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6100000013

第13章 万物生长(2)

全国第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就这样诞生了,根据后来的统计,这一批一共发出了1844张个体营业执照,靠这样的速度,到这一年的年底,全国从事个体经济的人数,迅速地增长到了81万人。在这一年6月召开的全国劳动就业会议上,中共中央提出“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适当发展,不同经济形式可以同台竞争,一切守法的个体劳动者,都应该受到社会尊重。”

这一年里,个体户这个名词,开始作为一种身份的代称在城市里流行开来,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行大江南北,直到今天仍然被广为使用。不过,在当时,它却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身份词汇,由于解放后长达三十年的计划经济,让许多人如同机器上冰冷的螺帽与螺钉,习惯于组织、纪律、被安排以及保障,当一个人主动将自己排除在体制外的时候,需要的不仅是决心与勇气,他甚至还需要面对来自身边人的劝告、怀疑、嘲笑甚至谩骂与鄙视。这也正是那些改革开放初期的下海者,为什么都是待业青年、返程知青、刑满释放者、农民和文盲,只有这些处于体制“关怀”边缘的人,才能下决心与其脱离,也只有他们,才能够直面冷漠的目光,用自己的勤劳或智慧,在一步步改善处境的同时,编织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在北京,一家名叫悦宾餐馆的小饭店在国庆之后开业了,地址在东城区的翠花胡同一间只有31平米的民房里,然而它却拥有全北京城第一张个体餐馆执照。

餐馆的老板叫刘桂仙,她在十几年前就离开了河北老家到京谋生,此时已经是五个孩子的母亲,因为炒得一手好菜,她得到了在一位中央首长家里做厨师的机会,一干就是17年,而她的丈夫郭培基在“文革”前,也曾经是中南海和北京饭店的厨师。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刘桂仙从收音机里听到,在浙江有人开了夫妻饭馆,这让生活困难的她很是心动,于是,她便找到一个机会,向首长请示开饭馆的可能性,想不到首长对此表示支持,并且透露给她一个消息,国家正在打算放开个体工商业,这个时候去工商局办执照,说不准可以方便很多。

于是,刘桂仙让念书的儿子写了份申请书,亲自送到东城区工商局。一开始,工商局的干部用“上面没指示”的理由回绝了她,经过一个月的软磨硬泡,忽然有一天,当时的东城区工商局副局长靳云平告诉她:“刘大姐,你的事情经过讨论已经批准了,你先回去开吧。”

带着500块的积蓄和丈夫借来的100元,刘桂仙在自己家里装上了上下水,用一个大汽油桶改成灶台,从别人手里买来三张旧桌子铺上塑料布,却突然发现——她没有钱买当时还很稀罕的电冰箱,但是饭馆总不能没有冰箱。于是,她又请工商局的同志帮她担保,在信用社贷来了500块钱,买来一台降价处理的雪花电冰箱。

在刘桂仙的记忆里,开业第一天来了很多人,有市里的领导、区里的领导、还有不少拿着相机的外宾。区工商局局长把她拉到角落,悄悄告诉她:“这可是上面批的第一家个体饭馆,你要好好开,千万别给政府抹了黑!”而刘桂仙却正在为菜品担心——当时所有的食品都是凭票供应的,她手里仅剩的一点钱,只能买来四只鸭子,所以,无论客人想吃什么,却只能做几道鸭子菜。更有趣的一个细节是,当菜卖光之后,客人们还迟迟不愿散去,有一个挎着相机的日本记者表示,不论吃什么,一定要在这家饭馆里吃上一顿饭。无奈之下,刘桂仙只好从邻居家借来几勺白面,做了一碗打卤面,他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在当时,刘桂仙显然不能明白那个日本记者的用意,在50年代初公私合营之后,北京的所有个体餐馆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都是国营饭馆。现在有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会,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自然具有非比寻常的纪念意义。

事实上,从申办执照到开业,政府对于这个北京第一家个体餐馆,的确给予了不小的支持。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记者冒充炊事员,从郭培基的嘴里套出他们“开店没油没粮没政策”的苦衷。在这条新闻被播出之后,原本以为要受到批评的刘桂仙,却出乎意料地拿到了粮本。原来,在看到新闻之后,东城区工商局找到了粮食局,给他们专门批了一个粮本。而那些专门凭票供应的油、蛋、肉、菜、禽、鱼,几乎都是区政府动员各个部门,为悦宾餐馆专门开小灶弄来的。而刘桂仙本人更是每天早上提着两个大口袋,专门到附近的河北农村去找原料。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鼓励她的积极性,区长甚至专门拿着盆去帮他们找豆腐。

