流主编的模式,虽颇具民主风范,但是失于过度松散,不够规范。而且虽然不乏文化精英,但编辑、撰稿甚至反馈均出自同人内部使得文化交流难以摆脱小群体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开拓自身影响力,真正实现现代文学的多维度对话,最大限度地团结更多作家,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宽阔的平台。因此,文学研究会没有采用同人刊物的模式,而是采用依托当时最有实力的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展开刊物运作,后者雄厚的经济实力及业内的公信力甚至发达的行销网络,都为文学研究会群体实现自己的现代性诉求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这种运作模式使得主编负责制的完善显得格外重要,既要充分利用企业的有利资源,又要保障自身运行的自主性,对此,文学研究会进行了积极的筹划和运作,不仅凭借自身努力进一步明确了主编不容置疑的核心位置与权威性,而且在捍卫编辑宗旨的恒定与执著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也是该群体为中国现代文学编辑体制作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

早在《小说月报》革新之初,茅盾就曾专门向商务印书馆提出了刊物主编的编辑全权,明确了编辑方针的不容干涉,获得了馆方的认可。在日后“商务”试图采取其他措施干预编辑工作时,他不惜“辞职”与其抗衡,并且提出自己任内“任何一期内容,馆方都不能干涉,馆方不能用‘内部审查’的方式抽去或删改任何一篇。否则,我将在上海与北京的四大报纸副刊上用公开信揭发‘商务’当局的背信弃义,及其反对新文学的态度”。

此举虽然主要出发点在于维护新文学的发表阵地,抵制旧文学势力的反攻,但客观上一定程度保障了《小说月报》主编享有的更多自主空间,使其对刊物的发展导向有了更多掌控权(当然这种自由只是相对而言的,以不触动“商务”当局切身利益为底线)。而《小说月报》的成功运作,也为日后现代文学刊物的编辑运行提供了值得仿效的范本,如《文学旬刊》的创办,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这种编辑自主权的追求。

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主编的确处于杂志的核心位置,他们经常在前台亮相,不仅在“卷首语”、“最后一页”等栏目中表述立场,还经常在所负责的刊物中发表文章,直接而深入地抒发自己的见解。他们的观点往往带有强烈的指导性,成为刊物发展走向的风向标。应该说,文学研究会时期的总编负责制已经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成为日后编辑体制建设的一种范本。

在具体的编辑工作中,茅盾还很注重对编辑过程的规范化。

虽然当时《小说月报》的实际编辑者只有他自己,但他并没有实行“一言堂”,而是有意识地追求编辑过程的民主化。在写给郑振铎的信里,他这样剖白自己的观点:

对于创作,应经三四人之商量推敲,而后决定其发表与否,决非弟一人之见,可以决之;兄来信谓弟一人选择,弟实不敢苟同,窃以为此言非也。弟之提议,以为此后朋友中乃至投稿人之创作,请兄会商鲁迅、启明、地山、菊农、剑三、冰心、绍虞诸兄决定后寄申,弟看后如有意见,亦即专函与兄,供诸同志兄审量,决定后再寄与弟。如此办法,自然磨烦,但弟以为如欲求创作之真为创作,并为发挥我们会里的真精神起见,应得如此办。

他还特意将此信公开发表于《小说月报》12卷2号的《通信》栏中,显然有意将这种编辑思想进行推广。由于资料所限,这种主张具体有没有实施,实施了多久,现在都已经无据可查,但是在主编居于核心地位时还能有这种编辑建设的民主意识已经非常可贵,虽然这种思想还不够系统化,离真正的体制化规范运作还存在相当距离,但在整个现代文学期刊编辑工作蹒跚学步的时期,能够有这种规范编辑体制的自觉意识,已属难得之举,应该给予肯定。

1.文学研究会编辑群体文化理想的影响

谈及编辑因素在文学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编辑群体文化理想对期刊整体文学风格的影响。曾有研究者指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作家都是追求“极健全的社会人”,在个人情感上都趋于健康、正常、平稳的心理结构。而身为文学研究会中坚力量的编辑群体,更是集中体现出“青年老成”的稳健文化风格,与创造社诸位的冲动好胜、偏激骄躁形成鲜明对比。

