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2400000033

第33章 巴菲特的智慧法则五:远离市场 (1)

平凡的人使自己屈从于外在世界,特立独行的人则坚持外在世界应该为自己所改变,因此人类的所有进步都是由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做出的。

——萧伯纳

股票是个情绪波动很大的家伙。

——本杰明·格雷厄姆

市场先生和旅鼠

世界上那些能够享誉天下的投资大师都有特立独行的一面,巴菲特也不例外。一个25岁的有为青年却回到一个美国中部的小城开始自己的投资生涯,这简直难以想象。对于那些梦想在金融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投资者而言,纽约和华尔街是最好的立足点。巴菲特放弃了老师格雷厄姆的挽留,执意回到一个金融业落后的中部城镇开创基业。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有两个人是如此个性鲜明,连那些本来就足够独特的成功者也相形见拙,一个是巴菲特,另外一个是沃姆·山顿。这两个人都是从偏僻之处建立了傲人的商业帝国,沃尔玛和帕克夏·哈萨维公司可以说是特立独行者在商业世界树立的凯旋门。

沃姆·山顿的小镇战略是基于一种动机不对称,那些实力强盛的零售商根本看不上农村和郊区的市场,同时他也具有一种实力不对称,因为那些毫无实力可言的本地杂货铺根本无法与自己的小卖场竞争,沃尔玛就在一种极具破坏性创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那么,巴菲特又是如何在美国中部这个金融落后之地建立起了帕克夏·哈萨维帝国呢?巴菲特其实知道他自己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避免大众情绪和市场价格的干扰,“远离市场”使得巴菲特可以更好地遵循格雷厄姆的理性分析路径,也可以使得巴菲特处在费雪所谓的“能力范围”之内,毕竟一个人的分析能力往往会受到周遭事务的影响,情绪波动会影响一个人本来的能力范围,使得其疆界模糊和变小。

买卖股票涉及心智功能,而情绪会影响心智的正常运作,这些是格雷厄姆交给巴菲特的经验之谈,同时格雷厄姆还让巴菲特学会通过紧密计算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过巴菲特走得更远,他通过在一个偏远之城进行业务运行来避免华尔街的干扰。巴菲特从25岁之后,一直刻意处于华尔街引发的情绪之外,因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作出理性的分析。

恐惧和贪婪,每个做金融交易的人都对这些用词耳熟能详。在金融市场上,情绪发挥的影响往往在短期中占据主导,情绪波动导致资金的流入流出,导致对股票供求的急剧变化,这些使得价格不断呈现出脱离价值中枢的运动,而这些运动则给像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者带来了机会。无论基本面投资还是技术类投资,所有交易人士都一致赞同市场在短期内为情绪所主导,围绕价值的运动也呈现出纠枉过正的特点。

当交易者不顾公司的价值中枢而追逐某些股票时,经常使得这些股票市盈率过高,这时候贪婪占据了这些投资者的心智;当交易者因为恐惧而卖出那些基本面良好的股票时,消极的情绪完全压过了投资者的理性。但是,巴菲特同格雷厄姆一样,相信价格在中长期内一定会向价值中枢回归。不光是巴菲特具有这样的看法,索罗斯同样有类似的思想,两人一直并称于全球金融界。索罗斯认为人的情绪和决策会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而资产价格反过来又会强化先前的情绪和决策,从而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但是到了某一临界点,这类自我强化运动会突然崩溃,从而做反向运动,索罗斯将心理与资产价格的相互左右称为“反身性”,我们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将会谈到,这里是结合巴菲特的共同点进行一个横向的融贯,使得大家对各位大师的联系有所了解,只有把握大师之间的异同才能更好地理解大师的思想特色和成功之处。

巴菲特之所以要远离市场,最为主要的是投机思维和情绪主导着证券投资者,巴菲特远离市场最为主要的是远离那些投机倾向的干扰。格雷厄姆曾经向巴菲特强调过投机和投资的区别,他说投机者和投资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投机者企图预测证券价格的动向,然后从中获利,而投资者在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资产在价格高于价值时卖出资产。格雷厄姆认为成功的投资者是那些从容淡定,具有耐性的投资者,一个投资者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而市场往往是引诱投资者犯错的主要因素,那些投机者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他们离市场太近,从而无法作出理性的决策,盯着价格的波动,使得他们被市场催眠,从而做出有违投资法则的决策。

