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在迷宫中寻找出口的人
她登录博客的时候,纸条里有个外文名字的人给他说话:你是个严肃、认真的人。
她没有理会。这两天她的访问量大增,不知是不是碰巧把她的文章推荐了。还有一个男人直接留了电话号码,要请她吃饭,与她交朋友,接二连三地给她说话,她回复说,好的,我已经把你的号码存下了,有时间会给你电话,谢谢来访。然后删除了他的全部纸条。她知道这世界是由谎言组成的,演员给观众,医生给病人,老师给学生,都需要说谎言,没有谎言这世界就乱套了。她这个情感栏目主持人,这个为了推广她的栏目而开通博客的博主,需要给她的听众、读者、来访者说谎。
外文名字继续发纸条,她发现他写的是繁体字。
“我90年代初第一次到西安,与我童年记忆中南方的生活不一样,这个城市沉着神秘遥远。今天在你的文章中又看到了那种感觉。我对这个古老城市里的人充满了好奇。”
作为在自己博客的标签里写着“我爱我的城市”的市电台主持人,有必要回一下这个纸条。
“西安的四月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空气里有一股甜味,那是万物生长的气息。”
她这样写着的时候,几乎就能闻见窗外那种淡淡的甘甜的气息,西安城正像一个蓬勃生长的少女,饱涨而甘美,有一股浓浓的情怀在空气中流动。
这个人天天来,只要她一登录就看到他的纸条,她有时候回一下,有时候会心一笑不需回复。回访他的博客,看到他只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他所居住的M市,文章中说他出生于南方,幼年迁于南洋,十几年前迁来M市。
她主持的这个情感栏目里,每天都有人来倾诉自己的情感。面对那些弱智的女人,她总想给她们说:“离了男人你就不活了?”可她觉得这话不厚道,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符合她的身份,她是要专门给人解答这个问题的,她不能把人家一句话堵回去,这世上的人都明白了,都坚强了,都不为爱而苦恼了,那你还不得下岗吗?她知道,对这些女人要哄着来,鼓励为主,总之不能一句“你这个笨蛋”把她打发走。
他还是每天来访,她也回访他,她相信他是个男人无疑了。到这个份儿上再隐藏性别,只是痛苦。
她突然羡慕这些假名博客的人,名字是假的,故事却是真的,感情和内心却是真的,只有用假的身份和名字才能写真的感情、真的内心。而她,实名博客,真实身份,那么只能把真实的自己掩藏起来,写桌面上的事情,说无伤大雅万无一失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题,而且她还兼着社会责任,那就是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导向问题,她有必要比别人站得高望得远,说得正确。
他已经看了她很多文章,每一篇都要评论一下。他很细心,把他要评论的那句话先贴下来,然后画个小破折号,在后面写出自己要说的话。她这才注意地看这个人的名字:Past。
Past又贴了一篇新文章,《周而复始的爱情》。
爱情列车是不是可以承载周而复始的爱情。
我常常深夜坐在M市的Metro列车上,看着车厢里进出的人群,想到这列环城依轨而行的铝铁载具,竟似我的记忆,那些经历过的男欢女爱,清晰如昨日影像,曾经以为那些记忆会像那车站站名深深地嵌刻在石板上,但毕竟不得保全。是不是人生的欢爱情节,大都相似。
她也像他一样,贴出他的第一句话,在后面评论:“一定是的,如果只是一个不变的恋爱对象,列车可能早就没有动力了。”
“有趣的问题,这使我想起古希腊神话中的薛西弗斯。”
他使用的不但是繁体字,而且他提到的中文译名也不一样。她判断,他是个海外华人。
这个不知在M市哪个角落的华人,怎么就突然来到她的世界中,她的博客不算太火,因为她对网络还是怀着一丝警惕与无奈,没有那么多时间和兴趣去踩别人,就换不来别人的回踩。人们那么迷恋网上的世界,是不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和无奈?我们对身边的人关闭心房,却向网上不知身在何处的陌生人敞开心扉。
二十多天了,他评了二十多篇她的文章。他不在文章后评论,只是暗中发纸条来。他隐在暗处,每天给她说话。
要想真,就得假。你用了真名,提供了真实的身份,就不能说真话,不能表现你真实的生活。这是她的所限。
凡事一有风险,一有难度,就会对人产生诱惑。她不能拒绝这种书写的吸引力,她怀着欣喜和满足与他交流。她知道怎样和男人周旋,比如发一点女人的小哀伤,然后说,你我的这种距离——假如是真的这么远的话——那会使我放心和放肆,不小心会泄露一些女人内心的脆弱和隐情,因为每一颗心灵都需要一个出口。
他就会问:“你要我离开你多远,你才对我放心?”
