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600000014

第14章 ·一个没有活佛的时代 (2)

康熙帝的回应是:如五世达赖所请,封现任第巴桑结嘉措为王,赐金印。封号很长,很庄严、很郑重,但细读下来就会发现,桑结嘉措的这个“王”只是掌管黄教事务、弘扬佛法的王,这就意味着那颗金印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宗教事务。

一次巧妙的试探,一次巧妙的回应,彼此都没有撕破脸皮。五世达赖的使者仍然不断地向北京进贡,康熙帝的使者也仍然不断地到布达拉宫回访。只是,五世达赖确实年事已高了,闭关修行,不问世事,一切事务都由他最信任的桑结嘉措全权打理,只有在康熙帝的重量级使臣到达布达拉宫的时候,五世达赖才破例出来接见一下。

时间就这样又过了三年,这三年之中,桑结嘉措和达赖汗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达赖汗手里的政治权力越来越少,想要发作,却始终碍于五世达赖那天神一般的威望。远在外蒙的噶尔丹就像一头受伤的老虎静静地恢复着体力,他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远远无法和大清帝国相提并论,也很清楚那么多支蒙古部族要么甘心做了清朝的藩国,要么干脆投降了清朝;他也很清楚只要自己表示了归顺,今后的日子一定好过得多……他知道屈服可以带来多大的好处,但他还是选择了战斗。

结果,1696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噶尔丹在全军覆没之后服毒而死。在清军抓获的俘虏里,除了蒙古人之外也有一些藏人,就是在这些藏人俘虏的嘴里,康熙帝问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原来五世达赖早就圆寂了,到现在差不多都有十五年了。

居然会有这样的事!那么,这些年来为噶尔丹出面求和的五世达赖、为桑结嘉措乞封的五世达赖、清朝使臣们在布达拉宫亲自拜会过的五世达赖,究竟是谁呢?

2.桑结嘉措的难题

业果若不定,便成无因果。

业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

当知业可转,如二水相投。

热多冷从热,冷多热从冷。

——《宗喀巴显密次第科颂》

纵观历史,为了稳定政局而秘不发丧的事情代或有之。在我们最熟悉的例子里,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赵高和李斯便秘不发丧,假传秦始皇的旨意逼死了公子扶苏,清除了所有的政治障碍之后,这才宣布皇帝的死讯,扶上了一个秦二世。秘不发丧从来都是一个应付紧急局面的临时性手段,瞒上一年都是奇迹,谁也想不到五世达赖圆寂的消息居然可以被瞒住十五年,古今中外再没有第二个例子。

到底是谁打着五世达赖的旗号在招摇撞骗呢?答案显而易见:只能是桑结嘉措。震怒之下的康熙帝给桑结嘉措写了一封措辞相当严厉的信,大意是说:朕从藏人俘虏那里才知道,五世达赖竟早已圆寂了,你却至今不报。当年达赖活佛在的时候,塞外六十多年都和平无事,可在你执政期间,屡屡唆使噶尔丹兴兵作乱,这可是佛法所要求的吗?况且达赖纵然不在,也该由班禅主持大局,可你假托达赖之名行事,竟然把自己的地位置于班禅之上,还阻止班禅的进京之行。当初我军去打噶尔丹,是你派了一名喇嘛,假托五世达赖所遣,为两方面调停讲和,实则是为噶尔丹争取逃跑的时间。乌兰布通之役,你在山上张着伞盖,一边观战一边为噶尔丹贼军占卜诵经,准备着等他们胜了你就派人去献哈达,若他们败了你就派人来和我们讲和,其实还是为了给噶尔丹争取时间。现在我把噶尔丹灭了,派使者带着噶尔丹的佩刀去拉萨,务必要见着达赖,还要邀请班禅来北京,把上次为噶尔丹调停的那个喇嘛绑来。如果不行的话,朕就调动云南、四川、陕西的军队打到拉萨,到时候你可不要后悔。

康熙帝的这封信足以使权倾一时的桑结嘉措陷入绝境。他很清楚,噶尔丹已经死了,五世达赖圆寂的秘密也被毫不留情地揭露了,自己失去了这两大靠山,其实根本用不着清朝用兵,只消他们把自己秘不发丧的消息通报出去,单是达赖汗就可以轻易地废掉自己了。

抱着一线希望,桑结嘉措连忙向康熙帝请罪,说五世达赖确实已经在十五年前圆寂了,只是出于稳定局面的考虑才没有发丧,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已经定于藏历的火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坐床,在此之前还请大皇帝千万不要泄露消息。至于班禅,他是担心感染天花才没有进京。您要的那名喇嘛我一定给您绑到北京去,只求您到时候能够大发慈悲,饶过他的性命。