尽管这个举动带有很浓厚的示范成分,但是却毫无疑问地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国家号召发展的个体经济,并不仅仅是口头允诺,在许多方面,国家是愿意给予扶持的。

在9月份召开的省市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中央向在座的三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党委书记们,提出允许“要求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村手工业者、小商贩在与生产队签订合同后,持证外出劳动和经营”。10月份,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提出“允许和提倡各种经济形式之间、各个企业之间发挥所长,开展竞争。”

看的出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政策的方向越来越朝鼓励个体经济的路上推进,而就在这种渐变发生的同时,在南方的一个地方,一场巨大的变革正拉开序幕。

这场伟大的变革,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惹眼。

不过,似乎所有伟大的进步都开始于一个微小的起点,往往当初似乎是极其不起眼的一个地方,最终却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深圳大概就符合这样的含义。

在人们的印象中,深圳似乎是绝对的改革开放桥头堡,事实上,最早的开放地区,还要算袁庚在上一年搞起来的“蛇口工业区”,只不过“特区”这个名字实在太过响亮,才让人们长久地记住了它。①

①:据说,当时的筹建干部们对名字反复争论,有人提出叫“出口加工区”,被认为“与台湾一样”,“好像资本主义摆在脸上”;又有人说叫“工业贸易区”,但是似乎又不符合,最后还是邓小平出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说:“就叫特区嘛!当年陕甘宁也是特区!”由此一锤定音。

上一年的4月,邓小平授命当时的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省长习仲勋,可以和蛇口一起,在深圳再建立一个新的开放区域,面积更大一些,管理更宽松一些,力求引进外来资本,实行和其他地区完全不同的经济政策。三个月后,一份《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被送到了邓小平的案头:在这份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深圳、珠海和汕头试办出口特区。特区内允许华侨、港澳商人直接办厂投资,也允许某些外国厂商投资设厂,或同他们兴办合资企业和旅游事业……三个特区建设也要有步骤地进行,先重点抓好深圳市的建设。”

据许多老人的回忆,在当时敲定特区城市的时候,本来也将上海的崇明岛列了进去,后来却不知为何撤出了。这一设一撤,让上海的发展一下子慢了十年,日后,在上海浦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时,邓小平因此坦言:“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

很快,深圳便从县级市到地级市,而后又由地级市升格为副省级,从这种行政级别上的跃升上,不难看出尽管带有试验性质,但中央仍然对那里的改革投入了不小的气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资金匮乏,在当时,深圳市的总面积是2020平方公里,划为经济特区的面积则有327.5平方公里。面积虽大,中央却只划给3000万元的贷款,邓小平对此的解释是:“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有地却无钱深圳特区,难免陷入大而无当的困窘中,事实上,当时那里不仅邮政、水电这些工业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甚至连道路和大块的平整空地都找不出来。尽管特区“允许华侨、港澳商人直接投资办厂,也允许某些外国厂商投资建厂”,但很明显的是,一块连基本的投资环境都不具备的土地,即使那里的政策再优惠,也实在难以拉来“下蛋的金凤凰”。

这块日后万人瞩目的特区,在一开始却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只好和一些香港的小商人做点小生意。日后成为金威啤酒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叶旭全,当时是深圳供水局的团委书记,他后来回忆说:“最早引进的行业是‘养红虫’,因为土地荒了,当地的农民就把土地租出去,用鸡粪养金鱼吃的红虫,鸡粪一发酵,整个地方都是臭的,特别是下午一晒,几公里内都闻得到!”看到这些,他实在是纳闷,难道这就是改革开放?就是替香港人养虫子?

这种疑惑不仅叶旭全一个人有,甚至连当时的市委书记张勋甫也没搞清楚,这块地方究竟可以发展成什么样子。不过,尽管懵懵懂懂,他还是用上了中央所给的政策,并且冒着极大的风险,自作主张地为深圳掘来了原始积累的第一桶金。

在1978年,深圳农民分配收入,平均每年每人只有134元,而就在一水之隔的香港新界,那里的农民却可以收入13000港币,如此大的收入差距,让深圳偷渡外逃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从1970年到1980年十年时间里,当地竟然出逃七万多人。“外逃风”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耕地丢荒9万多亩。张勋甫当时的深圳开发者们思来想去,便开始在这些地皮上打起了主意。

为了找到理论上的依据,当时一位名叫骆锦星的干部翻遍了马列著作,终于在《列宁全集》里找到了一段恩格斯的话:“住宅工厂等等,至少是在过渡时期未必会毫无代价地交给个人或协作社使用。同样,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虽然是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这个发现让开发者们大感振奋,因为,有了恩格斯这位祖师爷当挡箭牌,他们至少不用担心被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了。

