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2800000003

第3章 吴冠中说吴冠中(1)

访谈时间:2004年1月10日晚2004年4月9日下午访谈地点:吴冠中方庄寓所吴冠中龙潭湖画室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

早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1946年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1950年归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生前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全集》等。

好的艺术品才会流传吴冠中访谈录

问:您画册上这批画好像没有在和平艺苑展出。

答:和平艺苑只拿去了十幅。

问:好多是复制的吧。

答:是。

问:三联这套书您也花了好多心血。

答:我倒没有花多少心血,编辑部用了很多心思,我只提供了一些想法。但也还是有一些不太理想的地方,尤其文字上面有一些错。他们选我的文字配那些画,有些是我自己原来配的,比较好,比较贴切,有些是编辑挑选的,极少数的文字就对得不准,因为我画过很多题材类似的作品,因此,有的文字我本来是对这张画的,他们把它对到另外一张画上去了。

问:您的画集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自己配文。

答:这样还比较受欢迎,最好的一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画外话》,全都是我自己写的,特别受欢迎,一版再版。后来广西又出了一套《又见巴黎》,也是仿的这个办法,也是很好的。

问:现在市场上流行图文书,您在这方面是走得比较超前的。

答:是出版社的要求。

问:尤其是这种写生性质的作品,配上文字特别精彩,特别是游记。

答:现在广东有家出版社出了一套《速写意境》,图印得不是很好,但里面的文字我觉得是很好的。

问:因为您也一直在写散文,包括画评、画论。

答:我是不讲空话,不讲虚话的。

问:我看过您写李可染的那一篇,那个时候他还在世吧?答:那个时候他搞个大展览,跟吴作人一起搞的,两个人唱对台戏。

李可染特别希望我给他写篇文章,我们也是老朋友了。当时《人民日报》要发,两人一人一篇,我专门给他写了一篇,吴作人是请钟涵写的。

问:还有您写的潘天寿,关于他的构图,叫《潘天寿绘画的造型特色》,我看过很多研究潘天寿的文章,但我感觉您写的那篇特别精彩。

答:我是最早写他的研究文章,写他用平面分割解析图形,当时潘公凯说这是非常好的办法,后来也有人仿过这个办法。因为潘天寿特别讲究平面分割,这一点和西方的现代艺术特别吻合,但他本人对西方现代艺术没什么了解,却完全吻合。这说明人类的感情都是相通的,人类在自然中得到的体会会有共同的反映。后来我还写过一篇关于潘天寿的短文章,就是写他的观点。在教学中的艺术观点上他是保守的、传统的,他教我们,一定要先临摹,然后再创作。他有才华,他的才华不一般,他创作时的观点是非常现代、非常西方的,他自己不知道。当时在浙江美院有个罗马尼亚的专家来看潘天寿的画,非常喜欢,因为他的画和西方有共同语言,他的造型语言跟西方是相同的。但他教学生不讲这个,而是教他们要临摹啊,要有品位啊。所以后来我还写过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就是把他和布洛克比较,他的画上黑鸟的位置、块的位置,跟布洛克的静物的位置非常相像。他画的是一块石头上面有几只黑鸟,石头的形状似圆实方;布洛克画的是桌面上的静物,一个盘子里有几条黑鱼,后面是一个窗户,他们的画的疏密关系相当接近,因此我写了一篇《形象大于观念》的文章,就是讲潘天寿的形象超过他的观念。他的观点是中西画要拉开距离,实际上他的实践远远超过这个,所以我说他的形象大于观念。他讲中西画要拉开距离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但是他的意思我知道,他想要有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特点,跟西洋拉开距离。但我觉得他这个话的效果并不好,为拉开距离而拉开距离,拉得开吗?他跟过来怎么办?你不像他,他把你的东西拿过去怎么办?所以我认为潘老师的这个观念在学生中的影响不好,因为拉不开距离的。但我还是非常崇拜他。后来办的潘天寿的展览,大圆厅里挂了个大标语“中西画要拉开距离”。那个时候潘天寿已经过世了,都是他的维护者后来搞的。当时潘公凯也在,我就提了个意见,我觉得这样不合适。浙江美院的这批学生就是讲要拉开距离。当时江泽民去看这个展览,他说,西洋画好的东西你们也要学习。

问:这是对的。

答:这句话是对的,平时谈话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的看法,但是打出这样的标语是不合适的。

问:实际上作为一种文化,无论是西学东渐,还是东学西渐,是百年来很多人都在研究的课题。美术的相互影响是拉不开的,中国自古以来像汉朝、唐朝从印度等地的美术方面接受的影响也是很多的。

答:对。

问:当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杭州艺专可是有不少老师是从外面来的,很多先生都是留洋回来的。

