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8100000014

第14章 赶海

趁大海落潮时到海边收获一些海产品,海边的人把这种行为叫作赶海。赶海是大海对海边人的慷慨馈赠。

赶海的内容很丰富。最常见的是打海蛎子。退潮后,近海的礁石裸露出来,那上面结满了大大小小的海蛎子,海蛎子学名牡蛎,营养丰富,味道极鲜,打海蛎子通常携带自制的工具,一种叫刨钩,木制的短柄上镶着一只铁钩;另一种叫刮刀,由子弹壳制成,弹壳上部削成尖尖的,呈指甲状,弹壳底部切去,可以套在食指上。打海蛎子时,先用刨钩凿开坚硬的海蛎子壳,然后用食指上的“铁指甲”将海蛎子肉抠出,顺势放进携带的碗、瓢或者饭盒里。还有的干脆直接送进嘴里,生而食之,海边的人有“生吃蛎子活吃虾”之说。海蛎子还可热烹,海蛎子炒鸡蛋是海边人家的一道家常美味,炸蛎黄则是一道闻名遐迩的地方名吃。用海蛎子开汤下面条,更是海边人人皆知的家常饭。

赶海的另一项常见的内容是挖蛤蜊。蛤蜊是生活在浅滩的一种贝类海物,胶东沿海蛤蜊品种很多,有人们俗称的飞蛤、纹蛤、毛蛤等等。挖蛤蜊通常也要借助工具,如一把铁锨,一把小铲,再专业一点的则自制一把可以漏掉沙子,留住蛤蜊的铁耙犁,这种铁耙犁的收获足以让赶海者养家糊口。挖出的蛤蜊要放进海水里,让它吐出肚子里的沙子,只留下白白嫩嫩的蛤肉,可以做出美味可口的原汁蛤汤,或者做出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辣椒炒蛤。

赶海还有一项内容是钓蛏子。蛏子是一种生活在沙滩里的软体动物,样子很像一分为二的毛笔帽。蛏子不能打,也不能挖,而要钓。钓蛏子的工具主要是两种钩子,一种叫钢丝钩,一种叫炮弹钩,通常用自行车辐条做的叫炮弹钩,因为尖端像一枚小小的火箭弹头,也很像古代用的箭簇,所以得名炮弹钩。退潮后,沙滩上会留下一个个小小的洞口,蛏子就躲在洞口附近呼吸,一旦发现洞口,便将钩子对准洞口迅速下插,这时稍一犹豫蛏子便会溜之大吉。但是钩子不能插得太深,也不能太浅,要恰到好处地插到蛏子的开口处,受惊的蛏子便本能地关闭其笔管形的外壳,这时钓蛏人顺势一提,蛏子便乖乖地被请出洞穴,成为赶海人的囊中之物。

赶海时不用工具的项目也很多,如捉蟹子、拾海螺、拣海菜等等。落潮之后,海边总要留下一些小水湾,那里面有因为贪玩而来不及撤回大海的螃蟹,赶海时,这些乐而忘返的家伙便成为人们的猎物。不过螃蟹这家伙一贯横行霸道,凶得很,捉螃蟹时要特别小心,要从它的背后悄悄接近,然后迅速出手,捏住它的底和壳,如果你求胜心切下错了手,被它那有力的大螯钳住,非夹得你嗷嗷叫不可。捉螃蟹时经常听到那些经验不足者幸福的尖叫。海螺,尤其是那些小海螺可能是最没有自卫能力的小动物了,退潮后,它们被搁浅在礁石上、沙滩上,只能乖乖地等着人们去拣,所以海边人叫拾海螺。拾到的海螺通常用水煮一煮,大些的用牙签将肉挑出,小些的如同瓜子大小的小海螺,海边人叫它“海瓜子”或“锥锥儿”,要啄破其尖,吸食其肉,就像嗑瓜子一样,海边人经常吃得津津有味。

海边的人常年赶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便有了许多赶海的谚语。如“初一十五两头赶”,那意思是说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次大潮,可以在早晨和傍晚两次赶海。又如“风落脚子赶大潮”,意思是大风过后,海潮退得很远,这时赶海的收获会比平日的多。再如“东北风,十个篓子九个空”,意思是说刮东北风的日子,退潮后,海边的东西很少,赶海的人十有八九要空手而归。

海边的人几乎人人都有赶海的经历,还有的人常年赶海,便有了许多关于赶海的故事。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是这样的:陌生男女蹲在沙滩上赶海,男人在前,女人在后,天近黄昏,视线欠佳,男女皆睁大眼睛,搜索海物,这时,男人的裤腰带从腰间脱落,因为是蹲在海滩上,男人全然不觉,继续前行,那腰带也在海滩上逶迤而行,暮色中身后的女人误将蠕动的裤腰带视为海物,便向前一把拽住,男人惊叫:“那是我的——”后面的话未等出口,女人立即理直气壮地接上:“海里的东西,谁拣了是谁的!”

