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5400000022

第22章 团购开局(1)

电商后遗症,团购兴起

随着电子商务竞争的逐渐平稳,一种新兴的电商模式兴起,那就是团购,用SNS来做电子商务。团购简单来说就是团体购物,企业通过聚集消费者,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提供给消费者,然后企业通过中间服务获利。根据薄利多销的原理,商家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和个人用户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优质服务。

以常规的网上购物来说,即便是在淘宝、天猫,由于存在数量庞大的商家和商品,用户也不见得总能选择到最便宜的。并不是每个用户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对比、寻找这些海量的商家与产品,很多用户在提交购买订单之后甚至会发现另一家更便宜的,这时就会产生不好的购物体验。

而团购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团购作为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中间人,代表用户去与企业沟通,通过聚集来的大量用户作为谈判筹码,为用户争取最大的优惠,能够尽量给用户提供较低的价格。另一方面,团购还为企业将分散的用户聚集到一起,挖掘了更多的潜在客户,提高了消费转化率。对用户来说,一般的网上购物如果是零售,那么团购就是批发。

千团大战

团购风潮源起于美国Groupon网站,成立于2008年11月。不同于电子商务的是,其独特之处在于:每天只推一款折扣产品、每人每天限拍一次、折扣品一定是服务类型的、服务有地域性,而且一定有线下销售团队,也就是实体店。借助独特的团购模式,Groupon一路飞速成长,2010年营收7.13亿美元,增长率高达606%,估值高达60亿美元。用户增长快,盈利模式清晰,所有人都觉得团购是个好生意。

2010年3月,我国第一家团购网站美团网上线。从每天几单交易,到每天几万单交易,美团网的成交量可以说以天为单位在增长。很快,大家都觉得团购有利可图,接下来迎来的一场团购狂潮。截至2011年3月份,国内团购网站的总数已从2010年最初的10多家发展到了3600多家。其中,不乏各大门户网站的加入,新浪、腾讯、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公司也先后进入到团购领域,团购几乎已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标配功能。

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期待复制Groupon高利润神话。然而问题是,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团购的爆发增长,却忽略了团购的盈利难题。如果说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电子购物网站带来的是便捷,那么团购网站带来的就是“便宜”。在团购网站上,很多商品的价格都是三到五折,甚至有一两折,这使得团购能在限定时间内吸引到大批消费者,但也决定了商家利润有限。而与商家达成合作的团购网站,只能通过广告以及商家分成来获得利润。

要知道,由于团购模式的本地性,想要拉拢足够的商家,需要依靠大量的线下人员“扫街”,即一家一家与商户谈判,达成协议。庞大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仅仅依靠广告和分成是不可能实现营收平衡的。正因为如此,虽然看似生机勃勃,但大多数团购网站都是不盈利的。

2011年,Groupon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给团购带来了资本的青睐。面对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不少团购网站都成功得到了风投资金,为了聚集人气,有很多团购网甚至不惜“亏本赚吆喝”。

据业内人士称,有时候,某一款商品折扣不够低,那么团购网站就自己贴钱,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在美国,Groupon与商家之间的盈利分成比例通常为5∶5,但国内团购网站为争取商家,部分团购网站大幅降低佣金,几乎只收取10%左右的费用。想从这10%的佣金里盈利,除非垄断整个团购市场,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显然,商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出于清理库存和处理过季产品可能会借助团购。但日常经营过程中,除了偶尔的促销活动,不可能保持永远的低价和折扣。所以为了保持足够的吸引力,团购网站一方面疯狂的争夺商家,一方面倒贴抢夺用户。

2011年,没有任何一家团购网站声称盈利。由于团购模式资金回收很快,所以只要亏损不严重,就能一直循环经营下去。借助风险投资,更能一边经营一边砸钱跑马圈地。在这样的行业竞争下,商家从借网站宣传推销自己,转变成开始比较与哪一家团购网站合作对自己更有利。

与此同时,团购网站对商户的底线,只能一降再降。在这种博弈中,商家与团购网站又必须保证自己的利润空间。于是,团购开始渐渐脱离最初的为用户提供低价的出发点,转而在产品和服务上做文章,更有甚者进行虚假团购广告。

价格决定质量,当价格无法再降之后,不管是团购网站还是商家,都没有办法提供让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由此,团购网站开始饱受诟病,陷入发展瓶颈。部分中小风险投资机构看不到团购的盈利希望,于是开始离场。团购网站也从爆发式增长阶段,进入淘汰阶段,一部分团购网站因为入不敷出,资金链断裂而死亡。

