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3700000002

第2章 北京城市地理(1)

除了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

北京还有许多不得不提的地方,

真正的爱恨情仇,

都发生在这里……

睡城

二十年前跟北京人提“望京”,对方脸上大多会出现一片迷茫。这是哪儿啊?当然,要是提花家地,大家就释然了,哦,说的是那儿啊,村里了。

当时望京刚刚开始建设,我有幸目睹“盛况”。开发公司的指挥部就在一座小破楼里,在楼前放了鞭炮。周围是荒草野地,尘土飞扬的。谁也没想到后来这边跟树林似的出现那么大的居民区,居住人口差不多有上百万,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了。

这个位于北京东北角落的地方,横跨四环五环,一侧接京承高速,一侧接机场高速。除了花家地以外,附近还有许多奇怪的地名,比如金盏乡,比如奶子房。奶子房是清朝的奶妈集散地,就算是王公贵族,也会到这个地方来雇奶妈。顺着五环再往东走,是东坝。东坝之战是靖难之役的转折点,建文帝的部队在东坝打了败仗,从此一路溃退,直到朱棣打下南京。但总而言之,尽管有点历史渊源,这一带当时并不有名。

望京的房价一起步就不便宜,4000多元一平米,没几年涨到7000,二十年前真是天价啊。这里也是炒房族最初的乐园,无数人的第一桶金都是在望京刨出来的。望京的楼越来越密集,街道越来越多,后来,北京的媒体干脆称之为“睡城”。意思就是几十万人一睁眼就出门上班,下班回家天已经黑了,洗洗睡也没别的念想,相当于建了一个招待所一样的城市。当然,后来建了一批写字楼,有些公司进驻望京,除了睡,望京又多了一个功能,就是“牲口棚”。

望京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找不到北”。北京人给人指路喜欢说方向,比如向西拐,向南走,诸如此类。到了望京绝对不灵了。因为望京和横平竖直的北京不一样,它本身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是斜的,它的街道也就没规律了。二十年了,我几乎每次到望京都迷路。如果要找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地标,某大厦,某饭馆,约在那儿就行。还有一个办法是打黑车。望京地铁站口黑车云集,跟人拼个车,说去某小区,一般能找得八九不离十。

望京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堵车。睡城的人睡醒了,想要出城,不太容易,虽说四周都是交通主干道,但想把车开上去,可比较难。这事呼吁了很多年,可能是因为人多力量大吧,终于让政府下决心,开了几条通向四面八方的通道,现在堵车的现象减轻不少——其实,就是把车开到主干道上,依旧也是个堵,外面一堵,望京本身的拥堵感反而减轻了。

当然,望京也有很多让人喜欢的地方,比如楼很新,又高,如果空气再干净点,汽车再规矩点,就很有味道了。比如人也很新,到处都能看到年轻人——年轻人能住到望京的,应该都是过得不错的,新来的或者混得惨的,一般都会往更远的地方扎。还有,望京出现了些好吃的饭馆,文化人的聚会也多了。一些成名的艺术家也住望京,比如虹影。当然望京还有“黄家饭”,那是一个叫黄珂的大侠,天天在家摆流水席,请各路神仙、文艺男女打牙祭,据说每年去他家吃饭的,达到两万人次。

望京现在也算城里了,新房子的价格直逼4万一平米。至于睡城,望京也不能独享,北边的天通苑、回龙观,东边的通州,南边的大兴长阳……都先后被媒体“授予”了这样的称号。拥有好几个睡城的北京仿佛一个星系,带着行星一般的睡城每天运转,走在无休无止折腾的轨迹上。

天通苑

天通苑是北京最火的楼盘了,现在北京很少有人不知道。它在亚运村正北中轴线的延长线上,立水桥北边。当别的房子都卖三四千一平米的时候,因为是“经济适用房”,天通苑只卖2650元。卖得火,它就无限制地盖下去了,天通北苑、西苑、东苑,还分一区二区三区……有多大呢?地铁需要三站才能纵贯天通苑。

