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1900000051

第51章 理论编(27)

所以,在我们的认识上,从来没有把播音主持艺术仅仅定位于新闻,仅仅定位于艺术,仅仅定位于语言,从来不做这种狭隘的定位。这并不是对其他学科的轻视,而是对自身独特性的重视。哪一个学科也离不开,但是我们又不能简单地从属于一个学科,这样实际上就为我们的生长空间开辟了一个广远的天地。包括哲学、美学、心理学、逻辑学,都和我们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这个学科的建构基本是在四个学科的基础上——哲学、美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学艺术。这样四个大的学科群,共同支撑着中国播音学的建设和发展。在我们这个学科里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四个大的学科群分别加以阐释,而是把它们精华和前沿的东西纳入本体,使我们的本体更丰富、更坚实,更显示出学科的独立性。

我们这个学科的建构里面包括三个子系统:

第一个子系统,广播电视的语言传播系统。它是一个关于传播规律和传播模式问题的系统。

传播模式的问题,我们现在业内认识也不是很一致,特别是“单向”传播还是“双向”传播的问题,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混乱。我一直坚持,广播电视传播就是“线性单向”传播,说“双向”传播是不正确的。传播媒体自定时间、自定节目表、自定节目内容、自定传播形式等,受众无权。他可能会提出意见,但那是反馈的问题,但是主体还是有它自己主体的权力,它定出一定的频道或频率,一个时间段的节目,受众就在这个时间段去看、去听节目。这种传播的单向性就说明了受众接收的强制性。

那么热线电话、现场观众都是传者,媒介赋予他们发言权,他们也变成了传者,这个观点对不对?有人问,热线电话呢?好解释。当某一个听众打热线电话,他在和导播说话的时候,身份是受众;导播把他的话传到主持人这里,同主持人聊起来以后,通过电波传到千家万户的时候,受众的身份转变为传者的身份,是媒体赋予了他传者的身份,他成了传者。那么访谈对象、现场观众呢?都是传者。你请他到媒体这儿来发言,就是你给了他发言权,给了他话语权,广大的听众和观众听到了他、看到了他,他就是传者。所以,我们说,单向传播不是凭空来的,也不是在维护“魔弹论”。

事实上“魔弹论”本身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它的社会学、心理学的基础,绝不像我们有些人说得那样,我说一句话就能打倒一个人,就能说服一个人,这个在传播学里写得很清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受众的忽视、无视。我们非常尊重受众,特别是新中国的广播电视,是一心为受众服务的。那么怎么服务?要及时地吸取受众的意见,接受他的反馈,使自己的节目办得更符合受众的需要。所以,我们觉得最终的“拉斯韦尔模式”才是最科学的一种表述,就是他的传播的单向性和反馈的及时性,把这两个合在一起,不是打个电话、来封信就是双向的,绝对不是。真正的“双向”,在我们国家的数字电视发展起来以后,会有,现在网络上有某种迹象,但也不能说完全是“双向”的。这个问题不详细说了。

这样反而提升了、加重了传者的责任。要仔细研究自己的节目到底符不符合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我们的受众群体的需要?而不是只研究经销商、广告商的需要,这是一个质的区别。所以,在我们的传播过程里面,我认为,核心的责任是引导受众,要给他信息、给他知识、给他愉悦等等,引导受众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而不是相反。

引导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满足”。他需要什么,我们就传播什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策划,他喜欢京剧,我们就播京剧;他喜欢做菜,我们就播做菜;他喜欢马三立,我们就播马三立……但是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引导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灌输”。大众传播中灌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毛泽东、鲁迅都从来没有否定过灌输。工人阶级不能自发地成为革命者,必须给他们灌输马克思主义;劳苦大众必须给他们灌输先进的知识。这就是说,广大受众里面有“欲知”,也有“应知”。对“欲知”的叫满足,对“应知”的叫灌输。比如,“十六大”报告,广播电视都要播,这是灌输,他应该知道我们党中央在这个时期的任务。所以,传者的这两大责任都要引导,在满足的时候,特别注意不要“迎合”,有人把满足和迎合混起来是不对的,不要迎合低级趣味!在“灌输”的时候,要讲究艺术,不要成为简单的时代的传声筒。这样我们的引导才会奏效,才能受到受众的欢迎。