格雷厄姆认为一个投资者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才能抵御情绪的影响:第一个条件是采用定量化的理性手段来分析股票,比如会计和财务分析方法;第二个条件是远离市场和投资人群。格雷厄姆告诫巴菲特,即使他掌握了定量化的分析手段仍然不能保障内心的平衡和理性,因为情绪很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这时候定量分析反而可能助纣为虐。在掌握了理性分析方法之后,投资者仍然需要战胜自己的情绪。

要战胜自己的情绪,最好的办法是远离市场。格雷厄姆以市场先生来比喻证券市场的极端无常。巴菲特曾经专门在年报中将“市场先生”一词和盘托出,从此这一格雷厄姆的遗产在全世界投资界变得家喻户晓。巴菲特的原文很长,但是我们即使不看其原文的解释,也能大致掌握“市场先生”的含义:那就是证券市场是一个为情绪主导的地方,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到理性的反应和运动,如果能够避免市场的消极影响作出理性决策,则市场的周期性歇斯底里反应反而成为了价值投资者最好的买卖时机。巴菲特在年报中不断提醒股东,要想作出合乎理性的投资决策就必须使自己免受“市场先生”的袭扰。巴菲特采用的方法就是远离市场。

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各自举了一个例子用以说明金融市场上的情绪是如何传染的,而其中的群体行为是多么的不理智。格雷厄姆举了一个石油勘探者的寓言。一个石油勘探者死后来到了天堂的大门之外,却发现很多人已经挤在了里面,一看全部都是石油业的从业者,这时候他有些心灰意冷,但是圣彼得出现了:“你虽然应该进入天堂,但是这里实在装不下了。”但是,这位石油勘探者并没有完全死心,他恳求圣彼得给他一次机会,他希望能够对那些挤在天堂中的石油从业者们说一句话。圣彼得点了点头表示允许,于是这个石油勘探者大声喊道:“地狱发现了石油!”听到这一声大喊,所有的石油从业者都一窝蜂地从天堂挤了出来。这时候圣彼得让这位石油勘探者进到天堂里来,他想了想回答道:“谢谢,我觉得还是跟着那群人走比较好,说不定地狱真的有石油。”中国有个寓言提到过虚假传言听上三遍就会让人信以为真的现象,这个石油勘探者的寓言则告诉我们群体行为和思绪的传染性是非常大的。

巴菲特则在股东大会上讲了一个关于旅鼠的故事。旅鼠是纬度较高地区的一种鼠类,之所以称为旅鼠,是因为它们有集体迁徙的天性。通常情况下,旅鼠总是春季进行迁徙以便寻找新的栖息地,但是每隔三年左右,就会发生一些异常的迁徙现象。这时通常是由于大量繁殖的旅鼠使得大规模地移动,不管途中遇到什么障碍,这些小动物都会想办法穿越,甚至会向那些天敌挑战,这些迁徙者最后会集体跳入海中,直到筋疲力尽而死。动物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大量繁殖产生了生态压力,使得旅鼠的内分泌出现异常,从而形成了群体自杀现象,这也是旅鼠长期进化中对生态压力演化出的自动反应机制。

巴菲特认为那些在大机构工作的专业投资人士和基金经理的行为也与旅鼠差不多,存在一种集体性的自毁倾向。这些平日里极其聪明和理性的高智商人士,往往会屈从于金融市场的消极影响和群体行为。著名的群体心理学鼻祖之一勒庞发现高智商的人处在一群人当中,其决策能力和理想思考能力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群体的智商往往会拉低到群体中智商最低那人的水平。

巴菲特认为要利用复利原理的威力,就要坚持长期投资,而要坚持长期投资就必须远离市场。巴菲特的长期持有策略与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做法背道而驰。每当市场出现了一些传言和异常波动,大量的投资者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普通投资者都会迅速买卖股票,他们这样的操作往往不是依据公司的内在价值。他们的行动就像旅鼠一样,出现一种群体自毁的倾向。短线交易必定是一个亏的人比赚的人多的市场,因为在短期内,交易者的盈亏都是来自另外一方,同时经纪人和政府还有征收各种佣金和税法,但场内的资金是有限的,即使价格不发生波动,交易者也会因为税费而出现亏损,所以必然是亏钱的人多于赚钱的人。但在长期内,由于投资者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公司收益的增长。短期内市场必然是输家多于赢家才能维持那么多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的运作,因为这些机构的收入都来自于交易者的佣金支出。就像旅鼠要群体自毁以规避生态压力一样,短期投资者们也有群体自毁倾向,只要这样那些券商和交易所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一个短线市场上赚钱的多于亏钱的,而且能够兑现盈亏,则交易所和券商的收入肯定是负的,那么证券市场将不存在。