如今,对大多数海边的人来说,赶海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收获,因为赶海的过程带给人们身心的愉悦,要远远大于赶海的收获。

晒咸鱼

胶东半岛,民间有晒咸鱼的习惯。每年的深秋初冬,北风起,蚊蝇灭,渔村的院落里,沿海城市居民楼的阳台上,挂满了随风飘摇的咸鱼,成了胶东城乡的一道风景。

在生活困顿的年代,晒咸鱼或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鱼汛时节,大量鲜活水产品捕捞上来,没有足够的冷藏条件,一些捕捞上来的鲜鱼不得不撒上盐,腌起来,免得坏掉。还有的因为经济条件所限,鲜活水产吃不起,只有吃价格便宜些的咸鱼。而今,大型冷库星罗棋布,冰箱、冰柜普及家庭,鲜活水产品应有尽有,晒咸鱼就成了老一代胶东人的习惯,成了留存于民间的一种习俗。

适合晒咸鱼的鱼种是有些讲究的。在胶东半岛,优质的鱼种一般是不会用来晒咸鱼的,适合晒咸鱼的主要有小黄鱼、小偏口、鲐鱼、鲅鱼、鳝鱼等。晒咸鱼的鱼不宜太大,太大一是不经济,二是重新加工时费时费力,口感也不如个头偏小些的。

晒咸鱼的时机是有讲究的。每当秋末冬初,北方的气温大降,冷风劲吹,即使还有未被冻死的苍蝇也已经飞不动了,所以不用担心苍蝇飞到咸鱼上播撒细菌。此时是晒咸鱼的大好时机。晒咸鱼的工艺并不复杂。当小杂鱼大量上市时,选择一些适合晒制的鱼种,破膛开肚,除去内脏,然后按比例放盐,待盐溶化,渗入鱼肉后,再将咸鱼带到海边,用海水将鱼洗干净,再放到阴凉处晾晒。此时,晾晒个两三天后,再到海边将晒得半干的咸鱼用海水泡洗一次,再放到阴凉处晾晒。如此反复两三次,咸鱼就呈现出白里透红的琥珀色。通过阳光,密密的鱼脊,稀疏的鱼刺清晰可见。挂在绳子上的咸鱼随风飘摇,一幅韵味十足的胶东半岛风情画。

咸鱼晾晒的程度可根据晾晒者的需要。愿吃干的,可多晒几天,不愿吃太干的就少晒几天。早些年,人们晒咸鱼,是为了吃粗茶淡饭有个“就头”,而今,不少老人仍然嗜好这一口,恐怕就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生活必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怀旧,是一种情结。早些年,人们晒咸鱼,盐撒得很多,一是怕坏,二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咸一些,吃起来耐吃些。如今,经济已经不是人们晒咸鱼的首选,选择适合自己的口味成了第一位,于是,有的干脆不放盐或少放盐,当地人叫它“一卤鲜”,这样晒出的咸鱼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鱼的鲜味,许多人不吃干粮,专吃咸鱼,咂摸的就是这种海的滋味。

晒出来的咸鱼,比起鲜鱼来,更有一番风味。咸鱼比鲜鱼更有“咬头”,更有“嚼劲儿”,这也是许多喜欢咸鱼的食客乐此不疲的魅力所在。咸鱼还是内陆边远山区群众的喜爱,不能像海边人一样吃上鲜鱼,咸鱼也是鱼,经过晾晒,耐贮藏,不易坏的咸鱼就成了山区百姓无奈的选择了。

晒出来的咸鱼,要经过重新加工方可食用。通常的方法有油炸、火烤,而最地道的做法要数上锅熥,熥咸鱼是胶东半岛最为常见的一种吃法。熥咸鱼的家什是一种叫做“得篓碗”的粗陶泥碗,摸上去很粗糙。但就是这种碗熥出来的咸鱼才更有味道。在碗底放一些萝卜块或片,上面再放咸鱼、葱、姜、花椒、大料等佐料,上锅熥。锅开了,热气顺着锅沿冒了出来,咸鱼特有的味道也隐隐约约地飘了出来。一掀锅,“得篓碗”里浸满了琥珀色的鱼油,咸鱼特有的鲜味,干粮醇厚的香味扑鼻而来,顿时令人食欲大增。

在胶东半岛,咸鱼就片片(也有的地方叫饼子)是胶东半岛最为常见的一种吃法。咸鱼片片是许多老人百吃不厌的美食,顿顿能吃上咸鱼片片曾是多少老一代胶东人的梦想,如今,鲜鱼都端上了普通人的餐桌,咸鱼更不在话下,但是许许多多的胶东人仍不舍咸鱼片片情结,几天不吃这一口,就觉馋得慌。看来咸鱼片片的味道已深深渗入到胶东人的味蕾里,挥之不去。咸鱼片片过去是海边人家的主食,是自给自足生活的体现,而今,咸鱼片片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宾馆饭店的大雅之堂,成为颇具地方特色的一道美食。

