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69500000012

第12章 黄元御,不该被遗忘的神医(2)

这对任何一个人,都是一种痛苦的磨炼,在这种磨炼中,有的人会无力地倒下,但是有的人会再次站立起来,在磨炼中脱胎换骨,从此获得重生!

黄元御就是这后一种人,他在经过了痛苦的煎熬以后,站立了起来,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个分明要滑向谷底的人生轨迹,生生被黄元御用自己的毅力扭转过来,重新走上了正轨!

各位,黄元御是怎么想的呢?他觉得,既然自己是被疾病给害了,那么,他就要重新在这里站起来,他要和疾病做坚决的斗争。

就在那天,就在黄元御自己望着远方的时候,他暗暗发誓,自己这一生,都要献给同疾病做斗争的事业,拼尽全力,永不后退!

后来,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他短暂的一生里,没有一刻的停息。

青灯孤影读《伤寒》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黄元御是怎么开始学习中医的吧!

他首先去书店买来了一本《伤寒论》,放在桌子上就开始读。黄元御是什么人啊,不但国学功底厚,而且绝顶聪明,所以就信心满满地以为就此可以学会中医。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基础好的学生,在《伤寒论》面前还是败下阵来。

这是黄元御自己说的,刚一看《伤寒论》的时候,几乎完全看不懂:这说的都是什么呀?张仲景老师的这些话怎么一句都看不懂啊(讵读仲景伤寒,一言不解)?

这下傻眼了,没想到上来就碰了钉子,天啊,难道《伤寒论》这么难学吗?可人人都说这是医学的基础啊,怎么一上来就这么难呢?以后还不得更难学?

要搁一般人,见难就回了,毕竟自学是一种特费工夫的学法儿。过去学医一般都是先跟着老师出诊,看若干日子以后,耳濡目染了,心里对这些名词熟悉了,老师再给慢慢地讲理论。

但是不知道各位发现了没有,我写过的好多大师还真不是那么跟着师傅学出来的,真正的大师似乎多半是自己憋出来的,然后才去跟老师学,这个特点很值得研究。

黄元御同学也真是个牛脾气,还是不想去找师傅,要接着自己憋,但是毕竟人家是学国学出来的,知道学习方法,所以就采取了一个很好的策略,就是去书店,把所有能够见到的注解《伤寒论》的书都买回来,碰到一个问题,就挨本书地翻,看看这位古人是怎么理解的,看看那位是怎么理解的,这就好比是找了很多的师傅,有了问题就挨个师傅地问。

那么,黄元御到底买了多少本《伤寒论》的参考书呢?我估计至少买了几十本,也有可能是上百本(纵观近古伤寒之家数十百种)。

各位,这就是人家的学习态度,黄元御为什么后来成就那么大啊,就是因为人家学习态度太好了!诸位看官中有学中医的可以比较一下自己的藏书,看看现在读书条件这么好的情况下,您的《伤寒论》的参考书是否能和黄元御有一比。

您再想象当时的情景吧,可谓是蔚为壮观,只见黄元御同学手里捧着一本《伤寒论》,旁边放了一堆的参考书,看一句《伤寒论》,就狂翻一通参考书。

就这样,废寝忘食,苦读了三年。

就这么一本薄薄的书,整整读了三年,的确是够专心的了。

那么,结果如何呢?

结果是:还是不懂!

黄元御最后把书一合,不禁长叹一声:这也太难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岁历三秋,犹尔茫若,仰钻莫从”。

估计有朋友该疑惑了,这不可能吧,《伤寒论》我们一读可就读懂了,没有那么难啊。怎么号称学冠一时的黄元御居然这么笨?

我给各位解释一下,不是黄元御笨,您能明白的内容黄元御当然能明白,黄元御是对自己要求得太高了,他所说的懂,那是要融会贯通,要把整个《伤寒论》吃透。

反正当时黄元御觉得自己距离要求差得太远了,甚至产生了这样的疑惑:是不是我就达不到张仲景先师要求的水平了?