剩下的,要么是有巨头支持,不停输血;要么已经完成巨额融资,尚能煎熬。

双马的不同选择

经历“千团大战”洗牌后,团购正式进入巨头竞争阶段。

实际上,从团购爆发开始,大部分互联网巨头就进入了团购市场。在这一场大战中,马云和马化腾自然不会缺席。2010年7月,腾讯QQ团购上线,定位于团购开放平台,接入一众合作伙伴;2010年9月,阿里正式启动聚划算,依托淘宝提供团购服务。

团购的高投入、低产出,马化腾看在眼里,但是作为新兴电商模式,团购也是未来电子商务的一部分,不管是在PC端还是移动端。腾讯的团购可以说是按照阿里开放平台思路,着眼于提供技术平台,接入其他团购商家,并未大量招募地面销售人员。腾讯缺乏电商基因已经在与阿里电商之争中得到了证明,在腾讯电商并入京东之前,也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此时面对需要采取地面推广这种“笨办法”去做的团购,马化腾自然要衡量得失。

电商最大的优势在于利润率,由于互联网的存在,电商极大地降低了成本。而团购却不是这么一回事,作为电商的一部分,团购的利润率有限,但是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有当形成巨大的规模之后,团购才会显现出真正的威力。显然腾讯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团购上面,因此这一次马化腾选择了组建平台,让其他人去做。

而马云的做法更加直接和简单,团购最重要的商家部分,对于阿里来说完全不是问题。在淘宝、天猫上有无数商家,这些都是阿里做团购业务的基础。因此马云只需要建立团购平台,然后提供一系列的有利的条款,吸引一些商家进驻聚划算即可。

与此同时,马化腾还为腾讯准备了团购合作伙伴。2011年1月,美国团购鼻祖Groupon计划进入中国市场,与腾讯达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2011年2月,高朋网正式宣告成立,腾讯与Groupon各出资5000万美元,各占50%股权。

实际上,Groupon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全资收购来实现海外扩张。2011年1月,Groupon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9.5亿美元,并宣布将用这笔资金来开发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随后,Groupon约见了一批中国团购网站的CEO,但是并不是想与之合作,而是希望进行收购。在团购盛行的行业趋势下,显然各大团购网站都还不想就此被收购,Groupon的意图只能落空。

在Groupon看来,在一个区域市场已经成熟之际,投入资金直接收购一家当地企业是最快能看见效果的办法。最为典型的就是Groupon进入日本市场,通过这种手段,Groupon只用了不到三个月就占领了日本团购50%的市场份额。可中国本土团购网站却不这么想,就像美团网CEO王兴对Groupon的态度:“国内市场那么大,我们发展得也不错,为什么要卖给他们呢?”

在收购受阻之后,Groupon找到腾讯。恰好电商领域一直是腾讯的软肋,虽然腾讯也推出了QQ团购,不过也只是出于战略考虑。另外,腾讯缺乏足够经验,不会在控制权上过多干涉。因此,双方一拍即合,快速成立了高朋网。

让马化腾没有想到的是,虽然腾讯并没有强求高朋网的控制权,相对于拥有丰富团购经验的Groupon,马化腾显然更加信赖对方能够把团购做好。结果Groupon带给马化腾的只有失望,高朋网直接照搬了Groupon美国本土模式,想当然地认为中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类似,团购业务进展缓慢。而另一方面,高朋网大部分高管均是来自国外,中国本土员工与外籍管理者之间冲突不断,导致高朋网管理混乱。就这样,令人羡慕的强强联合,最后无缘团购市场第一梯队,在庞大的资源下苟延残喘。

对于马化腾来说,高朋网的衰落只能说腾讯时运不佳。作为团购鼻祖的Groupon,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引发了中国团购网站的巨大恐慌,然而谁也想不到,Groupon在中国市场如此眼高手低,表现糟糕。现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只有马化腾被迫背了黑锅。

当马化腾在团购上碰壁时,马云的聚划算却增长稳定。2011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淘宝网旗下的团购平台聚划算将以公司化的形式独立运营,从淘宝网剥离,作为单独业务模块发展。由于聚划算是归属在淘宝网,所以在国内团购行业中,很少有人把聚划算划分在团购领域里。而此次马云将聚划算作为阿里独立的团购品牌运作,可以说是加快了对团购市场的渗透。

截至2011年底,聚划算交易额达到101.8亿元,占据中国团购全行业一半市场份额。早在2010年9月,马云就与团购网站24劵的CEO刘一楠进行过深入交流,当时马云还有很大的顾虑,一方面团购网站一窝蜂兴起,另一方面担心阿里起步过晚。而随着聚划算交易额超过100亿元,马云才真正安心了。同时,马云开始要求聚划算从“攻城略地”转变为“稳健守业”。