恰恰我们在这两方面,目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低俗的迎合和生硬的灌输,使我们的广播电视的魅力大大削弱。没人看,灌输有什么用?失效,无效,极大的浪费!从灌输的角度看,那纯粹是绝对缺乏艺术性,就像填鸭式一样,肯定会引起反感。

所以,我们在宣传上一定要讲究艺术。我们现在灌输方面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这个走势相当好,现在更严重的问题,是迎合。广播电视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肤浅的东西,很难做到深刻,因为它天天播,大量地播。但是,也不能说就不能深刻。我们走的这条路,就是时尚和流行。时尚和流行很容易做,包括色情、暴力等等,哪怕是粗制滥造,有一点这方面的意思,就能受到欢迎。但是,人们的动物性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少,作为人的人类性会越来越丰富,想用动物性的感官刺激去迎合,只有在拜金主义的氛围下,才能大行其道。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里面也存在过这种问题,比如美国,一开始也是禁止色情的电影,后来就开放了,一开放,电影院门口排大长队,都争着、抢着去看这种电影。但是,时间不长,两年,再没有人排队了,一方面,当然有了录像带,可以拿回家看,但现在录像带借得也很少,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更深的、值得追究的东西,只是一种刺激物的、感官上的一种快乐,所谓的快乐,这是动物性的快乐。

我觉得我们广播电视传播规律里面,对于线性单向传播,对于强制性传播、限时性传播还缺乏一个明确的认识。

但是,等到数字化发展到新的阶段,演着一半电影,我可以把后半截改了,更不用说最简单的——我要调一个好电影,20世纪40年代的奥斯卡,有吗?多少年前的,都保存在网里,你可以通过数字电视把它调出来,要看前天的《新闻联播》也可以调出来,这是一种“互动”,还谈不到“双向”。因为广播电视本身是一个有群体优势的传播者,个人很难与之抗衡。网站也是这样,你建立一个网站,整天发布消息,你的消息的点击率肯定小,比广播电视小得多。为什么?你只是一个个体,你形不成和它抗衡的力量,真正的“双向”还要在若干年以后。即使到了“双向”,也还有传者的责任问题,不是说像人和人的关系一样,打个电话两边一聊,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这个样子的。

所以说,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模式是一个核心问题,当前主要是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怎样认识?在我们上课的时候,恐怕要特别跟学生强调、说清楚,传者的责任更强了。这个问题简单说到这儿。

还应该补充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传播里面信息密集性的问题,这里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直接影响我们的语言质量。

我们的信息传播要坚持真实、准确、迅捷,这都没问题。密集的概念,特别在学生当中,很容易采用加快语速的办法,解决密集的问题,这只是在量上的追求。因为量,而降低了质,是不好的。为什么这么说?现在我们的播新闻也好,主持节目也好,有时候听起来非常快,没有标点,没有抑扬顿挫,没有语言疏密度的变化,“一道汤”,这不能叫密集,这叫信息的耗损。一句话揭示不出它的内涵,表达不出它的思想感情,只是表面上的文字意思,甚至于这种文字意思也听不清楚,这不是信息的耗损吗?!你传达的是无效信息,再快也是没有用的。15分钟的新闻,如果播得好,播得真正为受众着想,可能只有10条。这10条播出去,条条有印象。如果硬要播15条,条条没印象,不仅浪费了传播的时间,也浪费了受众的时间,听得糊涂。

所以,信息密集性的问题在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给同学讲,千万不要单纯追求速度。追求速度,严重地说,就是对受众的蔑视。当然,我们也不能像传统的、过去的那种播报方式,那个让人听着着急,(演示)“今天白天晴,风力二、三级”,这是不行的。语感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时代感的浓缩,时代节奏的内化。感觉到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节奏,需要什么样的氛围,需要什么样的语言,感觉到了以后,他就和这个时代是合拍的,否则的话,要么落后,要么就是失掉了本质的东西。

第二个子系统,播音主持理论的子系统。有声语言传播,广播要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悦耳动听”,电视要求“形神兼备,声画和谐,赏心悦目”。这种总的要求是符合广播电视的特点的。徐光春同志2000年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的播音学研究会的年会上提出过,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共同的要求,“德才兼备,声形俱佳”。这个要求提得好,但是对“佳”的解释五花八门。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就是当前存在的问题,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个就是规范的问题。怎么看待规范?怎么进行规范?我认为,规范不是束缚,规范是一种自由。你的语言越规范,听懂你的话的人就越多,你的传播范围就越广,传播效率就越大。

