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9100000026

第26章 我国会计准则的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实现(4)

一、我国会计准则目标的选择

(一)我国会计准则目标研究历史简要回顾

我国会计界对会计目标的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从五十年代起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是围绕会计的含义、对象、性质、职能、任务、原则、方法等,其中可以把会计任务近似地看成是会计目标(王棣华、刘中华,1999)。葛家澍教授1988年主编的《会计学导论》较系统地介绍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我国较早研究会计目标的教科书。

由于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不够充分,我国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权威性的认识,而明确、一贯的会计目标对于构建会计准则体系又是至关重要的。对会计目标认识不明确或者出现摇摆,也是会计改革进程中相关理论和方法出现偏颇以致引发行动盲目的根源。

(二)我国学术界对会计目标的选择

1.支持受托责任观

葛家澍教授是受托责任观的坚定支持者。他早在1996年就提出,鉴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充分形成,会计目标应为“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葛家澍,1996),之后多年,葛家澍教授在多种场合都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认为受托责任观是我国目前条件下的理智选择。

杨时展教授也支持这种观点,他认为“受托责任学说是同会计与生俱来的重要思想源泉,是会计理论产生、发展和变化的重要理论基石。所有的会计活动都是因受托责任而起,所有的会计工作从其本质上说,均是受托责任会计,受托责任会计是对所有会计工作的一个恰当的综合表述”(伍中信,2001)。

2.支持决策有用观

裘宗舜教授主张决策有用观。他认为,主张受托责任观的学者所依据的“决策有用观适于高度发达、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而我国是一个市场经济欠发达、欠完善的国家”和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是简单的受托责托关系,即委托人与受托人能亲密地接触”的理由并不充分,因为“这似乎否认了日益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和功能”;他同时认为,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并为做出是否继续维持委托受托责任关系等的决策提供依据,实际上也是一种决策有用论。因此,“将满足使用者所需信息的决策有用观定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并将提供有助于使用者评价受托责任信息视作决策有用观的重要内容,似无不当”(裘宗舜、吴清华,2004)。

陈毓圭(2005)主张决策有用观;刘永泽教授领衔的“会计目标课题组”(2005)认为,会计应该为各类信息需求者提供决策所用的会计信息,这表明该课题组也是决策有用观的支持者。

3.支持投资者保护观

崔学刚(2011)认同SEC提出的投资者保护观。他认为,基于投资者保护的功能目标建立相应的会计原则和披露准则,以此来指导会计准则与整个会计系统的完善,并不断开发基于会计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应该是未来投资者保护机制创新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北京工商大学投资者保护中心在2010年编制并发布了“中国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

4.支持融合论

陈国辉等(2007)选择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的“融合论”。他们认为,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委托受托责任日渐模糊,而且高昂的监督成本使得小的投资主体宁可“用脚投票”以表达自己的选择,此时会计目标便转变为决策有用观;更重要的是,“确切的受托责任履行的报告义务在事实上也无法明确实施”。

5.提出双目标论

薛云奎、陈汉文、李树华(1997)认为,统一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的定位,主要取决于某一特定社会中经济成分的主体构成:市场经济定位于公众利益,计划经济定位于政府利益。于是作者提出了“双目标论”:适用于国企规范的准则,目标定位于政府利益,适用于公司制企业的准则,目标定位于民众利益。作者认为,国企公司化改造中,事实上已经这样做了。“这种双轨制的运作机制对于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的当前环境来说,是适当的”(薛云奎,1999)。

6.其他观点

陆正飞(1995)强调,确立我国会计目标应切实把握两条原则,一是密切关注我国会计环境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二是充分领悟会计目标的多元与层次结构特征。他认为,我国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应该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如果从便于操作出发,将基本的财务目标确立为“为投资者服务”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要“以其他利益集团(尤其是政府)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与投资者的要求不存在实质性差异为条件”;并且郑重提醒说,如果纯粹以“为投资者服务”为目标并以此制定会计准则,“迟早会遇到障碍”。

(三)笔者对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思考

上述研究成果是各位作者基于会计基础理论并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与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的实际从不同角度进行慎重分析后的结果,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启示意义。