过了几天,他发纸条说:“我托朋友找了几张CD,都是你爱听的那些歌。我已查到你的地址,你还想看什么特别一点的书吗?放心吧,我们是完美距离,完全陌生。”
她说:“谢谢,你是怎么找到我单位地址的?啊,不管怎么说,你为此费了心思,我很感动。”
收发给她送来一个大信封,打开来看,里面有五盘CD。她立即给他发纸条:“你托你美国朋友寄来的CD我收到了,非常感谢,等到你有一天愿意告诉我真实地址的时候,我会给你寄几本书,关于西安这座城的书。”他回复纸条:“希望你能喜欢。”并没有提他的地址问题。
每天他会写几个纸条来,有时候多达八个。慢慢地,她被他的纸条控制,天天打开电脑头件事——不,她只是为看纸条而打开电脑,登录博客。
他寄来CD也许就是想证明,他真的不是她身边的人。可是她忍不住对他的疑问。
“请原谅,我的疑心病又犯了,请大约给我证明一下,你真的是离我很远的人,因为假如你是我身边的一个人,我对你的那些倾诉会让我感到羞耻,我在给你的书写中,表现的是一个与平常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我想确实证明了你离我很远我才能亲近你。请告诉我你的大概情况好吗?你应该有中文名字,哪怕是个化名。”
“假如我告诉你,上周我刚在钟楼办了一件事,然后顺着南大街向南走,走到那个叫粉巷的路向西拐,碰到一个工商银行办了一笔汇款,时近中午,肚子有点饿了,想到王子饭店午餐,就看见旁边的大楼里走出一位大约三十岁的女子……”
“啊,我喜欢这个游戏,因为我也爱看网上电子地图,刚才又按着你的路线走了一遍,果真有王子饭店和工商银行的照片,那里离我单位是很近。我喜欢你在我身上花这么多时间和功夫。”
“到底要我离开你多远你才能无距离地亲近我?请放心吧,我真的是彻底的陌生人,近几年回到西北出差的机会几乎为零。找到你的博客是连续搜索的结果,你应该知道,你的文章标签里多次用到西安,而我对国内的西北和东北最有好感。你可以指定一个日期,我寄给你一份我生活的M市的报纸,你可以在阅读报纸中和我共享M市那一天的生活,你可以向我提问,我就我所能够的回答你。”
“我不再问了,我是实名博客,这是我当初的选择,我无权要求你做什么,只要你真的在远方,我就放心了。”
她其实有点害怕失去他,她不想再问那么多。茫茫网络,每天人来人往,你愿意跟陌生人交流,就得接受他隐藏自我这个条件,除了他自愿告诉你他的情况。不是有那么多男人主动给你留电话,介绍自己吗?可你却不愿跟他们多说一句话。
“距离实在是个有趣的议题,我的问题是,你要我离开你多远,你才可以无距离地亲近我?”
“我想,我们起码是隔着海洋的。”
“海洋之隔是有的,我们的纬度相近,节气应该相同。我与女性的关系,除了家庭,或是工作或是恋情。有时,肉体的眷恋往往破坏了清明,也许,男女之间的好感就应该有些距离,可是,海洋的距离确实是有些远了。男女最佳的距离应该是六至八个小时的车程,刚好可以测试煎熬。”
一定是美国,那些寄来的CD是最好的说明。想到他的文字克制而优美严谨,那些繁体字要一笔一画地写,他的书写中很少有错别字,用词很讲究。她渐渐对他的书写产生了迷恋和依赖,或者说,她爱上了那些文字。
“我现在的工作是财务投资,我有时想,现实之中许多事情都是理论导出定义,而后代以公式,等号两头务须平衡,而只有感情(爱情、亲情等)无法计算,也正因这无法计算,所以支出收益方面的差异产生了幸福和痛苦。可是,人生一旦全部都收支平衡了,那又算什么呢?”