于是他对自己很失望,最后干脆把书合上,叹了口气:“唉,我这辈子到底能不能领会《伤寒论》的精髓呢?”

怎么办呢?黄元御决定暂且抛开这件事,先放松一下,看看别的书。

在放松的这段日子里,黄元御到底看什么书我们就不清楚了,总之没有任何的记载。等到公元1737年,其实就是第二年的春天,黄元御重新翻开了《伤寒论》,开始再次凝神研究。

这个时候,黄元御的心已经完全地平静了下来,他自己描述当时的情景是:“又复摊卷淫思。日落神疲,欹枕假寐。时风静月白,夜凉如水,素影半床。清梦一肱,华胥初回。”

可见当时黄元御处于没有任何人打搅的环境中,他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书里面,他无时无刻都在思考着,甚至在梦境中,都会遇到思考的问题。

这说明黄元御当时进入了一种境界,一种人和书完全一体的境界。

在这种学习状态里是最容易出成果的,这里面没有任何神秘的地方,就是一个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最后,出现什么结果了呢?

终于有一天,黄元御在思考的时候,突然心里灵光一现,然后就豁然开朗了,原来是这样啊!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恍然解矣!”

不用我说各位也知道了,黄元御终于对《伤寒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使得他在研究《伤寒论》方面一直站在很前沿的位置,直到今天,我们在提到研究《伤寒论》的流派时,还会经常提到黄元御。

写到这儿,我感觉黄元御的学习方法有点像徐灵胎,也是拿着参考书自个儿学,然后开始批注这本书。

黄元御也是,当时豁然开朗以后,他觉得以前别人注释得都不够完善,于是就想自己写本注释的书。

结果,他立刻就开始写书了。

这本书叫《伤寒悬解》,当时只是打了草稿,然后由于生活动荡,就没有写下去。十年后,黄元御终于把这本书写完,并成为中医史上研究《伤寒论》的一本重要著作。

我曾经告诉过各位,《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的基础,每个中医开方子都会从这本书里面找到灵感,自打黄元御把《伤寒论》给吃透了以后,他就有了去进行临床实践的底子了。

只不过这个底子打得也太费时间了,一本书折腾了这么长的时间,这要是搁现在,很多没有耐性的同学早就放弃了。

天下第一用功的同学

那么黄元御同学为什么会写这么一本《伤寒悬解》呢?其实这本书相当于他的读书笔记。他对《伤寒论》思考得太深入了,觉得以前好多教授说得都不对,于是就开始按照自己的见解来解释,在研究《伤寒论》的派别中,黄元御是属于错简重订派的。

这个读书笔记,在十年以后,他给好好地整理了一下,估计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后来出版了。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对于理解《伤寒论》很有好处。

当读完《伤寒论》以后,黄元御同学几乎是脱了一层皮(这哪里是在学习啊),黄元御自己说的是:“心枯神瘁,几于白凤朝飞”。

再感慨一遍,这哪里是学习啊,他几乎是用尽了自己的精力来学习这本经典,这实在让我们没什么话好说的了。如果有用功学生排行榜的话,我估计黄元御同学一定是排名第一的。

顺便再感慨一句,这个《伤寒论》还真的不白读。我以前在读书的时候,就专门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回地读《伤寒论》和前人的经方医案。整整一年,白天晚上全是《伤寒论》,结果现在诊病的基础就是那一年打下的。那年过后,有亲戚朋友求我开方(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如果遇到和读过的汤证一样的,就开经方(张仲景的方子),如果不一样的,就婉言谢绝。结果开出方子的,百分之八九十都痊愈了,基本是几服药就见效。现在这么多年了,老家还有一些患者来找我看病,就是那个时候传出的名声(惭愧啊),所以我才理解为什么古人把张仲景称为“医圣”。说句心里话,我能够坚持这么多年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中医,完全是因为看到了中医的好处,看到了患者痊愈后的笑脸,这完全是拜《伤寒论》所赐。