笔者认为,选择会计准则目标应从至少三个方面考虑:第一,受托责任观在我国是否可行;第二,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在我国是否可以并存;第三,我国是否已经具备了采用决策有用观的条件。

受托责任观以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前提,但是该学派所要求的公司制和产权关系是否已经在中国有效地建立起来仍需进一步考察,这是因为:第一,在1993年《公司法》颁布多年之后,我国目前所实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制大多仍流于形式,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充分发挥效用;第二,我国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并未明确界定,委托—受托关系依然模糊,责任主体仍不清晰,完全的受托责任也并非容易实现。

如第三章第二节所阐述,从理论上说,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实践上讲,IASB长期以来也坚持两者兼顾的原则,我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兼顾二者的原则也运行平稳。这表明,二者兼顾是可行的。2010年,FASB和IASB合作制定了联合框架并以各自名义分别发布内容趋同(实际一致)的概念框架,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但其中也暗含了受托责任的因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IASB制定了准则修订的路线图,我国也将同步跟进,这意味着我国需要对会计准则目标进行重新界定与明确。

此时,我们现在的选择有两种:一是保持现在的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兼容的双目标体系,以对应我国现在市场经济尚不够发达、资金提供者依然是银行而非股东、会计信息可靠性还不高的客观现实;二是采用决策有用观,这种观点似乎还有些许超前,但是一旦这次大规模的修订确定下这个目标,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就可以一定的前瞻性而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换句话说,即使我国采纳了决策有用观,也是更多地基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考虑,而并非对IASB财务概念框架的亦步亦趋。

总之,在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的今天,我们应该比以往更多地强调会计信息对各方使用者的协助决策作用;同时,在我国产权关系尚未理顺、盈余操纵屡禁不止的情况下,受托责任观所强调的可靠性在我国仍然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方面。

二、我国会计准则目标中信息使用者问题分析

1988年葛家澍教授提出,财务会计目标包括三层含义:第一,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第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第三,财务会计可能提供什么信息。2年之后,阎达五等(1990)也撰文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研究三个问题:“一是向谁提供财务报告,二是提供哪些内容的资料,三是对财务报告资料的信息质量要求。”

因此,本节接下来将结合我国20年来会计准则改革进程,依次分析我国会计准则目标在这三个方面——信息使用者、信息内容、信息质量要求——所体现出的对投资者的保护情况。

(一)我国会计准则目标中会计信息使用者一度不明确

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第1号公告《公司财务报告的目标》(SFAC No.1,1978)提出,“财务报告的首要目标是为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提供做出理性投资、信贷及相似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IASB在《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1989)第9条指出,财务报表使用者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和公众”。可以发现,FASB和IASB均认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是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

但是我国会计改革进程中,对于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规定竟然一度是模糊的。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第11条规定使用者包括国家、有关各方和企业本身,但“有关各方”的提法是相对模糊而宽泛的;到了1999年《会计法》、2000年《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中,不知出于何种考虑,都回避了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问题。作为信息提供者的会计系统,如果连谁需要信息都不清楚,那么难免会出现需要的信息没提供、提供的信息不需要的尴尬局面。

这一问题直到2006年才得以部分地解决,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是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此时,报告使用者的构成已经与FASB和IASB基本相同。

(二)会计信息使用者中的政府主导地位引发质疑

企业的投资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是财务会计信息最主要的需求者和使用者,但是随着人们对市场缺陷的认识逐步深入,政府干预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政府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我国的问题在于:长期以来,以会计法为核心、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体的会计规范体系对政府利益强调过多,而对投资者利益考虑严重不足。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母法,会计法的目标直接决定着其下各会计规范的目标。1985年《会计法》立法宗旨是“发挥会计在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明确表示从国家利益角度来规范会计信息。在1993年第一次修订后的《会计法》中,立法宗旨修改为“发挥会计工作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这一修改,会计工作的基本定位由国家利益观转向公共利益观,开始维护包括国家、单位、投资人、债权人在内的各方面利益,以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要求(高一斌,2005)。同时,修订后的《会计法》在第19、26、27条中,在“严重违反国家利益”之后,都加上了“社会公众利益”字样,表明我国已经开始改变原有的单一利益导向,开始重视公众利益。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在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中,通篇不再有“社会公众利益”的提法。

