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2700000002

第2章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1)

——新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创作发展回顾

喻梅

2009年注定是一个欢乐之年、激情之年,因为这一年祖国迎来了六十华诞;2009年也注定是一个回望之年、总结之年,因为六十年的发展与积累留下了太多太多宝贵财富。作为一名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工作者,我们此刻也不禁要回望前辈们来时走过的路,记录广播电视播音事业发展中的点点滴滴。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出第一声呼号,人民广播播音事业经历了初创、探索、繁荣、曲折、成熟近七十年的发展过程,在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中,新老播音工作者以辛勤的汗水、智慧的头脑、饱满的才情进行着高效的新闻传播和勇敢的艺术实践,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在创作形式上不断丰富,传达正义之声、信仰之声、人民之声,创作出了一个个饱含浓郁时代气息、具有深厚思想意义、充盈无穷艺术意蕴的作品和节目,践行着中国播音事业继承、改革、发展的庄严历史使命。播音创作取得的艺术成就来自于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来自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翻天覆地的时代生活,来自于对现实生活以及人生价值的不断认识而引起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变化,创作者以堂堂之声与时代足音相共鸣。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对播音创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是为了在将来创作出更多受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将播音事业推向一个更加辉煌的新时代。

一、萌芽与初创(1940年~1949年)

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于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主要是为了适应政治宣传和军事战争的双重需要。初创时期困难重重,一切都要自力更生,边摸索边学习边实践。来自延安女子大学的两位苏州女学生徐瑞璋和姚雯成了人民广播最早的播音员,在没有太多经验可参考的情况下,她们白手起家,多方借鉴,摸索播音工作的规律。1940年12月30日,人民广播第一位播音员徐瑞璋发出了明朗响亮、振奋人心的声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从此中国人民广播和人民广播播音事业拉开了新的篇章。

战争年代的人民广播除主要播出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以及党政军领导人讲话外,还播出包括时事新闻、解放区消息、解放区介绍、评论、政策讲座、记录新闻、通讯、战斗故事和文艺节目等。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以及党的战略方针和军事原则,广播宣传把重心放在军事宣传和政治宣传上,开设了国民党军起义人员广播讲话节目,配合军事斗争,从政治上分化瓦解敌军,在解放全中国的正义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争年代的人民广播不仅是报纸之外的“语言通讯社”,更因为其宣传对象明确,新闻报道真实具体,而成为“茫茫黑夜中的灯塔”,在全国各地、在解放区,特别是在“国统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从一开始播音,就以战士的身份、战斗的姿态出现,表现出鲜明的党性,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延安时期“爱憎分明、生动有力”的播音风格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是党的宣传报道指导思想的充分体现,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意志,朴素、真诚、自然。战争年代,由于发射设备和收听设备的限制,再加上敌人的干扰,广播的播出质量并不是很好,因此,保证语言清晰准确,让听众听清楚、听明白是传播的首要任务。为了力争做到清晰流利,不出错或者尽量少出错,播音组经常组织传达中央重要文件精神,加强政策和时事政治学习,对于发音不准的字词,大家互相纠正,平时加强练习。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保证了播音创作的高质量。与国民党南方腔偏柔软和很多失实的报道相比,延安时期的人民广播内容针对性强,报道真实及时,播音带有北方化的干脆、坚定和朴实。每一位播音员都将他们的心与党的革命事业紧紧相连,与全国人民息息相通,每一次播音都体现出褪去了个人色彩和自我表现的真诚稳健和从容大气,声音结实洪亮、铿锵有力、大义凛然,充满战斗的气息、饱满的激情和必胜的信心。

