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5500000020

第20章 意愿(4)

有一点要指明的是,一个人绝不会做任何他不想做的事。“想要”这个词或许有些模糊,但它至少避免了产生分歧的危险,以及为追求确定性进行的错误尝试所涉及的人格化,并强调了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在我们之前的例子里提到的情形,我想把钱交给窃贼保住自己的性命,这件事其实一点都不矛盾。我可能,并且确实会希望没有面对这样的选择,但只要我是在一个并非完全由我掌控的世界上活动,这样的情况就必定可能出现。这是决定论的基本真理,一切事件和其造成的局面都是我们无法掌控的环境的产物。其他所有人的活动也和我一样,一个独立于人类强大的意志干扰之外的外在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人类每次活动的情形,比如地震和雪崩。我不可能跳五十码,因为我们所称的“自然力量”不允许;我不可能每次网球比赛都获胜,因为另一个人的活动专注于阻止我获胜这个目的上,而他也有可能获胜。我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确定我的行为会对外在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不知道我为了使某个人(尤其是一个我不了解其性格的人)开心而进行的活动,是否真的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总是被迫在特定情形下进行活动,并在这样的情况下尽我所能地活动。然而,作为一个绝非全知全能的人,如果有完全的自由选择权,我也只能选择要么做我应该做的事情,要么努力创造想要的结果。实际上,“完全的自由选择权”这个词基本上等于没有意义,因为这就意味着我的活动没有一个特定的情形;我的活动是孤立的,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甚至也脱离了其他活动主体的意图;这种活动对任何非神的事物来说,都是不可能的;这样,它到底能否被称为活动就值得怀疑了。当亚里士多德说,在道德争论和推理中,不要期待百分之百的确定性,因为人类活动属于一个完全不同于数学等学科所处的领域;在数学等学科中,我们可以期望得到一个完全确定的推论,而在人类活动的领域则根本不可能。虽然我们已经指明这种确定性只是一种假设,但这并不会影响这种对比的可靠性。在数学这样的学科,只要确定了做出的假定,并得到了肯定,我们就可以推导出在其自身界限内不可否认的真理,我们可以进行预测,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绝对正确的答案。然而,处理人类活动的问题时,要宣布任何一个结论的确定性,都需要考虑太多不可预知的因素。由于道德不属于任何一种演示性的学科,其本质和主体决定其只能研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具有不同性质的事物”,即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事物。道德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这一事实,验证了自由主义的第一宣言,简言之,就是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然而,这样还是不能完全摆脱一切活动必须在整个确定的情形之内这种决定论的因素。总之,一个人必须采取行动时,事物和情形是既定的,并且它们决定了人类活动必须在这个范围之内,然而,既定的事物和情形却有可能原本并非如此。

从客观事实来说,一个人想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事实上所做的。他想要做一件事和他正在做一件事,其实都是一回事,因为发现他想做一件事的唯一办法,就是看到他做这件事。外在的看得见的行为,可能就是其他人对他内心精神上的渴望的观点。我们并不是说这种看不见的渴望有多个部分,并且认为它有几个方面也是很危险的,因为这个难以捉摸的词通常被认为只是“部分”这个词的一个未被完全接受的同义词。当我们为了这样或那样的目的希望在某一种关系中,而非它的另外几种关系中对它进行考虑时,更安全的说法则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对这种行为进行讨论。就好比特定的学科专注于特定主体的一个方面,或者应该说从它自己特殊的视角来看,从而忽视不相干的部分。所以,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可以将主体的这个或那个部分单独拿出来,或者从这样或那样的特殊视角看待它,只要我们时刻记着我们是有意这么做,故意不从整体的角度看待整个主体。这些学科以这样的方式看待一般主体(即我们所称的经验)整体中每个单独的部分,对于每项特定的人类行动,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只有时刻谨记意图、决心、意志和欲望只是不完整的抽象概念,去谈论它们才是有意义的,然而,我们却经常忽略这一点。只有作为对具体整体有意歪曲的结果时,它们才能得以存在。

道德判断也同样如此。“这是善的”这个明确的断定,并不是欲望到行动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行动之前,并不是一定先得得出这样的判断。世界上只有小部分人能够意识到这种判断的存在,而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活动。并且,即使是在那些承认有这么一个道德判断步骤的人中,也几乎没有人会在意每次要采取行动时一定要进行道德判断,之后才可以采取行动。当陷入怀疑或困境时,无法做决定时(这里的“无法”指无法形成一种意图,无法行动),清楚地回顾眼前情况的各个方面,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审视,然后决定哪一个可以称为“这是善的”。有时候,从绝对理智或理性的角度来看待行动的整个过程是很有益处的,这样,我们所说的智力阶段就会被夸大。但我们也要时刻谨记道德判断——“这是善的”与这一决定相对应的行动,不仅是在时间上同时发生,而且在意义上完全是指同一件事。我认同这件事是善的或对的,就等于我决定做这件事;用理智的观点来看,我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做这件事,就是一个可以用“这是善的”来描述的过程。我们同样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描述它,并且只要说明“我做这件事”这一点就足够了。

