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执行力需要有一种正向反馈系统,对团队而言,需要不断战胜,用不断的胜利刺激团队,同时不断确认行动的奖励,就像游戏里面持续的胜利,会让士气上升很快,这时你让部队干啥都行;而要是连接打几个败仗的话,士气急剧下降,到时兵就会跑光了。
如果没有正向反馈系统,执行力是很难很难的。比如说,今天你说了,你也去做了,这还不叫执行力,这叫三分钟热度,因为这是难以持久的。
正向反馈,就是对你的行动,会有一个结果鼓励,这不一定是奖金。比如,有些人觉得写博客是一件很难坚持的事情,但在我来说,就不会,我觉得写博客是一件很兴奋的事情,每天我上博客,都会看到有新的朋友留言,新的朋友来访问我的博客,尤其是有一些平时无法认识的有名的人,通过博客成为博友,还有很多各类媒体的编辑通过博客找到我,我发现写博客还有人看啊,还可以交朋友啊,还可以扩大人脉啊,这些就是对我的正向反馈,就会让我更加努力地写博客。
凡事有正向反馈了,坚持就会比较容易。举例来说,我们看到动物园训练动物,都有一个条件反射的刺激,比如做好一个动作,会有奖励,其实也是一种正向反馈。做好正向反馈,连动物都可以变得有执行力。
我们观察史玉柱和马云的团队,观察他们的执行力,发现,他们都很有执行力,但是他们的方法完全不一样。到底他们的执行力在哪里呢?作者认为,执行力的秘密就在于正向反馈上。给你的团队有正向反馈了,你的团队就有执行力;给你自己正向反馈了,你自己就有执行力。别把执行力想得太复杂。
马云为什么那么强调文化?在我看来,文化是一种正向反馈机制。因为人都是群居动物、社会动物,社会性就在于需要文化的认同感。比如,我做了这件事,大家都觉得是对的,我做这件事就更有动力,就相对容易坚持;但是,如果对这件事,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我必须依靠个人的强大判断力,去决定我是不是继续坚持做这件事。这样的话,对个人的要求就会大大提高,但是团队不可能人人精英,即便人人精英也不可能事事判断一致,这就不利于形成一致的行动。所以,通过文化,形成一种正向反馈机制,就能够降低对个人判断的要求,确定了普遍的价值观,大家都认同,那么很容易同化其他的人,形成执行力。
另外一个方面,文化能让你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文化已经提供了一个标准的答案。当你知道,并被不断重复形成你的认识的时候,你的想法已经能支持你的行动了,这就变成了团队的执行力。
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去做,这个执行力就很难。比如说上班打卡,如果你不认同打卡这件事,你就极有可能会迟到。我最不喜欢打卡了,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在一个智力行业,是对结果负责,对出品负责,至于几点钟上班,我不认为很重要,有了这样的想法是肯定会迟到的。其实,人一直都是思行一致的,有什么想法,自然就会在行动中表现出来。所以,文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调整每个人的行动,并给以积极的正向反馈,这就形成了执行力。
做阿里巴巴,马云有没有理想?他说有。他的理想是,到60岁的时候,和现在这帮做阿里巴巴的老家伙们站在桥边上,听到喇叭里说,阿里巴巴今年再度分红,股票继续往前冲,成为全球?那时候的感觉才叫真正成功。保证这种成功,文化的基石一定要打得牢,企业的品格和人的品格也决不能马虎。马云说,他对竞争对手很尊重。就比如下棋输了,那是智慧的较量,但是决不因此违背商业道德、人的道德。他不允许任何人卑鄙狡诈,“不然,如果以后当老师的时候,学生说,‘你那一招多卑鄙’,我面子就没了”。在竞争中,不看竞争对手有多么厉害,最重要的是自己做好。
实际上,小胜靠智,大胜靠德。马云的成功,马云的超强执行力,还是来自于他当孩子王的社会智慧,以及从武侠小说中悟出来的侠义道。武侠小说里讲,功夫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我、无剑、无招。只有无我之境,对手才无处下手,无处可攻,而马云正是无招胜有招。
1.团队、文化就是执行力
但凡大事业,都绝不会是一个人成就的。在马云背后,也有这样的一个团队。他曾经说过:“我在前面说、演讲,做宣传、造势,而我背后,有一帮人在实干,苦哈哈地卖力干。”
诚然如此。马云为阿里巴巴的发展开辟了方向,而他那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是马云战略决策的执行者。马云的团队是一些怎样的执行者?他们会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坚决奋斗,兢兢业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那么,又是什么能让这支队伍如此死心塌地地为马云工作呢?是马云这个人。这并不取决于马云在阿里巴巴内所担任的职务,而纯粹依托于马云的个人魅力。
而马云的个人魅力又如何推动团队发展的呢?这是因为,阿里巴巴所坚持的原则、信条以及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已经深深融入阿里巴巴每个员工的血液里,上至马云,下至基层。除了产品和市场,如果还有什么可以让企业持续地存活下去,那就是企业文化,是企业上下所共同秉持的价值观。