风格稳健的文学研究会群体拥有自己始终坚持的文化理想,那就是以新文学为中心,实现全民族的文化思想启蒙,建立真正的现代化国家。群体文化风格的稳健使文学研究会的群体理想追求显得恒久而执著,这种倾向最鲜明地体现在他们所编辑的刊物上。

期刊编辑在确立编辑宗旨及栏目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读者。不同的读者定位必然会带来刊物编辑风格的迥异。无论是最早的《小说月报》,还是后来的《诗》《文学旬刊》《文学周报》,他们始终将读者定位于“被启蒙者”。正如《小说月报》的《改革宣言》所写:“将于译述西洋名家小说而外,兼介绍世界文学潮流之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进之方法。”后来的《文学旬刊宣言》也重申了这一宗旨:“在此寂寞的文学墟坟中,我们愿意加入当代作者译者之林,为中国文学的再生而奋斗,一面努力介绍世界文学到中国,一面努力创造中国的文学,以贡献于世界的文学界中。”全览文学研究会期刊存在的十余年,这一宗旨得到了自始至终的贯彻。

在确立了这种读者定位之后,在栏目设置上,也就有了明确的指导原则。《小说月报》改革之初,将基本栏目分为六类:一评论,二研究,三译丛,四创作,五特载,六杂载。《文学旬刊》的栏目设置与《小说月报》基本相近:一论文,二创作,三译丛,四传记,五文学界消息,六文艺丛谈,另有书评及特载间时登录。

编者的启蒙意识从上述栏目设置中可见一斑:着力于以研究评论对新文学进行阐释与指导,通过翻译导入西方现代思想观念,在此指导下鼓励中国本土的新文学创作。在其后的刊物编辑运作中,不仅编辑宗旨得到了贯彻,而且基本栏目也较为稳定,虽然有微小调整,但基本原则没有变化,这也充分体现出文学研究会编辑群体的成熟与稳健。

他们的这种心态与风格,也直接影响到了刊物对于外国作家的选择译介上。在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上刊登的翻译作品,主要译自俄语、英语和法语创作,翻译最多的原作者是:

L.托尔斯泰25种,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15种

R.泰戈尔19种,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10种

I.屠格涅夫19种,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8种

G.DE.莫泊桑17种,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5种

L.安德莱也夫16种,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8种

L.契诃夫15种,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9种

V.雨果14种,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3种

O.王尔德13种,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4种

H.易卜生12种,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8种

W.莎士比亚11种,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5种

这一名单还包括狄更斯、罗曼·罗兰、左拉等作家,与创造社热衷于歌德、拜伦、雪莱、济慈、惠特曼等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不同,文学研究会更倾向于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家,特别是以俄国为代表的“被损害民族文学”,显然更注重所译介文学的社会文化功效。

文学研究会群体文化理想的贯彻必然会影响到群体内部的文学创作,在冰心、王统照、叶圣陶等人的早期创作中,关注的都是对自我与人生、与社会现实的思考,对受压迫阶层的同情,社会问题成为其文学创作关注的中心。

2.文学研究会编辑个体风格的影响

身为整个文学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编辑对于刊物所产生的影响首先体现为其群体理想的贯彻与张扬,这也就形成了编辑的群体性风格。在此基础上,不同编辑个体也在遵从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充分展现着自己的个性风格,而这种风格的传达载体,仍然是他们所主持的刊物。以《小说月报》为例,从1921年革新后至1932年毁于战火,期间三易主编:1921年1月12卷1号至1922年12月13卷12号由沈雁冰(即茅盾)主编;1923年1月14卷1号起由郑振铎接编,1927年5月21日,郑振铎因为抗议国民党滥杀无辜而被迫避难国外,18卷7号起至1929年6月20卷6号由叶圣陶代编,20卷7号起恢复郑振铎主编;1931年9月7日,郑振铎请假半年携家人去往北平,1932年1月28日《小说月报》毁于战火,在此期间,具体编辑工作可能由自1924年起就协助郑振铎从事编辑工作的徐调孚负责,但“商务”并没有撤换主编,因此,资料记载上主编仍然是郑振铎。

