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9500000022

第22章 商业时代(8)

“弱连接”的第二春

在社交网络兴盛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大的社会网络。这个时候,被研究的社会网络就不再只是一个几百人量级的高中,而是会员数百万、数千万甚至以亿计的大型社交网站。

人们开始回头审视马克·格兰诺维特所提的弱连接理论,并在实践中证明,这个理论虽然基于20世纪70年代小样本量的研究,但在今天面对大网络,采用新的技术去作分析时,在多数情况下也站得住脚。这就推动《弱连接的力量》再次掀起被引用的高潮,迎来第二次生命。

学术论文拥有第二次生命的情况并不多见,尤其是早在互联网崛起前撰写的论文,居然还能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后再次引发关注,就更难得。要知道,互联网最擅长干的事情就是让流行过时。

马克·格兰诺维特剖析,《弱连接的力量》之所以能再迎新生,核心原因在于,社会网络由来已久,从人类诞生起就有了社会网络,人们对社会网络的观点和看法也一直存在,这并非是在互联网出现后才有的事情。

社交网络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一直颇有影响。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时,人们开始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社交网络。其实,用数学研究网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就创立的图论。社交网络不过是网络中的一个领域,但数学研究早为此研究打下了根基。

马克·格兰诺维特认为,有些关系是必须面对面进行的。比如说,恋爱不能永远都是网恋而不走到现实中来;又比如说,即便有了视频会议,见面的会议也必须得开。没有什么可以取代面对面的交流,即使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也不可以。

而在互联网使弱连接越来越泛滥的时代,面对面的重要性不是因此而削弱,而是变得更加重要了。

互联网的出现,让弱连接的建立和维护变得更加便利,成本更低。互联网技术延伸了人性,但人性没有改变,无论是20世纪70年代还是21世纪的今天都是如此。因此,这篇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论文没有理由过时。

新媒体泛滥的“粉丝”不是弱连接

微博粉丝算不算弱连接呢?在马克·格兰诺维特看来,不算。

弱连接是连接两个圈子的桥梁,不是新媒体上一个“弱弱”的关注。如果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有成千上万的朋友,这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当时不时有人在Facebook上想加他为好友时,马克·格兰诺维特总是习惯性地拒绝或者忽略。但相反,如果是在现实里见过面的人再加他为好友,马克·格兰诺维特则会接受。

在马克·格兰诺维特看来,有人很在乎粉丝的数量,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荣耀或者激励,但他不认为这样的关系会改变这些人的生活。泛滥的粉丝不是弱连接,弱连接即便算不上朋友,但也必须是我们相识的人。

那些和我们关系泛泛而后就被我们忘个精光的人,也不算是弱连接。但倘若我们彼此共事过几年,关系虽不算亲密,但5年、10年甚至20年后,我们却还记得彼此,对彼此的能力、性格也都有印象,这个时候就可能带来工作推荐,这才是弱连接。一点相关性都没有就绝对不能成为弱连接。

弱连接之所以如此重要,也与人性中对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强烈需求相关。当一位老板拿到一个求职者的简历时,即便上面的信息再详细,他也会觉得还不够了解对方。可这个时候,如果他的员工中有人知道这个人,老板从该名员工这里得到了积极的反馈,便会立刻信心大增。可如果招进来的人很差,推荐的员工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

强连接给予我们精神的支持,弱连接给予我们机会和资源,无论我们多么有梦想和能力,我们总是身处社会网络之中的,不可能完全孤立,需要与他人建立连接,强连接和弱连接都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而通过互联网,我们能更好地维护强连接,建立和维持弱连接,这让我们能突破时空限制,最终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在此基础上,马克·格兰诺维特认为商业活动是“嵌入”在人际关系中的。

他认为,商业活动更多是在熟人之间展开,并批评了那些认为现代经济不讲人情,如果生意双方都是陌生人,交易会更加高效,现代经济也更加需要这种效率的看法。马克·格兰诺维特认为,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生意不会在陌生人之间展开,交易的双方之间一定存在信任,即使遇到纠纷,双方也能协商解决,走上法庭是不得已的选择。工业时代如此,互联网时代也是如此。

这样的社交网络业可以解释硅谷作为一个高科技区域是如何运转的。这里公司的员工不断相互跳槽,不同的公司其实都很了解对方。这样的关系很有用,例如,一旦出现一个技术问题,一个在硅谷待久了的人会很快知道在硅谷谁更善于解决这个问题,于是马上给他打电话。其实,这一点对一个高科技园区来说蛮重要的。

