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1600000017

第17章 逸事(2)

张飞形象深入人心当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功劳,令今人多认为张飞莽撞暴躁也是因此书之力,但这却是许多读者对小说本身的误解。史书《三国志》中用小段文字描写了张飞脾气的暴躁,说他“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日鞭挝健儿”,以致最后为帐前士卒所杀。宋元时期平话艺人为充实张飞个人形象,就其进行了发挥。元代《三国志平话》在开始部分就写了张飞怒鞭督邮,并将其分尸(正史中鞭打督邮的其实是刘备),并增加了拳打段王圭、夜杀太守的故事。到了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删去了分尸督邮、拳打段王圭和夜杀太守这些过于残暴的虚构桥段,并以重彩描写了张飞在战争中的谋略情节,可见其本意是要尽量还原历史的。到这里我们应该注意,无论正史还是小说《三国演义》,着重的都是张飞的“暴”,而非时下多数人理解的“莽”。这两个字其实存在很大差别,“暴”是描述可控的性格,“莽”则更偏向对已发生行为的判断。脾气暴躁的人因对象不同或可选择冷静下来,而莽撞的人往往智力不足,难分轻重缓急,更容易坏事。所以我们不妨推测,张飞虽然脾气暴躁,却是个粗中有细的厉害角色。

当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既云“演义”,其中的确对张飞有“演绎”之处。小说言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已有很多考据者对此提出质疑:根据一,据说三国时期张飞的造像是面若满月、温文尔雅的名士形象;根据二,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做了蜀主妃子,颇有姿色,按遗传学他长得应该不会过于凶悍。关于张飞的长相,历史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所以究竟孰对孰错已很难考证。但《三国演义》中说张飞字“翼德”却与史实不符,正史《三国志》中说张飞的字其实是“益德”,而罗氏误作“翼”,或是因其名“飞”而产生的联想吧。

链接:聊聊古代的儒将

古代所谓的儒将,一般是既能带兵打仗又于文学颇有建树的人才。在中国封建社会,整个大环境是崇文抑武的,这和古代帝王维护其自身统治有关,也出于主流儒家思想“仁爱”理念的教化。当然主张和平的非独儒家一脉,老子也曾说过“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墨家的墨子则提倡“兼爱”“非攻”,其本意大都相近。隋文帝初建科举制度时只有文科,到了武则天时才加入武举,却并不设状元,第一个武状元迟至宋神宗时才产生。许多行伍出身的人即便建立了很高的功勋,仍为当政的士大夫所轻视,如果能兼修文武,则另当别论。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于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已是困难,只有天才之人才能触类旁通,而天才往往会被普通人所推崇。

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孙武,可以说是儒将中的佼佼者。孙武原是齐国人,辗转来到吴国后蛰伏了20年之久,才由伍子胥举荐给吴王阖闾,深受重用。孙武治军严谨、纪律严明,阖闾曾命其用自己的妃子演练阵形。妃子们以为是游戏,嬉笑打闹,孙武在几次命令仍无效果之后,毅然斩了阖闾的爱姬,众人才惧服听令,这也是成语“三令五申”的由来。在孙武的治理下,吴国的内政和军事都大有起色,其后孙武被任命为上将军,赢得“柏举之战”后又五战五胜,一举攻陷楚国国都郢,吴国因此国力大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孙武在文学上的成就,就是其著作《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比欧洲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要早2300年,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兵书大多受益于它,对中国的军事理论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孙子兵法》文笔流畅优美,内容集“韬略”“诡道”之大成,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现在已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9种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是多国的军校教材。据说海湾战争时,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在日本,《孙子兵法》成为很多企业家的商战指南。

有着“南北朝第一智将”之称的韦睿,也是古代儒将典范。韦睿为南北朝时梁朝人,少时好学,名闻乡里,及长为梁武帝重用,任命为豫州刺史。韦睿最显赫的战绩当属“合肥之战”。梁天监五年(北魏正始三年,506年),梁与北魏在淮水南北展开一系列攻防战。韦睿力排众议,先是强攻下北魏精兵所在的小岘(今安徽含山北),继之乘胜围攻合肥。因梁右军司马胡景略等久攻不克,韦睿遂令在淝水上游构筑堤坝,使水位上涨,以便梁水军陆续抵达战区。在保护淝水堤坝的战斗中,韦睿领兵奋力搏斗,击退魏军5万人,乘势在堤上构筑营垒,加强防护,同时起用主力战舰,战舰与合肥城墙同高,将城四面紧紧围住。魏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被射死,梁军乘势发起总攻,遂克合肥,俘斩魏军万余人,获牛羊万计。史料上说韦睿从小身体孱弱不能骑马,每每于战场枪林弹雨中,由四个老兵抬轿而出,自己则轻袍缓带,手执白角如意,端坐其上,从容指挥战斗,当时北魏人惧之如虎,皆称其“韦虎”。据说毛泽东对韦睿很是推崇,在批注的《南史·韦睿传》中赞道:“(韦睿)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