同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型知识分子,又同是文学研究会的骨干,在他们主持下的《小说月报》始终贯彻着文学研究会编辑群体的立足启蒙使命的稳健风格与编辑宗旨,在此基础上,在各个时期不同主编主持下又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同类推荐
  • 女孩儿心情

    女孩儿心情

    这本小册子收集的是这个女孩儿近年来所写的“周记”。因为她是一个十分听老师话的女孩儿,所以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每周作为语文作业的“周记”,还曾发誓要把每一篇“周记”写成老师批阅的“佳作”。她的语文老师也还真的如她所愿,真的很喜欢她和她的“佳作”,经常会把她的“周记”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供同学们作为美文欣赏。就是在这样的鼓励中,女孩儿的“周记”写进了她的同学和亲人,写进了她的快乐与烦恼。
  • 曙光十年

    曙光十年

    《曙光十年》一书集论文、诗歌、散文于一体,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所思、所忆、所感、所悟,真实再现了辽河油田曙光工程技术处心血与汗水交织、拼搏与奉献共舞的难忘历程,抒发了干部职工敬业的热情、创业的激情和兴业的豪情。
  • 琅琊名士多(红嫂卷)

    琅琊名士多(红嫂卷)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用细腻灵动的笔触,用白描纪实手法,从党性人性的视角全新解读红嫂精神,真实地再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50余位红嫂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重温了伟大的红嫂精神,同时也为红嫂精神作出了新时代的诠释。“沂蒙红嫂”是沂蒙人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英雄群体,是老区人民的一张红色名片。
  • 凯尔特薄暮

    凯尔特薄暮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伟大的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代表作《神话集》里的重要作品。《神话集》是叶芝推崇爱尔兰传统和民间文学的结晶,具有和他的诗歌创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凯尔特薄暮》是叶芝受欢迎的民间故事集,生动展示了爱尔兰民间神话、灵异和魔幻故事,以及那些充分接纳仙人存在的可爱的爱尔兰人民。
  • 心路历程:李利民散文选

    心路历程:李利民散文选

    李利民,笔名木禾,1958年生,四川巴中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家、主治医师。主业医学而业余从事文艺创作。已在人民网、《青年诗人》《中国书画》等百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书画500多篇、幅,文艺作品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30多次,并多次选送出国展览。现是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巴州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已出版有个人文学作品集三部和美术作品集四部。
热门推荐
  •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围绕自信与信任谈起,逐个分析并找出致使人们丧失自信与失去信任的几乎所有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能够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回你的自信和信任,让你在摆脱人生困境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并构筑良好的外部关系。压力之下,自信易毁;竞争之中,信任易失。然而,现实所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恰恰是压力与竞争,压力与竞争成了一种常态。正是这些无形的杀手在暗中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自信与信任,而我们的自信与信任又绝不会凭空产生,怎么办?我们要学会自己去拯救自己。
  • 雨过恋过

    雨过恋过

    她与他,青梅竹马却爱而不得;她与他,爱恨交织却终被背叛;她与他,能否有情人终成眷属?
  • 魔幻大陆之忘忧酒馆

    魔幻大陆之忘忧酒馆

    奇异的穿越,神秘的大陆,玄幻多样的宠物坐骑,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 改变你一生的情商全集

    改变你一生的情商全集

    情商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重要因素,无数事例表明绝大多数的成功者都不是那种才华横溢却不通世故的人,而是那些也许智商不是最高,却能把情商发挥到极致的人。本书通过解密情商的由来、挖掘情商的价值,来帮助人们认识自我、修炼情商,从而得以调控情绪,把握爱情,协调家庭,赢得交际,玩转职场,成就一番事业。
  • 家庭医疗保健全书

    家庭医疗保健全书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用性也很强。讲述了许多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预防及治疗方法。
  • Sons of the Soil

    Sons of the Soi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霸神帝

    龙霸神帝

    地球青年秦无伤,魂穿异界,附身落魄少年,觉醒逆天武魂,强势崛起,一飞冲天,所向披靡,横扫天下。天才妖孽,妖魔鬼怪,仙帝神佛?挡我者,杀无赦!一怒为红颜,执戟踏云霄,独闯九重天,血流十万里。武逆乾坤,龙破苍穹,至尊神位,笑傲寰宇,龙霸神帝,万古不朽!
  • 我家有个小萌宝

