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的使用上,马云看重职业经理人和空降兵。创业的那一天,他就和18罗汉说:你们只能做排长、连长,军长我另请高人。阿里巴巴IPO后,除他本人外,获得股份最多的不是跟随他8年的18罗汉,而是11个月前才从百安居空降过来的CEO卫哲。
史玉柱则不如此,关键岗位上用的都是跟他打拼过来、经历过生死的人。在他看来,内部的员工就像是地底长出的树根。他感激困难时期几年没拿工资的陈国与费拥军。巨人集团时期,他也曾为强化内部管理,空降了当时方正的一位高管,结果出了乱子。经历了二次艰难创业,那些内部人,史玉柱最看重的还是德,他自信5年时间能看出一个人的德形,当然也包括已经熟悉多年的人。网络游戏《征途》中的一名副董事长,是史玉柱18年前赊账买电脑的那家小公司当时的副总经理。4个火枪手中的刘伟与程晨两位女性位居高位,在史玉柱看来,“女性从忠心角度来说可能会好点”。当年身为文秘的刘伟如今成了副总裁级别。
员工管理上,史玉柱只关注骨干层,如今,这群人的数量大约在二三十人,这一点是他认为一直做得不错的,二次创业以来,“我的骨干一个都没有走。再底层我也管不着,骨干没管好,下面的人有可能会走。”对马云来说,他喜欢的是唐僧的团队组合,而不是刘备团队的完美。在《赢在中国》中,他说:“今天的阿里巴巴,我们不希望用精英团队。如果只是精英们在一起肯定做不好事情。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一些不平凡的事,这就是团队精神。”
马云和史玉柱在不少时候,都是特立独行并坚持己见。史玉柱认为,自己大概是第一位不着西装、穿着运动服在纽交所IPO敲钟的人,对方因此专门为其办了特批。从路演开始,这位特立独行者就一直穿着一贯的白色运动服。而在2006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还会戴着墨镜,哪怕是在论坛上演讲。马云在1995年想下海做网站时,向24个朋友咨询,23个反对,只有1个说可以试试,结果马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后来他说,即使24个人都反对,我还是会做下去。马云要做淘宝对抗eBay时,公司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结果马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策。史玉柱原来也会这样,但巨人集团失败后就再也不会了,成立了7人投资委员会,任何项目,赞成票不过半数一定放弃,否决率达2/3。
有趣的是,马云和史玉柱的创业资金都是50万元,但是来源不同。马云用的是18个人的pocketmoney(闲钱),作为创办阿里巴巴的本金;而1998年,身上没有几个钱的史玉柱“依靠朋友赚点钱,给以前在上海的合作伙伴做市场策划,对方付了几笔钱,总共50万元”,这50万元就是史玉柱东山再起的启动资金。
历史教训告诉史玉柱,股权不能分散,所以巨人网络公司上市,史玉柱持有68.43%的股权。为了满足上市股权分散的需要,上市前他把女儿持有的1000万股,作价10美元一股卖给了六大投行。马云却只持有阿里巴巴7%的股权,而阿里巴巴65%的员工持有股权,阿里巴巴B2B上市以后,1000多名员工一下子成了百万富翁。马云认为,中国太多企业因为强调控股权与控制权,而最终陷入利益争斗,影响了公司发展。管理和控制一家公司更需要智慧。
我们可以说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能够惠及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所以往大了说,马云有益于国家,马云的淘宝已经给中国无数缺少资本的商人带来了直接的钱财。
马云的商业观与史玉柱有着明显的区别。他立志要改变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阿里巴巴的企业愿景是“让天底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有人做过这样的结论,他们说马云好了,整个中国的互联网就好了。但是,史玉柱好了,大多数人会觉得不过是中国多了个亿万富翁,多了一款让玩家烧钱的游戏。下一个比尔·盖茨是谁?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盖茨的答案是:亚洲的马云。
