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3600000002

第2章 开篇

跟中国南部无数个村庄的命运相似,凤凰村十室九空,人都进城了。去城市找生计,或干脆迁至城镇定居。溪流、田垌、森林、庄稼、祠堂、井台、戏台、池塘、屋巷、房舍、牛棚和猪栏,人、鸡和狗,野生的草木,野兽、蛇蛙、鸟雀和各式各样的昆虫……这一切在流失和消逝。不用多少年,人们远走他乡,村庄只剩下墓地及遗址。三十年前,尽管遭遇了难以计数的天灾人祸,村庄仍生机勃勃,一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达到了史上的繁荣。中国南部有无数个村庄跟凤凰村有相似的命运。这一切只活在我的记忆中,但也不断遭到磨损、削减并最终坠入遗忘。我在纸上建筑另一个村庄的妄想显得徒劳,但这一对抗遗忘的想法让人安慰。

每年三四月间,莺飞草长,春暖花开,我都返回村庄看一看。每一次,我都发现村庄少了一些东西。上次是戏台坍塌了,这次是井壁倾圮了。最让我忧惧的是,人气越来越淡了,只剩下几个老人和小孩,难得听到鸡鸣和狗吠。河流逐渐枯竭、萎缩,它干涸到几乎断流了。凭吊的意味越来越浓。

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村巷上行走,风从远处的荒山吹来,从黑屋子的角落吹来,夹着荒寂的滋味。我走到山间和田野,那种“生”的、荒凉的感觉愈来愈浓,在过去,山坡和田亩因为有人侍弄,有六畜的走动和人气养着,就显得很“熟”。每一陇柴禾都有人用镰刀去割取,每一株青草都有牛羊去啃食,每一株野果树都有人在攀摘。即使是一些杂树野木,也有孩子在攀折或挨擦,染上了人间的气息。那是一种家园的气息,而这种气息已丧失殆尽。村庄以及村边四周的山野,显得越来越生了。那种“生”的感觉,像石头郁积在我的心上,硌得我不舒服。很难说清楚,村庄是从哪一刻走向生的,当我发现村庄在不可避免地崩溃时,却悚然一惊。也正在那一刻,我才清楚它在心中的分量。我对它的了解,太过肤浅及模糊。我对村庄的历史毫无头绪,我对村名“凤凰村”之由来乃至“凤凰树”一无所知。当我想到要写它时,已是写作十八年后的事了,这也是我离开村庄的时间。在十八岁之前,“走出故乡就是最大的胜利”(叶赛宁语)成了我的信念,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好是坏,但我知道这个地方不值得留恋,不会有比这个村庄更糟糕的了。

随着年岁增长,我发现人是无法离开出生地的。你的躯体离开了,你的心仍留在那里。你会通过各式各样的路径无数次地返回那里。坐汽车是一种方式,倒提皮鞋跋涉在泥泞的小径是一种方式,做梦肯定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方式。在少年时代,我无数次通过梦境的魔法逃离村庄;有朝一日成了城里人,却一次次通过梦境回到故乡的每一寸土地。当你以为你离开了,其实你是将故乡带在身上,你到了哪里,故乡也跟着到了哪儿。你通过某种神奇的方法,将故乡折叠在身体的某处。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刻,尤其是半梦半醒之际,在烟雾缭绕之间,故乡就如卷轴在你的眼前展开——山水,草木,人畜,以及相关的一切。它既是一个梦幻般的画面,也是真实的图景。你走在村庄的小路上,跟来往的人说说话,也跟路过的鸡和狗打招呼。你有点兴奋,有点怅然。你就这样一次次沉湎于故乡的风与物而无力自拔。

每一个人都是出生地所孕育和养大的。这个意义对于乡村长大的人愈加凸显。尤其是在乡村长大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我朋友中就有这些人。他们跟乡村的关系恐怕更夹缠不清。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像一棵在出生地长大的树木,无论成年后走到哪里,都无法带走树根。一个成年人,就像是一件家具的成品,涂上油漆,用砂纸打磨,看上去神气活现,并在嘈杂的市场被买主慧眼识珠,继而在岁月中遭受漫长的磨损而最终报废。所有的家具都曾经是木头,它即使被斧斫,被锯开,被刨削,被抛光,最终不可能忘掉树根的记忆,不可能忘掉身上开出的小花、枝头掉落的果子,不会忘掉吹动树叶的轻风和鸟鸣;更不可能忘掉源源不断地通过树根施送的汁液以及星空隐秘的召唤。那是生命的根基,也是自由的全部。生命在于运动。树木的生命在于一动不动。也许,人终究不是树,而更像蒲公英,成熟了就到处飞。但是,乡村的孩子要飞出去、飞到城里去,他必须脱胎换骨。这就是树木变成家具的秘密。大多数的树木都想成为雕像,但结果只能成为家具。只有少数的树木想成为煤炭。一如家具想返回树木,树木也想返回种子,而种子沉睡于黑暗而混沌的泥土中。它从未萌芽,也就不必担心砍伐,但它从没有放弃生长的想法。光是这种拱出地面、抽出嫩芽的想法,就让人情不自禁了。种子迟早长成小苗,除非它已窒息。我宁愿相信,即使一棵被肢解并制造成家具的树木,也梦想回到家乡。何况是一个乡下人。