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不仅仅停留在宣传层面,而是落实在管理制度中。阿里巴巴把价值观与员工的日常考核紧密挂钩,在每个月对员工进行考核的时候,业绩考核只占50%,其余50%就是关于价值观的考核。
企业文化不是用来装饰门面的,而是企业的精髓,是企业凝聚力的保证。
因此,马云是真正伟大的领导者,马云的团队也是真正执行力强的团队,而阿里巴巴更是伟大的企业。
2.有了想法就要去执行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调头;但如果你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马云始终认为,成功的关键或不在眼光,而在敢于尝试的勇气。
从1999年到2000年,马云不停地往返于世界各地,几乎参加了全球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所有的商业论坛,在包括BBC、麻省理工学院、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世界经济论坛”、“亚洲商业协会”等做演讲。他向每一个人宣传他的阿里巴巴,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他想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阿里巴巴,都和阿里巴巴做生意!
“立刻、现在、马上就做”是马云的信条,是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有这样有执行力的团队。笔者相信,无论何时何地,哪怕发生任何突发事件,阿里巴巴都会展现出它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把握机会的能力。
3.个人品牌决定执行力
我们曾屡次谈到马云的个人魅力,那么,马云究竟有何魅力?作为典型的孔雀型性格,马云在塑造品牌、自我宣传、鼓舞人心方面非常有一手。他曾6分钟就搞到了软银2000万美元的投资,上个卫生间就确定了8200万美元的投资,打个高尔夫就跟雅虎达成了价值10亿美元的合作?
的确如此,马云是社交好手,拥有非常强的社交能力,“西湖论剑”和“网商大会”就是马云社交能力的体现。一年一度的“西湖论剑”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顶尖人物聚集在西湖边,马云也在不知不觉间壮大了自己的声势;而“网商大会”又聚焦互联网行业中的电商英豪,将各位电商界的英雄团结在阿里巴巴周围。这就是马云社交能力和个人魅力的体现。
此外,马云的个人魅力还体现在,无论他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他都保持不骄不躁。当他获得成功之后,马云依旧说:“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这样的话,恐怕没有几个企业家能真正说得出口。
那么,个人魅力又和他的执行力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个人品牌和个人魅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不是指一个人的行动能力,而是一个人调动各方资源、使之为己所用的能力。为了减肥,不少女孩子每天坚持锻炼、控制饮食,这不叫执行力,最多叫有毅力。而倘若这些女孩子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协调各方关心,推动事件进展,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那她们就是有执行力了。因此,越有个人魅力的人其实就越能调动各方资源,也就越有执行力。这是不断累积的成果。
4.要有“山不就我我就山”的变通精神
在招聘员工时,微软公司的HR会向来面试的人问一道题:如何移动富士山?许多中国人或许会回答,我们就像愚公一样,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会成功。
而比尔·盖茨则说“:我只是想了解这些年轻人有没有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其实很简单,如果富士山不过来,我们就走过去。”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答案。如果“日本版愚公”体现的是坚持不懈和毅力的话,比尔·盖茨的话则阐述了什么是变通。
马云无疑就具有这样的变通精神。马云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因此马云做起了支付宝、做起了余额宝;马云说,别人高大上,我们偏偏做小企业,我们要让中国的小企业借由我们发展起来;马云说,北上广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任由多少企业把总部设在一线城市,我偏偏迷信我生长的杭州?
马云就是这样的人,他懂得变通,又能沿着变化后的方向徐徐前进,贯彻执行。
理想、个人魅力、变通精神、团队凝聚力、执行力?有了这些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东西,马云何愁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