所以,马克·格兰诺维特认为,个人与商业的关系无法分离,个人关系的存在帮助了商业的发展,对高科技区域发展的帮助尤其明显,你只要想想风投公司花费那么多精力去维护广泛的社交网络就可以明白这一点。商业活动总是嵌入在人际关系中的,如果人们彼此了解,相互信任,那么生意就会更加顺畅。如果压根就不认识,这些好处就会荡然无存。互联网可以为建立这些信任提供便利,但深层次的信任一定需要见面,需要在一些时光里共进退,这样才能相互了解,彼此信任。

弱连接的强力量

马克·格兰诺维特提到了曾经给予他灵感的化学课,微观世界里的弱连接也曾经带给他启发,只是当时的他怕谈社交时说到化学问题会让别人觉得太扯,所以才没有把这个案例写到论文里。

其实,弱连接的现象并非社交网络独有,类似的结构存在于很多领域中。

生命就来自化学里的弱连接,因为生命是一个中间状态。温度太高,分子运动是非常无序的,完全没有连接,不可能有生命。温度过低,分子运动又变得过于有序,连接太强了,缺乏变化,也不可能有生命。同样,在很微观的层面,量子呈现的是随机状态。在宇观层面,星体的运动又呈现了机械状态,所以在这些层面都不可能有生命。

生命就诞生在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之间,这样才能有灵活性,才能实现构成生命的基础单位,比如只有进行了细胞的多样性组合,才能呈现丰富的生命形态。

弱连接现象甚至可以延伸到文学中。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集中写了百十来个人物,但其实,在宋代交通非常落后的情况下,这些人彼此之间见一面都是很难得的,况且这百十来号人又不都是密友或亲人。

但在小说中,这种弱连接总是能集中展示,因为多个弱连接一旦聚合在一起,就能比强连接产生更多的奇缘,而奇遇或者意料之外的冲突总能让小说分外有看头。

今天,互联网帮助我们构建起更加广泛的社交网络,使我们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信息源头,也使我们建立起更多知识的弱连接,新知识的学习和创新也就往往在弱连接中产生。和我们的知识储备太过雷同,或者和我们是强连接关系的朋友,对我们并无增益,但完全无关联也无法实现组合创新。只有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又和我们已有的并不完全一样的知识,才能帮助我们拓展知识范围、学习,乃至创新。

弱连接,总有强力量。

里德·霍夫曼:

硅谷人脉王

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是硅谷的人脉中心。他心宽体胖,乐于助人,终日笑呵呵,有着知心大叔般的魅力,天生就是做社交的料。霍夫曼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最早的社交网站之一SocialNet,可惜太超前,当了先烈。后来霍夫曼出任PayPal的执行副总裁,成为"PayPal黑帮"的核心成员,还曾为Facebook的首笔投资牵线搭桥。如今,霍夫曼是硅谷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之一,他还著有《至关重要的关系》和《联盟》等书。

了解里德·霍夫曼并不是件难事,你只要登录LinkedIn,就可以轻易搜索到他的简历,顺带还可以看看你们之间有没有共同的朋友,以及你们之间是不是拥有同样的技能或专长。

在LinkedIn上,里德·霍夫曼的专长也被列得一清二楚,后面还跟了不少来自他朋友的支持背书。因此,即便之前你不熟知里德·霍夫曼,现在也可以轻易知道他是个创业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在战略上很有一套,也善于产品管理,还懂得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

这也体现了LinkedIn相较于传统招聘方式的优势之一,即通过朋友间相互的网络背书,让简历更真实。

你很容易会被里德·霍夫曼的简历“雷倒”:他的经历太丰富了,在牛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都上过学,列出的工作经历竟然有超过20项之多,在各类公司、各种职位、各类角色之间不停变换,令人眼花缭乱。

里德·霍夫曼在苹果做过用户体验架构师,又在富士通负责过产品管理和开发,并且在1997年的时候,就成为SocialNet的联合创始人——早在那时,里德·霍夫曼就意识到社交的重要性,并想通过网络把志趣相投的人网聚在一起。