桑结嘉措既然服了软,康熙帝也就缓和了下来。在勉强给自己争取来的这点时间里,桑结嘉措迅速作出了一系列的安排,宣布了五世达赖圆寂的消息,解释了秘不发丧其实是五世达赖的秘密遗嘱。随后在1697年,也就是清康熙三十六年,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是为六世达赖。

桑结嘉措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了藏族大业,还是为了一己私欲,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考察当时西藏的局面,藏人之所以能和蒙古统治者分庭抗礼,几乎完全仰赖五世达赖的政治手段和个人威望,而班禅一系历来以日喀则为中心,对拉萨这边有点鞭长莫及,至于第巴的职位,也完全仰赖于达赖这个靠山。所以说,如果失去了五世达赖,西藏将完全落在蒙古人的手里,藏人恐怕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所以在桑结嘉措自己的记载里,说五世达赖在圆寂之前作过秘密的叮嘱,要求秘不发丧,直到达赖的转世灵童足以担当起政教大局为止。这段遗嘱虽然别无旁证,听起来很像是桑结嘉措在为自己的擅权行为所作的开脱,但只要想到当时的险恶局面和五世达赖的高明眼光,这个解释即便缺乏旁证,但至少也算得上合情合理。

为了与蒙古的政权相抗,除了外结噶尔丹之外,桑结嘉措对内也很用心,他的政治思路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加强教权来影响政权。

我们今天见到的布达拉宫其实就是桑结嘉措这个政治思路的一种体现:桑结嘉措深知老百姓只认金装不认佛的心理,于是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来扩建布达拉宫,正是在桑结嘉措的手上,布达拉宫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规模。但有个问题非常耐人寻味:我们都知道布达拉宫是达赖活佛的驻锡之地,但有谁知道达赖汗乃至所有统治过西藏的蒙古汗王住的是哪座宫殿呢?如果换成汉人习惯的观念,桑结嘉措的这个做法就是以佛宫压过皇宫,那么人们一眼看过去就会感觉教权大过了皇权。

桑结嘉措在用人上也有很高明的一招,就是立下了一个规矩,规定只有信仰黄教的人才能在第巴政府中担任官职。这就等于告诉所有的人,你只有先获得了宗教身份,才有机会获得政治身份。这个政策一经出台,不但政府里都变成了自己人,而且利之所在,黄教的信众规模也迅速扩大了,蒙古人干预西藏政务的难度也更大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任凭桑结嘉措有多高的雄才大略,所有这一切要想顺利实施都需要有五世达赖的名号才行。所以为了造成一个五世达赖健在的假象,桑结嘉措可谓机关算尽,甚至在一些五世达赖必须露面的场合,他也能找来样貌相似的喇嘛伪装一下。无论是清朝皇帝的使臣,还是蒙古汗王的使臣,谁也没想到自己亲眼见到的五世达赖居然是个假的。

但事情总有两面性,五世达赖终归是要转世的,而桑结嘉措秘不发丧的时间越长,将来转世灵童遇到的困难也就越多。因为根据西藏的传统,活佛转世是一件大事,转世灵童要在幼年时代就得到公认,从小在寺院里接受严格的教育,这样一来,等他长大成人、执掌最高权力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接受度了。

桑结嘉措却完全打破了这个规矩,是在密谋暴露的情况下仓促宣布了事情的始末,仓促地推出了一名已经十五岁的转世灵童。宗教政治全然是靠信心塑造起来的,而桑结嘉措这样做,不但动摇了人们对自己的信心,也动摇了人们对这位十五岁的六世达赖的信心。信心动摇了,黄教的权柄也就岌岌可危了。但是,窘境当中的桑结嘉措难道还有别的办法么?

布达拉宫,人们习惯性地膜拜着这位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心里或多或少地生出了几分狐疑:这位十五岁的少年当初是怎么被定为转世灵童的?在这十五年里他过的又是怎样的生活呢?

问题当然是有答案的,只是,这些答案都是桑结嘉措这个“可疑的家伙”告诉我们的,我们还应该相信他吗?

同类推荐
  • 彼岸·《心经》的启示

    彼岸·《心经》的启示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老好人,处处被人压、骗,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智慧,仅仅有慈悲心,最后他没能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用智慧去引导我们的人生,但智慧来自哪里?来自眼光的高度,透视事物的深度,来自“空”的宇宙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观照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去修行,从日常的每件事做起,佛法虽然是出世间的,但并不离世,相反要在市井生活中去成就。所以说佛教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宗教与体验

    宗教与体验

    《宗教与体验》的内容包括佛教修持体验诸方面,如佛教各宗派修持方法、当代人修持的态度、奇人的修证、伟大的佛陀、佛陀的样子、佛陀的宗教体验、阿罗汉的宗教体验、菩萨的宗教体验、我的宗教体验、谈迷说悟等。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量理宝藏论释(全集)

    量理宝藏论释(全集)