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做他此刻认为错的事,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暗示过。他做这件事,就是认可这样做是对的,这种认可在他做这件事的时候还不明显,然而,如果他选择这么做,这种认可就会通过道德判断“这是善的”变得明确。当然,一个人会做其他人以为错误的事,或者他自己在其他情况下认为错误的事,这都是很常见的。但是,如果说他在特定的情况、特定的限制条件下,做了他认为错误的事,这就是无法想象的了。大呼“罪恶啊,你就是我的善”无异于制造毫无意义的噪音,或者说,“去做所有人称为罪恶的事,甚至我自己过去有时也称之为罪恶,或者将来会称之为罪恶的事(这虽然不确定),这就是艺术,是善”。人们做了未被公认为罪恶的事情,也做了之后自己承认是坏事的事情,如果自由主义是一种有分量和地位的观点的话,我们就应该会感到懊悔。然而,柏拉图的学说却道出了一条深刻的真理:没有人可以随心所欲地犯罪。一个人行动的这个时刻,他必定认为自己所做之事在这样的情形下是正确的,不管是因为他希望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快乐,还是因为这只是一种自我牺牲,或是因为这是他的责任,又或是因为其他什么指导人们生活的原则。或许事后他会发现被自己的期待欺骗了,他的行为因此变成错误的或不好的。造假的人、挪用公款的人、玩弄女人的人,东窗事发后想必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遭到谴责和惩罚;除非这些人是享乐主义者,他们认为为了即时的快乐去冒被发现和被惩罚的风险是值得的,否则他们这些行为就没有理由了。之后,事情败露了,受到惩罚了,他们也许会后悔;他们也许会发现,自己对即时快乐和东窗事发以及惩罚的估计都错了。除非他们认为快乐大于痛苦,否则他们的行为就毫无理由,他们也不会这么做了,因为他们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一种抽象的道德判断,即他们认为他们选择的行为,是在他们必须有所行动的情况下所能采取的最好行动。

由此,我们似乎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无论一个人做什么事情,他必然认为这是善的。如我们所见,由这个结论,我们又可以得出,没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坏事,但由于有不同的行动主体,还必须有不同的善的标准。我们不能因为这种观点被人指为主观,就动摇我们的观点,因为还有比这种指责更可怕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虚假的客观。认为善的标准是主观性的,仅仅意味着不同的人对什么是善有不同的观点;并且我们已经看到,这就意味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这反过来又说明人与人是有区别的,人们的性格是不同的,明白这一点就足够了。人们的性格为什么变成这样?这整个发展的过程是由什么控制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必须留给自由主义和决定论的敢死队们,他们想怎么回答都可以。然而,事实依旧是事实,人与人依然有区别,人们的性格依然不同,人们的行为依然不一样。而更令人吃惊的是,人们对善的标准的差别,却并没有不同于对政见或袜子品位上的差别,总有那么一些政治观点和一些款式的袜子是为众人所厌弃的。同样,很少人会去犯谋杀罪、盗窃罪和通奸罪。大部分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都会谴责这些罪行,并会说“这是错的”;根据自己的道德判断,他们似乎认为必须惩罚这些违法者,并且将之付诸行动。于是渐渐地,在无数这样偶然一致的主观判断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虚假的客观,它直接省去了必要的开头语“我认为”,直截了当地说“那是错的”。但是,其他主体的意见,无论数量多么庞大,都不能使一个人承认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其实是错的。但这种意见的确可以成为其他围绕他的情形的一种,以及他将要采取的行动的一种,因此,一个正考虑实施谋杀的人必须切记大部分人都会反对他的决定。然而,这种反对也同样是没有前提依据的,反对者们有权利将他们的观点变成具体的声明——“谋杀是错误的”,并用武力作为其保障,这样,它就能够对潜在谋杀犯的行为进行劝导,使他们放弃谋杀行为。这种群众判断的所谓客观性,并不会比其他任何一种由个人组成的大多数主观判断更为可靠。

因此,成人道德标准最终都是主观性的这一事实,并没有什么不光彩。此外,对所谓的客观标准的选择,也是一种主观选择,因为做选择的是独一无二的人类个体。除非人类的差别消失,所有人都提升或下降到一个统一的水平,它才可以摆脱其主观性。

然而,人们已经尝试通过将主体与社会的关系囊括进个人道德生活的范围,从而增强其客观性,迎合社会责任感。如果说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如果说人类必须生活在人类社会的环境中,那他的行为就绝不会只涉及他自身的利益;同样,其影响和后果也不可能局限于他自己的个性这个狭小的范围,它必定涉及他所处的社会的其他成员。他个人的政策和目的,只有在不但不妨碍家庭、城市、国家和民族的政策,反而促进这些政策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实现。每一个单独的行动,都是某项更大的计划或政策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政策,都随着他与合作团体中其他主体的关系不断调整。善的生活,首先是指与自己内心和谐一致的生活。之所以称它为善的,正是因为这种表里如一。然而,仅仅有内部的一致性是不够的,因为有些人的生活虽然是与其内心一致的,却没人会毫不犹豫地说他们的生活是善的,比如尼禄、塔坤、撒旦。人类的生活除了自身内部的一致外,还需要与他所处整体的目标和政策保持一种外部的一致,只有这种外部一致能够得以实现,这种生活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善的生活。