在1992年基本会计准则第11条对会计信息使用人的规定中,政府利益被置于首位。在2000年《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虽然提到“企业应当依照企业章程规定,向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但没有规定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应承担法律责任,因而对投资者的保护也是有限的。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制度目的干脆避而不谈,不过,对政府利益的维护却体现在每种规范的诸多条文中(毕秀玲,2004)。可以看出,这段时间国家出台的会计法规,其导向是国家利益至上。

笔者冒昧揣测,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当时刚刚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面临大的转型,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知识存量不足,而且谁也不敢承担相应的风险,此时强调国家利益似乎是一个最安全的做法。同时,对于“社会公众利益”的衡量与确认也存在诸多争议,故暂时停用。而且,强调会计信息为国家宏观管理服务,与当时会计界流行的“管理活动论”也是相一致的。但是,对于国家利益的强调,与会计改革及准则建设的初衷——通过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来满足资本市场需求——又是相违背的。

会计信息系统为谁提供信息的排序,应取决于信息使用者的重要性,而非主观臆断。从前述FASB和IASB对信息使用人的规定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把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而把政府利益放在最末。薛云奎(1998)认为,政府只是众多信息使用者之一,它对于企业财务信息不拥有任何特殊的要求权。

会计准则如果以政府利益为目标,会引发严重弊端(毕秀玲,2004):

第一,政府职能代替市场机制会扼杀企业自主性且弱化对企业的约束。会计信息系统属于微观经济系统,其对于宏观经济的作用是间接而非直接的。上市公司的活力源自市场化的运作,政府只需要负责制定游戏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惩罚秩序破坏者。政府代替市场不仅会扼杀上市公司应有的自主性,也会切断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在政府无边的父爱下,有的公司成为阿斗(如业绩持续不佳),有的成为狂徒(如疯狂造假)。所有这些,都会最终侵蚀国有资产,与保护国家利益的初衷背道而驰。

第二,为政府过度干预上市公司会计行为提供了借口。政府在给国有企业提供了种种不当的优惠(股市圈钱且免费使用)之后,自然会理直气壮地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稳定就业、上缴利税、转换经营机制等等。所有这些优惠和要求,都是与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本质相违背的。上市公司的行为发生扭曲,发生大面积信息失真也就不足为奇。因此,如果造价只是个别现象,我们可能会指责上市公司及个别中介机构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存在问题;但是,如果造假成为一种长期而普遍的现象,应该反思的则是制度本身。

同类推荐
  • 无价之“薪”:工作中的心理管理

    无价之“薪”:工作中的心理管理

    《无价之"薪":工作中的心理管理》基于作者十多年来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以通俗的语言和多样化的形式介绍了管理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自它产生以来所取得的丰硕的研究成果。
  • 风起云涌的新闻客户端

    风起云涌的新闻客户端

    移动互联网崛起后,新闻客户端如大军压境一般,迅速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崛起,大到四大门户,亦有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新兴的力量,小到各种不知名的小型新闻客户端产品,用户手机必备的应用当中,新闻客户端占据重要的一席。本书将详细描写从2013年至今,新闻客户端的诸多变化,一段关于新闻客户端的故事。
  •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苏宁为什么赢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苏宁为什么赢

    从精耕1600多家线下门店,到全力转型线上平台,苏宁作为全国领先的商业连锁企业,毅然选择了自我革命,走上了全面拥抱互联网的道路。苏宁变革的成败,牵引着中国商业格局与走向,也成为中国几百万实体企业关注的焦点。探索互联网020模式变革的苏宁云商,已经成为李克强总理审视“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一块试金石。本书全面记叙了自2009年至今苏宁实行互联网变革,逐步实现中国商业史上前所未有的“沃尔玛+亚马逊”模式,转型成为一家O2O互联网零售公司的全过程。
  • 李彦宏·百度在试错中前行

