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2600000003

第3章 《家》的初版本

我没有想到如今找一本《家》的初版本竟然是那么不容易。平常我用的都是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重新排印的初版本《家》,直到去年在整理《激流三部曲》版本图录的时候,才想用一下原本。可是,在沪上几个大图书馆的目录检索中都找不到初版本,没有办法只好托李存光老师在北京找,他说国家图书馆一定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还去拍过图片。不料,目录中检索不出,不知什么原因。而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所藏的多种版本《家》中,也找不到初版本。这时候,我有点慌了。我记得八十年代《新文学大系》重印时,巴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去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印《新文学大系》(第二个十年),在《小说专集》中收入我的《家》,他们一定要根据一九三三年开明书店的初版本排印,花了不少工夫居然找到了印数很少的初版本。”(《为旧作新版写序》)这说明:一、巴金当时自己手头都没有初版本;二、初版本印数少,很难找。二十多年过去了,会不会我们再也找不到?看来,现代文学史料的整理和保存工作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了。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存光老师兴奋地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找到了初版本。(这个经过请见李存光《寻访〈家〉的初版本》一文。)后来去查对,这还是当年中法大学图书馆的藏品,品相一般——这是做《家》版本图录最为苦恼的事情,这书可能当年太流行了,公共图书馆所藏的几乎都是被人翻破了的本子。

《家》初版本封面设计者莫志恒曾这样描述:“巴金的《家》(再版本),据作者说,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所以我把‘激流’二字放大占封面四分之三面积,以细点空心字印橘红色,上面套印一个‘家’字、‘巴金著’,都写美术字,黑墨印,封面用白色。”书的版权页写的是:

民国廿二年五月初版发行

实价大洋一元七角

发行者:杜海生

印刷者:美成印刷公司

总发行所:开明书店

在版权页的下角有小字:“小294”。我不清楚这是什么,是开明书店出版的图书编号?因为在后来几次印刷中,它变成:“说294”,是否表示小说类第294号(种)?

初版《家》的内容已经有很多人谈过,我就不多谈了。

《家》的第二版,与初版本属于同一体系,内容没有什么变化,实际上就是现在说的第二次印刷,是在1933年11月,恰好初版半年后重印。这个版本,倒是很多图书馆有藏,上海图书馆的藏本扉页还盖了个“胡德泉”的红章,不知何许人也。巴金本人也藏有重印本,扉页上有他直行所书“赠现代文学馆巴金(一九)八三年八月”。最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原本是黄源先生(字河清)的,后来怎么到了巴金手中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在全书后记页(第六百五十六页)结束的空白上,有黄源用钢笔写下的一段话:

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九日和巴金同往开明,他买了此书送我,我费了三天看完了。读完此书,我对他似乎更认识一点。

河清九月一日

在这段话后面,是巴金晚年用水笔写下的小字:“看到河清的字,感到亲切。”应当是五十年前的往事了,这本书和这段话一定又引起巴金很多青年时代的回忆。

第三版的《家》印于1934年9月,版权页上发行者改为:章锡琛。其他的没有变化。而巴金自藏的第四版的《家》,可以说是一本特别珍贵的版本,主要是因为上面有很多巴金的修改,正文前的空白处还有为了修改所做的很多功课,应当是研究《家》的版本历史最为难得的一份资料。此本是1935年4月发行,实际上是巴金修改的底本。在该书封面上,巴金写道:“这是第四版”,“十版代序缺”。扉页上有一个蓝色的条形章,作为《家》的印刷记录帮我们解决了不少具体问题,这个印章的内容是:

4版2000册

印单第2270号

24年4月29日印成

发交:新艺装

因为好多人关心《家》的印数,初版本已经没有记录,根据当时印书的常例估计是1000—1500册,而这一本却清楚了,连内文印成的时间都有了,太难得的记录了!

同在这一页上,还有“P338有改”的字样,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所书。巴金倒是在捐书时于本页写下:“这是新五号字本的底本”,并同样写到:“赠现代文学馆巴金一九九三年”。巴金不是在每一本赠给现代文学馆的书上都有题签的,而这样的题签足见出他对该书的珍惜。在“激流”总序的最后一页,还有一个大大的“金”字,巴金很多自存本上才有这样的署名。更为难得的是,在本书的版权页后面的两页广告页上,巴金于晚年还写下了《家》的几次修改记录:

三次五版;五次孤岛版;七次文集版

(一九)三七年底根据新五号本清样重排;八次改订本应当是四川十卷选集的底本。

根据巴金在《关于〈激流〉》一文中的提示:

《家》第一次修改:“1933年我第一次看单行本的校样,修改了一遍,第三十五章最后关于‘分家’的几段便是那时补上去的,一共三张稿纸。”

