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3100000022

第22章 电视新闻语体的有声语言表达(1)

电视新闻如果仅停留在文本阶段,那么它是不完整的、残缺的,它必须经过与画面的整合后,最终外化为有声语言的形式。只有当在内在情感驱动下的语气、语调、停连、重音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赋予电视新闻以跳动着的生命活力,电视新闻才能成为内容与形式完备的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新闻。

广大电视观众直观感知到的新闻主要是播音员通过声音向他们传递的新闻信息,可以说,有声语言是电视新闻语体的外在显性表现方式。

以往人们对语体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对文本的探讨。这固然有历史传统原因,更重要的是,其他语体样态很少有像电视新闻语体这样,将文本和有声语言表达如此水乳交融地整合在一起。在电视新闻中,文本和有声语言表达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那样无法分离。因此,对电视新闻语体进行研究、探讨,有声语言表达这一维度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回避的。

第一节有声语言表达与新闻文本的关系

一.台前与幕后

每一个社会人在不同的生存空间内充当不同的角色,在场景与场景之间进行着台前与幕后的角色转换。

“台前”、“幕后”这一对名词术语借自于戏剧表演。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被受众关注到的人物角色以及人物行为,处于台前;相反,不在舞台上表演,但进行着与表演相关的准备活动、保障工作的人,居于幕后。

在戏剧表演中,一张大幕隔开了前台与后台。而在电视媒介中,摄像机的镜头分隔开了台前与幕后。面对镜头而进行的有声语言表达处于台前的中心位置,而有声语言表达所依托的文本则处于后台的位置。

台前与幕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离。镜头前,流畅、完美的有声语言表达,取决于镜头无法触及的幕后的存在。在幕后,有声语言创作主体熟悉、理解、感受稿件,与同事讨论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着有助于有声语言表达的文化储备和生活积淀。台前的成功来源于幕后文本的支撑,来源于有声语言表达者和文本创作者长时间的准备与积淀。可以说,隐匿的幕后是台前完美表现的基础和保障,台前是幕后的延伸与体现。

幕后规定、制约着台前。新闻文本在构建过程中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包括传播信息所要达到的目的性、针对性、方向性,传播信息内容的取舍以及结构上的安排),规定和制约着台前有声语言表达的表现样式与整体格调。《新闻联播》中的文本以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为主,结构严谨、叙事简练,内在地规定了其有声语言表达庄重、严肃、大气的播报方式。《新闻社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特别关注》、《第七日》(北京电视台)等有对不良现象的曝光,有对新人、新事、新气象的赞赏,也有轻松娱乐的趣闻,结构相对松散,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叙事详尽,因而,在有声语言表达上采用轻松、活泼、通俗、跳脱的表达样式与格调。

幕后对台前的规定、制约作用还表现在,有声语言表达者的准备、积淀以及对文本的理解感受与整体把握,直接决定了前台的方向和具体表现。有声语言表达在台前对文本方向的体现无外乎三种情况:正确体现文本的精髓;与文本存在着一定偏差;与文本完全背离。与之相对的具体表现有:如鱼得水、胜任愉快;差强人意,基本胜任;勉力支撑、难以胜任。幕后的付出与台前的表现基本上是成正比的。

当然,充足的幕后准备只是为台前的完美表现提供了可能性,却并不具有必然性。有声语言表达者在台前良好的镜头前状态、积极强烈的播讲愿望和流畅、到位的有声语言表达会使幕后的期待、目的得以实现。没有好的新闻文本,播音员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播音创作,即使再优秀的新闻文本也只能是“明珠暗投”。因此,台前与幕后二者皆不可偏废。也没有必要分出个孰轻孰重,而是要齐头并进,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电视新闻文本对有声语言表达的制约与影响

电视新闻的有声语言表达是以文本为依托的。传播什么样的信息,怎样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受文本的制约和影响。

㈠.电视新闻文本的结构和话语特点影响着有声语言表达

在第四章,我们对电视新闻文本的篇章结构进行了分析。构成电视新闻语篇的各范畴中,标题(也称内容提要)和导语是新闻的核心范畴,新闻主体部分是核心话语的延展与深入,是电视新闻的主要构成部分。

文本进入到有声语言表达阶段,情况却发生了一些变化。

电视新闻的标题并不需要有声语言将之传递出来,它只是以字幕的形式出现在电视屏幕下方。对有声语言表达来说,标题虽然不需要念出来,但却是有声语言创作过程中留在内心的主线与提示,是对篇章的总体印象和把握。