    我家有个小萌宝

    她是专业小三劝退师,一次任务中,遇到一只可爱小包子,小包子缠着她叫麻麻,还说:“麻麻,我粑粑有密集恐惧症,可是他身边的小三密密麻麻,你能帮帮他吗?”她本以为他会觉得自家儿子瞎胡闹,结果他却一本正经的道:“是我亲儿子,事事为我着想。”一纸合同,她留在他身边,帮他挡桃花。当那个所谓的‘儿子的亲妈’回来时,她准备功成身退,他也不拦着,“想走,那把你的东西都带走,车子,房子,银行卡,还有……我。”小包子在门口探头,“顺便把儿子也带走吧。”
  • 重生斗罗大陆

    重生斗罗大陆

    他为了复活家人,不小心穿越到了魂界,意外的得到传说中的重生魂器,从此遭到魂界里器灵,魂兽,神,魔的追杀。遇兽斗兽,遇神杀神,遇魔除魔,这就是重生斗罗。在此过程中,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魅力组建一个护器远航队,前往聚魂宫。重生魂器,唤醒斗魂。斗罗魂生,惟我独尊。斗魂神诀,斩妖除魔。
  • 弃妇太逍遥

    弃妇太逍遥

    堂堂的都市白骨精,竟穿越成了受气的正妻,丈夫风流成性,小妾嚣张跋扈。面对无良的夫家人,她只求和离。不是休,而是离。她要大大方方的从正门,抬着自己的几十箱嫁妆离开这个肮脏的地方。那种渣男,她弃如敝履。阳奉阴违,却聪明如斯;淡泊宁静,却雷厉风行;在她终于如愿之后,却背了一个弃妇的名头。就在人人都为之叹息的时候,她却在一次次的机缘巧合之下崭露头角,让多少王孙贵胄为之倾心。就连前夫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前来骚扰,痛表衷肠。只不过世人却不知,那万丈荣光背后,她所求的,不过是繁华落尽,洗尽铅华之时,有人与她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一生一世一双人。蓝婴的群【196257682】欢迎各位宝贝亲前来围观。【精彩片段】片段一:暖阁之上,纱幔轻撩,望着芙蓉榻上那对紧紧纠缠半裸的男女,纪弱颜眉角一挑。与那女子四目相对,迎着那风情且挑逗的媚眼,她终是脸色大变,掩面泪奔。几秒之后,身后却传来了那女子羞愤失控的尖叫声,直入云霄。纪弱颜终是顿下步子,素手一放,扭头望向那已经被众人围住的暖阁,嘴角勾起一丝笑意:想让我去瞧春宫?这么好的事情,总该让大伙儿都开开眼才好。片段二:纪弱颜望着站立在自己面前怒火冲天的男子,还有他发丝上挂着的茶叶、一滴滴正在下落的水珠,“像你这么脏的男人还妄想碰我?省省吧!”男子俊美的脸涨成了猪肝色,回身扣上门,作势就要扑将上来,“纪弱颜,看我今天怎么收拾你!”纪弱颜脸色一冷,手里的银簪毫不留情的划过男子的手臂,却在大门被撞开的那一瞬间,扑倒在地,一把抱住他的大腿,嚎啕大哭,“相公,你不要打我,以后你再跟那个女人如何我也不敢管了,求求你,不要打我!”片段三:纪弱颜笑颜如花的弹了弹手里的一纸和离,看着娘家小厮从夫家将几十箱的嫁妆一一扛了出来。男子面色全黑,骨节握的直响,“纪弱颜,别以为你能逃出我的手掌心。”纪弱颜莞尔一笑,从腰间将一块玉佩取下,扔了过去,“唔,这是你们家传给媳妇儿的玉佩,你好生留着。豺狼配虎豹,色狼配蕩妇,你们挺合适的,趁早把事办了吧。”片段四:蜜儿跌跌撞撞的跑进暖阁,瞧着还在悠闲的逗着鸟儿的纪弱颜摇头道,“小姐,外面的几位公子已经打起来了,您看……”纪弱颜头也不回的道一句,“你出去告诉他们,谁能替我拆了沈家大宅,我就嫁谁。”蜜儿怔了一瞬,这才面露难色的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