答:许多都是。

问:那他怎么会对西方一点了解都没有呢?答:他不看,基本上他都不看。

问:那些画册都有的吧,像马蒂斯什么的?答:都有。他也有特别多的画册,石涛、八大山人的特别多。另外因为林风眠,学校里西方的画册也特别多,这两方面都是我们最喜欢的。

问:就是中西两方面的都能吸收。

答:对。潘天寿的画我们都非常佩服。还有,他的人格尤其能感染我们。他这个人非常厚道、宽容。我们那个时候叫绘画系,中画、西画不分,这是林风眠的观点。而且林风眠还有一个观点,三年预科一直都要有素描,功底要好,到了本科,什么方向都可以搞。国画也是找最好的教员,请来潘天寿。但是绘画系里还是油画最重要,每个上午都是油画,下午有两个半天是中国画,因此中国画实际上等于副科。很多学生不修中国画,他们不喜欢传统的中国画,都是画油画的多。赵无极就经常公开地讲,他就不上中国画,考试他画两个圈就交了。

潘天寿非常生气,要开除他,林风眠把他保下来了。

这就反映当时学中国画的人少,因为五四以后,很多西方的东西传过来,很多人对东方的就不大喜欢了。喜欢的也有,但是很少。潘天寿对这个现象还是很包容的。后来我就研究一个问题:林风眠讲中西结合,他是校长,职权在他手里,潘天寿讲中西分开,各走一路,他怎么能请潘天寿来呢?这两个观点是要打架的,但他们相处得非常和谐。而且后来我还研究,林风眠为什么请潘天寿。因为当时的情况是,杭州艺专是国立的大学,它的教授待遇都是很高的,一般的画家哪有钱呢,大家都是穷画家,画家要到杭州艺专是很不容易的,那林风眠怎么认识潘天寿,为什么会选潘天寿呢?有一点我很佩服林风眠,就是他从作品上认为潘天寿有现代意识,跟一般的传统不一样,所以他就选了潘天寿。他是怎么认识的潘天寿,我很感兴趣,后来我问了一下潘公凯,潘公凯说,“文革”期间有潘先生写的“交代”,他是从那个“交代”里知道,潘先生是吴大羽介绍他到杭州艺专的。他跟吴大羽在新华艺专同事过,吴大羽对他非常欣赏,就是他慧眼看中了潘天寿,就把他介绍到杭州艺专了。潘先生来了之后,非常孤立,因为大家都是喜欢西画,国画老师只有一两个,还有一个工笔画家,但是后来也走了。就在这种形势之下,从各方面他很随和,实际上他还是很自在的,因为林风眠对他的教学是不干涉的,他喜欢怎么教就怎么教。后来潘天寿当了校长,林风眠那个时候正流落在重庆,潘天寿又把林风眠请回去。他们之间没有门户之见,虽然大家的观点很不相同,但是没有关系。抗战的时候,林风眠画水墨多了,跟潘先生又成了同行了。

问:您也写过一篇吴大羽的文章。我印象很深,您说很多人不知道吴大羽,就是“国有颜回,人不知,国之耻也”。

答:在上海都有很多人不知道吴大羽。

问:现在可能很多人都已经淡忘了。

答:就是。前面有一个台湾画廊买了一大批他的作品,我过去一看,都是吴大羽的,我就写了一篇文章。

问:等于重新发现。

答:对。

问:他后来还是比较落寞。

答:对。他后来眼睛也看不见了,生活得很潦倒。而且他当时有个侄子在上海当副市长,副市长有很多权力,但他从来不去找他,再落寞也不去找他。吴大羽的人品和才华都是很了不起的。

问:潘天寿和林风眠在教学的时候,在课上有什么不同吗?答:各讲各的,根本不管。

问:教学方法呢。

答:完全不一样,油画主要是讲裸体的,还要到外面去写生,跟生活的接触比较密切。潘天寿就是强调临摹,每次上课他都带两张自己的画,大家也临摹他的画,也临摹画册,他上课就是这样的。

问:他示范吗?答:也示范,他也画一点,他的教学重点就是临摹,以及如何品评古画,格调很高,让大家看哪一张好,哪一张不好。

问:比眼力。

答:主要跟他学的就是眼力。谈起那段历史,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对中国后来的美术教育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问:眼下这个中国美院,现在好像又有一点复古的感觉。

答:他们现在搞什么,我就不大清楚了。

问:最近您没有再去过答:没有。

问:您在巴黎留学的时候,那边的老师教学和潘天寿老师的教学方法又不一样。

答:完全不一样。潘天寿的教学方法我是不赞同的,他虽也主张写生,但临摹在先。我后来教学的时候,也教学生临摹,但不是死板地临摹。你只要觉得这张画好,好在什么地方,你就可以临摹这个地方。临摹方式也不是固定的,你可以用铅笔来临水墨,也可以用油画临水墨,材料不限。你临它的特点,临它的结构,临它的组合方法,临它的色彩。临摹是一种备忘,是一种读书笔记。