马云已经从“青蛙”变成了“王子”,他已经超越了自己。和许多孔雀型领导者不一样,孔雀容易多元化,但马云做到了聚焦;和许多新锐企业家不一样,马云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不骄狂,这使他更具领导魅力。所以,马云已经成为中国新锐企业家中的代表性人物。
典型的孔雀型性格,在塑造品牌、自我宣传、鼓舞人心方面有天生的优势。马云的自信心指数,是一个优秀的商业领袖所需的最佳水平——充满自信但绝不至于自负。马云是一个真正经历了风雨的人,在最寒冷的冬天,当他们用自己的左手握住右手相互温暖时,其信心便由生铁炼成了钢。成功之后,马云还是这样说“: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这句话当然是自谦之言,却表明他已经非常成熟。
自信而不自负的孔雀型领导者,社交能力极强。他们通过“朋友遍天下”促进事业的发展,“西湖论剑”和“网商大会”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互联网界一年一度的“西湖论剑”将这一行业顶级人物搜罗在一起,悄然为阿里巴巴壮大声势;“网商大会”又将各路江湖英雄每年聚拢在阿里巴巴的周围,这就是马云的颠覆智慧和强大的执行力,只要有一根杠杆,就可以撬动互联网的江湖。
案例3·山不就我我就山
比尔·盖茨在面对渴望应聘微软的大学生的一道面试题是:“如何移动富士山?”而对于此,比尔·盖茨解释道:其实问题没有正确答案,我只是想了解这些年轻人有没有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如果富士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
盖茨其实是借用了伊斯兰教典中“山不就我我就山”的故事:伊斯兰教的教主穆罕默德指着远处的大山对周围的教徒说:“我只要念几句咒语,这座山就会到我面前来。”穆罕默德便开始念念有词。结果山还在那里,众教徒不解。穆罕默德就跑到山下,然后对着众教徒说:“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意思是:既然对方不能主动迎合我的想法,那我就带着目的采取主动。
马云正是具有这样一种“剑走偏锋”的变通执行精神——马云称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马云说,别人做高端,做大客户,我偏偏做小企业,做中小企业;马云还说,忘掉money,忘掉赚钱;大多互联网公司都把总部设在北京,而马云偏偏把总部设在杭州;因为没有理想的支付体系和信用体系,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性地发明了支付宝。
在我看来,马云最值得创业者学习的,不仅有他的“闯劲”,更应该是“谨慎前行”。前期摸索,拜师学艺,借船出海,马云绝对不是为了创业就把自己“置之死地”的野兽派创业者,相反,而是用最小的代价来做好创业前的准备。我们看到水利万物而不争,水虽然是最柔弱的,但也是最顽强的,水滴可以石穿,遇到岩石也会改变方向,迂回前进。马云正是会变通的人,能够贯彻并执行,晓变通而不去找借口,这使他的执行力更强大。
在互联网还不赚钱的2002年,阿里巴巴就定下了“只赚一块钱”的目标;尽管“只赚一块钱”的口号还余音绕耳,马云又在2003年提出“每天营收一百万”的目标,并且在所有人都认为阿里巴巴将在B2B领域深度推进的时候,突然决定创建淘宝网,正面挑战全球C2C领域的老大eBay;eBay与多家主流门户网站结成“攻守同盟”,封锁了淘宝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渠道,淘宝就将广告投放到公交车、电梯、地铁和体育赛事中;易趣对会员收取费用,马云则宣布:“淘宝在未来3年都将免费!”