明代大儒王阳明未遇乱世,虽其战功多为平定地方匪徒滋事暴动,然而领兵剿灭“宁王之乱”,已足以使其跻身儒将之列。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他是继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王阳明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举进士,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正德十四年六月,王阳明率部镇压福建地方叛乱,于丰城途中获悉宁王反,即返安吉组织义兵,水陆并进直捣南昌,连下九江、南康,仅费时35天便生擒宁王朱宸濠,平定了叛乱。九月王阳明抵杭州献俘,因宦官许泰、张忠谗言,非但无功,反遭诬获咎,多亏太监张永设法相救才得以免祸,此后称病退居西湖净慈寺、九华山诸寺院,一心向学。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继承发展了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跳出前人“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发挥了独立思考的作用。“心学”体系杂陈佛、道理念,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对后世中国乃至日本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日本前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平日随身佩带一块腰牌,上书七字“一生伏首拜阳明”,可见王阳明思想影响之广。

翻阅历史,除了孙武、韦睿、王阳明,可称儒将者不乏其人。如三国时雅通音律的周瑜,剿灭东突厥并有《李卫公问对》传世的唐将军李靖,《岳阳楼记》的作者北宋名臣范仲淹,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辛弃疾,等等,都可以目为儒将的代表。堂堂中华,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中能人辈出,但历史漫漶无情,肯定还有许多被淹没的通才俊士,留待后人去发寻。

孔子“以貌取人”把谁看走眼了

关键词:卖柑者言 澹台灭明 金乡侯 夜航船

萍踪侠影 宰予 孔门十哲 谒者

西方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分别让一位戴金丝眼镜、手持文件夹的青年学者,一位打扮入时的漂亮女郎,一位挎着菜篮子、脸色疲惫的中年妇女,一位留着怪异头发、穿着邋遢的男青年在公路边搭车,结果显示漂亮女郎、青年学者的搭车成功率很高,中年妇女稍微困难一些,那个男青年则很难搭到车。这个试验说明:靠第一直觉去判断事物是人之常情,凡人如此,圣人也是如此。这种以貌取人的判断方式虽为人的本能反应,但却是武断而不足取的,明朝刘基的名篇《卖柑者言》即讽刺很多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仅以外表作为评判标准是很容易被蒙骗的。中国还有句成语叫“以貌取人”,典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全句是“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句话是至圣先师孔子的夫子自道,宰予和子羽都是他的学生。

让孔子也看走眼的子羽

子羽是澹台灭明的字,澹台为复姓。他是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的弟子之一,比孔子小39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他“状貌甚恶”,也就是长得十分难看。史载子游(亦为孔子的弟子)做武城地方长官时,孔子曾问他治下有没有贤达才俊,子游便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做事从不选择捷径小道投机取巧,若没有公事也从不到我的屋里来,表明他是个不趋炎附势的刚正之人。在子游的推荐下,早就想拜孔子为师的子羽得偿所愿,成为孔门弟子。然而事与愿违,或许因他长得过于丑陋,也或许因为其不善表达,相处后孔子觉得子羽不是可堪造就之才,对其态度颇为冷淡疏远。子羽性格宁折不弯,于是毅然从孔门出走,辗转于江淮间,愈加发奋向学、严持己身,终于有所成就。他游历楚国各地,后来到豫章(今江西南昌)选择在百花洲(今南昌市东湖一带)结草为堂,授徒讲学,跟从的弟子有300多人。难能可贵的是,子羽并不计前嫌,仍以孔子为宗,专释春秋大义及孔学“修齐治平”之理,同时教导学生读《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八索》(八卦之说)、《九丘》(九州之志)等古书,兼习“六艺”。在传授中他以“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教学态度,提倡“学而不厌”“奋而忘食”的学风,“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精神,可以说全部是孔子思想的精粹,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弟子,因而贤名远扬,其才干和德行传遍春秋诸国。孔子得知子羽的成就,感慨地说:“我以相貌判断人,失去了子羽这样优秀的学生啊!”