人民广播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本质属性和宣传方向上与之前的外办、日伪办、民办、官办广播有着本质的区别。人民广播电台的根本出发点是宣传民族统一思想、宣传国内和平,是以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主的,反映着人民当家做主的心态和愿望,是和平之声、正义之声,让人民群众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充满胜利的信心和希望。人民广播继承了党报和新华社二十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广播工作自身的实践特点,逐步形成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播音员们积极投身革命斗争的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实践,艰苦奋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在和劳动人民共同生活,向劳动人民学习过程中,与劳动人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获得了宝贵的创作原动力。从事广播工作的同志,无论是播音员还是编辑、技术人员,在工作上、业务上、生活上都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并肩战斗的集体,良好的协作氛围使播音工作无论在任何艰险的环境中都能顺利完成。在继承传统、联系群众、团结协作的创作理念指导下,延安时期播音创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爱憎分明是核心,准确清晰是基点,坚定朴实是品格。这一时期的播音创作风格开创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民族化的一代新风,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战斗风格的生动体现。

二、探索与高峰(1949年~1966年)

1949年到1956年是我国人民广播事业、播音创作大发展的阶段,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严峻考验,尽管时局艰难,但全国军民上下同心,基本稳定了国内局势。1950年2月,政务院新闻总署提出了广播的三项任务,即“发布新闻、传达政令,社会教育,文化娱乐”。1950年3月底,召开了全国新闻工作会议,梅益同志作了题为《人民广播事业概括》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说人民广播事业独有的特点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与听众的联系,使广播成为新闻的源泉、教育的讲坛和文化娱乐的工具。1952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重点建设,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精办节目”的口号,进一步要求联系群众、联系实际,强调广播宣传的所有节目都必须把听众和经济建设联系起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任务而奋斗。会议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召开了播音工作座谈会,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形势下召开的第一次播音工作会议,讨论了播音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重要性,以及对播音员的要求和应学习的内容。1954年7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齐越作为中国广播代表团成员去苏联学习,回国后向同行介绍了苏联的播音经验,并且翻译了一些苏联播音员写的文章。大家在学习苏联经验的同时也开始总结自己的播音经验。

1955年3月,在中央广播事业局地播处的主持下,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播音业务学习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播音业务学习会议,内容十分丰富。会后,全国各地播音员的业务学习迅速开展起来。1955年8月6日,出版了《播音工作会议内容》,明确了播音员的工作任务和性质,坚持了播音是党的宣传员的基调,强调了喉舌意识,鲜明地提出了具有历史阶段性的认识:“播音不是传声筒,不是机器,不是肉喇叭。播音工作是一种语言表演艺术,是充满无限政治热情的艺术活动。”这一时期,由于宣传任务明确、宣传重点突出、报道形式多样,广播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丰富起来,更加准确、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为宣传内容服务,再加上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播音员的业务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新闻报道中播出了大量反映新中国生产建设的消息和先进人物事迹,基调积极向上,语速适合工农兵收听的需要,表现出了饱经动荡和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于稳定局面的衷心欢迎,鼓舞着全国人民生产建设的热情。通讯播音感情真挚,刚柔并济,出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影响广泛的经典作品。这一时期,广播宣传工作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齐越、夏青、潘捷、林田、费寄平、林如、葛兰、王欢、曹山等一批优秀的播音员因为贴切生动的播音和精品节目一起逐渐深入人心,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中央人广播电台的带动下,各地方电台的播音工作也有了显著进步,出现了一批各具风格的优秀播音员。

从1957年开始到1966年,广播事业尽管受到左倾路线的干扰,在指导思想上“以阶级斗争为纲”,出现了失实现象,但几经曲折,播音工作还是在艰难中一步步前进。由于大力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广播节目类型越来越丰富,节目质量也越来越高,在节目形态不断丰富的同时,播音创作语言也越来越多样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新闻性节目依旧是广播电台的主体节目,在播音风格上也延续了延安陕北时期的方式,力求做到规范、清晰、流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新闻和较长篇幅的政论文章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一时期出现了评论播音的高峰,播出了经典评论作品《九评》。由于广泛宣传先进典型,通讯这种播音创作样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节目当中,把握语言新闻性与情感性的有机结合成为播音员业务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方向。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实验性广播,沈力成为我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早期的播音员还有赵忠祥和吕大渝。初创时期的电视播音在语言的规范、语调的处理、语流的顺畅等方面都是以广播电台的播音为标准进行的。1963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开始正式招收播音专业学生,播音专业的创办,为业务提高、队伍建设提供了保障。60年代初,一批年轻的播音员,如方明、铁城、雅坤、徐曼、虹云、赵培等脱颖而出,逐渐崭露头角。