导语容纳了新闻的核心信息,也是有声语言表达的重点部分。表现在有声语言上,导语部分往往语速较慢,语势的起伏度相对较大。

新闻主体部分是核心话语的扩充,会根据时间因果关系或者逻辑层级关系逐步推进展开,使整个新闻报道血肉丰满。在有声语言表达上,内在感受比较丰富,注重整体的流畅与清晰。相对于导语部分而言,语速稍快,因而语势的起伏度相对较小。

从微观的词语、句式上看,电视新闻语体中常见的长单句以及时常出现的新词新语现象等也都是有声语言再加工时需要留意、关注的。长单句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简短、随意的原生态谈话方式,是经过精心加工、整理的思路清晰、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然而又符合受众接受习惯的精粹口语。而不断出现的新词新语现象反映了电视新闻与时代共振的特性,说明电视新闻是不断反映新事物、新现象、新思维、新观点的有效平台。反映在有声语言表达上,有声语言表达整体上比较规整、凝练,同时透过声音传递出一种时代感、新鲜感。

可见,不管是宏观结构还是微观分析,电视新闻语体始终是沿着自身特有的轨迹运行着。有声语言表达应该积极适应电视新闻文本结构模式和话语特点。

㈡.电视新闻文本的总体基调决定着有声语言表达的整体基调

不管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电视新闻语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且这些宏观表现结构和微观表现手法都是为了电视新闻客观、真实、新鲜、准确的叙事而服务的。明确了这一本质要求,有声语言表达主体就应自觉地调整传播心态,体现并满足电视新闻传播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积极平和、新鲜明快的总体基调。

基调,是指文本转化为有声语言时所要把握的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基调,一方面是指稿件本身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上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应融入播音员在播讲目的指导下产生的具体态度,以及有关的政策对播讲态度的制约。”[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213页。]

电视新闻(消息)的客观性要求其语言表达尽量中立,因而所蕴含的感情色彩比较浅淡。相比而言,通讯对人物、事件的描写详细具体、形象生动,善于以情动人;评论重在说理,是对某种现象、某个人物的评价、议论,或褒扬、或贬抑,观点十分鲜明,因而二者的感情色彩都比较浓烈。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新闻、通讯和评论的感情表现的话,新闻是“实”,通讯是“情”,评论是“理”。

故此,在进行有声语言表达时所产生的具体态度和声音色彩也是有所区别的。通讯要求创作主体把自己的真切感受融入事中、景中,与播读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高低、强弱、虚实、明暗、快慢的丰富变化,表现文本中丰富细腻的情感,塑造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评论则是要有感而发,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讲究以理服人、寓情于理,声音坚定有力、真挚中肯。与它们不同,消息播报要求播音员主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为主,情绪多平静和缓,声音扎实饱满,色彩新鲜明快,语气真切自然。

电视新闻总体基调的确立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在有声表达和听感接受上可以明确感知到的独具特色的整体感觉与印象,体现了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和语言特点,这一基调也是在和其他语体类型的对比中不断彰显出来的。

有声语言表达必须与电视新闻语体的总体基调协调一致,但协调一致并不意味着被其紧紧束缚、禁锢而不能有所作为。基调也是由一个个实在、可感的基本语用单位所形成的整体,它具体化为生动的内在感受、具体的语气把握、推进的声音节奏。

对电视新闻语体总体基调适应、把握,是进行有声语言表达的前提条件之一,为准确、高效地实现电视新闻传播铺平了道路。

三.有声语言表达对电视新闻文本的能动作用

从宏观的规定性和框架来说,有声语言表达必须遵从和履行文本对它的制约。但是限制有时恰恰也能够营造一个创造性的空间,在稍微观的层面,有声语言表达还是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的。

㈠.有声语言表达对文本的再创造

准确地说,从拿到新闻文本的那一刻起,有声语言表达者就已经开始进入到对文本的再创造的活动中来,进入到充分发挥自主性将视觉符号(文字)转化为听觉符号(有声语言)的创作阶段。“形之于声”是有声语言表达创作活动的核心和集中体现。

“形之于声”是建立在对文本充分理解、具体感受的基础上对结构、脉络、思想感情的整体驾驭,是有声语言传播者对自己内在感知活动的整体把握,表现为有声语言表达的控纵自如。

有声语言表达创作的灵魂在于“新”。虽然电视新闻的有声语言表达具有日常性、连续性,但是真正的有声语言表达创作,它的每一次表达都不是对上一次表达的复制(何况内心感受、声音形态也是没有办法复制的),始终以一种积极、饱满的创作态度、常播常新的创作愿望体验着创作的快乐与兴奋。