关于子羽和孔子的这段公案,《孔子家语》中却有恰好相反的版本,里面说子羽具“君子之貌”,孔子以为他贤达而列入门墙,不料子羽的品行根本及不上他的好长相,所以孔子才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在《韩非子·显学》中,也有几乎与这雷同的一段话。那么究竟《史记》《孔子家语》和《韩非子》中,对子羽的哪段记述是真实的呢?据后人考证,《韩非子》中讲的一些故事,均取材于民间传说。至于《孔子家语》,基本已经可以肯定是曹魏时人王肃根据《礼记》《大戴礼记》和《左传》《国语》《孟子》《荀子》等典籍内容托名伪作。从两段记载的相似程度看,王肃关于子羽的说法应得自韩非,相较之下,作为正史的《史记》真实性应该更高。从后世对子羽的推崇来看,他也不该是欺世盗名之辈: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祀孔子及七十二贤,子羽是其中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其为“江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升为“金乡侯”,从祀孔子。

谈到子羽对后世的影响,明人张岱在其百科全书类著作《夜航船》的序言中,也讲了一则逸事,说昔时有个老僧和一个读书人同宿夜航船,读书人高谈阔议、口沫横飞,老僧听得又敬又惧,不由得蜷起手足,躲在角落里不敢吭声。时间一长老僧听出读书人言谈中的破绽,便试探地问:“公子,您说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说:“是两个人。”老僧又问:“那么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又说:“自然是一个人。”老僧听罢笑道:“这么说来,且让小僧伸伸脚。”读书人不知澹台是复姓,认为是两个人,老僧才知道原来他不过是虚张声势、大言欺人而已。现代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先生曾在他的代表作《萍踪侠影录》中塑造了一个豪迈过人的枭雄形象,亦名其为澹台灭明。

让孔子最头疼的学生——宰予

上文还提到有一个让孔子看走眼的人叫宰予,和子羽一样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字子我,又叫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史记》中说他“利口辩辞”,也就是能言善辩的意思。根据我们做学生时的经验,似乎每个班级中都会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平时调皮贪玩,却思维活跃,常有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解,有时把老师也搞得哭笑不得。这类人头脑聪明,思维独立,倘若收心向学,再经名师雕琢,大多有所成就,宰予正是其中的代表,他后来因能言而被列为“孔门十哲”之一。

翻阅《论语》,孔夫子微言大义,其中的人基本都是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形象,唯有宰予出现时,才平添一份活跃与灵动,甚至不乏喜剧色彩,这也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到至圣先师孔子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他也会发怒,也会抱怨。

《论语·八佾》中载,鲁哀公问宰予用什么木头做土神的牌位好,他回答说,夏代用松木做,周代用栗木做,用栗木做是要使老百姓望而生畏,战战兢兢。由此可以看出,宰予早期很具备些法家的意识。这话传到崇尚“仁爱”的孔子耳朵里,自然难以苟同,便说:“已经做成的事就不必再说它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必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虽没直接批评宰予,却相当于给了他一个软钉子。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而宰予以能言著称,这多少与孔子的理念背道而驰,同时这个宰予也胆大妄为,不时地和他老师对着干,甚至玩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把戏,因此常惹得夫子生气也不足为奇。

同类推荐
  • 逆袭三界

    逆袭三界

    人生短短几十年,回首一望向西行。尝遍酸甜苦辣咸,再会孟婆了前程。话说量城小吊丝甄无双,胸怀天下,时运不济,意外身死,成为阴司官二代。为回阳间尽孝道,不惜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接下上天任务,穿越金丹星,历经磨难,最终和队友们返回地球,纵横三界的故事。
  • 穿越之大唐极品太子

    穿越之大唐极品太子

    有人说皇帝是危险系数最高的职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非正常死亡率高达44%;其实不然,还有个千年魔咒:“王朝嫡出开国太子”一朝拥有,将不得好死!秦之扶苏,自尽死!西汉刘盈,酒喝死!西晋司马衷,被毒死!隋之杨勇,被赐死!唐之李建成,被射死!北宋赵德昭,自刎死!元之孛儿只斤.真金,郁闷死!明之朱标、朱允文,父子双死!清之爱新觉罗.禇英,被处死!一朝穿越成大唐开国太子李建成,掌先机、夺名仕、暗布局……不但破除千年魔咒,还调教得李世民无可奈何地道:“大哥,我这辈子墙都不扶,就服你!”(群号:五九二六二六零七三)
  • 三国之裴元庆传奇

    三国之裴元庆传奇

    一箭敌胆寒,一枪扫乾坤,一锤定天下,九零后颓废青年穿越三国,身兼隋唐三大名将武艺于一身,且看裴枫在蜀汉军中掀起怎样的波澜。
  • 波澜壮阔的世界近代史

    波澜壮阔的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200多年的时间洪流中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向帝国主义过渡。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世界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改革史、一部战争史。以史为镜,在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前行。
  •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

    美国人看《古墓丽影》,中国人看《古墓贼影》!全面展示从古到今的盗墓史实,深度披露历朝历代的盗墓谜案!讲述盗墓贼的前世今生,窥探古墓中的玄机秘闻,演绎墓内墓外的惊天真相。一部考据详尽、云谲波诡、震撼人心的中国盗墓传奇。讲述中国数千年历史中盗墓事实和真相,解说盗墓活动的兴起缘由、盗墓者的组成和身份、盗墓工具和盗墓技术、历次重大的盗墓风潮和骇人听闻的盗墓事件,披露古墓主人为防盗而采取的设置疑冢、虚墓,暗设机弩、毒烟、伏火等凶险奇异的反盗墓措施,还揭示了中国盗墓史上匪夷所思的“活见鬼”现象。
热门推荐
  • 农妇空间:孩子王娘亲