但是,这里又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有的人不规范不是也在播么?也在主持么”?第二个问题是“规范后是不是就死板、呆板了”?这两个问题在认识上必须解决。

规范是一个方向,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要通过行政甚至立法的手段,强制人们走这条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普通话测试标准》等等,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在这个过程里面,肯定有不规范的现象存在,念错字音、词语搭配不当、方音土语的介入等等,肯定会有这些现象。不能因为有这些现象,就说规范不必要。甚至像有的人说的,“我这个不规范是为了老百姓能听得懂”。当然,我们的规范本身也有问题。我们的意见早就向语委提过,“规范不意味着唯一”。你再规定,流“血”就是“xiě”,老百姓还在说流“血”xuě,它在特定的语境下,能够和下雪的“雪xuě”混淆吗?为什么不能让它并行呢?而且,规范到了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地步,“血xuè债要用血xiě来还”,别扭不别扭?“讨还血xiě债!”这多有力量,“讨还血xuè债”,读起来就“飘”了。

不同的情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要允许并行不悖,这在国外的词典里是有的,叫“又读”,可以让它并行。这样,在实践当中,让老百姓淘汰它,将来哪个不用,哪个用。当然,专家们会对语言的规律有认识,但是,语言的发展规律也很复杂,有吸收,有淘汰,有新创等等,好多东西。所以,关于规范,我们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有的人不规范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你会而不去规范,这是你职责不到,是专业问题、责任问题。

第二个,规范过程中是否会死板?不是!我们现在教学中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把规范教死了,把规范变成了“唯一”。

当然不仅仅是我们有这样的问题,好多语言学家恐怕也有这样的问题。语言是活的,特别是声调,它是语流过程里面的相对值的一种反映,没有任何绝对值在里面起作用。语言生命活力的问题,涉及很多很多的问题。比如,你的语言是不是能让人接受?是不是很符合内容的要求?你的语言表达是不是自己的体验?将来为自己形成一种风格做准备,包括用气发声、吐字归音,绝不是唯一,千万要避免“唯一”。丹田气到了胸部怎么样?到了咽壁怎么样?到了口腔怎么样?那只是一个范式,在它的周围可以生发出好多种类型来。为什么我们总是静态地认识规范?(演示)“a”,它的范式的周围都可以活化,但是到了不同的内容它必须得变,永远用央“a”去解决一切问题是绝对错误的。提颧肌也是这样,颧肌提起,是指上唇的中部的三分之一的两端向颧骨划线,它是一种内在肌肉的控制,而不是有表情的动作。原来我们很多人一说就微笑起来,(演示)“昨天又压死一个人”,这根本不对!这应是一个非常内在的、一种习惯性的控制。提颧肌解决你唇齿相依的问题,下巴放松的问题,槽牙打开的问题,它的力量就是让你叼住这个字,让你送出去这个字,都是非常自如的。不仅仅是“微笑”!这样教的话那还了得。所以,规范的问题不会导致呆板,只有呆板的教学法,没有呆板的规范。

同类推荐
  • 媒介批评学

    媒介批评学

    本书为媒介批评学专著。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的立场和标准对媒介及其活动进行理论鉴别与价值判断的活动,媒介批评在本质意义上是一种精神和观念生产,属于社会舆论的范畴。媒介批评要成为一种有效的活动,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本书重点探讨“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全书共21章,包括媒介批评的主体、客体、载体、文体,媒介批评的历史与发展,意识形态批评,流行文化批评,媒介的美学批评等内容。
  •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本书是对21世纪以来《纽约时报》的数字化发展策略和新闻工作现状的近距离考察。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大行其道,使得《纽约时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动荡。一方面,纸质版的竞争变成了电子版的竞争,不仅是同行之间,在《纽约时报》内部,纸电亦是敌友难辨;另一方面,受众不仅要求新闻的获取及时、方便,甚而要求与之互动并参与新闻生产;而社交媒体在成为新闻记者信息源的同时,也冲击了记者和媒体的传统工作方式以及权威性。作为全球媒体的标杆,《纽约时报》上至企业管理制度,下至新闻工作流程和记者的个人技能、岗位,都不再能够满足当下新闻工作的需求,不得不大量引入编程、网页设计人才并与众多博主、网络极客合作,进行各种探索和实践。这些方方面面的转变值得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思考、借鉴,对于有志从事新闻工作者或者关注时事的网民也未尝不是有趣的读物。
  •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007年度重点课题“浙江省城市农民工权利发展状况研究——从国家、市场和公民权的关系看”的最终成果。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 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浙江省农民工的社会权利、加入工会抑或成立自组织——关于农民工组织化途径的思考、塑造志愿行动的公共空间——一个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的实践逻辑、浙江省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以选举权和工会入会权为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当代青年的重要环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当代大学生,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进行研究,是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并最终在实践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备手段。
  • 辜鸿铭:东西之中 (文化怪杰)