问:读画笔记。

答:对。读画的心得。这样的方法用在学画上很有效的。潘先生的临摹也是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重新理解,这跟西方的方法也有一些共同之处。我们在法国上学的时候,有四个教室,四个教授,每个人都不一样,有比较古的,有比较新的,你自己选。如果哪个人特别好,选的人就很多,因为每个教授的学生人数是有限的,所以教授就选学生。同学之间有门户之见,我们的教室是不让别人来看的。就是你选定了一个老师之后,就要一直跟他学,基本上是这样。我去的时候,功力还算是比较好,因为已经在杭州学过几年了。我当时选的是学院派,我开始的时候是学院派的,可我学下一年来,没有什么收获,基本上得不到他的东西,他讲的都是学院派的套路,没有什么新东西,我就离开了。第二年听苏佛尔皮教授的课,这个很好,讲构成,讲结构,都是现代的东西。有一次老师讲一个女模特,这个女模特身材比较饱满,屁股比较大,脑袋比较小,坐在那儿,老师说,你们看这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老师是什么意思,他说,我看是巴黎圣母院,他就是用这样一种感受启发大家。每个星期要大家交一个构图,他出题目,出了题目以后,要求画的时候,头、脚、手都不要细画,要结构、色彩大局,要求这张画在五十米以外看也是很完整的,小东西都看不见了,大构成还在。就像看一个人,老远我就能知道过来的是谁,老师要求的就是这个效果,要把握住神情、大构架,他讲的是这些东西。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一件事,他说艺术有两路,一路是大路艺术,一种是小路。小路艺术是令眼睛好看和舒服的。大路艺术是感动你灵魂的。我真正同科学的现代的接触还是从这里开始的。潘天寿呢,就是学他的味、他观察事物的方式,林风眠,主要就是学他的画面构成,他实际讲课很少。他教得比较少,主要是从他的作品上学习,关于中西结合的观念我是从林风眠来的。

问:当时从杭州艺专一块出来到巴黎的,还有赵无极、朱德群。

答:对。

问:您跟朱德群应该一直是亦步亦趋地过来的。

答:对,对。是这样的。

问:您去杭州艺专也是因为朱德群。

答:是。要不是因为他,我可能就不会学艺术了,我们俩是这种特殊的关系。

问:他的年级比您高一届?答:高一届。本来是同一年级的,我原来在浙江大学的高中一年级,他是杭州艺专附中的一年级,都是高中一年级,后来我受他影响改行,到杭州艺专去重新读,因此我比他低了一级。

问:我看您的书里讲,他每天听了吴大羽的课,还要再给您讲。

答:对。因为吴大羽没有在教室里教过我,当时是李超士、方大民教我。

吴大羽教过朱德群,每次他下了课,就告诉我吴大羽都教了什么,给我讲一遍。我离开学校以后,又见到吴大羽,才听他讲。我是在学校外面跟他学习的,在学校的时候我没有跟他直接学过。

问:但朱德群去巴黎好像比您晚吧?答:对。晚了好几年。因为我是考取了公费过去的,朱德群是从台湾过去的,他去的时候大约是1955年或者是1956年了。

他去的时候我已经回国了,他一去就找我,因为那个时候联系不方便,联系也很少,结果知道我已经走了。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再去巴黎的时候才见到他,之后我们的联系就比较多了。

问:但是您好像跟赵无极就没怎么再联系。

同类推荐
  • 革命前辈们的读书生活

    革命前辈们的读书生活

    在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不少人本身就是知识分子。他们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用书本上的知识武装头脑,并指导自己所从事的革命实践,再以实践来检验理论。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他们长期坚持读书学习,才能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时局面前把握好方向。为中华民族寻找到了富民强国的道路。 本书介绍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十几位革命家读书、爱书的故事,材料丰富,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主要有以下内容:杜甫其人研究史:杜甫生平研究;杜甫思想精神研究;杜甫生活研究;杜甫创作历程研究;杜甫集文献研究史:杜甫集的编纂、版本、目录、校勘;杜甫作品注;杜甫作品的阐释;杜甫作品系年;杜甫集的内容研究史:杜甫作品反映的现实;杜甫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杜甫作品内容的意义;杜甫集的艺术研究史:杜甫作品的艺术方法;杜甫集的艺术风格;杜甫艺术创作历程;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研究:继承与创新;贡献与地位;传承与影响。这是我们的研究思路。我们把它提供给读者,是为了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书的内容。
  • 心即世界:王阳明传