延安时期“爱憎分明、生动有力”的播音风格,鲜明地打上了战争年代的烙印。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的播音工作者在继承延安播音风格的基础上,学习苏联播音工作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形成和确立了“爱憎分明、刚柔并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的播音风格。这种风格是播音工作政治性、规范性、艺术性的统一,是延安时期播音传统风格的延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以齐越、夏青、林田、费寄平为代表的播音创作“四大高峰”,他们的播音创作特色鲜明,自成一格。齐越的播音气势磅礴,豪放洒脱,充满激越之情、旷达之心和深沉之意;夏青的播音端庄严谨,铿锵隽永,在准确清晰、字正腔圆中展现音韵美,在分寸得当、逻辑严谨中展现哲理美,在庄重稳健、高雅大气中展现整体美;林田的播音清新晓畅,娓娓动听,淳朴甜美不失庄重,精致细腻不失气韵;费寄平的播音温和壮美,亲切爽快,她的嗓音宽厚朗润,表达自然跳脱,情感厚重平和。

新中国成立十七年的播音创作,不仅坚定地坚持党性,牢牢地把握住了宣传主调,为社会主义建设推波助澜,同时自身创作也取得了多种成就,发展了新的播音样式,创作了一批精品节目,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播音员,在继承和发扬延安优良传统的同时,为播音创作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同类推荐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 知识分子的鸦片

    知识分子的鸦片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是雷蒙·阿隆在冷战初期,针对当时法国特别是法国知识界的情况而作的一本法国人反思法兰西病的著作。在《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中,作者对偏爱走极端的法国知识分子本身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是研究法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名著。在许多情况下,深刻的思想往往采取片面的姿态,左派的作品是这样,右派的作品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在时过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来阅读阿隆的这部著作,仍会为其间的清醒与尖利惊叹。
  • 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

    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媒介形象就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全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探讨了媒介形象的结构和功能,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形象”。给读者提供了媒介形象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可以帮助一些读者深刻理解媒介及媒介再现问题。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进入江户时代,历来颇受尊重的中国文化受到日本儒学、国学、兰学各家的质疑与挑战。朱子学之外的儒家各派,或为复兴中国先秦孔孟之道,或致力于儒家思想的实学化和日本化,都对朱子学的诸多命题提出了质疑。国学家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以日本为世界中心,对中国进行了全面否定。兰学家以西方科学和思想为依据,出于实用主义,提出了中国思想已经不合时宜。“江户三学”对中国的认知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否定了中国及中国文化,并对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热门推荐
  • 七月烤火

    七月烤火

    作者以机智、幽默、传奇的智慧,以雅俗共赏的精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大千故事。书中涉猎的人与事,或正直或邪恶或清廉或贪婪或惊奇或趣然,皆不乏对生活哲理的探求和对陈规陋俗的贬抑。作者以小说家的创作手法,把玩书中的故事,其文字简约,笔法娴熟,开阖有度,节奏轻快,读来如品茶饮酒,颇具韵味。
  • 我的初恋再见

    我的初恋再见

    正值工作上升阶段的方若却遇上了来自婆婆妈妈的催生。生还是升?方若一时没有了主意。新书《致一生,从女孩到女人》已经发布,亲爱的读者可以移步过去踩踩,新书需要你们的灌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实在是太厉害了

    我实在是太厉害了

    苏亦然常常梦见自己站在一望无垠的星河中,繁星点点,波澜壮阔。但周围空无一人,甚至就连他自己都要消失一般,冰冷,孤寂。直到有一天,他在星云里打滚儿时一脚踩空,消失在这星海之中……
  • 奈何夫人太强势