第二次:“1936年开始写《春》,我又读了《家》,做了小的改动。”这就是后来印出的第五版,(故上面巴金说“三次五版”是否有误?)该本于1936年4月出版。

第三次:“1937年上半年书店要排印《家》的新五号本,我趁这机会又把小说修改一遍,删去了四十个小标题,文字上做了不少的改动,欧化句子减少了。这一版已经打好纸型,在美成印刷所里正要上机印刷的时候,‘八一三’日军侵沪的战争爆发,印刷所化成灰烬,小字本《家》永远失去了同读者见面的机会。”

第五次:“这年年底开明书店在上海重排《家》,根据的就是这一份清样,也就是唯一的改订稿。我一边看《家》的校样,一边续写《春》。”这就是巴金所说的“孤岛版”,也是《家》的第十版,于1938年1月出版,是“(一九)三七年底根据新五号本清样重排”的。

第六次:“建国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愿意重印《家》,1952年10月我从朝鲜回来,又把《家》修改了一遍才交出去排印。这次修改也是按照我自己的意思。”

第七次:“1957年开始编辑《巴金文集》,我又主动地改了一次《家》,用‘的’字代替了‘底’。”

第八次是1980年11月的改动,“上个月的修改,改动最少,可能是最后的一次了。”四川人民出版社十卷本《巴金选集》就依据这个底本。

这样排下来,有一个问题,就是第四次修改是什么时候?或者,巴金与我们上面排列的次序不一样,他把初稿算作一稿,初稿后的修改(或者算二稿)看作是第二次修改(即1933年排印单行本时的修改),这样我们排列的次序与他写的才是吻合的。

《家》有这么多版本,可见作者对它的珍惜。至于作者本人则多次表态,他不认同初版本定乾坤的做法,对于《新文学大系》用初版本印刷,他持保留意见:

他们这样做,大概是为了保存作品的最初的面目。但是我的情况不同,作品最初的印数不多,我又不断地修改,读者们得到的大多是各种各样的改订本,初版本倒并不为读者所熟悉,而且我自己也不愿意再拿初版的《家》同读者见面,我很想坚持一下不让初版本入选,但是后来我还是让了步。我想:“不要给别人增加麻烦吧,它既然存在过,就让它留下去吧,用不着替自己遮丑,反正我是边写边学的,而且《新文学大系》又不是给一般读者阅读的普通读物。”作品给选进《新文学大系》,戴上“文学”的帽子,当然要受“体例”等等框框的限制。(《为旧作新版写序》)

这里巴金其实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果考察《家》的历史形态,仅仅依据初版本也是不够的,如他所说:“初版本倒并不为读者所熟悉。”

但在今天初版本这么难找的情况下,我倒想:亏得还有一个《新文学大系》。

2009年10月7日夜

同类推荐
  • 人格的力量:辽宁理论宣讲“最美讲师”的故事

    人格的力量:辽宁理论宣讲“最美讲师”的故事

    近年来,辽宁大地涌现出一批理论宣讲志愿者,他们长年活跃在基层,以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宣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我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了贡献。
  • 谜一样的孩子

    谜一样的孩子

    “科伦拜恩枪击案”中13名师生被枪杀,并有24人受伤。随后,持枪者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饮弹自杀。案发后的20年里,迪伦的母亲苏珊一直生活在那一天所带来的难以言喻的哀伤和痛苦中。她深爱的、精心养育的儿子做出了如此惨绝人寰的事情,而作为母亲,她居然对儿子的不对劲儿毫无察觉。她错过了哪些本可以察觉的征兆?她本来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来避免悲剧的发生?案件发生后的每一天,苏珊都在苦苦追寻着这些问题的答案。书中,她毫不掩饰、开诚布公地记录了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接受这不可思议的现实的。她将自己的日记、迪伦留下的录像和文字,以及无数与精神方面专家的面谈资料整理后,和盘托出,呈现于世。她希望个人的顿悟和诠释能够帮助更多的家庭在孩子遇到困境时予以识别和及时干预。
  • 长满青苔的日子

    长满青苔的日子

    长满青苔的日子,作者郭成志。“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一缕东风拂过雪野,透过窗棂,吹散了小屋内的沉闷;一抹阳光停靠在屋檐下,跳入眼眸,点亮了心中的希冀;一声鸟啼挂在树梢,鼓荡着耳膜,驱散了心中的寂寥。
  • 舞台哲理

    舞台哲理

    《舞台哲理》浓缩了余秋雨有关戏剧理论的学术精品,余秋雨是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和《戏剧审美心理学》,都是大陆戏剧理论界的找鼎之作。翻开此卷。余秋雨将带你走进贵池傩和昆曲,带你走进关汉卿和汤显祖,带你走进李渔和黑格尔……读《秋雨文化》,再次感受余秋雨带来的文化大餐和文化震撼,读《秋雨文化》,静心全览余秋雨数十年的文化耕耘和文化开拓。
  •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宋词佳作汗牛充栋,美不胜收,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 读者朋友的喜爱。作者在本书的编撰体例上力求创新和突破,除原词外,更加入对作品的解读、注释,并由作品的内容引申到历史人物、风俗习惯,传说典故等。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者在掌握原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的同时,对作者、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有所了解。在书的版式上注重视觉形象与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者的通感。
热门推荐
  • 旧时徽州路

