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2400000061

第61章 林奇的智慧法则六:信息优势 (1)

办公室投资者的劣势

林奇总是喜欢拿机构投资者作为讥讽的对象,因为他认为机构投资者就像动物园饲养的老虎,已经失去了适合其生存的环境,其运动和觅食技能严重退化。专业投资者是社会分工的一种表现,但也是所有职业里面最让人觉得徒有其名的一个。投资涉及的东西太多,但是专业投资者却想用一些二次信息来把握最复杂的对象。办公室好比牢笼,能够让老虎变成病猫。

林奇认为华尔街和基金业的潜规则让专业投资者的长处无法充分表现,只有那些特立独行的投资者才能取得令人称道的表现,而这类投资者真的是凤毛麟角,相当稀有,几十年来也就是那么几位,比如巴菲特、索罗斯、吉姆·罗杰斯、格雷厄姆、菲利普·费雪和肯尼斯·费雪、威廉·欧奈尔等。除了这些巨人之外,剩下的就是侏儒,事实上他们确实因为办公室的禁锢而变得“发育不良”,他们阅读同样的报纸和杂志,倾听所有金融和经济专家的语言,然后跟着大家一起作决策,这群人真算得上是行尸走肉的家伙。但是普罗大众却非常尊敬他们,支付给他们高额的管理费用,而这个费用通常不会与业绩挂钩。林奇认为在投资行业这个最需要年轻和创造精神的地方却几乎看不到青年人,在华尔街绝大部分基金经理都是那些中年男人,这些人抱着混世哲学,戴着各种头衔行走于金融世界。林奇认为这些基金管理者缺乏青年的创新以及老年的睿智,所以往往习惯于追随群体采取行动,往往根据眼前的事实采取行动。

办公室里的投资者除了上述这些显而易见的弱点,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劣势,这就是信息劣势。林奇的智慧具体表现为六个法则,我们第一次将它们归纳出来呈现在世人的眼前,此前很多书籍包括林奇自己的投资著作都闪现了其中的某几个智慧法则,但是没有人将他们彻底而完整地说明,在本书里面我们要完成这项工作。所以,这里我们要从“信息优势”法则的角度来分析办公室里的投资者为什么如此滞后于业余投资者的直觉。林奇打趣地说:专业投资者先天就与大牛股绝缘。我们来看看林奇这样说的依据。

在现行的基金管理规则之下,很多投资者都依靠别人来完成思考,所以市场中流动的信息是高度同质化的,没有人能够领先于别人发现机会,所有的市场上盛传的机会已经不是机会了。市场效率论者认为当今证券市场的高度竞争化使得那些依靠先知先觉的信息获得a收益的投资者不复存在。其实,这个看法只对了一半,现在的证券市场确实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场所,但是身处这个竞技场的人们大多具有依赖心理,所以一个看似竞争者众多的市场,其实只有有限的几种信息在竞争。如果能够独立于这些信息和流行观点之外进行挖掘和分析,则我们可以具有信息优势,从而获取所谓的a收益。

在别人盲目跟随的时候,去开辟新的道路总是有利可图的,但是绝大多数人首先在观念上就认为自己比不过别人,比不过专业投资者,在行动上表现为迟疑和懒惰。专业投资者依靠二次信息来发掘好的投资对象,而且大量的专业投资者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使用同样的方法对同样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书面信息进行分析,由于他们同样的努力,所以得到的分析结论几乎一样,这也注定了他们无法超越同仁和市场。林奇称这种现象为华尔街的滞后效应。这一效应表明由于专业投资者在二手信息上进行雷同的思考所以不能获得超乎同仁的信息优势,同时也表明业余投资者却因为接触一手信息而具有超乎专业投资者的信息优势。

林奇以极限公司作为例子进行说明。1969年极限公司公开上市的时候,绝大部分机构投资者不知道这家公司,那些控制媒体的分析师们更不知道这家公司,所以整个主流市场都不知晓一家超级牛股出现了。一直到1974年,才有两位分析师跟踪这家公司,而这两位分析师都是女性,都是因为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这家公司。其中一位分析师是在机场购物中心闲逛的时候发现这家公司的,她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家诞生超级大牛股的优质公司,于是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年之后,一家不知名的基金购买这只股票,此时极限公司已经开设了100多家服饰专卖店。又过了4年,另外两家机构投资者介入这只股票。

从1979年起该公司的股价从0.5美元上涨到1983年的9美元,但是在此期间也只有6位分析师关注它。到了1985年,分析师们开始竞相推荐这一股票,专业投资者也疯狂买进这只股票,此时股价上涨到52美元附近。这个故事演绎了信息优势的含义,同时也呈现了机构投资者在信息获取上的劣势。专业投资者看似掌握了大量的精确数据,但是这些数据都是二手的和滞后的,而业余投资者看似只知道一些粗略的直观现状,但是这些信息却是第一手的和及时的。华尔街的专业人士往往都会往热门股票上凑,所以那些惹人眼球的公司往往引来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但是,林奇认为这些家伙并没有真正领先于投资大众,这些人患有“办公室综合征”,这使得他们通常落后于常识投资者。