运动对于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运动体现着一种变化与生命活力。“在那些不动的东西中固然看不到变化,就是在那些不断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或是一直做着同一个动作的事物中,同样也见不到变化。”[[美]阿恩海姆《视觉思维》,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7页。]积极饱满的创作态度、常播常新的创作愿望,驱使着声音的不断变化与运动,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达样式,推动传播目的的实现,使得有声语言创作具有丰富性和表现力。

㈡.有声语言表达对文本意义的深化与提升

魏巍对齐越所播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感受是,“(他)不仅把我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了,而且把我想表达而没有表达出来的感情也充分地表达出来了。”可以作为有声语言创作对文本意义、内涵深化与提升的鲜明例证。而张颂的这句话,“虽然以稿件为依据但那本文意义已经得到再造和升华,超越了本文,转变为更加容易理解、更易感知、更具有对象意义的、深入浅出的有声语言。”[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144页。],则道出了有声语言表达对稿件深化、提升的理论依据。

某些拙劣的有声语言表达仅仅满足于对已经固定在文字材料中的思想的传递,在这种状况、心态下的表达只是文本的奴隶与附庸,是失去了自我、没有主体性的机械传送。高明的有声语言表达善于在文本与表达之间找到一个有效的“感应点”,把自己的理解、感受、个性结构系统、审美理想追求,融入到有声语言中去,“这种‘感应’是以某个新的参照系骤然之间闪耀在人们对生活底蕴的理解上的方式,使感觉主体无形中得到感悟,从而悄然地完成某个精神的升华。它表现的是一种取自实在而又超越实在的感觉。”[杨建民《艺术感觉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16页。]

对新闻文本的提升和深化,如果仅有主观幻想和热切期待,那将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是“镜中月、水中花”。对新闻文本的提升和深化,不是“见字出声”式的表达可以自然实现的,而是有声语言创作者“内外功力兼修”并达到相当程度后的结果。所谓内部功力,就是有声语言表达创作者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具体感受;外部功力指的是有声语言表达创作者高超、精妙的语言功力以及由此而达到的整体和谐。

㈢.有声语言表达对文本的预作用

在整个电视传播的环节中,有声语言表达是最后一个环节。在人们意识里,是先有文本后有表达,文本作用于表达,表达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只是对文本被动的转述。在这种“文本中心”的认识作用下,文本创作常常会处于一种封闭、自足的状态。有些文本看起来很好,但由于没有考虑到下一个流程播音员的有声语言表达,也没有顾及到受众的“耳朵”,因此,传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电视传播是一个需要集体协作的全流程,任何一个环节都有着全息性。如果各个环节“各自为战”,纵然分别达到最佳状态,也不意味着传播效果的最优化。只有每一流程向上承接,向下开启、延伸,形成一个开放的、贯通的系统链条,彼此之间相互协作、共生互济,融汇为整体才有可能达到传播的最佳状态。

同类推荐
  • 汉语的世界:中国文化演讲录

    汉语的世界:中国文化演讲录

    本书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先生的新演讲集,内容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等领域,如文学的江湖、茶中的故乡、兴亡千载说昭君、苏东坡的历史观、汉语的世界、不住象牙塔要坐冷板凳、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前提和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等。
  •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现代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加快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市场失灵、社会道德缺失等则令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都市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构建高效型城市和维护城市生态文明必须强化卫生风险的监测预警,推进卫生危机的事中处置和善后修复,需要各级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共同重视卫生风险的防范和危机的治理,强化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 给孩子讲点汉字故事

    给孩子讲点汉字故事

    妙趣横生——讲述美丽汉字背后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炼字佳句——读锦绣文章,品字字珠玑,悟写作精要;说文解字——挖掘方块汉字之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本书充分挖掘汉字所蕴涵的文化信息,用一则则故事连缀起一个个知识,用一个个趣话解释一个个问题。父母不妨翻开此书,给孩子讲述关于汉字的故事,使他沉浸于汉字带来的美丽动人、博大精深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给孩子讲点汉字故事》涵盖汉字的缘起与变迁、构造与间架、谐音撷趣、汉字典故、炼字之妙、字谜艺术、成语故事等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娓娓讲述汉字史实及奇闻趣事。一则则妙趣横生的故事,让你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了解到汉字的前世今生;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带你去探索历史的同时,又让你品悟到汉字的瑰丽与神奇。
  •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是第一部反映SARS病毒入侵人类的中国灾难文学的力作,因具有“备忘录”和“启示录”的双重意义而格外受到关注。作者不是为了简单地宣传铁腕治非典的官员、抗击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找到对付病毒而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以及为公众讲述抗击SARS一线真相的新闻记者,而是把他们还原成具有职业守精神的普通人,力图传达的是危机中人性的美丑以及更深层的生存境况,用文字做成警钟,提醒人们“悲剧常常重演”的危险存在。
热门推荐
  • 邪王独宠顽妻