我曾经也打过天通苑的主意,跑去咨询。售楼处的小姐坐在那里,拿支圆珠笔,不耐烦地对我说:“就剩一套了,你不买的话那边阿姨就买了。”我问能去工地看下房子吗?她说不能,房子还没盖呢。我说户型图设计图规划图总有吧?她说没有。合着我啥都没瞧见就得交钱。后来我问,贷款需要啥手续呢?她说你去隔壁银行问。结果我到了银行,银行问我交订金没有?我说没有。银行说:“没交订金,我们不负责回答任何问题。”

就这么着,我没买成天通苑的房。天通苑的楼盖得密密麻麻,看着那些窗子,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可能都会晕。楼多人也多,进城的城铁一过天通苑,基本站都没处站了。实际上,天通苑足够称得上是个小城镇,不知道当年的规划者是怎么想的,把那么多人塞到一个地方。

这里住的人,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文化人,我以前单位的几位领导也在,还有我的同学、朋友和同事。当然也有怀揣梦想进北京打拼的人,比如一些歌手、打工族、单身男女,还有很多身份暧昧的人,比如二奶、小姐和掮客。混杂,是天通苑另一个突出的特色。

对于我这样远离市中心的人来说,天通苑就是我的游乐场,我的王府井和春熙路、南京路。原来天通苑西侧是一条条肮脏的小巷,遍布发廊,门口坐着长腿、短打扮的性感女郎。据说有领导出城,路过此地,说了句“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于是此地拆迁大改。后来,这里兴建了购物中心,高楼大厦,有书店、电影院、健身房、溜冰场、超市,各种名牌店入驻,这几年甚至还有了IMAX,气势直逼香港。几年一个大变化,是能做到的。

不过,问题依旧存在,那就是堵车,而且几乎是无所不堵。立水桥扼守天通苑进城的要道,“7·21”大雨,这里是电视台重点直播的地区,大家都泡在这儿,因为堵了,想跑都跑不了,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被淹。其实不下雨,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住天通苑长了,都有一招走小道穿村寨四处乱撞还不迷路的本事。抢车位和无视交通规则钻缝的也特别多。像我这样的老实人,开车进城基本不走天通苑,而是绕行附近高速路,多出十几公里路程吧,但仍然比穿越天通苑要快很多。

出租车肯定是不够用的,地铁又挤,开车又堵,所以天通苑的黑车就是必需的了。每到下班时分,地铁站口挤满了各式的黑车,包括各类品牌的小汽车,也包括带个小玻璃房的三轮摩的,上面挂着“军残”这样的牌子——也许带个“军”字,就要威风许多吧。它们停在路边,或者毫无方向感地穿行,空气里弥漫着烤臭豆腐、炸肉串、烤冷面和鸡蛋灌饼的味道。

每当这个时候,站在嘈杂的、弥漫可疑味道的地儿,听着消夏夜市大喇叭里播放的歌曲,看着路上拥堵的汽车、马路对面的闪烁的霓虹灯,就会从幻想回归现实。没错,这儿还是北京。

工人阶级的CBD

光华路,是指北京东二环路外,日坛公园南侧那条路。一直向东延伸过三环,直奔四环。

现在说起光华路,首先想起的是嘉里中心、世贸天阶、世纪财富中心什么的,边上还有国贸和中国大酒店。没错,它是北京CBD的核心地区,大量世界上著名的公司驻扎于此,高档酒店餐厅随处可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加上许多外国人、时尚杂志编辑和长腿高挑美女出入,名车华服,简直让人觉得这儿不是北京,而是世界上其他地方。