经方体系是一个很有趣的体系,它是经过临床千锤百炼出来的,是经过千万个真实的人体试验摸索出来的,每个方子的适应证都非常精准,方子的组成也十分地合理。过去有的医生甚至发现个别经方如果你加上什么药,效果就不好了,把加上的药减去,效果就恢复了,所以中医有句话叫“经方不加减”。当然,这也太教条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经方进行加减的,后世的所谓和经方并列的“时方”,其实很多也是经方加减得来的,所以我们说《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的基础。

我才认真地读了一年的《伤寒论》,自己感觉收获就如此之大,黄元御如此玩命地读了若干年,您想想吧,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进步呢?

有的网友问,怎么这位黄元御单是憋在家里看书,就能写出著名的中医著作?

这的确是个问题,我想各位也都会在心里提出这个疑问,那到底他有没有临床的经验呢?难道中医不用临床就能写书吗?

其实,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学了中医以后,就不会闲着的,大家知道你在学中医了,就会有亲戚朋友来问,我出现了什么什么毛病,你能帮着琢磨琢磨吗?这种情况太多了,一开始还不敢应承,但是学了两年以后,基础理论掌握得差不多了,也就能够提出些看法了。所以一边学习,一边给亲戚朋友看病,是很正常的现象。现在中医药大学里的好多同学在亲戚朋友中都很有威信了,据我所知,很多同学放假回家,在家里患者都排队来看病,因为疗效不错,一传十,十传百,一听说这人回家了,就都来了。

那么黄元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给人看病的呢?他自己没有记载过,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一生的行程来分析,他在读《伤寒论》的这段时间里,一直是在山东的。他在山东住了近十年的时间,从那以后,他就基本上是在北京(因为后来当了几天御医)和江淮一带来回走了,到山东的时间很少。

可是,现在在山东却流传着很多黄元御治病的传说(至今老百姓还给黄元御去上坟呢),当时还有“南藏北黄”的说法,就是说当时山东治病最好的医生有两位,南边的是诸城的藏枚吉,北边的是昌邑的黄元御,也就是说,当年黄元御在山东已经是很有名气了。那么,结合前面我们分析的他一生的行程,就可以知道,黄元御就是在读《伤寒论》以后,或者就是在读的同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已经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很有临床经验的医生了。

也就是说,从他写《伤寒论》笔记开始,到十年后,他把这些笔记整理成书,这十年期间,黄元御已经是医名很盛了。

再看十年以后,他到北京,他的医术居然让乾隆皇帝大为倾倒,可见他的临床经验是在前十年的时间里积累起来的。

很遗憾的是,黄元御自己没有提过这事儿。

没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天才,但是努力和精神专一,的确能够制造像天才一样的人。

脾胃是我们的宝贝

现在有个问题,黄元御的学术思想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其实,黄元御在读《伤寒论》的时候,就是带着问题去读的,他一直想不通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己的眼睛红肿,这的确是应该算做有火啊,为什么使用清火的药,反而把自己害了呢?

我相信,这个问题一定是伴随着黄元御的阅读过程的。

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黄元御发现了秘密,原来有很多火热之症是假象,有很多病是由于气机升降失常而得的,并非是真正的火啊!

于是,黄元御在读《伤寒论》的过程中,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可以说,黄元御独特的学术思想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的,在他的《伤寒悬解》中,他的学术思想已经出现了。

光说理论没用,给各位举个例子吧。

有位叫钱叔玉的人,估计是山东农村的。这一年的初秋,大家都开始干农活了。在农村住过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的农活儿那是相当累的,因为这是秋收啊,一年里面的体力全用在这时候呢。这位钱老兄因为干活太卖力气了,结果开始咳嗽,有痰,而且最吓人的是咳血,血的颜色是紫黑色的。在过去那个年头,人们最怕的就是吐血了,所以大家商量着赶快找大夫吧。