    旧时徽州路

    那时九洲清晏城仙门林立。她,生于朱门清贵之家,少时成名,八岁时以一张完美的面具名动九洲,皖南许家一时风头无两。他,生来为皇族贵胄,却是个活在家族阴影下的傀儡,一生灰暗本该是他的宿命。十二岁那年,她的母亲身死。从此,许家雏凤消失在了众人面前。十三岁那年,许家得罪国君,满门获罪。单剩一个哑女苟活于俗世。十四岁那年,宋家的公子为得贤明,带回一个哑女,其后杳无音信。十五岁那年,宋家公子当众向郡主求亲遭拒,沦为满城笑柄。十六岁那年,宋家公子放下儿女私情,准备通过帝师考核,进入徽州徽贤台为国效力。此后的三年,人们笑谈:“宋家公子所过之处,必有许姑娘相陪。”她用了若干年,让人们对她的称呼从哑女变成了许姑娘,再后来啊,不知过了多少年,整日伴着公子的许姑娘走了。闻名天下的清砚台第一战力许羡姬正式进入天下人的视线,宋家公子的那个姑娘再也回不来了罢。宋晏:梦里面,那年徽州的山光也是这样炽盛,我就这样,把自卑的小姑娘一步步牵回家。但那终究只是个梦。【任凭细雨穿过斜风,只余下层层花瓣稀疏抖落上字柬,而总有一天我们会在天地尽头重逢,那一笔笔的真情与感动,终是要用谁的鲜血写就。】
  • 顾客为什么会埋单:乔·吉拉德的销售哲学

    顾客为什么会埋单:乔·吉拉德的销售哲学

    乔·吉拉德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的销售方法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收入。王刚所著的《顾客为什么会埋单(乔·吉拉德的销售哲学)》从不同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乔吉拉德的销售经验,并为读者整理出了这位最伟大的推销员的销售思想。语言平实易懂,描述浅显生动,指导性和实操性强。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本书综合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名人家教成功经验,如卡尔·威特、比尔·盖茨、肯尼迪、林肯、爱因斯坦、罗斯福等,并吸收了很多教育专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意见。书中或以教育小场景揭示家教盲点,或通过成长小故事给人启迪,同时加上深刻的分析,相信定能让你茅塞顿开。
  • 案生情愫

    案生情愫

    为了父亲的遗志而女承父业开始了自己刑警生涯的时候,白雪并不认为自己是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直到她遇到了肖戈言。这个光凭一张脸和身材就可以横扫娱乐圈的妖孽,偏偏要用头脑来吃饭,凭借乖张性格,一举成为犯罪学领域内最神(傲)秘(娇)的奇才。不怕复杂重口,就怕平淡无奇,再大的悬案在肖戈言面前都注定无法成为难题。而肖戈言却是白雪最大的难题。想知道怎么才能尴尬而不失礼貌的表达自己对这块“狗皮膏药”的嫌弃并且不被他的迷妹们活活打死?在线等,挺急的!
  • Twelve Stories and a Dream

    Twelve Stories and a Drea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十六

    六十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择剑游

    择剑游

    择剑游看上去好像是一场寻剑之旅。是,又不完全是。如果把这三个字拆开,或许更能表达我想写的故事。择,当然是选择,人生有太多次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命运的转折点,或起落,或悲喜。剑,可以理解为手中的剑,当然更多的是指剑道,甚至武道,修炼之人修的是武,炼的是心,靠的是毅,证的是道。游,就是游历,少年仗剑天涯,快意恩仇,会遇到动人的风景,收获满满的情谊。
  • 皇上别害我:丑女乱后宫

    皇上别害我:丑女乱后宫

    一觉睡过去,就睡到了古代,还没搞清楚状况,就因为自己的“识人不清”不仅失去了清白之身还掉下悬崖毁了容,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做了一个洗衣宫女,却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一时大意惹上了皇帝,从此再也没有好日子过……
  • 国宝的幸福生活

    国宝的幸福生活

    [新书神级国宝培育系统,已发布]今生不悔入华夏,来生想做大熊猫,当程宝在键盘上敲出这么一句话之后,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大熊猫,此刻程宝的内心是崩溃的,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程宝觉得做熊猫还是没什么不好的嘛,又过了一段时间,程宝你还想变成人吗?程宝:“人是什么,我明明就是一只大熊猫!”(这是一个熊猫团子搞笑卖萌,从而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
  • 正辉大陆

    正辉大陆

    上古天神昆仑转世误打误撞来到了一个叫正辉大陆的世界。在种种的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放弃。最终返回神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