精密的预测往往输给普通的常识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倾向于硬科学化,而金融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无论经济学还是金融学在解释有关投资现象时总是比预测时做得更好。现在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无论多美好的经济预测和股市预测在市场实际走势面前都一文不值,毫无可信度。人类有作预测的天性,但是却往往没有相应的本领,只有少数智者知道规避这一缺陷,所以提出了“能力范围”法则。这一法则强调凡事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操作。巴菲特和林奇承认自己不能对股市和宏观经济的走势给出有效的判断,至少短期内是这样,而索罗斯则干脆将人类看做是天生存在认知缺陷的生物。

我们在投资中经常发现一个现象:赔钱的交易者总是喜欢预测,而且往往相当自信,而真正持续赚钱的交易者却忌讳所谓的预测,非常坦诚地认为自己没有这个本领去预测市场;市场中的那些大师往往反对预测,而那些菜鸟们却踊跃于预测。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回归最为朴实的道理,需要再次温习那些常识,斯蒂芬·科维重新温习了富兰克林开创的道德原则,他将人际交往由卡耐基的外在雕饰重新引导到正规上来,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让全世界都知道了科维,让那些醉心于伪装技巧的人们重新认识到原本那些朴实的道德法则。在投资界也是一样,诚实对待自己比任何看似复杂而高超的技巧都更为管用。投资中的诚实表现为承认自己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才是发扬自己的长处。林奇认为常识包括对个人德行的再认识,因为这些道德原则我们很早就已经知晓。我们醉心于精密的市场预测往往就是由于自负、无知和贪婪等违背德行的品质导致的。林奇认为一个心智健全的投资者应该具备一些我们从小熟知的品德:独立,耐性,谦虚,灵活,勤奋,坦诚,敢于认错,敢于坚持经过事实证明的看法。

林奇作为投资界的泰斗级人物,与物理界的爱因斯坦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法,他们都认为最优秀的人不是最高的那一小部分人,也不是智商最差的那一小部分人,而是位于两者之间的那部分人。林奇认为那些沉迷于抽象数字的专业人士往往被市场的实际走向所嘲笑。一个真正成功的股票投资者需要有能力在不完全信息下抵抗群体压力作出独立的决策。绝大多数的证券交易者都会在下判断的时候过于自信,在交易后极其不自信。这就好比赌徒一样,在下注的时候他们往往不假思量就认为自己能够算准牌局,但是一下注之后他们反而担心起来。每个交易者都有预测的喜好和盲目的自信,但是只有少数具有健全常识的投资者能够抵御这一诱惑。

这些所谓的预测往往都是盲目的乐观或者盲目的悲观,在市场上涨的时候,交易者一方面受到市场目前涨势的影响,一方面受到周围交易者情绪的影响,往往会作出继续上涨的预测,而下跌时候则会作出继续下跌的预测。而另外一些人则自命为逆向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并没根据价值投资的原则,而是盲目地反对主流,这类投资者看似独立,实际也是屈从于人类自大的天性。林奇认为那些肤浅的逆向投资者总是在别人左转的时候右转,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市场的运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未必这么明显地违背大众的预期,而且这类所谓的逆向投资者几乎等待大众都开始接受逆向投资时才实施这类操作。当大多数人都在进行所谓的逆向操作的时候,这类操作还能被称为逆向操作么?林奇为真正的逆向操作者下了一个定义:这类投资者会耐心等待市场的狂躁冷却下来,接着才在那些失去大众关注的个股上建立仓位,这类投资者并不会与大众热情对着干。从林奇的定义可以看出,所谓的逆向投资者并不是方向上完全与大众相反,而是在热情上与大众相反,大众关注的股票往往引不起逆向投资者的重视。

同类推荐
  • 乔布斯到底给苹果留下了什么?

    乔布斯到底给苹果留下了什么?

    在乔布斯去世后的四年里,苹果公司并未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陷入低谷,反而不断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并频频刷新销售记录。是什么给予苹果如此旺盛的创造力?是什么让苹果在乔布斯离开后仍然保持着惊人的自我颠覆精神?又是什么造就了如今全球互联网界的持续创新精神?“将创新做到极致”,这句史蒂夫·乔布斯用一生去实践的名言如今已被众多公司奉为圭臬。本书将从创业者的角度,以乔布斯时代苹果公司历代产品的诞生与意义为线索,对乔布斯的创新精神和苹果的产品理念、管理模式进行深度剖析,用鲜活的故事、深刻的分析告诉你乔布斯式创新到底为何物。
  • 反障碍

    反障碍

    在《反障碍》中,Ted演讲人、资深媒体策略家瑞恩·霍乐迪将向读者揭示如何将障碍转化为良机,获得破局前行的更强动力!一旦我们的前进之路遇到障碍,一时被困住了头脑和手脚,便会垂头丧气、哀叹不已。但现实并非一定如此。很多不凡人物诸如史蒂夫·乔布斯、约翰·洛克菲勒,在面对那些看似毫无转机的艰难境地时,成功将障碍转化为良机,创造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就。这些人并非天资聪颖,或者幸运至极,他们的成功来自于前人经过无数的实践与拼搏总结出的一个永恒的成功公式。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解释这一公式,教给我们如何正确将障碍转化成正能量,并从中重新思考人生,更快前行。
  • 唐僧带队有一招