就这样,在这一年的1月1日,深圳签署了全国第一份土地出租协议。一个名叫刘天竹的香港商人,拿到了当时东湖公园附近的一小块土地,随后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个商品楼盘“东湖丽苑”,108套期房还未施工,就在三天里迅速被抢购一空了。当然,购买它们的都是买不起香港房子的香港居民,大陆地区的土地所有制度改革,则要等到七年后才能出现,当然,那也是发生在深圳的。

有了“东湖丽苑”的成功,开发者们的信心开始变得坚定起来,他们很快熟稔了这种“生财之道”,在此后的几年里,深圳特区依靠收取土地使用费,完成了基础的工业设施建设,随后招兵买马,引资入驻,五年时间里利用外资12.8亿,累计完成基建投资76.3亿。当四年之后,邓小平来到这里的时候,这块个原来的小渔村已经面貌一新,风气领全国之先了。

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做一个有趣的设想:假如我们将中国的各个地区看成一个个鲜活的人,那么深圳和蛇口这样的地区,便像极了那些从体制中跳出的下海者,他们懵懂而大胆,对未来一无所知,仅凭着一腔热血和希望前行,时常不循规蹈矩,却不乏新鲜的元素,在世人的眼中,他们就像是另类的存在。然而,正是这种勇往直前的尝试,才让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商业史变得异常精彩。

如果说,当年那些下海创业的人们,用他们个人的努力,让这个从半封闭状态下的中国逐渐和商业社会接轨,那么作为一块率先从体制中走出的土地,则充当了传播清新空气的“窗子”,在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时,这扇开启于1980年的窗,则必须被我们永远铭记。

就在张勋甫一手卖地,一手抓建设,热热闹闹地开始深圳特区的宏基伟业的同时,远在北京的邓小平明显也感受到了这种方式的可行型,4月初,邓小平在和其他领导人谈话时,提到了这样一个话题: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建筑业是赔钱的,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性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10年,15年付清。

这大概是能找到的,最早的国家领导人关于住房问题的谈话。在邓公生前,他就看到了自己的话成为事实,房地产和建筑业不仅没有“赔钱”,而且它还成为了中国最赚钱、最饱受非议的一个行业之一。

这样的谈话,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意义,它甚至有点像是一种来自于个人的见解。然而在中国的政治氛围里,威权人物的开明与否,最终决定了这个威权体制的进步程度。很显然,邓小平在经济问题上所展现出来的各种态度,基本决定了后来中国商业社会发展的走向。日后我们将会看到,来自最高决策层的声音,才是书写近三十年来体制更迭的唯一笔墨。

在这一年里,一个名叫阿尔文·托夫勒的美国学者,成为了人们所追捧的对象。他原来是《幸福》杂志的副主编,在记者生涯的磨砺当中,磨练出优美纯熟的文笔,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对社会问题,特别是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苦心钻研下,他对未来价值体系以及社会走向的研究颇有进展。这一年,他的《第三次浪潮》出版,引发了雪崩般的评论,被业界称为是“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杰作之一”,这本书在三年之后正式被翻译到了中国,但是在此之前,英文原版已经传播过来,有许多习惯于“雪夜读禁书”的人,得以抢先分享书中的思想。

同类推荐
  • 公司治理:发展趋势与洞察

    公司治理:发展趋势与洞察

    本书是德勤企业风险丛书的第一辑,主要涉及公司治理方面的最前沿话题。内容有2010年上市公司治理调查;浅谈CSA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对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思考;董事会运作的天龙八“不”;搭建授权体系,优化公司治理;股改与公司治理;中美日公司治理比较;合同风险合规;HEDGING企业的市场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实务;企业风险用语。
  • 领导当众精彩致辞范本

    领导当众精彩致辞范本

    领导干部在公共场合的讲话状态、方式及内容不仅体现了作为一名带头人应该具备的文化素质修养,也体现了作为一名决策者的真实领导水平。可以夸张一些说,在一分钟之内,你的谈吐将决定人们对你的看法,也决定着你的上级或下级对你领导能力的认同与否。本书通过对祝酒词以及致辞两种领导讲话主要形式进行系统的归类与分析,通过与领导讲话具体场景与语境相结合的方式,融合当今较为通俗的表述技巧,摒弃以往长篇大论的讲话习惯,为读者朋友提供一篇精短、幽默、有水平、有内涵的领导讲话范本,使你有备无患,讲话无忧。
  • 如何创办学生小饭桌

    如何创办学生小饭桌

    本书系统介绍了创办学生小饭桌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如何经营好学生小饭桌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 如何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厅

