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6100000014

第14章 万物生长(3)

书中所提到的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农业阶段、工业阶段、信息化阶段),在今天看起来早已是老生常谈,但对于习惯了以阶级与主义进行社会观察的中国人而言,无疑是异常新鲜的理论,而在这本气势恢宏的作品中,托夫勒深入而精辟地阐述了知识经济的作用,宣告了知识力量在未来的崛起,不能不说它几乎相当于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宣言。透过他的视角,许多孤立的事件都被联系起来,被解读成一次次令人心动的机会,这些串联起来的事件在他的手里,被勾勒出一条隐约可见的未来之路,对于那些想要投身于充满不确定性的竞争世界,对未来或多或少有些盲目的人而言,这无疑意味着燃起了他们心中的激情与希望。无论是已经在商海中沉浮的,还是尚未开始商业之路的人,都毫无例外地希望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启示,正因为如此,在1983年它的中文版正式进入中国之后,便迅速地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后来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搜狐的张朝阳,当时还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书,他在那时接触到了《第三次浪潮》,书中的思想或多或少持续指引着他去创造未来。在他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代表美国互联网信息公司,提着两个箱子回到中国,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尽管张朝阳在日后的互联网时代里名声鹊起,但他却并不算中国最早的IT中人,而在这个领域真正充当领跑者的人物,则早已在如火如荼的改革风云中淡出,形同沧海一粟。虽然他是那样值得我们铭记。

这个领跑者正是陈春先,他在这一年的10月份回到国内,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三次造访美国,除了为那里高度繁盛的物质文化所感慨之外,最令他感到惊讶的,是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前者由一大群技术精英建立了“新技术扩散区”,后者则由一大群科学家在公路两旁创办了几百家工厂。

在陈春先看来,北京的人才密度和素质,其实并不逊色于美国的这两处地区,“只是潜力没有挖出来”。他发现,位于北京西北部的中关村地区尤为突出,那里几乎是中国最大、也是世界少有的智力密集区。从1952年中国科学院定址之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又先后在那里建起教研院区。随着中科院数个研究所和配套设施的入驻,到1980年,那里竟俨然一副高科技园区的面貌,陈春先评论说:“不夸张地讲,在1980年的中关村转一圈,遇到博士不稀奇,遇不到博士才是怪事。”在高等教育还很匮乏的年代,中关村的科研人员密集度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里,每年有数以千计的科研成果被推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缺乏资金和渠道,这些成果却往往被束之高阁。身为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的陈春先心里很清楚,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奖励其实并不重要,他最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发明成果能够被投入实际生产。这一点在美国尤为突出,在陈春先的心目中,“美国高速度发展的原因在于技术转化为产品特别快,科学家和工程师有一种强烈的创业精神,总是急于把自己的发明、专有技术和知识变成产品,自己去借钱,合股开工厂。”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陈春先很是激动。于是,在回国两个月后,他决定自己来实践“美国模式”,他开始四处狂热地奔波呼吁,要求催生出“中国的硅谷”,然而上级领导和政府官员们却并不能理解他要干什么。不过,一些搞科研的同事们却对他的想法表示支持,因为“老陈的想法实在太贴近他们的心了”。

终于,北京市科协被陈春先说动,借给了他200块钱,还开了一张证明,帮助他去银行开设了一个公司账户。就这样,在这一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在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的一个仓库里,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技实体——北京等离子体学会现金技术发展服务部宣布成立。

老实说,陈春先的这个“服务部”还算不上一家真正的公司,你从它怪模怪样的名字上就可以发现这一点,连同陈春先在内,15个从中科院物理所、电子所和力学所走出来的科研人员,成为了“服务部”的职工,他们没有一个人不是技术上的高手,也没有一个人有任何商业经营的才干,这种情形在日后将愈发明显地表现出来。