方圆几十里地如此体面,人们说话简直不好意思大声,穿着背心短裤在那一带根本没法混。

其实就在几十年前,也就是80后的童鞋们陆续出生的那些年,这儿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光华路的中心路段,也就是世贸天阶向东,是非常集中的工厂区。比如北京制药厂,那可是生产全国知名的双鹤果味VC的地方。那时候没有深海鱼油、维生素片之类的保健品,吃上一片果味VC就是保健了。制药厂旁边就是白兰洗衣机厂,其生产的白兰、白菊洗衣机,必须凭票才能买到——搞到洗衣机票、电视票和冰箱票,就像现在能出国移民一样令人艳羡。洗衣机厂前,经常天不亮就有排队的人群,都是捏着现金揣着票的人,现在只有苹果店卖新款iPad的时候,才能再现这样的盛况。

再往东一点,有个3501工厂。看这名字,就是生产军品的。3501有名,是因为两件事情。一是因为有个礼堂,可以放电影,周围群众想尽方法找路子搞电影票,拿到手了,就开始得瑟,不是一般人儿啊,洗衣机票搞不到电影票能搞到也行;二是3501有个对外销售的军品商店,没门脸,进去黑乎乎的,就是一溜柜台,和供销社服务部没啥两样,可那里能买到解放胶鞋、军帽、军用水壶甚至军被,还有其他一些军用的工具。小孩儿是经常要去过过眼瘾的,买不起,就算买得起也穿不了。大人去就是淘宝去了,那时候拿军用胶鞋在西藏是能换到雪莲的。

3501东侧,是北京医疗器械厂,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名字。但它改名叫雪花电冰箱厂之后就声名大噪了。医疗器械和冰箱有关系吗?有。这个厂子的核心产品就是制冷设备,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生产了。医院里用得着的制冷设备有两样,一是太平间的停尸柜,二是放药物的冰箱。后来,这个厂还为宾馆、商店制造冷库,放牛羊猪肉和冰棍用的。总之,凡是能制冷的物件,它都会生产。我之所以对它如此之熟,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的《人民日报》发过一张照片,标题是“我国生产出第一台电冰箱”,照片上那个在一屋子冰箱之间自豪微笑的姑娘,就是我妈。《人民日报》说她在认真检测产品。

我小时候是经常被我妈带到工厂里玩的,那时候工人竟然可以带孩子上班,这让现在在富士康挣血汗钱的人感到不可思议吧?我至今记得一进工厂门,是一个巨大的照壁,上面画着宣传画,男女工人面色红润,迎着朝阳,露出自信的微笑,上面写着两行大字:一行是“我们有着辉煌的过去”;另一行是“我们必将有着更加辉煌的未来”。

最早的国产电冰箱,主要是医用,还有就是首长以及高级别的酒店宾馆用,我妈负责维修,沾她的光,我和她去过空军司令员的家,去过北京饭店西哈努克亲王住的套房。那时候的冰箱长得圆头圆脑,流线型的,完全不像现在的冰箱方方正正。上世纪80年代初,工厂开始生产民用冰箱,依旧采用传统的纯铜质制冷压缩机,个头很小,但非常沉重,优点是压根用不坏,就算十几年后冰箱的塑料箱壳都变色变形了,铜压缩机照样动力十足,拆下来换到新壳上,依旧是台好冰箱。正是因为结实,雪花声名鹊起,再加上工人们大多经过二三十年锤炼,技术是独一无二的。于是,全国各地打算建冰箱厂的城市,分别派人前来学习,而雪花厂也是无私支援。我妈就带过好多徒弟。她曾经很骄傲地跟我说过,什么香雪海,什么海尔,什么阿里斯顿,他们第一批技术工人,全是我们这儿教出来的。

那个时候,光华路是一派热闹景象,早晨和黄昏,自行车铃响成一片,9路公共汽车往来穿梭,戴着套袖的工人们像潮水一样涌来涌去。白天,路上十分寂静,但一走近工厂的围墙,就能听到流水线机器巨大的轰鸣声。中午,各个工厂食堂开饭的时候热闹非凡,在大街上都能闻到食堂特有的那种味道,工人们拿着铝制饭盒和饭票涌去买饭。雪花厂的食堂是个“多功能厅”,里面有个大舞台,开饭的时候大家在那里吃饭,开会的时候就是礼堂,容得下全厂职工。逢年过节,还可以办联欢会,虽然没有现在的年会那么高级,就是摆摊游艺,猜谜套圈,但全厂的工人和家属们,都玩得不亦乐乎。