    邪王独宠顽妻

    本文为轻松搞笑文,坚决不虐:一朝穿越,苏笑笑得了个便宜儿子。但儿子的爹却不知死哪儿去了?“走,儿子,娘给你找个便宜爹去!”路人甲挺帅的,但没钱!路人乙挺有钱的,但人却实在是不符合她的审美观。苏笑笑拔拉着便宜儿子一路走一路找便宜爹的故事……(全文完)(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斗罗之随机大礼包

    斗罗之随机大礼包

    穿越斗罗,徐天一开启随机大礼包,先天功,如意金箍棒身外化身(武魂),混沌珠。更新不确定,第一次写作,没经验,也许一辈子只写一本书。给这世间留下自己的脚印
  • 网游之三界游

    网游之三界游

    这里不是武侠世界,所以没有武当少林。这里非同西方魔幻,所以拒绝法师战士。《三界游》里包含了一个漫画般的游戏世界,里面有的是近千万的玩家和十六个各具特色的种族,我只是这里面的一员。原本只是想安心、安逸、安全的玩游戏的我无奈地发现,在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事情堆积下,我的实力随着游戏的进行是越来越靠近传说中的顶峰,所以游戏里的我毫无疑问不可能安心,更不可能安逸,也绝对不可能安全,我是一个时刻被610万对立阵营玩家所惦记的人。同时,我的现实生活也因为这个游戏发生了改变,最起码的一点我想我是肯定当不了宅男了。
  • 天空不要为我掉眼泪

    天空不要为我掉眼泪

    顾昭昭曾经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高中时遇到阴郁少年骆亦航,青春年少,纯爱萌动。骆亦航从小是孤儿,曾被多家收养又被送回孤儿院。他骄傲内敛,内心孤寂,直到遇到顾昭昭才逐渐打开心扉。顾昭昭的父亲是小学校长,因为拆迁问题多次上访,后死于车祸。遭遇巨大变故又适逢高考,顾昭昭为了得到保送名额和骆亦航分手。大学快结束时,顾昭昭再遇骆亦航。骆亦航以为她贪财拜金才与他分手,所以大二就退学,两年后功成名就。一方面想报复顾昭昭当初的狠心,一方面又放不下过去的感情。互相折磨和伤害。大二时顾昭昭再遇陪父亲上访时见过的富家公子陈梓郁,他为了反抗父亲的专制,和顾昭昭协议结婚,保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他们从陌生到互相依靠,感情产生了微妙的变化……“顾昭昭,我的愿望只有一个,就是拥有你。”十七岁的骆亦航如是说。“也许有一天,我连爱情都能给你。”陈梓郁穿着笔挺的西装,纡尊降贵地俯视着我。幸福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原来是那么的遥远,以为近在咫尺,可是往前踏一步才发现,那咫尺之间横亘着万丈沟壑,一脚踩空就尸骨无存。
  • 顶尖管理九定律

    顶尖管理九定律

    无论你从事哪一类的管理,这些定律都适合于你,因为这些定律是世界级工商领袖和管理大师们在管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性认识,是管理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正确地运用这些定律是进行有效管理的根本保证。
  • 王晋康:少年闪电侠

    王晋康:少年闪电侠

    这本书是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以作者的故乡南阳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少年科幻小说。主人公是一群中学生。在小说里,作者使用了神经反应速度为了展示主人公的能力,作者列举了大量高速运动时的图像——电视扫描、眼泪落下、蚊子展翅,这些情节都有十足的画面感,动态地反映了高速、低速两个世界。小说给人以科学的启迪、文学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是小读者的最爱。
  • 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本书是法国当今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重要论著《技术与时间》的第一卷。作者在书中,综合以西蒙栋、吉尔和勒鲁瓦-古兰等学者的技术进化理论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生存现象学理论,从人类固有的“缺陷存在”和“代具性”这两个品质出发,通过阐释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和爱比米修斯兄弟的故事,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新的关系。
  • 何耶揭唎婆像法

    何耶揭唎婆像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道至简:幸福的艺术

    大道至简:幸福的艺术

    本书为人生励志读本,围绕着“简单”与“幸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幸福生活的奥秘所在。希望能够通过一个个有哲理的小故事,给读者以启发,帮助读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幸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