随后,他又加入PayPal,在PayPal担任执行副总裁,并成为“PayPal黑帮”里的翘楚。

当然,让里德·霍夫曼名声大噪的还是他在2002年创立的LinkedIn。

LinkedIn的创立比Facebook还早,之后成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并于2011年上市,市值超过百亿美元。但有名有利的里德·霍夫曼从来没有打算坐着享受余生,他一口气投资了几十个公司,包括新闻掘客网站Digg、图片分享网站Flickr、原创音乐分享发现网站Thesixtyone、维客社群网站Wikia,还有替老人、孩子、宠物寻找护理的网站care.com,等等。这些投资把他对于社交媒体、网络支付、产品研发的理解和经验积累再次应用到极致。

投身商业的“哲学家”

我和里德·霍夫曼的会面是在美国LinkedIn总部。当他映入你的视野,你在顷刻间就能感受到他的气势——他非但胖,而且很高,有如古典神话里的巨人。

不过一旦交谈,你就会发现,他其实很温和,也很平易近人,仿佛总想对你说“我可以为你做什么”。我们开玩笑地给了他一个绰号——“霍胖”。

里德·霍夫曼早年学习认知科学、符号系统和哲学,建立了批判性思考和系统思维。他形成了一种信念,即要对这个世界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为此,他还曾一度犹豫要不要投身学术,但最后他终于意识到,写一篇关于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论文至多不过获得五六十位读者,而做出一个伟大的产品,却可以让全球以百万、千万乃至以亿计的人使用。看起来,后者更能对世界产生非凡的影响。

虽然没有专业从事哲学研究,但里德·霍夫曼仍然认为,自己非常受益于哲学的批判性思维,这使他能发现自己思维中的短板。同时,哲学也给予他全新的视野去理解和思考人。

在里德·霍夫曼的版图中,他所创立的公司,以及他所投资的公司已经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当有诸多个体参与进来时,他必须去思考如何调和个人心理、调和人性,如何把握根本,让人们真正参与到这个系统中来。哲学对他思考这些问题的帮助巨大。

里德·霍夫曼给我展示了一张图,图上用网络的方式标示出他的人脉关系,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向你证明,恐怕里德·霍夫曼是硅谷,甚至是世界上最有商业人脉的人了。

瞄准职场社交

1973年,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提出了弱关系理论(见本书马克·格兰诺维特篇)。他在研究中发现,能给找工作的人们帮上忙的,往往是他们相对不熟悉的人,比如一个久未谋面的旧同事会比身边熟悉的朋友更能提供给自己一个好的工作机会。弱关系(即弱连接,因表述人际连接时常用“关系”一词,故称弱关系,下同)在获取工作机会上,常常更有力量。

其实,弱关系的理论并不难理解。我们拥有的相对陌生的关系数量肯定远远超过我们的熟人关系数量。一些人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的熟人,往往就是因为他们和我们本身有许多的相似性,比如职业、人脉关系、爱好等,所以相对说来,弱关系的资源差别较大,也会有更强的互补性。

LinkedIn在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这个理论的实践。人们在拓展人脉网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信息,也发现了新的机会。用户可以在LinkedIn上分享文章,也可以介绍原本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找到一条通向陌生人的人脉关系路径。人脉网越织越大,和潜在职位、有价值信息的接触面就越来越大。这对于职业的发展来说,是绝对有利的。

不过,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站巨无霸同样在拓展人们的人脉关系网,LinkedIn和这些社交网站比较起来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呢(就如经常有人问我易宝支付相对于支付宝的优势一样)?

人究竟能有几种身份?在这个问题上,里德·霍夫曼认为,人是有多重身份的:和家人在一起是一个身份;和朋友在一起时又是一个身份;在工作场合里,又有一个身份。这些身份不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不同的人,我们只是不应该把这些不同的身份合并在一起,只有区分开来才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这就如一个在家里的人可以衣着随便,不拘小节,但他并不能在办公室里这样做。同样,我们在公司里需要按照合同精神办事,但又不能将这样的方式延伸到家庭,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亲人。

同类推荐
  • 小公司创新升级16法

    小公司创新升级16法

    创新,本身就是一件很艰难的重任,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上创新。所以公司老板们在创新之时,一定要清楚做人做事的方法,根据中国式公司的特征以及人员的工作文化精神,结合中国传统的为人处世之法,针对每一个具体问题对症下药,才能让公司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快。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紧贴中国本土市场的发展情况,以中国人的阅读方式巧妙地阐释公司创新管理之道,十六个创新法则,近三百条创新智慧,雅俗共赏,既是一本创新智慧宝典,也是一本公司老板们急需的创新优化管理手册,使得为每一个正在迷茫与困惑的公司老板们,都能通过阅读本书找到自己公司的创优发展之道。
  • 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全书