不仅如此,相对于马化腾寻求外援的做法,马云选择了更好掌控的国内团购合作伙伴,作为聚划算的补充和盟友。2011年7月,美团网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阿里正是其投资方之一。

阿里系旗下已有了聚划算,而且发展良好,显示出强大的销售能力。不过聚划算锁定的是实物类商品,更加侧重于阿里内部的商业资源,也就是说阿里并没有像其他团购一样进行本地化线下商家的争夺,聚划算的流量几乎完全来自阿里“内部循环”。美团网则是外部环境中一家非常有竞争力的团购网站,主要围绕非实物服务性产品。非实物服务性产品对于本地化与区域化要求非常高,聚划算在这方面只能局限于杭州,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投资美团网能够让阿里获得体系外的业务拓展机会。

不是竞争的竞争,角力O2O

在激烈的线上线下团购竞争当中,实际上马云和马化腾并不是执著于团购。其最终的目的确切地说是O2O,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简单来说,O2O就是网上买单,附近消费。这也是互联网巨头从PC端转向移动端的又一次较量,在完成了对线上购物的争夺之后,它们都想抓住生活服务类电商化的机会。

团购之所以对一众互联网巨头吸引力如此巨大,并非只是看重其在实物商品上的销售能力,虽然这也是团购的一部分。这些巨头所关注的是非实物商品和服务,也就是所谓的本地化生活、娱乐等服务。这些东西此前在电子商务上面很难规划与管理,所以大多数电商都没有进行深入挖掘,而团购的出现正好补充了这一点。

或者说,团购从一开始最大的想象力就并非是打折销售,单纯的打折销售依靠电商平台就可以完成,比如淘宝、天猫上面并不缺乏打折商品。团购兴起的最终目的是围绕人的周围提供日常生活化与娱乐所需要的服务,也就是O2O。

阿里O2O生态圈

团购可以说是O2O的起点,而马云在团购上的风生水起,让阿里在O2O上快了腾讯一步。马云曾经引用比尔·盖茨的话提出“未来电子商务会改变世界的方方面面”,而O2O正是电子商务的下一个重要改变,也决定了阿里的发展方向是从线上转移到线下。

不管是腾讯的微信,还是阿里的来往,其移动社交战略的目的实际上也是打通线上与线下的障碍,双方所开发的各种移动类APP也是这个目的。如果说过去线上和线下是两条平行线,互不干扰,那么移动社交软件、移动类APP都是作为连接线上和线下的桥梁。

阿里在O2O上的布局,围绕着三个维度来进行:人、商品、场景。

人就是消费者,阿里将转变为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体系。过去马云在建立电子商务形态的过程中,考虑的更多的是将商家与消费者聚拢,对于商家卖什么商品以及消费者需要什么商品并不干涉,完全是自然性交易。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就好像河流流到哪里,哪里就繁荣,没有流到的地方就荒芜。也就是说,商家卖什么商品,什么商品就能够产生销售,一些消费者需要但是没有商家提供的东西,消费者还是要在线下寻找。

同类推荐
  • 微信改变世界

    微信改变世界

    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网络新经济研究者、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邱道勇先生撰写的国内第一本微信相关书籍《微信改变世界》在京上市发售。该书从微信应用入手,详细介绍了微信的发展,也收录了微信营销的经典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
  • 世界500强高效管理笔记:给你一个团队,这样抓落实

    世界500强高效管理笔记:给你一个团队,这样抓落实

    和谐与制衡是管理的基本目标。没有不称职的人,只有不合适的职位。寻找志同道合的卓越伙伴搭建企业班子。尊重非正式的团队协作——自组织。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激励目标。放入“鲇鱼”,让员工保持紧张感。二八法则:重要的多数和烦琐的少数。不合理的禁令会逼走员工。面对优秀员工的辞呈怎么办。不要一味服从,而要激发团队活力。
  • 团队精神(大全集)

    团队精神(大全集)

    任何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战略、财力、关系、人才等单方面的竞争,更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的精神竞争。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对于建设好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社会化营销:构建360度微资源生态圈

    社会化营销:构建360度微资源生态圈

    本书围绕营销领域的热门话题,深入解读社会化营销的实质、特征及操作技巧,全面系统阐述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新思路。此外,本书更创造性地提出了“360度微资源生态圈”理论,强调在社会化营销过程中,建立各种平台、受众、客户之间互生、互动的关系,从而在根本上改造基于传统媒体平台的、单向的传播理念。书中既有涉及各行各业的26个经典社会化营销案例,又有大量数据支持,为读者提供极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 华为管理:任正非的12堂管理课