    农妇空间:孩子王娘亲

    谁来告诉她,面前这一群小不点是怎么个意思?什么?是她的孩子?林悦儿看着自己娇小的身体,怎么都想不到怎么会冒出这么多孩子来。欲哭无泪的林悦儿,只好踏上了种田养娃的道路。买地,种田,养娃,开店。好歹自己身怀异宝啊!空间相伴,看她如何在古代养儿育女,开拓自己的天地。有钱有房有车,一堆人上门。林悦儿不为所动,一个字,打。两个字,重打。三个字,狠狠打。可是,谁来告诉她,面前这个整个黑脸的男人是谁?你说你是孩子他爹,谁信啊?豪妈完本作品推荐:《穿越随身空间之凤琉璃》,《药香农妇:军师相公追妻忙》。完结纯古言文《天下为君:娘子太妖娆》。新书《千金错:万能农女锄作田》期待亲们多多支持!
  • 欲望之门

    欲望之门

    这是三个女人为了追求梦想而不幸迷失自我的故事。在金钱的诱惑下,在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里,她们能否坚持住最初的愿望?她们为了理想、为了梦想,忍辱偷生、委曲求全,最终,她们又能得到什么?本书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不追求花里胡哨的叙事笔法,不追求光怪陆离的写作技巧,行文以新闻纪实报道、报告文学的笔法白描勾勒。作者摈弃宏大叙事,摈弃偶像崇拜,而追求人性的解构。在这部书里,没有一个人是主角,读者也看不到一个高大全的偶像形象。她们的身上都有着隐秘的过往,内心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 百道神王

    百道神王

    此间之法,皆为道往,大道无形,却真实存在,它虚无缥缈,又有迹可循,这世间之道路,唯儒,佛,乐,魔,剑。叶离,你想修哪一道,走哪一路?可有无敌之道?无!那我便修无敌之道。
  • 麈史

    麈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世之魔王威武

    异世之魔王威武

    带着一本随身空间书光临异世,然后……走上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坑爹之路! 武力不强?没关系,有恶魔军团当练手; 出身平凡?没关系,有创世大神做后盾; 不够阴险?没关系,有英俊骑士做保镖哦,亲! ——不过,为什么我的守护骑士变身之后是魔王啊啊啊?! 好吧,且看甜美腹黑伪萝莉如何PK深沉妖孽伪魔王! ××××× 北斗开新书了:《药师三国》,讲一个身带药师号穿越三国世界的故事,目前日更中,请大家多多支持,书页下方有直通车-v- 新书需要爱呀……求收藏,求推荐-v-
  • 大千战魔

    大千战魔

    萧河因沉迷游戏被女朋友甩,因此痛心疾首,悔不当初,在家独自酒醉……睡醒过来时,自己却所处在一个不能动弹,且四周一片漆黑的密闭空间里……他发现面前有一束光,使劲挣开束缚,当睁开眼时,自己竟然成为了一个婴儿,而且他似乎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生命如同小说一样,短暂却令人回味悠长:“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落实“淄博实践”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落实“淄博实践”

    近年来,淄博市委深入挖掘齐文化“开放、包容、务实、变革、法治”的时代内涵,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聚力中央、山东省委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落实,聚力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聚力信息化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聚力“放管服”改革及“三最”城市深化提升,逐步探索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落实“淄博实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本书对其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更好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 中二病该怎么拯救世界

    中二病该怎么拯救世界

    经历过末世的残酷,体验了无数的悲哀,重生于和平的年代之中。中二病,将为阻止末世的到来,付出最大的努力。“有句话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是那几个妹子要是真的撕了起来,人类就完了。”所以说,拯救世界的正确方法大概是???
  • 偏偏穿越邪妖坞

    偏偏穿越邪妖坞

    传闻“邪妖坞”的女子个个冰肌莹彻,妖冶妩媚,一双黑眸含春水清波流盼,专蛊惑男子之心。世上的男子若是多看她们一眼,都会坠入万劫不复之地。因此明朝的皇帝派兵几次进攻“邪妖坞”,然都未能成功。偏偏只是一个倒霉女,未成想一下子穿越到了明朝,又闯入到了“邪妖坞”内,遇见了前世的恋人,杜依诺,与前世的冤家朱子砚,此二人居然也从现代穿越到了明朝,似乎与“邪妖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待偏偏把“邪妖坞”的迷雾一层层剥开,渐渐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