“我心目中,最了不起的就是财务人员,我觉得他们都很理性,不被感情所控,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
“我的工作时紧时松,我早些年常回国内出差,现在很少了。我很感谢你对我的回应,距离会使我们放心地诉说,使我们不再沉于肉体的渴望。我开这个写作的版块,我的至爱亲人、朋友同事没有一个人知道,也许,我只是想找一个纯粹诉说的地方。暗处有时是一种解脱,不经意之间,我已经把自己的很多故事告诉了你。请你相信,我能够保证你的书写在一个安全界限内。”
“也许你很快就会发现,现在这个理智、明白、整天给别人讲道理的女人,其实是个脆弱、絮叨、神经质、易受诱惑、常陷于激烈心灵冲突的人,你能够接受吗?”
“还有什么?一起说出来吧,量大会有好折扣。”
“每个女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走得更远的渴望,可是常常不得已被固定于现实之中,这也就是我迷恋与你书写的原因。”
“与你这样的陌生人展开的互动,我曾经有过。十几年前,BBS方兴未艾,我组织这方面的论文,与一个作者就一篇文章通话,几次之后,我迷恋上这种通话,每天给她打电话,我们在电话里无话不说,通话持续了一年。她在另一个地区,我开始想要她的照片,要过几次后,她寄来了。到这个时候,好像她的长相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她要我寄一件穿过的衬衣,我照办了。终于有一天她说,她来了。当我们面对面坐着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我是与一个声音、一个幻想相处了一年多,而眼前的女人,如此陌生。我知道如果我有要求,那晚见面后我们的关系会有改变,可是我们只是吃了一顿饭。我觉得我失去了很多东西,曾经那么迷恋的那个声音,那种幻想没有了,只有眼前这个陌生的女人。我不想承认,是因为她的不美丽而让我失望。我送她回去的时候,在她所住酒店楼下,我紧紧地,紧紧地拥抱了她。从那以后,我还是给她打电话,却越来越少。后来,我们住在同一个城市,再没有见过面。我一直有她的号码,常常是那个号码让我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
接受的同时,也就在付出,她天天接受他的纸条,不知不觉中向他交付了她的期待。她期待这些纸条,哪天见不到,她会不安会焦虑,会一遍遍登录博客去查看。
“想起这段时间与你之间的书写互动,本来只是对你文章的回应,而后开始自言自语,再后来就你的回信做回应,现在倒像是被你制约的白老鼠,开机查看是否有你的讯息倒成了大事。我想,让我受惑于此的,除了对异性的原始好奇外,还有在你的书写中,属于男女共有的对自己身体的追求。”
她也是天天怀着幸福而期盼的心情登录。她迷恋上了他的语言,他写什么她都爱看。他很博学,好像世界上的事他都懂,他写他读过的书,他喜爱的画家风格,一首首给她解释他博客传送的那些歌曲。
她的迷恋和依赖更深一些,坠入一个深深的海底世界。
“前几天外出,有一段一个多钟点的旅程,同室有一个四十多岁的西装男子,看起来有些严肃。车上有空调,但还是有些热,也许是工作需要,他一直穿着外套,头发梳得整齐,面容也似南方人的细致,他打了几个电话,大约是下属、客户、家人,或者是亲密女友,我无意旁听他的电话内容,却不可避免地接触他说话的用词、语调、态度、声音、高低,面上表情也因电话对象的变化而不同。一个多小时的旅程,他大半用于电话中。我心中想到,我们一般不知可以有多少面向,这个中年男子既然可以对不同面向有不同呈现,这些与他互动的下属客户家人密友又是如何看他,要了解他的全貌,难道要这些人聚起来开个研讨会,那么,与他同行一个多钟点的我,是否也该参加。我的意思是说,要了解一个人,不太容易。我在此博客中发表的文章,只是对你一个人书写,我不曾展示给我任何的朋友、亲戚、同事,这些文章有许多是我对个人空间的希求,而我个人的空间,其实也并不是一个人的空间。与你互动后,我有时候想,我的这个面向不知道代表了我内心的哪个部分,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我的至亲也许会一无所知,但知道又如何。所有的不同面向,也许只是浮面,或许是多重人格,我对这一点一直很感兴趣。看到火车中同行的那个中年男子,感到他有点像我。”
这段话,他分为六个纸条,写了一个小时。
这种阅读成为她的盼望和情感营养,她知道,他们都被对方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