但是,你真回得去吗?

我想起了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于一九四〇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你不能再回家》。我不是没有动过回去定居的念头。我在城市住腻了。我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在南方最大的城市里定居,并获取了一份稳定工作,娶妻生子。我终于发现,我终究是自然主义者。我喜欢山野溪流,喜欢泥土及草木之气,喜欢树林里的鸟虫以及林间的清风,喜欢无遮无拦的天空,它空无一物或挤满奇异的云朵并不重要……我不喜欢城市。城里人也让我觉得市侩。他们喜欢用金钱权衡一切,乃至幸福与自由。纯净水可以用金钱换取,清新的空气却无法凭钞票购买。我终究是误入此地的乡下人啊。近十年来,我没有一天不想过逃离。我心目中的净土,一定要有山与水,最好是某个山中小镇,不能有太多污染,又不能太寒冷,旅游区也太嘈杂。这说来简单,实已近于苛刻。我想过去海南文昌(二〇一〇年楼价疯长,将我此念扼杀了)、广西桂林的郊外(诗人安石榴一再向我推荐)、云南边陲乃至移民海外。我既异想天开,也一本正经。总之,我不喜欢任何一个大城市。我还没有赚够生活费,但对工作也没什么留恋。我从未渴望过建功立业,况且一个小职员能有什么功业?我对成功有迥异于种种流行成功学的理解。我想得最多的就是返回出生地,不回凤凰村,哪怕在化州郊外也行啊。考虑到在村庄度过的复杂岁月(快乐的童年、懂事之后饱受屈辱的少年时代,成年后在村民卑微而惶恐的目光里,我也算是衣锦还乡了),我的念头略感动摇。我将怎样跟村民们相处呢?村庄荒废了,河水断流了,田地饱受污染。我无须再以耕种为生,在村子却无法找到乐趣了。我像那些在乡村长大而误入城市的人,没有回头路走了。我暂居在广州城郊的边缘之地,距市中心有数小时之遥,暂时打消了返乡定居的念头。

那个夏末的黄昏,彩霞像熔掉的黄金从天上缓慢而黏稠地滴落,奇异而灿烂的光芒笼罩着村庄低矮的屋顶及山野,仿佛在给村庄镀金。那是我第一次跟黄昏遭遇。我没有记忆。在粤西乡间,几乎每个夏日在晴天都有这种辉煌的晚霞。在某间泥砖屋舍里,粗通术数的主人因为一个男婴的诞生而将当天的霞光赋予了某种美好的色彩。彩霞将他的笑容染上了金色。在乡村,没有比添丁更让人高兴的了,何况是长子。

少年时,我无数次在山冈、河畔或庭院中目睹过村庄的黄昏,云霞太耀眼了,太美了,太辽阔了。那种金色为主并交织着橙色、红色、紫色种种光彩的云霞,像彩帛承托并缭绕着火球般的落日。落日掠过山冈,像烧红的石头急速地向暮色中的树林坠去。那种辽阔的美像浩荡的江水涌入我的心底,我感到了大自然的震撼。那时我不知道上天在将一个重要的启示一次次地显示于我。黄昏或落日不仅是自然的事物,也是重要的隐喻。我看到了这个喻体而懵然无知。一个乡村少年要屈服于大自然的壮美并不难,要从中领悟到某些奥秘或道理,且跟自身的命运相联系,却必须通过某些契机或桥梁。那二十年,我一直待在村庄,从婴孩步入成年的这段时光,我无法看到旭日初升以及正午的凤凰村,那是属于父辈以及祖先的光阴,但我目睹了村庄的黄昏。在十几二十年间,村庄从生产队时期的奄奄一息到开放年代的起死回生并达到了史上的繁荣,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却犹如落日急剧衰落。当我意识到那种黄昏的巨大辉煌及绝望跟我多次观看晚霞的感觉毫无二致,已是离开村庄多年后的事了。