可那个时候,贫苦人家哪有那么多的钱请大夫啊!于是就硬挺着,结果这么吐血,一直吐了一年有余。

最后,有人说,实在不行,去请黄元御先生吧,这位是个读书人出身,而且人家不大在乎收钱的事儿,我们去试试吧。

结果去和黄元御一说,黄元御还真来了,到了农户的家里一看,把黄元御吓了一跳。

原来,此时正赶上这位钱老兄犯病,吐的血“一吐数碗”,来不及从嘴里冒出来,就从鼻孔里往外流。

黄元御连忙问:“都有什么感觉啊?”

这位一边吐血一边说:“肌肤发麻,脑袋痛,身上还感觉忽冷忽热的,口渴,吃不下饭,出汗。”

黄元御点点头,诊了患者的脉,问:“还有什么症状呢?”

患者想了想,回答:“还遗精,很容易惊恐,总是很健忘,还有晚上睡眠不好,只要一躺下,就开始喘,只能坐着睡觉,一旦身体倾斜,就会吐血,天气一凉,病就开始重,而且右脚还肿了,大便也是不成形的。”

黄元御听完了患者的叙述,说:“我明白你的病情了,你想知道你的病是怎么得的吗?想听听这里面的道理吗?”

患者虽然是个农民,但是也很好奇啊,忙回答:“当然想听,先生请给我们讲讲吧!”

黄元御说:“这样吧,我给乡亲们讲讲我们自己身体里的圆圈的故事吧。”

这一说不要紧,这个圆圈的故事后来被别人看去了,写成了一本书,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其实里面的理论就是通俗版的黄氏圆圈。

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人,还是对我们自己体内的圆圈有个了解的好,所以就不嫌啰唆,给各位详细地解释一下这个圆圈。

同类推荐
  • 失眠调养:一觉睡到自然醒

    失眠调养:一觉睡到自然醒

    失眠是困扰许多现代人的问题。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10%。其中有2000万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症,在所有失眠患者中占七成;睡眠不良者高达5亿人,其中3亿以上在城市。职业女性中更有高达80%的人受睡眠不良困扰。在失眠患者中仅有21%就诊,求助于专科医师的人更少。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指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其表现主要是夜晚难以入眠,白天精神不振,工作和学习效率低。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如工作压力、感情压力、长期不正常生活习惯和疾病等。很多生理疾病都和失眠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风湿等。
  • 每天一个健康箴言

    每天一个健康箴言

    均衡的饮食、充分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心理的健康、良好的居家环境、健康的职场生活、科学的防病治病、有效的排毒、开心的旅游等都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每天学点健康知识,既能打开视野,又能帮助您获得健康生活的经验。对于珍视健康的您来说,每天读一个健康箴言能受益一生。
  • 蜂胶、花粉、冬虫夏草治百病

    蜂胶、花粉、冬虫夏草治百病

    为了让人们更好、更快地了解蜂胶、花粉、冬虫夏草治病的神奇功效,使人们受益,我们多方搜集资料系统地编写了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指导,借鉴和参考了中外一些学者和专家的论述和观点。
  • 专家诊治眩晕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眩晕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眩晕症不可小觑,了解它从这里开始。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患了眩晕症主要有哪些症状;眩晕症病人应掌握哪些基础医学知识;患了眩晕症需进行哪些项目诊断检查;眩晕症病人应掌握哪些基础医学知识;医生对眩晕症病人会进行哪些诊断治疗等。
  • 肝炎百问百答

    肝炎百问百答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肝脏的主要功能、引起肝炎的病毒种类、病毒性肝炎的分类、肝炎的传播途径、肝炎的治疗方法等。
热门推荐
  • Buttercup Gold and Other Stories