巴菲特认为大多数专业投资者的业绩乏善可陈主要是因为他们身处在市场中,受到了市场波动和群体思绪的干扰,从而作出了群体非理性的投资决策。我们引用巴菲特年报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本节:“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根本没有努力思考,他们存在一种懒惰的倾向,他们像傻子一样进行决策,往往这类决策只算得上是盲从别人的模仿而已。这些人的个人得失太重了,总是瞻前顾后的。如果他们选择了一个特立独行的行为,他们就需要背离群体的选择和行为。如果这次行为的结果不错,则他们得到的奖赏不会太多,但是如果这次行为失败,后果就会非常严重。在华尔街职场中能够长期生存下来的人,都学会了选择那些标准的大众做法,这样即使做错了也不会受到指责。旅鼠的行为非常不理性,但是没有一只旅鼠认为他们是不理性的。”

费雪两父子

格雷厄姆开创的定量分析和分散投资法现在已经占据了投资理论和投资实践的主导地位。不管公司的经营实际,不愿花大量时间进行实地调查,坐在办公室中分析财务报表 ,然后利用资产组合来分散投资,格雷厄姆当年创立的方法已经被现在的投资学完全极端化了,而且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幸好巴菲特后来遇到了菲利普·费雪和查理·芒格,就此与那种办公室式的投资分道扬镳,将格雷厄姆的精华保留下来。现在的主流投资理论和机构投资者虽然学到了格雷厄姆的外在招式,这就是定量财务分析,但是却遗忘甚至抛弃了格雷厄姆的“心法”:远离市场先生,保持独立思考。华尔街的人将定量分析的遗产照单全收,对于市场情绪和群体盲从的论述却搁置一旁,那些机构投资者中的卓越不凡之人毕竟少数,而林奇正是这样的人。无论是林奇还是巴菲特,都因为受到了菲利普·费雪的教诲而避免了踏上主流机构投资者们的死路。菲利普·费雪认为投资者们经常由于离市场太近而注重价格和纸面上的东西,又由于离实际太远,不愿调查而忽略了公司质量和管理层的素质。格雷厄姆教诲巴菲特要远离市场,而费雪则教诲巴菲特要亲近公司。但是现在的主流投资者由于接受费雪的教诲不多,所以连远离市场都很难做到。

同类推荐
  • 优秀员工落实责任的24堂课

    优秀员工落实责任的24堂课

    有效落实,创造卓越市场业绩;积极担责,塑造完美职业态度!身处职场,责任无处不在。责任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才是硬道理。本书为读者提供了落实责任的有效渠道和方法技巧,旨在提高读者朋友落实责任的能力和水平,以求在事业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 战略转型:赢时思变

    战略转型:赢时思变

    作者重点挑出三家有代表性的公司:零售巨头乐购(Tesco)、糖果饮料集团吉百利公司(Cadbury Schweppers)以及英国老牌医疗设备公司施乐辉(Smith & Nephew)。这三家公司不仅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表现出色,并且在改变经营策略和更换高级管理层的同时也保持了出色的业绩。然后,几位作者着手寻访相关过程的目击者,他们采访了三家公司的前管理人员,还通过挖掘公司的档案来寻找种种蛛丝马迹,研究这些公司如何做到这一点,以及他们为什么比类似行业的三家对应企业更为成功。
  • 做最好的银行支行长

    做最好的银行支行长

    本书以其独到的视角、清晰的思路、流畅准确的文字,以及生动鲜活的气息,非常具体地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优秀的支行长。该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良言与案例节节相扣,精准翔实地阐释了支行长怎样想、怎样干、怎样管、怎样带以及怎样成长的“真经”,对支行长或正在成长为支行长的同人们的职业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 生产总监实战手册