然而,这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怎么知道这个更大的团体的生活,就毫无疑问是向着一个善的目的呢?难道就不会存在这么一些不完美的社会团体,他们的一些政策虽然涉及面广,却显然是错误的?无论道德生活的范围是局限于个人,还是扩大到他身处的整个社会,其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寻找。在直接冲突的处理中,涉及面相对小的个人政策,比涉及面更广、更为公众化的政策更有优势。然而,社会改革和道德进步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一项政策的涉及面不仅要大,要不断变大,还必须是善的。

相关参考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1册,第3册,第5册。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2册,第21章。

H.J.佩顿,《善意:善良的一致性理论研究》。

同类推荐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论述了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发展历史,学园的历任园长(包括亚里士多德、安德罗尼科等)的历史贡献和成就。同时,论述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等。本书一方面历时性地阐明了柏拉图《对话录》和《法律篇》中模糊不清的方面(既包括原始手稿,也包括直至16世纪末期的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译文),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一些关于解读柏拉图《对话录》思想理论和知名评注引起关注。本书的翻译填补了希腊柏拉图学园在国内的空场,对于希腊哲学专业和热爱希腊文化的爱好者,了解柏拉图学园的历史和希腊文化在环地中海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古希腊罗马讲演录

    古希腊罗马讲演录

    本书是作者2006年在西南政法大学给研究生举办的五次系列讲演的录音整理稿,尽可能地保留口头讲演的现场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非哲学专业的听众描述了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发展的主要线索,尤其着重于各个哲学家思想内在的及与其他哲学家相互的逻辑关联。本书的特点是简洁、清晰,以最短的篇幅完整地呈现出这一段哲学史丰富而复杂的内容,既便于记忆,也有助于提高读者对哲学思想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水平,是广大西方哲学爱好者和研究生备考人员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研究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研究

    “空间生产”是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现象形态批判的一个新视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学者用社会批判的思维和方法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机制和过程作了解读,形成了社会批判研究的“空间转向”。本书注重以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考察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并采用多重视角考察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形态的形成轨迹。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倾世帝妃

    重生之倾世帝妃

    新书:《司少你太太有点毒》求收藏!一朝穿越,成为帝国候府被废的天才大小姐。修为被废,容貌被毁,流落至可怕的绯雾森林。阮天星微微眯起璀璨的星眸冷笑:“过来,告诉你,得罪本小姐,活不过三日。”修灵炼丹,斩妖御兽,至尊无敌!!只是天算地算,算漏了他,强大尊贵冷酷无情的帝国太子爷,比她还要绝世妖孽的人。什么!!要抓她回去挖心做药引?!此时此刻,她正在逃亡的道路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暗夜骑士0a

    暗夜骑士0a

    他是一个被放逐的驱魔师;身边的人不理解他,女朋友也离他而去,他的生活一团糟;面对着驱魔师的法则和心中的正义,他又会如何抉择呢……
  • 重生影帝是女神

    重生影帝是女神

    【已坑】(女主花笙,男主夜羽宸。)花笙重生了,回到了十八岁那年,莫名其妙附带了一个蠢萌蠢萌的系统。先不说这个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傻缺二货的人,关键是一个不够,两个来凑!哎呦喂!隔壁的五号,你个戏精又来窜什么戏?对面的风二货!警告你别靠我太近!我可是有家室的人!还有你!莫小傻!别以为你长得卡哇伊就可以向我撒娇!劳资不兴这套!喂喂喂!前世的救命恩人……你到底是要闹哪样啊!!!简直毁掉了我的人生观!一场无节操的追逐戏,即将开幕!
  • 长安风

    长安风

    开元末,天宝初。唐皇隆基老而未老,几分雄心犹在;宰相林甫口蜜腹剑,渐已权倾朝野;三姐玉瑶年才双十,人比花娇媚;胡儿禄山大奸若忠,已然河北蛰伏;权奸杨钊一事无成,仍在剑南厮混;王妃玉环倾国倾城,犹是李家儿媳。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看寿王李瑁如何护娇妻,谋江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宋明玉

    大宋明玉

    元符三年,还是个大小伙的宋哲宗赵煦轰然驾崩。此时新法盛行,西夏臣服,收复部分失地,国库丰盈,应当是兴盛之时。任谁也没有想到,下一位皇帝让北宋开始急转而下,朝着灭亡之路狂奔。“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章惇说。“尔当为昏德公。”金帝笑。狂澜将至,大厦欲倾。
  • 碧血洗丹青

    碧血洗丹青

    走一趟,尘世,酒茶未冷。笑一句,江湖,君子无赖。
  • 后妃佳人传

    后妃佳人传

    情之一字,谓之奈何?是相守,是相随。亦是毁灭,是沉迷。