    Buttercup Gold and Other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第10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第10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创刊于2003年初,凭借强大的发行网络和发行数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原创类文学期刊之首,并曾多次荣获省市级、国家级优秀期刊奖项。其影响已不仅仅在文学界,更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之中。许多作品一经发表,即被各大报刊转载,更有近半数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并产生巨大影响。本刊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内容,并力求在秉持沉稳、厚重的风格的同时,依然留有一片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声音。
  • 推理笔记9:蜥蜴神传说

    推理笔记9:蜥蜴神传说

    城市中流传着蜥蜴神吃人的传说,使得人心惶惶。一切都源于一桩旧案,齐木和米卡卡的女同学冉雨萱身负蜥蜴神转世的诅咒,城中也出现蜥蜴杀人的命案,为了调查案件及解救冉雨萱,齐木和米卡卡这对冤家拍档去往沙湾古镇,探访神秘古怪的蜥蜴宅。岂料一行人被困在宅子里,命案一个接一个发生,与此同时,第二本暗黑笔记的下落也始终扑朔迷离,齐木和米卡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当所谓的“真相”浮出水面,谁又能料到水面之下还藏有暗礁。隐藏在夜色深处的真正蜥蜴神,到底是谁?
  • 最强业余足球选手

    最强业余足球选手

    一名记者问道,“张宏飞,请问你在世界杯决赛中,从后场带球连过十一人,最后面对空门,却一脚打飞!很多人质疑你是在踢假球,对此,你作何解释?”张宏飞微微一笑,“因为我是一名业余足球选手。”记者又问道,“那么你带领国足夺得世界杯冠军,又该作何解释?”张宏飞再次微微一笑,“因为我是最强业余足球选手!”张宏飞,得到了坑爹的最强业余足球运动员系统以后,从此走上了一条坑人坑己的不归路!
  • 网游之吕布乱世

    网游之吕布乱世

    一个三国演义的历史人物,肉体穿越到现代,刚好碰到(古代)背景三国演义游戏出世。身穿紫金狂兽铠,手拿神魔方天画戟,胯下火麒麟,神挡杀神,魔挡杀魔……每天保底一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仙本难求

    仙本难求

    资质废材的石柔在被逼无奈的绝境之下,遇到一只想要振兴妖族、却被围困在“混沌塔”里的天妖,从此踏上了精彩无限的强者之路。修道之途,万分艰难,只要踏上了就没有回头路。宝贝!奇遇!妖族首领,道修之尊,佛道天才……数不清的头衔悬在她的头顶,玄幻的修仙之旅就此展开。大妖为奴、神兽为骑,猛鬼为侍!登绝高顶峰,览遍世间风景,傲视群雄!
  • 古画魔影

    古画魔影

    斯坦的父亲伯纳德先生是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古董收藏家,不过他只对古画感兴趣。“那些古代画像里总有一种神秘的现代画家描绘不出来的东西,是的,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他总是这么说。那些画使伯纳德先生如痴如醉,但斯坦却并不喜欢。因为他认为画像毕竟只是一种用墨水和颜料相交织的一种东西,再传神的画家也不能把画中人真实地记录下来。而复印一个东西,最可靠的还是摄影机,那才是能使时光倒流、能使死去的人再现的一个神奇魔法。这次伯纳德从古老的埃及风尘仆仆地回来,就一头钻进了自己的收藏室,再也不肯出来了。
  • 重生功夫巨星

    重生功夫巨星

    一个三流的歌手,四流的演员,不入流的导演,重生异世,欲凭借脑海之中那些经典的歌曲,火爆的电影,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娱乐王国。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真正让他名动世界的不是那些歌曲电影,而是是他的拳头!明星会国术,谁也挡不住!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巧合,纯属鬼扯!
  • 安之若故

    安之若故

    一切的一切都从安然被舍友翘掉男友开始。安然:我的目标是找个高富帅气死那对狗男女。林故楠:那你觉得我怎么样?安然:林叔叔,您别逗了。我……开玩笑的……林故楠:可我是认真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