    心即世界:王阳明传

    本书收录了胡越、王勉三、梁启超、太虚法师四位民国大师的文章和著作。胡越和王勉三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王阳明的生平经历;梁启超和太虚法师从不同视角,阐释了王阳明的学说精髓。本书是集王阳明平生事业与思想要旨于一体的权威读本,此四位民国大师对王阳明本人及其思想、学说的阐述,能使读者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了解到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王阳明。
  • 中华女杰(近代卷)

    中华女杰(近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陈家新编著的《中华女杰(近代卷)》遴选了1840年以后至1949年20位中华女英雄,讲述她们的故亊,宣扬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崇高风范、品格。《中华女杰(近代卷)》收入的人物有傳善祥、周秀英、秋瑾、向警予、陈铁军、杨开慧、冷云、赵一曼、刘胡兰、萧红等。
  • 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

    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

    讲述了畅销书《无尽的玩笑》作者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和《滚石》杂志记者一同踏上新书全国宣传之旅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在为期五天的公路旅行中,华莱士讨论了从孤独到哲学,从电视到现代诗歌到爱情,当然还有写作的一切。滚石记者和大卫·华莱士的公路之旅,这本是两个作家的对话,却完全不掉书袋,从很普通人的角度入手,慢慢深入。
热门推荐
  • 堡主的外来妻

    堡主的外来妻

    ﹡﹡﹡﹡﹡﹡﹡﹡﹡﹡﹡﹡﹡﹡﹡﹡﹡﹡﹡﹡﹡﹡﹡﹡﹡﹡她,梅乐儿,为了报答养父下海做陪酒女;喝酒过多的她死于肝癌,死后被人误说为是娼妓;骨灰沦落油瓶顺水飘;也许是老天和她开玩笑,她的魂魄来古代找到了肉体复生,却是一位被卖到妓院以死抵抗的身体;谁来救救她,她该抵抗?还是顺从?﹡﹡﹡﹡﹡﹡﹡﹡﹡﹡﹡﹡﹡﹡﹡﹡﹡﹡﹡﹡﹡﹡﹡﹡他,欧阳俊赫,五岁的时候,父亲乱刀砍死母亲和那个男人;自己也自杀在那房间,现场极为血腥;五岁的他由老管家欧阳景抚养长大;十七岁时被想做堡主夫人的表妹林佳容下药,事后要求娶她;他负起责任的娶了表妹,表妹怀孕期间更是百依百顺;可没有想到他外出期间表妹派人刺杀他;目的是为了名正言顺的得到峰天堡与心上人厮守;气极回来之时正好碰到表妹分娩;丫鬟惊慌的跑来告诉他表妹死于产后血崩;从此就传言着是他买通产婆对表妹下的手.他也不再相信女人.﹡﹡﹡﹡﹡﹡﹡﹡﹡﹡﹡﹡﹡﹡﹡﹡﹡﹡﹡如今的他是经商界的巨人,他冷酷无情就连他那9岁的女儿都害怕他。欧阳景居然给他买了个妓女为他传宗接代,也好,妓女用钱好打发的。为他生下孩子的梅乐儿,他会留恋吗?-----------------------------------------------------------------------------饫儿其他的文:前世咒——姐妹争皇后:对总裁下手:弃妃泪:妃媚:恶魔老公,拜拜:夜欲:公子嫁到:------------------------------------------------------------------------视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he Nature Faker

    The Nature Fak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求辅

    求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层革命:如何成为最优秀的中层领导

    中层革命:如何成为最优秀的中层领导

    本书详尽为你讲述了如何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完美的中层管理者,让自己真正成为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也让自己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无论是渴望突破的中层领导,还是期待中层领导提升的高层领导,甚至是希望被提拔的基层员工,都会在本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法神之旅

    法神之旅

    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只是某个伟大命运中的一块小小的拼图。唯有走到最后,才能见到命运的全貌,才能明白命运将指引你去向何处。
  • 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 “6·28”事件的启示

    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 “6·28”事件的启示

    剖析瓮安“6·28”事件,使人深受启迪:没有不讲道理的人民群众,主要问题在于瓮安原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干部作风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了偏差。一部分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牢固,群众观点越来越淡漠,忘记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夯实执政基础的法宝,群众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严重缺乏安全感,导致当地党委、政府与群众的“鱼水关系”,逐步演变成令人痛心的“水火关系”。
  • 孤烟凉

    孤烟凉

    玄宁九零一二年,漠翳国战败,嫡公主出使白胤国求和,一纸和约,将两人命运缠在一起。太子府遭遇血洗,新科状元宴会毙命,多年前的冤案真相浮出水面。三国鼎立的局面即将破碎,他们该将何去何从
  •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