不过,此时的陈春先和他的伙伴们,还沉浸在创业的快乐之中。他们为自己能走出科研所,干一点“大事情”而欢欣不已。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所订下的“科研人员走出研究院所,遵循科技转化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不要国家拨款,不占国家编制,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依法自主决策”的方针,日后竟成为建设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中关村科技园区、乃至所有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核心思想。

从这一刻开始,陈春先这个出身书香门第、啃过洋面包的四川人,便放弃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开始了前途未卜的企业家生涯。虽然几乎所有人都在耻笑、怀疑、甚至辱骂他,尽管从领导到学生都一致认定他不务正业,但这个倔强的知识分子显然对这些并不敏感,他开始乐颠颠地去跑生意,一趟趟地奔波谈判、签订合同。服务部的第一单生意,是给一个街道小厂的机器安装电源。一年之后,服务部结余财务,竟然有了两万多元的收入。

在这一年里,有许多人的身上似乎都在发生着某种变化,那就是追逐自己的梦想,无论是想要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的陈春先,还是想要改善家人生活的刘桂仙,以及不甘沉沦一生的宗庆后、李晓华,他们都开始尝试着去寻找一种全新的方式,以便让自己离梦想中的生活更近一些,假如要解释下海者的动机,那么,对梦想的追逐,应当是值得关注的原因。尽管,有些人的方式在当时看起来是那样的疯狂。

在秋天,广东省中山县的小榄镇,一个名叫梁伯强的18岁青年,和他的三个好朋友一起从中山小林农场的八一大堤纵身跃入大海当中,而后义无反顾地向对面泅去,之所以要冒生命危险做这样的事情,是因为海的对面是澳门,那里可能会有他梦想中的生活。

到达了澳门之后,梁伯强和他的同伴开始了打工生涯,先是在码头给牛仔裤生产商扛大包,然后又在家具工厂里描摹山水花鸟和古代仕女,在他夜晚暂栖的大工棚里,住满了和他一样的偷渡客、年老色衰的妓女以及危险的毒贩,像这样的日子,梁伯强整整过了两年。大概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在二十多年之后,他会成为全世界的“指甲钳大王”,并会一次次地在大群硕士、大学生面前传道授业。

对于当年的“激情一跃”,梁伯强的解释是:“实在是太穷了,种地吃不饱,做小买卖又没钱,而且可能被判刑,不如出去闯闯。”事实上,他所描述的生存状况,正广泛地存在于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当中。

在上一年里,8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税务官员、财税专家聚集在大连,用半年的时间制定出中国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草案。在这一年的9月,人大正式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定为月收入800元,这一标准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一直被沿用。有趣的是,当时全国民众中,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只有15人,甚至连邓小平本人,都还够不上征税标准。

很明显的是,当时以工资收入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财富来源的中国人,所得实在是大为有限,这一现象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由于供给制的全面实行而显得不那么严重,现在,当这道闸门被稍稍打开,人们可以用钱到自由市场买到副食品、去商场购置电视机、洗衣机的时候,由收入微薄而引发的物质贫瘠,就变得严峻起来。

同类推荐
  • 激荡百年:大国企业

    激荡百年:大国企业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企业百年成败的MBA式教案,深入细述中国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百年成长史。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中国企业从百年历史风涛中一路坎坷走来。商业战场血雨腥风,企业如何在时代变革中破局而出。
  • 高成长公司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高成长公司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您的企业从无到有用了多少年?从小到大用了多少年?高速成长还能保持多少年?创业,已经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快速地从小到大、再到更大的过程!中小企业如何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快速成长企业如何保持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如何在快速发展中实现稳定过渡?企业如何在转型之后迅速实现高成长?
  • 一位经营鬼才的自白