    唐僧带队有一招

    唐僧师父慈悲为怀,一路解救众生,无论是弟子们,还是路人,都认为他是当然的救星,加入他的事业。众人皆知唐僧心软,但不知唐僧的心也很硬。唐僧一定要去西天取经,这不是心硬又是什么?唐僧是佛家,孔子是儒家,二人境界相通,都能“循循然善诱人”,使人“欲罢不能”。这是一种极高的管理境界。孙悟空等人也一直不得不追随唐僧,陪他西游,一直到取回真经。
  • 世界500强企业顶尖营销法则

    世界500强企业顶尖营销法则

    500强用的营销法则对于眼下的企业不无借鉴之处。惟有出奇制胜的营销法则才能弥补企业竞争优势的不足。营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说哪种营销法则是最好的,但是最佳的一定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那种方式。成功的企业必然有成功的独特之处,这也许是成功的企业文化,也许是成功的管理理念,也许是成功的产品等。本书通过对宝马、通用汽车、希尔顿、伊莱克斯、百事可乐、宝洁公司、米其林等世界500企业的成功之路回顾、前车可鉴进行了详实的阐述。并对其精彩案例进行了叙述和深度点评。
  • 将任务落实到底

    将任务落实到底

    没有落实,一切都是空谈!《将任务落实到底》针对企业落实不力的现状和根源,立足于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员工的工作实际,提出了“第一责任人”、责任机制的建立、落实型员工的打造、系统化和程序化工作等理念。为现代企业提升落实力,应对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参考。
热门推荐
  • 第一女国医:姜灼传

    第一女国医:姜灼传

    姜灼,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国医。一场陷害,生父一家满门抄斩,她被养父带走。一场瘟疫,养父献身于救治之中,只留下她和幼弟。几次生死离别,让姜灼看清了生命的脆弱,她继承父志,历经磨难,几经倾轧,最终撇开男女歧视,走入皇宫,成为太医署中,第一也是唯一的太医令,被称为第一女国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舍论语

    不舍论语

    《不舍论语》是作者重温《论语》的心得笔记。其书取朱熹《论语集注》、黎靖德《朱子语类》、杨树达《论语疏证》,偶及其馀,系以宋学为宗,兼摄汉学,并重经史。每条释读仅二百馀言,却深入浅出,高妙隽雅,与《论语》原文一样值得细细品味。
  • 鬼舞卿

    鬼舞卿

    原本只是一名乞儿的她,却因遇见了他,她的一生就不在平凡。一身绝世武艺笑傲江湖,一张倾世容颜颠覆四国,游戏人间,只为寻一位能让她停下脚步之人。却又因他的一次受伤,解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明白了自己的真心。原来她本就不是凡人,一场预谋了千年的阴谋随之而来。身世之谜,灭族之仇,千年的爱恨纠葛,这一切的一切,她该如何面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魔尊临门:狐狸娘子太撩人

    魔尊临门:狐狸娘子太撩人

    陇西群山叠嶂,原本不知有多少武林小门派,虽然冲突不断,但也算得上是和平,只是突然有一天一群自……
  • 永康民俗

    永康民俗

    《永康民俗》是继《永康百工》后推出的第二本反映浙江金华永康市地方特色的系列图书之一,是对永康民俗文化横纵交织、古今汇总、图文并茂的全面反映。既有对各种民俗渊源的追溯,也有对当今变迁的描述;尤其是作者通过手中的相机,永久地记录下了反映永康民俗文化的场景,使其意义更加深远。该书的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照片多。作者是永康本地人,又是著名民俗摄影专家。本书为永康人写永康事,永康人拍永康照,将永康民俗用最家乡的视角、最永康的语言进行了描绘。该书对于永康、金华市及至周边省市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 先生,你媳妇跑了

    先生,你媳妇跑了

    裴励赫喜欢上了一个姑娘。那个姑娘心里住了个别人。那有什么关系,裴励赫决定当备胎。当个备胎也不错。眼瞎的毛病治治总会好的。是他的姑娘总会回来的。当然不回来也没关系。逮回来就好。逮回来后,他一定把她关起来,任谁也觊觎不了。
  • 辟邪集

    辟邪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纸舟先生全真直指

    纸舟先生全真直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指引人生的不变法则(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的不变法则(指引人生丛书)

    当物质的匮乏已不再困扰我们的今天,心灵的成长便攀升为我们生命的第一要旨。看惯了功名利禄的喧嚣,摆脱了人际的矫饰与煽情,我们迫不及待地为自己的心灵找一处清凉的宿地,让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欲望、我们的灵魂……得到休憩。从此,让自己获得一种提升,以至在更紧张、更严酷的生存较量中,展现更完美、更优秀的自我,实践我们生命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