那个夏日黄昏,我从求学的广州回到村庄,我躺在彩霞照耀的山坡上,从裤袋掏出一本叫《偶像的黄昏》的小册子。我望着天空、云霞、落日和远山,暮色愈来愈浓,村庄的屋舍略显模糊,有的房子透出了昏暗的灯光。我第一次意识到,黄昏的具象与抽象,黄昏的符号与实质,黄昏的光芒对应着转瞬即至的黑暗,黄昏的厚重与华美也将转眼即成记忆。至少,它有着多重的含意,而不仅是我所目睹的事物。

多年之后,当我回忆那个黄昏、那本书以及我当时阅读的情景与思绪,我似乎领悟了那个启示——我有责任将凤凰村在暮色完全笼罩之前,将天上巨大的辉煌和大地的安详呈现出来,使之成为相对固定的记忆——之后,是不可避免的黑暗像铁锅倒扣下来——像果壳的内部,像灶膛的灰堆,那是乡村的夜晚,连星光都在揭示这是真正的漆黑。

同类推荐
  • 流水高山诗系情:那些令人仰慕的文人友情

    流水高山诗系情:那些令人仰慕的文人友情

    《流水高山诗系情:那些令人仰慕的文人友情》是作者王秀杰写的关于中国历史上伟大友情的故事。包括李白杜甫的友谊,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的故事,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情,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友情,欧阳修与梅尧臣的友情,王安石与苏轼的友情,辛弃疾与陈亮的友情,陆游与范成大的友情,顾炎武与归庄、傅山的友情,林则徐与邓廷桢、魏源的友情,秋瑾与吴芝瑛、徐自华的友情。
  • 左耳电影全记录

    左耳电影全记录

    原著作者、电影编剧饶雪漫执笔记录《左耳》拍摄全过程;新晋导演苏有朋首次“触电”感受全记录;收录电影《左耳》主创人员采访实录;陈都灵、马思纯、欧豪、杨洋、关晓彤、胡夏、段博文七大主演共同撰文,书写有关《左耳》拍摄的点点滴滴;电影《左耳》全程跟组小编,亲临拍摄现场,搜集大量拍摄趣事,揭露那些《左耳》背后的秘事;更有《左耳》摄制组全体成员参与创作。
  • 蒋勋说红楼梦(第二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二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风沙漫笔

    风沙漫笔

    徐刚作品集,内容包括:黄土高原、大地史书、黄河兰州、夕照敦煌、西行路上左公柳、古浪褶皱、八步沙之梦、再访民勤、明月有约、消失的古城、新疆古道、大漠之水、寻找艾丁湖、废墟与坎儿井等。
  • 鲁迅的青年时代

    鲁迅的青年时代

    《鲁迅的青年时代》是一本关于鲁迅文学修养的回顾和总结,它集中描述了鲁迅前三十年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思考,尤其是其青年时期的学习情况,这些被周作人统称为:文学创作的“始基”。在这一阶段中,鲁迅求学态度的转变过程也就是其文学创作从稚嫩渐趋于成熟的过程。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人人都能当老板

    人人都能当老板

    为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当老板?一个决定将改变你的一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要想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就必须拥有胆识和魄力。本书展示打开财富之门的创业历程,为你解密从打工仔到当老板的成功诀窍,它是创业者的指南,成功路上的帮手,助你早日实现老板梦。
  • 穿书之反派他独爱炮灰

    穿书之反派他独爱炮灰

    生活在21世纪的妖精雪女丁小果因为吐槽网文被骂上热评,然后莫名被系统选中而穿越进了自己吐槽一路的奇葩女频小说里,成了没活到十章的哑巴炮灰路人丁果果。系统:“请完成终极任务,阻止反派黑化,拯救世界和平。”丁果果:“我不呢?”系统:“那就在第九章正常死亡。”丁果果:“然后呢?我能回我的世界吗?”系统:“已经绑定角色,角色死亡,宿主也会跟着消失。”丁果果:“问候你全家。”反派要毁灭世界怎么办?不怕,来个治愈系炮灰牵制他。于是,破天荒头一次,反派和炮灰擦出了火花!! 男女主1v1,女主逗比,男主深情。
  • 比尔盖茨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

    比尔盖茨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

    成功并不是无因的,也不可能完全是运气所致,背后一定有他成功的条件。即使是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颂歌。因此,比尔·盖茨的成功,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得益于他的一些做人做事的准则。这些准则,就是每一个有志追求成功的人所应该学习的。
  • 成功必备的条件