    奈何夫人太强势

    国内无人能提的叶子衿,只要男人一个眼神那些人便会感到害怕。身处高地的他,却因为林悠悠的一个微笑化解所有……叶子衿:“你好像不怕我?”林悠悠:“你很可爱啊,为什么要怕你?”某总裁耳根子渐渐染红。她说:“青青子衿,悠悠你心”她是他的毒。
  • 冰川之父:施雅风传

    冰川之父:施雅风传

    《冰川之父:施雅风传》中“创”和“闯”是施雅风的妻子沈健对他的评价。她将她对他的了解和认识只用了这两个字加以概括。创!他创造性地在中国兴建了“冰川学”这门新学科,开辟了“冰川”这个新领域;闯!他不畏艰险勇闯高原山峰进行科学考察,也无所畏惧敢于挑战权威。
  • 老婆难娶

    老婆难娶

    这是墨墨的博客,大家有空过来踩啊!墨墨会把写的短篇小说发到博客上的,谢谢大家支持,谢谢!!!http://m.pgsk.com/u/2090097120简介:当绝世好男人遇到万年冰山美人,三十六计,十八般武艺却劈不开……他,秦逸恂自认为是一股最佳的潜力股,上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人人追捧的帅哥一枚,但却惟独栽在了一个冰山美人的手上,勤劳的当车夫,勤快的当煮夫,认真的当个怨夫。为什么赶走了妖孽,又来个了个小狼犬?他看上的女人就是个冰山,却成了香馍馍?哎,只能感叹大千世界有新奇啊!一奇:好男人没人爱;二奇:冷女人有人爱;三奇:你爱她她不爱你;四奇:你爱,他也爱;五奇:她爱的,他没法扁哎……只能长叹一句:为啥娶个老婆回家疼这么难啊?本文一对一。原本《情涩》这个名字最能表现本文的内容,情是青涩的,苦涩的,同样也是羞涩的。简介无能,将就着凑合着看。属于那种青涩的感情。是一段感情的成长,属于成长的宠文,不同于《难宠》一出来就是那种宠,此男主跟《难宠》的男主是两个类型,本文的男主属于那种成长型的,毕竟女主是他的初恋,没法跟大情圣比,对吧。所以大家看下去就会明白了!(*^__^*)嘻嘻……女主冷情固执,男主阳光直白。墨墨的群:70649091敲门砖是你喜欢的墨墨笔下的任何一个人物。大家可以直接从群里跟墨墨交流此坑慢热,看官可以先收藏,等养肥的再宰……(*^__^*)嘻嘻……
  • 人间四月

    人间四月

    我现在都清晰地记得四月给我讲这些话时的神情——目光空茫,语气淡淡的,带着怅惘,有一句没一句的。哪怕我有一个语气词的回应,都会搞得她神色慌张,戛然而止结束话题。但也有些时候,她就坐在我对面,话讲着讲着讲成了自说自话,越说越流畅,越说越恣意张扬,连脸上的五官表情都随之生动起来。我于是想到,就像主动送我那些旅游纪念品和食品一样,四月一定也是想把自己的心事、秘密,作为礼物,郑重地都交给我,用以表达亲近和信任。这就跟送那些礼物一样,送出之前,我相信她未必不花心思、动脑筋,可当着我的面和盘托出时,却每每故意表现出轻松、随意、漫不经心的样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十人以下小团队管理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十人以下小团队管理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管理人员必备手册。总经理下令让销售翻番,怎样传达才能立竿见影?下属总是抱怨工资少,主管能够为他做些什么?团队的销售任务,主管和下属应该怎样分配?主管需要刻意讨好下属吗?下属的失误需要主管负责吗?下属的不满比山高、下属工作没干劲儿、下属想要自立门户……本书针对新晋小团队主管经常会遇到的困惑和烦恼,提出了大量实用的具体建议和方法,同时引入了一种能够帮助主管让下属人尽其才的强大理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