同年10月,阿里巴巴网上支付平台——支付宝投入使用,为淘宝网上交易进一步提供了信用保障。2004年,马云又提出“每天盈利一百万”;2005年,进一步提出“每天纳税一百万”。好在马云放话之后,阿里巴巴总会伴有实际的动作来证明实力。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在香港挂牌上市了!开盘价较发行价上涨了122%,一举成为中国互联网界首家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其筹集到16.9亿美元,超过2004年Google上市的融资额16.5亿美元,创下了全球互联网融资额的新纪录。而作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和创始人的马云只象征性地持有5%的股份,始终是团队集体控股和公司全员持股,兑现了马云创业之初“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的承诺。
有句老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用来说马云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而且马云还说了一句更经典、并被广泛传颂的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丽,但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在创建中国黄页的几年中,马云至少被骗过4次。骗他的不仅有商人,有企业,有机构,甚至还有媒体。不管有多少人骗他,马云从一开始就坚守诚信的道德底线。尽管他曾被人当做骗子,但他绝不骗人。他奉献给客户和社会的,是货真价实的东西,是崭新的观念、崭新的产品,是崭新的商业模式。
1995年下半年,5个深圳老板主动到杭州找马云,说愿意出资20万元,做黄页的代理。马云一听感激涕零,立刻将公司模式、技术支持和盘托出,老板们听完说还没弄明白,马云便派技术人员到深圳,昼夜不停地为其建立系统,老板们终于满意了,通知马云3天后到杭州与黄页签合同。马云苦等了3天,音信全无,再催,得知老板们刚刚开过新闻发布会,拿出来的东西与黄页的一模一样。此时马云才知道受骗了。“当时真受不了,但我还是把它扛下来了。”事后马云这样说。
当年在北京宣传中国黄页的时候,马云认识了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工作的杭州老乡樊馨蔓。樊馨蔓非常仗义,虽然她听不懂马云的网络模式,但却被他的热情打动了。她拍了一部名为《书生马云》的专题片,真实记录了马云在京的凄凉遭遇。如今这部专题片弥足珍贵,片中可以看到当年马云在北京现场推销的画面,看到他到处碰壁到处吃闭门羹的画面。
“在片子里,他就像一个坏人,虽然滔滔不绝,但表情总有一点鬼鬼祟祟。他对人讲他要干什么什么,要干中国最大的国际信息库,但再看听者的表情就知道,人家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樊馨蔓如此评说。《书生马云》专题片的最后一幕是,马云疲惫地坐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望着车窗外的街灯,一脸茫然,神色凝重,喃喃地说“: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再过几年,你们都得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在北京也不会这么落魄!”
顺便说一句,看了作为马云北上见证当事人孙燕君笔下的马云,就会明白,马云的阿里巴巴和团队是怎么打造起来的。正是因为在2000年,作者也有那么一年在北京的创业经历,所以我对马云在北京的遭遇感同身受(所不同的是马云回了杭州,我回到了广州,马云成功了,而我没有)。无论是群居生活,还是在东北人菜馆点小鸡炖蘑菇,无论是有一轮白日的灰蒙蒙的天空,还是手捧烤地瓜在冬日的街头移动,眼前始终是别人的镜头。北京是一个官本位的城市,北京也是一个保守的城市,虽然作为首都,北京一直很自豪,但是在马云身上,北京应该反省自己。
中国黄页是马云超人商业智慧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产物,是马云抢到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的绝对先机。从1995年上半年到1997年年底整整两年半的时间里,马云为黄页倾注了所有的智慧、心血、时间和精力,为黄页创造了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并最终为黄页创造了年营业额700万元的奇迹。
1995年年底,正是杨致远的雅虎起飞之时,也正是贝索斯的亚马逊诞生之时。
假设马云北上成功,假设马云顺利地把新闻、财经、文化、体育装进中国黄页,中国黄页会不会成为中国雅虎,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门户网站?果真如此,中国门户网站的诞生就无须等到1998年,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就得重新改写,中美网络产业的差距就会大大缩短。但果真如此,马云的阿里巴巴呢?马云的B2B呢?中国的电子商务呢?
黄页给了马云苦难、磨难、委屈和打击,也给了马云理想、变通、坚持和韧性。
所有这些都是比金钱和股份更为宝贵的东西。如果这些马云都扛过来了,还有什么不能扛呢?
马云毅然离开了外经贸部,并拒绝了新浪和雅虎提供的职位,当时,杨致远邀请马云出任雅虎中国的总经理,那时他们有一次对话。马云问杨致远:“雅虎到底想做什么?”杨致远说:“雅虎想做一切。”马云说:“从理论上讲,你什么都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互联网的走势越来越纵向化,往横向发展比较难。”但杨致远不这样看。
“如果把因特网比作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的话,美国今天只跑了100米,亚洲跑了不过30米,中国只跑了5米,你可能觉得雅虎、亚马逊它们现在跑第一,它们的模式是最好的模式,但是,没准在200米、300米后它们会掉下来。当年网景(Netscape)真牛,但是,一轮后,它连人都找不到。网景当年想打败微软,导致它的失败。人类第一代挖石油的人,都没有发财,到了第二代,才真正富有起来。当时的石油不过是铺铺马路,点点煤油灯,所以,未来的因特网、电子商务根本不是我们今天谈论的东西,就像100年前人们发明电的时候,打死他也不会想到今天会有空调。你无法去想象三五年后电子商务会怎样,除非是算命。中国目前只适合做电子商务第一阶段的工作,那我们就把第一阶段的工作做好。”马云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