    一位经营鬼才的自白

    1973年,他一脚踢开日本零售业的大门,对当时崇尚“商铺就该越大越好”的业界宣布:从今以后,零售业的玩法改变了。这个从不以寻常角度看待事物的怪咖,在总部不看好的情况下自行筹资一半,将濒临破产的7-ELEVEn从美国带回日本,带着通过报纸招募到的15名门外汉,一路将它发展为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集团。他漠视常规,挑战常理。无论是开辟新业务,还是推出新产品,他总能在一片反对声中创造奇迹。本书犹如与鬼才铃木的促膝长谈,面访铃木的第一手资料被整理者原汁原味地呈现。如何打造热销品,如何权衡新事业的风险,如何提升说服力,如何管理下属、领导企业,关于经营方方面面的秘诀,在铃木的亲身讲述中被一一道尽。
  • 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

    全书讲述了移动互联网产生原因、背景与现状,并对未来的趋势做出了精准的预测。移动互联网如潮水一般席卷着世界,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无论是我们的工作还是生活,都受其极大的影响。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全世界商业和科技创新的源泉,发展的加速器。其滂沱气势正革新着旧有的世界与秩序,成为当下时代最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移动互联网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如何在通过移动互联网为更多的消费者服务?如何通过移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品牌、深化自己的影响?如何依靠移动互联网更好地为企业和个人服务,为生活和工作添加动力?……
  • 每天学点投资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投资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个人都希望能通过投资到达财富的天堂。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投资是每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每个人有必要下大工夫钻研投资学,掌握其精髓。孙豆豆编著的《每天学点投资学大全集》以实用性和趣味性为原则,对投资工具的介绍全面细致,讲授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推荐的方法科学实用,切实可行;内容贴近生活,紧跟时尚,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读者的投资理财之需。相信通过阅读《每天学点投资学大全集》,你一定能轻松掌握有关投资的知识和技巧,尽快踏上财富的增值之路。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被神做那种事情,然后开始旅行

    我被神做那种事情,然后开始旅行

    病娇病娇病娇,病娇才是最好的!高举病娇大旗帜!!!
  •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说世短语

    说世短语

    本书收录了徐惟诚先生的72篇文稿,是作者为《特别文摘》杂志所撰写的卷首语,自2008年以来,每月一篇,每篇讲一个故事,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总计约7万字;书中还有知名画家的10幅配图;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著名散文家梁衡为该书作序——“一个执着地讲故事的老人”。这些故事来源于生活,十分真实,在凝练的语言当中阐释做人、做事的道理。
  • 绝尘书·雁归辞

    绝尘书·雁归辞

    情爱是可耻的。这是绛国人的信念。在绛国,不论男女,皆以孤独为正道。有情心爱意者,一旦被发现,即被视为下等人,是邪道。不知从何时起,九国大陆有了这样一个传说。传说,这世间有一部奇书,不同的人捡到它,会从里面看见不同的故事。若那人一旦为故事着了迷,就会被一种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带进书里的世界,成为书中的某一个人。那本书的名字,叫作“绝尘”。永绝红尘。然而,在九国大陆,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叫绛国。绛国是她在书里看到的。书是她昨日黄昏回家时,在柴门前捡到的。
  • 源星之星神传说

    源星之星神传说

    总是悄然间,一逝而过!抓不住你的脚步,看着你远行。
  • 璨然

    璨然

    被人诬陷丢了工作的职场女精英,性格冷淡脾气古怪的当红小鲜肉,二十多年后在幼儿园门口重逢了。为了不被粉丝误解,花暮然成了崔璨然的“表妹”,与表哥崔哲一起组成“崔氏三兄妹”,在台前幕后经历不一样的人生百态。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龙出渊

    龙出渊

    均州远郊一条又旧又破的陋巷里,玄武镖局的金字招牌已经蒙上了厚厚的灰尘。自从三年前那次失镖之后,这家镖局就没有再接过一次托镖任务。玄武镖局的前身叫正义镖局。三年前,风头正盛的正义镖局在一次走镖途中遇劫,丢了镖不说,一干镖师也几乎死伤殆尽,总镖头秦南山亦身受重伤,被人抬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奄奄一息,救治无功,不几日就撒手西去。临死前,他让儿子秦五扬继任镖局的总镖头,但是却让他立下重誓,至少三年内不能再接镖。秦五扬不解其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