    《量理宝藏论释》属于佛学五部大论之因明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经由索达吉堪布多年精心翻译而成。市场上目前无专业和系统的作品,该作品具有出版价值,属于常销书。佛学“五部大论” 是三乘佛教综合知识和哲学理论高度概括性的教课书。五部大论是指:《因明》、《般若》、《中观》、《俱舍》、《戒律》等五部内学显宗经典理论。 本稿以深入浅出的形式诠释了人世间从宏观到微观的世界应该以什么为正确的丈量工具,什么是颠倒,错误和犹豫识;本稿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观点尖锐,各派系辩论尖锐深刻,从字里行间让我们体会中国历代智者们对甚深真理智慧地探索和论证,是极为难得的著作。对于探求名言真相,寻求正理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完整汇集因明正理的宝典;对于现代社会妄念纷飞的人们来说,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双慧眼,通过这双慧眼可以看透社会的真相,从而踏上智慧之道。
热门推荐
  • 乖乖徒儿往哪跑

    乖乖徒儿往哪跑

    五岁那年,一场大火烧了公孙府的嫡长女——公孙倪的房间,眼看大火就要烧到公孙倪的藏身之处了,她绝望的看着这场大火,他身穿红衣,从天而降,抱起她飞身离去。“你是谁?”“百里赤刹。”“我想回家。”“那你想不想知道是谁放的火?”“想。”“那,跪下,拜师。”“师父,受徒儿一拜。”“乖。”
  • 人情决定事情

    人情决定事情

    人们在社会上谋事做事处事必须慎重对待人情,正确认识人情,妥善处理人情。无论施予人情、接受人情、走人情、求人情、欠人情、还人情,都要讲究方法,把握进退,要知轻重,揣深浅,识高低,懂分寸。
  • 傻世界,笨生意

    傻世界,笨生意

    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的吗?以亲历者的视野和角度来告诉读者一个我们不曾了解的世界。在这个“第三只眼睛”的世界里,你会看到德国人的“慢”,日本人的刻板,美国人的懒散,印度人的“不靠谱”!也会看到民主意识在亚洲觉醒,而欧洲则每天都在上演个人情绪的大游行……
  • 痞味修仙

    痞味修仙

    面对比你弱的人,永远不要放松,因为他有可能大叫一声然后逃跑。一个屌痞在修仙界翻云覆雨的故事。
  • 异界骄横少女

    异界骄横少女

    “喂,我是谁?我是本国最骄横乖张并且蛮不讲理的唯一公主,我就是要打你怎么着?哼,来人!!!给我踢他的屁股!!”今天依旧是快乐的不讲理的一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季小姐的影帝先生

    季小姐的影帝先生

    新书【嫁给全城首富后我飘了】已开,欢迎品读。他是演员,他演的最成功的的角色叫——季微的男人。只是,演着演着,却将一颗心搭了进去。艺人陆程能成为影帝,跟一个女人脱不了关系。初次见面,酒店里,她对他百般羞辱。那会儿他想,这么凶残的女人,将来谁敢娶她谁就是傻逼。后来,他成了那个傻逼。
  • 想想你,花就开了

    想想你,花就开了

    人生一世,风起云涌,山高水长,辗转周折,向着明亮那方砥砺前行。不是为了走得更久更远,而是为了有一天,终于学会听从自己心灵的指引,到达,或者归来。本书精选黄丽娟散文五十余篇,分为“食色”“远足”“内观”三辑。作者以清新淡雅、隽永温情的笔触记录所见所闻,传递生命乐章,给人以安宁辽阔的视野和心灵的顿悟。
  • 爱情疯长的阿姆斯特丹

    爱情疯长的阿姆斯特丹

    与安可失去联系的子浩那天喝了很多酒,然后,重重地给了我一巴掌。我的嘴角流血了。那一刻里,我知道,那个让我深爱过的沈子浩已经死了。如果我报警,子浩会进警察局的,他的前途也会被毁掉。为了那些如烟的美丽往事,我最终放下了拿起电话的手。子浩彻底堕落了,他不仅去红灯区光顾了荷兰有名的橱窗女郎,而且和那些在国内成绩不好、靠中介出来留学读预科的中国女孩子们打得火热,顶着博士后的头衔和在留学生们看来不错的收入让势利或者单纯的女孩子们围着他团团转。
  • 红楼之潇湘水云

    红楼之潇湘水云

    人人尽说天上好,谁又懂得那亘古的寂寞。看似高高在上,却是高处不胜寒。当众仙们昂然站在那不可企及的高度时,才知道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情谊,时间,如指尖流沙,如梦里流光,如天边清云,再也没有意义。遨游在时间里,却不知因何而存在,不知何处是心乡。他们早已经忘记,有泪有笑,有情有恨才算是活着啊。但是在这永恒的荒漠里还是有一处勃勃绿洲,那里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如一朵莲花静静驻立在西方灵河岸的三生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