    华为管理:任正非的12堂管理课

    华为,从当年的深圳小厂到如今的商业巨头,任正非是如何做到的?本书从用人、制度、危机、合作、影响力、供应链、方向、成本控制、流程等12个方面,多个角度展现了华为的发展历程,以及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心得,并加入了任正非的部分精彩语录。书中阐述的华为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尤其值得每一个企业家和个人学习、借鉴。
热门推荐
  • 情深流年度

    情深流年度

    世人都说西屿国白相的妹妹白清越是一朵温柔的解语花,为人温柔大方,善解人意,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可无人知晓,这温柔的面具下面隐藏的是恨意。她的归来,只是把所有的计划付诸行动。她算计了所有,唯独没有想到把自己也给算计了进去。某人:若这万里江山,万千责任是枷锁,为你,弃了它又何妨?情深似流年,她终究是逃不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心为缘起不知悔恨晚

    心为缘起不知悔恨晚

    人群中一眼看到你,余生都是你,遇见是很美的事,爱上你是注定的。小叶对不起我后悔了。阿澈你很好我爱你。如怜上苍待我不薄。
  • 重逢

    重逢

    《重逢》是作家石钟山根据自己少年经历写成的一本散文故事集。在作品中,作者敞开心扉,以抒情和略带戏谑的笔法书写自己从小时候到青少年、再到成为军人期间看到和经历过的故事。作品以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为背景,讲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情感,如少年时期肆无忌惮的整人故事、青年时期青涩懵懂的恋爱、参军后残酷而多变的现实……每个故事基本都围绕一个主要人物展开,有些荒诞可笑,有些则感人至深。从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和那些几乎已经被遗忘的时代及精神“重逢”,重新找回人性的美好。
  • 员工团队精神教育读本

    员工团队精神教育读本

    职工素质教育是指对企业职工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因此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现代企业所必需的学习型、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员工,因此非常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 陆少缠婚狠毒杀手妻

    陆少缠婚狠毒杀手妻

    楼云起自杀了,楼云落顶替了她的名字。本只想和姐夫离婚,带回姐姐的孩子,好好做她的族长。没想到,一场打斗,一个男人识破了她的身份,杀?还是不杀?“陆斳羽,你想死吗?”匕首抵在男人的喉咙处,男人勾了勾嘴角,不动声色的搂紧了女人的腰。“想你。”“滚。”“离婚,曦曦怀孕了。”一纸离婚协议摔在桌上,楼云落拿起翻了翻呵,一千万买她姐姐这五年的青春。“我只要季辰星。”“可以,签字。”上午离婚,下午就被人拖进民政局结了婚,眼前的两个红色的小本本,还没得来得及打开看看,就被某男撕了个稀碎。“卧槽,以后日子过不下去了还可以离,你他丫的把结婚证撕了是什么鬼?”某男笑的一脸危险,搂紧后知后觉想逃跑的女人。“老婆,我儿子都在你肚子里了,你还想退货!”1v1双处宠文,纯粹虐渣,不喜勿进
  • 徒弟个个狠角色

    徒弟个个狠角色

    清云仙子成元婴了,可以收徒了。养了一个又一个徒弟,掏心掏肺培养他们逐渐成为大佬。然后她准备好养状态,打算好好享福的时候…… 小兔崽子们居然跳出来说要弄死她……
  • 校草老公只爱我

    校草老公只爱我

    每当有人问她:当初是你追的他,还是他追的你?林袅袅总会回答:打游戏爆的。某人不爽的捏着她的小下巴,冷眉一挑,问道:“谁是打游戏爆的?”林袅袅咧嘴一笑:“我是打游戏爆的,我是打游戏爆的。”某人很得意,赏了她一个么么哒。自从她被贴上他的标签以后,他就对她宠爱有加,唯命是从。也因为和他走得太近,她成了女生的公敌,每天找她麻烦的人多不胜数。她表示好烦恼,这样的男朋友太不省心了。某日,林袅袅低价出售男朋友一枚,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冬暖夏凉。某人发现以后,火冒三丈,掀了她的小被子。“喂喂喂!打你啊!”“来!”某人哒的一声,把皮带给抽了出来。“你来真的?”“我什么时候来假的?”“打就打,来啊!”
  • 山楂树的春天

    山楂树的春天

    著作收录了霍虎勇学生时代创作及发表的223首诗歌,是一部独具青春魅力的诗集。 出生于农村的霍虎勇朴素而真诚,他的笔调深沉,辛辣,平实。这位才华出众的青年诗人有着众多的读者群,尤其他的情诗颇受年轻男女喜爱,甚至捧为经典。
  • 我真的不适合当人

    我真的不适合当人

    我真的不适合当人……我真的不适合当人,我真的不适合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