    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全书

    本书针对在日常的工作中会遇到的种种难题和困惑,从领导的道德力量、人格魅力、大局意识、影响力、责任意识、执行力、制度意识、企业文化意识、成本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以及领导的识人艺术、用人艺术、授艺术、决策艺术、沟通艺术、激励艺术、惩罚艺术、考评艺术、协调艺术、应变艺术、口才艺术、留人艺术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作为一个应该培养的领导素质及应掌握的领导艺术,兼具实用性和指导性,为现代企业单位的提供了一份多方面的自我提升的指南。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借鉴和吸收了现代管理学术界人士的最新成果,同时参考了西方一些领导管理理论,将之与中国的人文特点相结合,熔理论与实践、东方与西方的管理理念为一炉,同时本着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力求内容实用、紧抓要点,既有系统的理论介绍,也有能即学即用、直接指导实战的技巧和策略,使读者在短时间里收获巨大,成为敏锐务实、具备雄才大略的。
  • 任正非: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

    任正非: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

    从6个人到18万人,从2万元到6000多亿元,从深圳到全世界,从草根代理到世界第一通信商……30年来,任正非带领华为人,以其超然的洞见和决然的胜利精神,创造了世界商业史上太多的奇迹。本书对任正非管理经营之道进行全方位解析——企业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建设、干部培养、创新意识、市场营销……全景实录任正非创立华为的每一步商业制胜转折点,带你洞悉任正非独一无二的商业哲学和华为企业的精神内核。
  • 最棒导购的200个实战绝招

    最棒导购的200个实战绝招

    本书内容极为丰富,包涵了导购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全都是从销售终端的实际出发,用实际有效的例证来告诉你在面对顾客时说话、做事的技巧,极其方便实用,是每个导购必备的操作指南。这本书会告诉你,只要全方位地学好书中技巧,做个超级导购真的不难,你也一定可以做到。
  • 马云教典:成就阿里巴巴帝国的36个法则

    马云教典:成就阿里巴巴帝国的36个法则

    本书共分八章,从36个方面归纳总结了马云成功的方法,全面解读了马云的务实、创新精神。如果本书对您做事或者创业有所启发,将是对作者莫大的奖赏。
热门推荐
  • 女尊之复仇之路很遥远

    女尊之复仇之路很遥远

    一个21世纪的王牌杀手,为了改个名字,被车撞死就已经够衰的了,还穿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朝代。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公主,本想帮原身报仇,却不想,复仇之路很漫长啊......
  • Volcanic Islands

    Volcanic Islan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连环罪4:迷雾之城

    连环罪4:迷雾之城

    一具女尸的出现让警方对于其他失踪女性的生命感到担忧。民众开始恐慌,警方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欧阳双杰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这是一个打着封建迷信幌子的地下犯罪团伙。而散布谣言的,是一些所谓的“算命先生”。每个人的话都像是真的,又都像在撒谎。究竟背后的阴谋是什么?真相出来后,所有人都惊呆了。人性的邪恶、欲望的贪婪将这座城市推向深重的罪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代理人

    代理人

    七岁,我以为我会和普通的孩子一样长大,工作,成家,但是因为误碰了一个葫芦,而放出了那个东西,改变了我的一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排毒治百病

    排毒治百病

    大家都知道要排毒,可是究竟什么是毒呢?究竟要排什么毒?什么时候该排毒?用什么方法排毒?还有更多排毒问题,本书都将一一为您解答。本书秉承了中国传统医学回归自然、尊重个体的“自然养生法”,通过对饮食、精神、运动、拔罐、按摩、生活起居等方面的调整,重视人体的自愈机能,启动身体原有的康复系统,帮您轻松、快速打造无毒、健康、美丽的身心!要健康,就要排毒;要美丽,更要排毒!了解排毒,让您一生都健康!
  • 中国古代化学小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古代化学小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各民族的祖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在化学领域中也曾有过广泛的开拓,虽然当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但也产生了不少意义重大的创造发明。
  • 回到都市当神医

    回到都市当神医

    天元大陆最强的修炼者,因时空戒指重生回到都市。“古武者?太弱!修炼者?差劲!”面对众多美女们的死缠烂打,沈霄天天头疼:“今天陪谁好呢,干脆一起来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