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坚持下来的财富
“很快,阿里巴巴公司的每个人都会很有钱。”2007年9月,马云召集了近300名跟随马云5年以上的老员工开会,一起“忆苦思甜”。会上,马云问其中几个“5年陈”的员工,如果1年的解禁期到了,你们将如何处理手里这么大一笔阿里巴巴上市公司的股票?有人回答说,阿里巴巴的股价如果很高了,也许自己可以考虑兑现一部分。马云说“:现金肯定是最不保值的,套现以后还是要寻找更好的投资途径。其实,我们投资于中国的未来,投资中国未来最有前景的公司肯定是最好的途径,而阿里巴巴肯定又是其中最好的,所以我的建议是,一直持有下去,和中国的未来一起成长。”
2007年11月4日,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路演口号的阿里巴巴(1688.hk)正式登陆港交所,一个全新的互联网财富神话由此被开启。几乎不用做什么推销,发行8.59亿股、募集115.95亿港元的募资计划就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据承销团初步点算,公开发售超额认购逾200倍,冻结资金高达4200亿港元,打破了2006年全球最大招股活动——工商银行的4156亿港元纪录,成为香港股市“冻结资金”历史上的第2名,也创造了香港科技股冻结资金的最高纪录。仅以发行价计算,阿里巴巴上市的B2B业务市值就高达近700亿港元。
上市之后,阿里巴巴的4900名员工将通过Alibaba.com总共持有4.04亿股上市公司股份以及3919万股认股权和25万股受限制股权等,合计4.4亿股,约占总股本的26.32%。按此计算,阿里巴巴B2B业务的IPO实际为阿里巴巴内部员工创造了至少184亿港元的市值财富。
马云个人直接在上市公司持有2837万股,又通过母公司Alibaba.com间接持有1.89亿股,另外还有946万股期权,合计持有上市公司6.9842%的股权,约47.64亿港元的市值。即便算上阿里巴巴另外7名高管兼董事,马云等人合计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也只有12.79%。这和盛大上市之后陈天桥个人持股75%、百度上市之后李彦宏个人持股25%形成了鲜明对比。新股以13.5港元发行以后,阿里巴巴的联合创办人蔡崇信、CEO卫哲、CFO武卫、副总裁戴珊、战略发展主管谢世煌等人都获得了从1.4亿到23亿港元不等的身价。除去这些董事和高管,阿里巴巴4900名内部员工的人均身价达到200万港元,如此创富格局在所有IPO的互联网公司中前所未有。
即使是在淘宝网、阿里软件、支付宝和中国雅虎以及阿里巴巴集团等和上市业务并没有直接关系的子公司内,大部分员工都获得了将上市公司的期权,阿里巴巴董事崔仁辅在网商大会上透露的数字是65%,但是阿里巴巴内部人士透露的比率甚至还高于这个百分比。大部分对阿里巴巴“有历史贡献”的内部员工都获得了股票和期权。有投资机构预测,阿里巴巴的IPO将缔造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富豪群落,至少会产生20个亿万富翁,包括和马云一起创业的“18罗汉”,以及后来陆续加盟阿里巴巴的职业经理人,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诸多部门高管都将跻身千万富翁之列。
大规模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除了将一部分淘宝网、阿里软件、支付宝和中国雅虎等公司的期权折算成阿里巴巴B2B上市业务的期权之外,很多股权却是需要原有股东“真金白银”地折让出来的。因此,除了马云作为表率自己“掏腰包”之外,马云还不遗余力地从雅虎和孙正义这两大阿里巴巴股东那里要来了一部分股权。
由于上市以后的阿里巴巴股权的盈利是完全可以预期的,因此马云为团队争取股权计划的过程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但是最后,强势的马云还是说服了杨致远和孙正义,为股权激励计划的顺利实施而稀释了部分股份。
“马云是一个心胸颇大且非常知道感恩的人。”有阿里巴巴内部人士这样评论说,这点在上市的关键时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困难时期和马云一起艰苦过来的人都将获得不错的回报。马云说“:傻坚持肯定要强于不坚持。坚持下来的人都获得了财富,而心思活络的聪明人有时候不容易成功,坚持不下去是一个最大的原因。”
马云一度慨叹,当年阿里巴巴极度缺乏人才,几乎把“会走路的人”都拉了进来,在遭遇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的1999年,马云决定退守杭州,不少骨干员工却纷纷因此而离去,留下来的人也未必都如马云的意。马云开玩笑说:“别以为留下来的人有多么的高瞻远瞩,恰恰相反,其中很多人只是不知道自己离开阿里巴巴以后,还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于是也就这样留了下来。”
马云从不谋求以股份的优势去控制他人,当然他也不希望别人控制他,他唯一可以接受的方式是——阿里巴巴的经营团队控股。侠义文化,是阿里巴巴的一种主流价值观。痴迷武侠小说的马云,向往的是那种侠肝义胆、啸聚江湖、同甘共苦的胸襟气象,马云极力倡行的是“均富观”。阿里巴巴内部推行全员持股制,年满4年的员工均有资格拥有股权。阿里巴巴每年都要举行“五年陈”颁奖仪式,“五年陈”的员工可以得到两件礼物:白金戒指以及股权。
英语的娴熟运用,让马云从一开始就为阿里巴巴插上了“国际化”的“翅膀”,这种“国际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才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生意的国际化。马云的B2B事业被视为资本催生的直接产物,淘宝网的诞生也是资本下的“蛋”,成就马云的资本推手是日本软银的孙正义。历数过往,马云的所有资本运作似乎都与孙正义有关。孙正义是马云的“贵人”。选择恰当的时机去香港上市,是孙正义与马云联手导演的精彩棋局,也是马云赖以自傲、至为得意的一次资本运作。
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马云喜欢混迹于国际性大公司之中,他是达沃斯论坛、财富论坛的常客。置身于世界500强云集的“名利场”,马云豪情万丈地说:“阿里巴巴要学会踢世界杯。”
附:马云的详细持股数以及阿里的股权结构
以马云的持股数量为例,有三组数字,分别为2837万股、1.89亿股及946万股。投资者需要详细研读阿里招股书26个附注及小心区别“有关公司”和“本公司”的分别,才明白第一个数字是马云在上市公司的持股(占上市后0.56%),第二个数字是他在母公司的持股(7.74%),第三个数字是雇员股权交换计划。如果计算马云在上市公司的持股量,应该是计算其好仓,包括间接持股(母公司持83%上市公司,即马云间接持6.4242%,加上直接持股,合共持有6.9842%,相当于3.5287%,以最新发行价上限13.5元计算,市值为47.64亿元)。
以此计算,马云连同阿里巴巴7名高管兼董事,合共只持有12.79%股权,相对雅虎在上市后将持33.51%,显然现在雅虎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日后雅虎会否行使其大股东的高层任命权力,马云及创办人股东能否长期持有少数股权但做出大部分决策,将是阿里巴巴上市后最受关注的事宜。
软银成单一第二大股东。Alibaba.com Corporation持有阿里巴巴83%的股权(上市后未计超额配发),股东为雅虎(39%)、软银(29.3%)及阿里巴巴的管理层及员工(31.7%),即雅虎间接持有32.37%;另外雅虎会以基础投资者身份,最高买进7.76亿港元的阿里巴巴新股,现时看来该公司极可能以13.5元的定价,即雅虎会增持5748万股,令持股比例增至33.51%。
而软银则会间接持股24.32%,成为单一第二大股东。
马云为什么那么强调文化?
很多人以为执行力就是说了就去做,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说了就去做,一次,两次,其实很简单。问题是不会变成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