    辜鸿铭:东西之中 (文化怪杰)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热门推荐
  • 非战之地

    非战之地

    这是一个淡定少年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的故事。
  • 匈奴古堡

    匈奴古堡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匈奴古堡》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惊悚恐怖系列之六,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惊悚恐怖中篇故事资源。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气氛紧张刺激,让热爱惊悚恐怖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终止与你

    终止与你

    缘已定,或早已注定。一世孤独只留一丝孤魂,已有来世。一世薄凉只寻一丝温暖,莫入他怀。从开始的坚定到动摇再到沦陷,她从未想过会如此的简单。从第一眼他就知道,到她为止,终止与她。总结:缘起的那天,从遇见开始。
  • 遗族申冤回忆录

    遗族申冤回忆录

    当人类在和谐安详的发展时,深渊的侵略者破闯而来,大肆破坏。就在人类组织强力反抗之前,一场巨大的阴谋和埋藏已久的耻辱被逐渐发掘出来……
  • 盛宠狂傲太子妃

    盛宠狂傲太子妃

    烈焰第一神偷颜未柒脱离组织不成,反被boss杀人灭口!再次醒来竟是在成亲路上?颜家最受宠大小姐和最受宠六皇子的成亲当天备受瞩目。但是,王府大门紧闭,皇子不见人影是什么情况?既然不愿,那便当众退婚,既然厌恶,那便两不相见!但谁能想到,一纸赐婚重下,她竟要再嫁鬼王太子!权惊御:“爱妃不愿嫁给本宫吗?”颜未柒:“呵呵,一个戴着面具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的胆小鬼没有资格问这话……”权惊御:“……”【古言穿越,男女强强】
  • 神级战灵进化

    神级战灵进化

    全新世末期来临,地球发生异变。战灵师异军突起,维护人间秩序。死肥宅朱坚强喜从天降,战无渣黑鬃猪一色到底。霓裳妹子端茶倒水,芷若妹子捏肩捶腿,雅典娜妹子舞姿优美……靠,死肥猪,我才是主人,信不信我让你退化!!!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看一代死肥宅如何逆袭人生,走向人生巅峰!!!注:战灵进化系统委员会提醒您,进阶千万条,合理第一条,选择不谨慎,后悔两行泪。
  • 爱在渐暖的午后

    爱在渐暖的午后

    她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健全的身体,但他在她的眼中从来不是一个颓废的人——从一开始,我知道,我最终还是会爱上他的,那个男人,那个虽然瞎了眼瘸了腿也废了一颗心的男人,我不得不承认,他真的很好,他诚实、勇敢、优雅,他是名真正的勇士,值得这世上所有的人都爱他!
  •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居住的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以保持它的整洁,供我们更好地居住。殊不知,心理空间也是需要经常整理的,以扫除层层灰网和尘雾,供青少年快乐地成长。当你心理的房间清理干净后,你就可以驾驭情绪并学会做它的主人、你就可以交到真心知己朋友,那些阻碍你成长的心理障碍都会灰飞烟灭。
  • 马闲闲的仗剑天涯记

    马闲闲的仗剑天涯记

    一个混迹于两道,如风一样的女子,12岁学泰拳,19岁打遍泰国,20岁缅甸开酒吧,22岁莫名成了老大的女人!窝在柬埔寨开服装店!但!怎么困的住我马闲闲,踩着高跟鞋摇着香槟酒,小姐与菠萝……
  • 张一真

    张一真

    张一真,群像中的一员,这群人有好有坏,当面对残暴的强敌,当家园被毁,当亲人被杀,当死亡的阴影时时笼罩在心头,他们必须做出自己的抉择。张一真们面对强敌,用他们的胆略智慧演绎可歌可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