    李彦宏·百度在试错中前行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百度的LOGO是熊猫爪,那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虽然我只拥有百度20%的股权.但是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百度在中国人的控制中:人生是可以走直线的,这条“直线”在自己心中。但我们的妥协分心和屈从让我们往往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浪费了很多时间:百度致力于拉近人和信息之间的距离:不管你是高端人才还是大学教授,不管你是小镇的农民还是残障人士,每个人通过百度,离信息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百度永远离破产只有30天,让我们更坚强,更勇敢地共同战斗。让那一天永远不要来,这样才能让我们老去的时候仍能对孩子们说:“有问题,百度一下”。
  • 穷人为什么穷

    穷人为什么穷

    脑筋死,鲁莾行事欠考虑,心眼少,不懂方圆累自己。本书共十一章,前十章主要谈穷人自身的缺点和问题,最后一章则给出了启发致富的方法,指点了富裕的前途。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轻松分娩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轻松分娩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主要从轻松分娩与安胎养胎、分娩基础常识、一朝分娩、分娩禁忌、产褥期保健、哺乳期保健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指导。
  • 终难休

    终难休

    她是正道大派飘渺阁的内门弟子。拥有着师父的疼爱和师兄的爱慕。每天过着平稳安顺的日子。不想头回下山就被卷入一场江湖纠纷,从此走上了一条坎坷一生的不归之路。他是魔教护法,处事狠绝,手段毒辣。看似在意江湖地位,实则身份成谜,目的难明。乱世之中,为了各自的目的和利益,他们没有给彼此什么温存。失去后才恍然,即便是昔日那一句如刀子般锋利的话语,也是余生最深的想念。
  • 中国古代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中国古代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本书所收我国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第三类是具有讽刺性的。 本书所收我国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第三类是具有讽刺性的。
  • 总裁,请自重

    总裁,请自重

    他们的纠葛始于父辈,这是外人以为的,可是,沈凌薇知道,对他的感情,早已是深种,那一段往事,她守口如瓶,却不成想,有一天,却会在她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暴光于众。无爱的婚姻,不能生育的自己,分手自然是最后的收场。沈凌薇心痛难当,毅然离开了伤心地,远走他乡。两年后,因一个合作案,与前夫再遇,沈凌薇只觉,这个世界有时真是小得可怜。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工作照旧,生活照常。只是让人气愤的是,那个叫做前夫的男人,为什么竟频频对自己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小动作?
  • 阿莲

    阿莲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茶文化与茶艺

    茶文化与茶艺

    本书共分为基础知识、现代茶文化、技能训练三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茶叶知识、茶艺编创、茶席设计、茶文化的发展、丰富多彩的茶艺活动、茶叶的识别与储藏等。
  • 陌生边缘

    陌生边缘

    嘿,孩子。你在看着什么。星空很美,是吗。你看那一颗流星了吗。其实我来自更远的地方。只不过我要等一群人回来。就在和那颗流星差不多的地方。亲爱的孩子,请再往前走一步。书上是你向往的太空生活吗。美好和谐安宁幸福的地方。不,没有,它不存在的。孩子,仔细看那流星。它不再爱星空之时。就会选择离开这。变的毫不起眼。嘿,孩子。这里是酒吧,再也不要到这里来。除非你长大,变得更加信任未来。
  • 超能帝国时代

    超能帝国时代

    一个偶然的契机,杨桐莫名的走上了人生巅峰之路
  • 女人的修养与魅力

    女人的修养与魅力

    漂亮的女人不一定有女人味,但有女人味的女人一定很美,漂亮只是外在的框架,女人味才是真正的魅力本质,单纯追求漂亮不如悉心修炼品位、涵养、气度与胸怀,使女人青春褪色、形神衰老的并不只取决于岁月,心情、生活、压力、缺少灵性的追求等种种因素,同样会加速女人的衰老过程,眼睛里的光亮渐渐浑浊,就像明镜蒙尘,整个人已不复清澈,女人不可以放弃自己,要努力修炼做一个人见人爱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