别忘了,到了胶东半岛,一定要亲口尝一尝咸鱼片片,那可是真正的胶东滋味。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本书不欲多袭前人的论断。但前人或当代的学者们的批评与论断,可采者自甚多。本书凡采用他们的论断的时候,自必一一举出姓氏,以示不敢掠美,并注明所从出的书名、篇名。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拼搏创新,兴旺发达

    拼搏创新,兴旺发达

    事实上,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它是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的综合体。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是指企业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通过各组成要素来激发员工动机与潜在能力的作用,属于精神激励的范畴。具体来说,企业文化能够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使他们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巨大潜力。企业文化是否能产生它所应有的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一旦员工对企业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么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就具有持久性、整体性和全员性的特点和优势。我们看到,在盘锦兴达集团,这样的企业文化正在形成,我们也相信,有了这样的企业文化,盘锦兴达集团势必会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为盘锦的发展,为辽宁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汪曾祺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汪曾祺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送给你的生活美学课,黄永玉称他为“全中国文章写得最好的”人;《汪曾祺散文》是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散文的精装典藏本。汪曾祺一生创作颇丰,本书从他的数百篇散文作品中精挑细选出不容错过的必读名篇,一册在手即可读透他对“人间草木”的观察和感受,他一生在“行色匆匆”中游历各地的奇趣见闻,他细细品尝过的令人垂涎欲滴的“四方食事”,以及他对沈从文、老舍等“一辈古人”的回忆与怀念。……
热门推荐
  • 识人 用人 管人

    识人 用人 管人

    本书是借鉴和吸收了现代企业和职能部门中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西方一些先进的管理学理论,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从不同方面对识人、用人、管人这三大方面的一般规律和知识,以及实际的操作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力图帮助现代领导者和管理者掌握切合实际的人力管理方法。
  • 女王有毒:渊少,慢点吻

    女王有毒:渊少,慢点吻

    “叫爸爸!”长腿踢在墙壁上,言默拽着男人的衣领,笑的邪肆。一朝重生,言默誓要闯出出一片天。父亲意外身亡,把武盟留给她,面对未知的命数,她选择迎接。徒手撕白莲,劈叉式打人,睚眦必报。如果说让她头疼的事情便是身边多了一个醋坛子。当某天她把敌人揍得满地找牙后拍手离开。事后,男人一脸阴霾地把她拉到一旁用力的擦拭她的手。言默不解:“?”“你碰到他了。”言默忍无可忍,一把把他扑倒,按住他精瘦的腰:“我碰你行了吧。”-沙雕言默:啊~这该死的无处安放的魅力。【前期女主正经,后期傻屌】
  •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文殊师利问经

    文殊师利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被恶魔皇子看上

    被恶魔皇子看上

    楔子澄蓝的天际上白云朵朵,舞火的艳阳在午后时分,收敛了些许怒气,柔风轻拂,生机盎然的大地迎来了一夏的清凉。群山掩映中的阳澄湖,风光明媚,安谧宁静。一叶简朴的小舟乘风轻泛在湖心,三个妙龄女子赤足坐在船边,娇嫩纤巧的白玉莲足顽皮地轻荡着那清澈见底的潋滟碧波。阵阵银铃般的笑声传得远远……青山碧水间嬉戏的出尘美人就像天上的仙子误坠凡尘。ZishuangZishuang清……
  • 云中不知味

    云中不知味

    有时候感情就是这么容易到来,又那么容易就消逝。有的时候,你觉得那人在灯火阑珊处等着你,而那人却直接转身离去,或者根本就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你脑海里的幻想;有的时候,你觉得那人根本不存在,而那人却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等着你,他会到来,也不会到来,到来的是缘分,不到来的也是因为缘分。七年前,“我喜欢你”“我讨厌你”然后他就失恋了。七年后,“我喜欢你”“我...”“不准拒绝”
  • 书灵筵手巾

    书灵筵手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强至尊传承

    最强至尊传承

    一个为了命运奋斗的学生,真的被眷顾了,且看周进是怎样一步步的走上巅峰的!
  • 凌云漫飞

    凌云漫飞

    再睁眼靳曼竟重回了14岁,看着眼前的一切,靳曼不禁泪眼婆娑。那一年,她含恨而终,甚至来不及去回忆她那短暂的一生,就被万箭穿心,生生的夺去了她那年轻而美丽的生命。他说此生只愿得一人心,后来她才知道他要的不过是那江山。
  • 我的未来电台

    我的未来电台

    重生到平行世界的第三天,林泽成了负债百亿的世界首负,正当他欲哭无泪之时,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走进了他的废品收购站。股神?预言家?经商奇才?只有林泽自己知道,他拥有的一切都源自一台破旧收音机,以及那个可以预知未来将要发生事情的未来电台。催更群:475585161(人越多更新越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