回想起来,有件很奇怪的事情:在光华路上,牺牲得最彻底的,就是雪花厂了。按现在的眼光来看,无论是生产医疗器械,还是生产家用电器,都是挣大钱的买卖,怎么会混得那么惨呢?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妈说,在雪花厂最红火的时候,按照上级行政指令,将它和通州一个压缩机厂合并了。那个亏损的工厂人员很多,又无权辞退,雪花厂顿时不堪重负。加上使用了他们生产的铝制压缩机,质量下滑,返修率极高,市场很快就稀里哗啦了。后来,几乎走投无路的工厂试图和美国惠而浦公司合作,可没两年也以失败告终,雪花厂的产品,基本在市场上消失了。

雪花厂把地卖了,迁往远郊区。在雪花原址上拔地而起的,就是现在豪华气派的嘉里中心。

光华路上的工厂几乎全都不见了,当然它们还在角落里留存着一些办公机构,诉说着曾经的存在。至于雪花厂,我只有在我妈领退休金和报销医药费的时候,才能感知到它的存在。后来退休金打到卡上,医药费走医保,几乎就没什么联系了。直到有一天,我去邮局,猛然发现邮局挂在墙上出租的铁质邮箱上,有着“雪花制造”的字样,顿时有种久别重逢的感觉。

在网上查找雪花电器,发现他们依旧在做电冰箱,希望他们像照壁宣传画上说的,依旧有个光明的未来吧。

恍如隔世,这就是我到CBD的感觉。以前,这里是北京最大的工厂聚集区,是工人阶级的地盘。现在,它变成“资本家”的地盘。这是两种风格的世界,竟然让一个40多岁的人生出巨大感慨。但愿,这种变化也算是进步。

嘉里中心酒店是香格里拉集团管理的,巧了,我有朋友在香格里拉酒店上班。有一年他们开年会,搞了个小合唱,还把视频挂到网上。唱的什么呢?《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打开视频,听到第一句,眼睛就湿润了。现在的“接班人”,都变成“加班人”了。

同类推荐
  •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阳光是上天的礼物,无论春夏秋冬,阳光的品格就是普照大地万物,不会给你多照一点,给他少照一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在享受阳光,可谁又会在意阳光?无论人们是否在意,阳光总是一种最朴实最可贵的存在。再说,我们什么时候会想起来感谢阳光?生活中,除自己之外,都是他人。他人即阳光。我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我,我们相互都应该是各自的阳光。
  • 开卷书坊·待漏轩文存

    开卷书坊·待漏轩文存

    本书为开卷书坊第三辑系列中的一种,为吴奔星于1980年到2002年间所作散文的结集。主要是作者对师友故交的回忆与怀念性文章,此外还有日常生活的随笔和文史小品文。文中所写所忆包括胡适、黎锦熙、齐白石、谢六逸、叶圣陶、冯至、田间、王瑶、公木、唐湜、唐圭璋、徐迟、卞之琳、臧克家等诸多名流,其中大部分都是首次面世,具有现代文学史料价值。
  • 菊与刀(经典译林)

    菊与刀(经典译林)

    《菊与刀》是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认最佳读本。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而刀则是日本武士精神的象征,《菊与刀》作者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本尼迪克特是著名美国民族学家、女诗人,是美国人类历史学派开创人博厄斯的学生,也是其学术继承人。192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从1936年起代理哥大人类学系主任。她与美国人类学家米德一起,结合心理学的研究,形成博厄斯学派的一个支派,即“心理学派”或“民族心理学派”、“种族心理学派”。
  •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本书将展示给您历史中的种种玄机:关于攀升的学问,关于明哲保身的计策,关于统驭天下的智谋,关于处世的哲学,关于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关于君子与小人的争斗……带给您的必是耳目一新的感受!当您掩卷而思时,您会发现这是历史、文化与智慧最完美的融合体!
  • 文化西安