    如何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厅

    本书以实用为目的,从客户管理、员工管理、设施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品牌管理六大方面,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实战案例,为读者揭秘餐厅的经营之道,让读者更加清楚如何经营一家赚钱的餐厅,是一本真正速战速决的餐厅赚钱的秘籍,也是餐厅老板经营一家最赚钱餐厅的实战手册。
  • 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

    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

    中国的私营公司不是不能做大做强,而是中国的私营公司只要做大做强,成本就很可能失控,而造成企业后续经营困境。中国的私营公司如要做大做强,在过程中就必须“控制成本、精益求精”。经济学家郎咸平如是说。凡禹编著的《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成功金版)》基于大量私营公司成长和发展成功的经典案例,全景式地论述私营公司做大做强的黄金法则——从私营公司的创立到发展、从市场到营销、从人才到管理、从危机处理到经营方略……《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成功金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私营公司决胜未来,创造长续发展可能的各个层面,解决了私营公司的领导者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
热门推荐
  • 农妃天下

    农妃天下

    新书《我家农妃已黑化》已上线!欢迎小可爱们入坑! 现代杀手穿越到古代贫穷农家,大受打击,于是她撸起袖子,心中就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赚钱,赚钱,赚钱! …… 小剧场: 某只妖孽殿下看着正在数银票的某女委屈道“爱妃,你就不能用你那摸钱的手摸摸我?”正在数银票的某女听到某只妖孽殿下委屈的声音后,抬头,伸出手,抬了抬某只妖孽殿下的下巴道“现在可以了吗?”某女问完,放下手,继续之前的动作,数银票。刚感受到爱的某只妖孽殿下“…………”………… 欢迎加入筠悠小坞群:673543004
  • 重生空间之医圣大小姐

    重生空间之医圣大小姐

    重生一世,白心然发誓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收拾渣男,解除婚约,她发誓不要再向上辈子一样被别人当成傻子似的玩弄,然而再报仇的过程中,再遇见了那个让她一言难尽的男人时,白心然只觉得前所未有的无奈,她不过是想要帮助他恢复健康,怎么就被这个牛皮糖似的男人给粘上了......
  • 北宋柳三变

    北宋柳三变

    北宋时期,曲子词盛行。柳永成一家之言,而其一生却落魄如此……
  • 守护甜心:前妻你很美味

    守护甜心:前妻你很美味

    五年前的失联,五年后再相遇。“女人,你还记得我吗?”“不好意思,你是谁?”“呵,装失忆还是真失忆?”“不要脸!滚!”这是一个既有钱又帅气但是特腹黑的男人追着这个单亲妈妈跑的故事。“安辛,你有本事逃走,就要有能力承受这后果。”
  • 我有一把无敌大宝剑

    我有一把无敌大宝剑

    叶超砍倒了一棵树。爆出:精纯原木精华+1g,燃烧木材+5叶超击杀一名不法之徒。爆出:1级武脉天赋,合欢功秘籍+1,鼓鼓的钱包+1,银行卡密码+2自从叶超捡到了这把能爆出很多好东西的大宝剑,立刻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打怪升级也变得非常有意思起来~
  • 限量版妖精

    限量版妖精

    他永远不会告诉她。他其实也曾想过陪她看一看永远。也曾想过,黄昏落尽,满头白发,他们仍然携手相依。『本文由多个不同短篇组成,不定时更。』
  • 金刚錍科

    金刚錍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磨铁畅销犯罪小说精选集(套装12册)

    磨铁畅销犯罪小说精选集(套装12册)

    磨铁畅销犯罪小说精选,套装内含:《守夜者:罪案终结者的觉醒》、《迷心罪》、《犯罪小说家》、《罪瘾者》、《诡案追踪》、《诡案追踪.大结局》、《法医禁忌档案》(1-3)以及《无罪辩护》(1-3)等共12册。
  • 郡主的田园生活

    郡主的田园生活

    安然,暗夜王国的王牌杀手,为情所困,殒命在心爱之人的枪下。安然,宁氏财阀家的小公主,宁氏明珠坠崖归来后所生的女儿。当阴谋来袭,母亲带着沉睡中的她走上了曾经摔落的悬崖。一次穿越,她装聋作哑,把世人玩弄于掌心;田园中,她淡然浅笑,安然度日,全然不理因她而起的纷乱。她是一只小狐狸,一只贪财护食傲娇的小狐狸;抢她钱财等同于断她饱腹之食,小狐狸呲牙上阵,打不过就咬是她一贯的作风,挨咬的人不服,她用小手轻轻叩击着闪亮如钻的小虎牙,笑的温婉,“难道没有人告诉过你我已经武装到牙齿了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