    成功必备的条件

    今天的时代是个竞争的时代,社交便成了我们竞争过程中绝对重要的环节。试想如果你能凭自身的社交才能,广交朋友,广结关系,征服了你的周围左右,那你就等于征服了你置身的世界,你就真的成为人中之龙、乌中之凤了。在沟通之中,人们彼此观察着态度、行为、眼神,是为了作强弱判断。一个人若要使沟通顺利,就得在态度和行为上掌握分寸。
  • 我的爷爷是大佬

    我的爷爷是大佬

    靖宇一脚将面前的怪兽踹飞,对着面前一脸懵逼的敌人摆摆手,语气沧桑。“别惊讶,”边说边转身,动作熟练的拔出背后双剑,一发星爆弃疗斩将偷袭的人砍成半残。“我真的……”挥手指挥着自己身后一众式神,将前方八个脑袋的蛇按在地上一阵摩擦。“不是主角。”抬手对着天空搭弓射箭,将地月轨道上准备搞事情的家伙一发入魂。“……我只是有一个喜欢搞事情的主角爷爷罢了。”穿越者的靖宇一直以为自己是主角,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爷爷可以批发金手指。
  • 用我一整个青春去爱你

    用我一整个青春去爱你

    由一场梦引起的回忆,因一个人而放不下的心,那一年你的承诺还算数吗?当年7岁的男主为了救5岁的女主而深受重伤,陷入昏迷。真的醒来后想要去寻找女主,却发现自从那次意外事故之后,女主就此失踪。而他们的再一次相遇是因为男主的一场车祸,却又在阴差阳错间误会彼此。且看我们男主如何发现问题并追回女主。严重抑郁倾向的女主vs愿意以身相护的男主,欢迎入坑。
  • 银魂之人生的道路

    银魂之人生的道路

    当三个银魂爱好者来到银魂世界,来到松下私塾,与主角们会发生什么样的碰撞呢?他们是否能扭转悲剧,秉持各自心中的剑走上不同的未来。PS:这是老鬼第一次写小说,本书的主角或许就是在写另一个我。建议看过银魂的人可以来看看,或许会有些代入感,本书时间尽量与原作时间相符合。如有错误,请大家及时指出,谢谢。
  • 无界聚集

    无界聚集

    从来文如其人。冯大庆的剧作就像生活中的她一样,始终呼唤人类的良善、良知、良心,弘扬人性的真诚、真挚、真爱,担忧人性的异化、物化、恶化。在她的三部以真实历史和现实人物为主角的剧本《肖邦》《赵一曼》《惊蛰》中,她用细腻深入的笔墨展示了主人公人性的光辉。尤其是《惊蛰》中的朱清扬,几十年含辛茹苦地照顾植物人母亲,奉养失去劳力的父亲,得知自己本是养子的身世后依然无怨无悔。冯大庆被这个人物朴素而崇高的人格深深打动,由此生发出了一系列真实动人的戏剧场面:朱清扬用仅存的干粮饲喂倒在雪地的小鹿的形象;因为独力奉养父母无可避免的贫穷困窘使他难以成家的尴尬境遇;以及暂时失却真心相爱的恋人茫然无措的奔走;都具有拨人心弦、沁人心脾的效果。难得的是,冯大庆在刻画这样的人物时,不事夸张,不加矫饰,写来自然实在。她写赵一曼,从四川女娃子天真烂漫,不愿缠足的童年落笔,将这位抗日女英雄的家庭、爱情、婚姻、革命、就义娓娓道来。她写肖邦的爱国,从这位天才钢琴家无奈离家去国远赴巴黎起始,也写他对乔治·桑的依恋和挣脱,及至写他为国筹款不顾病体奔波演出而英年早逝。这样真实而亲切的艺术形象,无论是英雄还是普通人,其人格魅力是巨大的。
  • 乾隆后宫之令妃传

    乾隆后宫之令妃传

    畅销古言《有种后宫叫德妃》作者作品。乾隆最宠爱王妃的后宫生存史,一经步入后宫,想生存的唯一法则就是——踩在他人的尸体之上!他继承瑰丽江山,拥有如云后宫,但深知一张张笑脸,都不过粉饰太平。“娘娘,万岁爷的鞋,像是不合脚。”一句无人敢说的大实话,改变了红颜的一生。阿玛说,宫里的人不可信,富察皇后却对她推心置腹。世人眼中,她背叛主子魅惑君王,却不知心存怜悯与感恩,才甘愿成为皇后的工具。她是帝后之间的秘密,只有弘历知道她的无奈。红颜以为,此生将忍辱负重地活下去,直到发现被真心怜惜与呵护,直到看见帝王为她落下的眼泪。“你不是红颜祸水,你是朕此生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