    文化西安

    本书以游记的形式介绍的西安的宫殿遗址、帝王陵墓、长安八水、文化展馆、钟楼鼓楼、西安城墙、雁塔广场、曲江风光、大新城、花园社区、休闲度假等部分。
热门推荐
  •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堀辰雄短篇集

    堀辰雄短篇集

    本书收集堀辰雄四部中短篇作品:《笨拙的天使》《神圣家族》《鲁本斯的伪画》《旷野》。
  • 间客

    间客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当许乐从这行字上收回目光,第一次真正看到尘埃后方那繁若芝麻的群星时,并没有被震撼,相反他怒了:大区天空外面的星星这么刺眼,谁能受得了?天天被这些光晃着,只怕会变成矿道上那些被大灯照成痴呆的野猫!于是许乐放弃了成为一名高贵女性战舰指挥官辅官的梦想,开始在引力的作用下,堕落,堕落,堕落成了看门房的外乡穷小子,出卖身体的可怜男子,从事繁琐工作的男保姆……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露着白牙,眯眼傻笑,披着莫名的光辉,一步一步地迈向谁也不知道的远方。…………许乐,东林大区公民,从一颗荒凉的半废弃星球上离开,脑海里拥有一些希奇古怪的知识,身体里拥有这个世界谁也不曾接触过的力量,并不浑沌,一味荒唐知足地进入了这个最无趣也是最有趣的世界。间客的人生,一定很精彩。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中国城市品牌突围:兼论以人为本的城市品牌观

    中国城市品牌突围:兼论以人为本的城市品牌观

    在全球化、民主化趋势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冲击下,品牌战略已成为中国各城市获得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就目前而言,真正通过品牌运作而获得成功的城市为数不多。城市品牌的问题和出路何在?本书秉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此进行了探索。
  • 饕魂猎者

    饕魂猎者

    你,相信自己的前世吗?又或者,你,相信千年轮回吗?世间多少人,欲知死后为。那些存在于传说和神话之中的上古凶兽:饕餮,穷奇,梼杌,裂天兕……那么,那个时候,我们,又在哪里?在做着什么?千年轮回或许是梦,但是尘封的往事却又是无比的真实……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
  • 等风来等天晴

    等风来等天晴

    她在高中时期遇见了他——黎铭晨,但是,黎铭晨与夏初沫完完全全是两个世界的,这是黎母对夏初沫说的一句话。但是夏初沫还是深爱着黎铭晨,就这样,进入社会,社会如同绞纸机,慢慢绞碎他们的爱情,夏初沫发现自己和她的差别,原来,一直是自己在拖累着他,只有她,才能帮助他,度过难关,而自己却什么也帮不了他,自己只会连累他。她只能离开他,这才是她所能做的,这也是她应该做的。就这样,夏初沫消失了一年。黎铭晨一直寻着她的身影,直到他,看到了它,一切都已经明白了。他们最终应验那句话“你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八年之爱,一切,已成定局。
  • 我为灵药

    我为灵药

    那边的美女,我有药,专治月经不调小腹阵痛的。这边的将死之人,要不要我给你泡一杯茶喝了癌症都管好!都市重生,王木回到了年轻时候,偶然间获得了神秘的能力。从此以后,他的全身上下都成了宝。拔一根头发送人泡茶喝,对方的重度感冒一夕之间全部好了。放一滴血给癌症晚期病人喝,一晚之后生龙活虎连死神都懵逼!就这样,王木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馍馍,麻烦也随之将近~
  •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南京东路街区是上海的地理中心与行政中心,亦是上海文化展示的最佳窗口之一,其历史发展脉络,是百年上海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