    生产总监实战手册

    本书围绕“生产”这一主题,紧扣生产总监日常工作内容,通过生产总监基础、生产管理模块、生产控制节点、生产运行手段、生产提升路径等五个单元为生产总监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对于生产总监的具体工作来讲,将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作者在本书穿插了大量典型案例,并进行了非常到位的案例评析,有助于生产总监更深入理解和把握工作内容。本书灵活体现“管理理念+案例解析+操作要点”的思路,行文风格简洁精炼,要点明确,易于读者阅读与使用,可作为高层管理者的案头查阅工具书。
  • e时代的危机公关

    e时代的危机公关

    本书从相关企业应对危机的得与失中,和广大读者一起来探讨网络时代的危机公关应该如何应对。特别是在WEB2.0时代来临的时代,企业的危机公关系统也应该与时俱进,快速升级!在经过危机的锤炼后,练就更加矫健的翅膀,飞向更加高远的蓝天。
热门推荐
  • 王文端公集

    王文端公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疯狂法师

    疯狂法师

    我毕生都热爱魔法,没有什么能比魔法更重要的。魔法,才是最美丽,最纯粹的东西。如果你也曾感受过它的力量,就能明白这一切并非只是诗意之说。魔法,即是信仰。
  • 外医女的姐弟情

    外医女的姐弟情

    做过外科医,急诊医生,军医,在非洲30岁生日前夕,受狂人所害来到了古代,没有任何生存技能的她,难道要沦落做仆人吗?不不,过去的感情工作都不如意,命运既然让她急转身,她就要转得漂亮,即便是在平均寿命都很短的古代。
  • 深爱你这城

    深爱你这城

    背景城市,从南京到北京,跨越1200公里,七年时间的恋情。苏绿,小绿叶一样的女孩子,坚强的要长成一株小树,爱上儒雅俊朗的男人方卓昂,她倔强偏执,义无反顾。如果你爱的人不爱你,你愿意乔装成他爱的女人的模样吗?苏绿说我愿意。你不爱我,我知道。亲爱的女孩,你爱过一个不爱你的人吗?那时的你就是一片小绿叶,全世界都心疼你,独独你爱的人不心疼你。倔强地坚持很久很久,要么他爱上你了,要么你不再爱他了。在最美好的年纪,遇见一个爱你的人,刹那盛开。爱情,是世间最大的信仰,连上帝也阻止不了爱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残存寂界

    残存寂界

    人生在世,万事岂能如意。老来得子,老怀安慰,父亲为儿子付出一切,失去所有。只为换来儿子的一线生机。命运如斯,儿子无形中踏上这条既残酷又带着希望的修真之路。“情”之一字,到底懂得多少?
  • 帝少心尖宠:夜少耍无赖!

    帝少心尖宠:夜少耍无赖!

    “不是说了不准接近陌生男人吗?”某男黑着脸问。“他是我的学长.”“那他呢?”某男说。“他是影帝,我前辈!”“他呢?”他只是我小时候救的一个男孩。”“不行!小白脸,还想跟我抢老婆!”某男非常霸道地把某女圈在怀中。某女欲哭无泪,渣男背叛,她居然傻乎乎地拉着一个醋缸子去结婚,遭报应了吧!然而,突然有一天,一个小奶包横空出世……“哪来的给我滚哪去!”某男黑着脸说道。“哼!听你的是猪!”小奶包不服气的做了个鬼脸。“就你这小身板,跟我抢老婆!”某男脸更黑了。“那也总比你好!看着父子俩的互怼,某女黑了脸:“滚!今晚你们谁也别想上我床!”某女狠狠关上了门。某父子俩相视得出一个结论……看来今晚又要爬窗了
  • 小说艺术技巧

    小说艺术技巧

    这是一本探索小说艺术规律的专著。本书对取材、立意、语言运用、形像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绘、典型细节选择以及小说创作和阅读中必然碰到的主要问题,都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剖析。对小说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规律,中西小说的异同等,也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
  •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一书披露了好莱坞电影业同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大牌军火承包商之间的密切联系。作者阿尔福特在书中分析探讨了近年来拍摄制作的100多部各种类型影片,向我们表明有些貌似开明的影片,如《夺金三王》、《卢旺达旅馆》,其实常常同美国军方插手拍摄制作过程的影片一样(如《黑鹰坠落》、《钢铁侠》和《变形金刚》),只不过是一些墨守成规、具有误导作用的影片。
  • 捡到一本三国志

    捡到一本三国志

    新书《捡到一只始皇帝》,希望各位能来看看!东汉延熹九年,年仅九岁的刘宏,从河中钓起一只金鱼,剖开其腹,得天书一卷,其名曰《三国志》!于是,大汉拥有了一个不一样的灵帝,不一样的天下。书友群:932493822vip群:168673501验证两千粉丝值以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